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排放物文献综述
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综述
![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55cd9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9.png)
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长,机动车污染排放问题已成为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以及颗粒物(PM)等,这些污染物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开展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对于准确评估机动车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政策以及推动机动车尾气治理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
将介绍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包括基于物理过程的模型、基于统计方法的模型以及基于的模型等。
将分析不同类型模型在机动车污染排放预测、排放控制策略制定以及尾气治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在此基础上,将探讨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包括模型精度的提高、多尺度多源排放的耦合分析、排放控制政策的优化以及新技术在模型中的应用等。
本文将对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概述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是研究和预测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和空气质量影响的重要工具。
这些模型通过模拟机动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状况和排放特性,为政策制定者、环保机构和研究者提供了深入理解机动车污染排放规律、预测未来趋势以及评估减排措施效果的手段。
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物理过程的排放模型和基于统计回归的排放模型。
基于物理过程的模型通常涉及详细的发动机工作原理、燃烧过程、废气生成和排放控制技术等,它们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排放预测,但通常需要更复杂的输入数据和计算资源。
相比之下,基于统计回归的模型则更加简单实用,它们通过收集大量实际排放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建立排放因子与车辆类型、燃料类型、运行工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不同条件下的排放情况。
汽车排放技术论文
![汽车排放技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0f4131ac5da50e2524d7fa3.png)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环境造成了危害。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变得日益突出。
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大城市,单车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导致市区的大气污染以机动车为首要污染源。
据环保部门的研究结果,北京市机动车排放对大气污染物中CO、HC、NO的分担率分别为63.4%、73.5%和46%;上海市中心地区机动车排放对大气中CO、HC、NO的分担率分别为86%、96%和56%。
许多国家的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有五成以上来源于汽车所排出的废气。
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遭到严重污染,生态平衡日趋恶化,且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而汽车已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汽车的排放污染,研究汽车排放污染的防治技术也成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主要总分为机内净化技术和机外净化技术)面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汽车排放处理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很多,从控制方式来分有机内净化技术和机外净化技术两大类。
机内净化技术从发动机有害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出发,通过对发动机进行调正或改进,达到控制燃烧、减少和抑制污染物生成的各种技术称为机内净化技术。
简单地说就是降低污染物生成量的技术,如改进发动机的燃烧室结构、改进点火系统、改进进气系统、采用电控汽油喷射和电控点火技术、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等。
这是一种通过改进发动机燃烧过程、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方式。
在汽车发动机燃烧生成的废气排出发动机排气门后,但还未排入到大气环境之前,进一步采取净化措施,以减少最终汽车污染物排放的技术,被称为机外净化技术。
简单地说就是对排出发动机排气口的污染物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净化的技术。
如二次空气喷射技术、热反应器技术、氧化催化转化技术、三效催化净化技术和颗粒物捕集技术等。
目前,应用最多的机外净化技术是在汽油车上所采用的三效催化转化技术。
机内与机外净化技术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解决汽车排放污染问题。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bd8f4e2e009581b6bd9ebad.png)
小型汽油机排放的研究胡勉勉摘要:本文对汽油机的排放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参考各单位的研究成果,得出了汽油机尾气的基本有害成分及其产生机理,并分析了影响汽油机排放的因素,然后提出了对减排可以应用的的技术措施。
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部分措施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关键词:汽油机排放减排控制技术措施在能源危机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今天,日新月异的节能汽车技术被开发出来,但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
鉴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以限制汽车排放。
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人们不断研究汽车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及尾气产生机理,以寻求各种降低车用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途径。
在此,本人对近十年来各研究单位对汽油机排放问题的研究进行了一次分析汇总。
1 汽油机排放现状的分析为了对我国目前主要用于重型车的汽油机工况排放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尤林华,李洧,王建海,史广宝,冯于久(2003)[1]对实施重型汽油机排放国家标准以来的部分重型汽油机型的排放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如下表(表一):试验数据基本涵盖了化油器式、化油器加三效催化装置以及电喷机型加三效催化装置。
(1)1#~7#样机试验时间为1998.1 .1以前。
HC+ NOx为22 g/kW·h,大约相当于美国EPA1979~1984年的水平。
当时的发动机主要为化油器式,而且由于试验限值偏高,生产及排放控制技术也并未得到促进,从各试验机型的测试结果占排放限值的百分比可以看出我国重型汽油机相关技术的落后及对尾气排放没有足够的重视。
(2)8#~1 8#样机试验时间为1998.1.1以后,由于GB14 761.2中对型式认证试验限制的加严,促进了生产企业在机内和机外净化技术上进行了改进。
由于限值仍然相对宽松,8 #和9#样机虽为化油器式,但加上排放后处理装置后仍然能够达到试验限值的要求。
10#~18#样机主要为200年以后的试验机型,随着电子燃油喷射及三效催化转化器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重型汽油机整体排放控制上升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从各试验机型的测试结果占排放限值的百分比可以看出,GB14761.2中1998.1.1后的排放限值已经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更谈不上发挥标准应有的对控制技术的促进作用,各试验机型的合格率为100%,个别引进技术机型甚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浅谈汽车发动机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及其研究与控制
