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讲义 第一章

合集下载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1)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1)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1)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一)绪论1.古代汉语课的性质2.古代汉语的含义3.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4.怎样学习古代汉语?5.教材介绍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主要是把古文作为语言材料,通过阅读古文,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古代的天文地理、社会习俗、政治制度等等。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语言工具课。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课,它与一般的外语课又有所不同。

首先,学习古汉语不存在口语听力等基本技能训练,一般也不强调写作能力,我们通常把这门课的学习目的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古籍的能力上。

其次,古代汉语并非一个共时的语言系统,而是横跨几千年的历时系统,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还是作品的文化背景,都有发展演变的问题。

只有联系具体时具体情况,我们才能正确读懂不同时代的古书。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我们既然是把古代汉语作为语言工具课来看待,那么我们必须对这种语言系统有一个总的认识。

简单地说,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使用的语言。

这样讲实在太笼统了。

如果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代(约公元前16-11世纪)开始计算,到中国通史所认为的中国进入近代时期的标志—鸦片战争(1840),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不是这三千多年当中的汉语都是古代汉语呢?我们这里所讲的古代,究竟包括哪些时代呢?在先秦时代即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代(BC770-BC256),中国的文化事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当时以人们的口语为基础形成了一种书面语言,学者都用这种语言进行写作。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一大批经典文献都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

这种语言对中国后代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大体上继承了先秦的语言,不过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

汉代以后,这种语言在实际口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历代文人仍然继续模仿这种书面语进行写作。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章古文综合(一)第一节神话四则一、《刑天》《刑天》出自《山海经》,《山海经》成书约在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保存了很多远古的神话传说。

《刑天》原文: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也写作《形天》,“形”通“刑”。

“天”指“头”。

“形天”即是“断首、砍头”之意。

在《刑天》里,“刑天”指人,属于用“被砍头”这个特征命名。

“以乳为目,以脐为口”中的“以”:介词,用。

“操干戚以舞”中的“以”:连词,而。

干:盾,有成语“大动干戈”。

戚:类似斧的兵器。

舞:挥舞。

二、《夸父逐日》《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讲述的是巨人夸父与太阳赛跑的故事。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神话中的巨人,善奔跑。

父:音fǔ,古代用在男子名后的美称,又写作“甫”。

逐:竞逐。

走:跑;现代汉语里的“走”古代叫“行”。

逐走:竞逐,赛跑。

入日:接近了太阳,赶上了太阳。

河:黄河。

渭: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大泽:神话中的大湖。

邓林:桃林。

三、《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出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思想内容接近道家,但也杂糅先秦各家学说。

书中保存许多古代的神话资料。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音gōng),有共姓。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被称为西北的洪水之神。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

不周之山:传说中的大山;不周:不合。

维:绳子。

绝:断。

“故日月星辰移焉”中的“焉”: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此”。

潦(音lǎo):积水。

水潦: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古代汉语真题讲义(北京大学中文系)

古代汉语真题讲义(北京大学中文系)

古代汉语知识串讲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

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

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

古代汉语课则不然。

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步步高】高考语文 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第1节讲义课件

【步步高】高考语文 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第1节讲义课件

例 1 ①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在本句中是基本义。 ②祈父,予王之爪牙。“爪牙”在本句中是比 喻义,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 ③被发行吟泽畔。“畔”在本句中是引申义, “旁边”。 ④亲戚畔之。“畔”通“叛”,假借义,“背 叛”。
例 2 下列句子中对“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C ) A.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驱逐)之。 . B.齐师败绩,逐 (追击)之。 . C.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放逐)。 . D.一兔走,百人逐 (追赶)之,非一兔也。 .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语为主,有时两个单音节词语恰好 在相邻的位置, 看起来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节词语相同, 实际上,这些词形同实异,按照句子结构,它们要拆成两 个词。如“众谓予一行为可以救国”(《指南录后序》 ), “行”“为”相邻,貌似现代汉语的“行为”,其实, “行”是“出行”“行动”,“为”是“是”。再如“妻 子”“地方”“可以”“因为”“祖父”“不行”“突 出”“前进”“不过”“十一”等,课本内外,比比皆是。
3.命题规律 文言实词的考查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 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都 是常见常用的,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 率较高的实词。 (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 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 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 (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 及到对实词的考查。
例 1
①天下云 集响 应,赢粮而景 从 . . . 彩、回声、影子一样
云、响、景:像云
②人皆得以隶 使之 隶:像奴仆那样 . ③余自齐安舟 行适临汝 舟:乘船 . ④东 割膏腴之地,北 收要害之郡 . . 在北边 东、北:在东边、

