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水分生理说课稿

合集下载

教案植物的水分生理

教案植物的水分生理

亲水基在外部。

外部的亲水基对水分子有很大的亲和力,容易起水合作用,所以细胞质胶体微粒具有显著的亲水性,水分子距离胶粒越近,吸附力越强,距离胶粒越远,吸附力越弱,从而使水分子在细胞内以两种方式存在:一是距离胶粒越近的被吸附着的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子叫做束缚水;一种是距离胶粒较远的不被吸附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子称为自由水。

自由水参与各代谢活动,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代谢的强度,自由水含量越高,植物的代谢活动越旺盛。

束缚水含量越高,植物的代谢活动越弱,越冬植物的休眠芽和干燥种子里所含的水基本上都是束缚水,这时植物以微弱的代谢活动度过不良的环境条件。

因此植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含量与植物的抗逆性大小密切相关。

通常把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值作为衡量植物代谢强弱和植物抗逆性大小的指标之一。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理作用: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生态作用:调节环境温度湿度,调节植物体温,提高光的通透性等。

二、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我们知道植物在生命活动中要不断的从外界吸收水分,并运输到各个部位,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那么植物细胞是怎样吸收水分的呢?水分是通过什么方式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地方去的呢?经过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三种方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其中渗透吸水占主要地位。

(一)扩散扩散是一种自发过程,指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适合短距(如细胞间)离迁徙,不适合长距离的迁徙。

(二)集流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例如水在水管中的流动,河水在河中的流动等。

植物体内也有水分的集流,如水分从土壤溶液流入植物体。

与扩散作用相反,水分集流与溶质浓度梯度无关。

植物体的水分集流要借助于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来完成。

水孔蛋白的活化依靠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作用调节。

小学科学11植物需要水分(教案)

小学科学11植物需要水分(教案)

小学科学11植物需要水分(教案)教案名称:植物需要水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并认识到水分对植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实验来探究植物吸水的过程。

3.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水分养护观念,培养关爱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2. 掌握植物吸水的过程。

教学难点:1. 形象生动地向学生描述植物吸水的过程。

2. 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实践来发现和理解植物吸水的原理。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材料。

2. 植物实验装置及相关材料,如水井装置、吸水纸等。

3. 水和植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植物在不同季节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呢?通过提问和互动,激发学生对植物需要水分的兴趣。

Step 2:植物对水分的需求(10分钟)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老师介绍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1. 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分?2.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少水分?3. 如果植物缺水会怎样?老师可以结合图示和简单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Step 3:通过实验探究植物吸水的过程(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如何吸水的过程,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

具体步骤如下:实验材料:- 水井装置(一个玻璃瓶塞上一根毛细管或吸水纸条放进瓶中)- 植物(可以是任何有茎和叶的植物)- 水实验步骤:1. 将一盆植物放在水井装置下方(毛细管或吸水纸贴在植物的茎上)。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植物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茎会变得嫩绿。

3. 借助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说明植物的吸水原理:植物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通过茎向上输送到其他部位,使植物吸收到所需的水分。

4.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调节吸水量?如何保持水分平衡?Step 4:总结与拓展(10分钟)结合实验结果,与学生一起总结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以及吸水的过程。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水分的排出等3个过程,称为植物的水分生理(Water physiology of plant)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一、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植物的含水量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水生植物(水浮莲、满江红、金鱼藻等)的含水量可达鲜重的98%以上,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的低等植物(地衣、藓类)则仅占6%左右。

又如,草本植物的含水量为70%~90%,木本植物的含水量稍低于草本植物。

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含水量也有差异。

凡是生长在荫蔽、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它的含水量比生长在向阳、干燥环境中的要高一些。

在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水量的差异也甚大。

例如,根尖、嫩梢、幼苗和绿叶的含水量为80%~90%。

树干为40%~50%,休眠芽为40%,风干种子为10%~14%。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水分在植物细胞内通常呈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

细胞质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占总干重60%以上。

蛋白质分子很大,其水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因此,细胞质是一个胶体系统。

蛋白质分子的疏水基(如烷烃基、苯基等)在分子内部,而亲水基(如—NH2,—COOH,—OH等)则在分子的表面。

这些亲水基对水有很大的亲和力,容易起水合作用。

所以细胞质胶体微粒具有显著的亲水性,其表面吸附着很多水分子,形成一层很厚的水层。

水分子距离胶粒越近,吸附力越强;相反,则吸附力越弱。

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bound water);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free water)。

