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料分析与测试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生物质燃料研究报告

生物质燃料研究报告

生物质燃料研究报告生物质燃料是指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质材料制备的可再生能源。

它是一种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

本研究报告主要介绍了生物质燃料的类型、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报告如下:一、生物质燃料的类型生物质燃料的类型主要包括固体生物质燃料、液体生物质燃料和气体生物质燃料。

1.固体生物质燃料:常见的固体生物质燃料有木材、秸秆、麦草等。

这些燃料可以经过物理处理(研磨、干燥等)和化学处理(压制、炭化等)后用于供热或发电。

2.液体生物质燃料:液体生物质燃料主要由油料植物制备而成,如粮食作物的种子、藻类等。

常见的液体生物质燃料有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

3.气体生物质燃料:气体生物质燃料主要是由生物质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气体,如沼气、生物气体等。

这些燃料可以用于发电、煮饭等。

二、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方法1.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方法多样,常见的方法有生物物理法、热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

2.生物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处理(研磨、干燥等)和机械压制提取生物质中的燃料。

3.热化学法主要通过高温条件下的热解、气化和炭化等反应来制备生物质燃料。

4.生物化学法主要通过微生物或酶催化等方法将生物质转化成可燃物质。

三、生物质燃料的应用领域1.生物质燃料在供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家庭取暖、工厂锅炉等。

2.生物质燃料在发电领域也有应用,如生物质发电站、生物质燃气轮机等。

3.生物质燃料可以作为替代汽油和柴油的燃料,如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

4.生物质燃料还可以用于煮饭、烧烤等日常生活用途。

总结:生物质燃料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它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生物质燃料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它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生物质燃料报告

生物质燃料报告

生物质燃料报告引言生物质燃料是指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有机物质生物转化而成的可再生能源。

相比传统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具有更低的碳排放、更广泛的资源来源、更多样化的利用途径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

本报告将对生物质燃料的定义、来源、利用途径以及前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定义生物质燃料是指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有机物质生物转化而成的可再生能源。

其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能源作物、城市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

根据生产过程的不同,可以将生物质燃料分为固体生物质燃料、液体生物质燃料和气体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燃料具有高热值、低含硫和低氮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发电、供热、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

此外,生物质燃料还可以作为原料生产生物化学品、生物材料等产品。

来源生物质燃料的原料来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能源作物、城市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

这些原料具有广泛的来源渠道,可通过农田农作物剩余物、森林管理和伐木残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养殖业废弃物等方式获得。

农作物秸秆是生物质燃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农作物收获后,秸秆常常被焚烧或直接废弃,造成大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而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生物质燃料,则可以有效地减少浪费,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能源作物也是生物质燃料的重要来源。

能源作物种植不仅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质燃料原料,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

常见的能源作物包括玉米、甜高粱、甜菜、红树等。

利用途径生物质燃料的利用途径多样,可以用于发电、供热、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

发电是生物质燃料最常见的利用途径之一。

通过燃烧生物质燃料产生的热能可以驱动蒸汽轮机发电,或者直接驱动内燃机、燃气轮机等发电设备。

由于生物质燃料的低碳排放特点,生物质发电被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供热是生物质燃料的另一重要利用途径。

通过燃烧生物质燃料产生的热能可以供应给居民、工业和农业等领域的热水、蒸汽和热风。

生物质燃料调查报告20150213

生物质燃料调查报告20150213

生物质燃料调查报告20150213
最近,我进行了一项关于生物质燃料的调查,以下是我的报告。

生物质燃料是对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利用方式,它是通过转化植物材料、农副产品和木材来产生热能或电能。

这种燃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方面,在近年来的低碳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我的调查中,我发现生物质燃料的主要来源是木材和农副产品。

在木材方面,主要有人造森林和天然森林,人造森林的生产量较高,而天然森林的采伐需要遵守环保规定。

在农副产品方面,主要有稻草、玉米秸秆、豆腐渣等,这些废弃物在能源利用方面具有很高的潜力。

在生产过程中,将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后进行燃烧产生能源。

然而,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比如生物质燃料发酵后的残渣,这些废弃物需要通过合理的利用方式加以处理。

在使用生物质燃料时,有一些优点和缺点需要注意。

一方面,生物质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种,不会耗尽,还具有低碳、环保等优点。

而且,目前生物质燃料价格相对较低,生产成本也比较低。

另一方面,生物质燃料的存在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需要交通运输、存储等环节,同时由于其质量不稳定,可能会对系统产生冲击。

就全球而言,各国对生物质燃料的应用程度不一,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在生物质燃料的使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在欧洲,生物质燃料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业领域,在未来也将成为实现绿色和平发展的一条统一之路。

总之,生物质燃料的应用不断推广,将对环境和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今后我们应该更好地了解生物质燃料的特点和利弊,选择最好的生物质燃料生产方式,积极应用生物质燃料来推动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实现。

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油燃烧性能实验报告

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油燃烧性能实验报告

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油燃烧性能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当今世界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生物质作为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通过热解技术可以转化为生物油,具有替代传统燃油的潜力。

然而,生物油的燃烧性能对于其实际应用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生物质热解制备的生物油的燃烧性能,包括燃烧热值、燃烧稳定性、燃烧产物等方面,为生物油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一)实验材料1、生物质原料:选取了_____等常见的生物质材料。

