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两个源头:日本与俄国 B、三个阶段 世纪之交前后:零星介绍 十月革命之后:系统阐释、完整传播 五四以后:广泛传播
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
2、教育变革
废科举 兴学校
留学大潮
新型教育体系
学部设立
学制改革
3、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近代科技的引进 (1)引入并确定科技名词、概念、术语 (2)引进科学知识、工艺技术、科学理论和假说 (3)改变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念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德先生”与“赛先生”
A、历史动因:多重反差 理想--现实 新制度--旧心理 B、宣传阵地:一刊一校结合 C、主要内容:民主与科学
(知识--制度--方法与精神)
D、影响与地位 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思想与政治变革
“开眼看世界”与“师长”论
悉夷
开眼看世界
“师长”论
师夷
制夷
地位与影响: 继承“经世致用”传统,代表了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 打破华夷观念,开风气之先; 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开端。
“中体西用”论与洋务运动 (1)“中西体用”的提出与流行
A、“中西”与“体用”
“中学”与“西学”的内涵
“体”与“用”的内涵及对应概念 B、“中体西用”论的流变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C、“中体西用”论的双重属性
保中学、兴西学
(2)“中体西用”论的合理性与功效
A、合理性
进门、落户、释疑
B、功效:扩大了“采西学”的视野;
推动了观念变革; 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练兵制器、开矿设 局、立馆兴学、派遣留学。
知识巩固: 1、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倡的新思想,对中 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B
A. 寻求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最好办法 B.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反 映 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C. 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反侵略思想 D.是在民族危机下仓促形成的,并未真 正付诸实践 2、鸦片战争后,爱国志士用“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这 “新眼光”之“新”的含义在于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例8】(2008年山东烟台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 ⑴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 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 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 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 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 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请回答: 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 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 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 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 的变革顺序。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 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 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的文明成果? ⑵中国近代化变革: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 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 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 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 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主要科技成就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文化发展 出现新的文化机构和文化事业 形成新的文化取向:向西方寻求真理成为时代主潮 冯如与飞机研制
4、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的改进
交通:轮船(轮船招商局)、火车(唐胥铁路)、汽车 通讯:电报、电话 影响:出行、运输、信息传递 民间社团的兴起
社会风俗的变化
受传对象
影响区域 影响程度
士绅、官员
各社会阶层
京师、江浙皖赣闽 通商口岸-沿海-内地 局部的、区域性 全方位、根本性、全局性
知识链接
1、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转型? 2、关于中国近代史上几次转型的看法? 3、西学东渐的不同阶段及对中国的影响 4、全球视野下几次重要转型?
治史视角
东学西进与西学东渐: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社会转型与国家命运 全球化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西学东渐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历史人物的作用与评价
李鸿章 曾国藩
进化论与维新变法
(1)从生物进化论到社会进化论
(2)严译进化论的风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民族危机、救亡图存
(3)进化论与维新运动的高涨
变法理据之一:进化论
(变法理据之二:公羊三世说)
(4)进化论的影响:推动维新变法和新史学的诞生
自然观--世界观、历史观
共和思潮与共和革命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社会存在 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不断 深化 社会思潮 社会转型 使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转型。
中体西用(19世纪
60年代)
成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使中国在现代 化道路上迈出第一步。 维新派以进化论为武器,从思想上、舆 论上为戊戌变法的政治实践创造条件。 戊戌变法在政治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
进化论(19世纪末)
先进中国人向西 方求真理,由器 而制、道
民主共和(19世纪
末20世纪初)
是当时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推动民主革命发展并最终推翻清王朝统 治,终结两千年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
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传统精神枷锁,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民主与科学(20
世纪初)
西学东渐引发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动摇儒 学的正统地位。
