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端口聚合实验
端口聚合教案
![端口聚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0286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6.png)
端口聚合教案教案标题:端口聚合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端口聚合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端口聚合的配置步骤和常用命令。
3. 能够应用端口聚合解决网络中的负载均衡和冗余备份问题。
教学重点:1. 端口聚合的概念和作用。
2. 端口聚合的配置步骤和常用命令。
教学难点:1. 理解端口聚合的工作原理。
2. 能够根据网络需求选择合适的端口聚合模式。
教学准备:1. 讲义和教材。
2. 演示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实验设备:多台计算机、网线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网络中的负载均衡和冗余备份问题。
2. 提问:在网络中,如何实现负载均衡和冗余备份?是否有了解过端口聚合这一技术?讲解端口聚合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定义端口聚合:将多个物理端口绑定成一个逻辑端口,提高网络带宽和可靠性。
2. 说明端口聚合的作用:实现负载均衡和冗余备份,提高网络性能和可用性。
讲解端口聚合的配置步骤和常用命令(15分钟):1. 配置步骤:a. 确定端口聚合模式:主动模式或被动模式。
b. 创建端口聚合组。
c. 将物理端口添加到聚合组。
d. 配置聚合组的参数和属性。
2. 常用命令:a. show interfaces port-channel:查看端口聚合组状态。
b. show etherchannel summary:查看端口聚合组摘要信息。
c. interface port-channel <channel-number>:进入端口聚合组配置模式。
d. channel-group <group-number> mode <mode>:配置端口聚合组。
示范操作和实验(20分钟):1. 演示如何配置端口聚合组。
2. 学生跟随操作,实验配置端口聚合组。
3. 运行相关命令,验证端口聚合组的状态和配置是否正确。
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端口聚合的优点和局限性。
2. 总结端口聚合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实验 端口聚合配置
![实验 端口聚合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061a4704de80d4d8d15a4f54.png)
实验端口聚合配置【实验名称】端口聚合配置。
【实验目的】理解端口聚合的工作原理,掌握如何在交换机上配置端口聚合。
【背景描述】假设某企业采用两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由于很多数据流量是跨过交换机进行转发的,因此需要提高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为此网络管理员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根网线互连,并将相应的两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辑端口,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需求分析】需要在两台交换机之间的冗余链路上实现端口聚合,并且在聚合端口上设置Trunk,以增加网络骨干链路的带宽。
【实验拓扑】图4‐ 2 实验拓扑图按照拓扑图连接网络时注意,两台交换机都配置完端口聚合后,再将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
如果先连线再配置可能会造成广播风暴,影响交换机的正常工作。
【实验设备】三层交换机 1 台二层交换机 1 台【预备知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VLAN 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Trunk 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SVI 端口的配置方法,聚合端口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实验原理】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 )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
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
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他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端口聚合遵循IEEE 802.3ad 协议的标准。
【实验步骤】第一步:配置两台交换机的主机名和管理IP 地址S3750#configure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3750(config)#hostname L3-SWL3-SW(config)#interface vlan 1L3-SW(config-if)#Dec 3 01:03:22 L3-SW %7:%LINE PROTOCOL CHANGE:Interface VLAN 1, changed state to UPL3-SW(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L3-SW(config-if)#no shutdownL3-SW(config-if)#exitSwitch#configure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hostname L2-SWL2-SW(config)#interface vlan 1L2-SW(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L2-SW(config-if)#no shutdownL2-SW(config-if)#exit第二步:在两台交换机上配置聚合端口L3-SW(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2L3-SW(config-if-range)#port-group 1!将端口Fa0/1~2 加入聚合端口1,同时创建该聚合端口L3-SW(config-if-range)#Dec 3 01:03:57 L3-SW %7:%LINE PROTOCOL CHANGE: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changed state to UPDec 3 01:03:58 L3-SW %7:%LINK 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changedstate to administratively downDec 3 01:03:58 L3-SW %7:%LINE PROTOCOL CHANGE: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DOWNDec 3 01:03:58 L3-SW %7:%LINK 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 changedstate to administratively downL3-SW(config-if-range)#exitL3-SW(config)#L2-SW(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2L2-SW(config-if-range)#port-group 1!将端口Fa0/1~2 加入聚合端口1,同时创建该聚合端口L2-SW(config-if-range)#exitL2-SW(config)#第三步:将聚合端口设置为Trunk。
实验九 交换机之间的多端口聚合(学生用)
![实验九 交换机之间的多端口聚合(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69177c02768e9951e73876.png)
