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通风照明课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三车道公路隧道规划设计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12 月12 日至12 月16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签字)

院长(主任)(签字)

2016 年12 月16 日

目录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1 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规范

1.2 工程概况

1.3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第2章隧道总体设计

2.1 纵断面设计

2.2 横断面设计

2.3 隧道设置形式设计

第3章隧道主体结构构造设计

3.1 洞门设计

3.2 衬砌设计

第4章隧道通风设计

4.1 通风方式的确定

4.2 需风量计算

4.2.1 CO排放量计算

4.2.2稀释CO的需风量

4.2.3烟雾排放量计算

4.2.4稀释烟雾的需风量

4.2.5稀释空气内异味的需风量

4.2.6考虑火灾时排烟的需风量

4.3 通风计算

4.3.1 计算条件

4.3.2 隧道内所需升压力

4.3.3 通风机所需台数

4.3.4 风机布置

第5章隧道照明设计

5.1 洞外接近段照明

5.2 洞内照明

5.3 照明计算

5.3.1 中间段照明计算

5.3.2 入口段照明计算

5.3.3 过渡段照明计算

5.3.4 出口段照明计算

参考文献

图纸部分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1 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规范

1.1.1 主要技术标准

(1)隧道按规定的远期交通量设计,采用分离式单向行驶三车道隧道。

(2)隧道设计车速,隧道几何线形与净空按 100km/h 设计,隧道照明设计速度

按 100km/h 设计。

1.1.2 主要设计标准规范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2)《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7)隧道围岩级别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1.2 工程概况

隧道位于鄂西南褶皱山区,为分离式单向行驶三车道隧道(上下行分离)。隧道

左洞桩号:ZK253+182~ ZK255+350,长2168m。右洞桩号:YK253+162~ YK255+375,

长2213m。设计标高为:进洞口为1120m,出洞口为:1185m。该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

设计速度:100km/h

设计交通量为:2800辆/h。

交通量组成为:汽油车:小型客车:31%,小型货车:20%,中型货车:15%

柴油车:中型客车: 9%,大型客车:18%,大型货车: 7%

1.3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隧道地处鄂西南褶皱山区。总体上地势陡峻,冲沟发育,为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地貌景观。构造剥蚀碎屑岩区属峰丛峡谷低中山地貌,地面标高高程1030~1570m,相对高程100-500m,地形起伏大,冲沟发育,地形陡峻,山顶呈浑圆状,自然坡度多在25°~60°左右,山脉沿北东走向延伸,山上植被发育较好;山坡较缓,局部陡峻,坡角一般15°~40°,冲沟不甚发育,洼地宽阔平缓。

隧道处于白果背斜的北西翼、金子山复向斜南东翼,呈现单斜构造特征,依次出露志留系至三迭系地层,地层倾向310°~330°,进口段倾角为30°~40°,出口段倾角变缓,约8°~10°。断裂构造不发育。碎屑岩中主要发育两组节理裂隙,走向分别为300~340°及220~250°,呈闭合状。

左洞桩号及地质情况:

右洞桩号及地质情况:

第2章 隧道总体设计

2.1 纵断面设计

隧道内纵断线形应考虑行车安全、运营通风规模、施工作业效率和排水要求,综合确定。

最小坡度:≥0.3%,以隧道建成后洞内水能自然排泄为原则,又考虑到隧道施工误差。最大坡度:一般要求,≤3%。施工中出渣或材料运输的作业效率;运营期间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运营通风的要求。

纵坡形式:一般宜采用单向坡;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特长隧道可采用双向坡。从行车舒适性和运营通风效率来看,采用单向坡较好,但是施工会出现逆坡排水问题。

该隧道的基本坡道形式设为单坡。坡道形式的选择依据和纵坡坡度的主要控制因素为通风问题和对汽车行驶的利害。隧道的纵坡以不防碍排水的缓坡为宜,坡度过大,对汽车行驶、隧道施工和养护管理都不利。单向通行的隧道设计成单坡对通风是非常有利的,因汽车都是单坡行驶,发动机产生的有害气体少,对通风也很有利。该隧道位于鄂西南褶皱山区,总体上地势陡峻,冲沟发育,为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地貌景观。车流量很大,且隧道埋深较大,围岩很差,设置竖井通风施工难度较大;隧道围岩地下水主要以裂隙水为主,水量贫乏,对施工无太大影响;该隧道由于路线需要,进出口段高程相差很大,设置人字坡将会使隧道长度增加;鉴于以上原因, 该隧道决定采用有变坡点的单坡。

坡度计算为

2.937%2213

1120

-1185 ,所以该隧道采用的坡度为3%。

2.2 横断面设计

该隧道的建筑限界隧道的建筑限界按100km/h 时速进行设计,建筑限界取值确定如下:

2.3 隧道设置形式设计

在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离式隧道造价最低,施工速度较快且比较安全,一般用于长隧道。该隧道2213m ,属于长隧道,因此采用分离式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