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观潮(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本节课主要通过描述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描绘自然景象的课文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式,学会从细节中感受和描绘景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式,学会从细节中感受和描绘景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课文的细节和特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课件。
2.生词卡片:准备生词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利用生词卡片,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和阅读的操练,确保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还能想到其他大自然景象吗?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1观潮》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1 观潮》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1 观潮》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通过作者的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很好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和背诵以及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生字词的学习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的生字词和复杂的句子,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钱塘江大潮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会写“潮、涛”等10个生字,能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并正确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兴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通过设置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生字词卡片、课文原文等。
3.背景知识介绍: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介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壮丽景象。
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江大潮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技巧。
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感“奇”,梳理脉络
1.你想知道“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吗?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
3.根据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学习“潮来前”部分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
分层
作业
基础性作业:1.抄写词语。2.作业本内容。3.同步练部分内容。
提高性作业:按照总分或者时间顺序写一处景观。
板书
设计
观潮
潮来前 风平浪静 昂首东望
潮来时 白浪翻滚 人声鼎沸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教学
反思
第()则
1.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2.小结:作者围绕着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具体地描写出来,我们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细致的观察方法,平时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想、去体验,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
一、复习课文脉络。
1.第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2.写潮的段落,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二、学习“潮来时”部分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 !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2.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用“______”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先自己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观潮》

双塔学区集体备课教案纸四年级语文学科主备窑里小学学校徐秀贞老师课题1、观潮课时数第一课时修改建议或课前修正教材解读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
“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
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教学目标预设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解读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理念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进行精彩部分的巩固。
通过学生试读、教师导读,师生评价读、多样的朗读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
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一背,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教学板块(过程预设)教学板块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学习清单设计意图及解决的目标修改建议课前修正(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大单元(教案)

《观潮》大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观潮》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自读、齐读、默读等,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讨论、交流,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对钱塘江大潮景象的描绘。
2. 体会作者描绘景象时所用词语的准确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 朗读课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5.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钱塘江大潮景象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观潮》1. 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2. 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用生字词造句。
2.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一幅钱塘江大潮的图画。
4. 搜集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与同学分享。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一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一一. 教材分析《观潮》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所写,通过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是四年级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本节课文内容丰富,涉及到自然景观的描绘、人文历史的介绍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扩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象的课文,他们往往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他们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钱塘江大潮这一自然现象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知识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描绘的景象的想象和体会。
3.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大潮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呈现(10分钟)a.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
c.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景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202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5篇)钱塘江大潮是三大涌潮之一,也是我国著名风景之一,你看过潮涌么?文章作者逼真地写出大潮到来的时候万马奔腾、山崩地裂的壮观景象,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同作者一起感受潮水的浩大。
下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观潮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的涌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大潮”。
:观赏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
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
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
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
“裂”是裂开。
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裂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顿时:立刻。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
隐:藏起来,看不见。
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
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潮又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它是怎样产生的……”汽车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前进,我的脑海里翻腾着一连串的问题。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1.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兴趣。
2.2通过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2.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2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和特点。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学习生字词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品词析句5.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5.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喻句,理解其内涵。
6.体会作者情感6.1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
