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讲解

合集下载

肿瘤标志物测定的临床实验

肿瘤标志物测定的临床实验

肿瘤标志物测定的临床实验肿瘤标志物测定是一种常用于临床实验的方法,用于检测血液或组织中的特定标志物,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肿瘤。

这些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所分泌的蛋白质、抗原或其他分子,在肿瘤得到治疗或观察的过程中,可以被测量并跟踪。

该实验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判断的依据。

一、肿瘤标志物测定的意义和目的肿瘤标志物测定是通过检测和测量肿瘤相关标志物的水平来判断癌症的存在和发展。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医生进行早期癌症的筛查、诊断和预测预后,以及监测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复发情况。

肿瘤标志物测定的目的主要包括:首先,帮助医生筛查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癌症的筛查,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其次,辅助诊断,通过检测标志物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癌症;最后,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可以根据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二、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很多种,每种标志物对应着不同的肿瘤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1. 癌胚抗原(CEA):常用于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的筛查、诊断和监测。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与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相关。

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监测。

4. 癌抗原125(CA125):常用于卵巢癌的筛查和监测。

5. 癌抗原153(CA153):用于乳腺癌的监测。

6. 癌抗原199(CA199):常用于胰腺癌的筛查和监测。

7.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密切相关。

8. 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细胞癌和睾丸癌的监测。

9. β-HCG:常用于绒毛膜癌和睾丸癌的监测。

10.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与鳞状细胞癌相关。

以上仅为常见的一些肿瘤标志物,不同的癌症类型可能会有其他特定的标志物。

三、肿瘤标志物测定的方法肿瘤标志物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血液检测和组织检测。

1. 血液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在实验室中使用特定的仪器或试剂盒进行检测。

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讲解培训课件

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讲解培训课件

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讲解
11
测定方法和试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肿瘤标志物测定方法很多,有放射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测 定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等,每种测定方法有自己的精密 度和重复性. ▪手工操作的方法重复性较差,误差比较大,操作时要特别认 真.
▪有研究报道,使用12种不同的CEA试剂盒检测某一混合血清 中CEA的浓度,结果其差异超过100%。导致分析间误差的主要 原因是没有测定的标准化,包括缺乏统一的抗原、抗原成分、 校正品和参考方法等。
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讲解
27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发 现基因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以及具有一定生物学功 能的基因产物的非正常表达均与肿瘤的发生、发 展密切相关,所以测定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 物也属TM之列。由于这些物质存在于细胞膜上或 细胞内如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白血病表型、 分子基因等,故把这类物质称为细胞TM
就已升高 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1%的健康妇女、3%的患良性卵巢疾病妇女
及其他非肿瘤患者也可见到升高。
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讲解
19
乳腺癌相关抗原(CA15-3)参考值:<25U/ml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 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
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 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100U/ml时,可认为有转移 性病变。
侵犯和转移,预后较差 术后若癌症有转移或复发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0周~13个月,CEA
就有可能开始升高,CEA浓度变化随病情进展而升高 CEA具有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并不适合用于肿瘤的普查 伴CEA升高的良性疾病:吸烟者、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结肠息肉

检验科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与解读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的一种特殊标记物质,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对肿瘤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

在检验科中,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有多种,本文将对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及其解读进行介绍。

一、血清学检测法血清学检测法是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其中的肿瘤标志物浓度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非侵入性,适用范围广。

常用的检测项目有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当血液中这些标志物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相应的肿瘤风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清学检测法无法确定具体的肿瘤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不能作为肿瘤的唯一诊断手段。

二、免疫组化检测法免疫组化检测法是通过对患者组织样本进行染色、观察和分析来确定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通过使用特定抗体与标志物进行特异性反应,可以确定肿瘤标志物在组织样本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明确标志物在具体组织中的位置和浓度,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常见的免疫组化检测项目有ER、PR、HER2等。

但是,该方法需要较为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且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对标本处理和染色条件有较高的要求。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利用DNA、RNA、蛋白质等分子水平的变化来判断肿瘤标志物的存在与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常用的检测项目有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变化,可以了解肿瘤的遗传特征,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该方法的缺点是操作较为繁琐,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且成本较高。

