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7aa42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0.png)
蝉——高洁 莲花——不染 松柏:坚贞、孤傲 鹧鸪——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 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鸾、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征脱俗的隐士人格。 杜鹃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子规夜半还啼血)。
2、懂审题 明确指向—— 怎么样(技巧手法的使用) 是什么(确认内容、意象等) 为什么(分析原因、情感等)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诗歌鉴赏中考要求: ①体会思想情感②鉴赏语言特色③把握意象、意境④赏析表达技巧 目标:
01
02
03
04
写景:春夏秋冬
抒情:思乡、亲情、友情、爱情、伤时、怀古、爱国之情
叙事:人、事
说理:人生 治国 抱负 理想
分类1:按表达方式分类
反映离乱的痛苦 ② 同情人民的疾苦
(3)忧国伤时
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 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 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 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 壮志未酬的悲叹
(4)建功报国
依依不舍的留恋 ②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5)长亭送别
●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诗歌鉴赏中考专题复习 教学PPT课件
![诗歌鉴赏中考专题复习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8a9617aef8941ea66e057f.png)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4分)(2019)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2分)
1.辨析诗歌类别 2.读懂题干要求
抒情送别诗 作用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4分)(2019)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 zhàn 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2016岳阳市)
5.分析表 达的情感
词不离句 夹岸桃花蘸水开
句不离篇
诗意: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 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 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下 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 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 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暂”是暂且。 “暂”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 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 ,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 展现出来了。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 zhàn 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2016岳阳市)
“开”是“开阔”的意思,生动写出了洞庭湖汪洋浩瀚的景象,给 人一种开阔壮观的感受。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 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1.辨析诗歌类别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概述》课件(共27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概述》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beaa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2.png)
鉴赏 事物形象
(1)鉴赏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炼字”艺
术
诗眼:指诗中最精练传
(2)鉴赏“诗眼”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
语
朴素自然 婉约细腻 (3)鉴赏语言风格 清新明丽 简洁洗练
雄起奔放 幽默讽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歌鉴赏之 ——概述
诗歌鉴赏, 都鉴赏什么呢?
(一)鉴赏形象 (二)鉴赏语言 (三)鉴赏表达技巧 (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五)鉴赏作者观点态度
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景物形象
雄浑壮阔、恬静优美、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
▪ 表达技巧分:
▪
修辞手法、
▪
表达方式、
▪
表现手法
▪ 一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 (1)比喻
▪ (2)比拟(拟人、拟物)
▪ (3)夸张
▪ (4)对偶
(5)借代
▪ (6)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
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顶真等。
二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借物抒情
触景生情、 以景结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咏史抒怀 正面描写(言行貌心细) 细描 人物 侧面描写(别人的言行 白描
描写方式
周围的景物) 正面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 景物 虚实相生(联想 想象)
描写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
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PPT课件)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5823a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a.png)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 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 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 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 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 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答:渲染 一种孤寂气氛。写出了作者凄凉心境勾 勒出一种漂泊、凄冷、绝望的艺术境界。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 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 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 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例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句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感情?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 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四)、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
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 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五)、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 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 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75dd5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d.png)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ppt课件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中诗歌鉴赏,探索这门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通过这份 ppt课件,我们将一起了解什么是诗歌,如何鉴赏和欣赏它,以及在中考中如 何运用这些知识。
诗歌的形式分析
韵脚
通过韵脚来强化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增强意 境表现。
形式
不同诗歌形式的特点和优缺点,如词、曲、 辞等。
诗歌的分类、要素,如节律、韵脚等。
2 注重语言的美感和意境表现
诗歌语言的美感包括语音美、意象美和情 感美等。
3 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4 注重感受和情感投射
运用联想和想象,注重抓住诗歌中的象征、 隐喻等意象。
诗歌鉴赏中,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作 品中去感受和理解。
诗歌鉴赏在中考中的应用
文学类阅读题
通过对文学类阅读题的练习,掌握阅读策略和 技巧,提高综合阅读和诗歌鉴赏能力。
古今中外名篇欣赏赏析
亚历山大·杜玛
亚历山大·杜玛描写的是一个充 满爱情和悲剧的故事,使人们 对人生尽有所思。
李白
《将进酒》、《庐山谣》等名 篇,给人们带来欢乐和乐。
崔颢
反映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与自 豪,鼓舞了广大爱国青年为中 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1 熟悉诗歌基本知识
作文类试题
在作文中,需要巧妙地引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 现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美感。
总结与展望
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生活,提高我们的审美修养。
诗歌鉴赏的挑战
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诗歌,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美妙。
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通过阅读更多名家诗歌,比如杜甫、白居易、鲁迅等人的作品,来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
古代诗歌鉴赏板块梳理课件(共20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阅读专题阅读技巧方法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板块梳理课件(共20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阅读专题阅读技巧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d9d87e1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3.png)
古代诗歌鉴赏板块梳理
(一)诗歌题材类型与情感(必背!!)
