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述评
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述评摘要: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和文化高压政策的阻滞,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文化之林。
16世纪末后西方将近代科学文化传入中国,使中西文化得到一次全面的交流,给中国社会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中国觉醒并随时代的变革和民族意识日渐增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伴随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关键词:明清时期西学东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述评一、绪言什么是西学?西学是指西方产生并且传播到东方的学说,也被称为新学,也泛指西方近代文化总称。
西学这一概念是历史的产物,明朝万历年间,我国就将欧美等国家传入中国的科学文化统称为西学。
二、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一)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中国自古是个农业大国,历代统治阶层对天文学都极为重视,曾多次进行改革历法,但仍不尽完善。
直到16世纪下半叶,传教士利玛窦曾准确地预测到月食与日食的出现时间,在中国上层社会引起很大的轰动。
他撰写《乾坤体仪》和《浑盖通宪图说》等,艾儒略于《天问略》介绍了伽利略借助望远镜而得出的最新天文成果。
明末由徐光启修成《崇祯历书》突破了传统历法的弊端,为中国天文历法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数学:中国历代注重历法而历法的推算离不开数学。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所著的《几何原本》是一部具有严密演绎体的数学著作。
徐光启曾说“能精此书者无一书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成”,它取代了中国数学的经典《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从传统走向近代数学革命性变化。
明末的《割圆人线表》及《大测》《同文算指》等数学著作的传入,奠定我国算术的基础。
清朝康熙时期,将明末清初的数学传入汇编成《数理精蕴》是一部总结性的数学巨著,也代表当时我国数学的最高水平。
地理学:在明末以前,坚信中国是世界的中心。
直到1589年,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图》,向中国人介绍了前所未有的地理知识。
测量经纬度、世界分为五大洲的概念、五带划分等使中国知识分子对原来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感到震惊,并产生一种生存危机感。
艾儒略在《职方外纪》中介绍世界五大洲各国的风土风俗、气候名胜、经济政治,打破了中国“中国独居天下之中,东西南北皆夷狄”狭隘的世界观和愚昧的思想。
西学东渐的史实和影响
第20课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思想、宗教等)
向中国逐渐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可分为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国
初期两个时期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史实和影响?
影响: ★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生机 ★促进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 产生。 利玛窦 徐光启《农政全书》
西方先进技术
封 建 制 度
小农经济
第三阶段:在民族危机中觉醒 ——维新变法 (一)早期维新思想:人物、主张、评价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 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改良政治 …… 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郑观应《盛世危言》
王 韬
请依据材料归纳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郑观应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评价: 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践。
(二)19世纪末的维新思想:
思考:哪些因素推动维新思想在19世纪末走向成熟?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图三 早期维新派
郑观应
1.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第三阶段:在民族危机中觉醒 ——维新变法
北洋舰队
材料 著名史学家皮明庥在《一位总督· 一座城市· 一场革命》中 ,深刻揭示了张之洞在武汉担任总督期间,推导一座城市的近代 化,一座城市的近代化引爆一场革命(武昌起义),而一场革命 又再塑这座城市的环环相承、自发演进的历史逻辑。
2.局限性: 嫁接
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没能触及封建制度。
随着洋务运动的 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一部分人认 识到洋务派的不足, 于是他们和洋务派分 道扬镳,形成早期维 新思想。
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直接带来了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世界地理知识、域外文明知识以及诸多西洋器物,对于中国知识界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也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变化,这种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百家争鸣可以与之媲美。
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经过西学的洗礼,对于世界、政治、教育、经济、社会、自然界万事的看法,都有了巨大的改变。
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这一历史过程被称为“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使得近代中国逐渐从单一文化逐渐向多元文化迈进,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关键词近代中国西学东渐思想观念文化影响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伴随着鸦片战争的开始,西方文明的流入,中国传统文化也在接受着挑战和考验。
西学和中学之间产生了明显的文化差异,诸如纲常名教、专制独裁、男尊女卑、夷夏之辨、重农抑商、“天不变、道也不变”等一些旧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或否定,并逐渐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重商、进步等一些新的价值观念所取代,民主和科学开始成为近代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
西学东渐的几次比较大的历史时期可以概括为洋务运动时期、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
因此也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进程。
“西学东渐”首先是以鸦片战争拉开帷幕的。
清政府末期一部分有先见之明的士大夫为了救亡图存,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
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仅仅表现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办各类工厂,加紧军事建设,企图“师夷长技以制夷”但随着这些西方式物质文明的传入,西方文明的思想观念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渐染也悄然开始。