四、细胞学检测法细胞学检测法是通过对患者细胞样本进行镜下观察和分析来确定肿瘤标志物的存在与否。

该方法的优点是结果直观,可以确定肿瘤的种类和恶性程度。

常见的细胞学检测项目有涂片染色、细胞组织培养等。

然而,细胞学检测法的准确性受到技术人员经验和样本质量的影响,需要配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临床应用进展课件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临床应用进展课件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临床应用进展课件目前,肿瘤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肿瘤标志物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已经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肿瘤标志物检查的原理、常见的检测方法以及目前的临床应用进展。

一、肿瘤标志物检查的原理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的体液、组织或细胞中检测到的特异性物质。

它们可以是蛋白质、糖类、核酸或其他化学物质,其存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 免疫学方法:利用抗体与肿瘤标志物结合的特异性来检测肿瘤标志物。

常见的免疫学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标记法和免疫荧光法等。

2. 生化学方法: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所特有的生化指标,如酶活性、代谢产物等来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1. 血清学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来评估肿瘤的存在和活动情况。

常见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和免疫化学发光法(CLIA)等。

2. 细胞学检测方法:通过对肿瘤组织或细胞进行直接的检测来确定肿瘤的发生和类型。

常见的细胞学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学检查、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组化等。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肿瘤相关基因或基因产物来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串联反应放大(LAMP)和基因芯片技术等。

三、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展1. 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肿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治疗评估: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评估肿瘤治疗效果及疗效预测。

例如,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EA)水平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随访及治疗反应的指标。

3. 预后判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例如,肺癌患者血清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患者的存活率密切相关。

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应用PPT课件

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应用PPT课件
肿瘤标志物还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病 情变化和复发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05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局限性及展望
CHAPTER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局限性
灵敏度与特异性不足
受其他因素影响
目前大部分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 异性有限,容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 结果,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肿瘤标志物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 、组织或排泄物中,通过生物学、免 疫学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检测。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01
02
03
按来源分类
可分为肿瘤细胞产生的标 志物和宿主对肿瘤反应产 生的标志物。
按功能分类
可分为肿瘤增殖相关标志 物、分化标志物、凋亡相 关标志物、血管新生相关 标志物等。
按性质分类
可分为蛋白质类、酶类、 激素类、糖类、癌基因产 物等。
过测量放射性强度进行定量检测。
免疫组化技术
03
利用抗体与抗原肿瘤标志物。
生物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
将大量基因探针固定在芯片上, 通过与待测标本杂交,检测基因 表达谱的变化。
蛋白质芯片
将大量蛋白质探针固定在芯片上 ,与待测蛋白质进行相互作用, 用于蛋白质表达和功能研究。
案例三:结直肠癌标志物检测与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结直肠癌诊断、预后评估、复发监测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 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结直肠癌标志物检测可以 通过检测血液、粪便等生物样本中的肿瘤相关物质,辅助医 生对结直肠癌进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复发监测。常见 的结直肠癌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 (CA19-9)、糖链抗原72-4(CA72-4)等。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肿瘤标志物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尿液 、组织、细胞和体液中,通过检测这 些物质,可以辅助诊断肿瘤、评估疗 效和监测复发。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按来源分类
可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胚胎抗原、分化抗原 和致癌物质等。
按功能分类
可分为酶类、激素类、糖蛋白类、癌基因类等。
按检测方法分类
可分为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细胞学检测等。
现并采取干预措施。
04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局限性 及展望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局限性
灵敏度和特异性不

目前许多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和 特异性有限,导致假阳性或假阴 性的结果,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缺乏标准化
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方法和标 准不统一,导致结果的可比性差, 影响临床决策。
受其他因素影响
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能受到其他 因素的影响,如炎症、免疫状态 和药物使用等,可能导致误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总结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一种与前列腺癌相关的 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 和监测。
详细描述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一种糖蛋白,在正常人 体内含量较低,但在前列腺癌中表达量会显 著增加。通过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 可以辅助诊断前列腺癌,并监测治疗效果和 复发情况。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升高还可 见于一些良性疾病,如前列腺炎等,但这些 情况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通常不会显著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标记抗体来检测肿瘤标志 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利用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再通 过光电倍增管将信号放大并检测。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肿瘤标志物作为肿瘤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的重要工具,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原理、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以及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肿瘤标志物的原理及检测方法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具有一定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物质。

肿瘤标志物可以来自肿瘤细胞本身、免疫细胞的反应产物以及肿瘤细胞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物质。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学法、核酸法、蛋白质分析法等。

免疫学法是常用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之一。

该法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进行检测,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等。

