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案讲义完整版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教案(30课时)教案 (7)[5页]

《经济学基础》教案(30课时)教案 (7)[5页]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8 周第1页【教学内容】4.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及规模经济一、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生产者均衡)1.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是指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量的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其原则是: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应该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生产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

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P K·Q K + P L·Q L =M (4.7)MP K / P K = MP L/P L= MP M(4.10)(4.7)式表示限制条件。

说明生产者拥有的货币量是既定的,购买两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既不能超出这一货币量,也不能小于这一货币量。

超出是无法实现的,而小于这一货币量的购买也达不到既定资源时的产量最大化。

(4.10)式表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一般条件。

每一单位货币无论是购买资本K,还是购买劳动L,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等,这时,生产者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2.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生产者均衡)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

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如图4-6所示。

【提出问题】:KAQ2Q0DEQ1CK EBLL E图4-6 生产者均衡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 第 8 周 第2页 3.生产者均衡与消费者均衡的关系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既定的收入分配于两种产品的购买与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生产者均衡是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分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上,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两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基本相同,即边际分析法与等产量分析法。

4.生产扩张路线生产扩张路线(expansion path )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厂商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轨迹。

2024版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2024版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经济学讲义完整版•经济学概述与基本原理•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资源配置与政府干预经济学概述与基本原理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微观层面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宏观层面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影响经济。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企业如何决定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问题,以及政府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稀缺性与选择问题稀缺性指现实中人们在某段时间内所拥有的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时的一种状态。

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选择问题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必须做出选择。

选择就要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并考虑各种约束条件。

机会成本与决策原则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在做出决策时,应该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并选择机会成本最小的方案。

决策原则在面临多个可选方案时,决策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最大化原则(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和满意原则(选择满足一定标准的方案)。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需求曲线的形状与意义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示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消费者偏好、收入水平、替代品价格、人口数量与结构等。

需求曲线的应用预测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为企业制定价格策略提供参考。

03供给曲线的应用预测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为企业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参考。

01供给曲线的形状与意义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02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生产成本、技术水平、预期价格、政策因素等。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完整)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完整)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考试内容:掌握需求的含义。

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题1·单选题】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A.愿意购买的数量B.能够购买的数量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D.实际购买的数量答案:C(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考试内容:掌握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但对于某些产品来说,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下降的,比如:劣质商品,吉芬商品(3)产品价格。

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预期。

(7)其他因素:如商品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例题1·单选题】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A.呈同方向变化B.呈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答案:A【例题2·多选题】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答案:ABDE【例题3多选题】属于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 消费者偏好B.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C. 替代品的价格D. 互补品的价格E. 产品生产成本答案:ABCD【例题4·单选题】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3.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3.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起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

2. 讲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3. 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如供需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第二章:市场与竞争教学目标:1. 理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3. 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市场的概念和类型: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等。

2. 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3.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垄断、外部性、公共品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基本构成。

2. 分析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

3. 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市场和竞争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市场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市场竞争的认识。

第六章:消费者行为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3. 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偏好、预算约束等。

2.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价格、收入、品味等。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完整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完整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完整经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经济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经济变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完整的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经济的概念、原理和影响。

一、经济的定义和分类1. 经济的定义:经济是指人们对资源的有限供给如何分配、生产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2. 经济的分类:根据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可以分为个人经济、企业经济和国家经济;根据经济资源的种类可以分为实物经济和虚拟经济。

二、供给与需求1. 供给的概念: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价格和数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2. 需求的概念: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价格和数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3.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和需求是经济中两个重要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三、市场与价格1. 市场的定义:市场是指买卖双方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和方式。

2. 价格的形成:价格是由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的,供大于需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买卖主体的数量、相互关系和行为方式,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等。

四、产权与市场经济1. 产权的定义:产权是指个人和组织对财产享有的权利,包括物权和权益。

2.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私有财产和市场交换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个体或企业在市场上自由决定生产和消费行为。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1. 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

