植物营养学课堂笔记及期末复习参考
植物营养学笔记(中国农大网上教程)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根自由空间: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基本上包括了细胞膜以外的全部空间,相当于质外体系统。
1、水分自由空间:根细胞壁的大孔隙,离子可随水分自由移动。
2、杜南自由空间:因细胞壁和质膜中果胶物质的羧基解离而带有非扩散负电荷的空间,离子移动通过交换与吸附的方式,不能自由扩散。
细胞膜上的3种转运蛋白:通道(channel)、载体(carrier)、泵(pump)离子通道(ion channel): 膜上的选择性孔隙。
由它调节的离子运输属被动扩散,速度快,主要用于水和离子,如,水通道、K+通道、Ca2+离子通道。
离子泵 (pump):逆电化学势直接将分子或离子泵出膜内或膜外,与能量供应直接偶联。
也称为初级主动运输。
根据离子运输是否使膜内外产生净电荷而分为致电泵与电中性泵。
致电泵:离子的运输使膜内外产生净电荷,如H+泵,即ATP水解而产生H+,并将其泵出膜外。
[致电泵驱动阳离子跨膜运输的假说模型]电中性泵:离子的运输不使膜内外产生净电荷,如动物中的H+/K+-ATP酶。
植物中只有H+泵和Ca2+泵,泵出的方向为膜外。
载体(carrier): 在膜的一侧与被转运分子或离子结合,再到另一侧释放。
速度慢,运输物质的形式多样。
如NO3-,H2PO4-等。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吸收、利用和转化营养物质的科学。
它是农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植物营养学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和回顾。
1. 植物的营养需求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系列的营养物质,包括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
其中,无机营养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和钼等,它们在植物体内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有机营养物质则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它们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构成成分。
2.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其中根毛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重要器官。
植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氮主要以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形式吸收,磷则以磷酸根的形式吸收。
此外,植物对于微量元素的吸收也十分重要,它们虽然在植物体内所需量较少,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却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转化植物通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将吸收到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和生物大分子。
其中,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重要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合成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为自身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4. 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养分的有效性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土壤肥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等。
了解土壤肥力对于合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5. 植物营养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利用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pH值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了解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优化种植条件,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通过对植物营养学的复习,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吸收利用过程,进而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二章本章复习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于水稻、对于甜菜、对于豆科作物、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三章1、截获定义: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2、质流定义: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影响因素: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3、问题: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1。
截获:钙、镁 (少部分) 2. 质流:氮 (硝态氮)、钙、镁、硫 3。
扩散:氮、磷、钾4、质外体和共质体的概念对于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而言,植物体可以分为二部分:(1)质外体(Apoplast)--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2)。
共质体(Symplast)--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3)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一、介质中养分浓度二、温度三、光照四、水分五、通气状况六、介质反应七、离子理化性状和根的代谢作用八、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九、苗龄和生育阶段(植物营养的阶段性)6、被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 (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 (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7、主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机理(2) 离子泵假说 (Hodges,1973)①离子泵(ion’s bump):是位于植物细胞原生质膜上的ATP酶,它能逆电化学势将某种离子“泵入”细胞内,同时将另一种离子“泵出"细胞外。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李⽐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答:要点:⼟壤中矿物质是⼀切绿⾊植物唯⼀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长所起的作⽤,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壤肥⼒的⼿段从施⽤有机肥料向施⽤⽆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业的创⽴和发展;推动了农业⽣产的发展。
