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PPT课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PPT课件

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 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取得了显著的治疗 效果,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被广 泛应用。Bobath 法强调婴儿期脑组织有高 度可塑性和顺应性,是学习的最有潜力时
期,为早期治疗的最佳条件。
Bobath疗法
• Bobath技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obath夫妇 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实践而逐渐形成。这 一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治疗神经系统疾患, 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 (如儿童脑性瘫痪、成人偏瘫等)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
大臣回奏说:“当地闹灾荒,没粮食吃。”
晋惠帝忽然灵机一动,说:“为什么不叫他 们多吃点肉粥呢?”
临床特征
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主要表现 1 为运动障碍 2 姿势异常
脑瘫康复的特点
• 1、康复治疗方案随年龄而异:即不同年 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
• 2、康复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能力和生活 自理能力,而非单纯肌力训练。
脑瘫的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
• 目的:客观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 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等,为 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
• 方法:仪器、徒手。 • 注意事项:至少应在治疗前、中、后各进行1次;
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制定、修改康复治疗计划并对 康复治疗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善,成为一种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痉挛性运动障碍的新方法。适应于由于肌 肉痉挛而严重限制拮抗肌的活动,从而导致关节活动显著障碍,并影响肢 体功能,包括手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或者.由于严重痉挛 而导致日常时候护理极度困难时。
手术治疗
• 适应症:经较长时间治疗无效或效果很差, 肢体已经发生畸形的患儿。
• 4、中医疗法(针灸、推拿•) 9、 康复工程(矫形器等辅助器械)

(医学课件)儿童康复训练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儿童康复训练ppt演示课件

58
上肢法
.
59
(五)下肢法 1、适应症: 主要应用于下肢与足的肌紧张亢进的 患儿。 2、操作方法: 同上肢法,共分三个步骤,患儿取仰 卧位、训练士坐于患儿脚处。 . 60
下肢法
.
61
(六)对角线法 1、适应症: 适应于全身肌紧张增高的患儿。 2、操作方法:
.
62
(七)全四肢法 1、适应症: 同对角线法。 2、操作方法:
1.改善运动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
2.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 3.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
4.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8
• 1.肩肘关节的伸屈功能和灵活性训练,如推拉砂磨板、拉
锯、投接球、套圈等。
• 2.腕指关节的活动能力增强训练,如绘画、折纸、敲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9
(五)站立和立位训练 独站的正常发育时期是在生后11—15个月。
不会站是指下肢不能持重,身体不能垂直位上站 起及独自站立,或出现尖足、交叉、膝反张等异常 站立姿势。
.
30
独站的条件: ① 四爬运动完成。 ② 站位立直及立位平衡反应出现。
.
31
.
32
.
33
(七)步行训练 独走的正常发育时期是生后11—15个月。 独走的条件与独站基本相同,即均需要两下肢 有持重能力及立位平衡反应,不同的是还需要有动 态平衡反应及两下肢的交互伸展能力。 会爬就会走。
是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who?儿童是较为常见的需要康复的人群之一