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

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束缚水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由于含自由水含多少不同,所以细胞质亲水胶体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含水较多的溶胶,另一种含水较少的凝胶。

除了休眠种子的细胞质呈凝胶状态外,在大多数情况下,细胞质呈溶胶状态。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水分生理(上课版)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水分生理(上课版)
根部吸水还受到根压的影响,即根部细胞的主动吸水压力,有助于水分在植物体内 运输。
气孔是植物叶片上控制水分蒸发的结构,通过气孔开闭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 衡。
吸水与土壤湿度、空气湿度的关系
01
土壤湿度是影响植物吸水的重要 因素,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都 会影响植物吸水。
02
空气湿度对植物吸水也有一定影 响,高空气湿度可能导致叶片表 面凝结水分,增加植物蒸腾作用 。
程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植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 可以筛选适合不同生境的植物种 类,促进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
重建。
植物水分生理研究有助于评估生 态系统的水分状况和生态用水需 求,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
供决策依据。
植物的水分生理研究在抗旱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水分生理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抗旱的生理机制,为抗旱育种提 供理论指导。
通过研究植物的水分适应性,可 以培育抗旱、耐涝的作物品种, 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抗逆
性。
植物水分生理研究有助于优化农 田灌溉制度,制定合理的灌溉计 划,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植物的水分生理研究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植物水分生理研究有助于了解干 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机制, 为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
水分利用效率与植物抗旱性的关系
水分利用效率高的植物在干旱条件下能够更好地适应和生存,而水分利用效率低的植物则 容易受到干旱的威胁。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选择高效品种
通过选择水分利用效率高的植 物品种,可以提高整个生态系
统的水分利用效率。
合理灌溉
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土壤的湿度,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 过度灌溉或供水不足。
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水分运输与植物适应环境

植物的水分生理大纲

植物的水分生理大纲

植物的水分生理大纲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一、水的生理生态作用二、水分在植物体内存在状况1 植物体的含水量:不同种类、器官、年龄不同2 水分存在形式:自由水、束缚水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扩散作用二、集流三、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吸水渗透作用定义半透膜(一)相关概念自由能化学势水的偏摩尔体积水势(二)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三)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渗透势压力势重力势衬质势(四)细胞水势与相对体积的关系(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四、细胞的吸胀作用吸水五、细胞的代谢性吸水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一、根系的吸水部位:根毛区二、根系的吸水途径:共质体质外体三、根系吸水的动力1. 两种:根压(伤流、吐水)、蒸腾拉力根压产生的机理代谢论渗透论2.蒸腾拉力四、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因素五、与吸水有关的名词1、萎焉: 2 、永久萎焉系数第四节蒸腾作用一、定义二、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三、蒸腾作用的指标四、植物蒸腾的部位五、气孔蒸腾(一)气孔蒸腾的两个步骤(二)气孔运动小孔扩散律1、组成气孔保卫细胞的特点2、气孔的结构及其开闭⑴双子叶植物气孔运动⑵单子叶植物的气孔运动3、气孔运动机理淀粉—糖相互转化学说无机离子学说苹果酸生成学说20世纪70年代气孔开闭的机理4 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气孔“午休”现象六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㈠内部因素㈡外部因素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一水分运输的途经和速度(一)经过活细胞的运输(短距离)(二)经过死细胞的运输(长距离)二、水分运输的动力(一)根压(二)蒸腾拉力H.Dixon: 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内聚力学说)三、水分运输的方向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一、作物的需水规律二、合理灌溉的指标三、灌溉的方法四、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第一节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一、植物体内的元素(灰分分析法)灰分矿质元素二、植物必需元素及其确定方法(一)确定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二)植物必需元素的确定方法1 溶液培养法 2 砂基培养法用植物的溶液培养法研究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三)植物的必需元素17种植物的必需元素14种矿质元素大量元素(major element)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三、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乏症(一)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二)有益元素和稀土元素(三)必需元素的缺乏症氮、磷、钾被称为“肥料三要素”。

《植物生理学》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教案

《植物生理学》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教案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代谢第一节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水的理化性质1.在生理温度下是液体2.高比热3.高气化热4.高内聚力和亲合力5.水是很好的溶剂二、植物体内的含水量和水分存在的状态(一)植物的含水量1.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一般绿色植物70%~90%,草本>木本,水生>陆生。

2.不同器官、组织含水量不同:幼根、幼芽>树干,休眠的种子含水量很低。

3.环境条件不同含水量不同:潮湿环境,阴生植物>干燥,向阳环境中的植物。

4.年龄不同含水量有差异:幼年>老年。

(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细胞中蛋白质、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等能与水分子形成亲水胶体。