核酸法则是利用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基因序列的异常变异进行检测,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蛋白质分析法则是通过测量肿瘤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来进行检测,如质谱法和凝胶电泳法等。

二、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有一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被广泛使用。

如癌胚抗原(CEA)是一种被广泛检测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它在胃肠道肿瘤中表达较高,可用于胃肠道肿瘤的筛查、疾病的监测以及预后判断等。

另一个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它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除了上述两种肿瘤标志物外,CA125是一种用于卵巢癌监测和诊断的标志物,CA19-9则是胰腺癌的标志物。

乳腺癌的标志物HER2neu和ER/PR在临床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AFP、HCG、PSA等亦是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三、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早期发现肿瘤和进行良性肿瘤鉴别是其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标志物的定量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肿瘤,并尽早进行治疗。

肿瘤标志物也可以用于肿瘤复发检测和治疗效果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此外,肿瘤标志物还可以辅助评估肿瘤患者的预后。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详细解读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详细解读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一种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评估肿瘤的存在、发展和治疗反应。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通常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以下是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一般解读:
1. 正常范围:每个肿瘤标志物都有一个正常的参考范围,超出该范围的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异常。

然而,正常范围是根据大多数人的结果来确定的,也存在个体差异。

2. 升高的含义:肿瘤标志物上升可能与肿瘤存在有关,但不能单凭标志物检测结果诊断肿瘤。

因为一些非肿瘤因素也可能导致标志物升高,如炎症、感染、损伤等。

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来做出综合判断。

3. 监测治疗反应: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以用于监测治疗的有效性。

如果标志物水平在治疗后下降或保持稳定,可能表示治疗有效。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炎症或药物的影响,需要谨慎解读。

4. 综合分析: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其他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信息。

只有在整体上评估时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重要的是要注意,肿瘤标志物检测不能作为肿瘤的唯一诊断依据,它们通常需要与其他方法(如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准确的结果和诊断。

因此,如果您接受了肿瘤标志物检测并获得了结果,请及时与您的医生或专业医疗团队沟通,以获取专业的解读和建议。

他们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结果,为您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进一步的检查建议。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与解读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与解读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与解读在现代医学领域,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成为肿瘤诊断、治疗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它们可以存在于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中,通过检测其含量或活性的变化,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肿瘤的信息。

一、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种类繁多,每种标志物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

1、癌胚抗原(CEA)CEA 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可能升高,如结肠癌、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肺癌等。

但其特异性不高,在一些良性疾病如结肠炎、胰腺炎、肺气肿等中也可能轻度升高。

2、甲胎蛋白(AFP)AFP 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标志物,在肝癌患者中,AFP 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

此外,AFP 升高还可见于生殖细胞肿瘤、妊娠期等。

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PSA 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

总 PSA(tPSA)和游离PSA(fPSA)及其比值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糖类抗原 125(CA125)CA125 常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和监测,在子宫内膜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中也可能升高。

在一些良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中,CA125 也可能轻度升高。

5、糖类抗原 19-9(CA19-9)CA19-9 对于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胆管癌、胃癌、结肠癌等中也可能升高。

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1、肿瘤的早期筛查虽然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有限,但对于某些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肿瘤病史、长期吸烟、酗酒、接触致癌物质等,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

2、肿瘤的诊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为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肿瘤,而肿瘤标志物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肿瘤的存在。

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肿瘤标志物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肿瘤标志物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非恶性肿瘤性疾病如:肝硬化、急慢性肝炎、先天胆道闭锁等,也可见增高。
甲胎蛋白(AFP)临床应用
*
临床常应用AFP作为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非精原细胞癌)的检测和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
01
原发性肝癌有70%-90%的患者AFP增高,并且血清AFP值的水平与肿瘤大小成相关性。
02
甲胎蛋白(AFP)临床应用
CA19-9常用于胰腺癌的筛选检查和监测肿瘤有无复发。术前CA19-9对判断肿瘤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一般术前CA19-9值低,提示预后较好。
CA19-9临床意义
*
CA19-9在各种胃肠系统肿瘤及非肿瘤的阳性率分别为:胰腺癌90%、胆管癌67%、肝细胞癌49%、胃癌41%、结肠癌34%、食管癌22%、肺癌和乳腺癌患者也有CA19-9升高的病例。
CA125临床意义
*
一般临床用于高危人群的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及肿瘤复发的监测。
01
在癌症复发早期一般CA125值的增高会先于临床症状前几个月出现,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02
其它恶性肿瘤:乳腺癌、胰腺癌、肝癌、胃癌、肺癌、胆管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等腺癌也可见血清CA125增高。尤其是转移癌CA125血清水平增高更为明显。
血清AFP ≥500ng/ml持续一个月或AFP ≥200ng/ml持续二个月不降,排除相关疾病可考虑为肝癌。
糖类抗原19-9(CA19-9)
*
CA19-9是与粘蛋白相似的一种单涎酸神经节苷酯。
CA19-9在多种腺癌血清中显示非常敏感。
01
02
CA19-9临床意义
*
临床常用来辅助结肠癌和胰腺癌的诊断,故又称结肠和胰腺的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153(CA153)

