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种哲学思辨关系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十大哲学思想

高中政治:十大哲学思想

自然受人赞扬,但是,在政治上,无须问什么是正当,什么是不正当。只 应问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当合乎道德的事有害于国家利益和君 主个人安全时,就不应去做。当不道德的事对国家和君主有利时,都应毫 不犹豫地去干。不要有什么顾忌。“如果一个人完全遵守德行去行事,不 久就会遭逢不幸,家破人亡”,马基雅弗利说,“做人君的如欲保持地位, 必须知道怎样去行不义。” 马基雅弗利所说的“政治无道德”,其实主要在强调:政治应该和道德分 开。如果把政治和道德比喻为游戏,两者的游戏规则是大不相同的,如果 在政治领域遵循道德的规则,或者在道德领域奉行政治的规则,必然会遭 到挫败。 马基雅弗利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站在我个人的立场和角度,我完全赞 同。政治谋求的是一种权力,如果受到道德的羁绊,必定畏首畏尾,不敢 放开手脚。正如在战场上打仗一样,讲究兵不厌诈,政治也是如此,如果 遵循“做人要忠厚诚实”的道德原则,估计永远也打不了胜仗。我们难道 不记得中国哲学史上的那位宋襄公吗?处处讲仁义,时时讲仁义,结果错 过了战机,被敌人杀得大败。有人曾经评价宋襄公是“像猪一样蠢的军事 家”。历史上多少例子表明,那些抱有道德之心的政治家,到最后都是因 为“妇人之仁”,小则害身,大则亡国。比如项羽,他因为讲求信义不愿 在鸿门宴上借机杀死刘邦。在只需要捅穿一层纸的羞涩道义面前,年轻气 盛的项羽偏要顾及信用、名誉,顾及周围人的看法和口舌。尽管自己实力 强大并且功劳最大,却因怀王之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这一条款而内 心不安,处处束手束脚,在鸿门宴上被樊哙言明而失掉灭去刘邦的机会;
3.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奠基人,他像 20 世纪英国的温莎公爵一样本可继承 希腊一个城邦的王位,他却对此毫无兴趣,因迷恋哲学而把王位让给兄弟。 温莎公爵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代表人物,其美人还是实用的,可是赫拉克 利特迷恋的却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

西方哲学史中49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

西方哲学史中49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

西方哲学史中49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1.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一命题开创了人类认识的一个新时代,拉开了从哲学的角度审视世界的大幕。

2.阿那克西曼德——世界源于无定阿那克西曼德生于米利都,是泰勒斯的追随者和最出色的学生。

3.阿那克西米尼——世界源于无限的空气在西方哲学史上,他开创了用事物量的变化来说明事物在性质上的区别的历史。

4.毕达哥拉斯——万物都是数“最优秀的人则献身于发现生活本身的意义和目的。

他设法揭示自然的奥秘,热爱知识,这种人就是哲学家。

”5.巴门尼德——存在是一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的研究开始进入思辨的领域。

6.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7.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他是第一个自称为智者的人,也是古希腊第一位公众教师,还是第一个收学费的人。

8.苏格拉底——自知其无知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人物,让很多年轻人聚集在他的周围,和他就形形色色的问题展开激辩,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和良师益友。

9.芝诺——飞矢不动亚里士多德说他是论辩法即辩证法的创始人。

他的论证方法及辩论技巧,是后来智者们的思想渊源,促进了逻辑和理论思维的发展。

10.恩培多克勒——同类相知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可以说在他那里,哲学家、预言者、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等等身份经常交错出现,以至于我们无法确切地勾勒出他的形象。

11.阿那克萨戈拉——异类相知作为原子唯物论的思想先驱,阿那克萨戈拉凭借自己的哲学活动和哲学思想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赢得了足够的尊重。

12.柏拉图——物质世界的背后存在一个理念的实体世界爱默生则如此称赞柏拉图和他的代表作《(理想国)》:“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

”“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的全部价值都在这本书里了。

”13.德谟克利特——原子与虚空生成宇宙德谟克利特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4.第欧根尼——别挡住我的阳光“一个哲人,即便他身为奴隶,也是他人的自然统治者,就像医生是病人的导师一样。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盘点范文四篇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盘点范文四篇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盘点范文四篇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盘点范文四篇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盘点1思想1:个性包含了共性,共性也包含了部分个性。

阐释: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曾经当过“宫廷顾问”据说,有一次他在宫廷讲学,说“天上人间到处都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宫女们纷纷走进御花园去寻找两片完全没有区别的树叶,想以此推翻这位哲学家的论断,结果,她们都失败了。

都是树叶,这是共性,但树叶各各不同,这是个性。

任何一片树叶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思想2:个性与共性可以相互转化。

阐释:共性的成长依赖于个性的自由发展。

个性越多越优则共性的根基越深厚越发达,发展的空间亦越宽广。

因此,虽说社会是共性使然,但因为共性又是个性使然,所以,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社会乃是个性使然。

最好的个性组合成最好的共性,最好的个体组合成最好的社会,最好的个人利益组合成最好的社会利益。

个性并非社会的敌人,而是社会的逻辑前提。

社会是人之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相约,个性相得;共性是社会的基础,个性是社会的灵魂。

扼制个性便是扼制了社会之根本。

人们对某个城市某种商品的特点评价是:这个城市或商品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足见一斑。

众所周知的是,模仿得再好也比不上原创。

模仿永远不能代替创造。

当前,许多媒体所开展的形形色色“模仿秀”是对缺乏个性的fans顺水推舟,并进行误导,即便属游戏性质,也不利于人们素质的提高,它只会使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创造力削弱。