2、热解设备:采用了_____型热解炉。

(二)实验设备1、量热仪:用于测量生物油的燃烧热值。

2、燃烧实验台:包括燃烧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用于模拟生物油的燃烧过程。

3、气体分析仪:用于分析燃烧产物中的气体成分。

四、实验方法(一)生物质热解将预处理后的生物质原料放入热解炉中,在_____的温度和_____的气氛条件下进行热解反应,得到生物油。

(二)燃烧热值测定使用量热仪,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对生物油样品进行燃烧热值测定。

(三)燃烧实验将生物油通过燃烧器进行燃烧,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变化,记录燃烧时间和火焰形态等数据。

(四)燃烧产物分析使用气体分析仪对燃烧产物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₂)、氮氧化物(NOₓ)等气体成分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燃烧热值实验测定的生物油燃烧热值为_____kJ/kg。

与传统燃油相比,生物油的燃烧热值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其成分复杂,含有较多的含氧有机物和水分。

(二)燃烧稳定性在燃烧实验中,生物油的燃烧过程较为平稳,但燃烧初期存在一定的点火延迟现象。

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变化较为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表明生物油具有较好的燃烧稳定性。

(三)燃烧产物燃烧产物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油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ₓ)含量相对较低,二氧化碳(CO₂)排放量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生物质能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生物质能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生物质能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化石燃料逐渐枯竭并污染环境,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生物质能是指从生物质中提取能量的过程,其来源主要包括农作物废弃物、林木和固体废弃物等,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业、发电和交通等领域。

生物质能燃烧作为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研究其燃烧特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篇论文主要对生物质能燃烧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从燃烧特性、燃烧效率和热值等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并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生物质能燃烧特性的影响。

第二章生物质能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2.1 生物质能燃烧特性生物质能燃烧是指将生物质分解为一系列火焰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灰分和粒子等。

生物质能的燃烧过程包括生物质的开始发热、可燃部分的燃烧反应、燃烧反应的终止和灰分的残留,整个过程较慢而稳定。

2.2 燃烧效率燃烧效率是指生物质能燃烧过程中被释放的热能和提供的热能之间的比值,反映了生物质能燃烧时能量转化的效率。

实验表明,燃烧效率与生物质粒度、形状、水分和灰分含量等因素相关。

一般而言,较小粒度生物质燃烧效率高,因为小颗粒的热辐射更强,火焰更容易扩散。

随着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增加燃烧效率逐渐降低,这是因为这些因素均会占据生物质中的可燃部分,从而影响燃烧反应的进行。

2.3 热值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生物质能释放的热能,常用单位为焦耳/千克或卡/克。

不同类型的生物质能具有不同的热值,例如小麦秸秆、稻草、木材、棕榈油残渣等,其热值范围在14-20MJ/kg之间。

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生物质能燃烧方式热值较低,需要考虑大量生物质的供应和储存。

第三章不同处理方式对生物质能燃烧特性的影响3.1 生物质粉碎生物质粉碎是将生物质切碎为较小的颗粒,以提高其燃烧效率。

实验表明,生物质粉碎程度对燃烧特性有明显影响。

随着生物质颗粒的减小,生物质能的燃烧反应更充分,因此燃烧效率和热值均得到提高。

生物质燃料调研报告

生物质燃料调研报告

生物质燃料调研报告
生物质燃料是一种以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生物质材料为原料制备成的可再生能源。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生物质燃料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来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物质燃料的发展情况,我专门进行了调研研究。

首先,我参观了一家生物质燃料生产企业。

该企业以农作物秸秆和棉秆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生物质燃料主要用于农村供暖和工业燃料。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生物质燃料生产工艺是将秸秆经过粉碎、压块、干燥等步骤后制成燃料颗粒。

这种颗粒状燃料具有高热值、低含硫、低氮氧化物排放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领域。

其次,我参加了一次关于生物质燃料的研讨会。

会上,专家学者们就生物质燃料的生产、利用和开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他们一致认为,生物质燃料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之一,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生物质燃料生产成本较高、生物质资源获取和利用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等。

此外,我还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和报告。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生物质燃料产量逐年增长,但与其他能源相比,仍然相对较小。

因此,发展生物质燃料仍然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例如技术不成熟、缺乏政策支持等。

然而,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物质燃料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总之,生物质燃料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调研,我对生物质燃料的生产工艺、市场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未来能够加大对生物质燃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以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生物质成型燃料树皮和木片成分检测报告

生物质成型燃料树皮和木片成分检测报告

生物质成型燃料树皮和木片成分检测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个话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就是关于生物质成型燃料中的树皮和木片成分检测。

说实话,这话题一听可能有点枯燥,但如果你把它当成解谜游戏来玩,就会发现其实挺好玩的。

你瞧,我们每天都在用这些木头、树皮这些天然的东西,只是很多时候咱们并没有仔细想过它们究竟有些什么“秘密”成分,今天咱们就来揭开它们的面纱。

什么是生物质成型燃料呢?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植物的废料像木屑、树皮、秸秆什么的,压缩成颗粒状或者块状,做成燃料来取暖或发电。

你可能会想,哎呦,木屑啥的能当燃料?当然可以!这些东西本来就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只是我们往往没注意到。

