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简答题(知觉)

合集下载

心理学的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的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的知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知觉的定义是什么?A. 一种感觉B. 一种认知过程C. 一种情绪状态D. 一种行为反应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知觉的特性?A. 选择性B. 组织性C. 恒常性D. 多样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哪些?A.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B. 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C. 连续性、对比性、封闭性D. 封闭性、对比性、相似性答案:A4. 以下哪个效应是知觉恒常性的体现?A. 错觉B. 视觉后效C. 颜色恒常性D. 深度知觉答案:C5. 知觉的适应性功能是什么?A. 帮助我们适应环境B. 帮助我们记忆信息C. 帮助我们表达情感D. 帮助我们进行社交答案:A二、简答题6. 简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答案:知觉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组织、解释和理解的过程,它涉及到对信息的整合和意义的赋予。

而感觉则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是知觉的基础,但不涉及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

7. 解释什么是错觉,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知觉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例如,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两条线段的实际长度相同,但由于两端箭头的方向不同,人们会错误地认为它们的长度不同。

8. 描述知觉的适应性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知觉的适应性功能帮助我们快速识别环境中的物体和事件,使我们能够对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在开车时,能够迅速识别交通信号和路上的其他车辆,以确保安全驾驶。

三、论述题9. 论述知觉的组织原则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答案:在视觉艺术中,艺术家利用知觉的组织原则来创造视觉冲击力和深度感。

例如,通过使用接近性原则,艺术家可以让观看者感觉到元素之间的接近关系;通过使用相似性原则,艺术家可以强调某些元素之间的共同特征;而通过使用连续性原则,艺术家可以引导观看者的视线沿着特定的路径移动。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我们对心理学中的知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看书时用红色笔画重点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正确答案:A解析:利用红色使得知觉对象被选择。

知识模块:知觉2.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 )而不是个别的网点A.图形B.封闭性C.刺激间的关系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知觉3.看到一面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记忆C.知觉D.视觉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知觉的概念一定要与感觉进行区分。

感觉是指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应,这些个别属性并没有被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客体或概念。

如看红旗时,看到红色是颜色感觉,看到长方形是形状感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当我们把红色和长方形结合在一起,识别出一个物体是红旗后,便是一个知觉的过程。

故本题的答案是C。

知识模块:知觉4.飞行员驾驶飞机在海上飞行时的“倒飞错觉”是( )A.图形错觉B.形重错觉C.大小错觉D.方位错觉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各种错觉的理解和掌握。

“倒飞错觉”是指飞机实际在平飞,但飞行员却感觉自己的飞机在倒飞,自己也倒悬在空中飞行,称为倒飞错觉。

海上飞行时把蔚蓝色的海平面当做天空或夜间飞行时把天上的星星当做地面灯光而发生倒飞错觉。

倒飞错觉是对方位的错误判断,因而是方位错觉。

故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知觉5.一朵红花,在不同程度的光照条件下,人们仍知觉为红的,这是知觉的( )A.颜色恒常性B.亮度恒常性C.大小恒常性D.形状恒常性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觉的恒常性的理解和掌握。

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却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感觉)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感觉)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感觉)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外部感觉( )。

A.听觉B.嗅觉C.运动觉D.肤觉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刺激的来源,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应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刺激引起,反应内脏器官、身体平衡及自身状态的感觉,包括平衡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

知识模块:感觉2.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 )的大小说明的。

A.感受性B.感觉阈限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正确答案:A解析: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

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说明的。

不同的人对刺激物的感受形式不一样的。

同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也不尽相同。

知识模块:感觉3.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 )。

A.差别感受性B.绝对感受性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正确答案:C解析: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对这一最小差异量有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知识模块:感觉4.以下哪个定律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

A.费希纳定律B.韦伯定律C.史蒂文斯幂定律D.心理物理定律正确答案:B解析:差别阈限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用公式表示就是:△I/I=K,(△I是差别阈限,I是标准刺激强度,K是韦伯分数)。