古代汉语(上册)小学讲义

古代汉语(上册)小学讲义

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产生(了解)一、汉字产生的传说1.结绳说2.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仓颉在群体创造的基础上,将艺体纷呈的汉字进行了加工整理,因此也称为造自大众的杰出代表。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和汉字体系的形成途径:①产生于契刻号;②产生于记事图画,而且主要是生产于记事图画。

第二节汉字的性质和演变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性质:表意。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以秦为分界,汉字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秦朝以前,即先秦文字(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籀字和小篆)属于古文字范畴;秦以后的文字基本属于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第一阶段,秦以前的文字。

㈠殷周文字1.甲骨文甲骨文又名殷墟文字和殷墟书契。

甲骨文的特点:①因其字是从原始文字发展而来,有些字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②异体字繁多。

③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④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

2.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

毛公鼎竟多达497个字,足抵《尚书》一篇。

㈡战国文字1.六国文字(蝌蚪文)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

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2.秦国文字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有籀文、石鼓文和诅楚文。

第二阶段,秦以后的文字。

1.隶书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秦隶,今隶书又称汉隶。

今隶后人又称“八分”。

(简答)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

它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古文字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今文字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最重要的标志是:大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折曲撇。

那挑勾的笔画及他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方正平直,棱角鲜明。

成了不像形的象形字。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构造一、传统的“六书”说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曲),日月是也。

”——所谓象形,就是要画成所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性和流畅性。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




2、《经传释词》(同上) 3、《词诠》(同上) 4、《古书虚字集释》(同上) 5、《诗词曲语词汇释》(同上)

2、《经传释词子书为辅。全书按古声 母发音部位排列,共10卷。体例严密,引 证广博,解说详备。借助同音假借的原理 说明虚词的意义。对语法研究很有启发。 分类不科学,收字太少。


9、亦声(名词解释,还要注意教材中的例 字) 汉字中合体字的义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这个音义相兼的部分叫作亦声。例如:坪, 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



B、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1、六种常见结构形式(熟悉并能举例)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上形下声 上声下形 内声外形 内形外声



5、《诗词曲语词汇释》(同上) 近代人张相著。主要收录唐宋元明时期的诗 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共收录单字、词语537项。 基本体例为:每条按照先诗后词再曲的顺序,采 用诗词曲自证或互证的方法。引证相当丰富,推 考缜密。但是,有语词失收、溯源失考等问题。 划地:怎的、只是;倒断:了断;坐来:本来; 脱空:故弄玄虚;吩咐:交付;左右:总之;赤 紧:当真;使数:奴仆。 情受、年时、来、闪、折、夜来、攲
3、古代汉语: 五四以前,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叫作 古代汉语。 4、小学: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二、古代汉语常识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 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 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 词典与辞典:词、辞在表达言词、文词时意义相通, 但在古代,“词”可以用来指“语助”(虚词),如《经 传释词》、《词诠》;“辞”的指称范围比“词”大,一 般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词典”, 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篇:古代汉语讲义古代汉语讲义1.《尔雅》13年我国第一部词汇学、训诂学专著,第一部词典,分为两部分,前三篇重在解释一般词汇,后十六篇具体解释古代典籍制度。

开创了“类聚群分”体例来释词,对后代辞书的编纂有着重要影响。

历代“《尔雅》之学”有清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

2.二义同条(二义不嫌同条):本是《尔雅》的一种体例,指在《尔雅》部分条目中出于同一条目的若干个被解释的字在含义上分为不同的两组,而用同一个字来解释,因而这个解释的字也相应地表示两种不同的含义,最早提出二义同条的是清王念孙之子王引之的《经义述闻尔雅》。

