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教学如何进行科学精神培养

内容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学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深挖其中的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实际可行。本文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科学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历史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途径,为创新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科学精神培养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影响生活,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等。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毛泽东强调:科学精神要实事求是;邓小平强调:科学精神要解放思想;江泽民强调: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胡锦涛也提出了新时期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实创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都是寄托在一代代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身上。而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中学生当中开展与加强科学精神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探索求真、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协作、敬业献身等都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我国青少年科学素养存在明显不足,缺乏科学精神,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所致。中学历史教学要积极参与,努力挖掘素材,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历史课程标准》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中也要求:历史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的巨大物质进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科学态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科学需要人才。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就需要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的新一代中学生,教育他们从小立志献身科学,献身祖国和人民的进步事业。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可能性

历史学科史料丰富,浩如烟海,有着进行科学精神培养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历史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可以从历史事迹中得到启迪,从这些人物对科学的追求中汲取历史经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

漫漫历史长河,我们伟大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技文化。这些科技文化成就以及背后所蕴藏的科学精神都是我们可以挖掘的课程资源。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秦汉科技文化时,可以向学生穿插讲述“神医”——华佗的故事。华佗是东汉末期人,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医学,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肯于动脑,又刻苦钻研,所以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医学家,不仅为病人带来了生的希望,而且还为我国传统医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九年级学习世界史时,通过三次科技革命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祖国由于科技落后,最终落后于世界之林,造成近代耻辱挨打局面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更能深刻理解科学的重要性,培养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历史学科蕴涵着这些丰富的科学精神教育素材,为我们进行科学精神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些资源优势,让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科学精神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现代的中学生有浓厚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问题意识很强;并有自主探索的求知精神,这些都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我们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的求知精神、实事求是的求真求实精神,让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研究,并找出发展的规律,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挑战权威,在不违背规律的前提下以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一代人才。二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途径

1.通过科技史的全面学习,明确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以史为鉴,考古今之得失,促今日之发展,是史学的根本任务。回眸五千年中华历史,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对人类历史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著名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他的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中国在公元3 世纪到 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 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然而近代科技的落后,受尽挨打和屈辱。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很容易明白科技发展对国家的兴衰的意义,从而培养和启迪学生尊重科学,明确科学的价值和培养学生重视科学、热爱科学的品德和理想。

2.用科学家优良科学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纵观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我们会发现,引领时代进步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时代精英大都是意志坚强,品德高尚的科学家。科学家的优良科学品德和高尚情操主要体现在:

第一深厚、挚诚的爱国主义精神。

热爱祖国是我国科学家的光荣传统。解放前,像詹天佑、邓稼先、钱学森等,他们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跨洋过海留学之后纷纷回国报效祖国。这种高尚的精神是现代中学生们学习的楷模。

第二:探索真理、热爱真理、捍卫真理的精神。

一代代的科技精英,在苦苦探索纷繁复杂的自然界奥秘、寻求自然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时,在捍卫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坚强的信念和崇高的气节。只有具备热爱科学刻苦求知的敬业精神,才有可能冲破习惯势力的阻挠、传统观念的束缚,开辟新领域,创造新天地。例如,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将自己的一生精力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解放事业。他从研究经济社会入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种矛盾和资本家的剥削秘密,写下了《资本论》这部巨著,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年轻有为、坚守真理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信守“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所监禁多年而毫不动摇,最后付出了生的代价!临刑前他在火堆上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纪会知道我的价值!”这是何等壮烈!许许多多的史实告诉我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只有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孜孜以求,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才能有所建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科学家的这些优良科学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震撼,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改变观念,引领科学实践能力的生成

众所周知,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选手获奖是常事,但是至今我们没有一位地地道道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有现成答案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轻视甚至无视对学生进行无答案领域的大胆探索;只知道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而忽视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