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壤中取⾛⼤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壤的养分,地⼒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就必须归还从⼟壤中取⾛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壤肥⼒有积极作⽤(3)最⼩养分律要点:①作物产量的⾼低受⼟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最⼩养分会随条件变化⽽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考虑李⽐希观点认识的不⾜和局限性:①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对⾖科作物在提⾼⼟壤肥⼒⽅⾯的作⽤认识不⾜;③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对腐殖质作⽤认识不够。
第⼆章植物营养原理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从必要性、专⼀性、直接性三⽅⾯来论述标准:①这种元素对所有⾼等植物的⽣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活史--必要性;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性;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直接性。
种类(17种):C、H、O、N、P、K、Ca、Mg、S、Fe、Mn、Zn、Gu、B、Mo、Cl、Ni。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一、植物营养学1. 含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二、肥料 (fertilizers):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钾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植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植物品质,如: 1. 油料植物的含油量增加2. 纤维植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3. 淀粉植物的淀粉含量增加4. 糖料植物的含糖量增加5. 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6.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钾--通常被称为�D 品质元素‖ 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1. 尼古拉斯(Nicholas)--15世纪,首位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2. 海尔蒙特(Van Helmont)--1643年-1648年,柳条试验3. 渥特沃(John Woodward)--土和盐都有营养作用4. 格鲁伯(J. R. Glauber)--硝有营养作用5. 泰伊尔(Von Thaer)--19世纪初期,�D腐殖质营养学说‖ 该学说认为:土壤肥力决定于腐殖质的含量,因此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养分的唯一来源,矿物质不过起间接作用,以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之成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Liebig)的工作 1.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1840年,《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19世纪中、后期,磷肥和钾肥生产先后建立并得到发展; 20世纪初合成氨生产出现,氮肥生产迅速发展。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植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
植物营养学绪论、第一章一、肥料: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
二、植物营养学研究对象:植物、土壤和肥料,及其相互关系。
植物营养学中心任务:研究植物营养和合理施肥的问题。
三、使用肥料的积极作用:1、能促进和改善土壤-植物-动物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平衡、交换和循环。
2、提高土壤肥力,即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农牧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使土壤这一非再生资源获得永续使用,以满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与数量。
3、使作物生长茂盛,提高地面覆盖率,减缓或防止土壤侵蚀, 维护了地表水域水体的洁净,不受污染。
4、改善农副产品的品质,保护人体健康。
四、我国今后施肥发展:(1)建立完善的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体系(2)把增施化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放在同等位置对待大量实验证明:N肥利用率仅为40-60%,P肥当季利用率为10-20%,K肥利用率40-60%(3)强调平衡施肥(4)建立合理施肥生态观五、平衡施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从而获得高产、高效,并维持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
六、植物营养学的发展(四个阶段)(一)萌芽时期(1840年以前)1、尼古拉斯是第一个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他认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某些过程有关。
2、水的营养学说——海尔蒙特于1640 年提出他做了一个试验如下图:他在盆里装土200磅,插上一支5磅重的柳条,只用雨水或蒸馏水浇灌。
5年后把树砍下称重,枝干和根169磅(1磅=0.4536公斤),盆里的土只减少了2盎司(约58.7克)。
因此他认为:柳树只靠水营养5年就长了160多磅,每年的落叶还没计算在内,这样看来,水是柳树的唯一营养物质。
这就是历史上水的营养学说。
3、燃素学说(1750-1800年)化学家Francis Home确定了植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应包括盆栽试验和植物分析,并肯定了6种植物养料为空气、水、土、盐、油和燃素。
