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动机转差频率矢量控制方案研究

合集下载

matlab期末作业转差频率控制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matlab期末作业转差频率控制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转差频率控制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一、概要:1。

矢量变换控制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现代交流调速系统高性能化的基础。

交流电动机是个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被控对象,采用参数重构和状态重构的现代控制理论概念可以实现交流电动机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之间的解耦,实现了将交流电动机的控制过程等效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过程,使交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从而使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成为可能。

目前对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生产工艺已较多地采用了矢量控制型的变频调速装置。

实践证明,采用矢量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的优越性高于直流调速系统。

现代交流调速系统由交流电动机、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控制器和检测器四大部分组成。

根据被控对象——交流电动机的种类不同,现代交流调速系统可分为异步电机调速系统和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矢量控制是目前交流电动机的先进控制方式,本文对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做了简要介绍,并结合Matlab的Simulink软件包构建了异步电动机转差频率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和仿真结果显示,同时对不同参数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该方法简单、控制精度高,能较好地分析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各项性能。

2.由于交流异步电动机属于一个高阶、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系统。

数学模型比较复杂,将其简化成单变量线性系统进行控制,达不到理想性能。

为了实现高动态性能,提出了矢量控制的方法。

矢量变换控制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现代交流调速系统高性能化的基础。

一般将含有矢量变换的交流电动机控制称之为矢量控制。

交流电动机是个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被控对象,采用参数重构和状态重构的现代控制理论概念可以实现交流电动机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之间的解耦,实现了将交流电动机的控制过程等效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过程,使交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从而使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成为可能。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特性研究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特性研究

文章编 号 :6 1 72(0 190 8—5 17 — 9一 1)—130 - 4 2
Ab c a t T i a t l n v e o e a y c r n u t r f q e c o t l r cp e c mb n d wi ' s r c : h s ri e i iw ft s n h o o s mo o r u n y c n r i i l , o i e t fe c h e o p n hi — q e c o v ri n v c o o to t t g , a e n M al b S mu i k t o o t e s u n y c n e so e t r c n r lsr e b s d o t / i l o l b x, i lt n mo e s e t b a y a n h mu ai d li s — o a l h d,e e r h d t e a y c o o s mo o e t r c n r lc a a trsi s I s t d u a i t fm o o u n n i e r s a c e s n h n u t r v c o o to h r c e it . t ee p a v rey o tr r n i g s h r c sa e s d e e n —o d mo o ,l a i g c ee ae l w,a d d a c c a a trsis v r e e v l i n t t , t id t o l a t r o d n ,a c lr t ,so u h n y mi h r ce it , e i d t a i t a d n c i f h dy f a i i t f em o e . e sb l yo d 1 i h t

基于三电平异步电机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的仿真研究

基于三电平异步电机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的仿真研究

Si lt n St d f y c r n u t ri Sl r q e c mua i u y o o As n h o o s Mo o n i F e u n y p Co t I a e o r e 1v I n r s n Th e . e o B e
K y wo d e r s:s p fe u n y;t r e l v l i lt n;v ra l e u n y s e d r g lt n l q e c h e - e ;smu a i i r e o a ib e f q e c p e e u ai r o
后感 应 电机 也 在 工 业 领 域 得 到 广 泛 的 普 及 , 着 随
过 续 流二 极 管 并 对 电容 C 充 电 , 该 相输 出 电压 则
为 V = 一 E 2 /。
R +, J P


坐 标 系 表 示 同 步 旋 转 坐 标 系 , 中 其
( g e zt n 轴 固 定 在 磁 链 矢 量 上 , (oq e man t ai ) i o T tru ) 轴 超 前 轴 9 。 0 。该 坐 标 系 和 磁链 矢 量 一 起 在 空 间 以同 步 角 速 度 t 旋 转 , 控 制 的 基 本 方 程 式 O 其
如下 :


, P J
O J1
一 wL
L P L
R + L P


, P J

电压 方 程 :

R + L P



R 4 -L P
式 中 :。 “ “ / 分 别 为 定 、 子 电 压 的 转 矩 分 u / ,  ̄ r t 转 量 和励 磁 分 量 ; 为 定 子 电 阻 ; L R L , 为 定 子 、 转 子 绕 组 自感 ; 为 微 分 算 子 ; 为 异 步 电 动 机 为例 , 给 s 以 当 和 S 导 通 触 发 脉 冲 , 和 s S 关 断 , 源 对 电容 C 充 电 , 电 。 如 忽略 S 和 s: 压 降 , 该 相 输 出 电 压 为 V =E 管 则 / 2 。当 给 s 和 S, 导通 触 发 脉 冲 时 , 和 s S。 关 断 , 若 负 载 电 流 为 流 入 方 向 , 电 源 对 电容 c。 电 , 则 充 电 流流 过 箝 位 二 极 管 D 和 S 此 时 该 相 输 出 端 电 压 V = 若 负 载 电流 为 流 出 方 向 , 流 先 流 过 0; 电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

6
1、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
i
iA
0
iB
iC
C ωt
y
A · z x · B C
y
A z · B x· C ·
y
A
z · B x ·
60 0 900
wt=0
w t = 60
w t = 90
由此可见,交流电动机三相对称的静止绕组ABC,通以三相平衡的正 弦电流iA、iB、iC时,能够产生合成磁通势,这个合成磁通势以同步转 速沿A—B—C相序旋转。 2、两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 这样的旋转磁通势也可以由两相空间上相差900的静止绕组 、 ,通 以时间上互差900的交流电来产生。
* i* * * i * 2/3相变换 iA iα B iC β
A1
-1
变频器
iT iM
反馈通道
旋转变换 A2
iα iβ 3/2相变换
A1
iA i B i C
M
以下任务是,从交流电机三相绕组中分离产生磁通势的直流分量和产生 电磁转矩的直流分量,以实现电磁解耦。解耦的有效方法是坐标变换。
13
8.2 坐标变换