在这些胶体颗粒周围吸附着许多水分子,形成很厚的水层。

水分子距离胶粒越近,吸附力就越强,反之,吸附力越弱。

植物体内通常以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存在。

靠近胶粒并被紧密吸附而不易流动的水分,叫做束缚水;距胶粒较远,能自由移动的水分叫自由水。

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活动,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代谢强度,自由水含量越高,植物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不参与代谢活动,束缚水含量越高,植物代谢活动越弱,越冬植物的休眠芽和干燥种子所含的水基本上是束缚水,这时的植物以微弱的代谢活动渡过不良的环境条件。

此束缚水的含量与植物的抗逆性大小密切相关。

通常以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做为衡量植物代谢弱和植物抗逆性大小的指标之一。

三、水对植物的生理生态作用1.水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2.水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3.水是生化反应和植物对物质吸收运输的溶剂4.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姿态5.细胞分裂及伸长都需要水分6.水对可见光吸收极少水对植物除了上述的生理作用之外,还可以通过水的理化性质调节植物周围的环境,如增加大气湿度,改善土壤及土壤表面大气的温度等,这就是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在大多数生理状态下,植物细胞总是不断地进行水分的吸收和散失,水分在细胞内外和细胞之间总是不断地运动。

植物生理学—植物水分生理上课版

植物生理学—植物水分生理上课版

第三节 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传输包括:
径向传输:是指水分从土壤溶液中传 输至导管的过程,即根系吸水。
轴向传输:是指水分在木质部导管向 上传输至植物顶部的过程,即水 分向上运输。
一、根系吸水
(一)根系吸水的部位:主要在根尖的根毛区。
(二)根系吸水的途径
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 细胞质部分的移动过程。移动阻力小,移动快。
3、二氧化碳 低浓度二氧化碳促进气孔张开;高浓度二氧化碳能使气孔迅速关 闭,无论光照或黑暗均是如此。
4、脱落酸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外、内条件
取决于水蒸气向外扩散力和扩散途径阻力
扩散力
蒸腾速率= 扩散阻力
=
气孔下腔蒸气压-大气蒸气压 气孔阻力 + 扩散层阻力
(一)外界条件
1、光照 :最主要的外界条件 光照提高叶温,叶内外蒸气
➢ 成熟细胞的原生质层(原生质 膜、原生质和液泡膜)相当于 半透膜。
➢ 液泡液、原生质层和细胞外溶 液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
➢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可以 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三)水势和自由能
1、自由能
根据热力学原理,系统中物质的总能量可分为束缚能和自由能。
物质 能量
束缚能:是不能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 自由能: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能够作功的那部分能量。
(三)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1、光照 光促进气孔开启:
红光-间接效应:叶绿体-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形成淀粉,产生苹 果酸;
蓝光-直接效应:隐花色素-活化质膜H+-ATP酶,泵出H+,驱动K+ 进入保卫细胞内。水势降低,气孔张开。 2、温度
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30℃左右达到最大气孔开度, 35℃以上的高温会使气孔开度变小。低温(如10℃)下虽长时间光 照,气孔仍不能很好张开。

植物水分生理说课稿

植物水分生理说课稿

植物水分生理说课稿植物水分生理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的这一个向领导、专家、老师请教、学习的机会,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北京市农业学校主编《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的第三篇《植物生理》第六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等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分析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是植物一个重要的新陈代谢活动,一方面它既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紧密相联,另一方面又是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为基础,并且在农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

学习这部分内容,能使学生建立以“植物与水”为中心,联系细胞化合物的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的知识体系,并使他们对正确认识水、科学利用水有更深的认识。

2、内容编排分析本节内容主要通过渗透作用的原理引出水势,讲述细胞吸水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以及作物水分平衡。

教材是按“原理→应用”的特点进行编排的,即从“为什么能够吸水?”→“怎样吸水?”→“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运输、利用与散失的?”→“如何合理利用水(合理灌溉)从而为农业生产服务?”展开的。

其中原理(渗透作用原理)是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来的,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则是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进行证实的。

3、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吸水和失水原理,因为它们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本章节中的核心概念与主干知识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特别对水势的概念难理解。

因为在分析环境条件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要通过利用细胞水势来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来分析作物是否需要灌溉,从而保证农业生产作用正常生长。

【学情分析】中职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但总体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还不强,尤其是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特别需要得到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演示和学生实验的教学,通过水势的测定,质壁分离的实验理解植物吸水、失水的特点,从而掌握学习植物生理学的一般方法。

