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几瓶牛奶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3课时 有几瓶牛奶
第3课时 有几瓶牛奶
探究新知
一共有几瓶牛奶?
将左边盒子里的牛奶与右
边盒子里的牛奶合在一起,
9+5
用加法计算。
探究新知
9+5= 14
点数法
左边盒子里的
右边盒子里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一共14瓶
探究新知
9+5= 14
先记住左边盒子里有9瓶。
接数法
从9后面的数开始接着往下数。
探究新知 凑十法
9+5= 14
分5把9凑成10。
从右边盒子里拿出1瓶放 在左边盒子里凑成10瓶。
10瓶再加右边盒子里剩 下的4瓶,一共是14瓶。
探究新知
计算过程:
9 + 5 = 14
14
10
探究新知 借助计数器计算
9+5= 14
10个一是 1个十, 满十向十 位进1。
巩固练习
5.
9
3
12
7
9
16
9 + 3 12
7 + 9 16
巩固练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 谢 观 看!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感谢 您提出宝贵意见。将修改过的课 件上传至3471512573@邮箱, 同时写清你的姓名、邮寄地址和 电话号码,我们会送给你惊喜小 礼品一份!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
十位上有1 个珠子, 表示1个十, 个位上剩 下4个珠子, 表示4个一, 合起来是 14。
探究新知
圈一圈,算一算。
探究新知
把左边的9只小猫凑成10 只,再加上剩下的2只。
把右边的3只小猫凑成10 只,再加上剩下的2只。
《有几瓶牛奶》课件
02
问题二
你有几瓶牛奶?
03
问题三
你有几瓶牛奶?
04
问题四
你有几瓶牛奶?
02
问题分析
问题的初步分析
初步分析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明确问题的背景、条件和目标。在这个 问题中,背景是一共有100瓶牛奶,有3个瓶子破了,条件是每个瓶子都装满了 牛奶,没有其他液体,目标是需要找出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
数学模型建立
根据深入分析的结论,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设总瓶数为T,破瓶 数为B,有效瓶数为E=T-B,最后需要求解的瓶数为N=E。
数学模型的结论
通过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清晰地表达问题的解决方案,即N=T-B。这个模型简单 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
03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直接计算法
总结词
直接明了,简单易懂
详细描述
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直接得出答案。适合于较小的数字和简单的场景。
解决方案二:分治策略
总结词
化繁为简,逐步求解
详细描述
将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分别求解,最后汇总得出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复杂的问题和较大 的数字。
解决方案三:数学公式法
总结词
科学严谨,高效准确
详
• 引言 • 问题分析 • 解决方案 • 结论
目录
01
引言
主题引入
主题背景
介绍《有几瓶牛奶》这个主题的 背景,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和重要性。
情境创设
通过创设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 学习兴趣。
问题提
01
问题一
你有几瓶牛奶?
THANKS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12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12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CAI,小棒。
教法运用: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
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讨论二、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9+5=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
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三、引导释疑(合作学习)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_有几瓶牛奶》说课稿(12)
《7.3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大家好!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的说课老师。
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一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我将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
一、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简单的加减法”的最后一课。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课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与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3.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4. 总结与评价:通过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增强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比如小猴卖水果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
我会展示一些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告诉我水果的种类和数量。
2. 观察与操作(10分钟)我会给学生准备一些实物,比如牛奶瓶,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学生会发现,有的牛奶瓶是满的,有的牛奶瓶是空的,有的牛奶瓶是半满的。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喝掉一些牛奶,牛奶瓶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尝试倒掉一些牛奶,并数一数牛奶瓶的数量。
3.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套牛奶瓶的模型。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几的进位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挂图。
学具准备:每人20根小棒、算式卡片、数字牌。
设计思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的编写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进行安排,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充分注意并恰当把握教材的这些特点,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为此,本设计力求突出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设计力求改变以单纯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游戏铺垫。
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看!谁来啦?齐天大圣孙悟空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呢!指定学生戴上孙悟空头饰:孙悟空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
(策略建议:游戏活动,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几瓶牛奶》优秀教学设计
《有几瓶牛奶》优秀教学设计◆您如今正在阅读的«有几瓶牛奶»优秀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有几瓶牛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72页、73页«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的:1.经过对效果情境的探求,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
2.在探求计算方法的进程中开展先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处置效果的才干,培育先生探求看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气。
3.使其初步体会到数学与实践生活的亲密联络,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与同伴协作、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运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浸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
教学预备:课件,先生预备两种颜色的小棒〔或圆片〕各10根或计数器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提出效果师:在明天的数学课上,教员请来了一位老冤家,猜猜看是谁呢?〔课件出示皱着眉头的笑笑图片〕大家一同和她打个招呼吧。