实验九交换机之间的端口聚合【场景构建】学校的1号教学楼内计算机的数量比较多,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上联到校中心机房交换机网络的流量较大,为了提高数据带宽,要求通过增加交换机之间的网线连接数量来实现,并且能够提供冗余链路。
[实验目的]1、了解什么交换机之间的端口聚合2、熟练掌握端口聚合的的方法与命令。
【知识准备】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合成一条逻辑链路。
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
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他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思科开发了端口聚合协议(PagP)。
交换机通过支持以太信道的端口交换PagP分组。
它可以将具有相同速度,双工模式,本地vlan ,vlan 范围和中继状态和类型接口组合在一起。
PagP只在配置的静态VLAN中或中继模式相同的端口上建立以太信道。
如果某个被捆绑的端口发生变化,PagP将动态地修改以太信道参数。
【实验一】在二层交换机上多个端口汇聚1.1实验设备1、2950-24交换机2台2、PC机2台3、交叉线、直通线若干。
1.2组网图SW1PC21.3实验设备IPPC1连接在2950-24交换机SW1的F0/1端口,属于VLAN 10,PC2连接在2950-24交换机SW2的F0/1端口,也属于VLAN 10。
两台交换机之间的F0/21和F0/22端口通过交叉线连接,通过端口的聚合,使两条100M的物理链路能够形成一条200M(双向400M)的逻辑链路,作为信道1。
测试PC1与PC2之间的连通性。
随后将两台交换机之间的F0/23和F0/24端口通过交叉线连接,添加到信道1。
最终形成400M 逻辑链路(双向800M)。
1.4配置步骤第一步:配置2950-24交换机SW1上的F0/1,加入VLAN 10第二步:配置2950-24交换机SW2上的F0/1,加入VLAN 10第三步:配置2950-24交换机SW1汇聚以太网通道组号1及模式第四步:配置2950-24交换机SW1需要汇聚的端口F0/21-22第五步:配置2950-24交换机SW2汇聚以太网通道组号1及模式第六步:配置2950-24交换机SW2需要汇聚的端口F0/21-22验证测试PC1与PC2的连通性第七步:将2950-24交换机SW1上的F0/23-24添加到汇聚组中。
华为交换机聚合端口配置实例
![华为交换机聚合端口配置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37e0b7fe284ac850ad024282.png)
华为交换机聚合端口配
置实例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华为交换机聚合端口配置实例
聚合端口的作用:提高网络链路的负载均衡,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聚合端口带宽相当于组合端口的带宽总行。
比如吞吐量为100M的端口,4个端口聚合就是400M。
实例如图1-1:
1-1
网络环境:交换机LSW1、LSW2,目的分别将两台交换机LSW1与LSW2的两个端口聚合成一条链路。
1-2
首先创建聚合端口,如图1-2命令。
接着将LSW2的端口加入聚合端口,如图1-3命令
1-3
同样将LSW2 的G0/0/1,端口加入eth-trunk 1
查看聚合端口包含的接口命令是:dis trunk..... Eth-trunk 1(如图1-4)
1-4。
端口聚合的概述及基本应用实例
![端口聚合的概述及基本应用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5a39ee0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1.png)
端⼝聚合的概述及基本应⽤实例⼀、端⼝聚合的基本概述(1)端⼝聚合概述端⼝聚合也叫做以太通道,主要⽤于交换机之间连接,是将多个端⼝聚合在⼀起形成⼀个汇聚组,以实现负荷在各成员端⼝中的分担(即实现了路径冗余的优点),同时也提供了更⾼的连接可靠性。
(2)端⼝聚合的分类端⼝汇聚可以分为⼿⼯汇聚、动态LACP汇聚和静态LACP汇聚。
同⼀个汇聚组中端⼝的基本配置应该保持⼀致,即如果某端⼝为Trunk端⼝,则其他端⼝也配置为Trunk端⼝;如该端⼝的链路类型改为Access端⼝,则其他端⼝的链路类型也改为Access端⼝。
(3)LACP协议及执⾏过程LACP即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是⼀种实现链路动态聚合与解聚合的协议。
è某端⼝使了LACP协议后,该端⼝将向对端接⼝通告⾃⼰的系统优先级、系统MAC地址、端⼝优先级、端⼝号和操作Key。
è对端接⼝接收到信息后,将这些信息与其它端⼝所保存的信息进⾏⽐较,以选择能够聚合的端⼝,从⽽使双⽅可以对端⼝的加⼊或退出某个动态聚合组达成⼀致。
注意1:操作Key是在端⼝聚合时,LACP协议根据端⼝的配置(即速率、双⼯、基本配置、管理Key)⽣成的⼀个配置组合;注意2:动态聚合端⼝在使⽤LACP协议后,其管理Key缺省为零;注意3:静态聚合端⼝在使能LACP协议后,其管理Key与聚合组的ID相同;注意4:对于动态聚合组⽽⾔,同组成员⼀定有相同的操作Key,⽽⼿⼯和静态聚合组中,Selected端⼝有相同的操作Key。
(4)端⼝聚合的⽬的作⽤1:将两个设备间多条物理链路捆绑在⼀起组成⼀条逻辑链路,从⽽达到带宽倍增的⽬的(这条逻辑链路带宽相当于物理链路带宽之和)。
作⽤2:除了增加带宽外,端⼝聚合还可以在多条链路上均衡分配流量,起到负载分担的作⽤;当⼀条或多条链路故障时,只要还有链路正常,流量将转移到其它的链路上,整个过程在⼏毫秒内完成,从⽽起到冗余的作⽤,增强了⽹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扩展课4 链路聚合(端口聚合)
![扩展课4 链路聚合(端口聚合)](https://img.taocdn.com/s3/m/a7e56007a6c30c2258019e04.png)
链路聚合(端口聚合)链路聚合有成端口聚合,断口捆绑,英文名port trunking.功能是将交换机的多个低带宽端口捆绑成一条高带宽链路,可以实现链路负载平衡。
避免链路出现拥塞现象。
通过配置,可通过两个三个或是四个端口进行捆绑,分别负责特定端口的数据转发,防止单条链路转发速率过低而出现丢包的现象。
Trunking的优点:价格便宜,性能接近千兆以太网;不需要重新布线,也无需考虑千兆网传输距离极限问题;trunking可以捆绑任何相关的端口,也可以随时取消设置,这样提供了很高的灵活性还可以提供负载均衡能力以及系统容错。
命令:port-group <port-group-number> mode {active|passive|on}no port-group <port-group-number>功能:将物理端口加入Port Channel,该命令的no 操作为将端口从Port Channel 中去除参数:<port-group-number> 为Port Channel 的组号,范围为1~16;active(0)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设置为Active 模式;passive(1)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且设置为Passive 模式;on(2)强制端口加入Port Channel,不启动LACP 协议。
举例:在Ethernet0/0/1 端口模式下,将本端口以active 模式加入port-groupSwitch(Config-Ethernet0/0/1)#port-group 1 mode active命令:interface port-channel <port-channel-number>功能:进入汇聚接口配置模式命令模式:全局配置模式举例:进入port-channel1 配置模式Switch(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Switch(Config-If-Port-Channel1)#Switch1 (Config-Port-Range)#port-group 1 mode activeSwitch1 (Config-Port-Range)#exitSwitch1 (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Switch1 (Config-If-Port-Channel1)#Switch2#configSwitch2 (Config)#port-group 2Switch2 (Config)#interface eth 0/0/6Switch2 (Config-Ethernet0/0/6)#port-group 2 mode passiveSwitch2 (Config-Ethernet0/0/6)#exitSwitch2 (Config)# interface eth 0/0/8-9Switch2 (Config-Port-Range)#port-group 2 mode passiveSwitch2 (Config-Port-Range)#exitSwitch2 (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2Switch2 (Config-If-Port-Channel2)#配置结果:过一段时间后,shell 提示端口汇聚成功,此时Switch1 的端口1,2,3 汇聚成一个汇聚端口,汇聚端口名为Port-Channel1,Switch2 的端口6,8,9 汇聚成一个汇聚端口,汇聚端口名为Port-Channel2,并且都可以进入汇聚接口配置模式进行配置。