3)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4)徐光启、李之藻以西方历法为基础,完成《崇祯历 书》,其影响至于清代。 5)此外传入《泰西水法》、《远西奇器图说》 6)西方的美术、音乐、建筑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
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作用)
1.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将一种新颖的 异质文化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 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 积极意义。 2、中国人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 世界。 3.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 国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4、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D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 C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阻挠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系统的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是 A、魏源 B、郑观应 C、康有为 D、严复
“中学”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 化即儒家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制度。 “体”即治国之“本”, “西学”指先进的实用技术等 “用”即治国的手段。 实质: 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的 腐朽的封建统治。 评价: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是进步的,冲击 了传统的“夷夏之辨” 的保守观念,为西 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3、维新派和洋务派主张有着根本的区别是 A、鼓励开矿建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D
c
16.(2009年北京文综)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 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 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 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6.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梁启超说: “我国 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 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B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1)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 (2)政治:传统政治体系向近代政治体系演化的民主化趋势;
(3)思想潮流的演进——思想变革由浅入深,逐次递进; 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4)教育文化的发展——新式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变化; (5)科技引进与影响——科技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改变;
早期西学东渐中断的原因? 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绝中西往来;传教士 的活动破坏中国主权和利益;两种文化理念的差异
知识整理:近代西学东渐
爱 国 知 识 分 子 从 梦 幻 中 惊 醒
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
中华民族 封建统治 思想文化 危机 危机 危机
开眼看世界 体用之争(中体西用)
思想观念 变化
维新思想(进化论等)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明末清初(早期) 传教士的传教活动 传教授徒、结交士 大夫、译书修历 自然科学、人文艺术 由于清政府闭关、 阻绝,不复畅通
开阔眼界、开始反思 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wenku.baidu.com利玛窦
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 A 史实:耶稣会传教士带来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内容泛 及数学、物理、地理、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机械工程、火 炮制造以及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艺术等 1)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 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2)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系统介 绍西方算术的笔算法)
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 卫生观念、审美意识、平等意识
两次西学东渐的比较
明末清初 清末以来
传播主体 天主教耶稣会教士 新教各会教士 (来华西人) 传播方式 实物示范;语言文 译书、报刊、学校、社团、 字 留学 传播内容 天文、历算、数学、近代西方知识体系(工业 地理(文艺复兴以 文明) 来的知识)
知识扩展:
3、西学东渐的阶段: 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民 初”两个时期。
两者的背景不同:
前者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活 动逐渐进行的; 后者则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后, 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
知识扩展:
阶段 途径 方式 内容 发展 特点 反应 影响
早期西学东渐概况
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传播内容 源源而入,由表及里 ,由具体而抽象(器物---制度---思想) 传播区域 通商口岸--沿海地区--内陆省份 在西学传播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论争 趋势:从中西古今之争到西与西、今与今争(顽固派与洋务派 的论争;革命派和维新派的论战;中西文化大论战)
国人的态度
被动接受--主动师法--自主选择
(3)“中体西用”论的局限性
A、体用二分,中西对立
B、遗体求用,徒袭皮毛 C、变器不变道
(4)“中体西用”论的沉寂 (5)“中体西用”的历史定位
A、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洋务派“借法自强”的纲领; C、促进了西学传播和观念变革; D、存在着内在矛盾和局限性。
【知识整理 】
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高三专题复习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知识整理:
1、概念辨析: 西学是一种新颖的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文化,最直 接的表现为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 历史过程.
