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讲义件59疟疾
中医内科学之疟疾
环境卫生改善
保持室内清洁,定 期打扫,减少蚊虫
滋生
定期清理积水, 防止蚊虫繁殖
使用纱窗、蚊帐 等防蚊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勤 洗澡,勤换衣物
避免在蚊虫活跃的 时段外出,如黄昏
和黎明
外出时穿着长袖衣 物,涂抹防蚊液
定期检查家中是否 有蚊虫滋生地,及
时处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提高免疫力,
减少患病风险
谢 谢
中
医
内
科
学
之
疟演
疾
讲 人
目录
疟疾概述
疟疾治疗
疟疾预防
疟 疾 概 述
病因病机
病因:感受疟邪,或因饮食不节,或因感受风寒湿邪,或因劳累过度,或因情志 不舒,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失养,或因外伤出血,或因虫兽咬伤,或因药物 中毒,或因饮食不洁,或因环境污染,或因气候变化,或因其他原因。
病机:疟邪入侵,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调,气血亏 虚,正气不足,邪气入侵,导致疟疾发生。
接种疫苗:接种疟疾疫苗, 提高免疫力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疟疾检 测,及时发现并治疗
疫苗接种
疫苗类型:疟疾疫苗主要有 RTS,S/AS01和RTS,S/AS02两种
接种对象:适用于所有年龄层的人群, 尤其是生活在疟疾流行地区的人群
接种时间:建议在疟疾流行季节前 接种
接种效果: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 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表现
01
发热:周期性发热,持续 时间不定
02
寒战:发热前出现寒战, 持续时间不定
03
出汗:发热后大量出汗, 持续时间不定
04
头痛:发热时出现头痛, 持续时间不定
05
肌肉疼痛:发热时出现肌 肉疼痛,持续时间不定
中医内科学--疟疾
第九节疟疾【概述】一、定义疟疾是由感受疟邪,邪伏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正交争,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二、沿革1、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疟”字的记载。
2、疟疾之名首见于《内经》,指出疟疾的病因是“疟气”,描述了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
在治疗时机选择上,提出“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3、《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及蜀漆有治疟的功效。
4、《金匮要略》阐述了瘅疟、温疟、牝疟等各种不同类型疟疾的辨证论治,并指出疟久不愈,可以形成痞块,称为“疟母”,其所列之鳖甲煎丸至今仍为临床习用。
5、晋代《肘后备急方》首先提出疫疟的名称,认为其病因为感受山岚瘴毒之气,并明确提出青蒿为治疟要药。
6、宋代《三因病证极一方论》指明“疫疟”的特点:“一岁之间,夫幼相若,若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
7、吴有性在所著《温疫论》中制定“达原饮”,用槟榔、厚朴、草果等“使邪气溃散,速离募原”。
【病因病机】一、病因主要病因为感受“疟邪”,但其发病与正虚抗邪能力下降有关,诱发因素则与外感风寒、暑湿、饮食劳倦有关,尤其在暑湿季节最易诱发。
二、病机1、基本病机:邪伏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正交争,则疟病发作;疟邪伏藏,则发作休止。
2、病位:少阳经脉。
3、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
4、病理演变:疟邪久留,屡发不已,气血耗伤,不时寒热,可成为遇劳即发的劳疟。
久疟不愈,气血瘀滞,痰浊凝结,壅阻于左胁下而形成疟母,常兼有气血亏虚之象。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发作时寒战,高热,汗出热退,每日或隔日或3日发作1次,伴有头痛身楚,恶心呕吐等症。
2、多发于夏秋季节和流行地区,或输入过疟疾患者的血液,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脾肿大、面色苍白、乏力等症。
二、病证鉴别1.与风温发热鉴别:风温初起,邪在卫分时,可见寒战发热,多伴有咳嗽气急、胸痛等肺经症状;疟疾则以寒热往来,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为特征,无肺经症状。
中医内科学资料—疟疾
中医内科学——疟疾细目一:概述疟疾的概念及源流1.疟疾的概念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2.疟疾的源流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疟”字的记载。
疟疾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疟论》指出疟疾的病因是“疟气”,该篇还描述了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
在治疗时机选择上,《素问·刺疟篇》提出“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及蜀漆有治疟的功效。