端口聚合测试方法
![端口聚合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05c3fa770bf78a65295427.png)
一、什么是bondingLinux bonding 驱动提供了一个把多个网络接口设备捆绑为单个的网络接口设置来使用,用于网络负载均衡及网络冗余二、bonding应用方向1、网络负载均衡对于bonding的网络负载均衡是我们在文件服务器中常用到的,比如把三块网卡,当做一块来用,解决一个IP地址,流量过大,服务器网络压力过大的问题。
对于文件服务器来说,比如NFS或SAMBA文件服务器,没有任何一个管理员会把内部网的文件服务器的IP 地址弄很多个来解决网络负载的问题。
如果在内网中,文件服务器为了管理和应用上的方便,大多是用同一个IP地址。
对于一个百M的本地网络来说,文件服务器在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的情况下,网络压力是极大的,特别是SAMABA和NFS服务器。
为了解决同一个IP地址,突破流量的限制,毕竟网线和网卡对数据的吞吐量是有限制的。
如果在有限的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网络负载均衡,最好的办法就是bonding2、网络冗余对于服务器来说,网络设备的稳定也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网卡。
在生产型的系统中,网卡的可靠性就更为重要了。
在生产型的系统中,大多通过硬件设备的冗余来提供服务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比如电源。
bonding 也能为网卡提供冗余的支持。
把多块网卡绑定到一个IP地址,当一块网卡发生物理性损坏的情况下,另一块网卡自动启用,并提供正常的服务,即:默认情况下只有一块网卡工作,其它网卡做备份二、bonding实验环境及配置1、实验环境系统为:CentOS,使用4块网卡(eth0、eth1 ==> bond0;eth2、eth3 ==> bond1)来实现bonding技术2、bonding配置第一步:先查看一下内核是否已经支持bonding1)如果内核已经把bonding编译进内核,那么要做的就是加载该模块到当前内核;其次查看ifenslave该工具是否也已经编译modprobe -l bond*或者modinfo bondingmodprobe bondinglsmod | grep 'bonding'echo 'modprobe bonding &> /dev/null' >> /etc/rc.local(开机自动加载bonding模块到内核)which ifenslave2)如果bonding还没有编译进内核,那么要做的就是编译该模块到内核(1)编译bondingtar -jxvf kernel-XXX.tar.gzcd kernel-XXXmake menuconfig选择" Network device support " -> " Bonding driver support "make bzImagemake modules && make modules_installmake install(2)编译ifenslave工具gcc -Wall -O -I kernel-XXX/include ifenslave.c -o ifenslave第二步:主要有两种可选择(第1种:实现网络负载均衡,第2种:实现网络冗余)例1:实现网络冗余(即:mod=1方式,使用eth0与eth1)(1)编辑虚拟网络接口配置文件(bond0),并指定网卡IP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DEVICE=bond0ONBOOT=yesBOOTPROTO=staticIPADDR=192.168.0.254BROADCAST=192.168.0.255NETMASK=255.255.255.0NETWORK=192.168.0.0GA TEWAY=192.168.0.1USERCTL=noTYPE=Ethernet注意:建议不要指定MAC地址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DEVICE=eth0BOOTPROTO=noneONBOOT=yesUSERCTL=noMASTER=bond0SLAVE=yes注意:建议不要指定MAC地址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DEVICE=eth1BOOTPROTO=noneONBOOT=yesUSERCTL=noMASTER=bond0SLAVE=yes注意:建议不要指定MAC地址(2)编辑模块载入配置文件(/etc/modprobe.conf),开机自动加载bonding模块到内核vi /etc/modprobe.confalias bond0 bonding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alias net-pf-10 off #关闭ipv6支持说明:miimon是用来进行链路监测的。
实训四(端口聚合)
![实训四(端口聚合)](https://img.taocdn.com/s3/m/4ae0f914b52acfc789ebc939.png)
四、交换机的端口隔离实训目的1. 理解端口聚合基本原理;2. 掌握一般交换机端口聚合的配置方法;实训背景端口聚合(又称为链路聚合),将交换机上的多个端口在物理上连接起来,在逻辑上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拥有较大宽带的端口,可以实现负载分担,并提供冗余链路。
技术原理●端口聚合使用的是EtherChannel特性,在交换机到交换机之间提供冗余的高速的连接方式。
将两个设备之间多条FastEthernet或GigabitEthernet物理链路捆在一起组成一条设备间逻辑链路,从而增强带宽,提供冗余。
●两台交换机到计算机的速率都是100M,SW1和SW2之间虽有两条100M的物理通道相连,可由于生成树的原因,只有100M可用,交换机之间的链路很容易形成瓶颈,使用端口聚合技术,把两个100M链路聚合成一个200M的逻辑链路,当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另一条链路会继续工作。
●一台S2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只能有1个汇聚组,1个汇聚组最多可以有4个端口。
组内的端口号必须连续,但对起始端口无特殊要求。
●在一个端口汇聚组中,端口号最小的作为主端口,其他的作为成员端口。
同一个汇聚组中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与主端口的链路类型保持一致,即如果主端口为Trunk 端口,则成员端口也为Trunk端口;如主端口的链路类型改为Access端口,则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也变为Access端口。
●所有参加聚合的端口都必须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且工作速率相同才能进行聚合。
并且聚合功能需要在链路两端同时配置方能生效。
●端口聚合主要应用的场合:●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汇聚层交换机到核心层交换机或核心层交换机之间。
●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交换机连接提供集中访问。
●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交换机和路由器采用端口聚合解决广域网和局域网连接瓶颈。