植物的水分生理下讲课文档

植物的水分生理下讲课文档
系吸水过程。

念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而使液流由根
部上升的压力。(一般为0.1MPa左右)
➢大多数植物的根压为0.1~0.2MPa.至多能使水分上升20.4m ➢有些木本植物的根压可达0.6~0.7MPa。
➢ 春季叶片未展开或树木落叶以后以及蒸腾速率很低的夜晚,主
动吸水才成为主要的吸水方式。
这种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被称为胞间连
丝。
胞间连丝的功能:进行相邻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
第六页,共61页。
柿胚乳细胞的胞间连丝
6
三、根系吸水方式及其动力
第2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植物根系 吸水方式
被动吸水—动力是蒸腾拉力 主动吸水---动力是根压
两种方式都依赖细胞渗透性吸水
间隙→胞间层以及导管的空腔组成的质外 体部分的移动过程。
水分在质外体中移动,不越过膜, 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第四页,共61页。
第2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图 2-8 根部吸水的途径4
➢ 根中的质外体常被内皮层的 凯氏带分隔为外部质外体和 内部质外体成两个区域。
➢由于凯氏带是高度栓质化的细 胞壁,水不能通过,因此,水 分由外部质外体进入内部质外 体时必须通过内皮层细胞的共 质体途径才能进入中柱,再通 过薄壁细胞进入导管。
第五页,共61页。
第2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茑尾 根成 熟凯 氏带
5
第2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2.共质体(symplast)
概念
由胞间连丝把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成一体的体系。
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依次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进入相邻细胞的细
胞质的移动过程。共质体运输要跨膜,因此水分运输阻力大,水分移动慢。

《植物需要水分》 说课稿

《植物需要水分》 说课稿

《植物需要水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需要水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植物需要水分》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探讨了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包括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途径等。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材中还配有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命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植物与水分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直观经验,帮助他们构建科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了解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和运输途径。

(3)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教学难点(1)植物吸收水分的途径和机制。

(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植物水分生理课稿

植物水分生理课稿

植物水分生理课稿1.植物的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植物的含水量:1)、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2)、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其含水量不同3)、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组织含水量不同3.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1)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2)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束缚不易流动的水分。

4. 溶胶(sol)与凝胶(gel):由于细胞内水分含量不同,原生质的状态也有两种状态:溶胶状态与凝胶状态。

水分含量高时,自由水含量高,原生质胶体呈溶液状态--溶胶状态。

反之,失去流动性,呈近似固体状态--凝胶状态5.正常代谢的组织原生质呈溶胶状态;代谢弱的干种子,原生质呈凝胶状态。

6.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5)水的某些理化性质也有利于植物的生命活动,高的比热和气化热,有利于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7.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3种方式:1)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2)液泡形成以后,细胞主要靠渗透性吸水;3)另外还靠与渗透作用无关的代谢性吸水;在这3种方式中,以渗透性吸水为主。

8.吸胀吸水,渗透性吸水,代谢性吸水。

吸胀吸水: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对水分的吸收渗透性吸水:依靠液泡的渗透性吸水,是主要吸水方式。

代谢性吸水:直接消耗能量使水分子经过原生质膜进入细胞。

消耗能量的主动性吸水。

9.扩散,集流,渗透扩散自发过程,指由于分子热运动造成的物种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低的区域移动,扩散式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1)植物体内随水流发生的溶质的大量运输。

2)植物体内水流自根部向叶部的流动过程。

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而移动的现象。

物质顺水势梯度作用下的移动。

10.物质能量。

1)束缚能:不能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水分生理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的这一个向领导、专家、老师请教、学习的机会,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北京市农业学校主编《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的第三篇《植物生理》第六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等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分析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是植物一个重要的新陈代谢活动,一方面它既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紧密相联,另一方面又是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为基础,并且在农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

学习这部分内容,能使学生建立以“植物与水”为中心,联系细胞化合物的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的知识体系,并使他们对正确认识水、科学利用水有更深的认识。

2、内容编排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渗透作用的原理引出水势,讲述细胞吸水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以及作物水分平衡。

教材是按“原理→应用”的特点进行编排的,即从“为什么能够吸水?”→“怎样吸水?”→“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运输、利用与散失的?”→“如何合理利用水(合理灌溉)从而为农业生产服务?”展开的。

其中原理(渗透作用原理)是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来的,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则是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进行证实的。

3、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吸水和失水原理,因为它们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本章节中的核心概念与主干知识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特别对水势的概念难理解。