植物营养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有益元素:除了目前普遍公认的17种必需元素之外,有些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能产生有利的影响,这些元素被称为有益元素或不是所有植物必须,但为某些植物种类所必须或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须。
2.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片/茎等地上部器官吸收养分并进行代谢的营养方式。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最小养分的支配,在植物各生长因子中,如果有一个因子含量最少,其他生长因子即使丰富,也难提高其产量。
4.营养临界期: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各种营养比例失调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5.养分递减律:即其他养分充足时,由于增施某种养分,而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并不完全是直线的,随着养分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加率却逐渐下降,即在达到最高产量后,产量则不再增加6.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
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对恢复和维持土壤助力有积极作用。
7.最大效率期:是指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
8.维茨效应:由于钙离子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结果或。
营养溶液中钙、镁、铝等二价及三价阳离子,特别是二价钙离子在相当广泛的浓度范围内能促进钾、铷(Rb)等离子的吸收效应9.硝化作用: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10.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遗失的现象。
11.复混肥:标明量的养分中含有N,P,K三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植物必须营养元素有化学方法或掺混方法制成肥料。
12.有机肥:来源于植物或动物以提供养分为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或称能用作肥料的各种有机物质。
(作用:①改良土壤性状,增强土壤肥力②提供作物养分,促进作物生长③缓解资源矛盾,保护生态环境)13.拮抗作用:任意提高膜外某种阳离子的浓度必然会影响对其阴离子的吸收。
14.氨基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将土壤中的复杂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多聚体等分解成简单的氨基化合物。
植物营养学考试复习材料
1.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门学科。
2.肥料:指能够像植物提供养分或营养物质的有机或无机的物质。
3.灰分:植物燃烧后留下来的成分。
4.土壤有效养分:土壤中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那一部分养分。
生物有效养分:存在于土壤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那一部分养分。
5.根的自由空间:植物细胞中能允许外部溶液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的那些部分,即质外体空间。
6.根际密度:单位土壤体积中根的总长度,根际密度越大,说明供应养分的有效空间越大。
7.离子泵:存在于细胞膜上逆电化学势梯度将养分离子泵出或泵入的一种主动运输装置。
8.叶部营养:植物透过叶面从外界吸收养分的过程。
9.植物营养期:植物开始从外界吸收养料到停止从外界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10.植物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的需求绝对量很小,但很迫切,此时,某种养分的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不平衡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即使以后施肥也难以纠正或弥补,这一时期称为植物营养临界期。
11.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植物营养物质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或肥料的营养效果最好,增产效果最大的那段时间,一般是作物生长的旺盛时期。
12.根系的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展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这一现象成为根系的趋肥性。
13.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特殊的微域土壤。
14.根系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向生长机制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15.养分强度因素:土壤溶液中某一养分的浓度和根系表面该养分浓度的差值,实际上是指土壤溶液中某养分的浓度。
16.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指溶液中某一种离子的存在或吸收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17.维茨效应:高价离子促进低价离子的吸收的效应。
18.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忌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的生物活性,从而构成根际效应。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112(由于时间紧,难免会有遗漏和错别字,末尾留有空白请自己添加、修正)一、名词解释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2、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3、根外营养(叶部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所吸收的养分4、微量元素: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
5、腐熟:茎、叶、秆等难分解有机物经发酵腐烂成有效肥分和腐殖质的过程6、杜南自由空间:是指质外体中因受电荷影响,养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和扩散的那部分区域7、水分自由空间:是指被水分占据并能和外部介质溶液达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8、离子通道: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