“东施效颦”的历史笑话竞演变成为当今时尚!这种现象将更有资格成为后人的笑柄。

个性的塑造须推陈出新,求异而不趋同。

文学艺术史上不乏题材和风格回旋往复的情形,同样能表现出个性特征。

举一个很近的大家熟悉的例子:在众多“前卫”流行歌手充斥的舞台上,久别复出的台湾歌唱家费玉清以其怀旧的曲目和优雅的风格又再次赢得了广大听众,究其原因难道不正是个性的魅力麽?同时也表明求异不受时间限制,只要与众不同即可。

20种哲学思辨关系

20种哲学思辨关系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1、过程与结果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

“揠苗助长”中的古人为了追求“禾苗快快长高”的结果,而人为地改变禾苗生长的周期和过程,结果事与愿违,禾苗全枯死了。

思想2:事物个体存在的过程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的过程。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阐释:人生就是一个由若干小过程联结而成的大过程,每一个小过程都有相应的结果。

如诗人总感叹人生过程的渺小、短暂,李青莲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苏东坡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这一过程,相对天地、长江来说,当然太渺小,太短暂。

但我们大可不必悲伤,为客观规律而悲伤,这不是上帝的意思。

相反,明白了人生只一瞬的道理,我们当更加珍惜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充实些。

我们应当选择积极的界定,而积极的界定体现在三点:一是爱,一是快乐,一是奉献。

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爱得充实,快乐得充实,奉献得充实。

思想3:一个过程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事物发展中前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的中介点,一是最终消亡。

阐释:人生过程中有许多结果,一年有一年的结果,一天也有一天的结果,一天中的每件事也有一个结果,但这些都只是人生中上一阶段和下一阶段之间的一个点,而不是人生过程的归宿。

思想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的过程,前进中也有波折。

但终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阐释: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常伴随痛苦、失败、挫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苏轼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温室里培植不出栋梁之材,梦想“风正一帆悬”,则更是一厢情愿。

思想5: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的变化的过程,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

没有一成不变的。

阐释:“刻舟求剑”中那个“可爱”的古人想以“不变应万变”,结果眼睁睁地丢了自己的剑。

《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世纪西方史学主要思潮

20世纪西方史学主要思潮

20世纪西方史学主要思潮一、法国年鉴学派1、定义20世纪30、40年代在西方史学界兴起的一种主张将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史学思潮。

由于法国史家布洛赫与费弗尔创办了跨学科的史学杂志《经济与社会史年鉴》,而此杂志随后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相同主张的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所以称这一学派为年鉴学派。

2、核心观点(1)历史客体建构论:人不仅是历史研究的主体,也是历史研究的对象,由于人的意识的复杂性,历史客体的产生离不开历史学家的分析与解释。

(传统史家认为历史客体埋藏在史料之中,是一种可以脱离人的客观存在。

)(2)问题史学:问题是建构历史客体的有效方法。

能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能建构什么样的历史客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

(3)时限的辩证法与总体历史:时间的两极分别是瞬时性与长时段。

在历史研究中,瞬时性指向事件以及以重大事件为重心的政治史,长时段指向趋势、周期以及呈现他们的文明史、社会史等。

历史研究既要注重长时段也不能否认瞬时性;而总体历史则指历史研究应侧重社会整体而非细微的个别事件。

3、年鉴派史家年鉴派史家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创立者是布洛赫和费弗尔;第二代代表人物是布罗代尔;第三代领袖是勒高夫和勒华拉杜里。

4、突出成就(1)对集体心态的研究代表:布洛赫《国王的奇迹》费弗尔《拉伯雷的宗教》勒华拉杜里《蒙塔尤》勒高夫《圣路易》(2)借助地理环境的主题来阐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次阐述人类社会的变迁、节奏与处境。

代表:费弗尔《莱茵河》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3)开风气之先代表:历史比较研究——布洛赫《封建社会》描述15-18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布罗代尔《15-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家庭史、儿童史、书籍史、想象史等成果二、历史人类学1、定义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三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史学思潮(学科)。

2、研究特点3、追求将各个学科的理论、方法与历史学建立起更密切的联系,从而弥补其各自的不足。

中国哲学史_名词解释与复习参考

中国哲学史_名词解释与复习参考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中国哲学史_名词解释与复习参考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中国哲学史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

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

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

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

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

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

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

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

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

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哲学:伦理学题库考点(题库版)

哲学:伦理学题库考点(题库版)

哲学:伦理学题库考点(题库版)1、报关编码卵磷脂及其他磷氨基类脂正确答案:292320002、多选高校教师价值观是()。

A.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B.在价值认识基础上形成的;C.是对客体价值的一种稳定看法或(江南博哥)思维定势;D.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正确答案:A, B, C3、单选按照功利主义的标准,()是最理想的政府形式。

A.代议制政府B.君主制政府C.贵族制D.民主制正确答案:A4、问答题简述西方古典规范伦理学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与现代西方伦理学比较:西方古典规范伦理学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理性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特征。

与东方传统伦理思想比较,西方古典规范伦理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崇真爱智,宣扬知识即美德,智慧为至善;2)意志自由,提倡自我认识,尊重人权;3)博爱主义,号召普爱众生,平等待人;4)崇尚功利,渴求快乐与幸福。

5、单选下列的道德规范能对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可以起到评价和激励作用的是()A.良心B.权利C.审慎D.荣誉正确答案:D6、单选关于高校教师求实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求实道德品质对高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影响较小B.求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C.大搞学术腐败是缺乏求实道德品质的表现D.高校教师在科研中探索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正确答案:A7、单选孔子的“中庸”思想体现了()。