知识整理:
2、西学东渐的方式: “西学东渐”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传教授徒, 翻译图书,编辑出版报刊、杂志,兴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等
C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陈独秀认为 经历了“学术(技术)、政治觉悟、伦理觉悟”三个时期。 请判断陈独秀的观点并说明三个时期的事件及结果
观点是正确的 (1)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强”,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但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最终破产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 主张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 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妥协性,结果都失败了 (3)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资产阶级 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封建 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6)社会习俗的变革——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经济、政治的变革,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生活的嬗变, 推动着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转型。
西学东渐潮流促成近代中国人观念近代化: 天朝上国、自大保守心态、夷夏观念、夷人-----洋人、洋务、大清国、中国、
近代外交观念的变化: 朝贡贸易体系崩溃,逐渐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平等外交理念 西学东渐引起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变革: ————科举制的废除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
(1)目标指向:推翻改造、共和主义 (2)革命思想的传播 A、两个中心:东京、上海
B、基本理念:民主、共和、自由、平等、人权
C、传播途径:书刊与社团 (3)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排满”与“五族共和”--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推翻专制,建立共和--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土地国有与节制资本--社会革命
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
2、教育变革
废科举 兴学校
留学大潮
新型教育体系
学部设立
学制改革
3、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近代科技的引进 (1)引入并确定科技名词、概念、术语 (2)引进科学知识、工艺技术、科学理论和假说 (3)改变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念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德先生”与“赛先生”
A、历史动因:多重反差 理想--现实 新制度--旧心理 B、宣传阵地:一刊一校结合 C、主要内容:民主与科学
(知识--制度--方法与精神)
D、影响与地位 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思想与政治变革
“开眼看世界”与“师长”论
悉夷
开眼看世界
“师长”论
师夷
制夷
地位与影响: 继承“经世致用”传统,代表了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 打破华夷观念,开风气之先; 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开端。
“中体西用”论与洋务运动 (1)“中西体用”的提出与流行
A、“中西”与“体用”
“中学”与“西学”的内涵
“体”与“用”的内涵及对应概念 B、“中体西用”论的流变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C、“中体西用”论的双重属性
保中学、兴西学
(2)“中体西用”论的合理性与功效
A、合理性
进门、落户、释疑
B、功效:扩大了“采西学”的视野;
推动了观念变革; 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练兵制器、开矿设 局、立馆兴学、派遣留学。
知识巩固: 1、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倡的新思想,对中 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B
A. 寻求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最好办法 B.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反 映 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C. 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反侵略思想 D.是在民族危机下仓促形成的,并未真 正付诸实践 2、鸦片战争后,爱国志士用“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这 “新眼光”之“新”的含义在于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例8】(2008年山东烟台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 ⑴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 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 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 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 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 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请回答: 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 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 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 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 的变革顺序。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 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 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的文明成果? ⑵中国近代化变革: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 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 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 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 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主要科技成就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文化发展 出现新的文化机构和文化事业 形成新的文化取向:向西方寻求真理成为时代主潮 冯如与飞机研制
4、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的改进
交通:轮船(轮船招商局)、火车(唐胥铁路)、汽车 通讯:电报、电话 影响:出行、运输、信息传递 民间社团的兴起
社会风俗的变化
受传对象
影响区域 影响程度
士绅、官员
各社会阶层
京师、江浙皖赣闽 通商口岸-沿海-内地 局部的、区域性 全方位、根本性、全局性
知识链接
1、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转型? 2、关于中国近代史上几次转型的看法? 3、西学东渐的不同阶段及对中国的影响 4、全球视野下几次重要转型?
治史视角
东学西进与西学东渐: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社会转型与国家命运 全球化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西学东渐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历史人物的作用与评价
李鸿章 曾国藩
进化论与维新变法
(1)从生物进化论到社会进化论
(2)严译进化论的风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民族危机、救亡图存
(3)进化论与维新运动的高涨
变法理据之一:进化论
(变法理据之二:公羊三世说)
(4)进化论的影响:推动维新变法和新史学的诞生
自然观--世界观、历史观
共和思潮与共和革命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社会存在 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不断 深化 社会思潮 社会转型 使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转型。
中体西用(19世纪
60年代)
成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使中国在现代 化道路上迈出第一步。 维新派以进化论为武器,从思想上、舆 论上为戊戌变法的政治实践创造条件。 戊戌变法在政治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
进化论(19世纪末)
先进中国人向西 方求真理,由器 而制、道
民主共和(19世纪
末20世纪初)
是当时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推动民主革命发展并最终推翻清王朝统 治,终结两千年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
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传统精神枷锁,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民主与科学(20
世纪初)
西学东渐引发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动摇儒 学的正统地位。
