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与答题十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手法与答题十例

摘要:关于表现手法历来考试出题率极高,但表现手法又是一个极广极不确定的课题。学生在回答关于表现手法的问题上往往表现出极不适应、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的困惑。艺术手法:艺术作品形式的要素之一,又称表现手法。指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中学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关键词:表现手法答题技巧示例分析

关于表现手法历来考试出题率极高,但表现手法又是一个极广极不确定的课题。学生在回答关于表现手法的问题上往往表现出极不适应、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的困惑。这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棘手的问题。为此,我搜集相关资料,举出实例及其参考答案与各位共同研究,望各位多多指教。

艺术手法:艺术作品形式的要素之一,又称表现手法。指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人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艺术手法。较为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

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艺术手法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的辩证关系,其作用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随着艺术创作的发展,艺术手法也在不断地丰富更新。艺术手法的运用,必须服从于特定的艺术内容的表达,并与欣赏者的审美能力相适应。艺术手法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艺术创作中,各种艺术手法一般是交互运用的,而且受体裁的制约,即不同体裁对艺术手法有所侧重。艺术手法是否运用得恰当、娴熟、和谐、巧妙,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艺术手法有着历史的继承性,不同民族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

关于对艺术手法的提问历来以诗歌和古文居多,现代文的相对较少,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也应以古文为主,特别是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中学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中学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托物言志等。

2、修辞手法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互文、叠词、婉辞,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转文,复沓(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诗歌鉴赏中经常用到的一般有比喻、拟人、对偶、对比、衬托、象征等。

3、表现手法

赋、比、兴、渲染、烘托、映衬(正衬\反衬)、虚实结合(以虚衬实\以实衬虚)、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静\以静衬声)、正侧、欲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点面(以点代面\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像、引用(用典\化用)、白描、留白、一语双关等。

赋:铺陈叙事。

比:借一物而喻它物。

兴:起兴,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物。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中心事物的描写方式。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

情。

象征

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例:

1、昆八中2010级高一教学测评达标月考卷(六)12题。分析唐诗《清溪行》(李白):

题目:诗的颈联写景颇有特色,使人如身临其境,简析其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答:运用了比喻的艺术手法。把清溪比作“明镜”,把两岸群山比作“屏风”。写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表现了清溪的清澈。

析:这个题所问的艺术手法,其实就是一种修辞手法。

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同步测控《全优设计》第1课《窦娥冤》问题导学中第3题:

题目:这三桩誓愿有两桩即时应验,还有一桩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验证。这是什么样的手法?你怎样看待?

答: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均是无法实现的。作者所引用的典故,也基本上是传说,这三桩誓愿却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应验,真是个“皇天也肯从人愿”,证明了窦娥“委实的冤情不浅”。这正是因为作品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的结果,设计出超现实的情节,并且发生得那样合情合理,使人看不出一点牵强的痕迹,确信它就是生活的真实。这正是作者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的一种成功的表现。

作者使用浪漫主义手法,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剧最成功的一处,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析:这个题不但问了用的什么艺术手法,还问了这种手法的作用。这种题在考试的时候不多见,但一出现分值就会相当高。回答技巧方面画线的部分可以适当套用。

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同步测控《全优设计》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后演练第7题,鉴赏《望海潮》。

题目: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请就本词的上片举一例说明“点染”手法的运用。

答:上片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动静结合,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析:这个题所问到的表现手法似乎从没见过,但答案的后半部分我们是见过的,所以遇到这样的题也不必惊慌,用我们知道的内容去回答所不知道的内容就可以了。

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同步测控《全优设计》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后演练第9题,鉴赏《雨霖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