如:林、烝、天、帝、王、后、辟、公、侯、君也。

君有二义,为君上之君,天、帝、王、后、辟、公、侯是也;为群聚之群,林,烝是也。

古者,君与群同声,故可得和而释之。

(洪城《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开部首检字的先河。

全书共15卷,把不同于小篆的古文等异体字列为重文,所收字体是研究上古文字的重要依据,创立540部首,再“据形系联,引而申之”,归并为14大类,“举一形而统重形”系统阐释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4.六书秦汉间学者分析汉字结构的特点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按照许慎《说文序》的名称,班固《汉书艺文志》的顺序,他们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实际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即为“四体二用”。

5.(三国魏)李登《声类》,是我国最早的韵书,“始判清浊”。

6.(梁)顾野王《玉篇》体例仿《说文》,但《说文》只讲本义,着力于字形,《玉篇》则侧重于字义的说明,并广泛征引。

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

[最新]王力现代汉语教材一

[最新]王力现代汉语教材一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一(一)绪论部分1. *△什么是古代汉语?2.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3. 怎样学好古代汉语?(二)*文字部分1. *△六书与三书2. *”隶变”对汉字构造的影响3. *△六书的假借与非六书的通假4. *△古今字5. 异体字6. *繁简字(三)△音韵部分1. 《诗经》的用韵2. *△中古汉语的声母──三十六字母3. *△上古声母系统的特点4. *古音通假的条件(四)*词汇部分1. *△古今词义的变化2. *△单音词、复音词(包括联绵字、偏义复词等)3.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 同义词及其辨析(五)语法部分1. 古代汉语的词类2. *△词类活用3. *△句子成分的次序4. 句子成分的省略5. 双宾语6. △非支式7. 被动式8. *判断句的发展9. *△虚词的解释方法10. 习惯说法与凝固结构(六)*诗律部分1. 诗体的分类2. *△近体诗的格律特点(七)古书注解部分1. 古书注解的产生和发展2. *△古书注解的类型3. 古书注解的内容4. *△古注中的一套术语5. *正确地利用古注(八)*△文选部分1. 精析周代、秦代、汉代的源头作品一百篇(章)(主要选自《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战国策》、《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诗经》、《楚辞》、《史记》、《汉书》等。

)2. 精析汉末至宋代的各体诗歌二十首(九)古书句读部分1. 古书句读的基础知识2. *白文标点的操作要点(十)古文今译部分1. *古文今译的基本要求2. 古文今译歌诀(十一)工具书使用部分1. *△工具书最通行的排检法2. *最常用的字典辞书3. 使用字典辞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十二)古代文化常识部分1. *避讳2. *委婉语和礼貌式3. *古文的文体4. 古人的姓氏、名、字、别号、谥号5. 古代职官名6. 其他(十三)小论文写作解决的办法:以文选为中心,以词汇为重点,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用历史主义的观点,对比研究的方法,精读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透视各种重要的古汉语现象,解析数百个常用词,理清其本义与众多引申义间的脉络,系统了解古书用字、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讲义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讲义

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一、漢語字典辭書編排方式:音序編排〔平水韻106韻排列〕,部首和筆劃〔?說文?首創540部首〕,編碼〔四角號碼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二、?說文解字?1、許慎著。

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成稿,安帝建光元年寫定,遣子沖進上2、歷史評價:〔1〕?說文?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音讀的字典。

敘目闡述對漢字起源流變的看法、“六書〞理論,以及撰作緣由、原則、體例等〔2〕收篆字9353個,解說133441字〔3〕首創部首540部,用“讀假设〞和聲旁來標音。

3、大徐本和小徐本小徐本:[南唐]徐鍇;大徐本:[北宋]徐鉉〔徐鍇之兄〕4、清代?說文?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三、?康熙字典?1、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集體編纂,成書於清康熙五十五年2、部首214,以筆數為序排列,分子丑寅卯……十二集;字下先注音後釋義,以反切注音為主;釋義主要是引用古代的字書、韻書以及古注,一般都引證古書最早的例證3、[清]王引之?字典考證?;[日]渡部溫?康熙字典考異正誤?;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通論二:古今詞義的異同漢語的辭彙也在不斷地發展演變,有的古今詞義迥然不同,有的古今詞義僅有細微的差別,表現出同中有異。