甲午战争以后,伴随着新的危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主张通过在中国实现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来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使得一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思想,卷入到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旋涡中,人们追求的社会目标有了明显的变化。
浅析西学东渐的影响
关 键词 西 学东 渐 中 图分 类 号 : K2 5 影 响 思考 西学东渐的概述 明清 以来 , 西 学 东渐 主要 经 历 三 次 高 潮 : 第一, 明 末清 初 , 西 学 东 渐 主 要 限 于 中 国 封 建 统 治 者 和 部 分 学 者 中 间 。第 二 , 清末 到 2 O 世纪 2 0年 代 之 前 ,随 着 幼 童 留 学 生 的派 遣 和 国 内 教育的“ 西化” 风潮, 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由器物和制度层面 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 。 第三 , 1 9 7 8 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 , 中国 实 现现 代 化 , 全方位与世界接轨。 我们所谈的西学东渐 , 指 明清 以来, 早期西方传教士和中 国 的仁 人 志 士作 为传 播 者 下 ,学 习 西 方 先进 文 明 的过 程 。 正 如徐 衍 论 述 的“ 文 化传 播 模 式 是 先 物 质 形态 的文 化 , 再 制 度形 态 的文 化 , 最 后 才 是 观 念 形态 的文 化 ” 。中 国人 的西 学 东 渐早 期由个别、 零散的学 习到后来逐渐系统化的从器用物质、 技术、 科 学再到制度、 最后人文思想。正如毛泽东所分析的, 在爱国 主义思想的驱动下 , 那 时的国人认为“ 要救国, 只有维新, 只有
一
的三部著作为例,1 9世纪 7 0 年代 出版的《 救时揭要》 进行 中 西 比较 的文 章 有 8篇 , 占全 书篇 数 的 3 2 %, 比较 的 范围 有 7 个方面; 8 O年 代 出版 的 《 易 言》 进 行 中 西 比较 的 文章 有 3 O篇 , 占总 篇 数 的 8 3 . 3 %, 比较 的范 围有 3 0个 方 面; 9 0 年 代 出版 的 《 盛世 危言 》进 行 中 西 比较 的文 章 有 1 0 6篇 , 占总 篇数 的 9 3 . 8 %,比较的范围多达 7 3 个方面 , 内容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外交 、 习俗 、 法律、 思想、 学 术 等 各个 领 域 。这 为 中 国历 次寻 求 救 国 提 供 了 思想 基 础 。 最后, 西学东渐 是在特殊 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必然存在 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比如 , 西学东渐的过程有意无意中摧毁 了 古 代 社会 优 良传 统 , 而 又 未树 立 新 的、 系 统 的资产 阶级 文化 , 使 中国文化在这种“ 西方化” 思潮的冲击下, 导致人们深刻的“ 认 同危 机 ” 。 西 学东 渐 在 历 史 的层 面 逐渐 畸 变 为一 种 文化对 另 一 种 文 化 的缴 械 投 降 。 原因: “ 选 择 的失 范 , 意 味着 价值 的 迷失 和 价值坐标的消解。选择 的危机, 说到底就是价值的危机、 人 的 文 化 存 在本 身 的危 机 ” 。同 时 , 也 有 对立 的观 点 比如 , 张志 扬 先生所警示的: “ 近代 以来, 中国在西方面前的衰败, 使我们被 西方的强盛所震慑, 开始信奉西方 的 斗争哲学’ 与 强权哲学’ , 于是将我们 自身天道所含有的 主从双修的中庸德性’ 当作软 弱丢弃了, 完全 走 上 ‘ 知其 白而 不 守其 黑 ’ 的独 大 之 路 。 或许 我 们能够强大了, 但这是西方式 的强大, 其结果必将与西方与美 国争 一 日之 短 长 , 或‘ 你死我活 ’ , 或‘ 同归 于尽 ” ’ 。 3 西 学东 渐 启 示 首先, 学 习 中的 “ 急功 近 利 ” 思想 是 造 成 西学 东渐 大 打 折 扣 的重要原因。 从开始学 习起 , 中国人的标准就是实用、 急用, 所 以, 在学 习过程中效果不够理想 。一腔热情换来两行清泪, 痛定思痛后, 却仍不忘以“ 实用” 为第一标准。 其次,学 习中盲 目否定和照搬现象也使中国的西学东渐 走 了许多弯路。如 果学 习时 ,能把不 同国家的文化放在一起 比较、 鉴定 , 吸取 同时又取舍有度 , 尤其是要避免片面化 , 化西 为 中用 、 化洋为我用 , 才 能 构建 起 民族 的 、 现 代 的 中华 民族 新 文化。与国情 的实 际相结合 , 既不盲 目也不超前, 才能对 国家
清朝后期的西学东渐与政治变革
清朝后期的西学东渐与政治变革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自身的闭关政策,导致科技与文化的滞后。
然而,在清朝后期,一股新思潮悄然而起,这就是西学东渐,它打开了中国通往现代化的大门。
与此同时,这场思想革命也给清朝带来了深刻的政治变革。
一、西学东渐的背景在19世纪世界各国纷争的背景下,西方列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中国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薄弱与落后,清政府开始借鉴西方的经验来强化自己。
这一思潮的开始被普遍认为是由洋务运动引发的。
洋务运动是一场以洪秀全为代表的清末士大夫学者们发起的变革运动,主张以学习西方科技来改造国家。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开始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技术和设备。
学习洋务成为了一种时尚,众多士大夫投身于这场运动,其中包括梁启超、张謇等知名的维新派人物。
二、西学东渐的影响1. 科学知识的传播西学东渐在清朝后期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
通过引进西方的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中国学者开始了解到新的世界观。
他们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和创办西式学校,将科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此外,许多学者还将西方科学与中国传统知识相结合,开创了自己的理论与观点。
2. 社会制度的变迁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试图打破传统的封建束缚,推行现代化的国家体制。
他们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僚制度,实行科举制度的改革,以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
另外,洋务运动也提倡实业兴国,鼓励商业与工业的发展。
引进西方科技设备,建立近代工厂,培养现代企业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这些变革试图改变封建社会的旧观念,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三、政治变革的困境尽管西学东渐在清朝后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
首先,清政府的反对与阻挠对新思潮的传播起到了负面影响。
封建统治者对于这些变革持保守态度,他们担心改革会破坏既有的权力结构,因此对洋务运动持保留态度。
浅谈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
响
明末清初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西学东渐进入中国的时期。
西学东渐指的是以西方科学和文化为主导,在中国传播、发展和引领传统文化发展的思想流派。
在这一时期,西学东渐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西学东渐在中国的政治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方的民主理念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思想,出现了强调公民权利及民主制度的思想。
同时,西方的科学技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政治体制,如宪法制度、选举制度等,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
其次,西学东渐在中国的社会上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引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社会的风俗习惯得到改善,更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和科技进步,有助于提高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