9、磷酸退化作用:肥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易转化为难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导致磷的有效性降低,称之。
10、养分的容量因素(Q):是指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也就是不断补充强度因子的库容量。
11、土壤养分的强度因素(I):是指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
其是土壤养分内供应的主要因子。
12、离子拮抗:溶液中某种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13、离子协助: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吸收另一离子的现象、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1415、养分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
16、养分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17、共质体: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18、质外体: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19、控释肥料:通过包被材料控制速效肥的溶解度和释放速率,从而使其按照植物的需要供应营养元素的一类肥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第一、二章一.名词解释1、必需营养元素:生物完成其生命周期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所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2、有益元素:非必需营养元素中对某些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刺激作用,或某些植物种类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
所以称之为有益元素3、肥料三要素:植物对氮磷钾需求量大,而土壤中供给较少,需以肥料的方式补给土壤,因此把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4、根部营养:植物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的营养方式称为植物的根部营养。
5、根外营养(叶面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
6、主动吸收: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7、离子对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8、离子相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主要表现在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以及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9、维茨效应:指溶液中二价或三价离子,尤其是Ca对钾吸收产生促进作用的效应。
10、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给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做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1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别强,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12、离子通道:生物膜上具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贯穿双层磷脂层,在一定条件下开启,孔道的大小和蛋白表面电荷状况决定着它的专一性,是被动运输离子的通道蛋白。
13、载体:是生物膜上主动或被动携带离子穿过膜的蛋白质,与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有选择性的携带某种离子通过膜。
14、质子泵:是在原生质膜上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使离子逆化学势梯度主动运输离子的一类蛋白质。
二.填空1.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植物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必要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性。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11农本〕题型:名词解释;10×2’、填空;7〔20×1〕、选择题;10×1’、简答题;6×5’、论述题和计算题;2×10’1、植物营养学P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土壤养分的化学有效性P131化学有效养分是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3、土壤有效养分P132土壤有效养分是指那些能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无机态养分以及在植物生长期内由有机态释放出的无机态养分。
4、根际P148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局部微域土区。
5、被动运输P167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展的扩散运动,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
6、主动运输P167主动运输是在消耗能量的条件下,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的运转。
7、植物的营养临界期P186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时期,对*种养分要求和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缺乏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的那段时期。
〔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8、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P186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营养物质能对植物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9、矿质养分的再利用P208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是指植物*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
10、肥料P1肥料是指人们用以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一类物质。