临床分析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

临床分析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

临床分析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肿瘤,还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测治疗效果。

本文将通过对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分析,探讨其意义、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起到早期筛查和诊断的作用。

一些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就会出现,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发现肿瘤的存在及其病情程度。

同时,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还可以在治疗后监测肿瘤的复发和预测治疗效果,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以及基因检测法等。

ELISA是通过酶标仪测定某种特定蛋白质在血液中的浓度,从而判断肿瘤情况。

RIA则是通过放射性标记的抗体与肿瘤标志物结合来测定其浓度。

基因检测法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和表达水平来判断肿瘤的存在及其类型。

三、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存在的问题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虽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不够高,可能会出现误诊的情况。

其次,标志物的浓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也会影响准确性。

另外,某些标志物只在特定类型的肿瘤中表达,对于非特异性肿瘤的检测就无能为力。

此外,标本采集和保存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展望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新的标志物的发现和验证将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同时,研究更加便捷和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建立标准化的采样和分析流程,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质控,也将有利于提高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监测肿瘤。

然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寻找更准确、方便的检测方法,并加强标准化管理和技术培训,以提高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肿瘤标志物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讲解

肿瘤标志物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讲解

肿瘤标志物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讲解绪论:了解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性随着癌症的高发率和患者对早期诊断的需求增加,寻找可靠且高效的肿瘤标志物成为医学界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介绍肿瘤标志物的定义、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肿瘤标志物定义与分类1.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指能够通过检测体液或组织中特定抗原、酶活性或其他指标来帮助诊断和评估肿瘤存在和发展的生化物质。

2.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根据其分泌位置可分为血清型、尿液型和组织型;根据其生化性质可分为蛋白质型、酶型和碳水化合物型。

二、肿瘤标志物作用机制肿瘤标志物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 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导致异常表达: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有关,例如BRCA1、TP53等基因。

2. 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部分肿瘤标志物能够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如癌胚抗原(CEA)。

3. 细胞迁移和侵袭:某些肿瘤标志物参与了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过程,并促进肿瘤转移,如触珠蛋白(Vimentin)。

4. 诱导免疫抑制:一些特定的肿瘤标志物能够干扰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三、常见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1. 癌胚抗原(CEA):它是最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上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主要用于结直肠癌和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和评估。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的筛查和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

3. 糖类抗原125(CA125):它在卵巢癌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卵巢癌的复发时,CA125水平的变化能够提供关键信息。

4.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在鳞状细胞癌的筛查和监测中应用广泛,主要适用于头颈部和生殖道鳞状细胞癌。

四、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局限性虽然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 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部分肿瘤标志物对其他非恶性疾病也会产生阳性反应,降低了其特异性和准确性。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解析讲解培训课件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解析讲解培训课件
(2)输血或铁剂治疗SF升高 (3)再障、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SF升高 (4)原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积症SF升高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解析讲解
25
铁蛋白(Ft)
(5)结缔组织病SF升高 (6)各种肝脏疾病及慢性肾衰SF升高 (7)感染性疾病SF升高 (8)脑脊液Ft的测定有助于脑部疾病的
诊断 (9)缺铁性贫血SF下降
治疗有效CA125下降;复发CA125升高先于症 状;CA125是判断疗效和复发的良好指标。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解析讲解
12
糖类抗原125(CA125)
(2)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 43% 胰腺癌50% 肺癌41% 胃癌47% 结/直肠癌 34% 乳腺癌40%
7
癌胚抗原(CEA)
CEA 1965年 结肠癌血清中发现 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 最初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特异性肿瘤 标志物 CEA在消化道外的肿瘤:肺癌、乳腺癌、 甲状腺癌、胰腺癌等也存在。
参考值:<15ng/ml(RIA法)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解析讲解
8
癌胚抗原(CEA)
临床意义: (1)CEA升高主要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肝 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 及子宫颈癌、泌尿系肿瘤等,其他恶性肿瘤 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3)其他非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阳性率较低;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 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
(4)在许多良性和恶性胸、腹水中发现CA125 升高
(5)早期妊娠,也有CA125升高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解析讲解
13
糖类抗原15-3(CA15-3)
1980s,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随访有 一定价值,但在乳腺癌的早期敏感性较 低是其不足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讲课讲稿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讲课讲稿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1.甲胎蛋白(AFP)AFP 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 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 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 升高,越是晚期,AFP 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

