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重难点八中和热的测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作业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据条件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只有D项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而A、B、C三项均为吸热反应。
答案: D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不能发生B.中和热肯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C.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石墨)===C(金刚石) ΔH>0D.在101 kPa、25 ℃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解析:越稳定的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故石墨转化成金刚石吸热,故ΔH>0,C选项正确。
其他项错误。
答案: C3.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B.环形玻璃棒搅拌能加快反应速率,削减试验误差C.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D.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解析:A项,反应前酸、碱溶液温度要相同,不同时误差较大,正确;B项,环形玻璃棒搅拌能加快反应速率,减小试验误差,正确;C项,分次加入混合时,简洁造成热量损失,使测定结果不精确,错误;D项,为了使反应进行更完全,可以使酸(碱)适当过量,正确。
答案: C4.中和热测定试验中,下列操作肯定会降低试验精确性的是( )A.用滴定管取所用试剂B.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解析:A项,用滴定管取所用试剂可以削减误差,不符合题意;B项,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导致放出的热量削减,会产生误差,符合题意;C项,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可以削减热量损失,不符合题意;D项,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可以削减氢氧化钠的损耗,不符合题意。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课件: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 第2课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热的测定 (50 张)
预习自我检测
1.思考辨析: 导学号 04300036 (1)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则 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mol 水时放出 57.3 kJ 热量。( × ) (2)已知 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 ΔH=-57.3 kJ/mol,则 98%的浓硫酸 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 ) (3)已知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则 H2SO4 和 Ba(OH)2 反应的反应热 ΔH=2×(-57.3)kJ/mol。( × )
• 学 化反学应反所应释同放时的 存能 在量 着是 物现 质代变能化量和的能主量要来源之一。 变化,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可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 既表示物质变化也表示其能量变化呢? 如何建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定量 关系呢?
课前新知预习
• 一、热化学方程式
• 1.定义 • 表示参加反应的_物_质__的_量_______反__应_热与________的关系的化
• ⑤重复步骤②~④三次。
• (3)数据记录及处理。 • 数据记录表
温度
起始温度t1/℃
实验次数
HCl NaOH 平均 溶液 溶液 值
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 (t2-t1)/℃
1
2
3
(4)计算反应热。 ①以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_平__均__值___为计算依据。 ②为了计算方便,盐酸和 NaOH 溶液的密度近似为 1 g·cm-3。忽略实验装 置的比热容。 ③盐酸质量为 m1=50 g、NaOH 溶液质量为 m2=50 g,反应后溶液比热容 c=4.18J·(g·℃)-1,实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m1+m2)·c·(t2-t1)=0.418(t2-t1)kJ, 则生成 1 mol H2O 时的反应热为:ΔH=-0.4108.0t225-t1kJ·m(1)实验用品。
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设计(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与能量》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A.稀H2SO4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H2O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D.稀NaOH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H2O【答案】 C【板书】1中农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 mol H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讨论】2.注意事项:【回答】①稀溶液:是指存在大量水的溶液。
②量的标准:必须是生成 1 mol 水。
【讲解】(3)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表示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讨论】已知在稀溶液里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思考】:(1)弱碱与弱酸反应;(2)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否也都是57.3 kJ?【回答】(1)因为弱酸、弱碱在电离过程中需要吸热,所以弱酸、弱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要小于 57.3 kJ;(2)因为浓硫酸与稀 NaOH 溶液的反应过程中还包括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浓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要大于 57.3 kJ;(3)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不仅生成H2O,而且生成 BaSO4 沉淀,生成 BaSO4 沉淀时会放出热量,所以此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热量要大于 57.3 kJ。
【思考】2.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用含20 g NaOH的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探究中和热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课件优质课件PPT
(5)结果计算:
Q=mcΔt ①
Q=(V酸ρ酸+V碱ρ碱)·c·(t2-t1)② Q=0.418(t2-t1)kJ ③
(6)误差分析
你所测得的数据是否为57.3 kJ/mol,若不 是,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6)误差分析
可能的原因有: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 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 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4)思考与交流:
③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 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 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 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 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 差。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与交流:
