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第五章 公共政策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章节题库(公共政策)【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章节题库第5章公共政策一、选择题1.依据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可区分为()。
A.自愿性工具B.混合性工具C.服务性工具D.强制性工具【答案】ABD【解析】加拿大学者霍利特和拉米什在《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和政策子系统》一书中,依据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强制性和昆合性三种类型。
这种分类最具代表性。
2.公共政策发展对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是()。
A.公共政策对公共管理的价值进行规制和调节B.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C.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又贯穿于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D.实现公共管理价值导向与建构公共管理运作平台【答案】D【解析】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社会价值与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其发展必须遵循公共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价值诉求。
公共政策的发展需要适宜的政策生态环境,同时公共政策发展应能发挥其对环境变迁的导引和建构作用。
公共政策发展对于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至关重要。
3.科布提出的建立政策议程的模型包括()。
A.外在创始型B.政治动员型C.内在创始型D.合力推进型【答案】ABC【解析】科布在区分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基础上依据政策诉求主体的不同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模型,即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和内在创始型。
外在创始型即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一些问题当事人和团体最先提出,然后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引起公众注意,进入公众议程,再通过公众诉求引起决策者的注意,最终进入决策视野。
政治动员型即政策诉求主要是由政治领导人最先提出并使政策问题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内在创始型即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内部的人员或部门二、概念题1.公共政策答: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公共政策)【圣才出品】

第5章公共政策
5.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公共政策是当代公共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作用日益显著。
本章主要围绕公共政策概
念、政策工具、公共政策过程及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地论述。
在本章学习中,既要掌握公共政策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政策案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章易考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复习时应全面把握知识点的内容框架,避免遗漏知识要点。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见表5-1)
表5-1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政策
2.公共政策工具(见表5-2)
表5-2 公共政策工具
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
(1)制定公共政策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与决策机制。
(2)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
(3)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考点二:公共政策过程★★★★
1.公共政策问题(见表5-3)
表5-3 公共政策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见表5-4)
表5-4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
3.公共政策议程(见表5-5)
表5-5 公共政策议程
4.公共政策制定(见表5-6)
表5-6 公共政策制定
5.公共政策沟通(见表5-7)
表5-7 公共政策沟通
6.公共政策执行(见表5-8)
表5-8 公共政策执行
7.公共政策评估(见表5-9)
表5-9 公共政策评估。
第五章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1.政策的含义 “政”:“政者,正也。”“正”的含义是“校 正”、“规范”、“控制”。 “策”:“策,谋术也”,其本意为“计谋”、 “谋略”。 政策就是通过谋划,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控制、 校正,以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政策与公共政策 政策往往是和人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个人问题
企业、社会集团问题 国家、政府问题
人类活动的“问题链”
公共政策的研究领域
3.公共政策的含义
(1)西方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戴维.伊斯顿: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伍德罗.威尔逊:政治家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 的法律法规。 托马斯.戴伊:凡是政府决定做或决定不做的事情 就是公共政策。 尽管西方学者在公共政策定义的表述上有所不同, 但多数学者都认同这一论点,即公共政策是政治过 程的产物,把公共政策看作是政治系统的产出。 不同的政治过程产出不同的公共政策。
4.公共政策问题及特点 只有被列入政策议程的公共问题才是公共政策问题。 (1)相互关联性 (2)主观性 (3)可变性
5.公共政策问题的发现、提出与确认。 (1)发现和提出 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存在; 各利益集团通过政治途径反映问题; 部分公民、民间组织或媒体,通过呼吁或请愿的 方式提出问题,引起有关公共决策机构的关注; 专家、学者提出社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2)判别和确定公共政策问题的准则: 具有公共性的问题; 影响程度大的问题; 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 政府及其公共组织职权范围内的问题。
三、公共政策的执行
1.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 2. 政策执行研究的途 中的地位与作用 径 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 自上而下(Top-down 标的根本途径 Approach) 政策执行可检验与修正 自下而上(Bottom政策 up Approach)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不 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公共管理学(五)

2、公共政策议程