A.社会规范对人的行为的要求;B.人的理性对个体行为的规定;C.人的理性对他人行为的规定;D.社会规范对人的思想的要求正确答案:B8、名词解释主体道德的本质正确答案: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个人能够约束、克制、甚至牺牲私利、私欲,将其限制在正当的范围之内,以服从社会整体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他律要求,为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发展承当自己一份责任和义务。

简单地说,主体对自己的禁忌,对他人的宽容,这就是德。

9、问答题简述临终护理的道德要求。

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

神学 “神”实际上是形而上学的最高原则和 首要原因的代名词,是为了解释可感 的物理实体的合理性而做出的理论设 定。有三层含义: 1、第一推动者。 2、纯形式或纯活动。 3、纯思想或思想的思想。
认识论----蜡块说
1、 他把灵魂比作蜡块 ,“蜡块”接受的是图章 的印迹,而撇开金或铜这些构成图章的质料。 2、蜡块比喻的意义: 1)感觉是感性灵魂的一种机能,是一种消极被 动的接受能力,灵魂有认识的能力,但本身不 会产生知识。 2)感觉和思维都是外部对象作用下发生的,感 觉只能把握个别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不能事物 的普遍本质。
赫拉克利特




生平 鼎盛年为公元前 504—501年,爱菲斯王族。 性格高傲,孤僻,蔑视民 众。被称为晦涩哲学家。 哲学思想 火是万物的本源(火本原 说)万物都转换成火,火 也转换成万物,正像货物 换成黄金,黄金换成货物 一样。 万物随时在变(人不能两
巴门尼德
公元前5世纪 哲学思想: 万事万物都是不变的,我们认 知是不可靠的 (真理之路和意见 之路) 最有名的的“废话”:“存在 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不 存在者不存在,不可能存在”。 真正的“存在”是唯一的、永 恒的,是不动的。

生平:公元前469年—前399年,雅典人。父亲是雕刻家,母亲 是接生婆。 身材矮小、头颅硕大、面目丑陋、性格怪异、不修边幅、一 年四季光着脚、披着破旧的衣服与人讨论各种问题,或者仰面朝 天思考哲学问题。 主要哲学思想: 1、认识你自己, 是德尔菲神庙的铭句。苏格拉底以此要求首先研 究人的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而且人贵 有自知之明,自知自己无知而热爱智慧,才是真正的聪明。只有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才是明白人。 2、美德就是知识,知识是固定的,所以美德也是固定的,善就是 善,恶就是恶。是非善恶是有明确界限的,不是谁可以随便混淆 的。 3、目的论,所有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善”-----即 “完善”,所有东西都朝着使自己更好,更完善的那个方向发展。 4、“助产术”,帮助别人把正确的观点生下来,一般人的辩论都 是针尖对麦芒,而苏格拉底却顺着你走,最后杀人于无形,和咱 们中国的太极拳有得一拼。 5、死亡与灵魂:从容面对死亡,“死亡并不是一件坏事,那将是 一场没有梦的睡眠,灵魂可能转移到另外一个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小马”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特指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共同享有和完成的、具有丰富批判精神的社会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和人类实现学说。

“大马”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它一方面宣称坚持了小马,但是另一方面又结合革命和建设实际融合进了一些革命主张和建设纲领。

2.形而上学一、亚里士多德:继物理学之后探索世界本源的哲学。

二、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相对。

3.幸福幸福是因自身而不是因其他事物而值得欲求的实现活动,合德性的实践就符合这种要求。

幸福不在于消遣。

如果这样,我们操劳一生就是为了消遣,这是荒唐的。

4.自由人认识了事物的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

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5.实践实践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我实现活动,追求着自由幸福的人们在实践的征途中,不断探索真理、检验真理、同时不断探求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价值坐标。

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实践指的是目的存于行为自身、合于逻各斯的实现活动,可以是伦理的,也可以是技艺的,还可以是思辨的。

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辩证法之后,在某种意义上他不再支持讨论那种理论式、直观的、抽象的沉思,而是把实践看作是人类实现自身、感性的、对象性的现实活动:①包括一切现实地对象的活动,②既包括现实的生产、生产,又包括活动,③还包括现实地对进行现实调整和改变的活动。

6.直观用来指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缺陷,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不了解认识的能动性,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理解为消极的被动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称这种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直观的反映论。

7.辩证法古代的辩证法主要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于一或存在中,对立的范畴或相的结合。

近代的辩证法主要从形式逻辑中发展而来;被黑格尔消化吸收后成为精神、自我意识、思想的存在形式(矛盾:否定+持存)和运动方式(诸多环节、不断扬弃;整体必然而又有秩序的体系)8.扬弃使外化返回到自身的、对象性活动。

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哲学观点

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哲学观点

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哲学观点
实用主义哲学是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实用主义哲学认为,真理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观念,而是通过实践和行动来实现和验证的。

只有通过实际的经验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2. 关注实际效果和功利性:实用主义哲学强调结果和实际效果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理论的逻辑性或纯粹的道德原则。

它认为,一个观念或理论的价值应该根据其在实际情境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来评判。

3. 强调个体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实用主义哲学认为,个体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对于理解和评价真理至关重要。

每个人的经验和观点都是独特的,因此真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4. 注重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实用主义哲学鼓励人们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并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它强调实用和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观念或原则。

5. 反对抽象的思辨和形而上学:实用主义哲学对抽象的思辨和形而上学的理论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们往往脱离实际经验和现实问题。