![浅谈汽车发动机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及其研究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3ef673e59b89680203d82574.png)
浅谈汽车尾气污染与危害论文关键词:汽车尾气污染危害论文摘要: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迅速增加,汽车尾气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环境平衡及人类身体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人体患病率的增加以及光化学烟雾的产生,我们应及时对汽车尾气的污染重视起来并加强汽车尾气控制和治理。
汽车是现代人类的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在人们出行方便的同时,汽车尾气对人类生存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
据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中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分担率调查显示,目前机动车氮氧化物造成的污染占城市空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比例已上升到40.1%,一氧化碳的污染比重达到94.1%。
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物,严重影响空气环境质量,并直接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汽车排放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尾气排放,燃油蒸发排放和油箱通风。
后两方面所造成的排放物相对第一方面来说要小得多,通常后两方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为总排放量的1%-2%,碳氢化合物为20%左右。
因此,汽车排放主要来自发动机燃烧产生的尾气。
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苯、硫化物、芳烃和烯烃等有害气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其中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的250倍,因而能阻止血红蛋白向人体组织输送呼吸到的氧气。
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在50UL/L以上时,冠心病患者就会感到胸痛,并使心电图发生变化,还可以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动脉硬化、脑溢血和末梢神经炎等症状,对胎儿和幼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更大。
有证据表明,汽车排气中许多烃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化合物本身的直接效应,还有许多物质的协同作用至今尚不清楚,据美国环保机构统计,美国每年的癌症病例中,约58%是由空气排气引起空气污染造成的。
氮氧化物能导致人的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症状,同时使肺功能下降。
2012车辆排放综述讲解
![2012车辆排放综述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5fad7731eb91a37f1115cdd.png)
2012 车辆排放综述摘要本篇综述总结了2011年车辆排放规定和技术方面(轻型(LD),重型(HD),汽油,柴油类)的主要发展。
首先,文章包括本行业主要规定的发展,包括在加利福尼亚提出的污染物控制标准;以及在欧洲,新提出的有关使用汽油喷射发动机、测定循环发展和使用检测分析讨论三者的粒子数规定。
回顾了美国提出的2017-25轻型温室气体(GHG)规定,以及2014-17的美国重型温室气体规定的初稿和终稿。
其次,文章给出了简洁的、高水平的有关汽油和柴油的轻型和重型发动机技术的主要排放发展的综述。
排放问题包括柴油产生的少量NOx的治理和汽油贫燃产生的NOx和GHG的控制。
NOx的控制已经有过总结,包括使用氨进行选择催化还原(SCR),和基于烃类的方法。
N2O的排放也要进行处理。
这些技术可以使NOx的去除率平均大于95%,超过了循环测定认证。
减少颗粒物(PM)的技术围绕减小背压和SCR集成的新型柴油微粒捕集器(DPF)材料展开。
其次,柴油车氧化催化剂(DOC)的发展也进行了总结。
主要包括,作为催化剂配方功能之一的NO氧化为NO2,和碳氢化合物氧化参数。
最后,本文讨论了有关汽油车排放控制的主要发展。
通过区域涂层技术和减少稀有金属来提高三种先进催化剂的催化能力。
新配方关注了硫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汽油微粒捕集器(GPF)的新兴技术。
介绍汽车和重型机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革命。
压力来自于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和政府,要求减少常规污染物的排放。
并且,加强了对于燃料效率提高的管理以减少CO2的排放和减少对石油燃料的依赖。
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建立迅猛,但市场和经济压力要求已建立市场的机动车制造商创造更具竞争力的优点。
在这个基础上,传统发动机将被电网供电的电动动力系统所取代。
不仅发动机通过插入混合动力进行精简,如雪弗兰福特,并且他们被纯电池电动车所取代,如日产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动机制造商更加依赖技术的发展。
关于汽车尾气污染防治的研究综述
![关于汽车尾气污染防治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7d16326647d27284b73516f.png)
关于汽车尾气污染防治的研究综述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数量极具增加,为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小觑的污染问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也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
对此人们已经研究了数十年,对于它的了解可以说是比较全面了,但对于它的治理却依然还在不断研究更新中,因为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
关键词:汽车尾气危害概况防治方法所谓汽车尾气污染就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其污染物主要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丙芘及固体颗粒物等,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
这种气体排放物不仅气味怪异,而且令人头昏、恶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汽车排出的毒素。
但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优势逐渐被过多的车辆所抵消。
“汽车灾难”已经形成,由此带来的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
由于汽车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给人类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
据资料介绍,城市街道上的车流量在每小时1000~2000辆时,CO、CHx和NOx这三种有害气体占全部有害气体的80%~90%以上。
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城市和中小城市都遭受汽车排放污染的严重危害。
而且,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
所以说,汽车尾气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
汽车尾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一般来说,尾气中水占1 3% ,氢占1 %~2 % ,一氧化氮占1 %~5%。
其余部分主要由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组成,在汽车加速和空转时以前者为主,减速和慢速行驶时以后者为主。
还有微量的醛、酚、过氧化物、有机酸和含铅、磷汽油所形成的铅、磷污染等。