公共政策议程是由一定的政策行为主体提 出并促成其最后确定,这一过程就是政策议 程的建立过程。 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公共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詹姆斯· 安德森把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机 制分为如下四种触发机制:一是政治领袖的 触发;二是危机事件;三是抗议活动;四是 通讯媒介的注意 。
金登政策议程多源流分析示意图
指 标
问题源流
焦点事件、危机、符号 反 馈
政 政 策 之 窗 策 议 程
国民情绪
政策源流
政治源流
政府变更、议席变化等 利益集团
11
3、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
公共政策制定是指包括从政策方案规划设计 、政策形成到政策合法化在内的一系列步骤 的过程,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机构是公共政 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公共政策制定是整个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公共政策制定 的流程包括宏观的政治体系中的政策制定流 程和微观政策规划与设计的流程。
12
公共政策制定的流程
公共政策制定的流程是从决策的视角对政策的规划 与设计。遵循决策的一般路径,它包括发现问题—— 确立目标——方案拟定、评估与抉择——政策合法化 几个阶段。一般来说包括: (1)确立政策目标:短期、中期、长期 (2)政策方案拟定、评估与抉择:完全理性模式、 有限理性模式、渐进决策模式、混合扫描模式
17
公共政策执行失控及其矫正 (1)公共政策执行失控。主要表现为: 一是政策敷衍;二是政策附加或阻截; 三是政策抵制;四是政策扭曲。 (2)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矫正措施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体系的组织建设
•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强化对公共政策执行体系的监控 •促进公共政策执行的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
公共管理学(21世纪管理学系列教材)第5章 公共政策

6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5.1.2 公共政策工具
1.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 1.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 公共政策工具又称为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又称为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依据提供公共物品 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 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在从自愿性到强制 性的范畴将公共政策工具类型分为: 性的范畴将公共政策工具类型分为: (1)自愿性工具 ) (2)混和性工具 ) (3)强制性工具 )
4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5.1 公共政策概述
5.1.1 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
1.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 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 (1)国外学者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 ) 第一,价值分配论视角 第一, 第二, 第二,目标方法选择论视角 第三, 第三,立场论视角 第四, 第四,过程论视角 第五, 第五,政治合法性实现论视角 (2)我国学者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 )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5.1.2 公共政策工具
3.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应用 3.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应用
霍莱特和拉米什通过设置两个变量来构建政策工具选择 模型:一个变量是国家能力, 模型:一个变量是国家能力,或者说是国家影响社会行 为者的组织能力;另一个变量是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 为者的组织能力;另一个变量是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 特别是政府在执行政策时面对的行为者的类型和数目。 特别是政府在执行政策时面对的行为者的类型和数目。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5.2.2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
1.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基础,而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基础,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基础 则是政策分析的基础和起点。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是在特定的“ 则是政策分析的基础和起点。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是在特定的“政策 问题情境” 了解与政策问题相关的社会变化过程中的权力关系、 问题情境”中,了解与政策问题相关的社会变化过程中的权力关系、 利益群体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因素,从而对问题的性质、领域、范围和 利益群体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因素,从而对问题的性质、领域、 程度作出基础性判断。 程度作出基础性判断。 2.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是对政策问题的理性分析;政策问题的建构需要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是对政策问题的理性分析;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是对政策问题的理性分析 对政策问题进行分类。 对政策问题进行分类。 3.政策问题的建构有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问题搜索、问题界定、问题 政策问题的建构有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问题搜索、问题界定、 政策问题的建构有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 详述和问题感知。整个过程是在认识或“感知”问题情势的前提下, 详述和问题感知。整个过程是在认识或“感知”问题情势的前提下, 搜索出问题网。 搜索出问题网。
公共政策试题(第5章)

第五章公共政策工具一、单项选择题1、荷兰经济学家(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B、罗威C、林布隆D、科臣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A )A、公共责任B、公共利益C、公共服务D、公共道德3、( C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B、强制C、管制D、限制4、首选的政策工具是( B )A、经济性工具B、自愿(自主)性工具C、强制性工具D、混合性工具5、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 C )A、政策效率B、政策社会效益C、政策目标D、政策经济效益6、《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 A )A、欧文·E.休斯B、萨拉蒙C、亚瑟·林格林D、林布隆(林德布洛姆)二、多项选择题1、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ABCD )。