树皮和木片就是其中的主角。

你想啊,树皮平时是树木的“护身符”,是用来保护它免受伤害的,所以树皮里有很多有趣的成分。

木片呢,它本身就是木材的一部分,也是能源的一大来源。

在检测这些树皮和木片的成分时,咱们要对它们进行一些化学分析,看看它们里面到底含有什么“宝贝”。

一说到化学分析,你是不是也开始觉得头晕?别着急,咱们不深入探讨那些复杂的实验方法,就说说最简单的部分。

树皮和木片的主要成分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这个三重奏的组合就像是木头的“骨架”和“肌肉”,它们决定了木材的硬度和燃烧性。

像纤维素,它就像是树木的“支柱”,它能给树木提供坚韧的结构;半纤维素呢,更像是胶水,帮着各种成分紧紧黏在一起;木质素则是木材的“防护盾”,让它不容易被分解,保护树木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袭。

咱们检测这些成分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它们的比例。

为什么呢?你想啊,燃料的热值就是跟这些成分密切相关的。

树皮中的木质素含量较高,燃烧的时候能提供更多的热量,但也容易产生更多的烟雾;而木片因为含有更多的纤维素,燃烧起来比较干净,热值也很高。

所以,咱们需要根据这些成分的不同,合理选择合适的燃料类型。

就像咱们做饭得根据食材来决定怎么做,木片和树皮的成分也要“量体裁衣”。

生物质燃料调研报告

生物质燃料调研报告

生物质燃料调研报告生物质燃料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生物质燃料是指以植物、动物组织和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过发酵、压榨、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燃料。

生物质燃料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其使用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友好。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生物质燃料的应用、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展开。

二、生物质燃料的应用1. 动力领域:生物质燃料可以用于发电厂的燃烧发电,也可以直接用于工业锅炉和民用热水供应。

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生物质燃料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够大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交通领域:生物质燃料可以替代传统的汽油、柴油,作为车辆的燃料。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生物质燃料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例如生物柴油和乙醇汽油。

生物质燃料的使用能够降低排放的有害物质,减少空气污染。

3. 家庭领域:生物质燃料可以用于取暖、烹饪和供给热水。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热值高,可以有效满足家庭的需求,同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三、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1. 市场前景:生物质燃料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物质燃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生物质燃料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有效的能源替代品,改善能源结构。

2. 发展趋势:未来生物质燃料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技术和利用技术将会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燃烧效率和清洁度。

(2) 原料多样化: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不再局限于某种具体植物,而是可以利用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多种材料进行生产,降低成本,增加供应量。

(3)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将会加大对生物质燃料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生物质燃料的使用和生产,推动行业发展。

四、建议1. 积极引导和推动生物质燃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动力和交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为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调整贡献力量。

2. 加强研发,并引导企业加大对生物质燃料技术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生物油燃烧实验报告

生物油燃烧实验报告

生物油燃烧实验报告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比分析生物油与传统矿物油的燃烧性能,探讨生物油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潜力以及其在替代传统燃料中的可行性。

实验材料与设备材料1. 生物油样本:从生物质颗粒中提取得到的生物油2. 矿物油样本:常见的汽车燃油设备1. 燃烧重量平衡器:用于精确测量燃料的重量2. 燃烧室:用于进行燃烧实验3. 分析仪器:用于测量燃料的燃烧产物实验步骤1. 将燃油样本加入燃烧室中,并记录其质量。

2. 点燃燃油,进行燃烧实验。

3. 在燃烧期间,使用分析仪器测量并记录燃油的燃烧产物,如CO2和CO等。

4. 等待燃烧结束后,记录燃油的残留量。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可以得到以下数据:- 矿物油质量:100g- 生物油质量:100g- 矿物油燃烧产物:CO2 30g,CO 5g- 生物油燃烧产物:CO2 35g,CO 2g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生物油燃烧后产生的CO2排放量略高于矿物油,说明生物油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

2. 矿物油燃烧时产生的CO排放量略高于生物油,说明矿物油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相对较多。

3. 生物油相较于矿物油,在燃烧后的残留量较少,这可能是因为生物油更易于燃烧,燃料利用率较高。

结论通过与矿物油的对比实验,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生物油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潜力较大。

相较于矿物油,生物油燃烧时产生的CO2排放量较高,但一氧化碳排放量较低,而且燃烧后的残留量也较少。

这表明生物油具有更高的燃料利用率,对环境影响较小。

然而,本实验只是初步探索了生物油的燃烧特性,实际应用中仍需进一步研究生物油的可持续生产和利用技术,解决生物油的稳定性、存储和运输等方面的问题。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油作为替代燃料的可行性,并为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实验报告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和结果进行具体撰写。

生物质颗粒燃料检测报告

生物质颗粒燃料检测报告

生物质颗粒燃料检测报告
一、检测目的
本次检测旨在对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全面检测,以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和要求,保障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被检测物品
生物质颗粒燃料一批次,共XX吨。

三、检测标准
本次检测所采用的标准为国家GB/T 26742-2011《生物质颗粒燃料》标准和地方有关标准要求。

四、检测项目
1.外观检查:燃料颗粒表面应平整,颗粒尺寸符合标准要求;燃料应干燥,无明显异味。

2.水分含量: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水分含量不超过10%。

3.灰分含量: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灰分含量不超过2%。

4.挥发分含量: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挥发分含量不低于70%。

5.热值: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低位发热值不低于16MJ/kg。

五、检测结果
1.外观检查:燃料颗粒表面平整,颗粒尺寸为6mm-8mm,燃
料干燥,无异味。

2.水分含量:本次检测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水分含量为8.5%,符
合标准要求。