④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 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 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4)思考与交流:
⑤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 1∶1而是N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
为了保证0.50 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 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若使 盐酸过量,亦可。
(3)实验步骤:
①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 (或纸条)。
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 大烧杯杯口相平(目的)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 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 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 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 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 棒通过,如右图所示。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精品
课题: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授课班级课时 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2、符号:△H3、单位:kJ/mol或kJmol-1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高二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选修4):重难点七 中和热
1.定义: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2.注意事项:①稀溶液是指物质溶于大量水,即大量水中物质的溶解热效应忽略不计;一般是指酸、碱的物质量浓度均小于或等于1mol•L-1;②中和热不包含离子在水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水;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生成沉淀的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包含在中和热内.H+(aq)+OH-(aq)=H2O(l);ΔH=-57.3kJ/mol表示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④弱酸弱碱因为电离时要吸热或电离出的H+和OH-物质的量小于对应酸碱的物质的量,所以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其中和热ΔH>-57.3kJ/mol,表示中和热偏小;若采用浓硫酸或固体NaOH进行反应,中和热ΔH>-57.3kJ/mol,中和热偏大,因为浓硫酸和固体NaOH溶解放热.3.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中和热的概念【例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分别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3 D.ΔH2<ΔH3<ΔH1【答案】D【解析】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ΔH=一57.3kJ/mol,分别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H2SO4;③稀硝酸,醋酸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放出的热量为②>③>①,由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所以ΔH2<ΔH3<ΔH1,故选D。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重难点十一 反应热大小比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重难点十一反应热大小比较比较反应热大小的方法(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比较物质由固体变成液态,由液态变成气态,都必定吸收热量;而由液态变成固态,由气态变成液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则放出热量.因此在进行反应热计算或大小比较时,应特别注意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存在同素异形体的要注明其同素异形体的名称.(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数,而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当化学计量系数发生变化(如加倍或减半)时,反应热也要随之变化.互为可逆的热化学反应,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比较对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单质来说,由不稳定状态单质转化为稳定状态的单质要放出热量,因为能量越低越稳定;对于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单质来说,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生成物越稳定或反应越易进行,放出的热量越多;而有些物质,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在计算总反应热时,不要忽视这部分热量.(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比较对于分步进行的反应来说,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其热效应越大.如果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如果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越多.如等量的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少于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越多。
【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从物质的聚集状态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例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ΔH=-Q1kJ/mol2H2S(g)+O2(g)=2S(s)+2H2O(l)ΔH=-Q2kJ/mol2H2S(g)+O2(g)=2S(s)+2H2O(g)ΔH=-Q3 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3>Q2C.Q3>Q2>Q1 D.Q2>Q1>Q3【答案】A【名师点睛】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从物质反应的程度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的角度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以此解答该题。
人教版选修4 化学:1.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实验:中和热的测定 课件(共18张PPT)
3、实验用仪器和药品
1、实验仪器: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 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 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 玻璃搅拌棒。
2、实验药品: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3、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4、实验步骤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七板书设计
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反应反应热。
实验原理: Q=mcΔt
①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Q=(V酸ρ酸+V碱ρ碱)·c·(t2-t1) ②
2.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 为什么?
