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典诗歌语言鉴赏类专项练习(教师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七大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释】①陇西行:古代歌曲名。
②貂锦:这里指战士。
③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④深闽: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试分析这首诗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来表现全诗主旨的。
(5分)2代王贞此诗后两“用意工”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作简要说明(二)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5分)2、简析“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句的表现手法。
(6分)有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6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四)题武关①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①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时秦置。
楚怀王绝齐亲秦,入武关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②圣神:神圣天子;四海:天下统一。
5.诗人“笑”怀王什么?为什么“笑”?请简要分析。
6.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赏析。
(五)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诗鉴赏语言风格题型专项练习(共27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语言风格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
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
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
鱼沉,谓无人传言。
②攲:古通“倚”,斜,倾。
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迫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感情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籍,雅俗兼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遇陈子昂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②何摧兀③,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④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注】①丁零:古代的少数民族,汉代臣属匈奴,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地,唐时称回纥。
②亭堠:边境守望的城堡。
③摧兀:险峻貌。
④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即今内蒙古一带。
送浑将军出塞(节选)高适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分析语言特色型题型练习
古诗词鉴赏分析:语言特色题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答题步骤:
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高考教案诗歌鉴赏专项总结练习含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2021?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决不移。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比照。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1〕D2〕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沉着之致。
【解析】【分析】⑴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说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那么立场,即符合“道义〞。
应选D。
⑵此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
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那么。
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沉着之致。
故答案为:⑴D;⑵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沉着之致。
近八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归类训练(教师版)
近八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归类训练(教师版)一(2016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解析】回答第(1)小题,应当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回答第(2)小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6全国2)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分类复习训练经典试题
2021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复习训练经典试题(4课时)目录一、踏莎行.暮春寇准【写景的角度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感情表达感情的方式】二、恨别杜甫【思想感情是否同意前人的评价】三、题武关杜牧【咏史诗修辞方式(拟人对比比方)】四、陇头吟王维【怎样表达思想感情(对比用典)】五、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欧阳修【景物感情虚实结合的手法】六、北歌佚名【人物形象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七、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蒋兴祖女【思想感情抒情方式(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八、长安秋望赵瑕【从意境上分析写景的妙处视听动静结合角度写景】九、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李珣【炼字题对古人评价的看法】十、浣溪沙无名氏【诗歌中细节描写的感化景情关系哀景哀情乐景哀情】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8一一-9题.(11分)踏莎行•春暮寇准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8.“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是从哪两个角度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面面?(5分) 8.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绘的(2分)开篇描绘出一幅暮春风物,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后,梅树上也结出了小小的青色果子。
由所闻到所见,犹如画卷般,营造一片清幽的景象。
(3分)9. 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9.要点: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思念之情,孤寂情怀(3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情景交融(3分)【鉴赏】宋人胡仔称寇凖“诗思凄婉,盖富于情者。
”这一评语,用以评析寇准的词作也是恰当的。
这首闺怨词便体现了上述艺术特色。
词中以细腻有致、沉郁多情的语言,以写景起,情由景生,又以写景结,以景结情,将暮春时节一位闺中思妇怀念久别远人的孤寂情怀抒写得委婉感人。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浑然,风格清新,语言晓畅,堪称闺怨词中的佳作。
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
C.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疾去的轻舟就将他带走了。
D.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2)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2023年高考古诗鉴赏训练(教师版)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解析】C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
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
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
故选C。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追求自由的情感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
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相关知识)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修辞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作者时年31岁,担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的妹夫。
②岩晓:高山。
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声衬静,用划破寂静的乌啼之声,渲染出了秋日傍晚的空寂,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对昌叔的思念之情。
B.第三句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相对酣饮。
“黄”对“绿”,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十分欢快。
C.颈联写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山峦缭绕,落日依依。
意境开阔,气韵生动。
D.尾联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又表达了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
2.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有这样的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王安石这首诗颔联中的“红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红巾翠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者表情达意有何不同?二、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①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②。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③,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④。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
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
②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
亦以代酒。
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
④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
B.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历年高考鉴赏诗歌语言真题汇编(教师版)