异步电动机,也是两个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不同的是,定 子磁势、转子磁势以及二者合成的气隙磁势都是以同步角速度在空 间旋转的矢量,且存在强耦合关系。——关系复杂,难以控制。
然而,交、直流电动机产生电磁转矩的规律有着共同的基础,电磁转矩 控制在本质上是一种矢量控制(直流电动机是特例),也就是对矢量的 幅值和空间位置的控制。
4
从电机学理论讲,任何电动机产生电磁转矩的原理,在本质上都是电动 机内部两个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直流电动机,主极磁场在空间固定不变,与电枢的磁势方向总是互 相垂直(正交)、各自独立、互不影响(标量)。 例如他励电动机,励磁和电枢是两个独立的回路,可以对励磁电流 和电枢电流分别控制和调节,就能达到控制转矩的目的,实现转速 的调节。——控制灵活,容易实现。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研究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研究
矢量控制运用 的仿 真框 图如 图 1所 示 。它是 整 个系 统 中的一部分 , 以子系统 的形式给 出 , 由坐标 变换 、 电流调节 器
在定子 电流的两 个分 量之 间实 现 了解耦 , i 唯一 决定 磁链 i则 只影 响转矩 , 与直流 电机 中的励磁 电流和 电枢 电流
相对应 , 这样就大大简化 了多变量强耦合 的交流变频调 速系
r b s e s h p e e u ao n ec re t e l tro a i o a e trc n rlu e P o tolr a d t e s e d o u t s .T e s e d r g l tra d t u r n g ao ft d t n lv c o o t s 1 n r l , n h p e n h ru r i o c e r s o s s o e v rh o n t e c n r lp o e s n o d rt o v h s rb e ,we p o o e e in meh d o e p n e f n o e s o ti h o t r c s .I r e o s l e t e e p o lms t o rp s d a d sg t o f s e d c n rl ri h n u t n mo o e trc n r l o e p r o e o u p e sn p e e p n e o es o t n i— p e o t l n t e id ci trv co o to rt u p s fs p r si g s e d r s o s v r h o n oe o f h i d ci n mo o e trc n r la d e h n i g i u t trv co o to n n a cn mmu i . T e i d ci n moo s d f l r n e e tr c n rl t — o nt y h n u t tr u e ed o e t d v c o o t o a o i i o

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系统

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系统
电机MT
isT 轴模型
cosφ sinφ
cosφ sinφ
注意:如果忽略变频器可能产生的滞后,并认为控制器中反 旋转变换器与电机内部的旋转变换环节相抵消,2/3变换器 与电机内部的3/2变换环节相抵消,则虚框内的部分可以删 去,剩下的就是直流调速系统。
第28页/共68页
28
控制Βιβλιοθήκη i*sM M Ti*sT
(7 21)
小结:矢量控制基本方程☆
r
Lm 1 Tr
p
isM
或 : isM
1
Tr Lm
p
r
(7 12)
Te
np
Lm Lr
isT r
(7 15)
sl
Lm
Tr r
isT
(7 -17)
24
第25页/共68页
25
二、矢量控制方法
既然异步电动机经过坐标变换可以等效成直流电动机,那 么,模仿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给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量, 再经过相应的反变换就能控制异步电动机。
第29页/共68页
cosφ sinφ
根据单位矢量获取方法的不同,矢量控制方法可分为两种: ✓直接矢量控制(由Blaschke发明) ✓间接矢量控制(由Hasse发明) 。
当矢量控制所用单位矢量和磁链是直接检测到的或由检 测到的电机的端子量及转速计算得到时,被称为直接矢量 控制,也可称为磁通反馈矢量控制(Feedback Vector Control)。
MT坐标系: 规定d轴沿转子磁链Ψr方向,并称之为M (Magnetization)轴, q轴则逆时针转90º,即垂直于转子磁链Ψr,称之为T (Torque)轴。这样的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就规定为MT坐标系, 或称按转子磁场定向(Field Orientation)的坐标系。

异步电动机转差频率间接矢量控制matlab仿真(毕业设计)

异步电动机转差频率间接矢量控制matlab仿真(毕业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异步电动机转差频率间接矢量控制matlab仿真摘要本文基于MATLAB 对异步电动机转差频率控制调速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首先分析了异步电动机转差频率控制技术的主要控制方法、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之后对异步电机的动态模型做了分析,进一步介绍了异步电机的坐标变换,对异步电机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通过仿真工作,证明了其可行性。

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如下结论:单纯的转差频率控制带载能力差,应用转差频率矢量控制可增强电机对转矩的调节能力且无需电压补偿。

