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姆的人性异化论来看格里高尔的异化

合集下载

结合变形记阐释对异化的理解

结合变形记阐释对异化的理解

结合变形记阐释对异化的理解
在小说中,格里高尔的异化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他的身体发生了异变,从人变成了甲虫,这象征着他与正常人类社会的脱离。

他无法再以正常人的方式生活和工作,失去了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格里高尔的异化也反映在他与家人和社会的关系上。

他的家人对他的变化感到恐惧和厌恶,逐渐将他排斥在外。

他成为了家庭中的陌生人,与社会也失去了联系。

从这两个层面可以看出,异化是指人在社会中失去了自我,变得与自己的本质相背离,与他人和社会产生了隔阂和冲突。

这种异化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定的体现。

人们可能在工作中感到迷失,成为工作的奴隶,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意义。

或者在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中,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变得冷漠和自私。

《变形记》通过荒诞的情节和深刻的描写,唤起了人们对异化的思考,提醒我们要关注自我,保持与内心的联系,防止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异化。

同时,也促使我们反思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对个人的影响。

人性在“异化”中复苏—— 《变形记》解读

人性在“异化”中复苏—— 《变形记》解读

人性在“异化”中复苏——《变形记》解读杨秀喜毫无疑问,“异化”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大主题,奏响这一主题的最强音者当推卡夫卡的不朽名作《变形记》。

在《变形记》中,一个活生生的人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确实是骇人听闻的“异化”。

然而细究其文,我倒觉得就人性意义而言,主人公格里高尔与其说是异化了,还不如说是复苏了。

换言之,格里高尔因其人形的异化而获得了人性的复归。

格里高尔在变为甲虫之前,他是一个活人,但他却徒具人形。

因为他在本质上已异化为物,亦即他早就丧失了人性而只有动物性。

所谓人性,简言之,就是人之为人所应具有的属性,即人有自觉的自我意识。

表现为人懂得活着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人有确证自我、实现自我的欲求。

动物没有这些基本属性,它们只凭本能生存,是一种不自由的盲目的存在。

格里高尔变形之前,他过的是非人的生活,他是动物性的存在。

作为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终日奔波在外,大部分光阴消耗在火车上或旅店中。

其工作之辛苦劳累,其饮食之粗糙低劣的确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

不仅如此,格里高尔的生存还缺乏起码的安全感。

他时时受着遭解雇而失业的威胁。

尽管他竭尽全力地勤勉工作,仍免不了受上司的训斥和同事的排挤。

即便在家里,他也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尊重。

他实际上已沦为工作的机器。

格里高尔自己就说过,自己只是“老板的一条走狗,没有骨气和理智”。

总之,繁重的商品劳动完全剥夺了他作为人应有的情感、意志、自由、权利和尊严。

卡夫卡说:“为每天的面包所感到的忧虑,摧毁了一个人的性格。

”此言极是。

从格里高尔的存在状态,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马克思这段话的深刻精辟:“工入生产得越多,他能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善,工人自己就越畸形。

”,在这样一种活着不比动物更好的残酷现实之下,格里高尔潜意识里或许早就涌动着变成动物的欲望。

因为只有变成动物,或许才能摆脱纯粹商品劳动的重轭,才能逃避自己艰辛的存在境况。

人性在“异化”中复苏——《变形记》解读

人性在“异化”中复苏——《变形记》解读

人性在“异化”中复苏——《变形记》解读
杨秀喜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毫无疑问,“异化”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大主题,奏响这一主题的最强音者当推卡夫卡的不朽名作《变形记》。

在《变形记》中,一个活生生的人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确实是骇人听闻的“异化”。

然而细究其文.我倒觉得就人性意义而言,主人公格里高尔与其说是异化了,还不如说是复苏了。

换言之.格里高尔因其人形的异化而获得了人性的复归。

【总页数】2页(P3-4)
【作者】杨秀喜
【作者单位】贵州省榕江市第一中学557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通向人性复苏之路——《朗读者》中汉娜形象解读 [J], 陈晨
2.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德莱塞小说中的人性异化r——以《美国悲剧》为例 [J], 孔慧玲
3.人性的枷锁--解读《变形记》中的甲虫意象 [J], 袁丽
4.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德莱塞小说中的人性异化——以《美国悲剧》为例 [J],
孔慧玲;
5.人性的扭曲与复苏——《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历程解读 [J], 邓美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弗洛姆关于人的异化理论评析-最新年精选文档

弗洛姆关于人的异化理论评析-最新年精选文档

弗洛姆关于人的异化理论评析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致力于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站在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立场上批判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阐释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他认为马克恩的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是历史存在的唯一目的,称马克思哲学的真谛是人本主义。

在他1961年所著《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一书中,弗洛姆总结了他以前以及同时代的“人道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通过解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述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质和目标、人的本质及其异化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其中,弗洛姆独特的关于人的本质及异化理论是他重新解释马克思哲学的二个重要逻辑组成部分。

他认为,马克思基于人的一种可能性的潜能确立了人的概念,这种潜能是人处于自由状态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的一般本性。

这种本性在历史发展的情境中以种种异化的形式出现,追求人的自我解放和实现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也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对此我们要有全面的认识,摒着科学、分析、批判、借鉴的态度加以看待。

一、弗洛姆关于人的本性的理解弗洛姆指出,马克思不相信不存在人的本性,也不相信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

一切都是后天教化的烙印。

弗洛姆认为马克思所讲的人的本性,不是一种抽象物,而是等同于人的本质,这跟人的历史存在的各种形式是不同的。

“虽然马克思后来不再使用‘本质’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是抽象的和非历史的,但是,马克思以一种更加符合历史变化的形式,在‘人的一般本性’和每个历史时代‘变化了的人的本性’之间的区别中,显然保留了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同时,弗洛姆区分了人的两种类型的“内驱力和欲望”。