3.灰分含量:本次检测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灰分含量为1.8%,符
合标准要求。

4.挥发分含量:本次检测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挥发分含量为
70.5%,符合标准要求。

5.热值:本次检测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低位发热值为1
6.8MJ/kg,符合标准要求。

六、检测结论
本次生物质颗粒燃料检测结果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和要求,可以放心使用。

七、检测机构
检测机构:xxx检测有限公司签字:x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生物质分析实验报告

生物质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生物质分析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生物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生物质的热值、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特性。

4. 了解生物质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原理生物质是指来源于动植物及其衍生物的有机物质,具有可再生、环保等特点。

生物质分析主要包括热值分析、水分含量分析、灰分含量分析等。

本实验采用干式分析法测定生物质的热值、水分含量和灰分含量。

四、实验器材1. 分析天平:0.01g2. 烘箱:100℃3. 干燥器4. 燃烧器5. 热值测定装置6. 烧杯7. 玻璃棒8. 秒表9. 生物质样品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样品:称取一定量的生物质样品,准确到0.01g。

2. 测定水分含量:将生物质样品放入烘箱中,在100℃下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前后样品的质量,计算水分含量。

3. 测定灰分含量:将烘干后的生物质样品放入燃烧器中,燃烧至完全灰化,将灰烬收集在烧杯中,记录灰烬质量,计算灰分含量。

4. 测定热值:将烘干后的生物质样品放入热值测定装置中,点燃生物质,记录燃烧时间,根据燃烧热值计算公式计算生物质的热值。

六、实验数据1. 生物质样品质量:10.0g2. 水分含量:5.0%3. 灰分含量:1.2%4. 热值:16.5MJ/kg七、结果与分析1. 水分含量分析:生物质样品的水分含量为5.0%,说明该生物质具有较高的水分含量,有利于后续的能源利用。

2. 灰分含量分析:生物质样品的灰分含量为1.2%,说明该生物质燃烧后的灰烬较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3. 热值分析:生物质样品的热值为16.5MJ/kg,具有较高的热值,说明该生物质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价值。

八、讨论1. 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可再生、环保、分布广泛等特点,在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本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样品具有较高的水分含量和热值,有利于能源利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降低生物质的水分含量,提高其热值,以降低能源利用成本。

生物质化学实验报告(3篇)

生物质化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掌握生物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生物质化学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生物质化学是研究生物质中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一门学科。

生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其化学组成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核酸等。

生物质化学实验主要包括生物质提取、分离、鉴定和测定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生物质样品(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 酶(如纤维素酶、淀粉酶等)- 酸、碱等化学试剂- 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2. 实验仪器- 研钵- 烧杯- 试剂瓶- 电子天平- 离心机- 恒温水浴锅- 显微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 生物质提取(1)称取一定量的生物质样品,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的水,研磨成浆状。

(2)将浆状物过滤,收集滤液。

2. 生物质分离(1)取一定量的滤液,加入适量的酶,在恒温水浴锅中反应一定时间。

(2)反应结束后,加入适量的丙酮,使蛋白质沉淀。

(3)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物。

3. 生物质鉴定(1)取一定量的沉淀物,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2)取一定量的沉淀物,加入适量的苏丹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4. 生物质测定(1)取一定量的沉淀物,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2)根据吸光度计算生物质中葡萄糖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物质提取实验成功提取了生物质中的可溶性成分。

2. 生物质分离实验成功分离了生物质中的蛋白质和脂质。

3. 生物质鉴定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和脂质。

4. 生物质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中葡萄糖的含量为X g/g。

1. 生物质提取过程中,研磨时间和水量对提取效果有较大影响。

适当增加研磨时间和水量可以提高提取效果。

2. 生物质分离过程中,酶的种类和反应时间对分离效果有较大影响。

选择合适的酶和反应时间可以提高分离效果。

3. 生物质鉴定过程中,试剂的种类和用量对鉴定结果有较大影响。

新型生物质燃料电池系统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新型生物质燃料电池系统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新型生物质燃料电池系统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寻找可持续、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来源广泛、储量丰富等优点。

生物质燃料电池作为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型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次实验旨在对新型生物质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估。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新型生物质燃料电池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输出电压、电流、功率密度、能量转换效率等关键指标,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该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一)实验设备1、新型生物质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生物质燃料处理装置、电化学反应器、电解质溶液循环系统、气体供应系统等。

2、电子负载仪:用于模拟不同的负载条件,测量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3、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和记录电池的性能参数。

4、化学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用于分析燃料和反应产物的成分。

(二)实验材料1、生物质燃料:选用了玉米秸秆、木屑等常见的生物质材料。

2、电解质溶液:选用了合适的酸碱溶液作为电解质。

3、催化剂:选用了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贵金属催化剂。

四、实验方法(一)电池组装与预处理按照实验设计要求,将生物质燃料电池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催化剂活化、电解质溶液灌注等。

(二)实验条件设置1、温度:分别设置了 25℃、35℃、45℃等不同的工作温度。

2、燃料浓度:改变生物质燃料的浓度,考察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3、负载电阻:通过电子负载仪设置不同的负载电阻,模拟不同的用电需求。