《金匮要略》阐述了瘅疟、温疟、牝疟等各种不同类型疟疾的辨证论治,并指出疟久不愈,可以形成痞块,称为“疟母”,其所列之鳖甲煎丸至今仍为临床习用。
晋代《肘后备急方》首先提出疫疟的名称,认为其病因为感受山岚瘴毒之气,并明确提出青蒿为治疟要药。
《诸病源候论》提出间日疟和劳疟病名。
《备急千金要方》还用马鞭草治疟。
宋代《三因病证极一方论》指明“疫疟”的特点:“一岁之间,夫幼相若,若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
明·张景岳进一步肯定疟疾因感受疟邪所致,而非痰食引起,其治疗多用柴胡等和解法。
吴有性在所著《温疫论》中制定“达原饮”,用槟榔、厚朴、草果等“使邪气溃散,速离募原”。
细目二:病因病机疟疾的病机特点疟疾的病位:邪伏藏于半表半里,属少阳经脉部位。
基本病机为邪伏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正交争,则疟病发作;疟邪伏藏,则发作休止。
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
病理演变:疟邪久留,屡发不已,气血耗伤,不时寒热,可成为遇劳即发的劳疟。
久疟不愈,气血瘀滞,痰浊凝结,壅阻于左胁下而形成疟母,常兼有气血亏虚之象。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疟疾的诊断要点1.发作时寒战,高热,汗出热退,每日或隔日或3日发作1次,伴有头痛身楚,恶心呕吐等症。
2.多发于夏秋季节和流行地区,或输入过疟疾患者的血液,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脾肿大。
二、疟疾与淋证发热及风温发热的鉴别1.与风温发热鉴别:风温初起,邪在卫分时,可见寒战发热,多伴有咳嗽气急、胸痛等肺经症状;疟疾则以寒热往来,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为特征,无肺经症状。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疟疾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疟疾>>>
症状及病史:
相符;有的每天发热,热型呈间歇型、弛 张型或不规则型;有的持续高热,发热期 往往长达20~36h;前后两次发作的间歇期 极短,致使体温曲线呈“M”型。恶性疟 用高效裂殖体杀灭药足量治疗后,即可根 治。若能及时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③卵形症:临床症状与间日疟相似。多数 在下午5点以后或晚上发
病因:
疟疾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 生虫病。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 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 经蚊虫叮咬皮肤为主要传播途径。极少数 病例可因数带疟原虫的血液后而发病。 传播疟疾最重要的是中华按蚊,为平
内科学疾病部分:疟疾>>>
病因:
内科学疾病部分:疟疾>>>
病因:
descence)。疟疾初发后红内期疟原虫已 被人体免疫力或杀裂殖体药物彻底肃清, 但由于红外期的疟原虫,即肝细胞内迟发 型子孢子的存在,待其休眠结束,开始裂 体增殖产生的裂殖子重新侵入红细胞后大 量繁殖,再次引起原虫血症致疟疾发作, 称之为复发(relapse)。复发时由于机体 已有一定的免
内科学疾病部分:疟疾>>>
病因:
原虫及其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红细 胞外期对肝细胞虽有损害,但无明显临床 症状,然而它与疟疾的潜伏期及复发有关。 从疟疾发病的整个过程来看,蚊唾液腺中 的子孢子侵入人体后到临床发作前,都要 经过一段潜伏期,继之临床发作;若未经 彻底治疗,则经过或长或短的潜隐期 (latent period)
内科学疾病部分:疟疾>>>
病因:
又出现再燃或复发。 1.潜伏期 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
《疟疾》ppt课件
临床表现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 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 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 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 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 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 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 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
实验室检查
全球基金(Global Fund)的作用
筹集和分配资金,支持疟疾高发国家的防控项目。
面临的挑战
资金不足、疫苗研发进展缓慢、气候变化对蚊虫分布的影响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全球卫生水平的提高和疫苗研发的进展,未来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望进 一步下降。
挑战应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筹集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大疫苗研发力度,推动疫苗早日 上市使用;加强蚊虫监测和灭蚊工作,减少蚊虫传播的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