它更倾向于关注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实用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实际效果、个体经验和主观判断,以及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它试图将哲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强调哲学对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高考议论文常考的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高考议论文常考的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高考议论文常考的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高考中的议论文时常会涉及到哲学思辨关系,这需要考生们对于哲学思辨有一定的了解,为此,我们列举了常考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供考生们参考。

1. 实用主义与理论主义实用主义认为实际的效果和经验是最重要的,唯有实现了实际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而理论主义则强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推导,认为只有理论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2.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权利,认为个人的需要和欲望是最重要的。

而集体主义则强调整个社会、国家或团体的利益,认为个人应该为团体或社会牺牲个人利益。

3.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强调现实的情况和限制,认为人类应该尝试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完美的方案。

而理想主义则强调理想和理念,认为人们必须追求绝对的真理和正义。

4. 实在主义与唯心主义实在主义强调对于真实的物质世界的存在,认为一切都有一个独立的、客观的存在。

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意识和思想是主导一切的因素。

5. 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感性主义强调感受和感觉的重要性,认为正确的知识应该取决于感受。

而理性主义则强调理性分析和推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才能获得正确的知识。

6. 道德困境与利益冲突道德困境是指处于道德约束和要求之下的困境,例如面临死亡威胁时是否可以说谎。

而利益冲突则是指针对不同的利益或价值目标之间的冲突。

7. 真实与虚假真实与虚假是指现实的与人工制造出来的之间的区别。

事实应该是客观的、真实的,而虚假是相反的,也就是虚伪、欺骗、捏造等。

8. 知识与信仰知识和信仰都是对人类特定事情的理解和解释的方式,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知识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信仰则是基于个人的主观信念和意见的。

9. 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社会责任强调作为一个公民或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在帮助社会成员增加福利的时候,也要忽略自己的利益。

个人利益则是指在个人生活和职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的获得。

10. 自我实现与社会进步自我实现指的是人们为满足自我价值和成长而需要追求的目标,而社会进步则是指社会和人类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目标。

辩证法 张立达 海德格尔

辩证法 张立达 海德格尔

辩证法张立达海德格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旨在通过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辩证法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发展时期,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张立达。

张立达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哲学家,其思想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背景,同时也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

他的辩证法思想不仅在中国哲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张立达的辩证法思想主张“一分为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这种对立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他强调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欧洲哲学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思想对当代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主义的概念,并强调人类对存在的思考和体验是哲学的出发点。

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一种持续的自我超越,通过对存在的思考和探索,人类不断地逼近真理和和谐。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与张立达的辩证法思想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

两位哲学家都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是通过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实现的,只有经过对矛盾的认识和思考,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追求。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个体对存在的体验是哲学的基础,而张立达的辩证法思想则强调整体对矛盾的认识和思考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辩证法是一种深刻的思辨方式,它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统一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张立达和海德格尔作为各自时代的杰出哲学家,他们对于辩证法的发展和思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辩证法思想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第二篇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辩证法这一概念。

辩证法作为哲学思想的一种方法,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黑格尔提出,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运动变化。

在辩证法的思维框架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有矛盾性和发展性。

浅议人与哲学的关系

浅议人与哲学的关系

主 _ 0 6

摘 要: 人与哲 学之 间关 系密 , 古希腊人开始 了思辨之路 , 学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前进至今 我-可以通过人去 了解哲 切 自 哲 f i ] 学 , 可以通过哲 学去把握人 , 也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 了解到哲学的本 质, 也可以把握住人的真正本性 究竟何 为“ ” 人 ?何为“ 哲 学” ?人是 万物之灵 , 学是 万学之 学, 文将 尝试着分析二者之间的联 系 哲 本