●服务器和路由器之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路由器连接提供集中访问●视图:全局配置模式下●命令:interface range interface_name1 to interface_name2Switchport mode trunkchannel-group 1 mode on 加入链路组1并开启●参数:→interface_name1:聚合起始端口→interface_name2:聚合结束端口。
链路聚合实验指导书
![链路聚合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6ec8cf3227916888586d725.png)
链路聚合实验实验4-1 链路聚合实验学习目标•掌握链路聚合原理•掌握链路聚合配置链路聚合技术分析•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用户对骨干链路的带宽和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传统技术中,常用更换高速率的接口板或更换支持高速率接口板的设备的方式来增加带宽,但这种方案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而且不够灵活。
•采用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在不进行硬件升级的条件下,通过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为一个逻辑接口,来达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
在实现增大带宽目的的同时,链路聚合采用备份链路的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之间链路的可靠性。
•CISCO 链路聚合模式匹配图••本项目中汇聚交换机SW1和SW2之间需要进行链路聚合提高带宽及提升链路可靠性。
拓扑图图1拓扑操作步骤步骤一创建链路聚合端口1、将《网络项目拓扑搭建实验》中保存的拓扑打开:拓扑中SW1和SW2之间各有两个端口互联,可将G0/1和G0/2加入同一链路聚合组中。
2、在SW1上创建port-channel:SW1>enableSW1#conf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1(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23、在SW2上创建port-channel:SW2>enable步骤二物理接口关联port-channel1、将SW1的G0/1和G0/2加入port-channel12中,参考命令如下:2、查看SW1上etherchannel状态:3、将SW2的G0/1和G0/2加入port-channel12中,参考命令如下:4、查看SW2上etherchannel状态:步骤三保存配置1、全网设备保存配置,防止掉电配置丢失。
参考配置:R1#wr //各设备特权模式下保存配置Building configuration...[OK]2、查看全网设备配置保存是否成功,防止掉电配置丢失。
extrem试验指导-端口聚合配置-Extreme
![extrem试验指导-端口聚合配置-Extreme](https://img.taocdn.com/s3/m/2e56842ebd64783e09122bfe.png)
实验Trunk端口聚合配置一、实验目的熟悉交换机Trunk(端口聚合)的配置。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1台●二层交换机或三层交换机2台●串口线1条●网线4条三、实验拓扑图四、实验要求为了增加两台Switch连接间的带宽,同时提供冗余功能,保证其中一条链路出了问题时,其它链路都可以正常使用,在交换机1和交换机2之间做trunk链路,各自捆绑4个端口,做链路聚合五、实验步骤1.按照上面拓扑图,通过四根网线把switch1和switch2 进行连接2.在每个交换机上执行:Switch# Enable sharing 1:1 grouping 1:1-1:4//将端口1:1-1:4 组合成一个trunk组注意:做trunk时,两边交换机的端口数量要一致,速度、双工等端口参数都要完全一致,但不必两边的端口号一一对应。
3.如果Trunk配置出错,或者要删除Trunk,可执行如下命令:Switch# disable sharing 1:14.排错1) 如果trunk没有起作用,需要查看以下状态,检查所配置的trunk是否激活,包含的端口数量和端口号是否正确。
Switch # show port sharingLoad Sharing MonitorConfig Current Ld Share Ld Share Link LinkMaster Master Type Group Status Ups==========================================================1:1 p 1:1 R 0p 1:2 R 0p 1:3 R 0p 1:4 R 02)加入trunk组的几个端口一定要属于同一个vlan,速率,双工等端口属性都要设置一样。
端口聚合实验
![端口聚合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ebcc890d4d8d15abe234ecb.png)
通道聚合实验EtherChannel(以太通道)是由Cisco研发的,应用于交换机之间的多链路捆绑技术。
目的:1、将两个设备间多条相同特性的快速以太或千兆位以太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组成一条逻辑链路,实现带宽倍增;2、EtherChannel还可以在多条链路上均衡分配流量,起到负载分担的作用;3、链路冗余的作用,当一条或多条链路故障时,只要还有链路正常,流量将转移到其它的链路上,整个过程在几毫秒内完成,增强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道聚合协商协议有PAgP和LACP,PAgP(端口汇聚协议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是Cisco私有的协议,而LACP(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基于IEEE 802.3ad的国际标准,推荐使用LACP。
在如下的拓扑中,实现SwitchA与SwitchB之间的链路聚合:1、在SwitchA交换机中作如下配置:switch(config)#int range g0/1-2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protocol lacp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2、在SwitchB交换机中作如下配置:Switch(config)#int range g0/1-2Switch(config-if-range)# switchport mode trunk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protocol lacp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passive3、查看通道聚合信息switch#show etherchannel summaryFlags: D - down P - in port-channelI - stand-alone s - suspendedH - Hot-standby (LACP only)R - Layer3 S - Layer2U - in use f - failed to allocate aggregatoru - unsuitable for bundlingw - waiting to be aggregatedd - default portNumber of channel-groups in use: 1Number of aggregators: 1Group Port-channel Protocol Ports------+-------------+-----------+----------------------------------------------1 Po1(SU) LACP Gig0/1(P) Gig0/2(P)//如上,该通道包含两个端口,协议为LACP,显示SU说明通道正常。
实验3 交换机端口聚合
![实验3 交换机端口聚合](https://img.taocdn.com/s3/m/8a854cb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a.png)
实验3 交换机的端口聚合【学生任务】掌握H3C交换机端口聚合的作用及配置方法【学习目标】能力目标:1、掌握H3C交换机端口聚合的作用及配置方法知识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聚合。