他将诸如食欲、性欲等这些固定不变的倾向和欲望看作人的本性的组成部分,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现出的形式不一样;而把另一种起源于一定的生产和交换条件的相对的欲望排除在人的本性组成部分之外。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荒诞离奇的情节和独特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异化和生存的困境。

读完这部作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让我对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名旅行推销员,他肩负着家庭的经济重担,过着单调乏味、压力巨大的生活。

一天清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形,不仅使他的身体失去了人形,更让他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和绝望之中。

起初,格里高尔还试图以甲虫的身体去适应人类的生活,他担心自己的工作,害怕失去经济来源会给家庭带来灾难。

然而,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父亲的愤怒和厌恶,母亲的恐惧和无奈,妹妹的冷漠和嫌弃,让格里高尔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被视为家庭的一员,而是一个累赘和负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自私和冷漠。

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前,为了家庭默默付出,拼命工作,却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关心和理解。

而当他失去了作为人的外形和劳动能力后,家人立刻对他失去了耐心和爱心,甚至希望他快点死去。

这种亲情的扭曲和异化,让人感到无比的心寒。

同时,小说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困境。

格里高尔的工作压力巨大,每天都在奔波劳累,却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

他的变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这种残酷现实的一种逃避和反抗。

然而,即使变成了甲虫,他依然无法摆脱痛苦和折磨,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之中。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是否也像格里高尔一样,在忙碌的生活中逐渐失去了自我,被工作和压力所异化,成为了金钱和利益的奴隶?此外,《变形记》还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格里高尔变形之初,家人虽然感到震惊和害怕,但还是试图照顾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压力和不便让他们的耐心逐渐消磨殆尽,最终露出了丑恶的嘴脸。

《变形记》中的异化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变形记》中的异化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变形记》中的异化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变形记>中的异化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荒诞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

异化,简单来说,就是人在某种环境或力量的作用下,逐渐失去自我,变得陌生和扭曲。

那么,在《变形记》中,这种异化究竟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呢?首先,小说反映了劳动对人的异化。

主人公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勤劳的旅行推销员,为了家庭拼命工作。

他的生活完全被工作占据,每天早早起床,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他的辛勤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使他身心俱疲。

在变成甲虫后,他无法再工作,立刻被家人和社会所抛弃。

这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劳动不再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而成为了一种压迫和奴役人的手段。

人们在工作中失去了自我,变得像机器一样机械地运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其次,家庭关系的异化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格里高尔变形之前,他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家人对他依赖有加。

但当他变成甲虫后,家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父亲的粗暴、母亲的恐惧和妹妹的冷漠,让格里高尔感到无比的孤独和绝望。

家庭本应是温暖的港湾,是人们在疲惫时可以依靠的地方,但在小说中,家庭却成为了利益的结合体。

一旦个体失去了经济价值,就会被家庭所排斥。

这种家庭关系的异化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功利,亲情在利益面前变得脆弱不堪。

再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障碍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格里高尔在变形后,无法用人类的语言与家人交流,他的内心世界无人能懂。

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人们没有像格里高尔那样的生理障碍,有效的交流也常常难以实现。

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孤独,彼此之间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关心。

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戴着面具生活,无法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这种交流的障碍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远和社会的冷漠。

此外,小说还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压迫。

2《变形记》检测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变形记》检测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变形记》检测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4.2《变形记》检测卷一、小阅读-课内1.下列有关“变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格里高尔是“虫形人心”,他清醒地知道自己悲惨的处境已无力改变,因而不再抗争。

B.格里高尔家人是“人形虫心",当格里高尔不能做挣钱机器时,便态度冷漠、残酷。

C.格里高尔被父亲粗暴赶回房间,此刻开始变得压抑、忧郁,以致失去自我。

D.格里高尔身上的社会性被个体性不断侵蚀、压抑,最终被物化成甲虫。

2.下列有关小说视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用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协理员跑走、父亲关门等,推进了情节发展。

B.在描写书房环境和他人反应时,小说也穿插运用了格里高尔的视角。

C.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有助读者切身体会格里高尔的悲剧遭遇并分析成因。

D.格里高尔的视角有助读者感受格里高尔被家人无情排斥的焦虑心理。

3.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中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

B.《变形记》是俄国作家卡夫卡最富有特色的小说之一,作品以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荒诞形式,表现了人性异化的主题。

C.《变形记》以怪诞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命运的难以捉摸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表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垄断阶级以后社会的非理性和人物的非人性。

D.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

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挖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

4.《变形记》的叙事方式非常精巧,小说采用双重视角,即格里高尔的视角和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者两个视角,请你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格里高尔的异化现象探究

格里高尔的异化现象探究

格里高尔的异化现象探究格里高尔的异化现象探究王红琴摘要:格里高尔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变形记》的主人公,小说中格里高尔在巨大的社会生活压力下变形直至死亡,由“人”到“虫”,这是一个荒诞的异化的悲剧。

格里高尔的异化,看似偶然,实际则是环境压迫、内心压抑下的必然结果。

对这种异化现象进行分析,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思考生活。

关键词:《变形记》;格里高尔;异化格里高尔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变形记》中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

他由人至虫的异化折射出西方社会一定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极度的隔膜和孤独,这正是人类在物质文明发展之时伴随而来的异化状态。

小说中,人性领域的冷漠、内心世界的悖谬和生存结局的异化,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何为异化呢?其实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人成为了非人,将人变成物,使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格里高尔在异化后具备了甲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却唯独没有获得甲虫的飞翔能力。

如果格里高尔具备了甲虫的飞翔能力,他就能不再局限于狭小的卧室,不再寄希望于亲情的慰藉,不再受限于虚伪复杂的人际关系,或许他就能从这个冷酷无情的社会得到自由和解脱。