2. 经济发展的概念:经济发展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实力的增强。

3.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

六、货币与金融体系1. 货币的功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储藏和财富转移的功能。

2. 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指国家货币和金融机构组成的系统,包括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和保险公司等。

经济学基础教案讲义完整版

经济学基础教案讲义完整版

《经济学基础》教案教学目的:《经济学基础》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对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考核方法:1、《经济学基础》于期末进行统一命题的考试,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

2、考试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学生对理论认识理解,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3、期末综合成绩评定时,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安春梅等:《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主要参考书目: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2.《微观经济学》[美]保罗·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20013.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斯蒂格里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宋承先、许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厉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8.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第一篇微观经济学教学目的:本篇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并用此来分析具体经济现象,在初级经济学基础上,深入一步,要求学生了解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了解模型基本假设或条件与现实的关系,掌握数理分析方法。

2024版经济学基础教案完整版

2024版经济学基础教案完整版

2024/1/27
26
06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024/1/27
27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2024/1/27
微观经济学基础
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关键知识 点。
宏观经济学基础
包括国民收入核算、总供给与总需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经济 增长与经济发展等关键知识点。
国际经济学基础
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经济关系等关键知识点。
消费者均衡
分析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 价格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的商品组合选择。
9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函数
描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最大可能产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024/1/27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 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 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能力目标
02
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03
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尊重市场规律,关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
发展。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2024/1/27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导论、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包含若干章节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2024源自1/2712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01
02
03
生产法
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 和来核算国民收入。

经济学基础讲义1

经济学基础讲义1

经济学基础讲义1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发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尚处于初级阶段。

第一层含义表明,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而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清一色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纯粹的按劳分配。

对于这种观念必须更新和发展。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的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能否定和排斥,而必须学习和借鉴。

第二层含义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底子薄。

我国的一切事业的建设都要立足于这个现实,不能超越。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而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所以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这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

不需要经历初级阶段而直接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进程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

历史上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起点各不相同,建设进程也不相同。

有些国家可以不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比如前苏联,但我国必须经历这个阶段。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我国没有按照社会的演变规律:由封建社会演进到资本主义社会。

而是逐步的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既有封建生产关系又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政治上,封建主义占统治地位。

基于这种国情,我党从实际出发把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这一阶段应该是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过渡到第二个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与概述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2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回顾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1.3 经济学的分支学科阐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介绍其他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与竞争解释市场的概念和类型探讨竞争的作用和市场效率2.2 供给与需求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绘制供给和需求曲线图2.3 价格与市场均衡推导市场均衡的条件和结果讨论价格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3.1 边际效用与需求解释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与需求的关系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2 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探讨生产要素的分类和作用计算短期和长期生产成本3.3 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比较短期和长期成本的差异分析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4.1 完全竞争市场描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条件推导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决定4.2 垄断市场解释垄断市场的形成和原因分析垄断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决定4.3 竞争策略与市场效率探讨竞争策略的形式和效果评估市场效率的标准和条件第五章: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5.1 国民收入的测量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分析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2 通货膨胀与失业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及其成因探讨通货膨胀和失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5.3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评估宏观经济政策的成效和局限性第六章:国际经济学基础6.1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介绍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6.2 国际贸易政策探讨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政策分析国际贸易组织和国际贸易规则6.3 国际金融市场描述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和结构探讨国际汇率的决定和国际金融政策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7.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测量解释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介绍经济增长的测量方法7.2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索洛增长模型和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7.3 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探讨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评估经济发展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第八章:财政与税收政策8.1 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解释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探讨财政政策的工具和传导机制8.2 税收政策的设计与分析分析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类型讨论税收政策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影响8.3 财政与税收政策的案例研究研究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财政与税收政策案例评估案例中政策的成效和挑战第九章:货币与货币政策9.1 货币与利率探讨货币的定义和功能分析利率的决定和作用9.2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解释货币政策的目标和传导机制探讨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效果9.3 货币政策案例分析研究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案例评估案例中政策的成效和对经济的影响第十章:经济危机与经济政策10.1 经济危机的类型与影响分析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和滞胀等经济危机类型探讨经济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10.2 危机应对政策讨论危机时期政府的应对措施分析危机政策对经济恢复的作用和争议10.3 经济政策的长远挑战预测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讨论长远经济政策的方向和策略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经济学基础的全册电子教案,包括十个章节的内容。