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主要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铅的化合物。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些污染物的状况及其所带来的危害。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窒息性气体,全世界的CO 排放量极大,总量达22×107,是世界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约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33.3%。
汽车排放物文献综述
![汽车排放物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906abcf89eb172ded63b730.png)
汽车排放物检测及控制技术研究1.我国汽车排放物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成为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作为现代社会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的汽车尾气也越来越被重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与之配套的汽车排放法规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步入了法制轨道。
2.国内与国外对汽车排放物检测和控制的研究及现状:现代燃油汽车的主要排放物包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硫化物、颗粒物、金属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水等。
其中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硫化物、二氧化碳、颗粒物都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影响汽车尾气排放的因素很多,包括汽车燃料品质、近期处理、电子控制水平以及后处理技术等多个方面。
所以,对汽车尾气的控制也往往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由于很大一部分排放污染物是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改善发动机性能是降低排放污染的忠言措施之一。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发动机的设计与制造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应用了稀薄燃烧,可变进气谐振,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等先进技术,大大减少了发动机的排放污染物。
催化净化技术是对发动机排放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进一步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目前发达国家大多采用此项技术,我国一些大城市开始推广三效催化转化技术。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出台了与尾气排放相关的法规,大体分为美、日、欧三种排放法规体系。
在我国《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放可见污染物限制及测试及方法》、《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基本上都采用欧洲排放法规体系。
国外对汽车排放检测及控制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多经验,其检测方法和监测规范也日益成熟,现在主要应用的排气污染物检测方法有:怠速法,无负荷检测法,工况法,其中怠速法虽然易于操作、检测便捷、费用低廉,但其不足十分明显:怠速法应用于早期的车辆上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当检测电控车、装有三效催化转换器和养传感器的车辆时则不能起到监控排放的的排放。
SCR文献综述
![SCR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6b2a396f46527d3250ce047.png)
SCR文献综述SCR系统的精确控制策略摘要:SCR是一种发动机的后处理技术,与其他的后处理技术相比,在柴油机上应用SCR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柴油机尾气排放物中的NO X 浓度,SCR技术在车辆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法规的日益严格,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投入到对SCR控制技术的研究当中,在SCR控制系统中,对于尿素喷射量的控制策略会影响整体的控制效果。
对于SCR控制策略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增强对尿素喷射量的控制,从而提高柴油机SCR系统催化转化NO X的效率。
通过重点介绍SCR系统中尿素喷射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尿素喷射量的控制方式,结合PID算法的基本原理,系统地阐述了在柴油机SCR系统中利用PID算法来精确控制尿素喷射量的控制策略,进而分析了整体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同时对柴油机SCR精确控制策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SCR控制算法尿素PIDAccurate Control Strategy of SCR SystemHan Y eyangSchool of Automotiv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Abstract: SCR is a kind of after-treatment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the application of SCR technology in the diesel engine can reduce the quantity of NO X in the emission greatly. As the emission regulation are being stricter,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are devoted to the research of SCR control methods. In the SCR control system, the control method of the urea injection amount will affect the whole effect. These researches can enhance the control accuracy on the quantity of urea injection. The calcul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urea injection in the SCR system would be introduced together with the basic theory of PID method. The whole control method is to be further analyzed. At last, looking forward to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SCR accurate control method.Keywords: SCR control algorithm urea PID引言从目前来看氨气是SCR后处理装置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还原剂。
广西科技大学汽车排放综述
![广西科技大学汽车排放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c6041432e3f5727a5e96260.png)
广西科技大学车用内燃机及排放控制技术综述题目:车用内燃机及排放控制技术综述班级:车辆111班学号: 201100205030姓名:高振华专业:车辆工程指导教师:陶坚摘要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9马力汽油机研制成第一辆三轮机动车,这被公认为世界上的第一辆现代汽车。
一百多年的汽车发展史表明:汽车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而中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市场的发展则构成了本世纪初世界汽车发展的主旋律。
尽管汽车的出现以及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交通安全问题使人们对汽车的经济性、舒适性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被誉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历来是世界瞩目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燃油消耗已成为汽车发动机目前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在这方面竞相竞争。