然而异化后的他只能爬行,这就使他无法躲避那些来自人类的伤害和攻击。

他不自由的生存状态,让他无法进入甲虫的世界。

因为他不仅在外形上与甲虫不同,关键是他还存在着人的意识和情感。

回想曾经,往事历历在目。

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

他拼命地干工作,无暇休息,却得不到理解。

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

他在变成甲虫后,最终被亲人抛弃而死亡。

无论在人的世界还是在甲虫的世界,格里高尔都是异类,他都找不到自己的归属。

格里高尔的异化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一、异化的社会背景马克思曾经写道:“异化即是现实的物对人进行的绝对统治,物质产品对生产操控者的统治。

”[1]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快速发展。

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金钱利益的诱惑开始一点点地腐蚀着人性,人就被严重异化了。

《变形记》中的异化与人性反思

《变形记》中的异化与人性反思

《变形记》中的异化与人性反思《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故事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清晨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荒诞的变形,成为了整个故事的导火索。

然而,这种变形并非仅仅是生理上的突变,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在现代社会的重压下,人的精神与灵魂的扭曲和异化。

在小说中,格里高尔所处的工作环境是极度压抑和残酷的。

他为了家庭的生计,不得不从事一份自己厌恶且高强度的工作。

长期的劳累和精神压力使得他失去了自我,成为了工作的机器。

这种工作对人的奴役,使人逐渐丧失了个性和自由,是一种典型的异化表现。

当他变成甲虫后,无法再去工作,立刻被公司抛弃,这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功利。

人们只关注一个人的劳动价值,而一旦失去这种价值,便会被无情地丢弃。

家庭关系在小说中也呈现出异化的特征。

在格里高尔还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时,家人对他尚有一定的关爱和依赖。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失去了赚钱的能力后,家人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

从最初的惊恐、同情,到后来的厌恶、嫌弃,亲情在现实的压力下变得如此脆弱。

父亲的粗暴、母亲的懦弱、妹妹的冷漠,都让格里高尔感到无比的孤独和绝望。

家庭本应是温暖的港湾,是人们心灵的寄托,但在异化的影响下,却成为了伤害的源头。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格里高尔的变形是对人性弱点的一种揭示。

在面对困境和变化时,人们往往表现出恐惧、自私和怯懦。

家人无法接受格里高尔的变形,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爱,而是因为他们缺乏面对未知和困难的勇气和包容。

而格里高尔自己,在变形后虽然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内心依然保留着对家人的爱和责任。

他默默承受着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此外,小说也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对人性的摧残。

在格里高尔的世界里,周围的人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没有人真正关心他的内心世界。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荒诞的情节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异化和生存的困境,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他背负着家庭的经济重担,过着枯燥乏味且压力巨大的生活。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在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种荒诞的变形并非是简单的生理变化,而是象征着他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以及内心世界的扭曲和异化。

格里高尔的变形让他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也无法再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他曾经是家庭的顶梁柱,如今却成为了家人的累赘和负担。

家人对他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父亲对他充满了厌恶和愤怒,甚至用苹果砸他,导致他身负重伤;母亲虽然一开始对他还存有一丝怜悯,但在长期的压力和恐惧下,也逐渐变得冷漠;妹妹则从最初的关心照顾,到后来的嫌弃和厌烦,最终提出要将他赶走。

这种亲情的冷漠和疏远让人感到无比的心寒。

在这个过程中,格里高尔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绝望。

他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关爱,但却始终无法实现。

他努力地适应自己的新形态,试图与家人沟通,但却无法打破那道无形的隔阂。

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的现实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人性的自私和冷漠。

在这个异化的世界中,格里高尔不仅失去了亲情,也失去了自我。

他曾经努力工作,为的是实现家人的期望和满足社会的要求,但当他变成甲虫后,这些曾经的追求都变得毫无意义。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在为别人而活,从未真正为自己考虑过。

他的变形,让他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然而,这种审视带来的却是更深的痛苦和无奈。

小说中的社会环境也是导致格里高尔异化的重要原因。

在那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拼命工作,失去了自我和人性。

格里高尔作为一个旅行推销员,每天奔波于各地,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

《变形记》:人性的消亡和异化

《变形记》:人性的消亡和异化

《变形记》:人性的消亡和异化作者:黄冬秀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9期摘要:卡夫卡短篇代表小说《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虫,但他却有着人性的本质,格里高尔的死去寓意着人性无法容见于世上,只能消亡;另一方面,格里高尔的家人以及房客等人物虽然有着人类的外表,内心却已异化成虫,是一群披着人的外衣的虫子。

《变形记》里的世界冷漠无情,为虫所统御。

关键词:《变形记》;格里高尔;人性;异化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68-03“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①,这是卡夫卡《变形记》的著名开篇,不加解释,直奔情节。

故事描写中心人物格里高尔一大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直至披着虫子的外壳死去。

清晰,准确和正式的语调与故事噩梦般的内容形成强烈的对照。

卡夫卡没有一点诗般的隐喻来装点全然只有黑白两色的故事。

但在这简单清晰的风格下面,却强调了幻想的暗调的丰富性。

开篇作者用近乎冷漠的态度给予读者一个最基本的信息:主人公格里高尔由人变成了一只虫子,但细心读完全文的读者的认知却恰恰相反:中心人物格里高尔与他们周围的非人性的人物同属于一个荒诞的世界,格里高尔是披着自我保护的甲壳的真正的人,他周围则围绕着一群怪诞、无情的虫。