《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经济学基础》教材的第五章第一节,主要讲述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知道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2.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

2. 教学重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经济学基础》、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供需关系。

2. 知识讲解:介绍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例题,如市场竞争对价格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竞争策略。

7. 板书设计: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解释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

2. 答案: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供求机制是指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供应与需求相互制约,形成价格。

竞争机制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式,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需要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全)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全)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01
02
03
失业
阐述失业的类型、原因和 影响,探讨降低失业率的 政策措施。
通货膨胀
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影 响以及治理通货膨胀的政 策措施。
经济周期
介绍经济周期的含义、阶 段和特点,探讨经济周期 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阐述财政政策的工具、类型和效应,分 析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和局限 性。
垄断竞争市场
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 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
03
宏观经济学基础
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
0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等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阐述其含
义、计算方法和局限性。
02
经济增长
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影响因 素以及经济增长对国家和个人
的意义。
03
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学》(作者:XXX,出版社 :XXX)
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作者:XXX,出版社 :XXX)
02
微观经济学基础
需求与供给理论
03
需求定理
供给定理
均衡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 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 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 求量越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 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 越高,供给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低,供 给量越小。
03
无差异曲线
表示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
迹。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函数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 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经济学基础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本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与思路1、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方式的设计本课程总学时为32,每周授课1次,每次3学时。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占20%、作业成绩及课堂表现占20%2、各部分的学时分配与安排本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共计11章,具体各章学时安排见第二部分。

3、本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增补本课程最后选定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叶德磊编著),从其包含的章节内容看,涵盖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内容深度也较适合非管理经济类的学生学习。

结合学时考虑,除5、7、13章内容大部分省略外,其他11章内容基本不进行过多的取舍与增补。

四、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本课程共包括11章内容,讲授时将采取先微观后宏观的顺序。

导论重点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章至第五章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内容,其中第一章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第三章生产、成本理论和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因素——供给的进一步解释;第五章分配理论研究商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为宏观经济学部分内容。

第六章~第八章围绕国民收入决定核算和决定的内容展开,因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是各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将其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效应与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第十一章财政与货币政策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具体的措施,4、各部分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讨论和习题巩固。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经济学产生初步的认识。

2. 教学内容:a.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b. 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c.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d.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经济学家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学生讨论c. 案例分析4.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著名经济学家的主要贡献。

二、第二章:供需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供需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市场均衡,能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a. 需求分析:需求的概念、需求曲线、需求弹性b. 供给分析:供给的概念、供给曲线、供给弹性c. 市场均衡: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d. 市场变动: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实验:模拟市场交易4. 课后作业:分析现实生活中供需变动的实际案例,运用供需理论进行解释。

三、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特点,掌握边际效用理论、生产要素组合原理等。

2. 教学内容:a. 消费者行为: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b. 生产者行为:生产要素、生产可能性、生产要素组合c.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d. 成本效益分析: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运用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4.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行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实例。

四、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掌握竞争策略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a.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市场均衡b. 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价格歧视c. 寡头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竞争策略d. 完全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公共政策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竞争策略4. 课后作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竞争案例,运用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理论。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三、影响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有:1、商品自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