实际上控制汽车的排放关键在于控制汽油发动机冷起动阶段的排放,同时控制点火提前角等其他要素也非常关键,目前的汽车使用的催化器主要是三效催化转化器,研究高效的催化剂对于减少汽车排放也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不断加严以及先进排放控制技术的应用,燃油品质对车辆排放的影响也越发重要。
因此,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汽车、石化行业纷纷合作进行“汽车.发动机.燃油”的系统研究,通过研究成果提出了与逐渐加严的汽车排放法规相适应的燃油关键技术指标的限值要求。
从2011年7月1日起,凡不满足国四标准要求的轻型汽油车、单一气体燃料车及两用燃料车不得销售和注册登记,目前满足相应排放标准的燃油技术指标早已确立并推广。
本文首先分析汽车排放的机理过程,其次,阐述车用内燃机目前所使用的减排技术及其原理,最后介绍汽车减排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排放点火提前角三效催化转化器AbstractIn 1886, the German Karl Benz with a 0.9 horsepower for single cylinder two stroke gasoline engine was developed into the first three-wheeled vehicle, it is recognized as the world's first modern ca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shows that the car was born in Germany, grew up in France, m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osperity in Europe, challenges in Japa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 market will make up the theme of the world auto industry development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lthough the car brings to the society,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uge role, bu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traffic safety problems that people in the economy, comfort and safety of car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Is known as the heart of automotive engine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increase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fuel consumption has become the automotive engine faces the main technical challenges, auto industry developed countries vying to compete in this respect. Control vehicle emissions in fact is the key to control emissions ofgasoline engine cold start phase, control of ignition advance Angle and otherfactors also is critical, the current car use catalysts is primarily a 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the highly effective catalyst for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cars also have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xhaust emission standard and stric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e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the influence of fuel quality on vehicle emissions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refore, Us, Japan, Europe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auto,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o cooperate for the car. The engine. The fuel "system research, through the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o gradually enhance the vehicle emission regulations of key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fuel limit. Since July 1, 2011, who did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our standard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single and dual fuel gas fuel car sales and registration, shall not be currently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 of fuel specifications were established and promotion. At first,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mechanism of the auto emission process, secondly, automotiv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missions currently used technology and its principle, finally present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automobile emissions. Keyword:emissions The ignition advance Angle 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1、汽油机主要排放物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早已被证实有多种对公众和大气环境有负面影响的因素,排放物种主要包括碳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其中有害排放主要是指通常是指N02及N0,其虽然只占废气总量中的2%左右,但是对环境却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为氮氧化物可以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并在一定条件下形酸雨,而排放物中的碳氧化物则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文献检索综合报告---汽车尾气的排放
![文献检索综合报告---汽车尾气的排放](https://img.taocdn.com/s3/m/0e9172bbe87101f69f319594.png)
2.2 选择检索词
从课题字面选从课题涵选(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位词)
汽车机动车(上位词)
尾气废气(同义词)
排放、控制治理、污染、净化(近义词)
技术装置
标准、对策、措施(限定词)
2.3 拟定检索式
由于不同检索工具的字段不同,因此将检索式(亦称提问式)在“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的各个具体检索工具中给出。
3. 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
3.1 谷歌搜索引擎
3.1.1 检索式
A.篇名=汽车and 尾气and 排放and 控制
3.1.2 检索步骤与结果
打开谷歌高级搜索:在第一行检索框输入检索式A,“and”用空格形式表示。
限定在“简体中。
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综述
![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862e3dc6bec0975f465e26f.png)