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 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 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 致实验结果误差。
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 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 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 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 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 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上一页图形所示。 (实验装置图)
2.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 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 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 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 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 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作业: 课本P6 3-(2,3,5,6)、4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课外查阅我国能源结构和状况。
一、燃烧热 二、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3、注意 kJ/mol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
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
⑶ Δ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 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ΔH < 0; 吸热: ΔH > 0; ⑷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ΔH值也加倍。 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⑹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H2 + I2 == 2HI
只表示物质变化
【例1】 在200℃、101kP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 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 + I2 (g) ==== 2HI(g) ΔH =
101kPa
200℃
-14.9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2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2021/4/17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2热
19
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课件新人教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ΔH 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 右边,并用“空格”或“分号”隔开。若为放热反应,ΔH 为 “-”;若为吸热反应,ΔH 为“+”。ΔH 的单位是 J/mol 或 kJ/mol。 (2)由于 ΔH 与测定条件有关(压强对反应的焓变影响很小), 因此应在 ΔH 后注明反应温度(若不注明,则表示在 25 ℃下测 定),因为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同一反应时,反应的焓变是不同的。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 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 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2热
5
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课件新人教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___反__应__热_____的关系的化学方 程式。
2.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 (1) 指 明了反 应时 的 ____温__度______和 ___压__强_______, 若在 ____2_5_℃__和___1_0_1_k_P_a_________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021/4/17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2热
20
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课件新人教
(4)要在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聚 集状态。一般用英文字母 g、l 和 s 分别表示物质的气态、液态 和固态,溶液则用 aq 表示。
(5)根据焓的性质,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加倍,则 ΔH 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 ΔH 改变符号, 但绝对值不变。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归纳总结
相关视频
活学活用 3.50 mL 0.50 mol· L-1盐酸与50 mL 0.55 mol· 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 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 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 用品是 环形玻璃搅拌棒 ,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 ___________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 (2) 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偏小 ( 填 “ 偏大 ” 、 “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答案
1
2
3
4
5
5.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做1 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至少需使
用 3 次,某同学为了省去清洗温度计的麻烦,建
议实验时使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酸和碱的温度,
(3)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1 mol H+和1 mol OH-反应 生成 1 mol H2O(l) ,放出 57.3 kJ 的热量,表示为 H + (aq) + OH - (aq)=== H2O(l) ΔH=-57.3 kJ· mol-1。
答案
活学活用
1
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 mol H2O(l)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故答案为D。
解析答案
1
2
3
4
5
3.含 1 mol Ba(OH)2 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114.6 kJ。下列 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B ) A.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 B.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 1 1 C.2Ba(OH)2(aq)+HCl(aq)===2BaCl2(aq)+H2O(l) 1 1 D.2Ba(OH)2(aq)+HCl(aq)===2BaCl2(aq)+H2O(l) ΔH=+114.6 kJ· 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详细经典版)
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形成。
其中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2)化学反应的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和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能的变化。