第二讲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补充练习)题型一炼字(句)型1、见第一讲人物形象温庭筠《梦江南》(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见第一讲人物形象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3、见第一讲人物形象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5、见第一讲事物形象曹伯启《子规》(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6、见第一讲事物形象储光羲《咏山泉》(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7、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画图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含解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甘州遍·秋风紧毛文锡秋风紧,平碛雕行低,阵云齐。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辇。
青家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臭。
风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平碛雁行低”中的“低”,与“野旷天低树”的“低”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油然而生,尤其是报国无门之愁怨更为明显。
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真切生动地描写了边塞环境,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2.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兴(其六)【明】刘基①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纵横满路傍。
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
雕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
漫说②汉庭思李牧,未闻郎暑遣冯唐③。
【注】①刘基,元末明初诗人,此时罢官闲居乡里,后辅佐朱元璋。
②漫说:别说,不要说。
③郎中署长冯唐向汉文帝说起赵国良将廉颇、李牧之贤,将被罢官的魏尚比作李牧。
文帝大喜,恢复了魏尚的官职。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狼”,天狼星,旧时以之喻贪残侵掠,本诗以“射天狼”比喻铲除残暴、平息战争。
B.“狐鸣”喻指民众反抗力量兴起,“凤”喻指稀世祥瑞,诗人反用此典,感慨世道混乱。
C.“雕戈”“画戟”为古代兵器,诗人借感慨古老的兵戈不能平定天下,直斥统治者腐朽。
D.诗歌前三联展现出一幅战乱不止太平无望的肃杀凄惨图景,表露对元朝腐朽统治的失望。
4.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借典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
步出城东门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
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
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
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高考教案诗歌鉴赏专题总结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哀情状,既侧面衬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②张诗的“雨〞描绘春夜和风细雨、杏花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既渲染酒阑人散时闲适惬意的气氛,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映衬和照应,饶有余韵。
【解析】【分析】〔1〕C项,“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错误,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
应选C。
〔2〕此题,“座上相看泪如雨〞,意思是座上客人相对泪下如雨,“雨〞运用比喻手法,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
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
“门外萧萧杏花雨〞,意思是门外杏花飘落一地。
酒喝完才感觉到春夜雨中的一丝丝凉意,风吹杏花,纷纷落下。
酒宴结束,宾客尽欢,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照应。
分点整理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哀情状,既侧面衬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方法技巧 (一)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方法技巧 (一)随着高考日益临近,高中语文的复习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在语文复习中,要重点把握诗歌语言鉴赏这一部分,因为这部分占据了高考语文综合试卷的较大比重。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专项练习,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一、附参考答案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专项练习1.朱自清《背影》1.辞藻之用“午后阳光斜斜地照在他的背上”,表达出了父亲那温暖的身影,让人一下子就会想到父爱的暖和之感。
2.“我怕自己的眼泪会把那矮墙浇塌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用“怕”、“赶紧”说明作者的内心是十分脆弱的,需要父亲的支持和保护。
3.“他似乎已经知道我要走了,只是没有叫出声来。
”此处运用反语,以表达出父亲的心情。
答案:1. A 2. B 3. C2.陈毅《白日》1.“三斗神仙醉酒,打锣催命来小庐。
”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愉悦心情。
2.“血流千里,剑舞颓花,忍看断魂交路。
”使用写景描写,通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和形象,表达出了作者的激动心情。
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用以写意手法,通过寥寥数语表达了作者宏贵志向。
答案:1. C 2. C 3. A3.纳兰性德《长恨歌》1.“万安醉了觉醒时,独抱浓愁,几许泪痕。
”用景物描写手法,刻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情厚爱。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使用对比与反衬手法,表达出了诗人的苦痛和无助。
3.“月照扶桑,鸟啼莺梭,日出江天,旗影沉沉。
”用以口吐芬芳手法,并配以反复,增加了句子的节奏感。
答案:1. A 2. B 3. B二、方法和技巧1.认真阅读,了解诗歌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修饰语等。
2.要发现诗歌中有特别鲜明的意象、形象细节、比喻和典故等语言现象,后面附的注释也可对理解诗句有参考价值。
3.注意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意图,以及用词、修辞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4.需要大量阅读,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语感和文学修养,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语言鉴赏。
高考教案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同,完成各题。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张惠言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
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
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搓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①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
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
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
待扶桑净洗,冲融②立马,看风帆稳。
【注释】①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
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
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
②冲融:从容。
〔1〕词中“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之情。
“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2〕请分析说明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情况。
【答案】〔1〕孤寂;体验或领会〔2〕①词作下阕“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②接着想明朝“雪昏云醒〞的光景,营造寂静、凝重的气氛;③结尾峰回路转,“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以超旷的胸襟,表达对美好前景的期待与肯定。
【解析】【分析】〔1〕从“琼楼寂历〞中的“寂〞可知,是“孤寂〞之情;结合“省〞的占义可知,是“体验或领会〞。
2〕题干已经说明本词的下阕,词人情感是有变化的,答案需要表现这种变化。
抓住关键词“愁深梦浅〞“雪昏云醒〞“看风帆稳〞作答即可。
下阕继续写涛声,以照应开篇。
其中,“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而其具体意蕴究属怀知音还是伤逝者、悲时局还是感身世,抑或兼而有之,已无从实指。
云情雪意,通力营造寂静、凝重的气氛,折射出人的心态。
但是读下去却又不是一味清愁不断,词的最后出现了对未来的壮美憧憬,对光明的热切期待。
路转峰回,词人也已自行解开了连环情结。
故答案为:⑴孤寂;体验或领会⑵①词作下阕“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②接着想明朝“雪昏云醒〞的光景,营造寂静、凝重的气氛;③结尾峰回路转,“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以超旷的胸襟,表达对美好前景的期待与肯定。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本份练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诗词填空、诗词解析、古代诗词赏析和诗词鉴赏题。
以下是每个部分的题目和答案:诗词填空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黄昏酒醒处,却道奈何?诗词解析1. 脱句。
「纵是晴天白日,山花不会为谁而开。
」是对世事无常的反思。
2. 脱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是《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
3. 脱作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描绘了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
4. 脱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当筵宴罢琵琶歇,乐思极妙不可别。
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凉别骸听已久,却下笔、泪翻乱,却把笳头扣碎花。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琵琶行》。
古代诗词赏析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坐而论道斜阳晚,舟弄月明碧泠泠。
风抛树叶天苍苍,人间月世水茫茫。
诗词鉴赏题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2. 解释「若"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中的不辞意思。
3. 这首诗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表达了什么样的形象?4. 展开解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中的意象和感情。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的完整版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题型专练(含答案)