来发展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疟疾的病原学、流行病 学和临床表现
疟疾的诊断方法和治疗 原则
疟疾的预防措施和控制 策略
疟疾疫苗的研究进展和 前景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交流环节
01
02
03
04
学员对疟疾的认知和理解加深
学员掌握了疟疾的诊断和治疗 技能
学员对疟疾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传播阻断和消灭传染源途径
消灭蚊虫
通过喷洒杀虫剂、清除积 水等措施,减少蚊虫孳生 地,降低蚊虫密度。
阻断传播途径
在疟疾流行区,加强个人 防护和环境治理,减少人 蚊接触机会,从而阻断疟 疾传播。
治疗患者和带虫者
及时发现并治疗疟疾患者 和带虫者,消除传染源, 防止疫情扩散。
中医内科学课件59疟疾
疟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疟疾的诊断通常通过血液检测和病史来确定。
鉴别诊断
与其他热带传染病如登革热和黄热病进行鉴别诊 断,以确保正确治疗和控制。
疟疾的治疗原则和方案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疟疾治疗的关键,同时 控制蚊虫传播也非常重要。
方案
疟疾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疟药物和对症治疗, 具体根据感染类型和患者情况而定。
中医内科学课件59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热带病。它主要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流 行,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
疟疾的定义和流行状况
1 定义
2 流行状况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可引 发周期性高热和寒战。
疟疾主要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热带 地区流行,每年导致数以百万计的感染和 死亡。
疟疾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1 预物等。
疟疾的控制依赖于蚊虫控制、早期识别和 治疗病例、加强环境卫生和社区宣传等综 合措施。
小结和展望
小结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病症,具有明显 的临床表现和区别于其他热带病的特性。
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疟疾的 认识不断深入,预防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改 进。
疟疾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疟原虫通过按蚊叮咬传播,其中以疟蚊为主要传播途径。
病理机制
感染后,疟原虫侵入红细胞,破坏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贫血和器官受损。
疟疾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1
临床表现
疟疾的常见症状包括间歇性高热、寒
分类
2
战、头痛和肌肉疼痛。
疟疾根据引起感染的疟原虫种类分为 四型: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和卵
中医内科学之疟疾
中医内科学将在疾病预防和康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中医内科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未来将在疾病预防和康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 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介绍了疟疾的预防措施和日常调 护方法,强调了饮食起居有序、 避免外感时邪等重要性。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加深了对疟疾的认识
通过学习,学员们对疟疾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有了 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实用的治疗技能
学员们表示,通过学习中医内科学之疟疾,掌握了一些实用的 治疗技能,如针灸、拔罐、刮痧等,可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寒战、高热、出汗及间歇期反复发作等,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如 血涂片找到疟原虫),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需要与流感、伤寒、败血症等疾病进行鉴别。流感全身症状较轻,无明显的间歇期;伤寒以持续高热 、表情淡漠、相对缓脉为特征;败血症则表现为高热、寒战、全身中毒症状等,但无明显的间歇期。
寻求医疗帮助
一旦出现类似疟疾的症状,如 寒战、高热、出汗等,应及时 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策略
心理疏导