关键词:转差频率,矢量控制,异步电动机Induction Motor Slip Frequency Indirect Vector ControlMatlab Simulation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atlab simulation of the asynchronous motor speed regulation system.Firstly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ontrol method , basic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induction motor slip frequency control technology.Secondly ,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dynamic model of asynchronous motor and further introduces the coordinate transfer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otor slip frequency vector contro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 the simulation work to prove its feasibility.Finally , 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simply slip frequency control is always with poor load capacity , on the contrary the vector control applications can enhance the ability to regulate the motor of the torque and without voltage compensation.Key words : slip frequency , vector control , induction motor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1.1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 (1)1.1.1异步电动机交流调速系统的类型 (2)1.1.2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2)1.2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1.2.1转差频率控制的基本概念 (2)1.2.2基于异步电动机稳态模型控制的转差频率控制规律 (4)1.2.3基于异步电动机动态态模型控制的转差频率矢量控制规律 (5)2异步电动机转差频率间接矢量控制交流调速系统 (7)2.1异步电机的特点 (7)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多变量非线性数学模型 (7)2.2.1电压方程 (8)2.2.2磁链方程 (9)2.2.3转矩方程 (11)2.2.4电力拖动系统运动方程 (11)2.3矢量控制技术思想 (12)2.3.1坐标变换 (13)1.坐标变换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13)2.三相-两相变换(3s/2s变换) (15)2.3.2交流异步电机在两相任意旋转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18)2.3.3异步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 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20)2.3.4异步电机在两相同步旋转系上的数学模型 (21)2.3.5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两相坐标系上的状态方程 (21)2.4基于转差频率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组成 (22)2.4.1基于转差频率间接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22)2.4.2异步电动机转差频率间接矢量控制公式推导 (24)3主电路与控制电路 (25)3.1 SPWM逆变电路 (25)3.2控制电路的设计 (26)3.2.1转速PI调节器的设计 (26)3.2.2函数运算模块的设计 (28)4转差频率间接矢量控制的matlab仿真 (30)4.1仿真模型的搭建及参数设置 (30)4.1.1主电路模型 (30)4.1.2控制电路的模型搭建 (31)4.2仿真结果与分析 (33)4.2.1仿真波形图 (33)4.2.2仿真结果分析 (35)4.3本章总结 (35)参考文献 (36)致谢 (37)1绪论1.1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在工业化的进程中 ,电动机作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主要设备。

第六章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

第六章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

图6-3 矢量控制系统原理
6.2 按转子磁链定向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6.2.1 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方程 1.异步电动机在M-T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为了与一般的同步旋转d-q坐标系区别, 取d轴沿转子磁链Ψr的方向,称之为M轴;q轴逆 时针旋转90º,称之为T轴。这样就得到了按转 子磁链定向的两相同步旋转M、T坐标系。 在M-T坐标系上,磁链方程为 Ψms=Lsims+Lmimr Ψts=Lsits+Lmitr Ψmr=Lmims+Lrimr=Ψr (6-3) Ψtr=Lmits+Lritr=0 (6-4)
(2) 转矩方程 由磁链方程式(6-4),得 重写电磁转矩方程
Te =
itr = −
Lm its Lr
(6-10)
(6-6) 这个转矩表达式和直流电动机的很相似,当转 子磁链Ψr不变时,定子电流转矩分量的变化会 引起电磁转矩成正比的变化,没有任何推迟,这 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关系。 但是考虑到Ψr也是被控对象,式(6-6)实际 上仍然是非线性的。他励直流电动机的磁通不 用控制就是常量,交流异步电动机的Ψr被控制 为常量,这仍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3 Lm np ψ r its Lr 2
(3)转差角频率方程
由电压矩阵方程式(6-5)的第四行展开得
0 = ω s ( Lm ims + Lr i mr ) + Rdqr itr
将磁链方程式(6-3)代入上式,得 整理后得
ωs = −
Rdqr
0 = ω sψ r + Rdqr itr
itr
ψr
(6-11)
6.1 矢量控制(VC:vector control)的基本思路 6.1.1 模仿直流电动机 粗略地讲,矢量控制是模仿他励直流电动 机的控制。忽略磁饱和及电枢反应的影响,直 流电动机的转矩方程为 Te=CT´IaIf

基于矢量控制变频器的异步电机节能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矢量控制变频器的异步电机节能控制系统研究

13 转 子 磁 场 定 向 矢 量 控 制 方 案 .
该 类控 制方 案 就是 将 d口旋转 坐 标 系定 向在 电动机 同步旋 转 、
调整 的 重要 内容 。 一些 文献 资料 表 明 , 国是一 个 能源利 用 率较 低 磁 场上 ,将 所检 测 到 的定子 电流 的 d轴分 量 作 为系 统控 制 的励 磁 我 的 国家 ,单位 产 品生 产 能耗要 比发达 国家 同类 产 品 能耗 高 1%~ 分 量 , 时将定 子 电流 的 q 分 量作 为系 统控 制 的转 矩分 量 。 2 同 轴 5%左 右 , 0 高耗 能 产 品在 工农 业 生产 领 域 中应 用广 泛 , 成 了大 量 造 的 能源 浪 费。 由此 可见 , 采用 相应 技 术手 段 , 高能源 的综 合利 用 提 效率 , 我 国经济 高 速可 持续 发 展具 有 非常 大的 实 际意 义 。 对 变 频调 速控 制 是我 国三 相异 步 电动机 节 能减 耗 技术 改造 的主 要 方 向, 门子 公司 自主研 发的 6 E 0 西 S 7 变频 器 是一种 典型 的转 子磁 电机 拖动 系 统作 为工 农业 生产 发 展 的主 要动 力载 体 也 是一 个 是 非线 性控 制 能源 消耗 大 户 , 具有 相 当大 的节 能减 耗潜 力 。 目前 , 国 电机 总 装 场 定 向矢量 控 制变 频器 , 电力 电子 技术 结 合 多变量 、 我 是一 种可视 化智 能全数 字式 交一 交 电压直 接控 直一 机 容量 已高 达 4亿 k 平 均 年耗 电量 达 60 0 k , 约 占整 技 术的优 良产 品, W, 0 亿 Wh 大 主要 由 I B G T逆变 器 个 工 业耗 电量 的 8 %左 右 。O5  ̄2 0 W 范 围 内的三相 交 流异 步 制 型三 相交 流异 步 电动 机变 频 调速控 制产 品 , 0 . 5 2 k 主 开关 完成对 电机拖 动系 统的 电气调 速直 接控 制 , 同时还 具有 非常 电机 在我 国各 类 工程 应用 中居 主导地 位 ,大 约 占在用 电机 总量 的 西 S 7 转予 磁场 8%以上 。由于 受 当时 建设 技术 水 平和 投 资资金 制 约 , 0 电机 拖动 控 好 的拖动 系统 快速稳 定驱动 调速控 制性 能 。 门子 6E 0 定 向矢量 控制 变频器 的矢量 动态 稳定 调速 控制 功能 , 以对不 同异 可 制 系统普 遍存 在 基础 自动条 件简陋 、 运行 效 率较低 等 问题 , 大约 相 当 于发 达 国家 2 0世 纪六 七十 年代 的控制 水 平 。因此 , 国在三 相 我