AFP 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

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 值应降至20ng/ml 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

在转移性肝癌中,AFP 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 也会明显升高。

AFP 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 携带者。

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 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AFP 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 或多胎,AFP 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 综合征的危险性。

正常参考值:0~15 ng/ml2.癌胚抗原(CEA)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 很难测出。

CEA 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 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 %)、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

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 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 可先于血中存在。

CEA 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 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 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 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简析课件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简析课件

泌尿 系统
泌尿系统感染和前列腺炎可致PSA显著升高,抗生素有效治疗后 再次采血检测进行确认
常 用 肿 瘤 标 志 物 与 临 床 意 义
标志物
筛查
诊断
预后
疗效监测
随访
CEA
甲状腺髓 结肠/胃/乳腺 结肠/乳腺/肺/ 结肠/乳腺/肺/ 甲状腺髓样癌 样癌 癌 甲状腺髓样癌 甲状腺髓样癌
肝癌 肝癌/生殖细 肝癌/生殖细胞 肝癌/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肿瘤 胞肿瘤 肿瘤 肿瘤 胰腺癌 胃/结肠癌 胰腺癌 胃癌, 卵巢癌 (浆液性) 乳腺癌 卵巢癌 NSCLC 卵巢癌 NSCLC 乳腺癌 胰腺癌 胃癌,卵巢癌 (浆液性) 乳腺癌
CEA
CYFRA211
NSE
•标本中添加抗凝剂可使水平升高 •唾液的污染可致假阳性升高
•标本放置时间过久可使水平升高 •溶血可使检测结果偏高
项目 全身 疾病
临床病理因素 全身肝肾疾病、炎症和感染可致肿瘤标志物浓度升高。肿瘤标志 物组织来源的组织良性疾病也可使其浓度升高
肾脏
肾衰是导致CEA和细胞角蛋白升高最常见的因素。报告中应对此 情况予以注明。肾脏清除率损伤也可导致HCG的升高。
• 参考值: <12U/ml • 临床意义: 1)胰腺癌、胆管癌CA242的阳性率高达88%-100% 2)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分布与疾病状态和疗效有关 3)对腺癌的检出率CA242高于CEA,两者联合检测会 提高肿瘤检测的敏感性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 1973年 PSA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 • 参考值: <35岁 <1.6 ug/L 36-45岁 <2.0 ug/L 46-55岁 <3.1 ug/L 56-66岁 <5.4 ug/L • 临床意义: 1)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血清中PSA 由前列腺上皮和尿道球腺产生,是组织特异性抗 原,而非癌特异抗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实例 2004年8月19日在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自80年代以来,随着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制备肿瘤单克隆技术的不断成熟,出现了大量的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并与同时出现且日新月异的免疫学检测技术(RIA、IRMA、ELISA、CLIA、IFA、TRFIA等)相结合,发展了众多的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并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已成为肿瘤患者的一个重要检查指标。

1、概述1.1 一般而论,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缩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

这些物质有的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只见于胚胎中,有的在肿瘤病人体内含量超过正常人体内含量。

通过测定其存在或含量可辅助诊断肿瘤、分析病程、指导治疗、监测复发或转移、判断预后,这类TM称为体液TM。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发现基因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以及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基因产物的非正常表达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测定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也属TM之列。

由于这些物质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如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白血病表型、分子基因等,故把这类物质称为细胞TM。

由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至今不明,因此,TM的定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1.2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的特点:所谓"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一般认为应具有下列特点:(1)敏感性高,能早期测出所有肿瘤患者;(2)特异性好,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应100%准确;(3)有器官特异性,能对肿瘤定位;(4)血清中浓度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相关,可用以判断预后;(5)半衰期短,能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6)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剂盒价廉。