(1)时令诗 时令诗判断口诀
●春秋冬夏四时兴,晓夜寒温阴雨晴 ●传统风俗循节令。烟云花鸟动人情。
(2)山水诗 山水判断口诀
●江河旷野登高处,山门古寺花草路 ●清斋雅趣闲庭步,千古名胜骚人赋
(3)咏物诗 ●梅、兰、竹、菊、松柏、莲子、蝉等象征着高洁清高的品性 ●琴、棋、书、画象征着高雅的志趣 ●玉、雪、鸿鹄、雄鹰、马等象征志向远大 ●鱼、鸟、蝶等象征着自由。 常用手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托物言志,象征、对比、比喻
(4)田园诗 田园诗判断口诀
●农夫钓叟蓑笠翁,牧童牛背斜阳中 ●北窗高卧琴棋酒,东皋南亩读书声
(5)羁旅诗 羁旅判断口诀
●飞萍飘惹浮云意,子规大雁鹧鸪啼 ●晓行夜宿渡旅驿,家书月夜送寒衣
(6)边塞诗 羁旅判断口诀
●故园青冢将士旗,边地牧马杨柳衣 ●葡萄烟酒器月角,书信符节大雁笛
(7)赠答诗 赠答诗判断口诀
5、读结构脉络信息 (1)点题铺叙 (2)首联提领 (3)情景互动 (4)结句反转
6、读题目 诗歌简答题题干所传达的信息
①简答题的题干中包含了一些提示答题方向的信息。 ②题干主要是提示答案线索在什么位置: “结合诗题”提示了诗题的独特意义; “结合全诗”意味着答案不能局限在一个明显的区域里; “结合诗句”就一定要摘引、翻译诗句而不能只答要点。
●寄赠别离念远游,依次用韵和答酬 ●郡斋东阁言廷酒,哀挽故日哭壤丘
(8)送别诗 送别诗判断口诀
● 南浦长亭断肠酒,行人车马江畔舟 ● 青草愁云风折柳,明月大雁一沙鸥
(9)闺情诗 闺情诗判断口诀
●征妇商妇守空房,凭栏远望盼夫归 ●宫女失宠思帝王,以女喻己不得志
(10)咏史诗 咏史诗判断口诀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9f5ac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6.png)
2.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结构章法:物——人——情。
10.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借用于文学 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 种描写方法。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 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9.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 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二、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0c07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5.png)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一、评价题型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中考古诗词鉴赏课件(72张ppt)全文
![中考古诗词鉴赏课件(72张ppt)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89d84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7.png)
4、词句解读题
烟、水、月、沙四个景物,被这两个“笼”字和谐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描绘出月色的柔和,夜色的幽静;营造出一种如梦境般的朦胧 意境。
首句用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温馨提示: 古人写诗都非常注重炼字,因此答这类题,要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能够体现诗歌意蕴的诗句,尤其是名句。一般而言此类词多为营造气氛、展现情景、表达感情。
其次是结合诗人的特点,爱国诗人的诗当然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被贬官员经常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情感;而寄情山水田园的诗人则常在诗歌中表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温馨提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作简要赏析。
七、方法小结
八、中考体验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例: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例:(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风景”的哪些特点?(2)诗中既表明军队正在行进,又给人静悄悄感觉的短语是-------。
1.寻找意象:
2.描写画面:
5.体会情感:
例:(1)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烟、水、月、沙四个景物,被这两个“笼”字和谐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描绘出月色的柔和,夜色的幽静;营造出一种如梦境般的朦胧 意境。
首句用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温馨提示: 古人写诗都非常注重炼字,因此答这类题,要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能够体现诗歌意蕴的诗句,尤其是名句。一般而言此类词多为营造气氛、展现情景、表达感情。
其次是结合诗人的特点,爱国诗人的诗当然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被贬官员经常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情感;而寄情山水田园的诗人则常在诗歌中表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温馨提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作简要赏析。
七、方法小结
八、中考体验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例: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例:(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风景”的哪些特点?(2)诗中既表明军队正在行进,又给人静悄悄感觉的短语是-------。
1.寻找意象:
2.描写画面:
5.体会情感:
例:(1)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词赏析》课件(共38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词赏析》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81edb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7.png)
三、读注释。
1、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 【示例】初见嵩山·张耒(lěi)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屡 遭贬谪。 诗意: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还好有青山在, 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 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 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作品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 境奇妙,立意清晰,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明朗、活泼、 隽永。 高适:边塞诗人,以边塞诗著名。其诗情调悲壮苍凉,笔势雄壮 奔放,激昂慷慨。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 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对意 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岑参:边塞诗人,风格与高适相同。后期边塞诗生动夸张,慷慨 激昂,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积极乐观精神。 作品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形成了奇峻壮阔的风 格。
范仲淹:豪放悲凉,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其词仅五首传世,以 善写边塞风光和抒发羁旅情怀为特色,境界开阔而深沉。 苏轼:1、豪放风格,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 突出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2、旷达风格,表达了诗 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3、婉约风格,这些词 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 发展。 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前期词描写闺中悠闲生活和夫妇间 离别情绪。后期主要悲叹身世,寄寓家国之思,流露出爱国思想 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艺术上力求专精,富于创造性,语言不假 雕琢,而音调流转和美,形象鲜明生动。
《初中诗歌鉴赏》课件
![《初中诗歌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6cbf6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3.png)