基于转差频率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研究

基于转差频率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研究
中图分 类号 :TM3 1 2 TM9 1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1 7 —1 9 2 0 ) 4 O 1 4 0.; 2. 6 1 1X( o 8 O 一O 0 一O

O 引 言
交 流 电动 机 调 速 系 统 的矢 量 变 换 控 制 技 术 是
个 电流 变量 、 、 、 和 4个 磁链 变 量 、 、 、 加
为平 滑.
R 一 L i i
() 4 () 5
一 1 i L + ( +a i R L P)n
式 中 , 、 为定 子 电压 的励 磁 分量 和转 矩 分 “ 量, 为漏磁 系数 (:1 / = 一L 。LL,. = )

经 过 两 相旋 转 坐 标 系/ 相静 止 坐标 系 三
‰. 转子电流 和 如是不可测的, 不宜用作状态变量,
因此只能选定子 电流 和 转子 磁链 、 , 或者选 定子 电流 和 定子磁连 、 也就是说 , 以有 c 可

2 世纪 7 O O年代迅 速发展起 来 的一种新 型控制思 想. 由于通 过矢 量 的坐 标 变换 能 使 交 流 电机 获 得 如
从 式 () 3 可以看 出 , 在保持 转子 磁链不变 的情况
下 , 电动机转矩直接受定子 电流的转矩分量 i 控 制, 并且转差 可以通过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 来 计算 , 转子磁链 也可以通过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 来计算. 系统 中以转速调节器 A R 的输 出为 在 S
定子 电流 的转 矩分 量 , 通 过 计算 得 到转 差 . 并 如果 采取 磁 通 不 变 的 控 制 , 则
第 1卷第 4 8 期
20 0 8年 1 2月
湖 南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
以下讨论坐标变换。
19
3、定子绕组轴系的变换 (A B C )
下图表示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三相绕组A、C、C和与之等效的二相
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 、 中各相磁势矢量的空间位置。三相的A轴
与二相的 轴重合。
B
假设当二者的磁势波形按正弦分 布,当二者的旋三相绕组和二相绕
12
矢量变换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控制过程可用框图来表示:
旋转坐标系
静止坐标系
控制通道
ω* ψ*
控制器
iT* iM*
旋转变换 A-21
iα*
iβ*
2/3相变换
iA*
i
*
B
iC*
A
-1 1
变频器
iT iM 旋转变换
iα iβ 3/2相变换 iA iB i C
M
A2
A1
反馈通道
以下任务是,从交流电机三相绕组中分离产生磁通势的直流分量和产生 电磁转矩的直流分量,以实现电磁解耦。解耦的有效方法是坐标变换。
组的瞬时磁势沿 、 轴的投影
β
N3iB
N2iα N2iβ
α N3iA A
应该相等。(N2、N3为匝数)
C N3iC
3/2变换
N 2ia
N3iA
N3iB
cos
2
3
N 3iC
cos
4
3
2
4
N 2i 0 N3iB sin 3 N3iC sin 3
20
经计算整理,得:
i
N3 N2
i
A
1 2
iB
1 2
第八章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
主要内容: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 坐标变换 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举例

基于Matlab的异步电动机间接矢量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Matlab的异步电动机间接矢量控制系统研究
smp e I i n t n ip n a l o me s r u . t s n y i d s e s b et a u er t rfe u n y a d c l ua et esi i l . t s o d s e s b et a u e f x I i l ip n a l o me s r o q e c n ac l t l i l o n o r h p r q e c c n r e f q e c ft t t rc re t I ma e h u r n n o u h ng m r r t t o a fe u n y t o t l h e u n y o e sao u r n . t k st e c re ta d t q e c a e fo p i ay sae t o o t r h r m n w r q i d tt . I t i a t l , t e e e u r sa e n h s r c e h m o ei g n s e i d l a d i l t g n mu ai we e e f r e o t e n ie t n r p r o m d n h i d r c VCS sn u i g M al b S mu ik. h i l t n r s l s o dt a e s se i t b e r a ie e o p i g o u n r u n a t /i l a n T e smu a i e u t h we t h y t m ssa l, e l sd c u l f x a d t q ea d h s o h t z n l f o b t rsai n y a cc a a trsi s e t ttca dd n mi h r ce i c . e t

异步电动机转差型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

异步电动机转差型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
¨
关键词 : 异步 电动机 ; 差型矢量 控制 ; 转 电压解耦 ; 无速度
传感器 ; 模型参考 自适应 中国分类号 MⅢ T 文献标识码 : A
+L P