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TM。

由于肿瘤基因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故发现"理想"的TM就十分困难。

2、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的有许多种,粗粗分类有癌胚抗原类、酶类、激素类、糖蛋白类、癌基因类和细胞表面肿瘤抗原类等6大类。

前4类称为血清肿瘤标志物,后两类称细胞肿瘤标志物,目前大都已可用于临床检测。

2.1 血清肿瘤标志物2.1.1 胚胎性蛋白2.1.1.1甲胎蛋白(AFP):AFP在胚胎期是功能蛋白,合成于卵黄囊、肝和小肠,脐带血含量为1000-5000μg/L,1年内降为成人水平<40μg/L,终生不变。

AFP在临床上用于以下辅助诊断:(1)产前诊断胎儿宫内死亡、神经管畸形、无脑儿和脊柱裂。

(2)急慢性肝炎,在1100例肝炎患者测定中发现16.7%AFP20-90μg/L,8.7%90-400μg/L,2.8%400-1000μg/L,其中1例维持1000μg/L以上达6周,后逐步下降。

(3)原发性肝细胞癌约70%以上AFP在400μg/L以上,多逐渐升高,亦有不高于400μg/L,甚至在正常水平的患者。

AFP异质体,是指肝细胞癌产生的AFP与新生肝合成的在糖基链的量上有区别,因此可用Con-A(刀豆凝集素-A)来区别,异质体亲和力大,胚胎AFP则亲和力小,可用电泳方法来区别肝细胞来源与肝癌细胞来源的AFP。

2.1.1.2.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酸性糖蛋白,胚胎期在小肠、肝脏、胰腺合成,成人血清含量极低(<5μg/L ,29如吸烟者为15-20μg/L,6.5%可达20-40μg/L )。

CEAl965年被发现时,认为是结肠癌的标志物(60%-90%患者升高),但以后发现胰腺癌(80%)、胃癌(60%)、肺癌(75%)和乳腺癌(60%)也有较高表达。

2.1.2糖蛋白抗原是由于细胞膜成分异常糖基化而形成的抗原。

2.1.2.1糖蛋白抗原CA50:是一种唾液酸酯和唾液酸糖蛋白,正常组织中一般不存在,当细胞恶变时,糖基化酶被激活,造成细胞表面糖基结构改变而成为CA50标志物。

正常血<20μg/L,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中皆可升高,如66.6%的肺癌、88.2%的肝癌、68.9%的胃癌、88.5%的卵巢或子宫颈癌、94.4%胰或胆管癌,其他如直肠癌、膀脏癌等皆有70%以上是升高的。

2 .1.2. 2 CA125:最初认为是卵巢癌特异的,但深入研究,它也是一种广谱的标志物。

正常值以35U/ml为界,82.2%卵巢癌、58%胰腺癌、32%肺癌,及其他非妇科肿瘤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作为卵巢癌的辅助诊断是个重要的标志物,与病程有关。

2.1.2.3 CAl5-3:是乳腺细胞上皮表面糖蛋白的变异体,近年推出作为乳腺癌标志物,正常<40U/ml哺乳期妇女或良性乳腺肿瘤皆低于此值。

乳腺癌晚期100%,其他期75%此值明显升高。

同样,该标志物也是广谱的,可见于50%肝细胞癌、53%肺癌、34%卵巢癌患者。

由于CEA在乳腺癌中也有诊断价值,如两者联合将可提高10%阳性率。

2.1.2.4.CA19-9:CAl9-9为唾液酸化的乳-N-岩藻戊糖II,是一种类粘蛋白的糖蛋白成分,与Lewis血型成分有关。

血清内正常值<37U/mL(>95%),异常升高也是在多种肿瘤出现,如79%胰腺癌、58%结肠癌、49%肝癌、67%胃癌、67如胆囊癌、肺癌、乳腺癌皆有10%左右是升高的。

2.1.2.5.CA549:CA549也是乳腺癌的标志物,它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大部分健康女性<11U/ml,异常升高者比例并不高,可见于50%乳腺癌、卵巢癌、40%前列腺癌、33%肺癌患者。

由此,作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CA则还较欠缺,应联合应用其它TM。

2.1.2.6 CA72-4:CA72-4是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量<6U/ml,异常升高在各种消化道肿瘤、卵巢癌均可产生。

对于胃癌的检测特异性较高,以>6U/ml为临界值。

良性胃病仅<1%者升高,而胃癌升高者比例可达42.6%,如与CAl9-9同时检测,阳性率可达56%。

2.1.2.7 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是由宫颈癌细胞中提纯的,是宫颈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