05 诗歌鉴赏实践与案例分析
CHAPTER
诗歌鉴赏实践方法
01
02
03
04
朗读法
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 节奏,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
意象分析法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 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把握诗歌
的主题和思想。
背景研究法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 生平,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
比较阅读法
将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的不同 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经典诗歌案例分析
01
02
03
《静夜思》
通过对明月的意象分析, 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春晓》
通过对春天的意象描绘, 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 赞美。
《登鹳雀楼》
通过诗人对景色的描绘, 理解其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
学生作品赏析与评价
选取部分学生的诗歌 鉴赏作品,进行赏析 和评价。
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 交流,提高诗歌鉴赏 水平。
详细描述
宋词以其婉约、豪放等风格特色而著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对宋词的鉴赏,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同时 也可以领略到宋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元曲鉴赏
总结词
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详细描述
元曲以其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演生动等特色而著称,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通过对元曲的鉴赏 ,可以深入了解元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元曲独特的艺 术魅力。
唐诗鉴赏
总结词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历史 意义。
详细描述
唐诗以其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而著称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唐诗的鉴赏,可以深入了 解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同时也可以 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课件(18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课件(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f4dacc35a8102d277a22f1e.png)
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由)
四读:中心句(关键词 意象 意境)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温庭筠《望江南》 (肠断白蘋洲)
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 从题目中可了解到一些基本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 类型等。
送别类 田园写景类 哲理类
边塞类 咏物类 节日类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 金兽。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表现诗人怀亲之悲。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③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答题规范:要具体、准确、直接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 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 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从军行
——表明羁旅思乡之切。
王昌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四读:中心句(关键词 意象 意境)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温庭筠《望江南》 (肠断白蘋洲)
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 从题目中可了解到一些基本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 类型等。
送别类 田园写景类 哲理类
边塞类 咏物类 节日类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 金兽。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表现诗人怀亲之悲。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③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答题规范:要具体、准确、直接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 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 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从军行
——表明羁旅思乡之切。
王昌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古诗词鉴赏专项课件PPT(初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项课件PPT(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95c60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4.png)
诗词名句赏析
典型例题2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
诗词名句赏析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 解答: “竟挑蝴蝶下山来”“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 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2、表现手法
典型例题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本诗前两句用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表现手法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解答: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表现了作
(二)诗词名句赏析
答题步骤
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诗句的内容+作者的情感 如果没有手法,可以从关键词入手分析
诗词名句赏析
典型例题1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 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2分)
对比答题方法
用xx的xx和xx的xx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表达了……情感
虚实结合答题方法
①点关系:动静结合 ②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③效果:烘托出了……氛围;渲染了作者……情绪;突出……主旨。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
3、衬托(正衬、反衬)
中考专题复习—七下诗歌鉴赏PPT幻灯片(30页)
![中考专题复习—七下诗歌鉴赏PPT幻灯片(30页)](https://img.taocdn.com/s3/m/08c13ce587c24028905fc321.png)
拟人手法 这些
的运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
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中考专题复习—七下诗歌鉴赏 教学PPT-(30页)-PPT执教课件【 推荐】
中考专题复习—七下诗歌鉴赏 教学PPT-(30页)-PPT执教课件【 推荐】
小结
中考专题复习—七下诗歌鉴赏 教学PPT-(30页)-PPT执教课件【 推荐】
明月来相照。
中考专题复习—七下诗歌鉴赏 教学PPT-(30页)-PPT执教课件【 推荐】
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
中考专题复习—七下诗歌鉴赏 教学PPT-(30页)-PPT执教课件【 推荐】
赏一赏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景物: 幽篁、深林、明月(纯净淡雅) 活动: 独坐、弹琴、吟唱 (高雅)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心态?