因为在分析环境条件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要通过利用细胞水势来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来分析作物是否需要灌溉,从而保证农业生产作用正常生长。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但总体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还不强,尤其是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特别需要得到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演示
和学生实验的教学,通过水势的测定,质壁分离的实验理解植物吸水、失水的特点,从而掌握学习植物生理学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 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 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影响因素,蒸腾作用。

3. 了解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 通过演示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2.在水分的运输、利用、散失和合理灌溉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分析植物与水的关系,为生产服务.
3.掌握现代农业合理灌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同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树立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知识理论性强,实验、实践性强,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是它的必然选择。

具体使用的探险究方法是:①问题解决法: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②实验法:观察演示实验或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与结果→归纳总结实验现象与结果,得出实验结论,③实践法:学习后通过伤流液的测定,观察植物水势的变化,及田间观察掌握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选择今年我国出现的热点现象:重庆地区出现的特大、持续干旱和广西地区出现反复出现的特大洪涝灾害,创设一个在出现水极端,即干旱缺水与超量、过量水情况下,植物的真实生活状态为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水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意义,从而引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主题。

设计意图:情景既能够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与探究兴趣,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与思维状态,又能通过生物情境引发出生物问题,自如地进入教学内容。

二.合作探究,主动建构
1、渗透作用原理
(1)活动探究法:教师演示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一、描述漏斗管液面的变化情况,并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二、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三、什么是渗透作用?渗透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2)问题解决法:师生共同归纳出渗透作用的原理后,进一步探索植物细胞是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下面的问题链,让学生通过问题链
的解决获得知识:回顾比较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的结构,说明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原生质层包括哪些结构?它是一什么样的膜?成熟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为什么会发生渗透作用?
(3)从而引出水势的概念,及构成细胞水势组成。

设计意图:模拟演示实验能使渗透作用通过水分的流动情况反映出来,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水分的流动情况,透过“水分流动”的现象,经过抽象思考,揭示本质——“渗透作用”,并且观察现象,分析归纳结论,也是一个主动的探究过程。

“问题是思维的体操”、“问题生发研究,研究解决问题,就是建构”,问题解决法研究“成熟植物细胞能够发生渗透作用”既通过问题指引学生由旧知推出新知,又引导了灵活应用与迁移了渗透作用的知识。

这样,不仅自主学习了新的知识,又使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活动: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要求→选择说明材料用具→理解实验方法,熟悉实验过程→操作实践,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设计思想与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要用证明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设计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要用到哪些材料与用具?要设计几组对照?应记录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在学生实验结束后,又提出问题:分析得出的实验现象,能得出哪些结论?先浸泡在清水中,后再浸泡在蔗糖溶液中,能否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液泡里的细胞液中的水分失去,穿过是哪些膜结构?如果蔗糖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同,能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设计意图:既理解实验设计思想与方法,又动手实验;既完成实验,又把问题与实验始终相联,是科学研究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实验的特点。

这样,学生就不只是“按图索骥”式地做实验,也不是“照本宣科”地比划,而是探究,是“做中学”。

3、水分的运输利用的扩散-蒸腾作用
自读自答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自我或同伴互助思考解决下列下列问题: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哪一结构运输的?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去路有哪些?植物吸收水分与运输水分的动力是什么?自我或同伴互助掌握下列知识:在植物体,水分是通过导管运输的;植物吸收的水分,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参加光合作用与吸收作用,其余的散失了;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动力,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体现在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和观察植物蒸腾作用前后的变化,从而理解植物水分散失的途径。

4、合理灌溉
材料与信息处理法:让学生在分析“小麦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量”折线图与“不同植物需水量”柱形图,处理和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总结归纳结论“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不同”,且据此结论,得出作物的需水规律,提出“合理灌溉”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资料与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必须,通过对两种图形的分析处理,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与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三.总结归纳,拓展应用
首先,师生共同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小结,完成知识学习的全程;然后,提出农业生产生活实际中的水的问题,如以色列的灌溉技术、农业水效益与我国的灌溉方式、农业水效益比较,提出科学用水的问题;再布置作业:(1)调查棉花和水稻的需水情况,制作棉花与水稻不同时期需水图;(2)调查农业生产中棉花与水稻的灌溉情况,提出在棉花与水稻栽培中节水的方法与措施。

设计意图:课后又联系实际,既与课前的情景相呼映,又用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应用知识,并且在应用中还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结合在一起,能使知识教育与应用,知识学习、应用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相融合,收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