再者,西学东渐在中国的经济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方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形式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
发展。
同时,西方的科学技术也在中国被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技术水平和效率。
最后,西学东渐在中国的文化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引入使中国文化开始融合西方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
此外,西方文学、艺术、体育、哲学等方面的影响也使中国文化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总之,西学东渐给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ppt
• 材料: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 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 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 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 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 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 相互的启蒙”。
• 途径: 前者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 传教活动逐渐进行的;
❖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 ·传输程度:由浅入深、逐次递进,节节嬗 变;
• ·传输内容:器物-制度-文化心理 • ·对西学态度:被动接受——主动效法——
自主选择 • ·传输方式:多样化——传教士的活动、办
学兴教,翻译西书,编辑出版报刊和杂志,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驻外使臣
西学东渐的影响:源源而入,节节嬗变
•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
• 西学东渐也直接推动了近代中国沿着由传 统而现代的历史轨迹节节嬗变。
•
• 总之,近代西方文化虽曾和殖 民主义的剑与火同时输入,但在客 观上却又加速了中国旧文化的解体, 给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立,注入了 新鲜的血液,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 的进程,成为中国人民迈向胜利的 历史阶梯。
材料三 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司法 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 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亡命。 回答: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⑴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⑵材料二、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西学东渐、租界对中国的影响
思考:如何看待上海的开埠?被迫的开放:上海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使上海从此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经济联系空前活跃,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重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对租界的评价(1)租界是“国中之国”,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2)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促进了中西方交流,推动了近代中国市政建设和城市建设。
(3)租界内特殊的政治环境,也为革命党人活动提供了某些相对有利的空间。
租界的影响(双重影响)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1)租界建立了一套完全独立于中国之外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中国政府只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租界成为“国中之国”,这是对中国领土、司法、行政、贸易、关税等主权的侵犯,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商品输出,并镇压革命力量和进行文化侵略的据点,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冒险家”来到上海淘金,其中包括一些恶性昭著的违法分子,上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2)租界的辟设客观上成为近代西方文明在中国传播的“窗口”,一定程度上给上海和近代中国带来新气象:政治上为部分革命者提供政治庇护,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传播近代民主科学、宗教信仰自由等观念,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社会生活上促使上海等城市市政管理和建设现代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等,总之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刺激了中国的觉醒,加速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对“中体西用”的评价(特点和影响)(1)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种思潮,是为了解决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给清政府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而产生的;(2)继承和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此口号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洋务,不仅促进了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也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第一步(军事、经济、教育等);(3)但是“中体西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仅提倡在器物层面零星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不改变中国封建体制,并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中西文化论战——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国知识分子出于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而产生的不同治国救世主张的碰撞。
论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_杨荣
论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杨荣(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摘要]西学东渐在中国近代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学的引入既冲击了传统学术,也冲击了封建的教育体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拯救中华的时代巨流,促进了国人的觉醒;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中国的改革运动、革命运动;其最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启示。