故事中,最后一丝人性随着格里高尔的死亡而消失,世界为虫子们的兽性所统御。

一、格里高尔:人性的消亡格里高尔醒来,他单独一个人,这时他已经变成了甲虫,但在他身上随着变化而得到的虫的本能中仍然掺杂着人的知觉。

他有自己的意识,并且仍然承袭着做为人的习惯。

但是完全办不到,平时他习惯于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态了。

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

起床这一难关是由仍然属于人的头脑设想而由甲壳虫的身体来行动的。

这时格里高尔仍旧在用人体的观念考虑自己的身体,但现在人的下半身已是甲壳虫的后半部了,人的上半身是甲壳虫的前半部。

残雪读书笔记

残雪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外在形态的异化把我们带入了内在的残酷的精神世界,人的异化直指人性的异化,只有当异化存在时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人的内心。

也正是由于异化,世界的残酷才展露无遗,一个荒诞的世界真相显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在冷漠中舔舐孤独,在孤独中悄然死去是其生命的必然。

人性的异化让人类自己展示了本身的粗暴,一个丢失了的世界形象开始显山露水。

格里高尔的奉献和夏瑜的拯救在丢失的世界中经过不同的异化都化为了对历史残酷文明苍白的考证。

文明无声的祭品文明的呐喊者他们在弱者面前所体验到的变态自尊和虚妄,会使他们变得神经质似的亢奋。

然而这样的孤独却让我们在人类文明的大潮中体味了它的有限性。

他们( 夏瑜和格里高尔) 都曾经努力地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和解,然而努力的结果只是对存在的更加迷茫和更加失望,这是一个被理性所抛弃的世界,残酷地瓦解了人与人之间本该拥有的感情。

德国E. M.温德尔说: “重要的仍然是去发觉被颠倒的关系,去体会自己是整体的一个部分。

整体要变化,又只能来自这个部分。

这是一种成熟。

我们尚未开始触及这种状况。

这种状况必须发展,它应当成为我们所有人的目标。

因为这就是理性的,也就是那位保护我们避免非理性和自我毁灭的智慧女神的状况。

——[6][德]E. M.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M].于承俊,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 40————《变形记》与《药》的人性异化解读◎侯慧庆( 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贵州遵义563002)人性是由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组成。

追求物质、善、美、性、爱,以及为获得个人利益与自然和社会抗争等,是其自然属性的特征;人性的社会属性则表现在其理性上,即人类社会通过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长期形成起来的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

人性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辅相存,共同发展。

人性的社会属性对自然属性起制约、引导的作用。

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由于受社会制度和利己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人性的自然属性得不到有效的制约,人性的异化,人的私欲膨胀,极端的利己主义盛行,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悲剧的产生。

变形记中对异化的理解

变形记中对异化的理解

变形记中对异化的理解
《变形记》是一部描绘人性异化现象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种种压力和困境。

在《变形记》中,异化主要表现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疏离和异化。

首先,人与自我的异化体现在主人公格里高尔身上。

他原本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小职员,为了家庭的生计不辞辛劳地工作。

然而,当他变成一只甲虫后,他的身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的内心却仍然保持着人的思维和情感。

这种身体与心灵的巨大反差,使得格里高尔无法再与过去的自己认同,他感到深深的痛苦和无助。

这种人与自我的异化,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

其次,人与他人的异化则体现在格里高尔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上。

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前,他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与家人之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后,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们开始疏远他、排斥他,甚至将他视为家庭的负担。

这种从亲密到疏远的转变,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疏离。

最后,人与社会的异化则体现在整个社会对格里高尔的冷漠和排斥上。

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失去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成为了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异类”。

社会对他的冷漠和排斥,使得他感到
无比的孤独和无助。

这种人与社会的异化,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异类的歧视和排斥。

综上所述,《变形记》中对异化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疏离和异化上。

通过描绘格里高尔的悲惨遭遇,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种种压力和困境,引发了人们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变形记》中的异化与人性反思

《变形记》中的异化与人性反思

《变形记》中的异化与人性反思《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荒诞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异化和人性的困境。

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清晨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从此他的生活和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看似离奇的故事,实则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隐喻和批判。

格里高尔的变形,首先是身体上的异化。

他从一个能够自由行动、为家庭经济支柱的人,变成了一只无法正常交流、行动受限的甲虫。

这种身体上的巨变,使他失去了工作能力,无法再承担家庭的责任。

然而,更深刻的异化是他在社会和家庭关系中的地位转变。

在变形之前,他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家人对他寄予厚望,依赖他的收入维持生计。

但当他变成甲虫后,家人对他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关心和照顾,到后来的厌恶和嫌弃。

这种亲情的冷漠和疏离,反映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在利益的驱动下,亲情、友情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都变得脆弱不堪。

小说中,格里高尔的工作环境也是一种异化的体现。

他在一家公司担任旅行推销员,工作辛苦,压力巨大。

他每天奔波于各地,为了完成业绩而拼命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这种机械、单调、压抑的工作,使人失去了自我,成为了工作的奴隶。

这种工作上的异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普遍存在。

许多人为了生计,不得不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在高强度的压力下,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梦想的追求。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变形记》让我们深刻反思了人性的弱点和复杂性。

格里高尔的家人在他变形后,表现出的自私、冷漠和无情,让人感到心寒。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害怕见到他,妹妹从最初的照顾到最后的嫌弃,这一系列的行为揭示了人性在面对困境和利益冲突时的丑恶一面。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将责任归咎于他们,因为在现实的压力下,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和痛苦。

这让我们思考,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是环境的压力扭曲了人性,还是人性本身就存在着弱点?同时,格里高尔自身的心理变化也值得我们关注。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荒诞的情节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异化人生。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触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他承担着家庭的经济重担,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

然而,某一天清晨,他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形,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也让他周围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格里高尔的变形,首先带来的是身体上的痛苦和行动上的不便。