一、一些實例該:[古]完備;[今]應當。

搶:[古]撞;[今]搶奪。

找:[古]劃船;[今]尋找。

綢:[古]纏繞;[今]絲綢。

去:[古]離開;[今]相對“來〞。

揭:[古]舉;[今]把東西拿開二、詞義差異的分類:1、詞義範圍的差異〔詞義適用的語言環境以及所指對象。

借用形式邏輯的說法是指概念的外延〕〔1〕詞義範圍的擴大:睡〔坐著打瞌睡→打盹兒或呼呼大睡〕〔2〕、詞義範圍的縮小臭〔一切氣味→惡臭氣味〕宮〔一切居室→帝王居室〕瓦〔一切陶器→建築材料〕〔3〕、詞義的轉移湯〔熱水→菜湯〕行李〔外交使節→隨身攜帶的東西〕2、感情色彩的差異〔詞義的褒貶色彩和詞義輕重程度不同兩個方面〕〔1〕褒貶義不同爪牙〔[褒義]得力助手→[貶義]替兇惡的人跑腿的人〕〔2〕詞義輕重不同誅〔[輕]口誅責備→[重]殺戮〕3、一些注意〔1〕“古〞概念的簡單化:古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所謂歷史的概念就是要隨時空的變換而改變二、現代的雙音節詞在文言文中不一定還是雙音節合成詞,有的根本就不是一個詞的組合〔例如:消息,睡覺,地方〕通論三: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一、單音詞1、單音詞定義:以一個音節結構構成的詞2、單音詞變雙音詞的對應情況:〔1〕換一種說法:信→誠實;師→軍隊〔2〕在單音詞的基礎上加一構詞詞素,詞頭、詞尾:虎→老虎;石→石頭〔3〕將同義的、反義的、或意義相關的兩個單音詞放在一起構成一個雙音詞,使原來能單獨成詞的字,變為雙音詞的一個構詞詞素:婚姻、險阻〔同義〕消息、睡覺〔反義〕〔4〕加上不同的區別性詞素:弓→安弓、危弓、王弓二、複音詞1、分類:單純複音詞、複合複音詞2、單純複音詞是由一個詞素構成的詞〔連綿字〕:忸怩、倜儻、抑鬱、逍遙3、複合複音詞〔又稱合成詞〕〔1〕漢語中的雙音詞大部分經歷了同義詞臨時組合階段,因此最初詞序可以顛倒,並且古人常對這些一類同義詞加以區分。

古代汉语讲义-词汇-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讲义-词汇-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讲义-词汇-古今詞義的異同第一節詞彙的繼承和發展語言的詞彙是發展變化的。

閱讀古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古今詞義差異所帶來的理解障礙。

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一、舊詞不斷消亡1、歷史事物的消亡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詩經豳風七月)觥是古代一種有獸頭形的器蓋或整個器物象獸形。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

(韓非子五蠹)(觥籌交錯)膢是古代楚地在二月祭祀飲食神的節日。

臘,古代陰曆十二月的一種祭祀。

(臘月)長沮、桀溺耦而耕。

(論語微子)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為耒。

(易經系辭下)玦: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項羽本紀)(玦為環形而有缺口的玉;璧為平圓形,中間有孔。

)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之中,人不堪其優,回也不改其樂。

(論語雍也)筑: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

(史記刺客列傳)2、表示過去的思想意識的詞語薨: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禮記曲禮下)弑:臣弑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所由來漸矣。

(易經坤文言)3、被別的詞語所取代舊詞所反映的事物、觀念仍然存在,但後代改變了說法。

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蓄之,流俗之所輕也。

(報任安書)倡優-藝人、演員4、有些詞語,古代和現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義和今義卻迥然不同。

