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水分生理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水分生理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的这一个向领导、专家、老师请教、学习的机会,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北京市农业学校主编《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的第三篇《植物生理》第六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等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分析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是植物一个重要的新陈代谢活动,一方面它既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紧密相联,另一方面又是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为基础,并且在农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学习这部分内容,能使学生建立以“植物与水”为中心,联系细胞化合物的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的知识体系,并使他们对正确认识水、科学利用水有更深的认识。
2、内容编排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渗透作用的原理引出水势,讲述细胞吸水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以及作物水分平衡。
教材是按“原理→应用”的特点进行编排的,即从“为什么能够吸水?”→“怎样吸水?”→“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运输、利用与散失的?”→“如何合理利用水(合理灌溉)从而为农业生产服务?”展开的。其中原理(渗透作用原理)是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来的,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则是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进行证实的。
3、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吸水和失水原理,因为它们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本章节中的核心概念与主干知识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特别对水势的概念难理解。因为在分析环境条件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要通过利用细胞水势来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来分析作物是否需要灌溉,从而保证农业生产作用正常生长。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但总体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还不强,尤其是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特别需要得到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演示
和学生实验的教学,通过水势的测定,质壁分离的实验理解植物吸水、失水的特点,从而掌握学习植物生理学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 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 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影响因素,蒸腾作用。
3. 了解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 通过演示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2.在水分的运输、利用、散失和合理灌溉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分析植物与水的关系,为生产服务.
3.掌握现代农业合理灌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同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树立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知识理论性强,实验、实践性强,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是它的必然选择。具体使用的探险究方法是:①问题解决法: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②实验法:观察演示实验或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与结果→归纳总结实验现象与结果,得出实验结论,③实践法:学习后通过伤流液的测定,观察植物水势的变化,及田间观察掌握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选择今年我国出现的热点现象:重庆地区出现的特大、持续干旱和广西地区出现反复出现的特大洪涝灾害,创设一个在出现水极端,即干旱缺水与超量、过量水情况下,植物的真实生活状态为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水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意义,从而引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主题。
设计意图:情景既能够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与探究兴趣,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与思维状态,又能通过生物情境引发出生物问题,自如地进入教学内容。
二.合作探究,主动建构
1、渗透作用原理
(1)活动探究法:教师演示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一、描述漏斗管液面的变化情况,并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二、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三、什么是渗透作用?渗透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2)问题解决法:师生共同归纳出渗透作用的原理后,进一步探索植物细胞是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下面的问题链,让学生通过问题链
的解决获得知识:回顾比较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的结构,说明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原生质层包括哪些结构?它是一什么样的膜?成熟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为什么会发生渗透作用?
(3)从而引出水势的概念,及构成细胞水势组成。
设计意图:模拟演示实验能使渗透作用通过水分的流动情况反映出来,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水分的流动情况,透过“水分流动”的现象,经过抽象思考,揭示本质——“渗透作用”,并且观察现象,分析归纳结论,也是一个主动的探究过程。“问题是思维的体操”、“问题生发研究,研究解决问题,就是建构”,问题解决法研究“成熟植物细胞能够发生渗透作用”既通过问题指引学生由旧知推出新知,又引导了灵活应用与迁移了渗透作用的知识。这样,不仅自主学习了新的知识,又使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活动: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要求→选择说明材料用具→理解实验方法,熟悉实验过程→操作实践,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设计思想与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要用证明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设计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要用到哪些材料与用具?要设计几组对照?应记录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在学生实验结束后,又提出问题:分析得出的实验现象,能得出哪些结论?先浸泡在清水中,后再浸泡在蔗糖溶液中,能否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液泡里的细胞液中的水分失去,穿过是哪些膜结构?如果蔗糖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同,能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设计意图:既理解实验设计思想与方法,又动手实验;既完成实验,又把问题与实验始终相联,是科学研究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实验的特点。这样,学生就不只是“按图索骥”式地做实验,也不是“照本宣科”地比划,而是探究,是“做中学”。
3、水分的运输利用的扩散-蒸腾作用
自读自答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自我或同伴互助思考解决下列下列问题: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哪一结构运输的?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去路有哪些?植物吸收水分与运输水分的动力是什么?自我或同伴互助掌握下列知识:在植物体,水分是通过导管运输的;植物吸收的水分,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参加光合作用与吸收作用,其余的散失了;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动力,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