素质目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完成时间】 2课时一、任务要求各小组按实验步骤要求完成各项内容(步骤详见参考)二、计划1、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工作任务的要求,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
检查完所有组员做完组长申报。
三、实施学生可独立完成,小组之间可合作完成,小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互帮互助,解决在完成任务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检查评估1、各小组组长交叉抽查,看任务是否完成;2、任务完成后,填写《实验上机报告册》。
3、教师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见的普遍问题做点评。
4、教师指引学生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独立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并填写“学生工作日志”。
参考资料:什么是端口聚合?端口汇聚是将多个以太网端口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汇聚组,使同一汇聚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端口聚合的作用?端口汇聚可以实现流量在汇聚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进行分担,以增加带宽。
同时,同一汇聚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端口聚合的协议:基于IEEE802.3ad 标准的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是一种实现链路动态汇聚与解汇聚的协议。
注意:端口聚合之前,所有端口必须配置一致(即速率、全双工、STP 配置、QOS配置、Vlan配置)一、实验步骤任务一:交换机端口汇聚1. 组网需求以太网交换机 Switch A 使用3 个端口(Ethernet1/0/1~Ethernet1/0/3)汇聚接入以太网交换机Switch B ,实现流量在各成员端口中的负载分担。
2. 组网图图1-1 以太网端口汇聚配置示例图(1) 采用手工汇聚方式:# 创建手工汇聚组1。
< h3c1> system-view[h3c1]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将以太网端口Ethernet1/0/1 至Ethernet1/0/3 加入汇聚组1。
S实验五 交换机端口聚合及安全配置
![S实验五 交换机端口聚合及安全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d3b219f6941ea76e58fa045c.png)
实现功能
增加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
一、交换机端口聚合配置
【实验内容】
计 算 机 网 络 工 程 1、根据拓扑将主机和交换机进行连接(未形成环路); 2、测试主机之间可以相互ping通; 3、配置端口聚合; 4、测试(形成环路); 5、测试(断开任一链路)。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
二、交换机端口安全配置
【背景描述】
பைடு நூலகம்是一个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公司要求对网络进行严
计 算 机 网 络 工 程 【实验设备】
格控制。为了防止公司内部用户的IP地址冲突,防止 公司内部的网络攻击和破坏行为。为每一位员工分配 了固定的IP地址,并且限制只允许公司员工主机可以 使用网络,不得随意连接其他主机。例如:某员工分 配的IP地址是172.16.1.55/24,主机MAC地址是00-061B-DE-13-B4。该主机连接在1台2126G上。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
二、交换机端口安全配置
步骤2.配置交换机端口的地址绑定
计 算 机 网 络 工 程 在主机上打开CMD命令窗口,执行ipconfig/all命令查 看IP和MAC地址信息。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开启交 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 0006.1bde.13b4 ip-address 172.16.1.55 !配置IP地址与 MAC地址的绑定 验证测试:查看交换机安全绑定配置 switch#show port-security address
实验4:交换机端口聚合实验
![实验4:交换机端口聚合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475923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8.png)
实验四:交换机端口聚合实验【实验名称】交换机端口聚合实验【实验目的】理解链路聚合原理及配置内容;掌握链路聚合的具体配制方法和测试方法. 【背景描述】某网络需要提供200MB 的交换机连接带宽,且需要更高的链路可靠性.但目前使用 的以太网交换机只有快速以太端口,只能提供 100MB 的连接带宽,链路可靠性取决丁所 连接的网线和端口的可靠性. 【实现功能】增加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 【实现原理】1、 根据链路聚合的根本条件设置各物理端口的参数; (自己查阅命令)2、 通过端口聚合(Cisco 的EtherChanneD 功能,实现两个(或多个)物理端口的聚 合,从而提供n*100MB 的连接带宽,同时提供链路备份.【实验设备】二层交换机(S2691) 2台(用R2691+16 口交换模块来模拟); PC 机2台(用Cloud+VPCS 来模拟);网线(4根):直通线(2根)、交义线(2根) 【实验拓扑】交换机端口聚合实验【实现任务】1、 参考上图构建实验网络拓扑(配置两个交换机的模块,配置各PC 机网络接口、连接设备192. 168- 2. 1/24VLAN 10192- 168- 2- 2/24VLAN 10学号= 姓名] 班级=等)2、完整、明确的标注端口及配置信息;3、在交换机(Switch A)上配置VLAN 10,并将其F1/1端口划入VLAN 10中;4、在交换机(Switch B)上配置VLAN 10,并将其F1/1端口划入VLAN 10中;5、对交换机(Switch A)进行端口聚合配置,创立端口聚合链路1,并将该交换机的F1/2-3 接口参加到端口聚合链路16、对交换机(Switch B)进行端口聚合配置,创立端口聚合链路1,并将该交换机的F1/2-3 接口参加到端口聚合链路17、通过VPCS虚拟机,为了每个PC机配置IP地址;8、在两台PC机间进行连通性测试(相互可以ping通且链路状态稳定);9、断开链路Switch A ( F1/2)— > Switch B(F1/2)或链路Switch A (F1/3)— >Switch B(F1/3)中的任意一条后,再次对两台PC机进行连通性测试(相互可以ping通,但会出现延时且链路状态不稳定).【实验步骤】步骤1.(1)根据上图构建网络拓扑结构图注意:利用“图标管理〞功能配置的交换机用c2691的IOS进行模拟.(2)配置模块右键点击交换机(Switch A)图标,选中“配置〞t “插槽〞,进行如下列图设置后, 点击“OK 〞;右键点击交换机(Switch B)图标,选中“配置〞t “插槽〞,进行如下列图设置后, 点击“OK 〞;(3) 配置各PC机网络接口右键点击PC1图标,选中“配置〞t “NIO UDP 〞,进行如下列图设置后,点击“添加〞后再点击“ OK 〞;同理对PC2进行配置.(注意:各PC机问的本地端口和远程端口号应不同)(4) 根据网络拓扑图完成设备连接步骤.标注端口及配置信息:(点击“开始〞按钮,运行所有设备)步骤3.交换机Switch A上的VLAN配置右键点击交换机Switch A图标,选中“console〞,等待交换机初始化后,开始进行如下配置:Switch A>enSwitch A# vlan database 〃进入VLAN 配置模式Switch A(vlan)#vlan 10 〃创立VLAN 10Switch A(vlan)#exitSwitch A#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模式Switch A(config)#interface f 1/1 //进入到f1/1 接口模式Switch 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将f1/1 划入到VLAN 10 中Switch A#show running 〃查看配置好的vlan信息,显示如下列图:步骤4 .