一∞ | 1 L q +£p


£p 一 l ] m 叫 『 【

ut t
文章编号 :0 4—71 (0 2 0 0 1 0 10 0 8 20 】2— 0 8- 3
维普资讯
异 步 电动 机 转差 型无速 度传 感器 矢量控 制 系统
郑婵 琚 , 敬 华 , 张 杜世 俊
( 台吧工业尢学 , 安徽台肥 2 00 ) 30 9
Si e u n y S n o ls co l Fr q e c e s resVe tr—c n r l d S se o nd cin M o r p o tol y tm fAC I u t O e o ZH NG C a 一 n, A E hr t ZH NG ,n —h a, lg i u DU S i n h 一
Ab ta t Thsp p r e l wi e s re sv co —c nr l d s r c : i a e a s t s n o l e tr o t l d h s oe VV y tm fid ci n moo . h l rq e c e t r—c n VF s se o u t tr T e s p f u n y v co n o i e o- t l y tm s a h e e v v co 0 l I h o y a d v l g e  ̄ e s se i c iv d b e tro nr e r n ot e d d 0t a
ae u e o g tt e s e d ie t c t n. e meh d r e sb e r s d t e h p e d n i ai t t o s ae fa i l i f o h a c r i g t h i l t n r s l . c o d n t e smu ai e u t o o s v r s: C id c o tr si f u n y v  ̄o p e O- K e wo d A n u d n moo ; l rq e c e  ̄ r—C n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浅析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浅析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浅析随着科技革命中三极管和可控硅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用电子来控制电力成为了事实,在新的电力控制时代,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传动也成为了现实。

直流电与交流电各有优缺点,而能将两者融合的电机无疑将会受到社会使用者的追捧。

异步电机的控制就是通过矢量控制原理,将直流电与交流电的有点合二为一,是自身具有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本文通过阐述矢量控制的原理,继而对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

标签: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分析引言在当前的电机市场,具有矢量控制系统的电机性能较为先进,而异步电机,相对于永磁同步电机来说,更具有成本较低,起动更快的优点。

两种电机的共同点是都是使用矢量控制系统,而异步电机与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变换控制原理略有不同。

接下来,本文将先阐述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再以此为基础分析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方式方法。

一、矢量控制基本原理矢量变换控制的方法时1971年德国学者提出的,也叫做磁场定向控制。

在此之前,电机控制方式是按照交流电机的稳态数学模型对电机进行控制,因此其动态性能不够理想,使得转矩受到响应而延缓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学者从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出发,探求出交流电机控制的规律。

直流传动因其控制精度高,控制精确而获得巨大发展,而交流电机则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系统。

但随着人们对交流电机的深入了解,逐渐发现了直流电机与交流电机各有优缺点:直流电机性能良好,但是结构复杂且难以维护,而交流电机则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效率高。

由此可见,两种电机的融合关键之处在与调速,这也是转矩控制的关键问题。

矢量控制的理论依据就是根据电机统一理论,用坐标变换原则将机电能量进行转换。

而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则是通过测量和控制异步电机定子电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原理对异步电机定子电流的励磁电流分量和转矩电流分量分别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

矢量变换控制的基础是坐标变换,有三条原则必须遵循:(1)不同坐标下产生的磁动势相同;(2)变幻前后功率不变;(3)电流变换矩阵与电压变换矩阵统一。

转差频率控制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研究和仿真_王会涛

转差频率控制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研究和仿真_王会涛

图. 坐标变换模块
另外,对于整流模块、% ,- 脉冲发生器模块、 异步电动机模块以及电机测量模块的模型构建,在 6 " = 6 ;/ 2 > $ ? = > @ A模型库里都有现成的模型可以直接 拿来使用,将以上模型组合到一起,最终可以得到 转差频率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 B 所 示。 ! $ " 仿真结果 该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收敛是仿真的一大难 题,本文采用: 7 5 * ( " ;算法对系统进行仿真。在启动 ・ C / ( B ’时加载 #D) E B F $,该系统所用参数如下表 所示,仿真波形如图E所示。 从以上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起动和加载过程
图* 转速 % &调节器模块
中,电动机的转速、电压、定子电流和转矩的变化 过程。从图E 6可以看出随着频率的增加转速逐步提 高, 在&)C 的加载过程中, 转速有一定的波 / ( B ’ —( ’ —
. / ! / * 函数运算模块 函数运算模块的仿真图如图( 所示,它是根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摘要矢量控制理论于1971年由德国首先提出,此后产生了矢量控制技术,矢量控制技术可以将三相异步电机等效为直流电机,这样控制三相异步电机就等笑成了控制直流电机,从而交流调速就可以获得与直流调速系统同样的静、动态性能,开创了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相媲美的时代。

交流调速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各个方面应用很广,对于提高电力传动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电力传动系统的复杂性和被控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对它的建模与仿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矢量控制方法的提出,使交流传动系统在动态特性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从而使交流调速最终取代直流调速成为可能。

矢量变换控制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是一种高性能的调速系统,已经在许多需要高精度,高性能的场合中得到应用。

根据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模型性质,构建矢量控制的整体框图,同时得出三相异步电动机在A、B、C静止坐标系统和二相同步旋转MT坐标系下数学模型,运用MATLAB下的SIMULINK搭建系统的仿真框图进行仿真。