他无法像以前一样正常地起床、洗漱、穿衣,甚至无法走出自己的房间。

他那庞大而笨拙的身躯,让他在狭小的房间里举步维艰。

这种身体上的限制,让他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无助。

他试图与外界交流,但只能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无人能理解他的意思。

曾经那个能够自由行动、为家庭创造财富的格里高尔,如今却被困在了这副丑陋的躯壳里,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能力。

然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他家人态度的转变。

在格里高尔还能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时,他是家中的顶梁柱,备受尊敬和关爱。

但当他变成甲虫后,家人对他的态度逐渐从关心变成了厌恶和嫌弃。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看到他就吓得晕厥,妹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照顾他。

他们开始把格里高尔视为家庭的负担,不再关心他的感受和需求。

这种亲情的冷漠和疏离,让格里高尔的内心备受煎熬。

他原本以为家人会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却没想到他们会如此轻易地抛弃他。

在这个异化的世界里,格里高尔不仅失去了身体的自由,更失去了精神的寄托。

他曾经为了家庭而努力工作,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和价值所在。

但现在,他的付出被家人完全忽视,他的存在变得毫无意义。

他在孤独和绝望中,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最终在痛苦中默默死去。

格里高尔的遭遇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异化。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不断地压抑自己的本性,变得越来越冷漠和自私。

从弗洛姆的人性异化论来看格里高尔的异化

从弗洛姆的人性异化论来看格里高尔的异化

(上接第 28 页)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表现。 在这一真正活动的过 程中,人使自己得到了发展,变成了人自身;劳动不仅是达到目的即 产品的一种手段,而且就是目的本身,它是人的能力的一种有意义 的 表 现 。 因 此 劳 动 带 来 愉 快 。 ”〔6〕这 是 弗 洛 姆 对 劳 动 的 理 想 的 企 盼 。 但是在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这一理想是没有实现的, 而且走向了它 的反面。 劳动越发成为一种获得金钱的手段,而根本不是一种有 意义的活动。 在异化的劳动中劳动的意义和作用都发生了根本的 变化,它不再是一种自我满足的创造性,而成了一种强制与责任, 人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人的生命逐渐被否定。
文 章 中 ,格 里 高 尔 是 一 个 挣 钱 的 “工 作 狂 ”,他 对 工 作 没 有 什 么 兴趣,甚至达到一种厌恶的地步,劳动只是他获取金钱的手段。 这 样枯燥无味的工作,他所做的只是顺从,只是在老板和秘书主任 的强制下劳动,失去了创造性和自主性,他没有体验到他是自己 行 动 的 主 体 ,体 验 到 的 却 是 他 的 劳 动 结 果 — — — 金 钱 。 在 这 样 一 种 劳 动过程中,格里高尔逐渐成为了金钱的附庸,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和价值,作为人的生命的价值也逐渐被否定,最终异化成非人。
3 格里高尔的创造性的异化— ——劳动本质的异化
弗洛姆相信:“劳动是人的自我表现, 是他的 (下转第 35 页 )
文 学 界·文 学 评 论
愿放弃对自然的模仿” 艺术家要长期同实在的外部表现接触,即 对“自然”的模仿,熟悉并掌握大量形象材料进而透析实在的秘 密,回归“自我”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创造,没有这个前提艺术创造 是不可现象的。 “直觉在我们与其他生物之间建立了同情性的通 讯,并且扩大了它带给我们的意识,而将我们引入了生命本身的 领 域 ,互 相 渗 透 进 行 着 无 穷 无 尽 的 创 造 ” 〔2〕 “同 情 ”也 是 观 照 “非 我”的最佳方式。 而“同情”又颇具个性化,不同的创造主体对于同 一个审美对象产生的情感往往是不一致的,艺术创造是“不可预 测形式的创造”,“不可预测”就在于“同情”的独特性。 柏格森主张 艺术创造者要有独特的个性品质。

《变形记》中真实的普通和变异的人性(论文)

《变形记》中真实的普通和变异的人性(论文)

《变形记》中真实的普通和变异的人性变形记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了,主人公格里高尔,有一天你突然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它通过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展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

这是一个荒诞而悲哀的故事,这种悲哀是人的悲哀,这种荒诞是悲哀的人所处的那个世界的荒诞。

在某种程度上,卡夫卡认为动物比人类高级,因为它们没有被文明粉饰,故而显得更单纯,更具原生性,更能表现真实。

所以,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借甲虫之型来揭示现代人的悲哀,而不是直接描写刻画人物。

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世界,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卡夫卡用精细的写实手法,逼真地描绘了格里高尔变形后,在言行习惯、饮食起居和生理器官等各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活画出一只巨大的甲虫——的丑恶形象。

一、格里高尔异化的根源(一)工作的压力首先,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从“不安的睡梦”这一描写,我们就可以率先感受到主人公即使在睡梦中,心里也充满着焦虑、不宁静。

这要从格里高尔的职业说起。

格里高尔是一名旅行推销员,文章中有大量,格里高尔对职业的独白:“啊,天哪,”他想,“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

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格里高尔对自己的职业是厌倦的,极为不满意的,充斥着满肚子牢骚。

除此之外,工作的强度过大,也给格里高尔带了许多负面影响。

比如说,职业病,过分担忧,还有时间焦虑等等。

(二)家庭的重负因为父母欠着老板的债,格里高尔既想反抗上司,又不敢公开反抗;既渴望反抗,又觉得这种反抗有罪。

还有格里高尔的父母、妹妹,整个家庭的生存都依赖着格里高尔的工作,他的父母和妹妹全靠他养活,但她的父母却认为这是理所应当。

对家庭极强的责任感让格里高尔无形中产生了更多负担与压力,在他的潜意识中,应当是极其怕不能继续给家里人供给,这种无形的恐惧与本身十分不容易的工作,就像是把格里高尔两面夹击,使之不由自主的慢慢扭曲变形。