笑笑是个快乐的小女孩,明天怎样变得愁眉苦脸的呢?我们快来听她说一说。
〔课件播放画外音:小冤家们,我有一个表弟名字叫淘淘,他是个聪明心爱的孩子。
可是他往常总是挑食,长得太衰弱了,像个小豆芽,还经常生病,为这事家人都特别着急。
小冤家们,有什么好方法能使他变得强健起来呢?〕指名说。
生能够回答:吃有营养的食物、看医生、做运动师:同窗们的建议可真不少。
说起吃东西学问可大了。
哪个小冤家谊愿将营养丰厚的食品引见给笑笑?〔指名说〕在众多的食品中牛奶的营养价值高可是大家公认的。
笑笑知道了这个秘诀后就马上把自己的牛奶拿出来预备给表弟送去。
〔课件出示:两盒牛奶的画面〕细心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处置有几瓶牛奶的效果,其他的效果存到效果银行以后再处置好吗?〔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二、探求算法、处置效果1、指点列式〔1〕谁能把画面中的数学信息和我们要处置的效果〔指课题〕连起来说一说。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口算题卡师: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生:搭积木,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师:你能运用我们昨天学习的知识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口算题卡开火车,将“10+4”贴在黑板上)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板书: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二、教学新授1.摆小棒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笑笑给我们带来了牛奶,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师:谁能列式解答一下这个问题?生:9+5=14,一共有14瓶牛奶。
师:很好,老师帮你把算式写出来,“9+5”这个算式我们以前没接触过,但是我们学过“10+4”,还知道10加几就是十几,那能不能把“9+5”也变成“10+几”这种形式呢?(此处大家可以酌情修改)师:现在就请出了我们的计算好帮手---“小棒”,通过摆小棒来解决这个问题,谁能帮老师摆一摆。
学生摆老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有什么快速数数的方法?生:记大数数小数,10、11、12、13、14师:小棒一共有多少根,表示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生:一共有14根小棒,表示一共有14瓶牛奶师:还可以怎样借助我们的小棒来计算“9+5”,究竟能不能把它变成“10+几”,请你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生:先把5根小棒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根,10根和4根合在一起一共是14根。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有几瓶牛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3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对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10以内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数学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10以内加减法。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加减法的运算过程,以及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小组合作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一上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课题有几瓶牛奶单元第七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3节。
“有几瓶牛奶”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初步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的基础前提。
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是9瓶,另一盒是5瓶的相关信息,主题图中已经说明了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牛奶?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根据生活情境的观察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例如通过摆小棒探索“9+5"进行加法的多种方法,可以拆5凑9 ,也可以拆9凑5, “凑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或你喜欢方式来进行加法的算式计算,使学生练习参与面广,有利于学好这部分知识。
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创设具体的情境,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2.学习内容分析: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第一阶段。
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本课时的内容是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又为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及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探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课件
尽量选择新鲜、保质期较长的牛奶,以保证品质。
03
避免过多添加剂
尽量选择未添加过多添加剂的牛奶,以保证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促进骨骼发育
牛奶中的钙质有助于骨 骼的发育和保护,预防 骨质疏松。
增强免疫力
牛奶中的蛋白质、维生 素等成分有助于增强免 疫力,提高抵抗力。
改善睡眠
牛奶中的色氨酸有助于 安神助眠,改善睡眠质 量。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牛奶
01
根据需求选择
如需补充蛋白质可选择高蛋白牛奶,如需补充钙可选择高钙牛奶。
02
注意保质期
02 北师大牛奶文化
北师大牛奶的历史
北师大牛奶的起源
北师大牛奶起源于1950年 代,是北京师范大学后勤 部门为学生提供的一种营 养饮品。
历史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师大 牛奶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 一部分,并不断进行品质 提升和包装改进。
传统与传承
北师大牛奶作为一种传统 饮品,被一代代北师大学 子传承下来,成为他们回 忆中的一部分。
奶粉加工
将鲜奶干燥成奶粉,经过筛分、混合、包装等工序,制成婴幼儿配 方奶粉。
酸奶与乳酪加工
通过发酵工艺,将牛奶加工成酸奶和乳酪等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 价值和保健功能。
05 如何正确饮用北师大牛奶
饮用时间
早餐搭配
01
北师大牛奶是早餐的理想饮品,可以搭配燕麦、面包等食物,
提供丰富的营养。
运动后补充
02
纯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 素等,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和骨骼发 育。
酸奶
酸奶是北师大另一种受欢迎的 乳制品,它是由新鲜牛奶经过 乳酸菌发酵而成。
酸奶含有大量的乳酸菌,有助 于调节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和 吸收。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他们在探讨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提出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可能会停留在表面。为了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探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数与物的对应关系。数字是用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符号,它是我们描述世界的基础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图片中有三瓶牛奶,我们用数字“3”来表示。这个案例展示了数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描述数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与物的对应关系和数的顺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教学重点
-理解数与物的对应关系: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将具体的物体数量与数字建立联系,理解数字表示物体数量的意义。
-举例:展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引导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如“1”表示有一瓶牛奶,“3”表示有三瓶牛奶等。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认识物体》,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能够用数字表示牛奶瓶的数量,理解数与物的对应关系。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有几瓶牛奶》课堂实录