关键词异步电机;矢量控制;SIMULINK仿真- I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Researching on asynchronous motor vector controlsystemAbstractThe vector control theory first proposed was in 1971 by Germany,after that, vector control technology was been created.The vector control technology, which can control the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as the DC motor,thus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obtained the same performance as DC converter system,and founded the time which the AC velocity modulation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DC velocity modulation system.With proposed of vector control metho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AC transmission system to have the remarkable improvement and the enhancement,thus caused the AC velocity modulation finally to replace to DC velocity modulation to become possibly.vector control system of asynchronous motor is a high performance speed-control system and has been used in a lot of situations of high precision and high performance.This thesis firstly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phase asynchronous motor's mathematical model,and modeling methods modeling Process .And describe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an AC motor at A-B-C three phase reference frame and M-T two phase rotary reference frame at the same time.Keywords asynchronous motor;vector control system;Simulink- II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 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交流调速的物质基础 (1)1.3 交流调速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 (2)1.4 脉宽调制技术 (2)1.5 本章小结 (2)第2章三相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3)2.1 三相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3)2.2 三相异步电机物理模型 (3)2.3 坐标变换 (5)2.3.1 三相/两相变换(3/2变换) (6)2.3.2 两相/两相旋转变换(2s/2r)变换 (7)2.3.3 直角坐标/极坐标变换 (7)2.4 异步电机在二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8)2.5 本章小结 (8)第3章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研究 (9)3.1 按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9)3.2 PWM变频原理 (10)3.3 矢量控制系统 (13)3.4 矢量控制系统在转子坐标系中的实现方案 (14)3.5 本章小结 (16)第4章系统仿真研究 (17)4.1 仿真工具语言MATLAB简介 (17)4.2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18)4.3 本章小结 (25)结论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30)- III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直流电气传动和交流电气传动在19世纪中先后诞生,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方案之争,长期以来一直存在。

基于Matlab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基于Matlab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基于Matlab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概述:常用的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方法有电压频率协调控制(即v/F比为常数)、转差频率控制、矢量控制以及直接转矩控制等。

其中,矢量控制是目前交流电动机较先进的一种控制方式。

它又有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无速度传感器和有速度传感器等多种矢量控制方式。

其中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方式是在进行U /f恒定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检测异步电动机的实际速度n,并得到对应的控制频率f,然后根据希望得到的转矩,分别控制定子电流矢量及两个分量间的相位,对输出频率f进行控制的。

采用这种控制方法可以使调速系统消除动态过程中转矩电流的波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同时它又具有比其它矢量控制方法简便、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Simulink仿真系统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系统提供了标准的模型库,能够帮助用户在此基础上创建新的模型库,描述、模拟、评价和细化系统,从而达到系统分析的目的。

在此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构建了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的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此仿真模型进行了实验分析。

矢量控制是目前交流电动机的先进控制方式,一般将含有矢量交换的交流电动机控制都称为矢量控制,实际上只有建立在等效直流电动机模型上,并按转子磁场准确定向地控制,电动机才能获得最优的动态性能。

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控制精度高,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因此,早起的矢量控制通用变频器上采用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方式。

基于此,本文在Mtalab/Simulink环境下对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

1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系统由于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

转差频率矢量控制是按转子磁链定向的间接矢量控制系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磁通检测和繁琐的坐标变换,只要在保证转子磁链大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检测定子电流和旋转磁场角速度,通过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M-T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运算就可以实现间接的磁场定向控制。

三相异步电机 vf矢量控制

三相异步电机 vf矢量控制

三相异步电机vf矢量控制
三相异步电机的VF(Voltage-Frequency,电压-频率)控制是一种基本的交流调速技术,它通过改变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来调节电机的速度。

这种控制方式在恒转矩负载下可以保持电机输出转矩与频率成正比变化,以实现电机速度的平滑调节。

然而,VF控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低频时由于电压降低导致的转矩不足、动态响应较慢以及无法精确控制电机磁通等。

而矢量控制(Vector Control),也称为磁场定向控制(Field Oriented Control, FOC),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交流电动机控制方法,尤其是对三相异步电机而言。

矢量控制通过对定子电流进行解耦处理,分别控制励磁电流分量(产生磁场)和转矩电流分量(产生转矩),使得电机能够在宽广的速度范围内获得接近直流电机的性能表现。

在矢量控制中,控制器根据电机模型实时计算出应该施加到电机上的最佳电压矢量,从而精准地控制电机的磁场强度和转矩输出,达到高精度的速度控制和快速的动态响应效果。

相比于VF控制,矢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并能在低频运行时保持较高的输出转矩,适用于对速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场合。

第六章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

第六章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

Lr Lm Lr Lm
[∫ (u
αs
− Rdqs iαs )dt − σLs iαs − Rdqs i βs )dt − σLs i βs
] ]
(6-13)
[∫ (u
βs
根据式(6-13),可以画出计算转子磁链的电压模型, 如图6-4所示。
σL s
iαs uαs Rdqs
+

+
--
Lr Lm
Ψαr
6.1 矢量控制(VC:vector control)的基本思路 6.1.1 模仿直流电动机 粗略地讲,矢量控制是模仿他励直流电动 机的控制。忽略磁饱和及电枢反应的影响,直 流电动机的转矩方程为 Te=CT´IaIf
这里 If—励磁电流,产生Ψf ; Ia—电枢电流,产生Ψa。
如果把它们看作是空间矢量,它们互相垂 直、解耦。这意味着,当我们用Ia去控制转矩的 时候,磁链Ψf不受影响,如果磁链是额定磁链, 将得到快速的动态响应和最大的转矩安培比。 反过来,用If去控制磁链Ψf时,Ψa也不受影响。
一起构成矢量控制基本方程。
6.2.2 转子磁链模型 为了实现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关键是获 得实际转子磁链Ψr的幅值和相位角,坐标变换需 要磁链相位角(φ),转矩计算、转差计算等需 要磁链的幅值。但是转子磁链是电机内部的物理 量,直接测量在技术上困难很多。因此在实际应 用系统中,多采用间接计算(或观测)的方法。 通过容易检测得到的电动机运行时的物理量,如 电压、电流、转速等,根据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 实时推算出转子磁链的瞬时值,包括幅值和相位 角。 在磁链计算模型中,根据所用实测信号的不 同,可以分为电压模型和电流模型两种。
励磁分量 转矩分量 图6-1 (a)他励直流电动机 (b)矢量控制异步电动机