交换机Switch B上的VLAN配置右键点击交换机Switch B图标,选中“console〞,等待交换机初始化后,开始进行如下配置:Switch B>enSwitch B# vlan database 〃进入VLAN 配置模式Switch B(vlan)#vlan 10 〃创立VLAN 10Switch B(vlan)#exitSwitch B#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模式Switch B(config)#interface f 1/1 //进入到f1/1 接口模式Switch B(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将f1/1 划入到VLAN 10 中Switch B#show running 〃查看配置好的vlan 信息,显示如下列图:步骤5.交换机Switch A 上的端口聚合配置Switch A(config-if)#switch trunk e ncapsulationdot1q Switch A(config-if) #no shutdown 〃开启端口聚合链路Switch A(config) # int range fastEthernet 1/2 -3 //进入到 f1/2-3 的接 口模式 Switch A(config-if-range)#switch mode trunk Switch A(config-if -range)# channel-group 1 mode on 〃将接口 f1/2-3 参加到端口聚合链路 1中,如下图Switch A (config-if -range )#end //M 回到用户模式Switch A#show interface f1/2 switchport 〃查看f1/2接口状态信息(注意与之前该端口的 信息做比拟)Switch A#show interface f1/3 switchport 〃查看f1/3接口状态信息(注意与之前该端口的信 息做比拟)Switch A#show interface port-channel1〃查看端口聚合链路1的接口状态信息,以及绑定到此接口的物理端口号,如下列图所示:Switch A#show interface f1/2 switchport Switch A#show interface f1/3 switchport Switch A# configure terminalSwitch A(config) # int port-channel 1Switch A(config-if) # switchport mode trunk〃查看f1/2接口状态信息 〃查看f1/3接口状态信息 〃进入全局模式〃创立端口聚合链路1〃定义端口聚合链路1的封装模式为了trunk步骤6.交换机Switch B 上的端口聚合配置Switch B(config-if)#switch trunk e ncapsulationdot1q Switch B(config-if) #no shutdown 〃开启端口聚合链路Switch B(config) # int range fastEthernet 1/2 -3 //进入到 f1/2-3 的接 口模式 Switch B(config-if-range)#switch mode trunkSwitch B(config-if -range)# channel-group 1 mode on 〃将接口 f1/2-3 参加到端口聚合链路 1中,如下图Switch B#show interface f1/2 switchport Switch B#show interface f1/3 switchport Switch B# configure terminalSwitch B(config) # int port-channel 1Switch B(config-if) # switchport mode trunk〃查看f1/2接口状态信息 〃查看f1/3接口状态信息 〃进入全局模式〃创立端口聚合链路1〃定义端口聚合链路1的封装模式为了trunkSwitch B#show interface port-channel1步骤7.通过VPCS 虚拟机,为了每个PC 机配置IP 地址步骤8.用Ping 命令检查主机间的连通性,PC1和PC2可以互相ping 通,显示如下列图:Switch B(config-if -range)#endSwitch B#show interface f1/2 switchport Switch B#show interface f1/3 switchport〃返回到用户模式〃查看f1/2接口状态信息(注意与之前该端口的 信息做比拟)〃查看f1/2接口状态信息(注意与之前该端口的 信息做比拟)步骤9.(1)选择断开链路 SwitchA (F1/2) — > SwitchB(F1/2),保存链路 SwitchA (F1/3)一 >SwitchB(F1/3),测试PC1和PC2间的连通性;VPCS[1]> ping 192.168.2.2 - t //PC1 向 PC2发送数据包,直至U 用 Crtl+C 来中断,如下列图所示:(2)在发送第65个数据包(即icmp _ seq=6成的时候,重新连好链路 Switch A (F1/2) 一>Switch B(F1/2), 一段时间后底路状态恢复正常,如下列图所示:断开一条 链路由上述1)、2)可知,断开一条链路后,PC1和PC2相互可以ping 通,但会出现延时且 链路状态不稳定的情况.将断开的链路重新连接后,链路状态恢复正常.如果选择断开链路 SwitchA (F1/3) — > SwitchB(F1/3),保存链路 SwitchA (F1/2)一 > SwitchB(F1/2)应该会出现和上述类似的结果. 步骤10.对以上实验结果进行进行分析,总结。
端口聚合试验
![端口聚合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bfebe08a80eb6294dc886c56.png)
端口聚合也叫做以太通道(ethernet channel),主要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
由于两个交换机之间有多条冗余链路的时候,STP会将其中的几条链路关闭,只保留一条,这样可以避免二层的环路产生。
但是,失去了路径冗余的优点,因为STP的链路切换会很慢,在50s左右。
使用以太通道的话,交换机会把一组物理端口联合起来,做为一个逻辑的通道,也就是channel-group,这样交换机会认为这个逻辑通道为一个端口。
这样有几个优点: 1. 带宽增加,带宽相当于组成组的端口的带宽总和。
2. 增加冗余,只要组内不是所有的端口都down掉,两个交换机之间仍然可以继续通信。
3. 负载均衡,可以在组内的端口上配置,使流量可以在这些端口上自动进行负载均衡。
在用的时候要注意:端口要在一个vlan里面,两边的全双工模式要一样,还有就是作用的端口个数不能是3和6,而且不能超过8个,比如:2,4,8。
网络拓扑如下:华为交换机上配置端口聚合的命令是:link-aggregation ethernet0/1 to ethernet0/2 both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试验一:在switch2 上将fa0/12和fa0/16口用网线连接,如果此时,switch2上没有打开stp,则switch2上存在环路,如果此时switch1上loop-deteaction打开,则switch1上有如下告警信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Jan 1 23:13:03 2002 test-switch1 DRV/5/LOOP BACK:Slot=1;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Loopback does exist on port 24, please check it如果在swicth1上将stp打开,则0/12口forwarding ,0/16口discarding,swicth1将环路消除。