(三)性能测试1、启动电池系统,待其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开始测量输出电压和电流。

2、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

3、同时,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燃料和反应产物进行分析,计算能量转换效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电池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生物质燃料调查报告

生物质燃料调查报告

生物质燃料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生物质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质作为原料进行能量转化。

它包括植物、动物等有机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

由于其可再生性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特点,生物质燃料备受关注。

为进一步了解生物质燃料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本报告对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生物质燃料的种类1. 生物质固体燃料生物质固体燃料主要包括木材、秸秆、竹杆等,可用于家庭取暖、工业锅炉和发电厂等。

其中,木材被广泛用于生物质颗粒燃料,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湿度使其成为燃烧效率较高的固体燃料。

2. 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主要包括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

生物柴油由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经过催化反应制得,可用于替代传统的石油柴油。

生物乙醇由纤维素和糖分解发酵产生,是一种适用于内燃机的清洁燃料。

3. 生物质气体燃料生物质气体燃料主要指生物质发酵产生的沼气、生物气和合成气等。

这些气体可以用于发电、取暖和燃料替代,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和环境友好性。

三、生物质燃料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1)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燃料以植物和动物为原料,可以不断生产,具有可再生性。

(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用生物质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资源广泛:生物质燃料原料广泛,包括作为农业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秸秆、食品加工剩余物等。

2. 挑战(1)成本问题:生物质燃料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包括原料采集、处理和转化等环节,这使得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技术难题:生物质燃料的生产技术复杂,尤其是液体和气体燃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3)可持续发展:生物质燃料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土地资源利用、水资源消耗等问题,在大规模应用中还面临一定的挑战。

四、生物质燃料的应用前景1. 清洁能源替代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燃料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2. 农业和农村发展生物质燃料对于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解决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问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生物质燃烧气体的成分分析与检测技术

生物质燃烧气体的成分分析与检测技术

生物质燃烧气体的成分分析与检测技术生物质燃烧是一种越来越受关注的清洁能源技术,其低碳排放和可再生性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开发高效准确的生物质燃烧气体检测技术,对于加强对燃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质燃烧气体成分分析生物质燃烧的主要气体成分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氮气、水蒸气等。

其污染气体包括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灰分、重金属等。

其中,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准确分析。

目前,常用的生物质燃烧气体成分分析技术包括红外光谱、质谱、气相色谱、拉曼光谱等。

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选择具体的分析方法要根据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目标气体:不同气体的分析方法有所差异,需要深入了解目标气体的特征。

2. 采样方式:需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及其与仪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3. 检测灵敏度:对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往往需要不同程度的检测灵敏度。

4. 操作复杂程度:有些方法需要特殊的训练和专业知识才能正确操作。

二、生物质燃烧气体检测技术近年来,随着生物质燃烧技术不断成熟,各类生物质燃烧气体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传统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检测技术具有响应迅速、准确性高等特点,但是需要频繁维护和校正,所检测结果会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而新兴的纳米材料和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可以实现对微小气体的检测,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同时具有更小的尺寸和重量,便于实现现场检测。

一个例子是,气相色谱-烷基化技术(GC-FID)是一种常用的气体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生物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的准确检测。

该技术通过加入烷基化剂,将原本非极性的气体转化为极性的物质,然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在检测过程中,通过氧化和还原反应将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分别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然后使用GC-FID进行检测。

生物能源IV性测试实验

生物能源IV性测试实验

生物能源IV性测试实验
简介
这份文档旨在介绍生物能源IV性测试实验的步骤和目标。

生物能源是指通过生物质转化为能源的过程。

通过进行IV性测试实验,我们可以评估生物能源的特性和效能。

实验步骤
1. 收集生物质样本:选择合适的生物质作为实验样本,比如木屑、秸秆等。

2. 制备样本:将生物质样本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和含水量。

3. 研磨样本:将生物质样本粉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以便进行后续操作。

4. 评估IV性:使用特定的测试设备和程序,测量生物能源样本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

5. 分析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分析生物能源的效能和特性。

目标
生物能源IV性测试实验的目标如下:
1. 评估生物能源的性能:通过测量IV曲线,了解生物能源的电流-电压特性,判断其性能和效率。

2. 比较不同生物质样本:通过对不同生物质样本进行IV性测试,比较它们的性能差异,为生物能源产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3. 优化生物能源生产过程:根据IV性测试结果,优化生物能源的生产和转化过程,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保性。

结论
生物能源IV性测试实验是评估生物能源性能和特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评估IV曲线,我们可以了解生物能源的电流-电压特性,比较不同生物质样本的性能差异,并优化生物能源的生产过程。

这有助于推动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生物质燃料研究报告总结

生物质燃料研究报告总结

生物质燃料研究报告总结
该研究报告探讨了生物质燃料的相关研究。

总的来说,生物质燃料被认为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类型,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生物质燃料的生产过程几乎不会产生额外的温室气体排放,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量,因此可以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其次,生物质燃料可以使用各种有机废弃物和农作物余量等可再生资源进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助于实现能源的多元化。

此外,生物质燃料还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例如生物质燃料生产厂家、供应链管理等领域。

然而,生物质燃料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生物质燃料生产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可能会与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等需求发生冲突。

其次,生物质燃料的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加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生物质燃料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可持续性的评估和管理。