人 和哲学之间有着非 常密 切的关系 虽然从 广泛 的意 义应 或火 , 与精神 相贯通 的原 子或单子 。 理念形 式 的共 相 . 思想之 思 该说 , 的一切 活动都是 属于人 、 人 也都 是为 了人 的 。 而人 同所 想 性质 的本 体 , 有活性 的物质 , 因 具 乃至人性 的上帝 、 宙精神等 宇 有一切学 科都有密切关系 。即使单 就以人为直接对 象的学科来 等。 说, 也不 止几种 , 以数 出许 多种 , 可 至于作 为间接对 象 的学 科那 我们 由此就 可以 了解 .哲学为什 么在 自己的历史生成 中必 么就更多 了。甚至我们 可以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与人无关 的学科 然要去充 当各种不同的角色 , 最后才能走 向 自己的道理 原来这 尽管如此 , 我们还是能够说 . 人与哲学 或哲学与人有着 异乎寻常 就是人所必经 的发展 道路 和特有的性质 哲 学本 属于人的 自我 的密 切关 系 。那 么讨 论人 与哲 学 的关 系 首先应 当考虑 的就 是 意识理论 . 它只有 以自身的理论形式走过 同样 的道路 . 帮助相关 “ ” 人 。 的知识部 门成长起来 .然后 才能依靠它们把握 到人 之为人的存 人是 神的创造 物。在 中外早期哲学体系中 . 人主流 的来源于 在本性. 形成并确立 自身的哲学理论 在这点上哲学同人也完全 神 的创造 。 其是对于人创造 自我的反映。中国有女娲造人说 。神 样, 都不存在什么前定 的绝对性质 。人从非 人走 向人 . 成为 形 话 与宗教结合形成 中国独立 的人学思想 在 我国春秋 战国就有 人 以后仍在不断超越 自身 .所 以要 不断地提 出并追 问 “ 是什 人 比较 系统 的人性学说 : 善恶二性论 欧洲 中世纪神学唯心主义的 么” 这个 问题 哲学也同样 . 在哲学 的发 展 中“ 什么是哲学” 也是 观点认为上帝造人 。基督教圣经认 为 : 人类始祖亚 当和夏娃 偷吃 不断被重复提出而又从无确定答案 的间题 过去人们不 了解这 了智 慧果 。 违抗 了上帝 的意 旨, 到了上帝 的惩 罚使其 下凡 , 受 才 点 . 以为哲 学总在踏 步不 前 . 仿佛哲学 “ 发展 ” 了二千多年连 自己 创造 了人类 。 因而后来 的一 切人生来就是有罪 的 人一方 面有着 究 竟是什么也还没有搞清楚 如果我们 了解 了人与哲学 的这种 与上帝相通 的神性 . 另一 方面又有使他 陷入 罪恶 的肉体 . 由此说 内在联 系 .哲学是什么” 人是什 么” “ 与“ 具有 同义性 . 于这种现 对 人“ 一半 是天使 , 一半是野兽 。” 象 就不会感到奇怪 人 是 哲 学 的 真 实 主 题 和 核 心 内容 .哲 学 的 宗 旨就 是 要 探 索 人是 自然 的人 。这是近代 资产阶级哲学家在反对 宗教神学 的斗争 中. 从人 的 自然属性上揭示人 的本质的 。法 国唯物 主义 的 人之为人 的奥秘 。这是哲学这种理论根本的性 质和职能 , 学从 哲 自然主义 的人性论 者 .把人看成是 一种具有更高感觉 能力 的动 开始 就表 现出了这 种特 质。西方哲学是 以“ 人啊 。 要认识你 自 物 。 为人的本质就在于人 自身 。 认 即人 的 自然本性 。拉美 特里宣 己” 的命题为发端 的 希腊学者 注 目的虽是 自然世界 . 那是为 了 称。人是 机器 。爱尔维修宣称人 “ 只是一个感性实体 ”趋乐避苦 探求人 的生成本 原 . , 他们赋予这个世 界的却完全是人 的性质 . 世 的 肉体感受性是支 配人 的一切活 动的永 恒本性 。近代 资产阶级 界对他们不过是个放 大了的“ ” 中国古代哲学 的“ 人 天人合一 ” 理性 主义人性论把人从感 觉实体上升 为思 维实体 .认 为人 的本 思想也具有 同样的性质. 对他们来说 , 天道 、 天理也 只是为 了理解 质是 理性 。而理性也就是 自由。康德认为 , 只有不受感觉世界 和说明人性 、 人 人伦 、 人道而寻求的一个权威根据. 哲学理论看来与 的支 配 , 服从 自己理性发 出的。绝对命令 ”才是一个 自己主宰 自 , 科学理论 的形式颇为相 近甚至相 同.然而它所包 含和具有 的却 己的真正 意义 上的人 。费尔 巴哈从人本主义出发 . 反对黑格尔把 是很难为科学相容 的内容和特点。人 们常常感 到很 奇怪 . 哲学的 人 归结为 自我 意识 的观点 . 他认 为人是一 个“ 感性 ” 的类 存在 物 理论为什么不象科 学. 仿佛它永无确定的性质 、 永无统一 的认识 、 个 自然本质 ” 。 也永远 不会前进 : 哲学对 外什么角 色都充 当过 . 确定 的活动 从无 研究 对象 、 理论领域 , 而内部又始终 派别林立 、 点歧异 、 观 那 么哲学 呢? 哲学又究竟是个 什么样 的学科 呢? 哲学是 以人 地盘 、 类 的思想 认识活动为直接对 象的思想认识 活动 .是能够从世 界 纷争不 已. 从柏 拉图到黑格尔论争 的是 同样 的老问题 , 几乎 看不 万物 中发 现 、界定 、彰显 和产 生人类思想认识 活动这个本源事 出什么理论进展 : 以世界 为研究对象 . 去具体探究事 物的 哲学 不 却要首先搞 清人们认识世界 的能力究有 多大; 学本 哲 物. 获得本源事物 和非本源事物 的知识 , 建立事 物一元论 的世界 存在性质 . 观和方法论 。 高人类 的思想认识能力 、 提 满足人类 的生存发展需 来要去统一世界 . 而它又总在设定一个不 可见 的世界 , 然 先把世 然后才从观念去建立它们的统一; 如此等等 。 要 的本源事物 。哲学在众多学科中的性 质同人 的性质完全相似 。 界人为地 分裂 开来 . 从“ 的观点看来简直都是 不可理喻 的. 以坚持 所 我们 回顾 哲学 曾经走 过 的历程 . 同样 可以说 . 曾经什么都充 所有这些 . 科 学” 也 它 当过. 什么也都是过. 而又什么都不是 . 不能把它 归结 为任何一种 科 学 观点 的某 些 人 往 往 就 对 哲 学 持有 否 定 的或 指 斥 的 态 度 。 它曾是过 的学科。哲学曾经以各种不 同的面 目出现于历史 , 自 如 对 于哲学的如此状况假如我们 改换 一个视角考虑一下人 的 然理论 、 逻辑理论 、 社会理论 、 伦理理论 、 政治理论 、 神学理 论 、 生 特点 比如少的从 自然而来却又超越 自然 的双重性质 ,人 的从分 物理论 、 语言 理论 、 历史理论 ……等等; 而哲学毕竟 只是哲学 , 化中去统一世界的生存活动性质 ,人 的既包括一切又不能 归结 然 为一切的多义性质 .人和人之 间的既分 工合作而又彼此竞争 的 正 由于它是过这许多而又不是这一切. 所以它才是哲学。 人 如果认 人的存在 的世界性 质 . 就是人的类本性 , 也 它表 明人是一种 矛盾性质. 的总是在他物 中实现 自我 的超越 性质等等 , 类 存在 。十分 明显 , 要认识 这样 的一个对象 , 就人去 认识人是绝 识 到这些情况便不同了 .我们就会毫无 惊异地理解哲学 的如此 这些正是人 自身特有性质 的写照 , 包括哲学理论 对 行不通 的 . 它所需要 的必然是 一种具有类性质 的理论 , 这就是 状 况。应 该说 。 哲 学。哲学从一诞生 就是 以整个世界为对象 , 把探究宇宙之谜作 的演化历史也完全是映照着 人的成长过程 。 哲学 就是 这样 一种适应人 的特有本性 ,以反思意识 的独特 为 自己的宗 旨. 即属于具有 “ 界观” 世 性质的理论。但也 同样 明显 生存 意义 、 生活价 值 的理解 , 地 是 . 学的认识世界从来 与科 学的认识不 同 , 哲 在它 对世界 的认 方 式来表现人 对 自身 的存 在性质 、 识 中总是贯彻着某种人 的观点 .它从认识 中所揭示 出的世界本 和对 人的未来前景 、更高发展 、理想境 界的追求 的特有意识形 哲 下转第 1 3页 ) 性 也总是属于这样或那样 的人 的本性 .例如具有生命性 质 的水 式 一句话 , 学也就是探索人及其相关 存在的 (