3)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4)徐光启、李之藻以西方历法为基础,完成《崇祯历 书》,其影响至于清代。 5)此外传入《泰西水法》、《远西奇器图说》 6)西方的美术、音乐、建筑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
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作用)
1.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将一种新颖的 异质文化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 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 积极意义。 2、中国人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 世界。 3.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 国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4、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D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 C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阻挠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系统的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是 A、魏源 B、郑观应 C、康有为 D、严复
“中学”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 化即儒家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制度。 “体”即治国之“本”, “西学”指先进的实用技术等 “用”即治国的手段。 实质: 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的 腐朽的封建统治。 评价: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是进步的,冲击 了传统的“夷夏之辨” 的保守观念,为西 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3、维新派和洋务派主张有着根本的区别是 A、鼓励开矿建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D
c
16.(2009年北京文综)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 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 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 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6.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梁启超说: “我国 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 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B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1)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 (2)政治:传统政治体系向近代政治体系演化的民主化趋势;
(3)思想潮流的演进——思想变革由浅入深,逐次递进; 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4)教育文化的发展——新式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变化; (5)科技引进与影响——科技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改变;
早期西学东渐中断的原因? 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绝中西往来;传教士 的活动破坏中国主权和利益;两种文化理念的差异
知识整理:近代西学东渐
爱 国 知 识 分 子 从 梦 幻 中 惊 醒
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
中华民族 封建统治 思想文化 危机 危机 危机
开眼看世界 体用之争(中体西用)
思想观念 变化
维新思想(进化论等)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明末清初(早期) 传教士的传教活动 传教授徒、结交士 大夫、译书修历 自然科学、人文艺术 由于清政府闭关、 阻绝,不复畅通
开阔眼界、开始反思 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wenku.baidu.com利玛窦
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 A 史实:耶稣会传教士带来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内容泛 及数学、物理、地理、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机械工程、火 炮制造以及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艺术等 1)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 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2)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系统介 绍西方算术的笔算法)
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 卫生观念、审美意识、平等意识
两次西学东渐的比较
明末清初 清末以来
传播主体 天主教耶稣会教士 新教各会教士 (来华西人) 传播方式 实物示范;语言文 译书、报刊、学校、社团、 字 留学 传播内容 天文、历算、数学、近代西方知识体系(工业 地理(文艺复兴以 文明) 来的知识)
知识扩展:
3、西学东渐的阶段: 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民 初”两个时期。
两者的背景不同:
前者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活 动逐渐进行的; 后者则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后, 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
知识扩展:
阶段 途径 方式 内容 发展 特点 反应 影响
早期西学东渐概况
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传播内容 源源而入,由表及里 ,由具体而抽象(器物---制度---思想) 传播区域 通商口岸--沿海地区--内陆省份 在西学传播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论争 趋势:从中西古今之争到西与西、今与今争(顽固派与洋务派 的论争;革命派和维新派的论战;中西文化大论战)
国人的态度
被动接受--主动师法--自主选择
(3)“中体西用”论的局限性
A、体用二分,中西对立
B、遗体求用,徒袭皮毛 C、变器不变道
(4)“中体西用”论的沉寂 (5)“中体西用”的历史定位
A、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洋务派“借法自强”的纲领; C、促进了西学传播和观念变革; D、存在着内在矛盾和局限性。
【知识整理 】
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高三专题复习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知识整理:
1、概念辨析: 西学是一种新颖的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文化,最直 接的表现为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 历史过程.
知识整理:
2、西学东渐的方式: “西学东渐”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传教授徒, 翻译图书,编辑出版报刊、杂志,兴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等
C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陈独秀认为 经历了“学术(技术)、政治觉悟、伦理觉悟”三个时期。 请判断陈独秀的观点并说明三个时期的事件及结果
观点是正确的 (1)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强”,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但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最终破产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 主张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 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妥协性,结果都失败了 (3)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资产阶级 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封建 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6)社会习俗的变革——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经济、政治的变革,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生活的嬗变, 推动着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转型。
西学东渐潮流促成近代中国人观念近代化: 天朝上国、自大保守心态、夷夏观念、夷人-----洋人、洋务、大清国、中国、
近代外交观念的变化: 朝贡贸易体系崩溃,逐渐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平等外交理念 西学东渐引起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变革: ————科举制的废除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
(1)目标指向:推翻改造、共和主义 (2)革命思想的传播 A、两个中心:东京、上海
B、基本理念:民主、共和、自由、平等、人权
C、传播途径:书刊与社团 (3)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排满”与“五族共和”--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推翻专制,建立共和--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土地国有与节制资本--社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