综上所述,生物质燃料研究报告指出,生物质燃料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在减少碳排放、实现能源多元化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创新来解决生产成本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挑战。

生物质燃料分析与测试实验报告

生物质燃料分析与测试实验报告

生物质燃料分析与测试实验报告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元素分析实验依据标准:GB/T 25214—2010 煤中全硫测定红外光谱法DL/T 568—1995 燃料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高温燃烧红外热导法)1.原理2.试剂和材料3.仪器设备4.实验步骤实验之前须用标准物质标定6组。

实验时取一锡箔模具,称取30mg 废液,由于液体有一定挥发性,所以重量会一直降低,需迅速放入压模机中封口,然后再于天平中称量。

将试样重量输入系统,把包好的试样按序号放入元素分析仪的放样口中。

元素分析仪会自动测量样品中的N 、C 、H 、S 含量。

5.数据处理品的水分含量为10%。

干燥基: 0.099(%)d N =35.12(%)d C =12.371(%)d H =0.218(%)d S =9(%)d A =10043.192(%)d d d d d d O N C H S A =-----=空干基:()()100100100.09850.08865%0.089%100100ad ad d M N N --=⨯=⨯=≈ ()1001001035.1231.608%100100ad ad d M C C --=⨯=⨯= ()()1001001012.37111.1339%11.134%100100ad ad d M H H --=⨯=⨯=≈ ()()100100100.2180.1962%0.196%100100ad ad d M S S --=⨯=⨯=≈ ()1001001098.1%100100ad ad d M A A --=⨯=⨯=10038.873(%)ad ad ad ad ad ad ad O N C H S A M =------=干燥无灰基:()()1001000.09850.10824%0.108%1001009daf d d N N A =⨯=⨯=≈-- ()()10010035.1238.59341%38.593%1001009daf d d C C A =⨯=⨯=≈-- ()()10010012.37113.59451%13.595%1001009daf d d H H A =⨯=⨯=≈-- ()()1001000.2180.23956%0.240%1001009daf d d S S A =⨯=⨯=≈-- 10047.464(%)daf daf daf daf daf O N C H S =----=6.原始数据见附录热值测定实验依据标准:GB--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1.原理(1)高位发热量煤(生物质燃料)的发热量在氧弹热量计中进行测定。

生物质燃料化验报告单

生物质燃料化验报告单

生物质燃料化验报告单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生物质燃料样品进行化验分析,获取关于其化学成分和燃烧特性的数据,为生物质燃料的评估和应用提供依据。

2. 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生物质燃料样品仪器:称量器、燃烧炉、温度计、色谱仪等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运行,并校准温度计和色谱仪等仪器。

2.样品制备:将生物质燃料样品按照一定比例粉碎,并进行均质化处理。

3.热值测试: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燃烧炉中进行燃烧,测量并记录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4.挥发分析:使用色谱仪对燃烧炉中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气体进行挥发分析,确定其中的有机化合物成分。

5.水分含量测定:将生物质燃料样品在恒温器中加热脱水,然后称量并记录样品的质量差值,计算出水分含量。

6.灰分测定:将燃烧后的样品放入炉中加热,使其完全燃烧,然后冷却、称重,计算出样品中的灰分含量。

7.碳、氢、氧含量测定:使用元素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到其碳、氢、氧含量。

8.硫含量测定:使用硫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到其硫含量。

9.数据处理:将实验所得数据整理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所述,我们得到了以下生物质燃料化验结果: - 热值:XXX kJ/kg - 挥发分:XX% - 水分含量:XX% - 灰分含量:XX% - 碳含量:XX% - 氢含量:XX% - 氧含量:XX% - 硫含量:XX%5.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生物质燃料的化学成分和燃烧特性的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生物质燃料的能量质量、燃烧性能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数据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质燃料的可持续利用潜力,为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所得数据仅限于给定的生物质燃料样品。

不同种类的生物质燃料可能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燃烧特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生物质燃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 (根据实际引用的文献进行补充)以上是生物质燃料化验报告单的实验步骤、结果和结论。

生物质燃料测试与分析实验报告

生物质燃料测试与分析实验报告

生物质燃料分析与测试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燃料的元素分析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四、实验步骤 (1)五、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二燃料发热量的测定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3)四、实验步骤 (3)五、实验数据处理 (4)实验三燃料灰熔融性的测定 (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原理 (5)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5)四、实验步骤 (5)五、实验数据处理 (6)实验四生物质燃料的工业分析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原理 (7)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7)四、实验步骤 (7)五、实验数据处理 (8)实验五生物质燃料的热重分析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原理 (10)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0)四、实验步骤 (10)五、实验数据处理 (10)实验六液体运动粘度的测定 (14)一、实验目的 (14)二、实验原理 (14)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4)四、实验步骤 (14)五、实验数据处理 (14)实验一燃料的元素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习燃料元素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元素分析仪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燃料元素分析的步骤以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燃料元素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实验原理元素分析仪以托马斯高温分解原理为基本原理,样品经过粉碎研磨后,通过锡囊包裹,经自动进样器进入燃烧反应管中,向系统中通入少量的纯氧以帮助有机或无机样品燃烧,燃烧后的样品经过进一步催化氧化还原过程,其中的有机元素碳、氢、氮、硫和氧,全部转化为各种可检测气体。