疟疾患者可能因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营养支持
疟疾患者因高热、出汗等症状导致身体消耗增加,需要补充足够的 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等,以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05
CATALOGUE
预防调护与康复建议
预防措施及生活调护建议
01
疟疾-教学课件
加
减:
但寒不热者,去黄芩苦寒之品; 寒郁日久化热,心烦口干,去桂枝、草果,加石膏、知母。
【辨证论治 】 【辨证论治 】
4.瘴 4.瘴 疟
症 舌
热瘴 状: 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 脉: 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3.寒 3.寒 疟
症 舌 状: 发作时热少寒多,口不渴,胸闷脘痞,神
疲体倦。 脉: 舌苔白腻,脉弦。
病机概要: 素体阳盛,疟邪入侵,寒湿内盛。 病机概要: 治 法: 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代 表 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3.寒疟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 加减
常 用 药:
三、分类及有关病名
1.正疟: 1.正疟: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 正疟 2.类疟: 2.类疟:发作不典型的疟疾。 类疟
【概 述】
2.类 疟
温疟——热多寒少 温疟——热多寒少 瘅疟——但热不寒 瘅疟——但热不寒 牡疟——热少寒多或但寒不热 牡疟——热少寒多或但寒不热 疫疟——来势凶险,病情严重 疫疟——来势凶险,病情严重 瘴疟——感受山岚瘴毒 瘴疟——感受山岚瘴毒 劳疟——病久正虚,遇劳即作 劳疟——病久正虚,遇劳即作 疟母——久疟而左胁下结有疟块 疟母——久疟而左胁下结有疟块
常 用 药:
何首乌、人参、白术、当归、白芍——补益气血; 陈皮——理气和中; 生姜、红枣——调和营卫; 青蒿、常山——祛邪截疟。
加
减:
气虚较著,倦怠自汗者,可加黄芪、浮小麦;偏于阴虚,下
午或夜晚兼见低热,舌质红绛者,加生地、鳖甲、白薇; 如胸闷脘痞,大便稀溏,舌苔浊腻者,去首乌,加姜半夏、 草果芳化湿浊。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讲——疟疾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讲——疟疾疟疾一、疟疾的概念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二、疟疾的病因病机1.病因主要是感受“疟邪",但与正虚抗邪能力下降有关。
诱发因素则与外感风寒、暑湿,饮食劳倦有关,其中尤以暑湿诱发为最多。
夏秋暑湿当令之际,正是蚊毒疟邪肆虐之时,若人体被疟蚊叮吮,则疟邪入侵致病。
因饮食所伤,脾胃受损,痰湿内生;或起居失宜,劳倦太过,元气耗伤,营卫空虚,疟邪乘袭,即可发病。
2.病机基本病机——疟邪伏于少阳,出入营卫,邪正交争,引起发作。
病位在少阳、募原,并可内搏五脏。
病理因素——疟邪、瘴毒。
病理性质——邪实为主,后期正虚邪恋而成虚实夹杂之证。
三、疟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1.发作时寒战,高热,汗出热退,每日或隔日或三日发作一次,伴有头痛身楚、恶心呕吐等症。
2.多发于夏秋季节和流行地区,或输入过疟疾患者的血液,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脾脏肿大。
四、疟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类证鉴别1.疟疾与风温发热风温初起,邪在卫分时,可见寒战发热,多伴有咳嗽气急、胸痛等肺系症状;疟疾则以寒热往来,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为特征,无肺系症状。
在发病季节上,风温多见于冬春,疟疾常发于夏秋。
2.疟疾与淋证发热淋证初起,湿热蕴蒸,邪正相搏,亦常见寒战发热,但多兼小便频急,滴沥刺痛,腰部酸胀疼痛等症,可与疟疾鉴别。
五、疟疾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首辨瘴疟与一般疟疾的不同;其次辨寒热的偏盛;再辨正气的盛衰及病程的久暂,区分正疟、温疟、寒疟、瘴疟、劳疟的不同。
首先瘴疟为疟疾一种,但瘴疟一般预后较差,多见于南方地区,病情严重,未发时亦有症状存在,且多伴有神昏谵语,内犯心神等症。
其次辨寒热偏盛。
属正疟者,先寒后热,寒热相当;属温疟者,阳热偏盛,热多寒少;属寒疟者,阳虚寒盛,热少寒多。
瘴疟者,阴阳极度偏盛,热甚寒微,甚至壮热不寒者为热障;寒甚热微,甚至但寒不热者,则为冷瘴。
中医内科学疟疾
•
感
感 谢 阅
谢 阅
读
读
阳盛热多→瘟疟
寒湿偏盛→寒疟
瘴毒内盛→瘴疟
气血耗伤
病久
劳疟
遇劳即发
痰瘀互结 疟母
胁下痞块
诊断
• 1、 典型临床表现:寒战、发热、汗出 周期性发作、间 歇期症状消失,形同常人。
• 2、 流行病学:居住疟区或近期到过疟 疾区,在夏秋季 节发病。
• 3、 实验室检查:在高热时取血涂片, 查到疟原虫则为 诊断疟疾的确切依据。
证候特征
• 以寒战、 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 特征。 • 1、周期性与间歇性发作为特点; • 2、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地区性; • 3、多以夏秋二里
•
乘虚而入
• 饮食所伤
• 起居失调 正气虚弱
• 劳倦过度
•
邪正相争→发作期 正胜邪却→休止期
发作期 休止期
休作有时→正疟