6.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短文。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课外阅读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分享给同学。
五、板书设计1.课题:《观潮》2.生字词:潮、涌、漫、涨、翻、滚、吼、壮观3.重点句子: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雄伟。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1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先读课文,然后挑选几名学生来朗读,让其他学生听后进行评价,讨论哪位同学的朗读更符合课文情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第一课 《观潮》实用课件

学习目标
0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语。 (重点)
0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0 3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体会作者
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我
yán
dùn
会
认
咸盐 顿时
yì
屹立
dǐnɡ fèi
鼎沸
ánɡ
昂首
ɡuàn
横贯
我
会
hào
zhèn
化。“横贯”表现了潮水的宏大气势。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 (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g)地 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得颤动起来
3.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 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凭借想象,将语言文字 还原成作者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者尽量接近那一客 观事物,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视其物、 如闻其声的效果,使零散的形象变集中,使含蓄的感 情变浅近,从而准确地领悟文章中心。
教材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背诵指导: 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熟读成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lóng)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潮从远处到
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潮 的气势宏大。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横贯(guàn)江面。
2.简单赏析一下“拉长”“变粗”“横贯”的表达效果。 “拉长”“变粗”写出了“白线”形态上发生的变
部编版四年级观潮教案优秀范文

部编版四年级观潮教案优秀范文】《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观潮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部编版四年级观潮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盐”等12个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潮”等13个字和“奇观”等15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了解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能说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把握内容要点。
4.读古诗《浪淘沙》,能在课文中找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句子。
5.能找出具体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景象的句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说说想象到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与同学交流,了解抓特点写具体的写法,感受体会钱塘潮的壮观奇特。
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4、5。
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5。
教学准备:教师:“盐”等12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盐”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
(PPT出示单元导读)预设: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
部编版《1.观潮》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附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观潮》说课稿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
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农村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广泛了,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
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的课文内容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要突出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这个重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这个难点。
二、说教法。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是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人教部编版《观潮》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观潮》人教(部编版)1.《观潮》说课稿一、说教材《观潮》这篇文章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
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二、说教法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
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
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
三、说学法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
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奇”在哪儿?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还将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
四、说教学程序《观潮》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总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结构分析。
具体章节为:《观潮》第一、二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
2. 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潮汐现象的描述。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3. 学习生字词:讲解本课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第二自然段,分析潮汐现象的成因,解释重点句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观潮》。
2. 列出生字词,标注重点句子。
3. 用简图表示潮汐现象的成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观察大自然的日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较好。
但在讲解潮汐现象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潮汐现象,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潮汐现象的描述。
这一部分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常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展示潮汐变化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潮汐现象。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感知能力;2.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美好情感。
教材准备:1.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观潮》;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入《观潮》这一课文主题。
2.学生观看一个海浪拍击礁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新课展示(10分钟)1.呈现课文标题《观潮》。
2.分析课文标题,并问学生是否观察过潮汐现象。
三、导读(10分钟)1.朗读课文,利用语音语调指导学生正确读音。
2.学生回答问题:课文是由哪一组对话组成的?主要描写了什么?四、课文理解(20分钟)1.导读课文第一段,并解释生词:“犹如”、“呼啸”、“倾泻”等。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回答问题:课文第一段描写了哪种自然景色?为什么说像“天使翱翔”?3.导读课文第二段,并解释生词:“山丘”、“欢呼”、“汹涌”等。
4.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段,并回答问题:课文第二段描写了什么自然景色?为什么说大海在欢呼?5.导读课文第三段,并解释生词:“远离”、“黄昏”、“岸边”等。
6.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三段,并回答问题:课文第三段描写了哪种自然景色?为什么说潮水渐渐远离了?五、语言运用(20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注意发音和语调。
3.学生自由对话,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交流。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参观海滩并观察潮汐现象,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2.学生可以用课文描写的自然景色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七、总结归纳(5分钟)1.整理课堂笔记,带领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内容。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感悟。
八、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背诵课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1.观潮教学目标: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1)搜集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会认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字要求会读写并组词。
通过查工具书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熟读课文,通过找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
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
《观潮》教案设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个方面,来写潮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相机补充出示相关视频)想象浪潮如千万匹战马飞奔、声音如山崩地裂的画面,感受潮来时的气势非新词,了解作者写作顺序。
1.单元导语上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自王维的《汉江临眺》,江水滔滔,两岸山色时隐时现。多么朦胧而又壮美的画面呀!今天我们就走进另一壮美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板书课题:观潮)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呢?