无意识的异化和死的本能

无意识的异化和死的本能

无意识的异化和死的本能摘要:世界是忙碌而孤独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负担与精神负担的重压下,小人物往往最能体会到那份藏在内心的孤独,而当无意识战胜了意识的控制,一个偶在的个体生命,也会以其自己的方式愤起、扭曲,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躲避否认内心的孤独,躲避生活的重压。

其人生悲剧就不可预料、不可逃避,不可改变的达到了顶点。

格里高尔就是不自觉的异化为非人逃避生活的重压和内心的孤独,却没想到陷入了更残酷的孤独与冷漠之中。

《变形记》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机械劳动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利益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无奈变异和扭曲,人情的冷漠和自私,个人的极端孤独。

关键词:无意识变异孤独重压残酷变异是荒诞的,格里高尔式的变异,惊心动魄;孤独是多样的,而格里高尔式的孤独,令人惊悚。

这是在社会机械劳动压力下产生的变异,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下特有的孤独,《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无意识变异就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给劳动者带来的心理重压与变形,撕破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格里高尔这些重压下的劳动者被扭曲被异化的心理,脱离社会后极端的孤独与被残酷遗弃的命运。

一、重压与孤独下的无意识变异当一个人无力承担生活的重担与精神的压力时,就会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恐慌与疲惫。

当一个人的孤独无处安放又不想去承认时,就会选择一种武器获得自我满足的安全感。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上的来往,同事间是泛泛之交,不可能有友情可言。

家人之间是用钱在维系着这表面的亲情,一旦失去金钱的桥梁便面目全非。

人的本性失落了,世界是孤独的,格里高尔生活在这样的环境终究还是接受不了,最后在无意识的支配下进行了异化。

这就是说,面对生活的压力与内心的孤独,异化为大甲虫是格里高尔内心无意识的反抗。

变为大甲虫无非是逃避现实中非人的生活,是坚韧的外壳所带来的安全意识,是对外界的不信任而出现的自我保护。

《变形记》中异化现象探析

《变形记》中异化现象探析

《变形记》中异化现象探析《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经典作品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异化过程,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价值的沦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进行探析。

一、人与社会的异化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萨姆沙原本是一个勤奋工作的推销员,然而,他因为替公司垫款而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加上家庭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如他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对母亲的花销依赖等,使他的精神压力日益加重。

最终,他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甲虫,由此开始了他与社会的异化过程。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他不再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而成为了一个无用的负担。

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惊恐、同情到最后的冷漠、厌恶。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异化,凸显出现代社会中道德价值的沦丧和人际关系的冷漠。

二、人与自我异化除了与社会异化外,格里高尔还经历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异化——与自我异化。

当他变成甲虫后,他失去了人类的情感和理智,开始逐渐与自己的动物本能融合。

他不再有自我意识和自主行动的能力,而是成为了一只受本能驱使的甲虫。

这种与自我异化的过程,使格里高尔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

他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工作、挣钱,也无法再满足家人的期望。

他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这种人与自我异化的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被物质利益所驱使,失去了自我意识和自主行动的能力。

三、人与自然异化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异化现象还体现在他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上。

当他变成甲虫后,他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他被限制在卧室里,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自由行动。

他的生活空间变得狭窄、封闭,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被限制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内,失去了与自然接触的机会。

同时,格里高尔的异化也使他成为了自然的敌人。

他被家人驱赶出卧室,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试从异化理论的角度去解读《变形记》

试从异化理论的角度去解读《变形记》

试从异化理论的角度去解读《变形记》刘帅(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摘要】摘要:《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杰出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人是如何被残酷的现实世界压迫以至于被摧毁的故事。

本文运用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通过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一系列遭遇,探讨了现代文明社会对人天性的压迫以及对于人的类本质的摧残,揭示出一味的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只有以真诚和关怀,用人道主义的力量来指引社会的前进,才能使人类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能够健全的发展。

【期刊名称】大众文艺【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2【关键词】变形;异化理论一、引言异化理论本是一个经济学与哲学范围内的概念,马克思的异化论基于他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程的观察:“工人不可避免地失去对自己工作的控制,从而失去对生活及自我的控制。

工人从来都不是自主、自我实现的人类存在,他只能以资产阶级欲其所是的模式而存在。

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异化,因为每个人借着劳动为社会添砖加瓦……其中个体只是工具,而非社会的存在。

”就这样,个人在社会中变得无足轻重,个人的“类本质”被社会的大机器摧毁,从而变的扁平,趋同。

卡夫卡的《变形记》正是讲述了一个人被异化的故事。

故事中的格里高尔是一个被现代文明社会压迫的人,在这种压迫下,他个人的“类本质”甚至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外形的异化,其次是心智的异化。

二、外形的异化小说的开头,格里高尔起床之时,就发现了自己的可怕的变化:“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小说就是以这样不可思议的设定,突然地将读者拉入了一个怪异的,扭曲了的审美语境。