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方法①能量图像左图反应物总能量大于产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右图为反应物总能量低于产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注意:a.图中可以得知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b.一定是所有物质的能量之和,而不是某一个物质的能量高于产物或者低于产物的能量②通过键能的计算△H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重难点八中和热的测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重难点八中和热的测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一、实验原理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1.反应原理:H+(aq)+OH-(aq)═H2O(l);ΔH=-57.3kJ/mol2.计算方法:(强酸和强碱反应) Q=mCΔt(1)其中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3.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2)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上表.(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4.注意事项(1)大小烧杯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温度计上的酸要用水冲洗干净,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3)酸、碱混合时,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4)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不是1:1而是NaOH过量,是为了保证0.50 mol/L 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若使盐酸过量,也是可以的.5.误差分析: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若不是为57.3 kJ/mol,则产生误差可能的原因是:(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小于50mL都会造成误差).(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中和滴定操作仪器【例1】在测定中和热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 )①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蒸发皿⑤温度计⑥试管⑦酒精灯⑧环形玻璃搅拌棒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⑧ C.②③④⑦ D.全部【答案】B【解析】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需要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烧杯盛放溶液,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还需要量筒量取一定量的酸、碱溶液,所以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②量筒③烧杯⑤温度计⑧环形玻璃搅拌棒,故选B。
高二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选修4):重难点十一 反应热大小比较
比较反应热大小的方法(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比较物质由固体变成液态,由液态变成气态,都必定吸收热量;而由液态变成固态,由气态变成液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则放出热量.因此在进行反应热计算或大小比较时,应特别注意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存在同素异形体的要注明其同素异形体的名称.(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数,而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当化学计量系数发生变化(如加倍或减半)时,反应热也要随之变化.互为可逆的热化学反应,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比较对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单质来说,由不稳定状态单质转化为稳定状态的单质要放出热量,因为能量越低越稳定;对于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单质来说,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生成物越稳定或反应越易进行,放出的热量越多;而有些物质,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在计算总反应热时,不要忽视这部分热量.(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比较对于分步进行的反应来说,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其热效应越大.如果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如果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越多.如等量的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少于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越多。
【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从物质的聚集状态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例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ΔH=-Q1 kJ/mol2H2S(g)+O2(g)=2S(s)+2H2O(l)ΔH=-Q2 kJ/mol2H2S(g)+O2(g)=2S(s)+2H2O(g)ΔH=-Q3 kJ/molA.Q1>Q2>Q3 B.Q1>Q3>Q2C.Q3>Q2>Q1 D.Q2>Q1>Q3【答案】A【名师点睛】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从物质反应的程度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的角度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以此解答该题。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精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4(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精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精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精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4的全部内容。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练习题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1。
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 kJ·。
下列物质反应时,产生57。
3 kJ热量的是( )A.稀HCl和稀NaOHB. 1.0 kJ·HCl和1.0 kJ·NaOHC.500 mL 2.0 kJ·HCl和500 mL 2。
0 kJ·NaOHD.500 mL 2.0 kJ·H2SO4和500 mL 2。
0 kJ·Ba(OH)22.已知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
3 kJ·,向0.1 L 0。
2 kJ·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则其焓变ΔH1、ΔH2、ΔH3的关系是( )A.ΔH1〉ΔH2〉ΔH3B.ΔH1〉ΔH3>ΔH2C.ΔH1=ΔH3>ΔH2D.ΔH1<ΔH3<ΔH23.已知298 K时,H+(aq)+OH-(aq)===H2O(l)ΔH=-57。
高中化学人教选修四课件:11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PPT56张
【例 1】 下列关于中和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 1 mol Ba(OH)2 的溶液和含 1 mol HNO3 的溶液恰好完 全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 B.1 mol HCl 气体通入 1 L 0.01 mol·L-1 NaOH 溶液中反应时 的反应热是中和热 C.1 mol CH3COOH 与 2 mol NaOH 溶液反应时的反应热也 可能是中和热 D.只要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的反应热 就是中和热
(2)以生成 1 mol 水为基准。
(3) 测 定 中 和 热 的 反 应 不 能 生 成 沉 淀 [ 如 Ba(OH)2 + H2SO4===BaSO4↓+2H2O]。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H++OH-===H2O,能否 用此表示所有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不能与离子方程式意义中的“实质” 混同。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将难电离或难溶于水的物质以 及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所以弱酸、弱碱参与中和反应时应写成分 子的形式。例如,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应当写为: CH3COOH+OH-===CH3COO-+H2O,只有可溶性强酸与可溶性 强 碱 反 应 且 没 有 沉 淀 生 成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才 可 以 用 H + + OH - ===H2O 表示。
含 1 mol Ba(OH)2 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114.6 kJ。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 ΔH=+114.6 kJ/mol B.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 ΔH=-114.6 kJ/mol