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综述过去几十年,为了掌握机动车污染排放的规律和特征,向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机动车污染控制措施,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物化原理和影响机动车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据此建立多种尺度的机动车排放模型,以模拟城市区域或者街道的污染物排放。
为了分析机动车的瞬态排放特征,目前的机动车排放模型研究正逐渐从宏观向微观发展,排放测试方法注重获取逐秒的排放数据,排放模型模拟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逐步趋向微观。
此外,机动车模型研究正趋向与交通模型进行耦合,从而揭示机动车在实际道路交通流中的排放特征。
从机动车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机动车排放测试、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及机动车排放清单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机动车排放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对比并评价各种机动车排放模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我国的机动车排放模型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的主旨是建立机动车污染排放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或物理关系。
首先,研究者根据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物理化学原理,借助各种测试手段,对影响机动车污染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判断和识别。
然后,针对所识别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机动车污染排放测试方案,对在各影响因素作用下机动车的排放进行测试。
在获取样本足够的测试数据之后,通过数学统计和物理分析等方法描述机动车在各影响因素作用下的排放特征和规律,并据此构建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
1 机动车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机动车的污染排放水平不仅由机动车的发动机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等自身条件所决定,还受道路状况和行驶状态等外部因素影响。
影响机动车污染排放水平的因素还包括机动车维护水平、驾驶员驾驶习惯、空调使用状况、油品质量、环境温度等。
根据各影响因素的特征,可将其归纳如下。
(1)与机动车技术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发动机技术和尾气控制技术,以及机动车重量和发动机排量等参数。
机动车技术相关的影响因素直接决定机动车污染排放水平。
先进技术的普及极大地降低了机动车污染排放水平。
汽车轻量化-文献综述
![汽车轻量化-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a43afd0482fb4daa48d4b09.png)
材料科学专业讲座姓名:林存龙学号: 1531508专业:无机系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摘要:由于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多,带来了油耗、排放和安全三大问题。
论述了汽车节能减排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轻量化是汽车节能减排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介绍了汽车轻量化意义和轻量化工程的实施方法。
采用轻量化材料,如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复合材料等重点介绍了轻量化材料及先进的制造工艺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现状,综述了轻量化领域中新材料、新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轻量化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in Automotive Weight LightingAbstract: The brief condition of development of China automotive industry was reviewed。
Three problem:oil consumption,emission,safety were brought abou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 industry , the production output and vehicle stock in China。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necessary trend of auto industry development。
Affective and direct method and way is Auto lightweight。
The concept ,significanc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have been introduced. Use the lightweight materials of high strength steel, aluminum alloy,plastics composites, etc。
摘要(汽车排气污染)
![摘要(汽车排气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a396ac8d83d049649b66588a.png)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排放物中的有害气体对环境以构成严重地威胁,成为社会的公害之一。
在一些大城市,汽车排放污染物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影响着居民的健康。
因此对汽车排放物检测及控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同时应该引起汽车业,交通部门和环境部门的重视,这也是我国汽车业良好发展的基础。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可以较深入的了解排放物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以及对其原理,设备等有一定的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进行对比找出我国这方面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汽车有害排放物及其形成原理,国内外汽车排放物的检测标准、仪器、原理和方法以及排放物控制的原理、方法等。
通过对汽车有害排放物的主要成分、性质、危害、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检测各排放物的方法以及其控制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检测排放物的标准的认识与分析明确检测与控制时使用的仪器和原理。
通过对汽车尾气组成和成分的了解与分析,结合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标准制定出对各种气体的检测方案和控制技术。
分析国内外汽车尾气检测方案与控制技术的差异,确定我国在此技术上的优点与不足,明确今后我国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改进方向。
关键词:排放物控制;排放物危害;检测原理;发展趋势。
【汽车尾气催化剂净化文献综述】
![【汽车尾气催化剂净化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1ff16f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6.png)
文献综述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文献综述课题: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污染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而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对此有着巨大作用,本文综述了其发展过程,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催化剂对汽车尾气的转化情况,展示了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正文:1.净化催化剂的必要汽车尾气污染治理概述随着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化石燃料(主要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生产过程,这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例如煤燃烧过程中排放的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两种最主要的气体污染物;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dioxins)等一些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很低浓度时就会危及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第二,机动车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正在日益加剧,例如洛杉矶出现的严重光化学烟雾,就是由于机动车排放的NOx和HC化合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等多种氧化性很强的物质造成的。