而随着我们对文本地不断深入,就会发现这种设定的深意。

格里高尔是一个家的劳动力,在一个公司里做着职员,为一家的生计,“长年累月的奔波”,从不敢迟到,“人是需要睡觉的”,但是格里高尔从来就不敢睡懒觉,他只能不断的赶火车,兜售订单,而且还从不敢违抗老板的意图,生活的十分困苦和卑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章 中 ,格 里 高 尔 是 一 个 挣 钱 的 “工 作 狂 ”,他 对 工 作 没 有 什 么 兴趣,甚至达到一种厌恶的地步,劳动只是他获取金钱的手段。 这 样枯燥无味的工作,他所做的只是顺从,只是在老板和秘书主任 的强制下劳动,失去了创造性和自主性,他没有体验到他是自己 行 动 的 主 体 ,体 验 到 的 却 是 他 的 劳 动 结 果 — — — 金 钱 。 在 这 样 一 种 劳 动过程中,格里高尔逐渐成为了金钱的附庸,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和价值,作为人的生命的价值也逐渐被否定,最终异化成非人。
2 格里高尔与他人关系的异化
弗洛姆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也异化了。 本该 是爱的情感 将人联结成友好伴侣,符合人性的关系蜕变成“一种两 个 抽 象 物 、两 个 活 机 器 之 间 相 互 利 用 的 关 系 ”,〔3〕即 成 了 一 种 相 互 间 有利可图的交易关系。 “我给你所需要的东西,而你是知道的,你也知 道应当用什么样的墨水给我书写卖身契;我使你受用,我也要从你身 上捞一把”。 〔4〕这便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人 与人变成了两个抽象物, 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相互利用的需要才 联系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的爱也成了一种交易、买卖关系。 他们彼此
4 结语
在工业化资本主义社会,异化无处不在,人与自然、与他人、与 真实自我疏远而又对立。 作为一位有社会使命感的作家,卡夫卡 在作品中竭力去表现现实的残忍和悲哀, 积极融入个人主观体
验,细腻地表现人多方面的异化和无奈,折射出资本主义私有制 度下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我关系的扭曲与异化。 这在《变形记》 中的表现尤为深刻。 因此,作者从弗洛姆的人性异化论出发,对格 里高尔人性异化的几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窥探出了卡夫卡的困惑 与矛盾。这不仅是他个人性格解构所造成的,同时也是那个社会时 代的产物。 由此,不难看到,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 保持自我,充分发挥生产能动性,防止人性的异化,用爱心来浇灌 人性与生活。
关键词:人性异化论 弗洛姆 格里高尔 异化 爱 中图分类号:I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2111(2011)02-0028-02
人性论是弗洛姆人性异化论的前提和基础。 他认为,“人性包 括生理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 只有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基础上,满 足各种心理需要,人才有可能健全与快乐。 ”〔1〕否则,人就会被“异 化”。 在现代工业社会里人虽然表面上生活富足,但实际上非常不 健全,人的精神贫乏,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不能成为他潜在的 那个样子。 他认为,人性异化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在本质上,异化就是对人的创造性— ——生产性潜能的否定。 在 社 会关系领域,人性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自己 关系的异化。
(上接第 28 页)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表现。 在这一真正活动的过 程中,人使自己得到了发展,变成了人自身;劳动不仅是达到目的即 产品的一种手段,而且就是目的本身,它是人的能力的一种有意义 的 表 现 。 因 此 劳 动 带 来 愉 快 。 ”〔6〕这 是 弗 洛 姆 对 劳 动 的 理 想 的 企 盼 。 但是在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这一理想是没有实现的, 而且走向了它 的反面。 劳动越发成为一种获得金钱的手段,而根本不是一种有 意义的活动。 在异化的劳动中劳动的意义和作用都发生了根本的 变化,它不再是一种自我满足的创造性,而成了一种强制与责任, 人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人的生命逐渐被否定。
综述,在柏格森那里,审美活动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审美就 是离开现实寻求超理性的“绵延”或“实在”,借助“同情”的方式来 直觉非物质、 非实体、 非事物的绝对自由意志的运动和流变,将 “美学”从理性世界拉回到感性世界中去,是“美学但作为对 美学回归感性的伟大尝试,其历史价值和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3 格里高尔的创造性的异化— ——劳动本质的异化
弗洛姆相信:“劳动是人的自我表现, 是他的 (下转第 35 页 )
文 学 界·文 学 评 论
愿放弃对自然的模仿” 艺术家要长期同实在的外部表现接触,即 对“自然”的模仿,熟悉并掌握大量形象材料进而透析实在的秘 密,回归“自我”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创造,没有这个前提艺术创造 是不可现象的。 “直觉在我们与其他生物之间建立了同情性的通 讯,并且扩大了它带给我们的意识,而将我们引入了生命本身的 领 域 ,互 相 渗 透 进 行 着 无 穷 无 尽 的 创 造 ” 〔2〕 “同 情 ”也 是 观 照 “非 我”的最佳方式。 而“同情”又颇具个性化,不同的创造主体对于同 一个审美对象产生的情感往往是不一致的,艺术创造是“不可预 测形式的创造”,“不可预测”就在于“同情”的独特性。 柏格森主张 艺术创造者要有独特的个性品质。
文 学 界·文 学 评 论
从弗洛姆的人性异化论来看格里高尔的异化
黄秋晓 王宏威 (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9)
摘要:文 章 运 用 弗 洛 姆 的 人 性 异 化 论 ,对 卡 夫 卡 《变 形 记 》中 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人性的异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揭示出人性的 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消除的真实存在的危机。