SCC在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内也存在,随着鳞状上皮细胞的增殖(恶性)而释放入血。

正常人血清水平<2μg/L。

异常升高可见于宫颈鳞癌,21%宫颈腺癌也有升高。

肺鳞癌有较高的阳性率,各家报告从40%-100%不等,而小细胞肺癌阳性率则较低(3.7%)。

食道鳞状上皮癌、口腔鳞状上皮癌皆有较高的阳性率,且随肿瘤的分期呈现不同变化(20%-80%)。

可见SCC 是鳞状上皮癌的重要标志物。

2.1.2.8 CA242:是一种粘蛋白型糖抗原,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校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但特异性、诊断效率则优于CA19-9。

2.1.2.9 NMP22:系核基质蛋白(nuclear matrix protein)是膀胱癌的一种新的标志物,检测尿NMP22可鉴别良恶性膀胱疾病。

2.1.3 蛋白质抗原2.1.3.1 细胞角蛋白19 (CYFRA21-1):细胞角蛋白是细胞体的中间丝,根据其分子量和等电点不同可分为20种不同类型,其中细胞角蛋白19在肺癌诊断中有很大价值,是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标志物。

在肺癌的血清浓度阈值为2.2μg/L,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7.7%、91.9%和64.9%。

从组织学角度看,鳞癌的敏感性 (76.5%)较腺癌(47.8%)为高,也高于SCC对两者的诊断率。

细胞角蛋白19与CEA联合应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符合率已可达到78%。

2.1.3.2 β2-microglobulin:表达在大多数有核细胞表面,是HLA-A、B和-C抗原的一分子量为11800链。

临床上多用于证实淋巴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

其水平与肿瘤细胞数量、生长速率、预后及疾病活动性有关。

例如骨髓瘤β2-microglobulin水平高于4.O mg/L时,预示生存时间短,高于6.0mg/L时,对化疗反应不敏感。

此外,根据此水平还可为骨髓瘤患者分期。

2.1.3.3 Ferritin:是一种铁结合蛋白,存在于各种组织,病理状态下,释放到血液增加,不是肿瘤特异的标志,在多种癌症患者血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肝癌患者的阳性率在70%以上,所以可辅助肝癌诊断。

此外,在进展性乳腺癌思考Ferritin水平也有显著升高,且与病程有关。

2.1.3.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最敏感的指标,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及预测复发。

PSA 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它具有极高的组织器官特异性。

正常人体血清内PSA <4μg/L,这个正常值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

<50岁者一般低于4.0μg/L,50-55岁为4.4μg/L,60-69岁为6.8μg/L,>70岁可达7.7μg/L,异常升高预示有患前列腺癌的可能。

以>4μg/L为临界值,早期前列腺癌63%-70%阳性,总阳性率可达69-92.5%。

有报告,PSA值如为4.0-10.0μg/L,特异性相对较低,只有25%确诊前列腺癌;但>10.Oμg/L者,往往又是晚期前列腺癌,失去早期治疗时机,这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PSA在血清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它主要与蛋白酶抑制物形成复合物。

然而,另一种PSA即游离PSA(f-PSA),不与蛋白酶抑制物结合。

由于未知的原因,前列腺癌患者血清f-PSA百分比比正常人和前列腺良性疾患为低。

因此,测定PSA的类型和百分比有利于鉴定前列腺良性和恶性疾患,f-PSA百分比较低可能是前列腺癌恶性度较高。

而f-PSA百分比受年龄、前列腺大小和总PSA(tPSA)水平影响,据报告,50-55岁 f-PSA临界值应<20%,60-69岁应<20%,70-75岁<28%,固定临界值应是<25%(占PSA的量).有报告773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患者(379例前列腺癌,394例良性前列腺病)f-PSA在0.2-5.0μg/L,百分比从20%-52%,而前列腺癌组为12%,良性组为18%。

国内报告,如以t-PSA>4.2μg/L为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 l00%,特异性仅 68%,符合率为74%;如以fPSA/tPSA(F/T)值<O.11为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98%,符合率96%;如以tPSA>4.2μg/L,同时F/T<0.11为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9%,符合率97%。

可见,最后一个指标为最佳。

2.1.4 酶类2.1.4.1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NSE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如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髓质癌和小细胞肺癌(70%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