11、生理酸性肥料P17生理酸性肥料是指化学肥料中阴、阳离子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局部导致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
〔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12、生理碱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是指化学肥料中阴、阳离子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局部导致介质碱度提高的肥料。
植物营养学课堂笔记及期末复习参考
植物营养学课堂笔记及期末复习参考第⼀章第⼀节:植物的组成⼀、植物的组成单宁、脂肪等(占15%)有机物碳⽔化合物:各种糖类(60%)有机物质(占⼲重95%)蛋⽩质(占10%)(占鲜重25%)⽊质素(占25%)植物体灰分(占5%):P、K、Ca、S、Si、Fe、Mn、B、Mo、Zn、Cu、Na、Cl⽔(占鲜重75%)⼆、物质组成的差异⑴⽔分差异:①不同植物种类;②不同⽣育期;③不同器官⑵有机物种类差异:①糖类植物;②脂肪类植物;③纤维类植物⑶灰分的成分差异:①不同植物种类;②不同⼟壤条件;③不同器官三、植物体的必需营养元素⒈必需营养元素判断标准:⑴完成植物⽣命周期所不可缺少的;⑵缺少后会呈现专⼀的缺乏症;⑶在植物营养上所起的作⽤是直接的。
⼤⽓影响营养元素:C、H、O⒉必需营养⼤量必需营养元素:N、P、K元素的种类必需矿质营养元素中量必需营养元素:Ca、Mg、S微量必需营养元素:Fe、Mn、Zn、B、Mo、Cl⒊有益元素(不具有普遍性,只作⽤于个别植物)Si ⽲本科Co ⾖科植物Na C4植物Al 茶叶四、⑴植物营养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被需求量多少,对植物的⽣长所求作⽤是同等重要的。
⑵植物营养不可替代律:⼀种必需营养元素的胜利功能不能被其他营养元素所完全替代。
第⼆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⒈离⼦态(主要吸收形式):NH4+、NO3-、H2PO4-(酸性)、HPO42-(碱性)、K+、Ca2+、Mg2+⒉分⼦态:Co(NH2)2(尿素)⼆、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⒈根:根冠区吸收能⼒强⼟壤施肥主要部位⒉叶⼦叶⾯施肥次要部位三、植物的根部营养⒈⼟壤中养分离⼦向根表⾯迁移:三种⽅式概念:指伸展与⼟壤中的根直接获取与直接触的养分。
⑴截留(是次要的)特点:仅在短距离内起作⽤。
概念:指⼟壤养分由于浓度差别引起的由浓度⾼的⾮根区向浓度低根区的⑵扩散养分运动。
(是主要的)特点:可远距离起作⽤。
植物营养学期末总复习要点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时期3、最小养分律;作物的产量受土壤中含量最少的养分控制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螯合剂和微量元素一起螯合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5.离子间的协助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种养分的吸收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8、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即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9、绿肥的激发效应;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10、玻璃微量元素肥料;将玻璃和微量元素熔融,然后研磨的粉末物11、掺混肥;几种单质肥按一定的比例掺混而成的复合肥料12、根际;距植物根表面一厘米以内的根区土壤,其生物活性较高被13、闭蓄态磷;被铁铝膜包庇起来的磷酸盐14、土壤养分容量因素;土壤养分的总量,表示土壤能够供应养分能力的大小15、作物营养临界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16、交换性钾;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可以与溶液中交换性的钾。
17、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18、活性锰;指高价Mn的氧化物中易被还原成Mn2+的那一部分。
19、;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
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论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是同等重要的。
20、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21、根外营养。
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叫做根外营养22. 归还学说:为保持地力,应向土壤中归还被植物吸收的元素;23. 根际:根周受植物生长、吸收、分泌显著影响的微域土壤;24.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25. 质外体:细胞膜以外的植物组织的连续体;26.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失调最为敏感的时期。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各种元素在生活过程中的去向、代谢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学科。
考生在复习植物营养学时,可以从植物所需元素、元素途径运输、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功能等方面入手。
以下是一份植物营养学的复习材料,供考生参考。
植物所需元素:植物所需的元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量元素(宏量元素),另一类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1.碳(C):是构成有机物质的基本元素,参与光合作用。
2.氧(O):构成水和有机物质的基本元素,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氮(N):构成蛋白质、核酸和植物激素等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4.磷(P):构成核酸、磷脂和ATP等物质,参与能量代谢和遗传物质合成。
5.钾(K):参与调节植物渗透压和开花结实等生理过程。
6.钙(Ca):构成细胞壁,参与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
7.镁(Mg):构成叶绿素和植物色素,参与光合作用。
-微量元素:1.铁(Fe):构成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
2.锰(Mn):参与光合作用和酶的激活。
3.锌(Zn):促进生长、开花和果实发育。
4.硼(B):参与细胞壁合成和花粉管生长。
5.铜(Cu):促进叶绿素合成和蛋白质代谢。
6.钼(Mo):促进固氮细菌的生长和通气孔形成。
元素途径运输:植物中的元素通过根系吸收,经过根、茎和叶的运输系统,输送到需要的部位。
根系吸收的元素主要通过根毛吸收,转运到根的内部,并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
根是元素吸收的主要场所,而茎和叶则起到输送和储存的作用。