——观潮,“观”一般形容观看视野比较大的地方,比如观影、观看演出等。从“观”字即可看出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所以呀,第1自然段就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1观潮》教学设计
课题
1.观潮
年级
四年级
教材简析
《观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点
人文主题:自然之美
语文要素: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2.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2.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新词,请一位同学领着大家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
盐官镇 屹立 昂首东望 顿时 人声鼎沸 横贯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薄雾 闷雷滚动 涨潮
薄饼 闷声闷气头昏脑涨
——(词语理解)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浩浩荡荡:指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霎时:立刻,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本单元以“自然美景”为主题,包含《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与景物有关。
教学本单元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自然景观的壮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讲述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学会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主题有关。
“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由充分地向别人推荐某个好地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以及对写作的兴趣。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抄写、背诵等形式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观潮2本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盛况,体现了祖国自然景观的壮美。
1.会写30个生字,会认29个生字,会写2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观潮》第3~4自然段,背诵《走月亮》第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把文字转变成生动的画面。
4.学习详细描写的写法,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5.感受祖国自然景观的壮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6.积累古诗词的相关知识,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走月亮 2 本文通过对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的景物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描写,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现代诗二首 2 《秋晚的江上》通过描写晚归的鸟儿及相关景象,体现出傍晚景色的幽静1观潮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字词教学本课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7个生字出现在第2、3自然段中。
因此,可以集中指导生字认读及书写。
本课生字的学习,可以跟词语教学或句子教学相结合。
比如,可以通过“闷雷滚动”来认识“滚”这个字,并通过介绍这个字的结构及读音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同时,还要进行书写的指导,如:“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2.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词较少,生僻的句子较少,因此不难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些词语、句子,让学生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展现文字所描述的景象。
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同时也品味了文字的魅力。
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3.表达运用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告诉他们规范表达的重要性,理解课文时,请学生们发表看到钱塘江大潮时的感想。
1.预习提纲(1)搜集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会认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字要求会读写并组词。
通过查工具书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熟读课文,通过找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好处。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
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
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
生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到激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
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
3.同学们,我们从图片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
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好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
抓住这一特点,以生动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1.生字学习。
(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课件出示: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注意:“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同步指导。
2.词语学习。
(1)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读一读。
课件出示:奇观农历据说宽阔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逐渐犹如齐头并进山崩地裂霎时余波依旧(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如在理解“山崩地裂”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上文提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想象画面,钱塘江大潮如同万马奔腾而来,其声势之浩大,有如天地崩裂一般,令人神往而敬畏。
(4)通读课文,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钱塘江大潮?预设: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等。
(板书:气势磅礴)设计意图: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字的结构、写法等来加强他们对字的记忆。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引导学生用成语来描述大潮给人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
从读中弄懂文意,从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吧。
2.说说你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观潮的最佳日期。
生2:我知道了观潮的最佳地点是盐官镇。
3.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在读中思考:作者在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学生读课文,找关键词,并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通过下列词语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好久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能锻炼学生提炼重点的能力。
这种训练是一种综合训练。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的写作顺序,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2.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大潮的特点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一、复习回顾,引导探究主题1.复习生字词,听写。
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查听写情况。
课件出示:奇观农历据说宽阔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逐渐犹如齐头并进山崩地裂霎时余波依旧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述这一“天下奇观”的?(板书:时间顺序)设计意图:设置这个环节,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品读重点句子,感受澎湃之美1.上节课,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了钱塘江大潮。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文字描述来了解这一“天下奇观”。
请同学们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从第1自然段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各抒己见。
预设1:从“自古以来”这个词语中,我知道了钱塘江大潮存在了许多年。
预设2:从“天下奇观”一词可以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特的、世间少见的景观。
师总结:第1自然段,一句话就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自古以来”,从时间上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由来已久;“天下奇观”则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世间少有。
(板书:天下奇观)2.赏析第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景象。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
(2)学生自读这段文字,交流: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最佳地点在哪里?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课件出示问题)课件出示:1.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2.观潮的最佳地点在哪里?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3)学生自读,思考问题。
(4)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及时进行补充。
师总结:这段文字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
具体交代了观潮的最佳时间——八月十八,最佳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运用成语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若隐若现、人山人海。
3.赏析第3~4自然段。
(1)放录音,听范读第3~4自然段。
(2)品析第3~4自然段的朗读方法。
师总结:读第3自然段时,语速要略慢一些,声音要稍微平静一些,要把“平静”体现出来。
读第4自然段时,语速要快,声音要高亢,要体现出紧张的气氛。
(3)学生自读第3~4自然段,指名读,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默读并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情景?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补充、纠正。
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潮的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
(直接描写)人的活动:“人声鼎沸”“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
(间接描写)潮的样子:“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直接描写)(5)细读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潮的。
学生读第4自然段,找重点语句,并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潮由远及近的变化:“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潮水的气势:“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播放大潮视频,半分钟即可)潮水的声音:“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总结:作者详细描写了大潮的变化:从远处的白线到近处的白浪再到近前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声音:“山崩地裂”。
这样的直接描写让我们对大潮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大潮的恢宏气势感受得更加深刻。
(6)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读了这两段文字,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学生读第3~4自然段,想象画面,并描述头脑中想象的画面。
预设:读了文字,我能想象出大潮由远而近,逼近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