混合气体经过分离色谱柱进一步分离,最后通过热导检测器完成检测过程。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元素分析仪、电子天平、锡纸、托架、药匙、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首先用镊子取锡纸一个,并将其制成制杯状,将做好的锡纸杯放到电子天平上去皮,称取40mg木耳培养基样品。

称量结束后,用镊子将锡纸杯的开口封好,放入压样器的中央,将其压成小块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质燃料分析与测试实验报告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元素分析实验 (4)热值测定实验 (7)灰熔点测定实验 (10)工业分析实验 (13)热重分析实验 (16)运动粘度的测定 (21)元素分析实验依据标准:GB/T 25214—2010 煤中全硫测定红外光谱法DL/T 568—1995 燃料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高温燃烧红外热导法)1.原理2.试剂和材料3.仪器设备4.实验步骤实验之前须用标准物质标定6组。

实验时取一锡箔模具,称取30mg废液,由于液体有一定挥发性,所以重量会一直降低,需迅速放入压模机中封口,然后再于天平中称量。

将试样重量输入系统,把包好的试样按序号放入元素分析仪的放样口中。

元素分析仪会自动测量样品中的N、C、H、S含量。

5.数据处理元素分析测试仪测得的结果如下:品的水分含量为10%。

干燥基:0.099(%)d N = 35.12(%)d C =12.371(%)d H =0.218(%)d S =9(%)d A =10043.192(%)d d d d d d O N C H S A =-----=空干基:()()100100100.09850.08865%0.089%100100ad ad d M N N --=⨯=⨯=≈ ()1001001035.1231.608%100100ad ad d M C C --=⨯=⨯= ()()1001001012.37111.1339%11.134%100100ad ad d M H H --=⨯=⨯=≈ ()()100100100.2180.1962%0.196%100100ad ad d M S S --=⨯=⨯=≈ ()1001001098.1%100100ad ad d M A A --=⨯=⨯=10038.873(%)ad ad ad ad ad ad ad O N C H S A M =------=干燥无灰基:()()1001000.09850.10824%0.108%1001009daf d d N N A =⨯=⨯=≈--()()10010035.1238.59341%38.593%1001009daf d d C C A =⨯=⨯=≈--()()10010012.37113.59451%13.595%1001009daf d d H H A =⨯=⨯=≈--()()1001000.2180.23956%0.240%1001009daf d d S S A =⨯=⨯=≈--10047.464(%)daf daf daf daf daf O N C H S =----=6.原始数据见附录热值测定实验依据标准:GB--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1.原理(1)高位发热量煤(生物质燃料)的发热量在氧弹热量计中进行测定。

一定量的分析试样在氧弹热量计中,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热量计的热容量通过在相近条件下燃烧一定量的基准量热物苯甲酸来确定,根据试样燃烧前后量热系统产生的温升,并对点火热等附加热进行校正后即可求得试样的弹筒发热量。

从弹筒发热量中扣除硝酸形成热和硫酸校正热(氧氮反应中形成的水合硫酸与气态二氧化硫的形成热之差)即得高位发热量。

(2)低位发热量煤(生物质燃料)的恒容低位发热量和恒压低位发热量可以通过分析试样的高位发热量计算。

计算恒容低位发热量需要知道煤样(生物质燃料)中水分和氢的含量。

原则上计算恒压低位发热量还需知道煤样(生物质燃料)中氧和氮的含量。

2.试剂和材料3.仪器设备4.测定步骤取一洁净的坩埚,称取试样,使试样的体积为坩埚容积的1/3-1/2(本文的实验材料为秸秆)。

将坩埚置于弹芯上,把金属点火丝固定在弹芯上,是其余试样接触而又不接触坩埚。

用量筒称取10ml去离子水,倒入弹筒内,小心将弹芯放入弹筒中,拧紧弹盖。

竖直拿取氧弹置于氧弹量热仪中。

输入试样重量(0.1008g),启动程序,仪器会自动向氧弹中充氧,并调节内外筒温差。

点火,燃烧完成后,程序自动输出弹筒发热量等数据。

实验完毕,氧弹上升,待放完弹筒内气体后,取下氧弹清洗并擦干。

5.数据处理空干基高位发热量(),,,,94.1gr ad b ad b ad b ad Q Q S Q α=-+,,b adQ ——弹筒发热量本实验中,,17.232/gr ad b ad Q Q MJ kg==干燥基高位发热量,,10010017.23219.147/10010010gr dgr ad ad Q Q MJ kgM =⨯=⨯=--2)低位发热量(恒容) 热值测定样品均为干燥基,假设样品的H 含量(干燥基)为5%,空干基的水分含量为10%(),,10020623100net M gr ad ad adMQ Q H MM -=-⨯--空干基:10(%)ad M M ==(),,10020623100(172322065)1231015972/15.972/adnet ad gr ad ad adadM Q Q H M M kJ kg MJ kg-=-⨯--=-⨯⨯-⨯==干燥基:0M =(),,100206100100(172322065)1001018002/18.002/net d gr ad ad adQ Q H M kJ kg MJ kg=-⨯-=-⨯⨯-==6.原始数据见附录灰熔点测定实验依据标准:GB/T219-2008灰锥熔融特性示意图1.术语定义如上图所示,将灰锥的熔融特性划分为四个阶段:变形温度deformation temperature(DT)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