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功能:各种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功能各不相同,下面列举部分元素的功能:1.氮(N):构成氨基酸、核酸和蛋白质,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
2.磷(P):构成ATP、ADP和磷酸,参与能量代谢。
3.钾(K):调节植物体渗透压,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4.钙(Ca):构成细胞壁,参与细胞分裂和质壁延展。
5.镁(Mg):构成叶绿素和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激活剂。
6.铁(Fe):构成叶绿素,参与水和电子的转运。
植物营养学复习点(最后一节课提及)
植物营养学复习点(最后⼀节课提及)植物营养学复习重点1.常⽤有机肥和化肥的特点⽐较肥料特点有机肥化肥种类多较多有机质含量⾼⽆养分全⾯,但含量较低较单⼀,含量⾼肥效缓慢,有后效迅速,难持久改⼟作⽤良好⽆直接改⼟作⽤2.有机肥料的分类按来源、特性和积制⽅法可归纳为:1)粪尿肥:⼈粪尿、畜粪尿、禽粪、厩肥等2)堆沤肥:秸秆还⽥、堆肥、沤肥和沼⽓池肥3) 绿肥:野⽣绿肥和栽培绿肥4)杂肥:城市垃圾、泥炭、腐殖酸类肥料、油粕类肥料、污⽔污泥等2. 热性肥料:纤维素含量⾼,疏松多孔,⽔分易蒸发,含⽔少,同时,粪中含有纤维细菌很多,能促进纤维素分解,在堆放过程中能产⽣⾼于50℃以上的⾼温,这⼀类肥料统称为热性肥料。
如:马粪、⽺粪、纯猪粪、蚕粪、禽粪、秸杆堆肥等。
冷性肥料:也叫凉性肥料。
凡是堆制过程中不能产⽣⾼温,温度低于50℃者,统称为冷性肥料。
如:⼟粪、各种泥⼟粪、⽜粪、⼈粪尿(或粪稀)等。
4.有机肥为什么要腐熟?1)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是迟效的,养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利⽤2)没有腐熟的有机肥C/N⽐⾼,施⼊⼟壤后易出现微⽣物与植物竞争氮素3)没腐熟的有机肥会传播病菌和⾍卵5.堆肥:农业⽣产和⽇常⽣活中的植物、动物性有机废弃物在好⽓条件下经微⽣物腐解转化⽽成的有机肥料。
按堆积⽅式分类:普通堆肥、⾼温堆肥。
相反如果在嫌⽓或淹⽔条件下沤制⽽成的有机肥料称沤肥。
6.厩肥:指以家畜粪尿为主,加⼊作物秸秆、草炭或泥⼟等垫圈材料集制⽽成的有机肥料。
7.秸秆还⽥的作⽤1)提⾼⼟壤养分有效性对⼟壤养分的激发效应,活化⼟壤潜在养分,促进⼟壤有机质更新。
对⼟壤氮的缓释作⽤,秸秆C/N⾼,可将⽆机氮转化为有机氮。
为⼟壤固氮微⽣物提供充⾜的能源,提⾼⼟壤⽣物固氮量。
2)改善⼟壤物理性质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质素等物质,提⾼⼟壤腐殖质含量效果显著,利于⼟壤团聚体的形成,提⾼⼟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壤物理性质。
秸秆在分解过程中产⽣的多糖类物质可直接⽤于团粒的形成,同时微⽣物菌丝体也增加了多糖类物质,促进团聚体形成。
植物营养学复习点(最后一节课提及)
植物营养学复习重点1.常用有机肥和化肥的特点比较肥料特点有机肥化肥种类多较多有机质含量高无养分全面,但含量较低较单一,含量高肥效缓慢,有后效迅速,难持久改土作用良好无直接改土作用2.有机肥料的分类按来源、特性和积制方法可归纳为:1)粪尿肥:人粪尿、畜粪尿、禽粪、厩肥等2)堆沤肥:秸秆还田、堆肥、沤肥和沼气池肥3) 绿肥:野生绿肥和栽培绿肥4)杂肥:城市垃圾、泥炭、腐殖酸类肥料、油粕类肥料、污水污泥等2. 热性肥料:纤维素含量高,疏松多孔,水分易蒸发,含水少,同时,粪中含有纤维细菌很多,能促进纤维素分解,在堆放过程中能产生高于50℃以上的高温,这一类肥料统称为热性肥料。
如:马粪、羊粪、纯猪粪、蚕粪、禽粪、秸杆堆肥等。
冷性肥料:也叫凉性肥料。
凡是堆制过程中不能产生高温,温度低于50℃者,统称为冷性肥料。
如:土粪、各种泥土粪、牛粪、人粪尿(或粪稀)等。
4.有机肥为什么要腐熟?1)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是迟效的,养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2)没有腐熟的有机肥C/N比高,施入土壤后易出现微生物与植物竞争氮素3)没腐熟的有机肥会传播病菌和虫卵5.堆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动物性有机废弃物在好气条件下经微生物腐解转化而成的有机肥料。
按堆积方式分类:普通堆肥、高温堆肥。
相反如果在嫌气或淹水条件下沤制而成的有机肥料称沤肥。
6.厩肥:指以家畜粪尿为主,加入作物秸秆、草炭或泥土等垫圈材料集制而成的有机肥料。
7.秸秆还田的作用1)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对土壤养分的激发效应,活化土壤潜在养分,促进土壤有机质更新。
对土壤氮的缓释作用,秸秆C/N高,可将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
为土壤固氮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能源,提高土壤生物固氮量。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效果显著,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秸秆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多糖类物质可直接用于团粒的形成,同时微生物菌丝体也增加了多糖类物质,促进团聚体形成。
植物营养学期末总复习要点
1.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2.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3.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5.氧自由基(活性氧):由氧转化而来的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由于它们都含氧,且具有比氧还要活泼的化学特性,所以统称为活性氧。
固氮酶:是豆科作物固氮所必需的,它由两个对氧敏感的非血红蛋白所组成。
一个是含铁和钼的蛋白,也称钼铁蛋白;另一个是铁氧蛋白。
6.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6种。
)7.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
8.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化学有效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9.截获: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11.养分的扩散作用: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
12.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13.根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14.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植物营养学复习重点
植物营养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小结: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
3. 李比希创立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矿物质;在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今后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合理使用化肥而不是只需施用有机肥。