哲学 矛盾辩证关系

哲学 矛盾辩证关系

哲学中矛盾辩证关系是指事物对象自身所包含的对立面的统一关系。

它存在于客观现实中,是对象本身所固有的。

辩证矛盾不是错误论断的矛盾,而是现实的矛盾。

这种现实的辩证矛盾在我们思维中的正确反映,就形成了思维中的辩证矛盾。

辩证矛盾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它们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否定,都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作为发展的联系环节的辩证的否定,即否定之中有肯定,肯定之中有否定。

现代哲学名词解释

现代哲学名词解释

1.五步法(杜威)杜威强调试验和探索的作用,他的方法论通常被称为探索方法或试验—探索方法,这接近皮尔士的怀疑—信念的探索理论。

思想五步说,即探索的五个阶段,是这一方法的集中表现。

这五步是:感觉到困难;困难的所在和定义;对不同的解决办法的设想;运用推理对设想的意义所作的发挥;进一步的观察和试验,它引导到否定或肯定,得出可信或不可信的结论。

胡适将之概括为: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

2.工具理性(霍克海默)霍克海默将理性区分为“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

前者以人的解放和自由为最高目标,对现实采取一种批判的、超越的态度,是“批判理性”、“解放理性”。

后者以程序化的方式来测量目的,目的对它来说仅仅具有主观上的意义,直接地服务于现存的秩序,它突出手段并强调手段与目的有可能调和,它又称为“工具理性”、“技术理性”。

它把世界理解为工具。

它关心的是实用的目的。

数的原则、技术合理化和文化工业是在“工具理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三大因素。

“工具理性”对人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使其思维程式化。

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这意味着人丧失自我,而自我的丧失也就等于自由的丧失。

理性的工具化会导致政治上的极权主义。

3.民主先于哲学(罗蒂)在罗蒂看来,社会制度根本与哲学无关,“民主先于哲学”,现行的民主社会并不以任何共同的信仰和普遍的哲学为基础。

在如何理解民主制度的根源上,罗蒂更同意罗尔斯看法:“现代民主社会的社会历史条件源于宗教改革和宽容原则提出后的宗教战争、源于立宪政府和大市场经济的成果。

”这种多元化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一个民主社会必须容纳多元思想和多元学说。

而民主社会是“文化左派”的生存条件和精神保障。

但罗蒂认为,除了哈贝马斯这类哲学家以外,“大陆”哲学家普遍对此熟视无睹,不承认“社会民主政治与哲学思考之间的关系”。

4.至善(鲍恩,人格主义)鲍恩将个人的各自独立的经验世界统属于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之下,并以此使各个个人的世界相通,这种观点起源于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西方哲学史的名词解释(包括现代)

西方哲学史的名词解释(包括现代)

古希腊罗马‎哲学(名词解释)1.始基“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

“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一切皆变,惟“始基”不变,毕达哥拉斯‎的“数”、泰勒斯的“水”等都可以称‎为“始基”。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

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

“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

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

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

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

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

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门尼德)“存在”被巴门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

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

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之比较

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之比较

“天人合一”思想的几层涵义
作为宇宙观照的自然观,“天”是化生 万物的本源,人是天工造化之物。所谓、 “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 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 有机的联系。
自然观
• “天”是指自然。天人合一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有机 的联系。
• 中国文化从来不认为自然是外界、是彼岸,是人身外的知 识活动对象,而是与人自身融为一体的统一有机体。
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是整个西方文化突出的特 征。征服自然成了西方文化永恒的价值,成了西方科学的 历史使命。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亨利•托马斯•布克尔在他 的《英国文明史》中说:“全部文明的进程是以精神法则 战胜自然法则——人战胜自然为标志的”。从荷马史诗 《奥德赛》以1.2万余行的诗句叙述希腊英雄十年海上历 险的故事到海明威《老人与海》面对自然
认识论
• 在天人统一体中,人处于中心位置,认为天道(自然规律) 与人道(社会规律)是同一的宇宙规律的表现,因此, “人者,天地之心也”,了解人道,就是了解天道,或者 说用人道取代天道。忽视天道,就是对客观不做分解分析, 也不做界限区别,用主观代替客观。
认识的主客体是为一的,那么如何 开展认识活动呢?
普罗米修斯对神威的反抗,帮助人类 第一次支配了火这种自然力,它象征着人 与自然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被置于 神庙的门楣之上,斯芬克斯神秘的谜语给 我们同样的追索。
《圣经》说:“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 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 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 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做你们的食物,这 一切都赐给你们,如蔬菜一样。”
1、“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宋朝时代的哲学家张载成功把握了中国 哲学整体认识的模式,提出了“天人合一” 的著名命题。