韦伯定律揭示了引起差别感觉的一些规律,但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在刺激过强或过弱时,韦伯定律就不再适用。

知识模块:感觉5.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指的是( )定律。

A.费希纳定律B.韦伯定律C.史蒂文斯幂定律D.心理物理定律正确答案:A解析:费希纳指出,刺激强度的变化和它所引起的感觉变化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感觉的变化要比刺激强度的增长慢,即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右图所示的向日葵近疏远密,它所反映的距离知觉线索是( )(2016.9) A.空气透视B.线条透视C.纹理梯度D.对象重叠正确答案:C解析:纹理梯度为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即视野中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远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密度大,而近的物体密度小。

知识模块:知觉2.在视知觉的形成过程中,“是什么”的通路是指从枕叶到( )(2017.7) A.顶叶B.颞叶C.额叶D.角回正确答案:B解析:视觉系统可被区分为腹侧和背侧两个系统,腹侧系统从枕叶到颞下回,主要负责处理物体形状的信息,即What系统。

背侧系统从枕叶到顶叶,主要负责处理空间位置的信息,因而也被称为Where系统。

知识模块:知觉3.在时间判断方面,下列感觉通道的精确性从高到低依次为( )(2017.8)A.视觉、触觉、听觉B.视觉、听觉、触觉C.听觉、触觉、视觉D.听觉、视觉、触觉正确答案:C解析:对于人类的时间估计,在判断时间间隔精确性方面,用辨认时间的误差来表示精确度的话,听觉的精确度最好,其次是触觉,最后是视觉。

知识模块:知觉4.作者在校对自己的文稿时,对错字“熟视无睹”。

这反映的知觉特性主要是( )(2017.9)A.恒常性B.选择性C.整体性D.理解性正确答案:D解析:知觉理解性指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已知线索,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最后对知觉对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理解可以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运用知觉期望对某些事物进行加工处理,结果会出现像“看错熟字”的状况(《心理学导论》,梁宁建版,P170)。

作家对自己的文稿非常熟悉,校对文稿时,不用逐字检查完单词就会通过预期产生正确的词义,因而产生对错字的“熟视无睹”。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真题(总分:3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3,分数:130.00)1.为了探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者设计了一些问题组成问卷,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回答,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方法是(分数:2.00)A.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调查法√解析:调查法是对某一问题向被调查者提问,让其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问卷法属于调查法。

2.下列选项中,心理学家与其所属的学派搭配正确的是(分数:2.00)A.苛勒-行为主义B.詹姆斯-构造主义C.华生-完形主义D.罗杰斯-人本主义√解析:考夫卡-完形主义,行为主-华生,机能主义-詹姆斯,构造主义-冯特。

3.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内部的传导方式是(分数:2.00)A.声传导B.光传导C.电传导√D.化学传导解析: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它与动作电位具有密切关系。

4.人类的视觉中枢位于(分数:2.00)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解析:视觉位于大脑皮层的枕叶。

5.个体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称为(分数:2.00)A.差别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解析:差别感受性表示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

6.下列有关明适应与暗适应时间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暗适应时间更长√B.明适应时间更长C.两者时间相同D.两者无可比性解析:暗适应时间较长,而明适应的时间很短暂。

7.当驾驶飞机在机场降落时,飞行员会发现前方的景物似乎朝自己运动,近处快,远处慢。

这种现象被称为(分数:2.00)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运动透视√D.对象重叠解析:运动透视是指当观察者向前运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

线条透视是指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

空气透视是指近处物体清晰,远处物体模糊,人们根据这一线索推断物体的远近。

心理学模拟试题(题库)

心理学模拟试题(题库)

心理学模拟试题(题库)模拟试题第一章绪论1、以下哪一项能正确描述心理学的性质。

( D)A心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B心理学是一门社会性科学C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D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科学2、实验室要控制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是(A )。