A、命令型工具B、激励型工具C、能力建设型工具D、系统变迁型工具2、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ABCD )。
A、慈善不足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D、慈善组织的业余性3、加拿大学者迈克尔·豪利特和M.拉米什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大小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 BCD )A、经济性工具B、自愿(自主)性工具C、强制性工具D、混合性工具4、我国学者将政策工具分为( ABC )A、市场化工具B、工商管理技术C、社会化工具D、经济性工具5、家庭与社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缺点是( ABC )A、通常无法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B、规模经济效应要求由政府集中提供公共服务C、依赖家庭与社区这类政策工具来解决问题是不公正、不公平的D、不花政府的钱6、直接提供作为政策工具的优点( ABC )A.直接提供所要求的庞大机构规模,使其能够获得高度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资源、技巧和信息;B.直接提供避免了间接提供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如讨论、谈判以及较高的信息需求C.直接提供允许交易内部化,从而使成本最小化。
公共管理学-第5章 公共政策

三、公共政策过程
1.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 2.政策过程的诸阶段 (1)政策制定 (2)政策执行 (3)政策评估 (4)政策监控 (5)政策终结
3.决策方式
民主的决策体制 直接民主制 代议民主制 非民主的决策体制
民主决策体制中的投票规则
公民间接参与中的决策成本和公民偏好之 间的平衡 投票规则及其分类 不同投票规则的优劣比较 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 五章 公共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一、政策科学的形成 政策分析与相信学科及职业的关系 二、政策科学的演变 三、公共管理学视野中的政策科学
四、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 2.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 3.公共政策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
(1)理顺公共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 (2)决策程序法制化; (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民主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基础
科学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主导 法制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保证
行为模式的经济人假设 政治家或立法者的行为模式分析 政党的行为模式分析 选民的行为模式分析 选民的“合理的无知” 政府扩张问题 预算最大化问题 铁三角问题
分析结论与思考
揭露了西方政治制度下政治家、政治官员 和政党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利己本性,粉 碎了他们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神话。 能否将西方代言民主制之下的政策主体的 行为模式分析推广到所有政治制度下的政 策主体上?
四、我国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优化
存在的问题
1.公共政策的科学化 政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 共政策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 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
第五章 公共管理权力与公共责任 《公共管理学》 PPT课件

主观 责任
客观 责任
责任
消极 责任
第二节 公共责任概述
5.2.2公共责任的表现形式
1.政治责任 政治责任指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因为享有和行使公共行政权力而产生的维 护社会制度、维护宪法和法律制度、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障公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等职责。
2.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即政府及其公务员在公共行政活动中对滥用职权或者违法犯罪行 为应该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公共行政活动中的法律责任一般主要存 在于公共行政主体与客体之间,可能由政府或政府机构、部门以整体形式 承担,也可能由公务员个人承担。
公共管理权力是全体公民公共意志的体现,从本质上讲,它 是中性的,本身不代表任何阶级和个人;政府权力却是公共 管理权力在人类社会进入国家这种特定历史状态后的产物, 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 社会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的烙印,成为了统治阶级进行阶级 统治的工具。
第一节 公共管理权力概述
道。从公共管理权力运行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政治参与机制。
第一节 公共管理权力概述
5.1.4公共管理权力的运行机制 1.公共管理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
(1)政府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执政党的关系,实质上就 是党行使的执政权与政府行使的行政权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执 政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的关键在于党切实做到依法执政、民 主执政和科学执政。
(4)行政干预,即政府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对一定的社会行为过程或 行为方式的介入、引导、干涉或制止。
第一节 公共管理权力概述
5.1.7行政权力
2. 行政权力的特征
(1)公共性。行政权力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贯彻执行宪法和法律来实现国家意 志,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因此公共性是其根本属性。具体言之 ,公共行政权力是通过社会公众授权才获得的,其权力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而不是私人组织或个人;公共行政权力的运用与行使只能用于谋取和增进公共 利益,保护公众权利,不能用于任何非公共目的;公共行政权力作为一种公共 管理权力,必须平等对待所有的公众,执行公共管理权力必须要公开、透明, 并且必须要接受公众的监督。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王乐夫蔡立辉主编第1章导论1.1 公共管理学概述1。
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
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本章教学目的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
1 公共管理学概述1。
1.1 公共管理的含义1。
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1.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1)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三种不同观点(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内在的联系: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第五章 公共政策