3、下列对《竹里馆》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 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 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读一读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中考专题复习—七下诗歌鉴赏 教学PPT-(30页)-PPT执教课件【 推荐】
译一译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弹琴复长啸。 又是弹琴又是吟唱
深林人不知,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
诗中第三、四句运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相照 ”与一二句中的独一词相 照应。把天上的明月当作 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了 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 雅的生活情趣。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复习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复习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27a0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1.png)
“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 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 (3)动静结合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 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和动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 却容易产生呆滞感;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 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视听结合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反问、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虚实 (想象、联想)、照应、抑扬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 也就是所谓的“移情”。 ①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 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③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 寄寓自己的感情。
鉴赏表达方式“三步骤”
考法 阐释
诗歌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所谓鉴赏表达方式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作 用。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 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和动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 却容易产生呆滞感;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 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视听结合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反问、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虚实 (想象、联想)、照应、抑扬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 也就是所谓的“移情”。 ①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 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③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 寄寓自己的感情。
鉴赏表达方式“三步骤”
考法 阐释
诗歌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所谓鉴赏表达方式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作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委婉华丽、 飘逸、雄奇、含蓄隽永。(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 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等。)
4、诗歌的形象(即传统含义):如:柳:惜别;月、霜:
思乡;松、竹、梅、莲:表人的品质;流水、落花、夕阳:
感时伤事;大漠、孤烟、羌笛:保家为国;红叶:相思等
等。
2019/8/24
• 2、诗的颔联写景中蕴涵哲理,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 句,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
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2019/8/24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放眼望去,大江之上,沉之侧仍有千帆竞发, 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 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019/8/24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全诗叙述了 现了边塞将士
,描绘了边塞
的景象,表
的生活,歌颂了将士们
的战
斗精神。
诗人出使塞上的经历;边塞奇特壮美雄浑的大漠;艰苦持 久的戍边;舍身报国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 光,请展开想象,先描绘这“千古壮观”,再对这两句略 作赏评。 荒凉的沙漠中,烽火台燃起一股浓烟,在苍茫中见一轮落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保家卫国的决心:夏完淳《别云间》李贺《雁门太守行》 • 报国无门的悲伤: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陆游《十一月
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石壕吏》 •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 崔颢《黄鹤楼》 • 思亲念友:李商隐《夜雨寄北》 •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维《使至塞上》 • 闺20中19/怀8/2人4 :李商隐《无题》温该庭课件筠由《【梦语文江温暖。这句诗笔力苍 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2019/8/24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二)从诗歌抒发在感情角度设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江油市重华镇初级中学校
教师:贺烈礼
2019/8/24
二O一0年四月十八日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诗歌的鉴赏
•考试内容预测:
•(1)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句大意、 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抒发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托物言志的 咏物诗)
门送别》
•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坦陈心志的告白: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飞来峰》刘禹锡《秋词》龚自珍 《已亥杂诗》
2019/8/24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诗歌的知识积累
1、诗歌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 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衬托、用典、虚实相生、动静结 合、点面结合、抑扬结合、修辞方法(比兴、拟人、夸张等)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特色和 表达技巧)
• (4)分析课文中学过的典故、常识(如“折 柳”)
2019/8/24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泊秦淮》 • 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 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 •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李煜《相风欢—无言独上西楼》 •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观沧海》李贺《南园》
友情提供QQ: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二)
•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辛弃疾《清
平乐—村居》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陆游《游山西村》王安石《书湖阴先 生壁》李清照《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陶渊明《归园田居》
• 昔盛今衰的感慨: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019/8/24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 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 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一)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
• 游山西村——陆游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1、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感受? 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 借古讽今的情怀:杜牧《赤壁》
• 青春易逝、时光匆匆的情感:李清照《醉花阴》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 浸溪》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仕途失意的苦闷:李白《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借慰平生的喜悦:朱熹《观书有感》陶渊明《饮酒》王维《汉江临眺》
•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渡荆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19/8/24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 四句_____,后四句____,前后形 成鲜明对比。
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