[关键词]西学东渐;社会影响;深刻启示[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30(2007)06-0079-03西学东渐在中国近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
西学东渐的第一阶段使中国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西学东渐的第二阶段,在更高的层次、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启了引进西学的大门;西学东渐第三阶段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其最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西学东渐的过程其实就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独立自强的现代社会的过程。
西学东渐,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被动到较为主动的过程。
一、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为西学东渐的第一阶段。
1840—1860年的20年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不同寻常的时期。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西方列强的势力开始侵入中国。
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使传教士较早地进入中国,传教士是此时西学东传的主要媒介,西方的宗教学说也就成为此时西学东传的一个主要内容。
据统计,《耶稣教略》、《圣书问题》、《圣经类书》、《圣会准绳》等宗教书籍的译介,约占此时引进西书的75%。
在通商口岸教堂林立,《新、旧约全书》更是被传教士广泛传播,随处可见。
宗教是帝国主义征服“异教”中国的一种文化手段,是为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服务的。
但带有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入,对于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清朝的西学东渐运动
清朝的西学东渐运动可以说是清朝后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影响远远超出当时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西学东渐是指中国学者和政府积极接触西方科技和文化,学习其知识与技术,争取取长补短,以期改善中国的现状,这一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西方科技和文化的传入清朝太平天国后王朝重新上台,内忧外患,需要强大的国力来维护国家安定、国土完整和社会发展。
此时,西方列强的强大使清王朝领导层意识到了对于西方科技和文化的学习,开始了西方文化和科技传入的趋势。
这些西方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对清朝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翻译馆,为了传授西方文化和科技知识,派遣大量的学生到国外留学。
这些留学生在归国后,开始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和著名学者“洋务运动”是清朝学者借鉴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推动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产物。
其中教育改革、军事强化、交通运输、洋务工艺和工业等领域是“洋务运动”主要推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中涌现了很多出色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袁崇焕和李鸿章在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他们兴修邮船、修筑铁路、规划新城、开办洋务学堂等,他们的工作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得以从理论走向实践。
此外,还出现了很多装备富有先进技术的铁甲舰和巨型军舰,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地位。
三、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西方的科技和文化传入对清朝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是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
清朝在工业,教育改革和国际关系等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工业方面,“洋务运动”让清朝获得了实际的工业化基础,包括成立了矿山公司、机器制造厂和煤矿公司等。
在教育方面,“洋务运动”使得清朝学者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科学技术,提高了中国在文化和学术方面的实力。
清政府还派遣大量的学生到国外留学,他们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引领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和激发了中国的主体性。
国际关系方面,对于中国的开放和现代化运动,各个列强态度不同。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是指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逐渐引入西方的科学、文化、政治等思想和体制的一系列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思想启蒙运动,旨在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先进知识与理念,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则是中国自身社会变革的需求。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陷入一片危机之中。
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制度成为中国追赶世界的必要手段。
二、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1. 文化改革:思想启蒙运动呼唤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审和改革。
孔子思想被质疑,道统观念被颠覆,人们开始尝试西方的人文主义和科学理性的观念。
鲁迅、陈独秀等知识分子积极呼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构与思考。
2. 科学传播:西学东渐使得中国有机会了解到西方的科学知识。
从译著到直接前往西方留学,中国人开始学习和了解西方科学,带回了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新理论和实践方法,并在国内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3. 政治改革:思想启蒙运动催生了对封建专制政权的反思和要求变革的呼声。
著名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思想启蒙运动密切相关。
思想启蒙运动为中国的政治进步提供了思想与理论基础。
三、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1. 文化觉醒:西学东渐使得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重塑,培养了对人文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思想的认同。
这对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觉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科学现代化:西学东渐使得中国初步了解到了西方的科学体系和现代化制度,在科技领域进步迅速。