随着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汽车排放污染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汽车排放废气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内燃机,其有害成分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硫氧化合物(SOx)和臭氧(O3)等,其中CO、HC及NOx是汽车污染控制的主要大气污染成分。
汽车尾气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例如CO会降低人体血液的输氧能力,抑制思考,使人反应迟钝,引起睡意;浓度很高时会出现头痛、昏昏沉沉的症状,甚至可以致死。
NOx主要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在水系中的沉降会造成富营养化;其中二氧化氮(NO2)可以引起胸部绷紧,降低肺功能,使呼吸道对室内尘埃过敏,通过破坏其自然净化功能,可能增加滤过性毒菌的易感性,降低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挥发性有机物,如多环芳烃(PAH)、苯系物、烯烃等,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前体物。
汽车尾气处理文献综述
![汽车尾气处理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fed3e5172ded630b1cb64d.png)
文献综述空气污染特别是由于汽车尾气中有害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而日趋严重。
包括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的各种净化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近年来,使用高压放电治理各种有害气体在国内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高压脉冲电源是释放出高压电以电离出汽车尾气中颗粒物处理市场化的关键设备之一。
电容储能是研究比较早、应用比较多的脉冲电源形式,其技术至今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电感储能与电容储能出现的时间相当,但是电感储能是动态储能,实现的技术相对复杂,因此其应用较电容储能偏少。
但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半导体工业的飞速发展,固态开关的耐压等级和通流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使其有可能运用到高压脉冲技术中去。
而如加速器、雷达发射机、高功率微波和污染控制等领域的高压脉冲技术对高重复频率固体开关的运用需求,也促使人们对固体开关技术在脉冲功率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国内有关电感储能功率脉冲技术的研究明显增多,其储能密度高的优势逐渐显现。
在高功率脉冲电源领域,尤其是电感储能功率脉冲电源,世界各国都任处于积极研究之中,也是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此次项目实验中我们小组也采取了高压电路电离的方法,将尾气中带电颗粒物电离出来。
高压电路主要技术通过汽车电瓶输出的直流电用电路转换成交流电,然后通过变压器升压成高压交流电,再通过稳压电路输出稳定的高压接在铁丝网上。
汽车尾气的处理除了高压电外还有通过加速或者增添一些化学反应,使尾气中有害物质能通过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转换成无害的无机物排入空气中。
对这些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净化转化器上。
而催化剂又是催化净化效果的关键。
因此,开发高效实用的催化剂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至关重要的一环。
20世纪70年代初,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多为氧化型,使用铂、钯或两者混合的催化剂来提高尾气中HC、CO同O2反应的速度,降低HC、CO的排放量。
但随着大气中NOx含量的的增加,人们要求同时净化汽车尾气中的HC、CO、NOx。
氢能源汽车文献综述
![氢能源汽车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7671d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3.png)
氢能源汽车文献综述1. 引言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碳排放的关注不断提高,氢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替代能源形式,备受研究者和工业界的关注。
本文对氢能源汽车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其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2. 氢能源汽车的技术现状目前,氢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主要包括氢气储存技术、氢气供给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三个方面。
在氢气储存技术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
气态储氢技术成本低,但储存密度低;液态储氢技术储存密度高,但存在安全隐患;固态储氢技术具有较高的储存密度和安全性,但仍面临技术难题。
在氢气供给技术方面,常用的方法有压缩氢气和液态氢气供给两种。
燃料电池技术是氢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氢气和氧气转化为电能,供给电动汽车驱动。
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在效率和可靠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成本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3. 氢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氢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推广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储存、供给和产业链建设等方面。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氢能源汽车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氢能源汽车具有零排放、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加注等优势,可以有效应对环境问题和能源安全挑战。
其次,氢能源还可以通过电解水等方式进行生产,具备可再生性,与可再生能源形成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际上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在氢能源汽车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
4. 氢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尽管氢能源汽车发展具有前景,但仍然存在很多挑战。
首先,氢气储存技术的成本高、储容量小、安全性低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其次,氢气供给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投资,并且在供应链、加氢站点等方面面临一系列的技术和经济问题。
此外,燃料电池技术的可靠性、寿命和成本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创新。
5. 结论氢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替代能源形式,在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挑战三个方面都呈现出较为广阔的前景。
汽车排放与环境综述
![汽车排放与环境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a76b23187c24028915fc3fa.png)