电机矢量控制方法研究

电机矢量控制方法研究

参 考 文 献
『1彭伟发,徐 晓玲,邹娟.转差频率 矢量控 制 1 仿 真研 究 f.华 东交 通 大 学 学报 ,0 9 61. J 1 20 ,2 () 『1王戍元,夏加 宽,杨俊友 等.电机现 代控 制 2 技 术 [ . : 械 工 业 出版社 , 0 6 M1 北京 机 20. 【】李华德 .电力拖动控 制 系统 [ .北京:电 3 M】
3 矢 量 控 制 方 法 比较
上述的控制方法是 目前应用较多且 比较成 熟 的控制方法。 由于各 自基于不同的思路 , 有着
各 自 的优 缺 点 。
31 . 转差频率矢 量控制方法 如果使电机的定子、 子、 转 或气 隙磁场 中一 个保持不变 ,电机的转矩 就由转差要决定 。因 此, 此方法主要考虑 转子磁通 的稳态方程式 , 从 转子磁通直接得到电流 d轴分量 ,通过对定子 电 流 的 有 效 控 制 , 成 了转 差 矢 量 控 制 , 免 了 形 避 磁闭环控制 , 不需要实 际计算转子磁链 的幅值 和相位 ,用转差 率和量测 的转速相积分来计算 磁通相对于定子的位置 。 此方案结 构简单 , 所能 获 得 的 动 态 性 能 基 可 以达 到直 流 双 闭 环 控 制 系
科j f I 技 论 坛
科燃江 技信总 — 龙— — —
电机矢量控制方法研究
潘言全
( 北师 范学 院物理 与 电子科 学 学院 , 湖 湖北 黄 石 4 50 ) 300
摘 要: 了四种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 介绍 分析 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出各种方法的适用场合。 指 关键词 : 异步电机; 矢量控制; 方法
定, 转矩直接 和 q轴 电流成正 比 , 从而控 制电 机 。 子磁场定 向控制使定子方程大大简化 , 定 从 而有利于定子磁通观测器 的实现。然而此方案 在进行磁通控制时 ,不论采用直接磁 通闭坏控 制, 还是采用间接磁通闭环控制 , 均须消除耦 合 项 的影响 。因此 , 需要设计一个解耦器 , 对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 基于转子磁场定向和电流滞环跟踪调节的异 步电动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整合
调用 Simulink的异步电动机模块 、 IGB T逆变 器模块 、转速 P I调节器模块 、坐标变换模块和以 上搭建的矢量控制器模块 , 按照间接转子磁通定 向控制的思想 , 对各个模块进行整合 , 便可建立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 。仿真模型整体 结构如图 4所示 。
整体结构如图 3所示 。
图中带 3 号的均为给定值 。该系统的磁场定 向由磁链和转矩给定信号确定 , 靠矢量控制方法 保证 , 提高了整个矢量控制的动态响应性能 。
在磁链开环的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中 , 励磁 电流 i3sd和电磁转矩 T3e 作为给定的指令值 。假设电 机参数已知 , 则可得转子磁场定向后 d - q轴的基 本方程为 [ 1 ] :
rd
-
Lm2RLeabharlann r + L2rσL
sL
2 r
Rs
isq
+σ1L s usq
(1)
式中 , np 为电机极对数 ; Tl 为负载转矩 ; J 为电机
转动惯量 ; σ为电机漏磁系数 , σ = 1 - Lm Lm /L sL r ;
s表示定子 ; r表示转子 ; d 表示 d 轴的参量 , q表
示 q轴的参量 ; m 表示同轴定 、转子间的耦合量 。
i3sq
=
3
4L r np LmΨ
r
T3e
(2)
Ψ r
=1
Lm + Tr
p
isd
,
Tr
= Lr Rr
(3)
ω sl
=
Lm
TrΨ3r
i3sq
(4)
ω3 s
=ωsl +ωr =ωsl + np ×ωm
(5)
∫ θ =
ω s
d
t
(6)
式中 , Tr 为转子电磁时间常数 ; θ为转子磁场定向 角度 ; p是微分算子 。
避免较大的超调 。
2009年第 42卷第 6期
图 5 矢量控制器内部模块的结构图
2 基于双闭环控制的异步电动机矢量 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211 电压源型 SPWM 逆变器模块 在图 4所示 Simulink的 IGB T逆变器模块的输
出端为电气接口 , 不能连接 S2Function表示的异步 电动机仿真模块弱电输入端口 , 因此要利用 Simu2 link的基本功能元件搭建 SPWM 逆变器 , 如图 6 所示 。
由此可得感应电机的状态方程 , 其中 :
状态变量 x = [ωr Ψrd Ψrq isd isq ]T
输入 输出
u = [ ua ub uc Tl ]T y = [ ia ib ic ωr Te ]
本文的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首先采用 M atlab / Simulink内含的异步电动机模块 ,
环跟踪 (CHB )控制模块输出逆变器的驱动脉冲 Pul2
ses。矢量控制器内部模块的搭建结构如图 5所示 。
矢量控制系统的转速调节器 P I参数的选择是
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 11212 ] , 需要根据实际的电机参
数多次试验和验证来获取最佳比例系数 Kp 和积分 系数 Ki。具体做法是通过观察仿真波形图 , 当偏 差较大时 , 调整 Kp 值 , 以快速减少偏差 ; 当偏差 达到要求后 , 调整 Ki 值 , 用以最终消除稳态偏差 ,
给定值
Ψ3 r
则经过计算公式
i3sd
=Ψ3r
/Lm 生成励磁
电流 i3sd 。由矢量控制基本方程式 ( 2) ~式 ( 6)求出
ω sl
、ωr、
i3sq及坐标变换角
θ,
i3sd和 i3sq经过 d - q - 0
→a - b - c坐标变换 , 得到定子三相电流指令 I3abc ,
再与反馈的三相定子电流 Iabc相比较 , 经过电流滞
· x = f (x)
+ g ( x) u状态方程形式表示如下 [ 3 ] :
dωr dt
= np2 Lm JL r
(Ψrd
isq
- Ψrq isd )
-
np Tl J
异步电动机转差频率矢量控制方案研究 夏晓凯 , 等
dΨrd dt
=
-
R rΨ
L r rd
-
ωΨ r
rq
+ R rLm Lr
isd
微电机
2009年第 42卷第 6期
中图分类号 : TM34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26848 (2009) 0620048204
异步电动机转差频率矢量控制方案研究
夏晓凯 , 张建忠 , 程 明
(东南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 南京 210096)
摘 要 : 首先介绍了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基本思想 ; 在 M atlab / Simulink的环 境下分别建立了基于转子磁场定向及电流滞环调节和基于双闭环控制器及 S函数的转差型矢量控 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两个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 , 两个系统均具有较好的动 、静态性能 , 适用于 各种要求和容量的调速装置 , 验证了用 S函数进行仿真建模方法的通用性和有效性 。 关键词 : 异步电动机 ; 转子磁场定向 ; 转差型矢量控制 ; 仿真
应电机的仿真模型如图 2所示 。并以来替换原仿真 系统的异步电动机模块 。 S2Function是 Simulink中 对动态系统进行仿真的计算机描述语言 。M atlab提 供了文件模板 sfuntmp l1m。在理解模板中各个函数 意义的基础上 , 按照 M atlab语言要求添加和修改 式 ( 1 ) 的 异 步 电 机 的 状 态 方 程 语 句 , 即 得 到 S2 Function表示的异步电动机仿真模块 。
图 4 基于电流滞环跟踪调节的异步电动机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图
模型中采用电流滞环跟踪控制的电流源型 IG2
BT逆变器 。直流侧可以用一个直流电压源表示 ,
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压给异步电动机供电 。该系
统采用转速闭环 、磁链开环控制 , 转速指令值和
实际值经过 P I调节器可输出转矩指令值 T3e , 磁链
其底层模块结构如图 1所示 。即为按照上述数学模
型的运动方程 、磁链方程和电压 (电流 )方程 , 并
利用 Simulink的功能元器件搭建而来 。
图 1 交流异步电机本体模块结构框图
112 S2Function的 M 文件编辑及仿真模型的封装 根据以上的状态方程 , 用 S2Function来创建感
dΨrq dt
=
-
R rΨ
L r rq
+ωrΨrd
+ R rLm Lr
isq
d isd dt
=σLLm
RrΨ
L2 rd
sr
+σLLmsL
ωΨ r r
rq
-
Lm2
R r + L2r σL sL2r
Rs
isd
+σ1L s usd
d isq dt
=σLLm
RrΨ
sL2r
rq
-
Lm
σL sL
ωΨ r r
·50 ·
图 6 SPWM 调制模块
正弦波脉宽调制技术采用双极性控制方式 。 其调制 信 号 采 用 标 幺 值 , 故 输 出 的 SPWM 波 是
+ 1、 - 1 相间的脉冲信号 , 要乘以基准值 Vdc /2 后才能作为 S2Function感应电机模块的输入信号 。
212 基于双闭环调节和 S2Function的异步电动机 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整合
113 矢量控制模块
如前所述 , 矢量控制技术的关键是磁场定向 。
在这里采用转子磁场定向 , 就是将 d - q坐标系置
于同步旋转磁场上 , 并取 d轴沿着转子总磁链矢量
Ψ r
的方向
。此时转子磁链的
q轴分量 Ψrq为零 ,