5. 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该有针对性、合理施肥。
6.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第二章小结:复习题一: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率也就越大。
3.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须根系由于其在土壤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直根系则相反。
4.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氧化力较强,亦即根系的活力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
5.根系还原力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
6. 根际是指由于受植物根系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厚度通常只有2mm。
7.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a.大于;)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将上升;8. 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 (a.大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a.氧化物质;) 的毒害。
复习题二:1. 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养分向跟表面迁移、养分进入质外体和养分进入共质体等三个阶段。
2.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截流、质流和扩散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
4. 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载体解说和离子泵假说。
5. 植物吸收有机态养分的意义在于提高养分利用程度和减少能量损耗。
复习题三:1.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和养分浓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组成一、植物的组成单宁、脂肪等(占15%)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各种糖类(60%)有机物质(占干重95%)蛋白质(占10%)(占鲜重25%)木质素(占25%)植物体灰分(占5%):P、K、Ca、S、Si、Fe、Mn、B、Mo、Zn、Cu、Na、Cl水(占鲜重75%)二、物质组成的差异⑴水分差异:①不同植物种类;②不同生育期;③不同器官⑵有机物种类差异:①糖类植物;②脂肪类植物;③纤维类植物⑶灰分的成分差异:①不同植物种类;②不同土壤条件;③不同器官三、植物体的必需营养元素⒈必需营养元素判断标准:⑴完成植物生命周期所不可缺少的;⑵缺少后会呈现专一的缺乏症;⑶在植物营养上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
大气影响营养元素:C、H、O⒉必需营养大量必需营养元素:N、P、K元素的种类必需矿质营养元素中量必需营养元素:Ca、Mg、S微量必需营养元素:Fe、Mn、Zn、B、Mo、Cl⒊有益元素(不具有普遍性,只作用于个别植物)Si 禾本科Co 豆科植物Na C4植物Al 茶叶四、⑴植物营养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被需求量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所求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⑵植物营养不可替代律:一种必需营养元素的胜利功能不能被其他营养元素所完全替代。
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一、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⒈离子态(主要吸收形式):NH4+、NO3-、H2PO4-(酸性)、HPO42-(碱性)、K+、Ca2+、Mg2+⒉分子态:Co(NH2)2(尿素)二、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⒈根:根冠区吸收能力强土壤施肥主要部位⒉叶子叶面施肥次要部位三、植物的根部营养⒈土壤中养分离子向根表面迁移:三种方式概念:指伸展与土壤中的根直接获取与直接触的养分。
⑴截留(是次要的)特点:仅在短距离内起作用。
概念:指土壤养分由于浓度差别引起的由浓度高的非根区向浓度低根区的⑵扩散养分运动。
(是主要的)特点:可远距离起作用。
概念:指在根吸收水分过程中,养分随水到达根表面的运动。
⑶质流(是次要的)特点:可短距离内起作用,是间接的。
⒉根对离子养分的吸收⑴质外体与共质体的概念共质体:指根细胞能发生质膜以内的空间,并由胞间连丝连接起来的系统。
质外体:指植物根细胞共质体以外的所有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木质空腔。
⑵细胞膜的结构与性质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类脂与蛋白质②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双脂层具有流动性,是液晶态,不是固态③细胞膜的性质蛋白质起酶的作用蛋白质对离子运输具有专一性⒊离子养分的跨膜吸收形式:①简单扩散②离子通道运输⑴被动吸收①顺浓度梯度特点②不消耗能量③没有选择性⑵主动吸收①载体运输(载体学说:分四步进行)Ⅰ、载体获得能量载体+ATP 磷酸激活酶载体-Pi +ADPⅡ、磷酸化载体与某种离子结合,向膜内转移。
载体-Pi +离子载体-Pi-离子Ⅲ、磷酸化载体—离子解离与膜内载体-Pi-离子磷酸酯酶载体+ Pi + 离子Ⅳ、A TP形成ADP + Pi ATP载体运输的特点:①逆浓度梯度②消耗代谢能③具有高度选择性②离子泵运输⒋根对有机态的吸收吸收条件:①分子量小②分子结构简单③脂溶性强⒌胞饮作用:由于细胞内陷包围转移大分子有机养分到细胞内的吸收过程。
四、植物的叶部营养⒈叶子吸收养分的特点:(靠叶面施肥的施肥量有限,具浓度适宜,所需的技术要求高)①减少土壤对养分的固定于转化②吸收速度快③节省肥料,经济效益高尿素>硝态氮>铵态氮⒉叶部营溶液的物质组成KCl>KNO3>KH2PO4养的条件溶液的浓度(一般情况下100mg/L—1000mg/L)溶液的pH值(阳离子:微碱性;阴离子:微酸性)第三节: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因素一、土壤温度一般在0~30℃的范围内,养分吸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二、光照光照强度大,吸收速度快。
三、土壤通透性通气良好,利于吸收。
四、土壤pH条件中性或接近中性条件,利于吸收。
五、水分土壤水分适中有利于吸收(土壤饱和持水量60~70%)六、养分浓度七、离子间相互作用⒈拮抗作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⒉协助作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促进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第四节:植物营养理论的建立及发展一、腐殖质学说⒈腐殖质是决定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现代看,这是对的)⒉腐殖质是土壤的唯一植物营养。