汽车排放与环境综述【内容摘要】近几年来, 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 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 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更快。
但是, 汽车也是有史以来对人类环境产生最大影响的产品之一, 汽车的排气使我们城市大气环境变差, 解决汽车的排气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性课题, 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文中分析了汽车排气污染物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汽车;污染;环境;措施研究表明,汽车尾气成分非常复杂,有100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我们应该:影响人体造血机能,形成光化学烟雾,是产生酸雨【引言】目的: 认识汽车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性;分析汽车排气污染物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从而解决汽车的排气污染问题。
【主题部分】自从汽车诞生以来, 人类发展的步伐也被滚滚车轮带动加速前进。
目前, 全球大约有9 亿辆机动车在路上行驶。
其中大约6 亿辆车为小轿车, 其它为卡车、公共汽车、摩托车等。
目前, 汽车的保有量还在迅速增加。
截止2006 年底, 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为3690 万辆, 其中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已超过60%。
目前,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
2006 年汽车产量突破720 万辆。
按国家有关部门的初步预测,近期中国汽车产量的年增长率仍然会维持在20%以上, 按此计算, 2010 年中国的汽车年产销量可能会达到1000 万辆。
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绝大部分汽车都是由燃烧各种燃料的内燃机所驱动, 既然有燃烧过程, 而且是在如此狭小空间内的快速剧烈燃烧, 汽车必然会产生有害气体排放。
每辆汽车其实都是一个流动的污染源。
汽车排气已经给我们居住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并在继续给环境带来危害。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燃料为汽油和柴油, 汽油和柴油主要是碳、氢原子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对于理想的燃烧过程而言, 燃烧过程的产物应该为二氧化碳( CO2) 和水。
文献综述(同名2962)
![文献综述(同名2962)](https://img.taocdn.com/s3/m/15f520ecc5da50e2534d7f90.png)
文献综述——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的研究进展;——应化0904何汇文 200961092 【摘要】汽车尾气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介绍了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及造成的危害,并主要从清洁燃料、替代燃料以及催化转化三个方面阐述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的发展动态。
【关键词】汽车尾气;清洁燃料;替代燃料;催化转化【引言】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燃料的消耗量持续增长,汽车尾气的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目前我国有约2/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其中机动车在大城市的污染奉献率已经超过50%。
汽车尾气的污染控制已成为城市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个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主要概括为推广使用清洁燃料、使用替代燃料、汽车尾气的催化转化三个方面。
一、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据测定,汽车尾气主要是通过排气管、曲轴管、油箱和气化器等处排出,其中大部分从排气管排出。
目前人们已从汽车尾气中别离出100多种物质,其中80多种为有害物质,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烟尘微粒〔含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含甲醛等)。
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
这些有毒物质不断地排入大气,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二、汽车尾气污染造成的危害1.汽车尾气最主要的危害是会形成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紫外光线的照射下会发生系列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
2.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可经呼吸道进入肺泡,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起头痛等症状,重者窒息死亡。
3.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进人肺泡后,能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增加肺毛细管的通透性,最后造成肺气肿。
4.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含量过高时,会随降水形成“酸雨”。
三、汽车污染控制对策对于汽车尾气的治理,现实生活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安装汽车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可以减少曲轴废气泄漏,削减汽车HC总排放量的20%~25%,削减汽车CO总排放量的1%~2%;安装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控制装置,可以减少汽油蒸发污染物,削减汽车HC 总排放量的15%~20%;安装汽车电子点火器,可以削减汽车尾气中HC和CO总量的10%;安装汽车磁化净化器,可以削减汽车尾气中HC和CO的20%;在尾气排放口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当发动机工作时,尾气经排气管进入催化器,其中的氮氧化物与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氢气等复原剂在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氮气和氧气,而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分别与废气中残存的氧气及前一反应生成的氧气在催化作用下充分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排放物检测及控制技术研究
1.我国汽车排放物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成为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作为现代社会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的汽车尾气也越来越被重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与之配套的汽车排放法规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步入了法制轨道。
2.国内与国外对汽车排放物检测和控制的研究及现状:
现代燃油汽车的主要排放物包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硫化物、颗粒物、金属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水等。
其中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硫化物、二氧化碳、颗粒物都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影响汽车尾气排放的因素很多,包括汽车燃料品质、近期处理、电子控制水平以及后处理技术等多个方面。
所以,对汽车尾气的控制也往往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由于很大一部分排放污染物是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改善发动机性能是降低排放污染的忠言措施之一。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发动机的设计与制造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应用了稀薄燃烧,可变进气谐振,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等先进技术,大大减少了发动机的排放污染物。