儿童脑瘫康复 PPT课件

儿童脑瘫康复 PPT课件

3、语言障碍治疗 ST
语言治疗目的是提供 语言刺激,激发患儿 对语言运动的兴趣, 协助患儿建立、提高 交往技能,以应付日 常生活及学习上的需 要。
4、物理疗法
应用各种物理因素 作用于人体,以防 治疾病的方法,称 为物理疗法 。常用 有电疗法、磁疗法、 光疗法等。
5、其他疗法
包括:矫形器、拐杖、轮椅等 助行器的应用;手术及药物治 疗法等。
1、患儿在抱姿方面的护理 患儿面向家长,把患儿的 双腿先分开再弯起来,双手 分开,头略下垂或枕在护理 者肩上,亦可让患儿的双手 伸过护理者肩膀围住颈部, 如果患儿身体较重,可将患 儿移向髋骨一侧,这种位置 不仅省力而且可以纠正患儿 的双腿僵直,并强化患儿对 头部的控制能力。
2、患儿在睡姿方面的护 理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四、脑瘫的早期诊断
下列症状有助于脑瘫的早期诊断
1、小儿出生后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或多哭、易激 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肌肉颤动。 2、出生后哺乳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不适、口腔闭合不佳。 3、动作不协调、不对称。 4、经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和动作异常。 5、发育迟滞。
五、脑瘫的康复治疗
(一)、康复的目的和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 2、康复训练要长期坚持。 3、康复训练内容要个体化,综合手段,全面康复。 4、康复治疗要与有效药物和必要手术相结合。 5、康复训练患儿与培训家长相结合。
(二)脑瘫儿童康复阶段的划分 1、婴儿初期 :为出生后6个月以前,症状还未完全 出现时的训练。 2、婴儿后期至幼儿期 :为6个月至3岁的患儿,症 状已明显,但尚无挛缩畸形的训练。 3、学龄前期 :症状已明确,可能有固定的挛缩畸 形。 4、学龄期 : 年龄在6岁以上的患儿,需进行社会 适应性训练,接受教育培训提高生活质量,争取 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pt课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pt课件
• Rood技术 • Rood技术的核心是对运动终板较丰富(一般为肌
腹)的皮肤区域施加机械刺激或温度刺激,诱发 或抑制骨骼肌运动,达到恢复肌肉正常运动模式 的目的。
• 运动模式基于先天的原始反射模式,经过不断利 用和感觉的反馈修正,逐步在大脑皮质水平形成 和谐的运动控制。
• 如果对瘫痪患者的皮肤感受器反复施加正确的刺 激,就可能重建正确的运动模式。
完整版课件
9
BOBATH疗法
• 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 肢体肌张力增高:屈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
体外旋位来抑制;外展肌张力增高时可取 肢体内旋位来抑制;上臂屈肌痉挛时,取 肢体对称性伸展(头在中立位) 来抑制。
完整版课件
10
BOBATH疗法
• 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 出现痉挛时:颈、背及手出现屈曲痉挛时,
神经协调作用实现的。 • 中枢性协调障碍:中枢神经损伤,协调作用就会发生障碍,导致姿势
反应性异常,出现异常的姿势和异常的运动,形成脑瘫。 • 诊断: 1、有1-3种反射异常,可诊断为极轻度中枢性协调障碍。 2、有4-5种反射异常,可诊断为轻度中枢性协调障碍。 3、有6-7种反射异常,可诊断为中度中枢性协调障碍。 4、有7种反射异常并有肌张力异常为重度中枢性协调障碍。
• 可以抑制肌肉收缩或降低肌肉张力。
• 温度刺激法
– 应用冰块擦刷或轻触皮肤3~5 s,可促进肌收缩。而在 皮肤持续给予冷刺激则起抑制肌肉收缩的作用。
完整版课件
31
ROOD疗法
• 本体感觉刺激
• 兴奋手法
– 快速牵伸肌肉;轻叩肌肉的肌腱或肌腹;快速挤压肌 腹;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末端施加牵伸;牵伸手或足内 肌;抗阻收缩;挤压关节;骨突处加压。

《儿童脑性瘫痪》ppt课件

《儿童脑性瘫痪》ppt课件

肉毒毒素的应用 手术治疗
各种脑瘫康复方法
Bobath法 Vojta法 Temple
Fay 法
n
Peto法
Delacato 法
1. Bobath 法

治疗重点是阻止原始反射,促进正常的姿
势反射发育,发展正常的自动反应和运动 能力。 训练方法上强调:按正常婴幼儿运动发育 的各个阶段来进行训练,如:抬头、翻身、 坐、爬、跪、站、走。
1.倾斜反应: 6个月出现 2.坐位平衡反应: 6~9个月出现 3.立位平衡反应: (前方平衡) 12个月出现 (侧方平衡) 18个月出现 (后方平衡) 24个月出现 4.降落伞反应: 8~9个月出现 5.翻正反应: (颈翻正反应) 6个月消失 (躯干翻正反应) 5岁后消失
(五)姿势的评定
1.肌张力减低的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 俯卧位呈W型姿势; 仰卧位呈蛙位姿势; 坐在椅子上呈折刀状坐姿; 用双手从患儿腋下抱起患儿表现为翼状 肩姿势。

2. Vojta 法
主要通过刺激脑瘫儿童身上的某些特定
的激发点,使患儿产生翻身和匍伏爬行 二种反射运动模式(人体所有协调运动 的先导)。最后,反射运动变成主动运 动。
3. Temple Fay 法
强调鳄鱼式的运动模式和两栖类动物
对侧交替的运动模式。
4. Doman Delacato 法