西方哲学史的名词解释(包括现代)

西方哲学史的名词解释(包括现代)

西方哲学史的名词解释(包括现代)古希腊罗马哲学(名词解释)1.始基“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

“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一切皆变,惟“始基”不变,毕达哥拉斯的“数”、泰勒斯的“水”等都可以称为“始基”。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

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

“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

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

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

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

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

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门尼德)“存在”被巴门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

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

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深思明辨++笃行致远——思辨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深思明辨++笃行致远——思辨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1、过程与结果 2、整体与部分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与偶然 5、内容与形式 6、现象与本质 7、对立与统一 8、共性与个性 9、内因与外因 10、量变与质变
11、主要与次要 12、个体与集体 13、认识与实践 14、主观与客观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6、真理与谬误 17、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9、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0、社会环境与个人成长
楚人过河
战国时,楚国的国君下令袭击宋国。但是去宋国要经 过一条很宽很深的大河。于是就派人先去测量河水的深浅, 然后在测量器上做好标志。但那天很不巧,河水突然大涨, 楚国人不晓得,依旧按原来测量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 被淹死了1000多人,楚军万分惊恐。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 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渡 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辩证思考
• (1)“辉煌与遗憾”是矛盾的统一
• 遗憾强调成就属于过去,要想取得辉煌的成绩需要重新开始; 遗憾可以弥补,但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总结教训将来 才可能辉煌。遗憾对辉煌有促进作用,要想辉煌,就必须正 视遗憾;反反之,一个人如果一直沉浸在辉煌的过去中,骄 傲自满,就会给以后留下遗憾
辩证思考
巩固练习
• 材料一:2021年8月31日,在赛场中国女排对意大利女排3:0完胜,郎平向国 人致歉;8月2日下午,中国女排3比0完胜阿根廷队比赛结束,总教练郎宣布辞 职。但连输三场的中国女排提前失去小组出线机会,这是中国女排继1992年巴 塞罗那奥运会时隔29年后再度折戟。未进入前八名的中国女排排名创新低。她 说“留点遗憾更好,让年轻人更有梦想,更有渴望,去追求下一个目标”。
巩固练习
•要求:请结合材料,体现你对其中启示意义的感 悟与思考。请以“辉煌与遗憾”为话题,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社会心理学资料全

社会心理学资料全

2、社会规范理论 (1)互惠规范 (2)社会责任规范 3、进化心理学理论 (1)保护家族 (2)互惠 (二)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
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助人行为的情景因素 (一)旁观者在场 (二)榜样的存在 (三)时间压力 二、被助人的特点 (一)性别 (二)相似性 (三)不被责备者
三、助人者个人的影响因素
四、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 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五)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 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
五、人际沟通的分类 (一)语词沟通与非语词沟通 (二)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 (三)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 (四)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五)个人内沟通与人际沟通
三、实证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 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 究转向应用研究。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 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 过程。
一、社会化概念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 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 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 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三节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一、群体极化 Leabharlann 一)冒险转移原因:1.个人假设群体鼓励富有冒险性的见解2. 责任分散3.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 价 (二)群体极化的概念 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嘉庆,是一种 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 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三)群体极化的机制
二、群体的形成 (一)群体形成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1、过程与结果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

“揠苗助长”中的古人为了追求“禾苗快快长高”的结果,而人为地改变禾苗生长的周期和过程,结果事与愿违,禾苗全枯死了。

思想2:事物个体存在的过程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的过程。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阐释:人生就是一个由若干小过程联结而成的大过程,每一个小过程都有相应的结果。

如诗人总感叹人生过程的渺小、短暂,李青莲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苏东坡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这一过程,相对天地、长江来说,当然太渺小,太短暂。

但我们大可不必悲伤,为客观规律而悲伤,这不是上帝的意思。

相反,明白了人生只一瞬的道理,我们当更加珍惜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充实些。

我们应当选择积极的界定,而积极的界定体现在三点:一是爱,一是快乐,一是奉献。

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爱得充实,快乐得充实,奉献得充实。

思想3:一个过程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事物发展中前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的中介点,一是最终消亡。

阐释:人生过程中有许多结果,一年有一年的结果,一天也有一天的结果,一天中的每件事也有一个结果,但这些都只是人生中上一阶段和下一阶段之间的一个点,而不是人生过程的归宿。

思想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的过程,前进中也有波折。

但终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阐释: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常伴随痛苦、失败、挫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苏轼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温室里培植不出栋梁之材,梦想“风正一帆悬”,则更是一厢情愿。

思想5: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的变化的过程,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

没有一成不变的。

阐释:“刻舟求剑”中那个“可爱”的古人想以“不变应万变”,结果眼睁睁地丢了自己的剑。

《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谁要做守常者,谁就是失败者。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以此为哲学根据的。

乐极可以生悲,苦尽才能甘来。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思想6:有什么样的过程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过程的内容充实,结果也充实。