《說文示部》齋,戒潔也。

本指古代祭祀或典禮前清心潔身,以示虔誠。

殺之府舍,而丞相奉齋酧(chou4醇酒)入廟祠(漢書趙廣傳)魏晉時期,“齋”有了居室、房舍的意思。

如:吳郡太守張懋聞齋內床下犬聲。

(搜神記)再如:我決起而飛,搶楡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

(逍遙遊)搶(qiang1):觸碰,今:搶劫李廣軍極簡易。

(李將軍列傳)簡易:怠慢、輕慢的意思,與今義無關。

二、新詞不斷產生電原為閃電義,今以電為首的字越來越多。

德律風麥克風第二節古今詞義的變化1、意义的多少不同一個詞有本義,還可以有引申義,形成一詞多義現象。

在詞典中表現為義項。

有的產生,有的消亡。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大学本、专科一年绪论、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音韵学、诗词格律、修辞学、标点、翻译、训诂学杨小平古代汉语纲要•古代汉语纲要•Ⅰ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旳•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旳基础课, 也是阅读古书旳工具课。

•古代汉语课旳教学目旳是:比较系统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阅读一般文言文旳能力。

•Ⅱ考试内容和•一、绪论部分•1、古代汉语旳性质范畴•2、学习古代汉语旳目旳意义•3、古代汉语课所涉及旳知识:重要有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诗词格律和工具书使用等, 此外还波及到古书注释、古文阅读、古文今译和文化常识(涉及修辞)等。

二、文字部分•1、六书:象形、批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中文旳形体构造与中文本义旳关系;•3、部首、偏旁、形符、声符;•4、省形、省声、亦声;• 5.独体字与合体字旳辨别•6、中文书体旳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7、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8、本字、借字、通假字。

•该部分重点规定:• 1.掌握象形、批示、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措施;• 2.可以运用中文旳造字措施探求常用中文旳本义。

•三、音韵部分• 1.古代汉语中旳古音、今音;• 2.中古汉语旳声母--三十六字母• 3.《诗经》旳分韵、《广韵》旳韵部、平水韵;• 4.双声、叠韵;• 5.四声;6.古音通假;7、破读;•8、叶韵;•9、古注旳注音措施: 读若、如字、直音、反切;•10、切语上字、切语下字;•11.特殊读音旳字和异读字。

•该部分重点规定:• 1.掌握古音通假知识和规则;• 2.具有分析辨认常见通假字旳能力。

•四、词汇部分•该部分要在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知识旳基础上进行学习。

• 1.古代汉语词汇旳特点;• 2.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单纯词、合成词;• 3.偏义复词;4.多义词;本义、引申义、义项;• 5.同音词;• 6.同源词;•7、同义词及其辨析;•8、古今词义旳演变和古今词义旳差别。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1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1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1)》辅导纲要第一章文字部分主要内容:1.汉字的特点(1)文字和语言(2)汉字的特点(3)汉字形、音、义的关系2.汉字的形体构造(1)传统的“六书”说(2)“六书”说的局限与写词说的兴起3.汉字形体的变异(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4.汉字的形体演变(1)秦以前的文字(2)秦以后的文字重点掌握:1.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

2.汉字的基本特征是表意性。

3.“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

4.“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许慎给“象形”的定义及例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指事”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形声”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是:建类一首,“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同意相授,考老是也;6.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牛、瓜、象、羊、日、火、果、衣、州、犬、册属于象形刃、寸、亦、要、本、甘、末、下属于指事步、寒、从、伐、既、北、暴、森、众、得、即、令、并属于会意更、河、帛、在、治、店、绔、青、布、江、宠、颖属于形声7.“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

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在当时确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

但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说并不完善。

8.四体二用说的观点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六书”的前四书是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六书”的后二书是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9.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10.古今字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版讲义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版讲义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版讲义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讲义第1讲前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翻译、齐桓公伐楚前言一、书的体例1文选一、二册先秦《左传》、《战国策》三、四册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散文、骈文、诗歌2常用词一、二册中出现十次以上以类相从、每单元60~80词以上单音词,本义、引申义古今差别较大的字辨析3.古汉语通论语法、修辞、结构二、常见真题题型解释加点字——常用词加标点————文选选择翻译三、课程安排以文选和常用词为主,穿插重要的通论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

关於《左传》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历来有过许多争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左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许多人增益。

一般人认为它原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但也有人认为是传(zhuàn)《春秋》的(《春秋》是鲁国的一部大事年表性质的历史书)。

到了晋代,杜预才把它分年附在《春秋》的后边。

《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和《春秋》相当,同起於公元前722年,但讫年比《春秋》晚28年,即止於公元前453年。