在治疗上主张促进脑瘫儿童的全面发育:
一、定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发育早期
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 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 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 障碍和姿势异常。
二、病因
产前期:感染、出血、缺氧、妊娠毒 血症、母体外伤 围产期:产伤、出血、缺氧 产后期:核黄疸、感染、外伤、缺氧

脑瘫的康复课件PPT课件

脑瘫的康复课件PPT课件
• 早产 • 产伤 • 围产期窒息 • 核黄疸等疾病 • 存活的高危新生儿 • 胚胎发育生物学
三、脑瘫的病理生理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失去了对低级中 枢的抑制,使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释放出 来,以致肌张力异常,患肢在进行任何活 动时,都不能随意的、有选择性的控制, 从而表现出异常的原始的姿势反射。这种 原始的姿势反射,使一些不同部位的肌肉 张力发生特定的变化,造成异常的运动模 式。
3、 脑瘫的危害
脑瘫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患,主要造成 运动障碍,致大量患儿长期或者终身残疾。 严重的脑瘫儿童不仅个人生活不能自理,而 且影响学习和工作,无法参与家庭和社会生 活,给家庭带来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沉重心理 负担和精神痛苦,影响国 民素质的提高,还带 来一系列社会性问题。
二、脑瘫产生的病因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高压氧治疗及机理高压氧治疗及机理高压下氧物理溶解度高激活休眠脑细胞增加有氧代谢2525脊髓在背部的颈椎脊髓在背部的颈椎至骶椎有30对脊神至骶椎有30对脊神胸部12对腰部5胸部12对腰部5脊神经前后根与脊髓脊神经前后根与脊髓內的中间神经元组成內的中间神经元组成反射弧负责控制肌反射弧负责控制肌肉的张力
脑性瘫痪
9.情绪和行为障碍
• 不少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的孩子性 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 感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异常行 为表现为(1)强迫行为:自己强制自己作 某一动作。(2)自伤行为:自己打自己或 用头不停地撞墙。(3)侵袭行为:殴打他 人,但较少见。
10.癫痫
• 约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 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智力重度低下的孩 子癫痫的发生率尤其突出 。
4.语言障碍
大多数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 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 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 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 讲话,这种情况尤其以手足徐动型的脑瘫占 比例为大。

《小儿脑瘫》课件

《小儿脑瘫》课件
评估工具与量表评估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 量表,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神经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医生根据初步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检查方 法,进一步了解患儿情况。
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进行诊断,并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3 小儿脑瘫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 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 质量。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全面性脑瘫和部分性脑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脑瘫。
02 小儿脑瘫的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评估
诊断方法
观察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儿的生 长发育、运动功能、语 言能力等方面,判断是
否存在异常。
神经学检查
通过检查患儿的肌力、 肌张力、反射、姿势等 ,了解神经系统是否存
在异常。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可 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 碍、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窒 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围生期高危因素 。
病理
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 水肿、软化、变性及坏死等病变,导 致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等类 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
ABC Scale
Abilities of Basic Skills Scale ,用于评估患儿的基本技能水 平。
VABS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用于评估患儿的适应行
为能力。
诊断与评估流程
初步观察与病史采集