•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 (一)公共政策的制定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分析问 题,提出方案;评估方案,方案选优的过程。制定公共政 策必须依照规范的程序,以防止少数人草率行事、滥用职 权。制定公共政策的程序有: 1、政策问题的产生与认定 社会问题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实际状态与社会 期望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当政府决策者意识到某个社会 问题的存在,并准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时, 社会问题就变成了政策问题。 一般来说,成为公共政策问题必须有以下特点: 第一,问题是公众问题,问题的解决会产生普遍性效 果; 第二,问题是大多数人意识到的,并与大多数人的利 益有关系的; 第三,问题是决策机关认识到的,并认为是有必要采 取行动加以解决的。
•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是统治集团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这种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 从政治性看,现代世界各国的政治基本上都是政党政 治,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政党政府。公共政策必然服从并服 务于政治系统的意志、利益和目标。体现着明显的政治性 特征。 从公共性看,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必须从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制定行为准则,所以, 又体现着明显的公共性特征。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 一的一面。当政治系统中占统治地位的集团的利益与社会 公众的利益一致时,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就能很好地结 合在一起;当统治集团的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不一致、 甚至发生冲突时,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就会发生矛盾。
•
4、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在人类社会中,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 政治地位、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文化水 平的差别,造成了不同社会成员具有不同 的利益需求。而社会的实际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这就造成利 益分配上的冲突。为减轻这种冲突,化解 这种矛盾,就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通 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公平分 配社会资源。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一、名解:第一章: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第二章: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因为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并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政策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准公共政策主体:政府主体以外的公共政策主体统称为准公共政策主体,即“社会中那些为追求公共利益与服务的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之为第三部门,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等社会组织和社会主体。
准政策主体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仅处于从属性和辅助性的地位。
3、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公众(公民或选民)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力量也比较分散,但却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公众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4、政策主体能力的含义与内容: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
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二)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三)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五)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综合能力。
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及综合能力也是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1、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在组织中,决策权力的基础主要是正式的职权和非正式权力或二者的结合。
2、公共决策体制,是指担负着公共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第四章:1、决策方案的评估就是对已经设计出并且被列为选择对象的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进行深人的讨论研究和分析,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评估,为选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管理学:05公共政策解析

政策分析学派对公共政策的理解
➢侧重于运用非常抽象的统计资料和数学模型, 重点研究决策和政策制定问题。
➢政策分析人士是指那些坚持使用在公共政策领 域开创之初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断拓展该领域的 人。
➢公共政策运动与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密切相关 ,是对官僚制模式和“一种最佳方式”思想的 完全接受。
政策分析学派对公共政策的理解
帕特和斯普林格
• 政策研究的功能 在于通过提供准 确、有用的决策 信息来推进公共 政策过程。
• 强调信息的作用。
奎德
• 为了对社会技术 问题有更深的了 解并提出更好的 解决办法而实施 的一种应用性研 究。
• 关注的焦点是方 法和科学。
政治性公共政策学派对公共政策的理解
➢ 关注公共政策的结果或产出、决定特定事件的政治互 动,以及健康、教育、福利、环境等具体领域,而不 关注统计方法的使用。
➢ 戴伊(Thomas R. Dye):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要做的 或者不要做的事情。
➢ 林恩(Laurence Lynn):关于目的的声明、目标规划、 适用于未来行动的一般准则、重要的政府决策、可选择的 行动路线或方案、采取或不采取行动的后果甚至政府的所 有行为。
公共政策方法
政策分析 政治性公共政策 经济性公共政策 基于证据的政策
➢ 林恩:公共政策可以被描述为不同个体所构成的一种 扩散过程的产出,这些个体在一个正式组织占主导地 位的小群体中相互作用。这些组织运行于一个由政治 机构、规则和实践组成的体系中,它们都处于社会和 文化的影响之下 。
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产出。 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 的扩散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 政策分析包括技巧和创造力,政策分析人员在 组织信息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风格和个性化的 方式。