状,发病多在南方。 • 2、辨寒热之偏盛: • 3、辨正气之盛衰:
(二)治疗原则 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
(三)分证论治 1、正疟 症状: 寒战、发热头痛、出汗、症状
缓解,休作有时,舌红、苔薄白或黄腻。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方药:柴胡截疟饮
2、温疟 症状:寒少热多,汗出不畅,口渴引
《诸病源候论.间日疟候》 明确提出间日疟的病证 名称。在《山瘴疟候》篇指出瘴疟多发于岭南, 由 瘴湿毒气所致,其病重于一般的疟疾。
《备急千金要方》 除制订以常山、蜀漆 为主药的截疟诸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
《景岳全书.疟疾》 进一步肯定疟疾因 感受疟邪所致,指出“疟疾之作.•..... 无非外邪为之本,岂果因食因痰有能成疟 者耶。” 《症因脉治.疟疾总论》:“瘴疟之症, 疟发之时,神识昏迷,狂妄多言,或声音 哑”。
中医内科学之疟疾
临床表现
01
寒战、发 热、出汗
02
头痛、肌 肉酸痛、 乏力
03
恶心、呕 吐、腹泻
04
贫血、黄 疸、肝脾 肿大
05
昏迷、休 克、死亡
诊断与鉴别诊断
01
02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与类似疾病如流感、伤寒、
影像学检查等
登革热等进行鉴别
03
04 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
诊断方法:采用病人
目录
01. 疟 疾 概 述
02. 疟 疾 的 治 疗
03. 疟 疾 的 预 防
疟疾概述
病因病机
1 病因:疟原虫感染
2
病机:疟原虫侵入人体,破坏红细胞,引起发热、寒战、出汗等症状
3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
4 发病季节:夏秋季多发
5
发病人群:儿童、老人、免疫力低下者
6
治疗原则:抗疟治疗、对症治疗、预防复发
02
常山:具有抗疟 疾作用,可煎服
或泡水饮用
03
槟榔:具有抗疟 疾作用,可煎服
或泡水饮用
04
胡椒:具有抗疟 疾作用,可煎服
或泡水饮用
05
柴胡:具有抗疟 疾作用,可煎服
或泡水饮用
06
板蓝根:具有抗 疟疾作用,可煎
服或泡水饮用
07
葛根:具有抗疟 疾作用,可煎服
或泡水饮用
08
苦参:具有抗疟 疾作用,可煎服
或国家卫生部门制定的诊断标准
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诊断
疟疾的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病因:外感疟 邪,内伤脾胃
01
辨证论治:根据 患者症状、体征、 舌象、脉象等, 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课件-疟疾
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监测与预警
建立疟疾监测和预警系 统,及时发现疫情并采
取有效措施。
控制策略
药物治疗
对疟疾病人及时给予有效的抗 疟药物治疗,如青蒿素等。
消除传播源
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疟疾传播源 ,如消灭蚊子、治疗患者等。
社区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疟疾防 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 局面。
辨虚实
疟疾发病过程中,有正气虚和邪气 实两种情况,中医通过辨虚实来了 解病情的轻重缓急。
辨病位
疟疾发病过程中,病位在肝胆脾胃 等脏腑,中医通过辨病位来了解病 情对脏腑的影响。
03 中医治疟疾的方法
CHAPTER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治疗疟疾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疟疾的不同证型,中医采用 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寒疟,中医采用温中散寒的方剂,如四逆 汤、柴胡桂枝汤等;对于热疟,则采用清热解表的方剂,如白虎汤、柴胡清骨散 等。
中药抗疟方剂研究
通过对传统中医药方剂的研究,发现并验证具有抗疟作用的中药 组方。
中药制剂的制备与改良
改进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提高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中医药防治疟疾的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中医药防治疟疾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疟疾防治的未来展望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的合作,共同 推进疟疾防治研究。
中药治疗疟疾的优势在于其整体调节作用,能够全面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 抵抗力,从而达到根治疟疾的目的。同时,中药治疗疟疾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对 身体的伤害也较小。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内科治疗疟疾的另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刺激,针灸可以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疟疾的目的。针灸治疗疟疾的效果与所选穴位和针灸手法密切相关。常用 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备急千金要方》 除制订以常山、蜀漆 为主药的截疟诸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