小儿脑性瘫痪PPT演示课件

小儿脑性瘫痪PPT演示课件

对于已经发生脑瘫的患 儿,应尽早进行干预和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 疗、语言治疗、心理治 疗等,以减轻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
家长应积极参与患儿的 康复治疗和护理,提供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 支持,促进患儿的身心 发展。
社会应加强对脑瘫患儿 的关注和支持,提供必 要的医疗、教育和社会 福利保障,帮助患儿及 其家庭度过难关。
心理支持与辅导
心理评估与干预
对患儿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 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 患儿提高社交技能,增强其社会适应
能力。
家庭心理支持
为家庭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帮助家长 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家庭应对能力。
情绪管理与调节
教授患儿情绪管理和调节的方法,如 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提高其情绪稳 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产时因素
难产、窒息、产伤等导致 胎儿脑部受损。
获得性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如脑炎、脑膜炎等,导致脑组织病变。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影响脑部供血。
头部外伤
意外事故或摔倒等造成的头部损伤。
危险因素分析
早产与低出生体重
多胎妊娠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容易出现脑部发 育不良。
多胎妊娠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增 加脑瘫风险。
姿势异常
患儿姿势异常,如头后仰、屈 髋、屈膝、尖足等。
反射异常
患儿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如握 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同时可
出现一些异常反射。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出生史、生 长发育史、家族史等,了
解有无高危因素。
体格检查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 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 查、运动系统检查等。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PPT幻灯片课件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PPT幻灯片课件
21
2、头部控制训练
痉挛型脑瘫儿童,往往头部呈前屈,肩 胛带伸展,双肩旋内,肘,腕关节均呈 屈曲,可用双手握住患儿上臂的外侧, 然后将患儿的双肩上提并向前轻拉,同 时,将双臂做旋外的动作,使患儿的肘 关节屈曲掌心向上,然后上提双臂使患 儿的头抬起,腰部直起髋部屈曲,使患 儿颈部的肌张力增强,维持头部的直立 位置。
15
4、共济失调型
特点:全身肌肉张力偏低, 拮抗肌肌肉张力协调控制不 良,情绪反应高时动作协调 控制不良情形加剧。
16
观察、操作重点
A、肌肉张力偏低 B、手脚和/或躯干动作协调控制不良 C、行走时速度慢,稳定性不良,不易平衡 D、眼球有震颤现象
17
处置原则
促进训练部位肌肉张力平衡以增强动作 协调控制能力,尽量采取动态及具功能 性动作训练方式以增强动作控制的学习, 避免关节代偿性控制所致的关节变形, 多给予鼓励以增强学习信心。
20
1,姿势异常的训练
A、保持良好的姿势:良好的姿可采用辅助器具,并定期更换体位。
B、矫正性动作:通常采用与异常姿势相反的 体位,如头背曲,角弓反张,上肢后伸,下肢 直等异常姿势可用抱球姿势纠正,全身屈曲的 姿势可用全身伸展姿势进行矫正。
12
3、徐动型
特点:全身肌肉张力高,拮抗肌肌
肉张力协调控制不良,认知反应好, 情绪反应高/低时,全身肌肉张力高/ 低表现差异大。
13
观察、操作重点:
a、肌肉张力表现高低差异明显,高张时易显 露颈部原始张力反射 。
b、婴幼儿情绪反应敏感,颈、背伸直肌肉张 力高,前颈明显肌肉张力不足特征,但仍可主 动收缩控制。
A、上肢被动伸直牵拉之痉挛性反应低,排除 背高张反应。
B、髋关节内收,内旋,弯曲肌群皆处于松弛 状态。