从近代开始的西方化科学教育与科技研究,为中国追赶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政治进步: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的政治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思想启蒙运动涌现出众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者,为中国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西学东渐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西学东渐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西学东渐对现代中国的双重意义如今我们都承认,近代以来的中国发展是与西方文化的传入有着密切关系:沉重的中国近代史不仅仅表现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的殖民化和半殖民化过程,而且更深层地是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哲学观念,逐渐渗入中国传统文化并与后者形成对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处于劣势或被动的地位。
当然,这首先要归咎于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的消极作用,这已经由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们揭露得非常清晰透彻了。
但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正是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才使得进步的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中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其他各种弊端,才会兴起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
“传统文化”之“传统”,正是由于“新文化”的出现而得以彰显。
进一步地说,这种“新文化”的出现正是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
如果我们承认西学东渐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没有西方文化的传入,就没有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样也就没有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否则我们可能就会仍然生活在那样一种文化之中,而不会把它看作是一种“传统”。
[①]然而,西方文化的传入在给中国带来新的文化的同时,也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西学东渐的这种双重作用是同时产生,相辅相成的。
我们常说“挑战与机遇并存”,但对于中国文化本身而言,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挑战从一开始就是我们被迫接受的,因此,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方文化的挑战更多于他们为我们带来的机遇。
在史称“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虽然是仰仗当时先进的钢枪烈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正如马克思所说,不幸的是,这种“野蛮人的方式”却代表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最新趋势,也就是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我们还应当看到,这场以科技发展为先导、以重工业建设为主导的工业革命,背后却深刻地隐藏着西方文化的普遍价值和宗教观念,这特别表现在达尔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进化论思想和“普天之下,皆为上帝臣民”的基督教信仰中。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二、西学东渐的主体与途径
传播学的五“W”模 式
who
传播主体
传播内容 传播途径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
受传对象
效果影响
(一)传播主体
1、西人
传教士(丁韪良、傅兰雅、林乐知、李提摩太)
洋商、外交人员、受聘洋员 2、国人 华人译员(徐寿、华蘅芳、李善兰、赵元益、严复、林纾) 买办、外交使臣、 留学生、教习、学生、报人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历史动因:多重反差 理想--现实 C、主要内容:民主与科学 新制度--旧心理 B、宣传阵地:一刊一校结合
(1)“德先生”与“赛先生”
(知识--制度--方法与精神)
D、影响与地位 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继承和发展了“师长”思想;
B、洋务派“借法自强”的文化纲领; C、促进了西学传播和观念变革; D、存在着内在矛盾和局限性。
进化论与维新变法
(1)从生物进化论到社会进化论
(2)严译进化论的风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民族危机、救亡图存
(3)进化论与维新运动的高涨
变法理据之一:进化论
(变法理据之二:公羊三世说)
传播内容
源源而入,由表及里 ,由具体而抽象 传播区域
通商口岸--沿海地区--内陆省份
在西学传播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论争 趋势:从中西古今之争到西与西、今与今争 国人的态度 被动接受--主动师法--自主选择
四、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
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
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包括:
1. 接纳了科学、技术、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西方知识,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2. 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支持。
3. 培养了一批能够熟练应用西方知识的人才,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
4. 为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打下了基础,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互鉴。
经验教训:
1. 要有对西方知识的深入研究和了解,不能只是简单模仿。
2. 要有文化自信和自主创新精神,不能盲目追求西方模式和思维方式。
3. 要注重本土特色和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不能轻易放弃中国独特的文化基因。
4. 要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中国自身的科技和文化素质。
5. 要充分考虑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不能忽略中国国情和现实情况。
中国近代史学的新特点
电解池有外接电源两个电极;有外接电源;有电解质溶液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阴极:本身不反响,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发生复原反响。
阳极:发生氧化反响,假设是惰性中极,则是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假设是非惰性电极,则电极本身失电子电源负极 −−e - → 阴极,阳极 −−e - → 电源正极电能→化学能2 2 2 2 2 考点 40 电解原理及应用一、理解把握电解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二、把握电解反响产物及电解时溶液pH 值的变化规律及有关电化学的计算 1、要推断电解产物是什么,必需理解溶液中离子放电挨次 阴极放电的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与电极材料无关。
放电挨次是K +、Ca 2+、Na +、Mg 2+、Al 3+、Zn 2+、Fe 2+(H +)、Cu 2+、Hg 2+、Ag +、Au 3+放电由难到易阳极:假设是惰性电极作阳极,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放电挨次是S 2-、I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NO -、SO 2-、CO 2-)、F -343失电子由易到难假设是非惰性电极作阳极,则是电极本身失电子。