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互补关系,或称互补商品;二是替代关系,或称替代商品。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四、需求函数、需求表与需求曲线(15分钟)经济学将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示,现介绍以下几种:1、需求函数Q=f(P)2、需求表3、需求曲线五、需求定理(10分钟)需求定理也被称为需求法则或需求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即商品价格越低则需求量越大,反之,需求量越小。

但有特殊情况,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如古董、身份象征性的奢侈品,经济学上称吉芬商品和炫耀性商品。

1845年爱尔兰发生大灾荒时,马铃薯的价格上升却导致需求量增加。

(英国统计学家吉芬研究成果)六、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重点、难点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影响需求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影响需求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这种移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需求的变动三、小结讨论、思考、作业题:见习题集课后反馈:3、供给曲线:用来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

可以根据上表绘制出一条供给曲线。

见下图与需求曲线的坐标图相同,在表示供给曲线的坐标图中,也是用纵轴表示价格(P),用横轴表示数量(Q)。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当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时,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当供给曲线是一条曲线时,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供给曲线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为正。

它是市场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的几何表示。

五、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即商品价格低,供给量小;反之,则供给量大。

《经济学基础》教案(完整资料).doc

《经济学基础》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经济学基础》教案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适用专业:经济学系各专业规定学时: 60 学时开课学期:一年级下学期任课教师:经济学课程组第一讲学时2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明确什么是经济学,了解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经济学十大原理,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含义与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一、经济学的定义导入案例1—1: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的重要性水,一个沉重的话题。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00吨,为全球人均拥有量的1/4。

城市贫水状况更为严峻: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380座城市缺水,128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城市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此损失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城市年缺水量将达200亿立方米。

几乎全世界所有主要城市在进入21世纪时都将面临水危机。

素有"东方水都"之称的上海,三面临水,头上还顶着"一盆"太湖水,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近些年由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一些河段受污染,导致该城市水厂取水口"节节败退"。