公共管理学(第五讲)

拟定方案的原则: 拟定方案的原则:
第二节 公共管理运作方案的决策
二、公共管理方案的抉择
所谓方案抉择就是决策者在对智囊团制定的多种备 选方案进行全面对比和评价的基础上, 选方案进行全面对比和评价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一个 最满意方案的工作。 最满意方案的工作。 备选方案的抉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备选方案的抉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对比优化原则、 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对比优化原则、 可行性分析原则、 可行性分析原则、集体抉择原则 分析评价方案优势及其程度的标准主要有三个: 分析评价方案优势及其程度的标准主要有三个: 两类目标的实现程度; 1、两类目标的实现程度; 代价与效果的比值; 2、代价与效果的比值; 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比值。 3、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比值。
第五讲 公共管理的运作过程
内容摘要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第二节 公共管理运作方案的决策 第三节 公共管理运作方案的实施和修正 第四节 公共管理中的激励与控制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1)主体观 ) 古德诺:政治涉及的是政策和表达国家的意愿。 政治涉及的是政策和表达国家的意愿。 戴伊: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选择去做或不去做的任 何事情。 何事情。 (2)职能观 ) 帕拉洛:公共政策是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减 公共政策是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 轻国家的问题或政府的忧虑。 轻国家的问题或政府的忧虑。 (3)目标导向观 ) 拉斯韦尔: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 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 大型计划。 大型计划。 (4)过程观 ) 政策问题的提出以及政策的制定、 公共政策包括政策问题的提出以及政策的制定、执 等内容。 行、评估、调整、终结等内容。 评估、调整、
《公共管理学》第五章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二、影响政策执行力的因素分析。
三、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
• 1、决定目标。 • 2、估计需要。 • 3、确定目的。 • 4、设计方案。 • 5、评定后果。 • 6、选定方案。 • 7、设计执行。 • 8、评估。 • 9、回馈。
第四节 公共政策执行
• 一、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 • 1、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古典行政理论认为
行政组织为集权、层级的核金字塔形的,上下级 之间形成指挥与命令关系,上级负责政策制定, 下级负责执行;政治与行政分离,政治负责制策 制定,行政负责制策执行;行政管理必须遵循科 学管理的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政策学者纳米 木拉和思模伍德对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的作 过阐述。
• 2、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自下而上的
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 估
• 一、 公共政策的性质 • 二、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 三、 政策规划与设计 • 四、 公共政策执行 • 五、 公共政策评估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性质
• 一、公共政策的性质。 •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的活动。 • 2、公共政策的选择行动是有意识的行动。 • 3、公共政策是问题导向的。 • 4、公共政策包括了公共权威当局的作为或
第三节 政策规划与设计
• 一、政策规划与设计的特性。
• 1、政策规划是目标导向的。 • 2、政策规划的变革取向。 • 3、政策规划的选择取向。 • 4、政策规划的理性取向。 • 5、政策规划的群体取向。
王乐夫 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1章导论公共管理学概述1、公共管理的含义(1)概念: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与西方国家不同,在中国,公共管理还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2、1993年,波齐曼《公共管理:艺术的现状》论文集(第一次全学会);1993年,凯特尔、米尔沃德《公共管理的现状》论文集(第二次全学会);1990年,波齐曼、斯特拉斯曼《公共管理战略》(第一部较完整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公共管理学到概念范畴1、基本范畴:公共public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范畴,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policy, public affairs, public goods , public services , public sector, public governance.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1)学派之争:第一,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学派;第二,认为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范式;第三,认为公共管理在实践上就是以市场化和企业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公共行政改革。
主流观点认为,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
本书认为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相同:在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相异:设计——运作、政府行政机关——非政府公共组织、政治法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手段、过程程序内部取向——结果外部取向。
(4)中国:公共管理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而且是大于公共行政的学科概念。
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相对于的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公共管理学PPT课件:第五讲 公共政策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西北地区果树滴灌
西北地区农作物喷灌
5.1.4 公共政策功能
• (1)它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 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 (2)它是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 手段。
• (3)它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5.1.5 公共政策的类型
• (1)分配性的、调节性的政策 。
Public
Drivers
Responses Transport,
Regulations,
Taxes
e.g. Polluting
Information, etc.