它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左传》在文学上和语言上的成就很大。

作者既善於突出事物的本质,用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特别是善於写战争),也善於用极少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

《左传》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

《左传》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后代的一些伟大作家如司马迁等,都从中吸取了营养。

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

生庄公及共叔段[3]。

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章绪论和工具书第一节绪论讲授主要容:明确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要求。

一、古代汉语的概念1、广义的古代汉语:广义的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是指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大致说来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以先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是唐宋以来以北白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2、狭义的古代汉语:狭义的古代汉语即指“文言”。

是古代汉语课学习的主要对象,即上古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模仿它的典作品。

重点是先的典作品。

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和目的1、工具性古代汉语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获得打开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2、基础性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乃传统国学,又被称为“小学”、“朴学”,也是就其基础地位而言的。

3、综合性古代汉语课以古代文献典籍为学习对象,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面面。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1、是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2、是提高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能力的需要。

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博古通今、古为今用”四、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为了研究的需要,罗常培先生把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上古汉语(两汉)2、中古汉语(唐宋)3、近古汉语(明清)五、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面)的能力。

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没有今人注释和标点的文言作品,并且能解决中学文言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面的问题。

本课程主要由文选及通论两部分组成,文选以先两汉散文为主,适当兼顾唐宋散文,常用词不单讲,要结合文选学习。

六、古代汉语的学习法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结合;2、系统掌握通论知识,精读文选,积累常用词;3、大量阅读古代文献典籍,记诵、熟读一定数量的文选。

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古代汉语?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要什么?第二节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1、编排式:(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部首的概念,部首的数目);(2)按音序排列:平水韵106韵,古汉语声母,注音字母与拼音字母;(3)按排列:通常使用的是四角。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

注意事项:①汉语拼音有一些缩写形式,在转换时应特别引起注意,应恢复成完整形式。

如:ui 是uei的缩写,un是uen的缩写,ü在j、q、x和y后写作u。

②儿化标记:ɹ写在音节末尾,调值之前。

③元音严式音标记忆方法(只换其中对应的拼音字母)。

a 的同一音位有5种:用[a]:ai、an、ia;用[Ą]:跟在辅音后或者单独使用;用[ɑ]:ang、iang、uang、ao、iao、ua;用[æ]:ian及及yan;用[ɐ]:儿化;o 的特殊标法:[uŋ]:ong;[yŋ]:iong;e 的同一音位有4种:用[ɣ]:跟在辅音后或者单独使用;用[e]:ei、ui;用[ɛ]:ie、üe;用[ə]:en、eng、un、ueng、er;i 的同一音位有3种:用[ɿ]:跟在z、c、s后;用[ʅ]:跟在zh、ch、sh、ri后;用[i]:跟在其它辅音后。

[1]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注: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学的学问叫‟“小学”(汉代:文字学;唐宋: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一、基础知识音韵学分为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三个部门。

(在20世纪30年代后兴起“北音学”,研究汉语近代北方音的语音系统。

)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作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古音学: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尤其以《诗经》用韵为主要的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相当于声韵配合表。

功用:①有助于研究方言;②训诂学研究;③与古代文学的关联;(有一定音韵学基础会避免认识的错误)④有利于学好古代汉语。

衣1(名词)、衣4(动词);二、音韵学中有关声母的概念声纽:或称“音纽”,“纽”,是唐代时人们给声母制定的专用名称。

声类:对同类反切上字的称呼,古人制造反切,同一个声母使用了多个反切上字,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同类的反切上字归纳成若干类,每一类就叫一个声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章文选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字方面1、“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古今字躲避。

2、“姜氏何厌之有? “厌——餍古今字满足。

3、“公赐之食。

食舍肉。

”舍——捨(古今字)放着,放在一边。

4、“佗邑唯命。

”佗——他异体字5、“不义不暱。

”暱——昵异体字6、“庄公寤生。

”寤——牾(逜),通假字,倒逆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掘,通假字,挖掘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无——毋通假字不要9、“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赐,通假字赐予二、词汇方面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卿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