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test-switch2]display stp interface Ethernet 0/12Protocol mode: IEEE RSTPThe bridge ID (Pri.MAC): 32768.00e0-fc23-79faThe bridge times: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Root bridge ID(Pri.MAC): 32768.00e0-fc23-34a9Root path cost: 180Bridge bpdu-protection: disabledTimeout factor: 3Port 12 (Ethernet0/12) of bridge is ForwardingPort spanning tree protocol: enabledPort role: DesignatedPortPort path cost: 200Port priority: 128Designated bridge ID(Pri.MAC): 32768.00e0-fc23-79faThe Port is a non-edged portConnected to a point-to-point LAN segmentMaximum transmission limit is 3 Packets / hello timeTimes: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Forward Delay 15 sec, Message Age 1BPDU sent: 137TCN: 0, RST: 137, Config BPDU: 0BPDU received: 12TCN: 0, RST: 12, Config BPDU: 0[test-switch2]display stp interface Ethernet 0/16Protocol mode: IEEE RSTPThe bridge ID (Pri.MAC): 32768.00e0-fc23-79faThe bridge times: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Root bridge ID(Pri.MAC): 32768.00e0-fc23-34a9Root path cost: 180Bridge bpdu-protection: disabledTimeout factor: 3Port 16 (Ethernet0/16) of bridge is DiscardingPort spanning tree protocol: enabledPort role: BackupPortPort path cost: 200Port priority: 128Designated bridge ID(Pri.MAC): 32768.00e0-fc23-79faThe Port is a non-edged portConnected to a point-to-point LAN segmentMaximum transmission limit is 3 Packets / hello timeTimes: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Forward Delay 15 sec, Message Age 1BPDU sent: 3TCN: 0, RST: 3, Config BPDU: 0BPDU received: 149TCN: 0, RST: 149, Config BPDU: 0再次证实了loop-deteaction是针对下联端口环路的检测,而stp是针对网络拓扑环路的检测。
华为交换机聚合端口配置实例
![华为交换机聚合端口配置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731fd8f9bb68a98270fefad2.png)
Used status:VALID
TYFE:Ethernet
Working Made:Kormal
Number Of Pore3la Trunk= 2
UumJOer Of Up PortsinTrunt=2
Operate status:up
Interface Gigai-itEt-hern&tO/O/L, valid,, operate up, weight=l Interface GigaintEt-hern&t-O/0/2rvalid,,operate up,weight-1[LSR2)|
华为交换机聚合端 口配置实例
聚合端口的作用:提高网络链路的负载均衡,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的可 靠性。聚合端口带宽相当于组合端口的带宽总行。比如吞吐量为100M
的端口,4个端口聚合就是400M。实 Nhomakorabea如图1-1:
1-1
网络环境:交换机LSW1、LSW2,目的分别将两台交换机LSW1与LSW2的两个端口聚合成一条链路。
[匚5W2-GigabitEthernetO/C/2] etli-trunlc 1
1-3
同样将LSW2的G0/0/1,端口加入eth-trunk 1
查看聚合端口包含的接口命令是:dis trunk..…Eth-tru nk1(如图1-4)
[LSW2 ]dis tr nn.kmembez:shxp eth—trunk1
[LSW2]innerface Eth-Trnak1[L£W2-E th-T runkl]qu
[LSW2-Eth-Trunkl]qui七
[LSW2]|
1-2
首先创建聚合端口,如图1-2命令。
接着将LSW2的端口加入聚合端口,如图1-3命令
4-端口聚合实验分析
![4-端口聚合实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bfcbfa58fafab068dc0230.png)
实验报告如有雷同,雷同各方当次实验成绩均以0分计。
警示2.当次小组成员成绩只计学号、姓名登录在下表中的。
3.在规定时间内未上交实验报告的,不得以其他方式补交,当次成绩按0分计。
4.实验报告文件以PDF格式提交。
【实验目的】理解链路聚合的配置及原理。
【实验内容】(1)完成实验教程第三章实例3-5的实验,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及实验思考。
(P99-102)(2)端口聚合和生成树都可以实现冗余链路,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3)你认为本实验能实现负载平衡吗?如果不能,请讨论原因并设计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要求】一些重要信息信息需给出截图,注意实验步骤的前后对比。
【实验记录】(如有实验拓扑请自行画出,)实验内容:(1) 完成实验教程第三章实例3-5的实验,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及实验思考。
(P99-102)实验拓扑图:实验步骤:步骤0:按图3-17连接好网络拓扑,注意两交换机之间只接一根跳线(例如F0/1端口)。
实验前带宽验证:在PC2上建立一个共享目录(例如D:\share),并启动Wireshark抓包软件,选中监控对象,将界面停留在Caputer Interfaces窗口上(图3-18);这时有数据包发生吗?答:有少量数据包,如下图所示。
在Windows7中,共享目录(例如d:\share)在命令提示符窗口的建立过程如下:md d:\share \\ 在D盘建立文件夹sharenet user B403 159357 \\ 建立用户B403、口令是159357net share myshare=d:\share /grant:B403,full\\ 建立d:\share的共享名为myshare,访问用户myuser、权限full在PC1上选择一文件包,在“开始”|“搜索程序和文件”的对话框中输入\\192.168.10.20\myshare,输入用户名/口令,就进入了共享文件夹。
将PC1上的一个文件包复制到PC2的共享目录,我选择UPK1(5).rar,大小为1.5G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报告如有雷同,雷同各方当次实验成绩均以0分计。
警示
2.当次小组成员成绩只计学号、姓名登录在下表中的。
3.在规定时间内未上交实验报告的,不得以其他方式补交,当次成绩按0分计。
4.实验报告文件以PDF格式提交。
【实验目的】理解链路聚合的配置及原理。
【实验内容】
(1)完成实验教程第三章实例3-5的实验,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及实验思考。
(P99-102)
(2)端口聚合和生成树都可以实现冗余链路,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本实验能实现负载平衡吗?如果不能,请讨论原因并设计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要求】
一些重要信息信息需给出截图,注意实验步骤的前后对比。
【实验记录】(如有实验拓扑请自行画出,)
实验内容:
(1) 完成实验教程第三章实例3-5的实验,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及实验思考。
(P99-102)
实验拓扑图:
实验步骤:
步骤0:按图3-17连接好网络拓扑,注意两交换机之间只接一根跳线(例如F0/1端口)。
实验前带宽验证:
在PC2上建立一个共享目录(例如D:\share),并启动Wireshark抓包软件,选中监控对象,将界面停留在Caputer Interfaces窗口上(图3-18);这时有数据包发生吗?