脑瘫儿童的全面康复PPT课件

脑瘫儿童的全面康复PPT课件
2.盘腿坐:头部转动,诱发躯体相应动作。 3.椅坐位:髋膝踝关节屈曲90度。
.
33
(六)膝立位
1.双膝立位:双膝靠拢,膝关节屈曲90度,髋 关节伸展充分,躯干与其大腿在 同一平面内。前面放一桌子玩耍。
2.单膝立位:双膝立位基础上,一侧下肢髋关 节屈曲90度,并用脚掌着地,另 一侧下肢保持原来姿势。诱发重 心转移能力。
.
28
(三)脑瘫患儿摄食指导
1.正确进食姿势训练: a.避免全身肌张力升高; b.避免不自主动作或异常动作出现; c.身体两侧对称; d.不要仰卧进食; e.不能头部后倾; f.不能将食物倒入患儿口中;
.
29
2.进食方法:
a.抱坐进食; b.面对面进食; c.坐位进食姿势; d.坐在固定椅子上进食; e.侧卧位进食; f.俯卧位进食
提升患儿在接受感觉刺激(视觉、听觉 等)及作出反应行为的表现,促进主动探 索环境的兴趣及能力,提升患儿在感官方 面的知识和探索环境的发展和训练。
.
17
18.药物治疗 1)改善脑功能的药物 脑多肽、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 等;
2)降低或改善肌张力的药物:安坦、肉毒 素;
3)合并癫痫时: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
18
19.手术治疗
肌肉、肌腱切断术,肌腱移植术,选择性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19
20.特殊教育
总目标是通过特殊教育,尽量使其成为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20
21.社区康复 康复站康复 家庭康复
.
21
22.感觉统合训练
是大脑将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 觉信息,进行多次组织分析、综合处理, 作出正确的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的 运作。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ppt课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ppt课件
2001年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残疾儿童现患率1.32%,其中肢体残疾占五 类残疾中的24.69%,综合残疾占23.2%,合 计约47.89%。
精选课件
3
我国2001年流行病学调查,脑瘫儿童的发 病率为1.92‰,按每年我国有2000万新 生儿出生计算,每年新增脑瘫患儿40000 例以上。为此,脑瘫是引起儿童肢体残疾 的重要原因,它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健康发 展,若不能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康 复治疗与训练,将会导致小儿终身残疾, 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和压力。
1、痉挛型 最常见,约占脑瘫的70%,主要病变在锥体
系,主要表现为肌肉张力增高,肌肉僵硬并由 此导致身体长期处于异常姿势,使患儿活动困 难,被动运动阻力增高,有“拆刀样”痉挛, 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此型智力多受影 响。
精选课件
9
2、手足徐动型
较常见,约占脑瘫25%左右。主要为锥 体外系,基底核损害,其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 定。在过高或过低之间波动。运动志愿与运动 结果不一致,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阴性, 多伴有构音障碍。
此时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双膝紧紧并拢甚至交叉成剪刀状可使用厚尿布使之分开图4a如有角弓反张则可使用侧卧位或仰卧位活动的方式图4b如果头总是朝向一侧可将其处于一种需将头转向另一侧的位置图4c如果仰卧位因头部等控制不佳不能伸手活动则可提供一斜板或胸前垫高以帮助其活动图4d46坐位若双腿朝内紧紧并拢肩下降双上肢悬前腕指屈曲则应帮助其双腿朝外分开并使其双肩上抬双上肢朝外图5a对因痉挛而坐位困难者可用双腿压住患儿下肢以进行控制同时用双手帮助孩子控制和使用双上肢图5b47有坐位平衡困难的孩子为避免摔倒坐位时双下肢呈w型可使用图5c所示方法双腿向前伸直坐着如坐位时双腿分开臀部后撅肩后缩则应使之躯干前倾双腿并拢坐着使其双肩向前双上肢向内图5d49很多脑瘫儿童因平衡能力差或肌张力肌力异常在站立时表现为独特的异常姿势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详细描述
轻度脑瘫儿童通常仅表现出轻微的运动障碍,如肌肉张力低下或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康复训练重点在于加强肌肉 力量、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平衡和协调能力。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多种手段,轻度脑瘫儿童 在日常生活技能、学习和社交能力方面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案例二:中度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
总结词
中度脑瘫儿童在康复训练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手段,可以改善 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特点
个性化、综合性、长期性、渐进 性。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训练,脑瘫儿童可以改善身体功能,增强生活自理 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的康复训练有助于脑瘫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预防继发 性残疾。
增强自信心
通过康复训练,脑瘫儿童可以逐渐掌握一些技能,增强自信 心,提高社交能力。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
按摩与体位管理
通过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正确的体位摆放预防和纠正畸形。
作业疗法
手功能训练
认知与感知训练
针对脑瘫儿童的手部功能进行训练,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提高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注意力、 记忆力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训练儿童完 成各种生活任务。
理。
03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内容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自我照顾能力
教导脑瘫儿童独立完成日 常生活的基本活动,如穿 衣、洗漱、进食等。
家务参与能力
鼓励脑瘫儿童参与家务活 动,培养其责任感和独立 性。
社交技能
教导脑瘫儿童基本的社交 礼仪和交流技巧,提高其 社会适应能力。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传统康复治疗
推拿按摩
4.姿势矫正 采用扳法、摇法、拔伸法、抖法等运动关
节类手法,促进脑瘫患儿肢体、关节活动,对异 常的姿势进行矫正,具有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 动、疏筋通络等作用。
传统康复治疗
针灸治疗
在脑瘫的治疗上,针灸疗法较为常用,包括体针、 头针、水针(穴位封闭)、耳针、梅花针等。 头针:多采用焦氏头针分区及治疗方法。 水针:常为脑活素、脑神经生长因子、当归注射 液、川穹嗪注射液,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 程。 梅花针:叩刺夹脊穴、腰部叩刺等。 体针:按传统的方法取穴、针刺、年龄小者,只 能点刺,不便留针。
• 脑性瘫痪定义四要素:1、瘫痪为中枢性 2、病 因出现在脑的生长发育期 3、各种原因造成的脑 损伤为非进行性 4、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二、脑瘫产生的病因
• 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即出生前、围生期、出 生后三个阶段的高危因素。
• 早产(孕期<32周),低体重(<2500克),胎儿 窒息缺氧、重症黄疸、血型不合、感染、遗传等 等。
四、临床分型
① 痉挛型 ② 手足徐动型 ③ 强直型 ④ 共济失调型 ⑤ 囊颤型 ⑥ 肌张力低下型 ⑦ 混合型 ⑧ 不可分类型
五、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原则
1. 对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宜尽早进行恰当的治疗, 采用以运动康复为主的综合措施。
2. 全面康复 全面康复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 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全部在内的康复。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准确诊断 科学评估 规范康复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小儿脑瘫康复PPT课件