城:城墙。

国:这里指诸侯的封邑。

有时也指诸侯的国都。

如:“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国之一”意为国都的三分之一。

2、“君将不堪。

”堪:经得起,受得住。

不堪,即受不了。

3、“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所,处所,地方。

“为之所”,双宾语句,给他安排处所。

滋蔓:滋长蔓延。

图:图谋,对付。

4、“况君之宠弟乎?”宠:尊,处于尊荣地位。

5、“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通獘,倒下去。

这句意思是,多做不应该做的事,一定会自招垮台。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过了不久。

鄙:边境上的城邑7、“无庸,将自及。

”无庸:不用。

及:课文“赶上”,应释为危害。

自及:自危。

8、“厚将得众。

”厚:丰大,这里指土地扩大。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完:修茸城郭。

聚:聚集民众。

缮:修缮。

甲兵:甲,铠甲;兵,兵器。

具:备,准备。

10、“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11、“公伐诸鄢。

”诸:“之于”的合音字,“之”为代词,指代共叔段;“于”为介词,介进地点状语“鄢”。

12、“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放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

1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封人:封,疆界;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职。

1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尝:品尝,体会滋味。

未尝,不曾尝过。

羹:带汁的肉食。

请:表敬副词,表示“请允许我……。

”遗:(wèi)赠,送给。

15、“敢问何谓也?”敢:表敬副词,表自谦,有大胆,冒昧的意思。

16、“君何患焉?”患:忧虑,担心。

17、“颖考叔,纯孝也。

”纯:敦厚。

18、“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yì):延,扩展。

19、“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匮(kuì):尽。

永:长久。

20、“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黄泉:复合词,字面指黄土下的泉水,这里指人死后安葬的墓穴。

三、语法方面1.词类活用现象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使……惊。

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代庄公)。

⑵“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合乎法度。

⑶“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生。

“民”、“心”为“生”的双宾语,意为:不要使民生二心⑷“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掘隧道。

2.宾语前置句式⑴“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何厌”。

⑵“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

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谓”的宾语。

⑶“君何患焉?”宾语前置句。

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患”的宾语。

⑷“其是之谓乎?”宾语前置句。

用代词“之”复指宾语“是”。

3.习惯句式⑴“佗邑唯命。

”“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形式。

⑵“君将若之何?”“若……何”是一种固定格式,意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若之何”即“把它怎么办?”4.虚词用法举例(1)焉①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应理解为“于此”(“在这里”,“在这时”等)。

如:“虢叔死焉。

”(虢叔死在这个地方)“君何患焉?”(您在这件事上担忧什么?)②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如:“姜氏欲之,焉辟害?”(怎么能躲避祸害?)(2)其句首句中语气词。

如:“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难道谁还说不是这样吗?)“其”在句中加强反问语气。

又如:“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其”在句中表示推测语气。

齐桓公伐楚一、文字--古今字1、大—太大公:姜太公;2、女—汝五侯九伯,女实征之;3、共—供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二、词汇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蔡溃,遂伐楚。

3、楚子使与师言曰:……4、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6、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7、师进,次于陉。

8、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9、君惠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10、屈完及诸侯盟。

三、语法1、词类活用(1)赐我先君履(2)东至于海……2、宾语前置(1)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徴;(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3)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4)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3、双宾句(1)赐我先君履:4、固定用法(1)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徴;(2)虽众,无所用之。

5、虚词举例(1)之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②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③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④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2)其①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鞌之战一、文字1、古今字(1)辟—避旦辟左右(2)奉—捧奉觞加璧以进2、通假字(1)无—毋无令舆师陷入君地3、异体字(1)俛—俯韩厥俛定其右二、词汇1、“余病矣。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病,伤重。