(现代看,这是错的)二、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的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唯一养分。
三、养分归还学说⒈作物收获物必然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⒉随着种植作物的延长,地力必然下降;⒊要恢复养分,必须归还作物带走的养分;⒋要提高作物产量,必须通过施肥。
四、最小养分律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有效养分。
五、限制因子律作物只有当各种生长因子都是最适宜时,才能生长最好。
六、报酬递减律增加单位数量施肥量,增产量随着肥量的增加而减少。
七、植物营养阶段性⒈植物营养期: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吸收养分的时期;⒉营养数量阶段:植物营养期中的前期吸收少,中期多,后期下降;⒊植物营养种类阶段性⒋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某一营养养分十分敏感,一旦缺乏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⒌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一般在生长盛期。
第二章:养分的运输与分配第一节:养分的短距离运输概念:养分由根的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皮层细胞,进而进入导管的运输。
(也称为横向运输)一、运输的途径㈠两条途径:⒈质外体途径: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到木质导管。
(扩散)⒉共质体途径:通过胞间连丝进入养分的运输。
(主动,主要方式)㈡两条途径的影响因素⒈养分种类:K+、H2PO4-以共质体运输为主;Ca2+、分子总养分以质外体为主。
⒉介质养分浓度:低浓度时,以共质体运输为主;高浓度时,促进质外体运输。
⒊根毛密度:大;共质体运输比例大。
⒋细胞胞间连丝数量:多;利于共质体运输;(多或少是由种类决定)⒌菌根侵染:菌根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共质体运输。
二、根的运输部位⒈根尖区:吸收能力强,输导系统未形成,横向运输很少;⒉伸长区:输导系统初步完成,凯氏带未形成,是养分质外运输的主要吸收区;⒊根毛区:凯氏带已形成,阻碍质外体运输,以共质体运输为主;⒋根基区:根外围木质化程度高,养分根向运输很少。
三、养分进入木质部⒈养分进入木质部的机理:双泵模型形成第一泵:养分由介质或质外体主动泵、ATP进入共质体第二泵:养分由共质体主动泵、ATP 进入木质部的导管⒉影响因素:⑴介质离子浓度:浓度适中,进入导管的离子多;⑵温度:升高温度利于多数养分离子横向运输,不利于Ca2+、B、分子态运输;⑶吸收作用:成正相关。
第二节:养分长距离运输一、相关概念⒈根压:由于导管中汁液离子浓度高度、水势低,周围水不断进入导管,而产生向上的压力。
⒉吐水:由于根压的存在,在夜间或阴天叶尖、叶缘泌出水来的现象。
⒊伤流:把植物从基部割掉,由于根压的存在,在切口处分泌出汁液。
二、木质部运输(P198)㈠动力与方向⒈动力:根压、蒸腾作用拉力⒉方向:单向、由下向上㈡离子运输机理⒈交换吸附:被导管上带电荷集团暂时吸附,吸附后的离子也可被其他离子交换解吸。
⒉释放:被周围薄壁细胞吸收后的离子也可以重新进入导管。
⒊再吸收:离子在向上移动中,可以被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在吸收。
㈢蒸腾、根压对木质部运输的作用⒈植物的生育阶段:苗期木质部运输主要靠根压,生长盛期主要靠蒸腾作用的拉力。
⒉昼夜变化:白天主要靠蒸腾作用拉力,黑夜主要靠根压。
⒊养分离子种类:以质外体运输为主的离子(Na+)蒸腾作用影响大,以共质体运输为主的离子(K+)根压影响大。
⒋养分浓度:土壤中离子浓度高,蒸腾作用影响大。
⒌植物器官:蒸腾作用大的器官,运输进入离子多。
三、韧皮部运输:虽然具有两个方向运输功能,但主要以下行为主。
⒈韧皮部的组成:筛管、伴胞、薄壁细胞组成。
⒉韧皮部汁液的组成:⑴pH高:偏碱性,HCO3-和K+含量高⑵有机物高⑶不同矿质养分离子含量差异大:K、B低,其他离子高⒊韧皮部中养分离子移动性:⑴移动性大:N、P、K、Mg(移动性大,含量高)⑵移动性小:Fe、Mn、Cu、Zn、Mo⑶难移动:Ca、B⒋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养分转移总体来说木质部浓度比韧皮部低得多,因此;韧皮部顺浓度梯度、渗漏作用木质部(物理过程而不消耗能量)木质部顺浓度梯度、通过转移细胞韧皮部(生物、化学过程、需消耗能量)第三节: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与再利用一、养分循环木质部介质养分根细胞部分通过韧皮部地上部二、养分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再度利用。
三、植物缺素部位与养分再利用程度的关系⒈移动大,再利用程度高的元素,缺素症首先表现在老器官;⒉移动小,再利用程度低的元素,缺素症首先表现在幼器官。
第三章:大量营养元素区别:大量营养元素:C、H、O、N、P、K大量矿质营养元素:N、P、K第一节:碳、氢、氧(做得笔记不多,请自行找课本看)一、碳(空气中含CO2约为0.03%)二、氢(营养功能;H+过量的危害)三、氧第二节:N必需三大矿质营养元素:N、P、K一、N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⒈含量:占干重的0.3~5.0%,与植物种类、器官、生育阶段有关豆科>禾本科>木本科幼器官>老器官中期>前、后期(到后期N主要集中于果粒)⒉分布:植物体内的N主要分布于幼器官、子粒、果实中,茎秆含量低。
二、N的营养功能⒈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含N16~18%⒉核酸、核蛋白的成分,含15~16%⒊叶绿素的组成元素⒋酶的组成三、植物的吸收、同化和运输吸收的两种主要形态:铵态氮、硝态氮(少量为亚硝酸、氨基酸、尿素等)㈠NO3-—N的吸收与同化⒈吸收:吸收速度受硝酸还原酶的制约(光照、温度、pH、通气)。
⒉吸收NO3-去向:①在根中同化;②贮截在根液泡中;③部分运输到地上部。
NO3-还原成NH3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O3- + NADH 硝酸还原酶NO2- +NADP (细胞质中)第二步:NO3- + NADPH 亚硝酸还原酶NH3 + NADP (叶绿素中)总反应式:NO3- + 8H+ +8e- NH3 + 2H2O + OH-⒊影响NO3-在根与地上部还原比例的因素:①NO3-的供给平衡水平:浓度低,利于在根中同化②植物种类:木本还原能力>草本植物③温度:高,利于在根中还原④植物苗岭:增加,利于在根中还原⑤伴陪离子:K+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Ca2+、Na+则相反⑥光照:强光利于向地上部转移㈡NH4+—N的吸收与同化⒈吸收:在原生质膜上脱质子化作用NH4+H+ + NH3⒉NH3的同化⑴氨基酸的合成两条途径①谷氨酸脱氢酶途径(GDH途径)COOH COOH COOHC=O H2O C=NH HC=NH2氨基酸CH2 + NH3 CH2 CH2 转化作用转化CH2 CH2 CH2 为其他氨基酸COOH COOH COOH②谷氨酸酰胺合成酸和谷氨酸合成酶途径(GS—GOGTA途径)COOH COOH COOH COOHC=O HC=NH HC=NH作为其CH2 + CH2 CH2 + CH2 他氨基酸供体CH2 CH2 CH2 CH2COOH C=O COOH COOH+谷氨酰胺合成酶NH2⑵同化氨两条途径的特点①GDH途径:氨浓度高时起作用,在解氨毒是起作用;(叶绿体中)②GS—GOTA:由于谷氨酰胺对氨的亲和力很强,在低浓度时起作用,使光合磷酸化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