小儿脑瘫康复PPT课件

小儿脑瘫的康复中国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的定义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诊断条件:1)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

2)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3)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中国教科书中的定义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综合多数观点,建议脑瘫定义为:脑瘫是由于胎儿、婴儿或儿童时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这一定义强调所有脑瘫患儿都遭受了包括运动传导路在内的脑损伤,损伤的部位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损伤可只累及运动功能,也可不同程度地累及感知觉和其他功能。

因此,脑瘫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与儿童其他疾病所致瘫痪不同,脑瘫在婴幼儿期即可出现中枢性瘫痪和姿势异常。

脑瘫脑部的病理改变是非进行性的,要与脑肿瘤、退行性脑部病变和进行性疾病所致中枢性瘫痪相区别。

脑瘫应包括那些非进行性先天性疾病或先天畸形的脑损伤所导致的瘫痪。

儿童时期的脑在持续不断地发育成熟,特别是三岁以前更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近年来脑的可塑性研究更加说明了这一观点。

发病率各国发病率有所不同,但一般发达国家在1.5—2.5/1000。

美国约有75万CP患者,英国每年新发生CP2000名。

据报道,CP发病率约在0.74—5.9/1000之间。

我国各地区CP发病率有所不同,1988年小样本统计约1.8—4/1000,但近年各地进行调查表明一般在1.9—3.4/1000左右。

CP的患病情况据报道男性多于女性,城乡差别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jta姿势反射可用于中枢协调性障碍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现运动发 育迟滞,判定脑性瘫痪的轻重程度,及治疗前后对比以确定疗效。
学习交流PPT
17
BOBATH疗法
• 感觉刺激: • 1)加压或负重:治疗师通过对关节施加压力或支持体重来增加姿势性
张力与减少不自主运动。 • 2)放置及保持: • 定位置放训练:治疗师将患侧肢体按训练要求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当
肢体能控制后,嘱患者由此位置向上和向下活动,再返回原位; • 保持训练:指肢体在无帮助情况下,停留在某一位置并保持一段时间
• 让患儿取一定的出发姿势,通过对身体特定部位 (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导患儿产生全身性、 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与改善患儿的运 动功能,又称为诱导疗法。
学习交流PPT
21
Vojta疗法
• 主要内容
• Vojta七种姿势反射:早期脑性瘫痪和脑损伤性疾病的 诊断
• 中枢性协调障碍:症候学的辅助诊断 • 治疗技术:反射性俯爬、反射性翻身
• 姿势控制和以任务为导向的运动控制训练: • 治疗师首先对患者进行核心控制(指对腰、躯干
及骨盆)的稳定性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训练肢体 选择性的运动控制练习,并将所练习的运动模式 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反复练习
学习交流PPT
19
BOBATH疗法
• 桥式运动——骨盆控制训练
学习交流PPT
20
Vojta疗法
学习交流PPT
22
Vojta疗法
(一)拉起反射 (二)立位悬垂反射 (三)俯卧位悬垂反射 (四)Collis水平反射 (五)斜位悬垂反射 (六)Collis垂直反射 (七)倒位悬垂反射
学习交流PPT
23
Vojta疗法
• 症候群的辅助诊断手段。 • 姿势反应性:正常婴儿对姿势的变化都具有反应的能力,是通过中枢
神经协调作用实现的。 • 中枢性协调障碍:中枢神经损伤,协调作用就会发生障碍,导致姿势
反应性异常,出现异常的姿势和异常的运动,形成脑瘫。 • 诊断: 1、有1-3种反射异常,可诊断为极轻度中枢性协调障碍。 2、有4-5种反射异常,可诊断为轻度中枢性协调障碍。 3、有6-7种反射异常,可诊断为中度中枢性协调障碍。 4、有7种反射异常并有肌张力异常为重度中枢性协调障碍。
的等长收缩训练。 • 3)轻推技巧: • 压迫性轻推:治疗师通过挤压关节,用来增加肌张力; • 抑制性轻推:治疗师诱发由于拮抗肌痉挛产生交互抑制的肌肉无力的