《景岳全书.疟疾》 进一步肯定疟疾因 感受疟邪所致,指出“疟疾之作.•..... 无非外邪为之本,岂果因食因痰有能成疟 者耶。” 《症因脉治.疟疾总论》:“瘴疟之症, 疟发之时,神识昏迷,狂妄多言,或声音 哑”。
,神疲体倦,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4、热瘴 症状: 寒微热甚,或壮热不寒、头痛
、严重者神昏谵语, 面红目赤,烦渴饮 冷,大便秘结, 小便热赤,舌质红绛, 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方药:青蒿素合清瘴汤
2021/1/22
中医内科学课件59疟疾
精品jing
概述
(一)定义: 疟疾为感受疟邪,邪正交 争所致,以寒 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特征 的传染性疾病。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二)源流
《素问.疟论篇》 “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 应乃作。”指出疟疾的病因为疟气。 《神农本草经》 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功效。 《金匮要略.疟病》 在内经的基础上补了疟母这一 证型。 创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温疟,鳖甲煎丸治疗 疟母,一直沿用至今。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发作期 休止期
休作有时→正疟
阳盛热多→瘟疟
寒湿偏盛→寒疟
瘴毒内盛→瘴疟
气血耗伤
病久
劳疟
遇劳即发
痰瘀互结 疟母
胁下痞块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诊断
1、 典型临床表现:寒战、发热、汗出 周期性发作、间歇期症状消失,形同常 人。
2、 流行病学:居住疟区或近期到过疟 疾区,在夏秋季节发病。
3、 实验室检查:在高热时取血涂片, 查到疟原虫则为诊断疟疾的确切依据。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鉴别诊断:
淋证-寒战壮热,伴腰痛尿频、尿急、
尿痛,小便常规异常。
风温 卫分-寒战发热、寒热往来无汗、 或微汗,伴表症。
气分-寒战、发热、出汗热不 退、伴气分里热症。
阴虚里热-午后潮热、低热为主、缠 绵难退。
中医内科学
5、冷瘴 症状: 寒甚热微,或呕吐腹泻,甚则
神昏不语,苔白厚腻,脉弦。 治法:解毒除瘴,芳香化浊 方药:青蒿素合不换金正气散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6、劳疟 症状: 患疟疾日久,倦怠乏力,短气
懒言, 食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遏 劳则复发,舌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方药:何人饮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证候特征
以寒战、 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 特征。 1、周期性与间歇性发作为特点; 2、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地区性; 3、多以夏秋二季发病。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病因病理
疟邪→伏于表里 乘虚而入
饮食所伤 起居失调 正气虚弱 劳倦过度
邪正相争→发作期 正胜邪却→休止期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THANKS
缓解,休作有时,舌红、苔薄白或黄腻。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方药:柴胡截疟饮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2、温疟 症状:寒少热多,汗出不畅,口渴引
饮,尿赤便闭,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3、寒疟 症状: 寒多热少、口不渴、胸脘痞闷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瘴疟与一般疟疾
瘴疟: 症状多样,病情严重,多有神 昏谵语等精神症状,发病多在南方。
2、辨寒热之偏盛: 3、辨正气之盛衰: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二)治疗原则 祛邪截疟是治疗疟学
(三)分证论治 1、正疟 症状: 寒战、发热头痛、出汗、症状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7、疟母 症状:久疟不愈,胁下结块,舌质紫黯,
有瘀斑,脉弦细涩。 治法:软坚散结,祛瘀化痰 方药:鳖甲煎丸
2021/1/22
中医内科学
转归预后
除瘴疟外,疟疾一般预后良好,目前有 特效药,经过及时治疗,大多较快痊愈。 疟病日久,正虚邪恋,可形成劳疟,易 反复发作,使病情缠绵。瘴症则病情严 重,若抢救不及时,可致阴阳极度偏胜, 心神蒙蔽,易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