A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B自变量、实验变量、控制变量C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D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冯特 B华生 C考夫卡 D弗洛伊德4、精神分析理论是( B)提出的.A.斯金纳B.弗洛伊德C.马赛尼D.罗杰斯5、罗杰斯是(C )心理学的代表人物A.认知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6、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B )A.机能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二章感知觉1、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 )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2、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D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3、“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 C )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 D组织性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嗅觉的(A)特性。

A适应 B敏锐 C钝化 D分辨5.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叫做知觉的(C)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6.人在知觉事物时,即使当部分刺激物在客观上存在缺陷或者不完整时,人也能依据知识经验全面地知觉它,在主观上弥补刺激物客观上的缺陷,这叫做知觉的(C)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7.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发生反应,而只是选择其中少数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其他刺激作为知觉的背景,人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A)。

心理学知觉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知觉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知觉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知觉的定义是什么?A. 感觉的总和B. 对外界刺激的解释和理解C. 记忆的再现D. 思维的过程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知觉的特性?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可逆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接近性原则B. 相似性原则C. 连续性原则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知觉的_________性原则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将空间上接近或时间上连续的对象视为一个整体。

答案:整体性5. 当物体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时,人们对其知觉保持不变的特性被称为知觉的_________。

答案:恒常性三、简答题6. 描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答案: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解释,涉及对刺激的识别、组织和理解。

7. 举例说明知觉的适应性。

答案:例如,当人们进入一个充满香味的房间时,最初会感受到强烈的香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香味的敏感度会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嗅觉适应,是知觉适应性的一种表现。

四、论述题8. 论述知觉的错觉现象及其原因。

答案:错觉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知觉与客观现实不符的现象。

错觉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官的生理特性、大脑的解释机制、以及环境因素等。

例如,著名的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中,两条长度相同的线段因为箭头的指向不同而被人们知觉为不同长度,这是由于大脑对线条的解释方式导致的错觉。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对心理学中的知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知觉作为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也深刻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知觉能力和认知水平。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7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7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7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以下选项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的是( )。

A.眼睛调节B.线条透视C.空气透视D.纹理梯度正确答案:B,C,D解析:单眼视觉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物体深度的线索。

单眼线索主要有: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运动视差、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透视、相对大小、颜色分布。

知识模块:知觉2.下列关于选择性注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

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B.按照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C.按照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仅仅在输入的物理特征水平上操作D.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晚期选择模型正确答案:A,B,C解析: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该理论认为过滤器根据刺激的物理特征进行选择,如位置、颜色等。

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信息要么被全部识别,要么根本得不到加工。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3.视敏度一般可以分成( )。

A.最小可见敏度B.最小间隔敏度C.游标敏度D.可视度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4.思维的特征包括( )。

A.概括性B.间接性C.对经验的改组D.直观性正确答案:A,B,C解析:思维的特征包括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心里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组。

知识模块:思维5.知觉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加工形式,下列关于自上而下加工的描述有(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多,需要越少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E.也称之为概念驱动加工正确答案:C,D,E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6.词中蕴含的信息包括A.语音B.语义C.构词法D.句法正确答案:A,B,C,D解析: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简述睡眠的阶段及其特征。

正确答案: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但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

这一阶段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

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个体很难被唤醒。

这一阶段大约20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δ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的脑电波。

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

该阶段约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大多数的脑电波开始呈现为δ波。

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

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梦呓、梦游、尿床等大多发生在这个阶段。

个体在此阶段很难被唤醒。

前四个阶段的睡眠大约要经过1个小时到90分钟,上述四个阶段之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快速眼动睡眠: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

睡眠者的眼球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

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一般持续5至10分钟,大约90分钟后,会出现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

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中,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复几次。

随着黎明的接近,第三和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最后一次快速眼动睡眠长达1小时。

解析:关于睡眠的阶段要明晰的是为什么是四个阶段外加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而不是直接划分为五个阶段。

这是因为四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是脑电波的变化,这四个阶段的脑电波和觉醒状态不一样,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脑电波和觉醒状态的脑电波类似。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