催化净化技术是对发动机排放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进一步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目前发达国家大多采用此项技术,我国一些大城市开始推广三效催化转化技术。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出台了与尾气排放相关的法规,大体分为美、日、欧三种排放法规体系。
在我国《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放可见污染物限制及测试及方法》、《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基本上都采用欧洲排放法规体系。
国外对汽车排放检测及控制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多经验,其检测方法和监测规范也日益成熟,现在主要应用的排气污染物检测方法有:怠速法,无负荷检测法,工况法,其中怠速法虽然易于操作、检测便捷、费用低廉,但其不足十分明显:怠速法应用于早期的车辆上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当检测电控车、装有三效催化转换器和养传感器的车辆时则不能起到监控排放的
的排放。
对于氮氧化物排放较多作用。
怠速法检测时车辆无负荷,不能反映NO
X
的车辆,其效果不行。
无负荷法的突出弊端是在车辆无负荷时进行检测,因此检测结果与车辆实际运行时的排放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也较差。
为此美国开发出来简易工况法,将车辆置于地盘测功机上,车辆已规
定车速在地盘测功机上空转,驱动轮带动滚筒转动,底盘测功机按检测标准事先设定的程序通过滚筒向驱动轮施加一定的负荷,来模拟汽车道路行驶的阻力,同时测量汽车排气中的污染物。
简易工况法与新车排放认证工况实验相比简化了设备。
仪器和试验时间。
工况法可以分为四种情况:(1)、稳态加载模拟工况法,该方法是美国西南研究所和SIERRE研究所于1988年共同研究开发的试验方法,其主要是将车辆放置在地盘测功机上模拟汽车以一定车速加速时的道路负荷,测
的浓度,检测结果用浓度表示。
(2)、瞬态工况法,该出排放中的HC、、CO、NO
X
方法是1900年美国提出的其要求底盘测功机的控制精度更高,排放结果用g/mile表示。
(3)、简易瞬态工况法,该方法也是美国首先提出其测试精度表现极好。
(4)、加载减速法,该方法是由香港环保署于2000年提出适用于柴油车,其主要是在3个加载工况测试烟度,分别为最大功率点、最大功率对应转速的百分之九十转速点和最大功率对应转速的百分之八十转速点测试[1]。
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如何控制降低汽油机的排气污染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一般对汽油机的控制分为三种:机前控制、机内控制和机外废气净化转化控制[2]。
机前控制是指在混合气进入气缸前为控制排放物对燃料、空气所采取的控制方法,其主要对燃油、进气系统作一定的科学的调整,使其排放物中污染物最少。
机内净化主要指通过改进内燃机本身的设计和不断完善燃烧过程来降低排放的控制方法,主要有空燃比控制、燃烧控制、点火正时控制、可变配气相位等,这些控制方法大多都是通过发动机电子控制来实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机内控制的方法如:无节气门与混合稀燃发动机、缸内直喷、均质燃压等,对机内控制的方法的研究很多也很全面。
机外净化是指在汽车的排气系统中安装各种净化装置,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减少排气中的污染物。
国外很多国家先后开发排气后处理技术,在废气排入空气之前在少影响其它性能的同时来降低有害废气排入大气中的量[3]。
现在最好的排气后处理装置
,是目前最有效最现是汽油机用三效催化器,它可以净化废气中的CO,HC和NO
X
实的控制方法[4]。
排放较高,柴油机尾气与汽油机相比其特点是CO和HC排放较低,PM和NO
X
因此对柴油机来说控制氮氧化物和PM较为重要,国外对其控制主要是机内控制和机外净化[5]。
我国对汽车排放检测与控制的研究较晚些,一些研究院和部分高校为配合地方城市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积极开展了研究,以找出适合于不同城市的排放检测方
法,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清华大学为排气治理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北京市车辆运行的特点,研究出来不同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北京市汽车年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移动污染源控制基地对常用的排放检测方法,尤其是简易工况法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研究结果,并且已经成功应用于全国汽车检测工作[6]。
虽然国内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起步较晚,基本上跟随国外的研究思路,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理论基础不完善、不系统、不深入;检测方法与城市的匹配性差等。
在控制技术上我国基本状况是:(1)、燃油质量:目前我国的燃油质量与发达国家同标号的燃油质量相比有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世界燃油规范》中第二类无铅汽油的要求。
(2)、汽油车,我国在1994年10月开始批量生产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控制尾气排放,缩短了与国外排放控制技术的差距。
(3)、柴油车,我国对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起步较晚,标准也较宽松,目前与发达国家柴油汽车微粒排放控制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3.我国汽车排放物控制技术研究的趋势:
今后数年内我国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提高:(1)、进一步改善燃烧室及活塞组的设计,提高空气利用率。
(2)、改善燃油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提高燃油喷射的压力、控制初始供油速率和推迟喷油时间并进行最优控制。
(3)、采用增压或增压中冷技术,即可以降低排放又可以改善发动机性能。
(4)、应用电子控制技术。
(5)、应重视机外净化[7]。
汽车尾气排放及控制已成为世界重要课题,发达国家由于汽车技术研究较早,尾气控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在正向着超低排放和零排放迈进,我国由于技术研究较晚目前这方面研究也较少。
现在及以后我们对汽车尾气控制措施有很多方面:(1)、代用燃料汽车,除了传统汽车燃料之外的燃料均可称为代用燃料,使用这些燃料的汽车称为代用燃料汽车,如压缩天然气汽车、液化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以及乙醇等作为燃料的汽车。
(2)、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意义上的蓄电池汽车。
二是集蓄电池与燃油动力于一体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三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8]。
今后世界各国需继续努力以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为地球大气环境净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克刚,马志义.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控制技术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
2002,3
[2] 汪卫东.国外三大汽车排放控制体系[J],汽油机设计与制造,2003,4
[3] 李勤.现代汽车内燃机排气污染物的测量与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
[4] 周玉明.内燃机废气排放及控制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 郭国胜.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
[6] Asanuma, Takamitsu, et al.Influence of sulfur concentyation in
gasoline on NO
storage –Reduction catalyst[J]SAE Paper
X
1999,01(3501)
[7] 汪卫东,环保、节能与绿色汽车-我国绿色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其思考[J].上
海汽车2005,11
[8] 唐永华,颜伏伍,侯献军,等.燃料电池发动机水热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
华东电力,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