要明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挨次,有时还需兼顾到溶液的离子浓度。
假设离子浓度 相差格外悬殊的状况下,离子浓度大的有可能先放电。
如理论上H +的放电力气大于 Fe 2+、Zn 2+,但在电解浓度大的硫酸亚铁或硫酸锌溶液时,由于溶液[Fe 2+]或[Zn 2+]>>[H +],则先在 阴极上放电的是Fe 2+或 Zn 2+,因此,阴极上的主要产物则为 Fe 和 Zn 。
但在水溶液中,Al 3+、Mg 2+、Na +等是不会在阴极上放电的。
2、电解时溶液pH 值的变化规律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有时溶液 pH 值会发生变化。
推断电解质溶液的 pH 值变化, 有时可以从电解产物上去看。
①假设电解时阴极上产生 H ,阳极上无 O 产生,电解后溶液 pH 值增大;②假设阴极上无H ,阳极上产生O ,则电解后溶液pH 值减小;③假设阴极上有H , 阳极上有O ,且V 2 H2= 2V O2,则有三种状况:a 假设原溶液为中性溶液,则电解后pH 值不 变;b 假设原溶液是酸溶液,则pH 值变小;c 假设原溶液为碱溶液,则pH 值变大;④假设 阴极上无 H ,阳极上无 O 产生,电解后溶液的 pH 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论近代西学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论近代西学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标题:论近代西学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在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社会的变革,西学东渐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学东渐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传教活动。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文化,传播了基督教教义、自然科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办学兴教。
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掌握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人才。
三是翻译出版。
西方书籍的大量翻译和出版,使中国人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等方面的思想。
四是留学活动。
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都曾选派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传播西方文化和思想的重要力量。
西学东渐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反响:
一是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二是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西方民主、科学、人权等思想的传播,挑战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引发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三是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介绍,对中国的政治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是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西方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作品和思想的传入,使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
总之,西学东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继续吸收和借鉴西方优秀的文化和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美术发展产生的影响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美术发展产生的影响作者:谭炜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6期摘要:“西学东渐”从明末及至民国,深深的影响这这段时间社会的变革,同时波及中国近代美术和近代美术教育理论的开端,研究这一时期产生的背景,使得我们更加的了解我们近代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同时同时思考社会发展与艺术发展的关系与影响,从研究思想的变革到社会整体的变革,更加深入了解“西学东渐”对于整个近代美术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西学东渐;近代;美术;思想潮流一、西学东渐产生的背景1.洋务运动清朝末期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洋务派意识到仅仅购买西方的设备和聘请西方老师进行教习传授知识还远远不够,这些并不能长久的解决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的问题,他们认为直接派遣经选拔的人员去到西欧日本等先进国家学习技术,考察先进的教育信息,培养掌握新式记忆的本国人才,因此洋务派积极上书,力陈派遣留学的优势,这才促成了多位官员的出国考察和派遣一批批的学员外出学习,这些官员和学员学成过来,将他们学习到见识到的绘画技法和美术教育思想和所思所见整理成书,出版印刷为当时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
2.留洋学习的热潮随着欧洲的传教士对西画发的传播以及外销画的促进使得西画在国内的慢慢开始普及开来,明末清初形成了一股留洋的潮流,许多的有志青年开启留远赴欧洲,美洲的学习之路,至此,中国油画的开始登上近代历史的舞台。
明清时期原本还是由西方的传教士在宫廷教授绘画技法,但是由于当时民族衰落激起的向日本,西欧学习的科学技术的热潮,当是的青年人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就是救民族危亡的救命稻草,同时激起了去西方学习的浪潮。
对于美术而言,西方的写实技法是国人所仰慕和渴望学习的,古代传统的人文画在维新派的眼里就是落后的科学文化,所以更加激起了对于西方文化科学技术的吸引力。
3.传教士明朝中后期急剧变化的政治形式和思想文化更加的多元化,当时的社会为传教士进入中国及西学的传播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条件。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第一篇: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一、西学东渐的概念和阶段1、概念:“西学东渐”是指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西学东渐的方式:传教授徒,翻译图书,编辑出版报刊、杂志,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2、西学东渐的阶段:①“明末、清初”背景: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活动逐渐进行的②“晚清、民初”背景: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后,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
二、早期西学东渐1、重要史实:①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②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系统介绍西方算术的笔算法)③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④徐光启、李之藻以西方历法为基础,完成《崇祯历书》,其影响至于清代。
⑤此外传入《泰西水法》、《远西奇器图说》⑥西方的美术、音乐、建筑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
2、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作用)①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将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②中国人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