单纯的从固化僵死的模板、零散而无生命的形象符号中不能 体验出实在,必须借助于“同情”,在艺术家那不确定的、不停息的 生命冲动中艺术品才能得以产生。 因此艺术家必须要有创造性的 态度。
艺术欣赏也要“同情”实在,直觉实在。 “生命同意识一样,每 时每刻都在创造某种东西 ” 〔2〕欣赏者必须自己揭开那条阻隔的帷 幕,真正放松自我,遗忘自我,与艺术家的情感融合一体,同艺术 品中的生命之流一起运动,直觉实在。 柏格森举例说“节奏的抑扬 顿挫麻痹了读者的心灵,使他忘记了一切,使他如在梦里一样跟 诗 人 一 样 想 一 样 看 ” 〔1〕此 时 ,欣 赏 者 可 以 超 越 艺 术 作 品 的 形 象 符 号而同其内在精神融为一体。
· 28 · 文学界
间交换的不是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而是人性商品的交易。 格里高尔的老板, 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把推销员当作实现自
己利益的机器。 秘书主任,刻薄挑剔、时时监控,把对推销员的残 忍当作讨好老板,实现自己经济利益的工具。 在他们看来,他们彼 此之间,以及他们与推销员之间都是一种相互利用,物物交换的 关系,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们的感情不是通过人与 人之间的爱链接的,利益才是他们之间虚假情意的纽带。 格里高 尔在公司,尽管受着上司和秘书主任的气,依然态度谦和地与之解 释 并 卖 命 工 作 ,埋 没 自 我 ,忍 辱 负 重 ,交 易 了 自 己 的 “人 格 部 件 ”。 在自己变形之后,秘书主任全然忘了格里高尔一向对公司的忠心 耿耿,居然以“您在公司里的地位并不是那么稳固”相威胁,格里高 尔 想 的 是 “如 果 不 是 为 了 父 母 亲 而 总 是 谨 小 慎 微,我 早 就 辞 职 不 干 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 他甚至想“今 天他身上发生的事有一天也让秘书主任碰上……”,〔5〕 由此可见,人 与人之间的友好顺从,只不过是一个面具,背后隐藏着冷漠和猜忌。
艺术品一般均能够暗示情感,这种暗示或者说直觉的对象是
非规则的、无任何限制的、非理性的,是盲目的、偶然性的,艺术创 造和艺术欣赏也应该是盲目的、偶然性的,因此必须取消形式符 号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取消并不意味着否定,否则艺术品就 没有物化的载体了。 在柏格森那里并不完全排斥这种独立性和稳 定性的。 他提出了一个评判艺术作品的标准,即作品能否感动人, 能否麻醉人的理智,使人进入“自我遗忘”的状态,“艺术家在感觉 的范围内带给我们的观念越丰富,孕育的感受和感情越多,这样 表现出来的美就越深刻,越高尚” 这个标准自然是相对稳定相对 独立的形式符号, 对艺术品好坏的评价本质上也是一种艺术欣 赏。
参考文献 〔1〕、〔2〕 〔美〕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西方学者论
格里高尔为了家庭而拼命地工作,替父亲还债,为母亲看病,送 妹妹去读音乐学院。作为家里的长子,他认为自己理应承担起这一 切。家里人也把他当作经济支柱,每次都是怀着感激的心情从他那 里拿钱,一家人幸福而温暖。 虽说辛苦,但这个家庭在这种格局下 过得宁静、满足而不失亲情。 然而在格里高尔变为虫后,一切都变 了样,原来温情脉脉的面纱被揭开了。 父亲性情暴躁,生怕“家丑” 外扬, 丝毫没有考虑过儿子这个虫身是如何行动不便,“无情地把 他往后赶,一面嘘嘘地叫着,简直像个野人”。 当知道格里高尔把 母 亲 吓 得 发 病 的 时 候 ,父 亲 “ 决 心 要 轰 炸 他 了 ”,用 许 多 苹 果 狠 狠 地 攻 击 他 ,其 中 一 只 “ 正 好 打 中 了 他 的 背 并 且 还 陷 了 进 去 ”,从 而 成 为 他死亡的致命伤。 心地善良的母亲,被他的外形吓得多次昏厥,从 不敢直接面对他的“虫”儿子。 〔6〕在格里高尔变为甲虫后的两个月 里,他的父亲始终没有踏进他的房间探视过他,只有与他关系很好 的妹妹给他送饭, 而这饭也是晚餐剩下来的排骨和泡菜以及两天 前的干烙之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妹妹对他也由同情变成嫌恶,拍 着桌子恶狠狠地说:“一定要把他弄走 ”,“再也无法忍受了 ”。 7 显 然, 此时的格里高尔已由以前全家人的经济支柱变为全家人的包 袱了。 原本以为关系很融洽,彼此熟悉、热乎的一家人,突然因为格 里高尔的异变而显得异常陌生、异常绝情。 因为在这个异化的社 会里,维系家庭的纽带并不是家庭的爱,而是隐藏在财产共有关系 之后的私人利益。 格里高尔变成了大甲虫,丧失了劳动能力,不再 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金钱、利益作为联系亲情的纽带,一旦这根绳 索断了,一切关系包括亲情也都断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很 大的虚伪性,他们之间交换的已经不再是爱和责任,而是利益。 所 以,到后来格里高尔的死去,给家人带来轻松的心情,“让我们感 谢 上 帝 吧 ”;家 人 如 释 重 负 ,因 而 到 郊 外 去 的 旅 途 中 感 受 到 了 “充 满温暖的阳光”的爱抚。
1 格里高尔与自己关系的异化
纵然弗洛姆说,“人性是一种先天具有的潜能,而人生活的目 的就是根据人的本性法则展现他的力量, 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 人。” “人本该是有个性、有情 感的自主个体。”〔2〕而格里高尔却没 有这样的运气,在变形之前,格里高尔与乐趣无缘,也没有知己朋 友,承受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早已沦为工作的机器。 除了还 具有人形外,却已渐渐失去了人性,沦为非人,体验不到自我的存 在,他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外物。 他平庸地忙碌着,却不知生存的意 义,也从未听取过自己内心最真的声音。 他对家人竭力付出,无欲 无求;对公司忠心耿耿,拼死拼活,丝毫没有停下来喘口气的闲隙。 他活得是那样盲目,不能够把握自己,完完全全受控于外物。 他在 工作中,已把自己的思想、意见、人格和尊严完全丢弃,彻彻底底 成为了一个赚钱的机器,一种具有市场使用价值的物品,这也就是 弗洛姆异化理论中所描述的人与自己关系已异化成为“市场倾向” 关系,人只不过是一种具有市场使用价值的物品,这种异化使人失 去了许多尊严感和自我意识而沦为物。 即使是在变形之后,他都无 法成为自己的主宰,“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 它们一刻不停地向 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都完全无法控制”,直至最后顺从地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