Emissions
Pressures
Impact
e.g. Ill health,
Biodiversity loss,
e.g. Air, Water, Soil Quality
5.2 公共政策系统 5.2.1 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 信息子系统 • 咨询(参谋)子系统 • 决断子系统 • 执行子系统 • 监控子系统
5.2.2 公共政策主体
• 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 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都称之为政策主 体。
• 在西方,人们将政策主体分为官方和非官 方两大类。
公共政策制定事例:
Policy-making
PRED
What
Yes No
Indicators
Why
E & Ls
Which
How
生态 系统状况
人类 社
会状 况
相互 作用
反应
行动
e.g. Industry and Transport
The DPSIR Framework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政策)【圣才出品】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5章公共政策一、单项选择题公共政策发展对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A.公共政策对公共管理的价值进行规制和调节B.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C.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又贯穿于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D.实现公共管理价值导向与建构公共管理运作平台【答案】D【解析】通过公共政策发展实现公共管理价值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①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导向。
首先,公共政策发展的价值导向建立在对政策进行价值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而有利于在宏观上引导公共管理运行的方向;其次,在对具体政策进行价值分析的基础之上,实现公共政策价值观的整合,公共政策及公共管理的价值得以实现。
②构建公共管理稳定的运行平台。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和主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贯穿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从根本上说,人们对于所需资源的获取、生产、分配或交换会在不同范围和层面产生冲突和矛盾,这就需要必要和适当的公共政策对其进行规制和调节。
二、多项选择题1.对公共政策工具进行分类时,依据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通常可区分为()。
A.自愿性工具B.混合性工具C.服务性工具D.强制性工具【答案】ABD【解析】加拿大学者霍利特和拉米什在《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和政策子系统》一书中,依据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强制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
这种分类最具代表性。
2.依据政策诉求主体的不同,建立政策议程的模型可区分为()。
A.外在创始型B.政治动员型C.内在创始型D.合力推进型【答案】ABC【解析】科布在区分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基础上依据政策诉求主体的不同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模型:①外在创始型,即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一些问题当事人和团体最先提出,然后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引起公众注意,进入公众议程,再通过公众诉求引起决策者的注意,最终进入决策视野。
公共管理学(龚翔荣)05第五讲公共管理过程—公共政策分析

5、噪音干扰(Noise) 6、时间落差(Lag) 7、逃避问题(Avoidance) 8、隐蔽问题(Masking Problem) 9、虚假问题(Pseudo-problem)
第三节 政策规划与设计
一、政策规划与设计的特性
(一)政策规划的目标导向 (二)政策规划的变革取向 (三)政策规划的选择取向 (四)政策规划的理性取向
利的分配。
(累进收入税率制、医疗保险和医疗补贴、向贫
困战的计划、选举权利法等等)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一、政策问题的性质
(一)传统的政策分析学者通常将公共问题视为封
闭问题(Close-ended Problem)或第一类问题 (First Type Problem),或称之为“温顺的问题” (Tame Problem)。学者李特尔(Rettle,1972) 认为,这类问题具有下列十个特征:
公共管理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
调等各项管理基本功能。公共政策的实施的每一
个环节过程都包含管理过程,同时组成公共政策
的重要内容。
(三)公共政策的性质
1、公共政策乃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的活动 2、公共政策的选择行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 的的行动,或说是目标导向的; 3、公共政策是问题导向的;
4、公共政策包括了公共权威当局的作为或不
(3)内在创始模型
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事务而提出的政策
威尔提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
过程。
该模型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 流行
三、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
政 策 问 题 诊 断 误 差 可 能 的 九 个 来 源 ( Grover Starling,1988): 1、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2、意识形态(Ideology) 3、无知(Ignorance) 4、信息太多(Babe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公共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 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立法机关、行政 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 传媒和公民(选民)等。
1.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 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 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第五,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
6.大众传播媒介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是政策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政府 与社会之间的另一个主要中介。在当代信息社会,大众传 媒对政府的公共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 的影响。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交流思想和传 播知识,是政府、政党和其他利益团体的宣传工具。
3.政党
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是政策主体的一种核心力量, 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执政党的政策。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政策主体的核心因素,它 在政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政治领导和向国家机关 尤其是政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门推荐重要干部。
我国实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是国家机构的 有机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在我国的 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利益团体
利益集团是非官方政策主体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之一,它在公共决策过程中起着显著作用。