③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3、早期西学东渐中断的原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绝中西往来;传教士的活动破坏中国主权和利益;两种文化理念的差异4、早期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的影响①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②政治:传统政治体系向近代政治体系演化的民主化趋势③思想:思想变革由浅入深,逐次递进;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④教育文化的发展——新式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变化;⑤科技引进与影响——科技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改变;⑥社会习俗的变革——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三、近代西学东渐1,鸦片战争后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2,洋务运动时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①概念:“中学”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即儒家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制度。
西学东渐内容和影响
西学东渐的影响领域哲学中国传统思想中一无西方严格定义的哲学的概念,而哲学的根底逻辑学也仅存在于少数如名家等古代思想中。
明末清初西方哲学开场传入,最由葡萄牙传教士高因勃耳,撰写大量对亚里斯多德哲学的相关介绍,容包括知识论、理则学、形上学等方面。
此外中古神哲学家阿奎那的著作,也在清初节译至中国。
但西方哲学真正大量输入中国则要到晚清时期,早期尚未用哲学一词,到20世纪初,此名词由日本传来被广为使用,标示哲学从儒学、经学等学科分出来探讨。
当时的各期刊中有大量对古希腊哲学、及西方近代抛学的介绍。
许多新观念如物质、精神、唯心论、唯物论等重要哲学概念也被引入中国,进化观念的传入更是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在逻辑学方面,最早的著作为1895年广学会出版的"辨学启蒙",但其后严复翻译的"穆勒名学"影响更大,对于西方的演绎及归纳逻辑都有介绍传入。
在伦理学方面,在20世纪初大量由日文翻译相关著作。
这些对于近代知諩分子们强调新的伦理道德观念有所影响。
其中梁启超、蔡元培对于中国近代伦理学影响最大。
数学中国传统所重视的数学大多用于天文历法方面,明末利玛窦所译天文书籍"乾坤体义"下卷的容即多为算术。
最早专门的西方数学著作的翻译,为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几何、测量方面的书籍尚有"测量全义"、"测量法义"等。
割圆数的传入方面,有明末的"割圜八线表"及"大测";在西方算术的传入方面,最早有利玛窦及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
对数的传入,在顺治年间的穆尼格讲授。
康熙时期官方编订的"数理精蕴"为集明末清初西方数学传入的大成。
19世纪中叶以后,介译西方数学的重要人物为数学家善兰,他与英国人伟烈亚力,艾约瑟等人合译了包括"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术""代微积拾级"等著作,为符号代数及微积分首次传入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8】(2008年山东烟台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 ⑴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 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 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 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 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 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请回答: 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 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 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 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 的变革顺序。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 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 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的文明成果? ⑵中国近代化变革: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 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 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 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 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知识扩展:
3、西学东渐的阶段: 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民 初”两个时期。
两者的背景不同:
前者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活 动逐渐进行的; 后者则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后, 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
知识扩展:
阶段 途径 方式 内容 发展 特点 反应 影响
早期西学东渐概况
知识巩固: 1、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倡的新思想,对中 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B
A. 寻求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最好办法 B.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反 映 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C. 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反侵略思想 D.是在民族危机下仓促形成的,并未真 正付诸实践 2、鸦片战争后,爱国志士用“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这 “新眼光”之“新”的含义在于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A、两个源头:日本与俄国 B、三个阶段 世纪之交前后:零星介绍 十月革命之后:系统阐释、完整传播 五四以后:广泛传播
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
2、教育变革
废科举 兴学校
留学大潮
新型教育体系
学部设立
学制改革
3、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近代科技的引进 (1)引入并确定科技名词、概念、术语 (2)引进科学知识、工艺技术、科学理论和假说 (3)改变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念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德先生”与“赛先生”
A、历史动因:多重反差 理想--现实 新制度--旧心理 B、宣传阵地:一刊一校结合 C、主要内容:民主与科学
(知识--制度--方法与精神)
D、影响与地位 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陈独秀认为 经历了“学术(技术)、政治觉悟、伦理觉悟”三个时期。 请判断陈独秀的观点并说明三个时期的事件及结果