《有几瓶牛奶》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数的认识和计算。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数一数、算一算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计算能力。
下面是一篇关于这节课的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瓶牛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看看这瓶牛奶,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可能会问:“这瓶牛奶有几瓶?”教师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可以数一数就有答案了。
”接着,教师出示多瓶牛奶,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答案。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包括不同数量的牛奶瓶,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答案。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的顺序是从1开始,一直数到所看到的数量。
3. 教师讲解数的组成,例如3可以由1和2组成,4可以由2和2组成,5可以由1和4组成等等。
4.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用数词表示看到的牛奶瓶数量,例如“一瓶牛奶”、“两瓶牛奶”等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答案。
2. 教师给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算一算,例如“2+3=?”、“4-1=?”等等。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数的认识和计算方法。
2.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例如“如果有5瓶牛奶,再加入3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的认识和计算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数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数一数,算一算,完成练习题。
2. 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家长分享。
通过这篇课堂实录,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的认识和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拓展思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最新整理7-3有几瓶牛奶教案.doc
有几瓶牛奶〖教学目标〗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处理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2. 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凑十法〖教学准备〗挂图、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是小花(猫)9岁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
小狗点点提来了牛奶,以示庆贺。
数一数,有几瓶。
看着小狗点点的礼物,两手空空的小兔飞飞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生:(齐)1瓶、2瓶、3瓶、4瓶、5瓶。
师:小花看着点点和飞飞提来的礼物,高兴地数了起来。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1:点点提来9瓶,飞飞提来5瓶,他们一共提来几瓶牛奶?生2:点点比飞飞多送几瓶?生3:飞飞比点点少提几瓶?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来解决“小花现在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先存进问题银行,今后再取出来解决好吗?(二)教学互动活动1. 活动一。
(1)看画面说图意,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生1:小狗点点送来9瓶牛奶,小兔飞飞送来5瓶牛奶。
一共有几瓶牛奶?(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算式。
师:你们刚才说得真好,那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式呢?生1:9+5=?生2:5+9=?(3)探索算法。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小花算一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呢?可先自己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9+5=?在汇报或听取同学们汇报时,希望能干的你能做到这两点。
①认真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等同学汇报完后提出来。
②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或圆片,最好能边摆边说。
师根据生的口述来板书。
师:比较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师:小花看到你们这么喜欢帮助别人,她一定很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花最喜欢你们的哪一种方法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几瓶牛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
教学目地:
1.经历探索9加几地进位加法地计算方法地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地加法。
2.感知算法多样性,理解“凑十”地计算策略和进位地计算道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迁移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凑十地计算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地计算道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前小研究、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数学小故事。
《加号和减号》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2、如何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地问题?
3、提出探究任务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4、四人小组汇报计算方法,同学和老师互相质疑、补充。
汇报用摆小棒计算时师质疑:
(1)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1根给9根,怎么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地根数?
(2)看来,这1根小棒是有任务地,你知道它地任务吗?
(3)为什么要从9根小棒里拿5根给5根,怎么不和刚才一样拿1根或是其他地根数?
(4)看来,这5根小棒也是有任务地,你知道它地任务吗?
(5)这种方法和刚才地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汇报用计数器计算时师质疑:
(1)为什么可以用十位上地1取代个位上地10?
汇报用计数器计算时师补充:满十进一地计数法则。
5、其他小组交流汇报。
6、师小结:
刚才我们用数数地方法,摆小棒地方法,凑十法,推算法、计数器计算等方法算出了9+5=14,请大家大声读一读这个算式。
7、练习:9+6=?怎样移动苹果,让我们很快看出苹果地总数?
8、你喜欢哪种移动方法,为什么?
9、计算4+9=?9+2=?,你是怎样算地?
10、观察刚才算地这几道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特征?
11、出示课题:9加几,9加几是怎样计算地?
12、练习:9+3= 9+7= 9+8= 9+9=
13、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5、小组汇报。
16、填一填:9+()=1()
三、游戏巩固9加几地进位加法。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9加几
9+2=11
9+3=12
9+4=13
凑十法:9 + 5 = 14 5 + 9 = 14 9+5=14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地教学中,没有机械地强调让学生进行凑十练习,而是借助小棒地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为何要从5里面拿1给9地道理,又为何要从9里面拿5给5地道理,然后利用计数器上珠子动态变化过程,借助学生对“10个一是1个十”地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地计算道理,真正达到了“授之以渔”。
另外,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肯定了学生把9凑成10,而且还引导学生用凑十法地原理把5凑成10这种不常见地凑十方法,为以后学习20以内地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简便算法中地凑十、凑整等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地问题,其实他们是同根同源地,那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运用这种凑十地基本方法来解决了,也就发挥了数学地工具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