课时追踪检测(九)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边一首唐诗,达成(1)~ (2) 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冷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
[注 ]谢玄晖:名谢朓,南齐有名诗人。
(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金陵夜寂冷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了然地址,“冷风发”示意了季节,“夜寂”归纳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到现在,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构造上有过渡作用,示意后边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天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久,而读者细细品尝,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穿前后,脉络清楚。
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久,时而写自己行踪或直抒胸臆,时而描述客观光景或赞叹先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爽的感觉。
这就分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怀主线,使全诗水乳交融,愈见精巧。
分析:选 BE B 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思; E 项,诗歌表现出的是苍莽、凄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孤独和忧虑。
★(2)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幸亏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答案:“摇”“滴”二字用得极好。
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
冷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随着摇动,让人感觉城也摇动起来;秋月洁白,露水坠落,忧如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
使本属平时的水、城、露、月等光景,表现出不一样平时的神态。
2.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1)~ (2) 题。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 ]① 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路过此地。
② 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语言鉴赏类专项练习(教师版)一、学习目标:1.把握炼字题型的解题技巧。
2.把握分析句题型的解题技巧二.典型例题炼字型(1)炼动词: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问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案】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
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
【方法】(1)应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该词的含义。
(2)联系该词描述的对象,从修辞、表现手法的角度切入。
(3)赏析该词在营造诗词意境或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2)炼形容词: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为生动形象的展现社会生活图景画面,让人们对声音、色彩、氛围、情境等有深刻的印象,自然少不了对形容词进行锤炼。
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的目的。
【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 辽宁卷)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方法】(1)确定该词,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了何种手法。
(2)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该字的含义为核心描述景象、再现情境或声音。
(3)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意】锤炼形容词,还要特别注意三点:(1)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叠词其表达效果而言,从修辞的角度,叠音词大多属于摹状,用以摹写人的情态、动作、心理,或者摹写事物的状态,或者用以描写物象的形态、声音、状貌等。
从语言自身的特点上看,叠音词可以增强句子的韵律感,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表颜色的形容词。
2.一词领全诗型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赏析”望”字的妙用。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本诗写作时,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已是垂暮之年,被贬弃崖州。
参考答案:1.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时看到崖州被群山峻岭包围的景象.2.引领全篇.3.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某字的妙用。
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三、规律总结“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可见,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结合全诗的主旨、意境、情感来分析,遵循“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的思路,并兼顾表现手法对于比较类的,属开放性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即哪个更好,然后作具体分析。
对于诗眼型提问,也可以采用以下答题步骤。
答题要点: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1)释含义,明技巧:结合表达技巧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点情境: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说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话作用:结构,效果评价分析诗句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雁引愁心去”更好。
引,带走。
这一句写雁儿高飞,带走诗人的忧愁苦闷之心(1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与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互相映衬,对仗(1分)从而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1分)“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三、规律总结答题要点:抓住关键字掌握语句的基本意义;结合其运用的手法,技巧,深化语句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在抒情言志上的表达效果;通过语句的位置分析其在行文思路上的作用。
答题步骤:翻译+手法+表达效果四、课堂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案】(1)“阔”字更好。
(步骤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步骤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步骤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2)“失”字更好。
(步骤1)“失”是消失之意。
(步骤2)“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步骤3)“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晴景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将其后两句改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你认为王安石把“飞来”改成“纷纷”改得好吗?【答案】改得好。
(步骤1)“纷纷”是叠用的形容词,“多而杂乱”之意。
(步骤2)描述出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而“飞来”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飞过去的情况,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
(步骤3)只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
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
檞(jiě),又读(xiè),树名。
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
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案】“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阅读下边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1)《咸阳值雨》首句用一“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次句用“空蒙”二字表现出什么情景?(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答案】(1)用“悬”写雨,写出雨脚绵延雨帘高挂的景象,突出雨之健捷而有气势。
“空蒙”二字烘托出云行雨注、水气蒸腾的景象。
写出了这场雨引起周围环境色调的变化。
(2)前一首用“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
后一首用“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和两句的“追昔”联系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
5、阅读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答案】(步骤1)“隐”在诗中指“隐没”,“没”在诗中指“消失”。
(步骤2)“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步骤3)这两个词巧妙地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1)“凉”。
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烘托出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2)“缺”。
一个“缺”字,不仅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的失落、遗憾的心情。
三、四句景中融情,以景传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载愁。
7、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词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
答案: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8、: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
(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⑴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五、归纳提问方式一(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从某诗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3)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试作具体分析。
(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5)对诗词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8)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