观点是正确的 (1)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强”,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但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最终破产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 主张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 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妥协性,结果都失败了 (3)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资产阶级 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封建 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3)“中体西用”论的局限性
A、体用二分,中西对立
B、遗体求用,徒袭皮毛 C、变器不变道
(4)“中体西用”论的沉寂 (5)“中体西用”的历史定位
A、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洋务派“借法自强”的纲领; C、促进了西学传播和观念变革; D、存在着内在矛盾和局限性。
【知识整理 】
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与“西学”的内涵
“体”与“用”的内涵及对应概念 B、“中体西用”论的流变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C、“中体西用”论的双重属性
保中学、兴西学
(2)“中体西用”论的合理性与功效
A、合理性
进门、落户、释疑
B、功效:扩大了“采西学”的视野;
推动了观念变革; 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练兵制器、开矿设 局、立馆兴学、派遣留学。
3)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4)徐光启、李之藻以西方历法为基础,完成《崇祯历 书》,其影响至于清代。 5)此外传入《泰西水法》、《远西奇器图说》 6)西方的美术、音乐、建筑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
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作用)
1.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将一种新颖的 异质文化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 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 积极意义。 2、中国人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 世界。 3.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 国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传播内容 源源而入,由表及里 ,由具体而抽象(器物---制度---思想) 传播区域 通商口岸--沿海地区--内陆省份 在西学传播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论争 趋势:从中西古今之争到西与西、今与今争(顽固派与洋务派 的论争;革命派和维新派的论战;中西文化大论战)
国人的态度
被动接受--主动师法--自主选择
4、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D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 C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阻挠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系统的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是 A、魏源 B、郑观应 C、康有为 D、严复
主要科技成就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文化发展 出现新的文化机构和文化事业 形成新的文化取向:向西方寻求真理成为时代主潮 冯如与飞机研制
4、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的改进
交通:轮船(轮船招商局)、火车(唐胥铁路)、汽车 通讯:电报、电话 影响:出行、运输、信息传递 民间社团的兴起
社会风俗的变化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思想与政治变革
“开眼看世界”与“师长”论
悉夷
开眼看世界
“师长”论
师夷
制夷
地位与影响: 继承“经世致用”传统,代表了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 打破华夷观念,开风气之先; 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开端。
“中体西用”论与洋务运动 (1)“中西体用”的提出与流行
A、“中西”与“体用”
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 卫生观念、审美意识、平等意识
两次西学东渐的比较
明末清初 清末以来
传播主体 天主教耶稣会教士 新教各会教士 (来华西人) 传播方式 实物示范;语言文 译书、报刊、学校、社团、 字 留学 传播内容 天文、历算、数学、近代西方知识体系(工业 地理(文艺复兴以 文明) 来的知识)
明末清初(早期) 传教士的传教活动 传教授徒、结交士 大夫、译书修历 自然科学、人文艺术 由于清政府闭关、 阻绝,不复畅通
开阔眼界、开始反思 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利玛窦
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 A 史实:耶稣会传教士带来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内容泛 及数学、物理、地理、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机械工程、火 炮制造以及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艺术等 1)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 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2)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系统介 绍西方算术的笔算法)
高三专题复习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知识整理:
1、概念辨析: 西学是一种新颖的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文化,最直 接的表现为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 历史过程.
知识整理:
2、西学东渐的方式: “西学东渐”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传教授徒, 翻译图书,编辑出版报刊、杂志,兴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等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1)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 (2)政治:传统政治体系向近代政治体系演化的民主化趋势;
(3)思想潮流的演进——思想变革由浅入深,逐次递进; 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4)教育文化的发展——新式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变化; (5)科技引进与影响——科技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改变;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社会存在 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不断 深化 社会思潮 社会转型 使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转型。
中体西用(19世纪
60年代)
成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使中国在现代 化道路上迈出第一步。 维新派以进化论为武器,从思想上、舆 论上为戊戌变法的政治实践创造条件。 戊戌变法在政治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
(6)社会习俗的变革——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