(3)盐酸和 NaOH 溶液的浓度、体积必须准确。 (4)酸碱混合时操作要快,并立即盖好盖板。 (5)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用铁丝代替,若用铁丝代替,会因铁 丝与酸反应放出热量,且铁丝传热快使测定结果不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八中和热的测定一、实验原理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1.反应原理:H+(aq)+OH-(aq)═H2O(l);ΔH=-57.3kJ/mol2.计算方法:(强酸和强碱反应) Q=mCΔt(1)其中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3.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2)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上表.(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4.注意事项(1)大小烧杯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温度计上的酸要用水冲洗干净,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3)酸、碱混合时,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4)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不是1:1而是NaOH过量,是为了保证0.50 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若使盐酸过量,也是可以的.5.误差分析: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若不是为57.3 kJ/mol,则产生误差可能的原因是:(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小于50mL都会造成误差).(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中和滴定操作仪器【例1】在测定中和热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 )①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蒸发皿⑤温度计⑥试管⑦酒精灯⑧环形玻璃搅拌棒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⑧ C.②③④⑦ D.全部【答案】B【解析】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需要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烧杯盛放溶液,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还需要量筒量取一定量的酸、碱溶液,所以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②量筒③烧杯⑤温度计⑧环形玻璃搅拌棒,故选B。
【重难点点睛】考查中和热的测定,明确实验需要的仪器及仪器的作用即可解答,根据中和热测定的实验原理知,在做中和热实验测定中和热时,应需要量筒、烧杯、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以此来解答。
【重难点考向二】中和滴定原理与操作【例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条或泡沫塑料的目的是固定小烧杯B.若用50 mL 0.5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 mL 0.50 mol•L-1的盐酸和50 mL 0.50 mol•L-1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C.中和热测定实验也可以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为了简化装置,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可以由温度计代替【答案】C【解析】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A错误;B.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相等,故B错误;C.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反应热,符合中和热的概念,故C正确;D.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所以实验中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由温度计代替,故D错误;故选C。
【名师点睛】考查有关中和热的测定,掌握中和热的测定原理、过程是解题的关键,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中和热是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应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溶液,而不能用温度计代替。
【重难点考向三】中和热的计算【例3】实验室用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1计算].如用0.5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答案】(1)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2)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3)-56.8kJ/mol 偏大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4)ABDF【解析】(1)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铜丝搅拌棒,因为铜丝搅拌棒是热的良导体;(2)中和热测定实验主要目的是测量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少,所以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3)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2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4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40℃,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40℃;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1.5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35℃;三组数据均有效,其平均值为3.40℃;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NaOH溶液的质量和m=100mL×1g/mL=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Δ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40℃;=1421.2J=1.4212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1.4212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56.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56.8kJ/mol;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所以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大;(4)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碱的温度时,会发生酸和碱的中和,温度偏高,则温度差减小,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一部分能量的散失,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B正确;C.做本实验的室温和反应热的数据之间无关,故C错误;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由于氨水是弱碱,电离是吸热过程,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会使得实际量取体积高于所要量的体积,算过量,可以保证碱全反应,会使得中和和热的测定数据偏高,故E错误;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会导致一部分能量散失,所以测的数值降低,故F正确。
【名师点睛】考查热中和热概念、测定原理及反应热的计算,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计算中和热时先求出三次反应的温度差,根据公式Q=cmΔT来求出生成0.05mol 的水放出热量,最后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求出反应热。
【重难点考向四】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例4】某同学用50mL 0.50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并计算中和热.造成测得的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B.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C.将50mL 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 L 0.55mol•L-1的氨水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答案】D【名师点睛】考查有关中和热测定实验,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不是1:1,而是NaOH过量,是为了保证0.50 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若使盐酸过量,也是可以的,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若不是为57.3 kJ/mol,则产生误差可能的原因是:(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小于50mL都会造成误差);(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等。
1.某实验小组学生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mL0.5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D.酸或碱的物质的量越大,所测中和热的数值越大2.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实验数值结果大于57.3kJ•mol-1(中和热),原因可能是( )A.实验装置中小烧杯杯中低于大烧杯杯口B.用浓硫酸代替了稀硫酸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未洗涤,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答案】B【解析】A.实验装置中小烧杯杯中低于大烧杯杯口,导致热量散失,则测定的中和热数据偏低,故A错误;B.用浓硫酸代替了稀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导致测定的中和热偏高,故B正确;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导致热量散失较多,测定的中和热偏低,故C错误;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温度差偏小,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