正确答案:知觉组织原则包括:(1)闭合原则,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将不完整的图形看成是完整的图形。

(2)连续原则,指个体在知觉中倾向于使知觉对象的直线继续成为直线,使曲线继续成为曲线。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2.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7)系列位置效应3.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口诀】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4.如何组织复习,防止遗忘(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口诀】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试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5.简述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简述睡日民的功能理论。

正确答案:(1)功能恢复理论。

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了休息和恢复,这似乎很有道理,因为我们在一觉醒来之后通常会觉得精力充沛,但是却没有直接的证据支持这种观点。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减少睡眠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还有观点认为,可能只是睡眠中的某一成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

(2)生态学理论。

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受到伤害。

随着生物的进化,睡眠演变为生理功能周期变化的一个中性环节,是正常的脑功能变化的一部分。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2.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知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理解性。

(1)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的背景。

(2)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把知觉对象的特征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3)知觉的整体性指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4)知觉的恒常性指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他的稳定性。

涉及知识点:知觉3.简述思维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思维的特征包括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1)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例如,我们认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种思维就概括了彩霞与天气的关系。

(2)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例如,很多时候我们对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是根据人们外在的行为进行判断的,这就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组。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2007.7)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正确答案:C解析:知觉理解性: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已知线索,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最后对知觉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知识模块:知觉2.把右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2007.8)A.闭合原则B.连续原则C.相似原则D.邻近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知识模块:知觉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 )(2007.9)A.空气透视B.结构梯度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正确答案:D解析: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1)对象重叠(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相对高度,(5)纹理梯度,(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7)相对大小,(8)明暗和阴影。

而视轴辐合是生理线索。

知识模块:知觉4.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 )(2008.7)A.对称性原则B.邻近性原则C.连续性原则D.相似性原则正确答案:D解析: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知识模块:知觉5.小张去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

这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主要是( ) (2008.8)A.“全或无”加工B.颉颃加工C.自上而下的加工D.自下而上的加工正确答案:C解析:知觉的产生还依赖于主体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心理准备状态,即还需要加工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或叫概念驱动加工。

而颉颃加工即拮抗加工,两过程相互抵抗的加工方式。

知识模块:知觉6.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做是小孩。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

但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这种现象叫( )A.运动后效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几种似动现象的区分和掌握。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存在:①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电影、电视都是按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制成的。

②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一般说来,视野中细小的对象看去在动,而大的背景则处于静止的状态。

例如,夜晚,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③自主运动(或游动效应):即指由于人的眼睛长时间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从而发现光点飘忽移动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眼睛不可能把注视点精确地保持在黑暗中的光点上,眼睛的移动引起光点的网像徘徊于视网膜。

再加上背景上没有其他参照物,无法确定刺激物是否稳定。

④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这就是运动后效,也是一种似动现象。

如在注视快速运动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故本题的答案是C。

知识模块:知觉2.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A.大小错觉B.方向错觉C.线条弯曲错觉D.线段长短错觉正确答案:B解析:错觉的种类很多,比如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

其中大小错觉和形状、方向错觉有时统称为几何图形错觉。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4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4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4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简述错觉的主要理论。

正确答案:错觉是指人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某种固定倾向、不符合事物本身特征和受到歪曲的知觉。

(1)眼动理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做有规律的扫描运动。

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有些实验证明了眼动不是造成错觉的真正原因)。

(2)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理论,即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错觉(该理论忽略了错觉现象和神经中枢的融合机制的关系)。

(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

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

可以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

这种理论强调了深度线索在错觉产生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论。

涉及知识点:知觉2.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意志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心理结构和基本特征。

意志行动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意志行动的目的性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的活动和行为始终是在有自觉目的的意志支配和调节下进行的。

自觉的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前提。

②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本单位,意志行动表现在随意运动中。

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③在人的活动中有许多是有目的的和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

但是有些行动,诸如饭后散步、闲时聊天并没有明显困难而言,故不认为他们是意志行动。

只有那些与克服困难相联系而产生的意志行动,才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感觉分为哪几种?正确答案: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区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2.试述长时记忆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1)编码时的意识状态。