答:有少量数据包,如下图所示。
在Windows7中,共享目录(例如d:\share)在命令提示符窗口的建立过程如下:
md d:\share \\ 在D盘建立文件夹share
net user B403 159357 \\ 建立用户B403、口令是159357
net share myshare=d:\share /grant:B403,full
\\ 建立d:\share的共享名为myshare,访问用户myuser、权限full
在PC1上选择一文件包,在“开始”|“搜索程序和文件”的对话框中输入\\192.168.10.20\myshare,输入用户名/口令,就进入了共享文件夹。
将PC1上的一个文件包复制到PC2的共享目录,我选择UPK1(5).rar,大小为1.5GB。
选择“开始”|“运行”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192.168.10.20\share;将文件包复制到PC2的共享目录,注意观察包数量的变化,记录Packets、Packets/s的代表值。
并计算传送时间:答:这时包的数量急剧增长,代表图如下:
共传送422541个包,开始时间是14:09:18.87760700,结束时间是14:10:18.96292000,传输时间为60.85313秒。
步骤1:交换机SwitchA的基本配置。
步骤2:在交换机SwitchA上配置聚合端口。
验证测试:验证F0/1和F0/2端口属于AG1。
以上信息显示聚和接口AG1的情况:最大支持端口数为8个,当前VLAN模式为Trunk,组成员有F0/1和F0/2端口。
步骤3:交换机B的基本配置。
测试:验证已在SwitchB上创建了VLAN10,并将F0/5端口已划分到VLAN10中。
步骤4:在交换机SwitchB上配置聚合端口。
测试:验证F0/1和F0/2端口属于AG1。
按图3-17网络拓扑,接上两交换机之间的另一根跳线(例如F0/2端口)。
步骤5:验证。
(1)链路聚合的带宽是否增大?如果没有增大,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如同步骤0,在PC1上传送文件包,注意观察包数量的变化,记录数据传送时间并分别与实验前的数据做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传送同一个文件,1.50GB,共有394387个包,开始时间是14:44:24.274753000,结束时间是14:45:03.106249000,约38秒,比之前传输了更多包,平均速度也更快,所以带宽变大了。
(2)链路聚合的动态备份:当交换机之间的一条链路断开时,PC1与PC2仍能互相通信。
将两条跳线中的其中任何一根拔掉后,发现PC间还可以正常通信,这是否说明链路聚合的动态备份有效?拔线过程有无丢包现象?
答:如上图所示,PC间仍可通信,即链路聚合的动态备份有效,接线过程无丢包现象。
(3)重做步骤5验证(1),监控窗口停留在图3-18上,在数据传送过程中,拔掉端口1(或2)的电缆线,观察Packets、Packets/s是否有变化?
答:上面三个图分别为拔掉端口1的电缆线之前、之后和一段时间后的情况,可以看出Packet 数在不断增长,Packet/s 的大小在拔线后先减小后回升。
(4)查看聚合口:show interface aggreateport 1.
(5)查看成员口:show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
(6)查看端口状态:show interface statues.
(7)查看成员口的速率流量:show interface counters rate/summay.
实验思考:
(1)实验中聚合端口的负载平衡方式默认是依据源和目的地址的。
设置聚合端口的负载平衡方式命令是aggregateport load-balance.
在交换机中查看聚合端口配置的相关命令:
Show aggregateport summary
Shou aggregateport load-balance
此实验也可以在跨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的基础上完成。
(2)如何验证聚合端口的负载平衡方式?
答:在交换机上配置另一个用于测试的VLAN10,配置IP地址为192.168.10.1/24,然后在二层交换机L2-SW上配置默认网关(其作用相当于主机的网关,交换机可将发往其他网段的数据包提交给网关处理),这样交换机可以ping通192.168.1.1/24 和192.168.10.1/24,说明聚合端口的Trunk配置已经生效。
(3)什么情况下链路聚合会起分流作用?
答:当服务器上有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的网卡接到了网络中,可以在无盘启动上设置分流,均衡每块网卡的负载压力,增强了服务器数据吐量能力。
实验内容
(2) 端口聚合和生成树都可以实现冗余链路,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为了保持网络的稳定性,在多台交换机组成的网络环境中,通常都使用一些备份连接。
以提高网络的健壮性、稳定性。
但是冗余链路会使网络中存在环路,产生广播风暴。
使用端口聚合和生成树都可以实现冗余链路,而且可以避免环路。
它们的区别是:
生成树协议中不论网桥之间采用怎样的物理连接,网桥能够自动发现一个没有环路的拓扑结构的网路,这个逻辑拓扑结构的网路必须是树型的。
生成树协议还能够确定有足够的连接通向整个网络的每一个部分。
所有网络节点要么进入转发状态,要么进入阻塞状态,这样就建立了整个局域网的生成树。
当首次连接网桥或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网桥都将进行生成树拓扑的重新计算。
为稳定的生成树拓扑结构选择一根桥,从一点传输数据到另一点,出现两条以上条路径时只能选择一条距离根桥最短的活动路径。
生成树协议这样的控制机制可以协调多个网桥共同工作,使计算机网络可以避免因一个接点的失败导致整个网络连接功能的丢失,而且冗余链路的网络环路不会出现广播风暴。
两个交换机之间有多条冗余链路的时候,STP会将其中的几条链路关闭,只保留一条,这样可以避免二层的环路产生。
但是,失去了链路冗余的优点,因为STP的链路切换会很慢,在50s左右。
端口聚合是指将多个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逻辑端口,以实现出入流量,吞吐量在各个成员端口中的负荷分担,交换机根据用户配置的端口负荷策略决定报文从哪一个成员端口发送到对端的交换机。
当交换机检测到其中一个成员端口链路发生故障时,就停止在此端口上发送报文,并根据负荷分担策略在剩下链路中重新计算报文发送的端口,故障端口恢复后再次重新计算报文发送端口。
(3) 你认为本实验能实现负载平衡吗?如果不能,请讨论原因并设计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答:可以实现负载平衡。
本次实验完成后,请根据组员在实验中的贡献,请实事求是,自评在实验中应得的分数。
(按百分制)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交实验报告】
上传实验报告:ftp://222.200.180.109/截止日期(不迟于):1周之内
上传包括两个文件:
(1)小组实验报告。
上传文件名格式:小组号_ Ftp协议分析实验.pdf (由组长负责上传)例如: 文件名“10_ Ftp协议分析实验.pdf”表示第10组的Ft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2)小组成员实验体会。
每个同学单独交一份只填写了实验体会的实验报告。
只需填写自己的学号和姓名。
文件名格式:小组号_学号_姓名_ Ftp协议分析实验.pdf (由组员自行上传)
例如: 文件名“10_05373092_张三_ Ftp协议分析实验.pdf”表示第10组的Ft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注意:不要打包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