收缩; • 交替性轻推:治疗师用方向相反的手法轻推患者,如从前向后与从后
向前,从左向右与由右向左轻推患者,以引出平衡反应。
学习交流PPT
18
BOBATH疗法
• 技术特点:控制关键点、反射性抑制模式、促进 正常的姿势反射、感觉刺激、姿势控制、运动模 式,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运动模式。
学习交流PPT
4
BOBATH疗法
• 控制关键点
• 1)治疗师通过对患者身体关键部位(中心控制点: 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近端控制点:肩峰、 髂前上棘;远端控制点:拇指、拇趾)上的手法 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降低肌张力,引出 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小儿脑瘫的运动疗法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 脑瘫中心
学习交流PPT
1
运动疗法
物理治疗中使用器械、徒手手法操作或患者自身 力量,通过某些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的运 动,使病人恢复全身或局部的运动、感觉功能的 训练方法。
包括:神经发育学疗法、关节功能训练、肌 力训练、牵张训练、平衡训练、移乘训练、步行 训练等
学习交流PPT
2
脑瘫康复中常用的运动疗法
• 神经发育学疗法: • BOBATH疗法 • Vojta疗法 • Pnf疗法 • Rood疗法
学习交流PPT
3
BOBATH疗法
• Bobath 技术是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后引起的运动功 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其核心是以日常生活活动任 务为导向的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
8
BOBATH疗法
• 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 躯干肌张力增高:屈肌张力增高时,把头放置在
过伸位,可以降低屈肌张力,增加伸肌张力;伸 肌张力增高时,把头放置在屈曲位,可以降低伸 肌张力,增加屈肌张力;屈肌与伸肌张力均增高 时,通过旋转躯干(保持骨盆不动)来抑制。
学习交流PPT
9பைடு நூலகம்
BOBATH疗法
上臂水平外展或对角线伸展来抑制;躯干与髋出 现痉挛时,可将臂上举过头,以促进躯干及髋的 伸展。
学习交流PPT
11
BOBATH疗法
• 反射性抑制
学习交流PPT
12
BOBATH疗法
• 反射性抑制
学习交流PPT
13
BOBATH疗法
促进姿势反射 :
促进调正反应:治疗师利用头部与躯干间的位置 变化促进躯干转动。仰卧位时,将患者头部转向 一侧,诱发出胸、腰、下肢转动,训练翻身活动; 治疗师利用躯干位置倾斜,促进头部直立;坐位 时,治疗师向左、右倾斜患者躯干以训练头部控 制,治疗师利用上半身或下半身扭动时,另一半 随之转动成一直线,促进翻身活动;患者仰卧, 治疗师将患者的肩胛带或骨盆扭转,带动躯干转 动,训练翻身活动。
• 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 肢体肌张力增高:屈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外旋
位来抑制;外展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内旋位来 抑制;上臂屈肌痉挛时,取肢体对称性伸展(头在 中立位) 来抑制。
学习交流PPT
10
BOBATH疗法
• 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 出现痉挛时:颈、背及手出现屈曲痉挛时,可取
• 2)手法操作从躯干和近端开始,向远端移行,并 随之减少操作点和控制的量以逐渐诱导出随意运 动,常与反射性抑制联合应用
学习交流PPT
5
BOBATH疗法
• 肩部和上肢的关键 点调节
学习交流PPT
6
BOBATH疗法
• 头部关键点控制
学习交流PPT
7
BOBATH疗法
• •
立位姿势 关键点控制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14
BOBATH疗法
学习交流PPT
15
BOBATH疗法
促进姿势反射 :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治疗师通过突然向前方、 侧位推动患者,还可在坐位或俯卧下让患侧上肢 支持体重,以诱发和促进上肢保护性地伸展和身 体平衡能力。
学习交流PPT
16
BOBATH疗法
促进姿势反射 : 促进平衡反应:治疗师从前方、后方、侧方或对 角线方向突然推拉患者,还可配合使用大球、滚 筒、平衡板等辅助训练器具进行,使之保持身体 平衡,不致跌倒,训练维持平衡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