有意编码可以使人们的全部心理活动趋向于一个目标,这使任务从背景中突出出来,人们在进行感知时头脑中能留下较深的痕迹。

(2)加工深度。

信息的加工深度不同,记忆的效果也不同。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3.简述智力的PASS理论。

正确答案:(1)智力的PASS模型: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

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

(2)三个机能系统之间是动态相连的,注意、信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计划过程需要一个充分的唤醒状态,以使注意能够集中,进而促使计划的产生。

编码和计划相互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任务往往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编码,个体如何加工这些信息也是计划的功能,所以信息加工也受计划功能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能力4.简述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1)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看法艾里克森认为儿童是寻求适应环境的积极的、好奇的探索者,而不是父母塑造的受生物力量驱使的被动奴隶。

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2)人格发展的阶段论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面临八个主要危机或心理社会阶段。

每种危机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期,这个时期是由发展中的个体在生命的特定时间点所经历的生物成熟和社会需求决定的。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简述深度知觉和深度线索。

正确答案:(1)深度知觉是指关于物理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也叫距离知觉。

(2)知觉深度是根据外部环境和机体内部的许多线索进行的,这些线索叫深度线索。

深度线索包括非视觉线索、单眼深度线索和双眼线索。

非视觉线索是指由其他感觉(主要是动觉)而不是视觉提供的判断深度、距离的依据,包括眼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

调节是指眼睛通过对它的光学系统的调节从而准确聚焦,主要是由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

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这样看近物时辐合程度大,看远物时则辐合程度小。

单眼深度线索有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极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

线条透视指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是趋于接近的知觉线索。

运动视差是指当观察者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运动范围将出现差异,近处物体运动范围大,远处物体运动范围小。

运动透视指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

空气透视是指透过空气看不同远近的物体,清晰度不同。

纹理梯度,又称结构极差,是指随着视野向远处延伸,客体的物理分布密度有规律的递缩变化。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指由于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不同,造成左右眼视网膜上的物象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差异。

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的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和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解析:眼睛的生理功能、外界环境的物理特性以及眼睛的数量决定了深度线索包括非视觉线索、单眼深度线索和双眼线索。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简述感觉记忆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考研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简答题(知觉)
1.影响深度知觉的单眼与双眼线索各有哪些?
答:影响深度切觉的单眼线索有:
(1)物体重叠(即远物被近物遮挡,出现远近层次);
(2)线条透视现象(即同样宽窄线条在不同距离、出现远窄近宽的
知觉);
(3)空气透视(即空气厚度因远近不同,而产生对物体知觉的纹理
清晰度差异);
(4)运动祝差(即人在运动时.周围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对运动速度
不同,近物显快、远物显慢);
(5)明暗阴影(即明亮部分显得近,阴暗部分显得远);
(6)水晶体的调节(即看近物水晶体较凸,看远物水晶体扁平)。

双眼线索有:
(1)双眼视轴辐合作用(即看远近不同物体,视轴的辐合角度大小
不同);
(2)双眼视差(即立体图形或物体的左、右不同部位,在左、右眼
视网膜成象有差异,双眼视差提供了物体的深度信息,产生立体知觉)。

2.影响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标志有哪些?主观因素有哪些?
答: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标志:
(1)自然界周期变化现象,如四季变化、涨潮退潮等;
(2)人们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
(3)人造计时工具,如钟表、日历等;
(4)有机体自身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变化――生物钟现象。

时间知觉的主观因素:
(1)时间估计有向中倾向,以1秒为准,高于1秒短估,低于1秒
长估;
(2)时间估计受频率影响,有高频高速高估现象;
(3)时间知觉受情绪因素影响;盼望的事件,愉快的来得慢,不愉
快的来得快;正经历的事件则相反,愉快有趣的过得快,无趣的显得慢。

(4)时间估计受知识经验、职业及训练等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