d轴励磁分量定为常数 , 就能如控制直流电机般地
控制交流异步电机 。本文采用的矢量控制系统的
收稿日期 : 2008212201 ·48 ·
建模仿真 , 并利用 S2Function 对感应电机进行建 模 , 最后对两种系统的仿真结果作比较分析 , 为 各类电机控制系统提供了有效 、可靠的研究分析 依据 。
1 基于电流滞环跟踪控制的异步电动 机矢量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111 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
由式 ( 3)可知 , Ψr 和 isd之间为一阶线性关系 。
当励磁分量 isd突变时 , Ψr 的变化要受到励磁惯性
的阻挠
。当
Ψ r
稳定时
,
pΨr = 0,
因此在转子磁链
定向的条件下 , i3sd =Ψ3r /Lm 。由式 ( 2 )和式 ( 3 )可
知 , Ψr 和 i3sq为相互独立的变量 , 可以分别进行单 独控制 。
0 引 言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 、非 线性 、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 [ 1 ] 。为使异步电动机 调速系统具有高动态性能 , 目前应用最多的控制 方案有 : 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和按定 子磁链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 2210 ] 。其中 , 采用 矢量解耦控制算法调速范围广 , 尤其是低速时调 速性能较直接转矩算法优越 ,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于高性能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中 。转速 、磁链闭环 的直接矢量控制系统存在着系统复杂 、磁链反馈 信号易受电机参数 Tr 和 Lm 变化的影响等缺点 [ 425 ] , 造成控制的不准确性 。转速闭环 、磁链开环的间 接矢量控制方法 , 即转差频率矢量控制算法省去 了转子磁链观测器 , 磁场定向精度受电机参数影 响较小 ,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利用 M atlab 环境下的 Simulink模型库 , 分别对基于电流滞环控 制和基于双闭环控制的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