每到枯水季节,太湖流入黄浦江的水减少,加上受潮水顶托,黄浦江下游的污水和东海咸潮上溯,造成向江浙两省"借水"吃的窘境。

导入案例1—2 《南柯一梦西》——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选择性的关系终日奔忙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使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问题1:空气、水、食物、钻石任你选择你最喜欢哪样?分析:据说,人如果3分钟不呼吸就会憋死,3天不喝水会渴死,7天不吃饭会饿死,对于人的生存来讲,空气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水和食物,没有钻石照样能好好活着。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与内容概述1.2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3 经济学的分支与研究方法1.4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与主要经济学家1.5 课程学习指南与要求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与竞争2.2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概念2.3 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2.4 供求弹性2.5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3.1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3.2 边际效用与需求定理3.3 生产者行为与生产成本3.4 短期与长期生产决策3.5 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4.1 完全竞争市场4.2 垄断市场与价格控制4.3 寡头垄断市场与竞争策略4.4 竞争策略与市场效率4.5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第五章: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5.1 国民收入的测量5.2 通货膨胀与失业5.3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5.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5.5 宏观经济稳定与增长第六章: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6.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理论6.2 贸易政策与保护主义6.3 贸易收益与国际贸易模式6.4 经济一体化与欧盟6.5 国际贸易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七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7.1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与类型7.2 利率与资本市场7.3 金融机构的运作与风险管理7.4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7.5 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第八章:经济增长与发展8.1 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8.2 经济增长模型与因素分析8.3 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战略8.4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8.5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第九章:劳动经济学9.1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9.2 工资决定与就业波动9.3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率9.4 劳动政策与社会保障9.5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流动第十章:公共经济学10.1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10.2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10.3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评估10.4 政府间财政关系与财政分权10.5 公共经济学在政策分析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供需分析补充说明:深入讲解市场均衡的原理,包括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对价格的影响。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概述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解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问题概述经济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1.2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说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如理性人假设、市场出清假设等探讨这些假设对经济学分析的影响和局限性1.3 经济学的两大定律介绍供需定律和市场均衡的概念解释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影响第二章:微观经济学2.1 市场和竞争探讨市场的定义和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等分析竞争的作用和市场效率2.2 消费者行为介绍需求曲线的概念和影响需求的因素解释消费者剩余和边际效用理论2.3 生产者和成本讨论生产者的目标和经济利润分析短期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变化及其对生产决策的影响第三章:宏观经济学3.1 宏观经济指标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分析这些指标对经济状况的反映和重要性3.2 国民收入的determination解释国民收入的概念和核算方法探讨总需求和总供给对国民收入的影响3.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工具讨论这些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的影响及可能的副作用第四章:国际经济学4.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好处与产生原因探讨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如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4.2 贸易制度与国际经济组织分析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和影响讨论贸易政策工具,如关税、配额、补贴等,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3 汇率与外汇市场解释汇率和外汇市场的概念探讨汇率决定理论,如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等,及政府干预对汇率的影响第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5.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衡量解释经济增长的概念及衡量指标(如GDP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等)分析经济增长的意义和重要性5.2 经济增长理论介绍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探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资本积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5.3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讨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如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等第六章: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6.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分析市场失灵的情况,如公共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方式,如制定法规、提供公共品、调控市场等6.2 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介绍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分析这些制度对缓解贫困、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和争议6.3 市场秩序与市场监管讨论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及其维护手段分析市场监管的策略和措施,如反垄断法、质量监管、价格干预等第七章:劳动经济学7.1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结构解释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分析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及其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7.2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与平等就业探讨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现象及其表现讨论反歧视政策和劳动平等的原则与实践7.3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如工资基金理论、劳动力需求理论等分析劳动力市场政策,如最低工资法、工时制度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八章:环境经济学8.1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分析环境资源的使用和配置问题,如水、土地、空气等8.2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介绍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如外部性理论、环境价值评估等讨论环境政策的工具和效果,如污染税、排放交易制度等8.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分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践探讨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挑战和机遇第九章:金融经济学9.1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解释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探讨金融工具的功能和风险,如股票、债券、衍生品等9.2 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分析金融机构的类型和作用,如银行、保险公司等讨论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9.3 利率与货币政策解释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探讨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效应,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整等第十章:行为经济学10.1 行为经济学概述介绍行为经济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主要差异和互补性10.2 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探讨有限理性、心理账户、代表性启发等行为经济现象讨论行为经济学在决策、判断、偏好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10.3 行为经济学与政策设计分析行为经济学在政策设计中的应用,如默认选项、助推等探讨如何利用行为经济学原理改善公共政策和市场机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定义与衡量:这一部分需要重点关注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以及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2、使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市场均衡等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需求与供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动。

2、难点(1)弹性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商品价格的变动、市场上商品的供应与需求等,从而引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2、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约 30 分钟)(1)讲解经济学的定义,强调其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以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学科。

(2)介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3)解释机会成本、边际分析等重要概念。

3、需求与供给(约 40 分钟)(1)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定义需求,即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分析影响需求的因素,如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以具体商品为例,如汽车,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需求。

(2)供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定义供给,即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分析影响供给的因素,如商品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以农产品为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供给。

(3)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画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直观展示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解释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4、市场均衡(约 30 分钟)(1)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形成当市场上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基础》教案教学目的:《经济学基础》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对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考核方法:1、《经济学基础》于期末进行统一命题的考试,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

2、考试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学生对理论认识理解,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3、期末综合成绩评定时,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安春梅等:《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主要参考书目: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2.《微观经济学》[美]保罗·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20013.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斯蒂格里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宋承先、许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厉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8.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第一篇微观经济学教学目的:本篇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并用此来分析具体经济现象,在初级经济学基础上,深入一步,要求学生了解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了解模型基本假设或条件与现实的关系,掌握数理分析方法。

本门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微观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训练学生对现实问题抽象化、理论化的能力及经济思维习惯,通过理论和现实相联系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一些从复杂的现实过渡到简单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技巧。