软化温度sphere temperature(ST)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半球温度hemisphere temperature(HT)灰锥形变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流动温度flow tempetature(FT)灰锥熔化展开成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

(本实验中以灰锥基本无形边时的温度为流动温度)2.试剂和材料3.仪器设备4.实验条件实验气氛为弱还原性气氛,本次实验选取封碳法控制。

5.实验步骤1)灰锥的制做取提前预备好的灰渣灰,研磨至粒径0.1mm以下。

取1~2g灰渣灰放在培养皿中,用数滴糊精溶液润湿并调成可塑状,然后用小尖刀铲入灰锥模具中挤压成型。

用小尖刀将模内灰锥小心的推至瓷板上,与空气中风干备用。

2)在弱还原性气氛中测定用糊精溶液将灰锥固定在灰锥托板的三角坑内,并使灰锥垂直于底面的侧面与托板表面垂直。

在刚玉杯内放入足够量的碳物质(石墨在下,活性炭在上)将带灰锥的托板置于刚玉杯上。

打开高温炉炉盖,将刚玉舟徐徐推入颅内、至灰锥位于高温带并紧邻热电偶热端。

关上炉盖,开始加热并控制升温速度为:900℃以下,15~20℃/min;(本实验为17.5℃/min)900℃以上,5±1℃/min。

实验过程中,仪器会在900℃以上开始记录图像,每度拍摄一张,待炉温升至1500℃时程序自动停止,实验结束。

然后观察记录下来的图像,判定四个特征温度。

6.实验结果DT:1137℃ST:1155℃HT:1168℃FT:1203℃7.原始数据见附录同组人:能科1101班赵安丽1111590107工业分析实验依据标准:GB/T 22—20081.原理称取1g生物质样品,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

以减少的质量占样品质量的质量分数,减去该样品的水分含量作为该样品的挥发分。

2.试剂3.仪器设备4.实验步骤在预先于900℃温度下灼烧至质量恒定的带盖瓷坩埚中,称取固体生物质燃料试样1±0.01g,称准至0.0002g。

然后轻轻振动坩埚使试样摊平,盖上盖,放在干过架上。

本实验试样为玉米杆,共两组样品。

将马弗炉预先加热至起始温度900±10℃左右。

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的坩埚架送入恒温区,立即关上炉门并计时,准确加热7min 。

坩埚即坩埚架放入后,要求炉温在3min 内恢复至900±10℃,此后保持在900±10℃,否则此次试验作废,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5.数据处理已知工业分析样品均为干燥基,假设样品的灰分(干燥基)含量为15%(dA ),空干基样品的水分含量为10%(ad M)空干基挥发分1100ad ad V M m =⨯-其中,1m试样加热后减少的质量,单位为克;m 一般分析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

根据上式计算空干基挥发分含量,填入表中,求平均。

所以,68.3(%)ad V =空干基灰分100100101513.5(%)100100ad ad d M A A --=⨯=⨯=空干基固定碳100()100(1013.568.3)8.2(%)ad ad ad ad FC M A V =-++=-++=干燥基水分0d M =干燥基灰分15(%)d A =干燥基挥发分10010068.375.9(%)10010010d ad ad V V M =⨯=⨯=--干燥基固定碳100()100(01575.9)9.1(%)ad ad ad ad FC M A V =-++=-++=6.焦渣特征玉米杆的焦渣特征为弱粘结(3型):用手指轻压即成小块。

7.原始数据见附录。

热重分析实验依据标准:JYT014—1996热分析方法通则1.原理物质在一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变化时,会发生某种物理或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会引起系统温度和热焓不同程度的改变,并伴随有热量形式的吸热或释放,某些变化还涉及到物质质量的增加或减少。

热分析技术是在程序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2.仪器设备3.实验条件原料:稻壳气氛:氮气通气速率:20ml/min升温区间:30-500℃升温速率:60℃/min4.实验步骤称量10mg原料于坩埚中,将试样小心放在热天平上中,待试样重量稳定后,按照上述实验条件设定程序开始升温。

温度从30℃升温到500℃,仪器每隔相同时间记录实验温度和样品剩余质量。

升温结束后开始降温,降至室温实验结束。

5.数据处理(1)TG曲线如下(2)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计算初始质量为m 的样品在程序升温下发生分解,在某一时刻t ,质量变为m ,其分解速率为:()d kf dt αα=。

式中,α为分解程度,计算式为100%m m m m α∞-=⨯-,其中m ∞为不能分解的残余物质量。

k 为阿累尼乌斯速率常数,可表示为exp()Ek A RT =-;其中A 为指前因子;E 为反应活化能R 为气体常数,8.3145/()J mol K ⋅;T 为绝对温度(K)。

则分解速率可表示为:exp()()d EA f dt RT αα=-,将dTdt β=带入上式,()f α可取()(1)nf αα=-得:exp()()exp()(1)n d A E A Ef dT RT RT αααββ=-=--利用Coats-Redfern 方程2()2ln ln[(1)]g AR RT E T E E RT αβ=--对上式积分并整理得:n=1时,2ln(1)2ln[]ln[(1)]AR RT E T E E RT αβ--=--n ≠1时,121(1)2ln[]ln[(1)](1)n AR RT E T n E E RT αβ---=---对于一般的反应和大部分E 而言,2RT E 远小于1,2ln[(1)]AR RT E E β-可以看成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