2、“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贯,穿入。

3、“左轮朱殷。

”朱殷(yān),深红色。

此处指车轮被血染红。

4、“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地势不平难行。

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擐,穿上。

即,走向。

6、“右援枹而鼓。

”援,接过来。

鼓,击鼓,动词。

7、“马逸不能止。

师从之。

齐师败绩。

”逸,狂奔。

败绩,军队崩溃。

8、“三周华不注。

”周,遍,这里为动词,意为绕圆周。

9、“射其左,越于车下。

射其右,毙于车中。

”越,坠。

毙,仆倒,倒下。

10、“请寓乘。

”寓,寄,托,“寓乘”即搭乘别人的车子。

11、“属当戎行。

”属(zhǔ),时间副词,适,正好。

当,担当,任职。

12、“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忝(tiǎn),辱。

13、“摄官承乏。

”摄,暂时代理任职。

14、“郑周父御佐车。

”佐,在旁辅佐,有“副”(与“正”相对)义。

15、“载齐侯以免。

”免,免除祸患,这里指免于被俘。

16、“赦之,以劝事君者。

”劝,鼓励。

三、语法1、词类活用(1)“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

(2)“故中御而从齐侯。

”中,方位名词作状语,意为在当中。

(3)“从左右,皆肘之。

”肘,名词用作动词,指用肘推撞。

(4)“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难,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难”,即“不把……看作难事”。

免,使动用法,“使……脱免于难”。

(5)且惧奔辟而忝两军。

忝,使动用法(6)臣辱戎士。

辱,使动用法2、被动句(1)“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 “伤于矢”是用介词“于”引进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即郤克被矢射伤。

(2)“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为戮”是用助动词“为”直接放在动词前构成的被动句式,可理解成“被戮”。

(3)故不能推车而及。

“及,被赶上,意念上被动句。

3、多义词概括(1)及:在本篇中共出现6次,其用法和意义可分为以下三种:①动词,追上,这里是被追上。

例如:“故不能推车而及。

”②动词,到达,可以是具体到达某个地方,也可以是事情发展到某一地步。

例如:“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

”“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流血及屦。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③连词,和。

例如:“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2)以①介词,表示凭借,用。

例如:“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以肱击之。

”②介词,表示凭借某种原因。

例如:“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③介词,相当于“把”。

例如:“郤子使速以徇。

”(“以”的宾语被省略)④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行为,相当于“而”。

例如:“余折以御。

” “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

”⑤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行为,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

例如:“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卫、鲁。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

” “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

”(3)苟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

例如:“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宫之奇谏假道1. 虢,虞之表也。

表:外表,这里指屏障、藩篱。

2.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寇:兵,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翫(wán完):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

3.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辅:车轮外旁增缚夹毂的两条直木,用以增强轮辐载重支力。

《诗·小雅·正月》:“其車既載,乃棄爾輔……無棄爾輔,員于爾輻。

”孔疏:“此云‘乃棄爾輔’,則輔是可解脱之物,蓋如今人縛杖於輻,以防輔事也。

”《吕氏春秋·权勋》:“宫之奇諫曰:‘不可許也。

虞之與虢也,若車之有輔也,車依輔,輔亦依車,虞虢之勢是也。

’”陈奇猷校释:“案明周祈《名義》云:‘輔乃車兩旁木,所以夾車者……’甚是。

”4.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大(tài)伯、虞仲:分别是周大王的长子和次子(三子叫王季)。

虢仲、虢叔,是王季的次子和三子。

昭、穆:周代庙次和墓次。

周朝始祖(后稷)神位居中,其后代第1代为昭,第2代为穆,3代为昭,4代为穆……(奇数代为昭,偶数代为穆)。

左昭右穆。

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

大伯、虞仲、王季都是大王之子。

大王(亶父)是后稷的第12代孙,在穆位,其子在昭位,故其子是“大王之昭”。

虢仲、虢叔,是王季的次子和三子,王季在昭位,其子应在穆位,因此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虢国:史有两虢。

西虢,周武王把他叔父虢仲封在今陕西宝鸡一代,是虢的始祖,史称“虢公(后作郭公)”。

后来西虢东迁,居于黄河南北两岸(今河南西北、山西南部)。

西虢的国君历代在周天子下担任要职,。

还有个东虢:武王把他叔父虢叔分封到今河南荥阳东北一代,即东虢,也是虢的始祖。

后来平王把东虢赏给郑武公。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

”)。

晋国所灭的应该是西虢?5.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两句话!)(晋国)桓叔、庄伯、武公、献公,直系四代。

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一族诸位公子。

其:通岂,哪里能。

之:指虞。

正装?倒装?课文:再说晋之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吗?(课文释为倒装:且:再说;其:晋;之:虞国。

这就变两句话为一句,合适不?两个语气词。

6. 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至亲因为地位高威胁到自己,尚且杀害他们,更何况您凭借国家的力量威胁他啊!宠:在尊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