教学内容:本篇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由个体经济行为产生的经济理论。

如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理论等。

其中供求理论是基础,也是核心。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对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基础课主要参考书目:《经济学》十六版萨缪尔逊华夏出版社1999《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曼斯费尔德著,人民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平狄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经济学的前提:稀缺性;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教学难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教学。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产生二、经济学的定义三、经济学研究的问题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第三节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一、实证经济学二、规范经济学三、理论表述方式(实证经济学)思考题: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什么是规范经济学?什么是实证经济学?3、学习西方经济学有何意义?本章小结:◆西方经济学的定义1.西方经济学指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的组成。

(1)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基本假设: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市场出清。

(2)宏观经济学。

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整体经济等宏观经济问题。

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缺点。

◆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两种基本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

(2)计划经济。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1)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要作好坏的评价。

(2)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只描述不评价。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均衡价格,弹性理论。

教学难点: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弹性理论;蛛网理论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讨论。

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三、需求定理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第二节供给理论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三、供给定理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第三节均衡价格理论一、均衡价格二、均衡价格的变动三、政府对价格的控制第四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弧弹性和点弹性二、需求弹性三、供给弹性四、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第五节蛛网理论一、蛛网理论二、蛛网理论的三种模型讨论题:结合案例讨论分析案例一,谷贱伤农案例二,易腐商品的售卖思考题:1、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何不同?3、需求的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根据什么划分的?4、什么是供给、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5、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有何不同?6、运用供求定理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7、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什么经常限制石油产量?8、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市场价格?干预市场价格会导致什么后果?本章小结:◆需求理论1.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需求定理: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P↑,Q↓;P↓,Q↑。

3.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消费者偏好(嗜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3)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政府的消费政策。

4.相关商品:(1)互补商品:两种商品互相补充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如汽车与汽油。

(2)替代商品: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如牛肉与羊肉。

5.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供给理论1.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2.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P↑,Q↑;P↓,Q↓。

3.影响供给的因素:(1)厂商的目标;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2)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

(3)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的变动。

(4)政府的政策。

4.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2)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求均衡理论1.均衡: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2.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

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供求不平衡,市场出现两种状态:过剩与短缺。

市场价格>均衡价格:供大于求,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

在市场自发调节下,需求者压低价格,供给者减少供给量。

价格必然下降,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反之如此。

市场机制作用下,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

3.供求变化。

(1)供给不变。

需求增加,则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则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2)需求不变。

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供求定理: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变化。

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弹性理论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需求弹性分类。

(1)E=0完全无弹性。

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如:急救药)。

(2)E= 无限弹性。

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

实行保护价的农产品。

(3)E=1单位弹性。

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如运输、住房服务。

(4)E<1缺乏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主要是生活必需品。

食品、药品。

(5)E>1富有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主要是奢侈品。

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可替代性。

可替代程度大Ed大,飞机。

可替代程度小Ed小,胰岛素。

(2)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广泛Ed大,电。

用途小Ed小,小麦。

(3)重要程度。

需求程度大Ed小,必需品,粮食。

需求程度小Ed大,奢侈品——旅游。

(4)支出中比例。

所占的比例大Ed大,汽车。

所占的比例小Ed小,香烟。

(5)调节时间或使用时间。

时间长Ed大,耐用品——冰箱。

时间短Ed小,非耐用品——报纸。

◆其他弹性1.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2.收入弹性分类。

正常商品Em>0有三种(1)收入富有弹性Em>1;如高档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奢侈商品。

(2)收入单位弹性Em=1。

如衣服。

(3)收入缺乏弹性0<Em<1。

如必需品(4)收入无弹性Em =0。

如食盐。

(5)收入负弹性,Em<0。

劣等品、吉芬物品。

如肥肉、土豆、籼米、公共交通等。

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4.恩格尔定律: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下降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