所谓的利益集团,也就是由具有共同的立场、观 点和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组织,它的职责是履 行利益聚合功能,以保障或增进其成员的利益作为 最高目标。
中国中央银行在其《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 告》提出取消期房销售的建议。然而央行的取消 建议一出,作为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建设部立刻召 开座谈会并以新闻发言人的方式对外宣布,“期
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 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 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和决策机关,有 两个重要职能:一是把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 的政治领导及其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意志以国家法 律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其成为国家的意志——国家权力的 灵魂;二是建立政府权力体系——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 关等。
2.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巨大,这不仅在于 它是政策执行的主导机构,而且在于它在当代日益 参与政策制定的事务,行政部门可以制定某些法规 和政策,还可以使别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或政策 不起作用。
在我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作为行政管理机 关享有立法权、提案权、人事权等职权,它统一领 导全国的内政、外交事务。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述
一、公共政策概念界定 二、公共政策的性质及功能 三、公共政策的类型 四、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公共政策概念界定
拉斯韦尔和卡普兰:公共政策是“具有目标、价 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托马斯·戴伊:“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 情 就是公共政策。” 罗伯特·艾斯通: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它 周 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房 销售不会在近期取消”。
5.思想库
思想库在公共决策中的主要作用是: 第一,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谋机构。 第二,提供学术思想,充当认识机构。 第三,提供政策结果信息,充当评估机构,即注重评估 政府的各种政策和计划,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社会医师”作 用。 第四,向政府机构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 备机构。
7.公民(选民)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去影响或 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这些途径主要有:一是以 国家主人或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直接行使权 利;二是利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去参与公 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三是使用各种威胁性的方式去反对某 些政策,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些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 的要求,追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四是通过参加利益 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 的方式去影响政府决策;五是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 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等。
三、公共政策的类型
1.分配性、调节性、自我调节性和再分配性政 策
2.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政策
四、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 2.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 3.公共政策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
第二节 公共政策过程
一、公共政策主体 二、公共政策过程
一、公共政策概念界定
戴维·伊斯顿:“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作权 威 性的分配。” 夏坎斯基: “政府的重要活动即为公共政策。” 詹姆斯·安德森:“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 府 官员制定的政策”;而“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 过 程,这些活动过程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 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
公共管理学第五章 公共政策
二级公路收费,同时相应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 额,在价内征收,即在征收时不提高成品油价格。
自方案正式公布即日起,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 格形成机制,并根据当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情 况,降低成品油价格。是政府让利于民的举措,体 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第五章 公共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述 第二节 公共政策过程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 第四节 公共政策评估
●公共政策
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 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 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 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二、公共政策的性质及功能
●公共政策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 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 第二,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 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定 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 第三,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 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是与谋略、法令、措施、 办法、规定等密切相关的政治行为。 第四,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二、公共政策的性质及功能
●政策的本质及功能集中地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它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 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二是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手段, 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三是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