只注重形式和时间意义上的过程必然带来消极的结果。

阐释:事物发展过程本身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

谁违背,谁受过程本身的规律惩罚。

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形式主义,盲目发展,都将只能开出无花之果甚至是苦果。

2、整体与部分思想1:整体和部分互为条件。

整体由若干部分组成,部分从属于整体。

阐释:大局意识,长远目标。

10个阿拉伯数字和任何文字是有限的,可是它们表示的值和意思是无限的,因为它们有无数次的组合。

车辘的周长是有限的,可是它的开始与末尾连接,于是它便可以走无限的路。

“千里来书为一墙,让他一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邻里之间是这样,其他又何尝不如此呢?坐井只能观天,盲人靠摸不能识象。

说的也是同样道理。

思想2:整体中有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主要部分不可或缺,甚至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部分对整体有反作用,有的局部破坏了,全局就有变化。

阐释:“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珉空归月夜魂。

”昭君的一生的改变仅仅因为一张画。

画师毛延寿因昭君未贿赂他,在画像时给点了一颗痣,以致昭君不能得皇上临幸,最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正如莫泊桑在其小说《项链》中所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从某种意义上,细节决定成败。

思想3: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

阐释:佛说,一滴水要永恒,那就把它放到大海。

这是对的,部分总要依赖整体才能长久。

但是,这并不等于部分就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了,由每一滴水汇成的大海的颜色是蔚蓝的,但每一滴水却是无色的,而浪花却是洁白的。

做为个体的自己要保持个性的独立,要勇于创造。

请求“锥处囊中”的冯谖;敢于自荐的毛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独标“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还有张衡、岳飞、袁隆平、钱学森等等。

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些民族的脊梁,才得以屹立于世界之林。

思想4:系统的整体不仅大于任何部分,而且大于部分之和,部分最优化的组合使整体发挥最大的功能。

阐释:“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柏杨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需要的就是团队精神,这种精神能使自己与整体保持和谐,发挥个体的最大功能。

3、原因和结果思想1: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关系,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

因果地位相互转换,在此时此地是结果,在彼时彼地就成了原因。

反之亦然。

另外因果本身也可相互转换,相互作用。

阐释:础润而雨,月晕而风。

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都给世界到来了巨大的危害,之后人们都建立了灾难预警机制。

思想2: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形式。

阐释:一个原因可以导致许多结果。

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就导致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家长制、领导终身制等多种结果。

一场“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造成的灾难哪里仅仅是经济的滞后呢?民族的文化,国民的灵魂……有时,一种原因还会同时带来正负两面的结果。

李白丰富多彩的诗篇,既是其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的反映,更是儒家、道家、佛家、纵横家、名家等多种思想影响的结果。

2003年SARS的产生的原因就是复杂的、多样的,环境污染,领导渎职,民众陋习,等等。

同样,造成的结果也是复杂的、多样的,经济的,教育的,心灵的,民族的,国际的,等等。

4、必然与偶然思想1:必然与偶然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必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伴随着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的发展。

阐释:种瓜只能得瓜,得不出豆来,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但种瓜没有得到瓜或得到的瓜太小(因为气候、土质、肥料等因素的影响),这是偶然。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的诗句里包含了季节更替的必然。

我们看待事物,万不可把偶然的当作必然的,像“守株待兔”里的农夫一样。

有人在生命里摔了一跤后就起不来,这就是错把失败当成人生的必然,败倒在“偶然’的脚下了。

思想2:偶然中包含必然的因素,必然中也有偶然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偶然和必然可以相互转化。

阐释:很多科学发现都有偶然的因素,如青霉素的发现。

人的生命最一开始就是偶然,随后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偶然中,孩子慢慢长大成人,安家立业,偶然中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机遇,或偶然抓住,或偶然错失。

于是乎或平淡或精彩的人生便就此书写而成。

车祸从几率上看,一定是偶然的,然而其中也有必然。

两位司机都心存侥幸,都想在最快的时间通过这个路段,都觉得也许对方会让,都信奉一句话:两强相遇勇者胜。

于是就顶上了。

当然还有很多车祸中的必然:超载后的必然,闯红灯的必然,酒后驾驶的必然,疲劳驾驶的必然,等等等等。

又或者是谁谁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步入了商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这当中的必然就更多了:此人的性格,身对成功的渴望度,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对机会的把等。

这些其实都是此人成功的必然。

艺术家在偶然中获得了灵感,创作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作品。

虽然灵光乍现的那瞬间是偶然的,然而这当中有蕴含了多少经年积累的必然呢!5、内容与形式思想1: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无一例外。

阐释:能把肉体和灵魂分开?一副臭皮囊,这是我们人存在的形式,而精神才是我们人的本质内容。

精神是最关键的,所以哲学家说,人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安宁,而非肉体的享乐。

生活中,有些领导大搞形象工程,走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而不管实际内容的改变,结果损害了国家人民的利益。

当前社会一味追求包装,明星炒作,商品包装,书籍追求豪华版,假广告泛滥。

艺术的探索和突破,形式和内容可有先有后,有轻有重。

思想2:内容决定形式,反过来,形式也会反作用于内容,由于时间、地点、条件不同,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阐释:同样一轮夜月,却有阴晴圆缺。

有人说,生活就是演出。

倘若真如此,那我们要演好多种不同形式的角色:母亲的儿子,儿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

6、现象与本质思想1:现象富于变化,而本质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阐释:苹果落地是自有苹果树以来就有的现象,其现象背后也始终包含着万有引力的本质。

但只有牛顿最先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需要背景知识的储备,更需要积极的持恒的思维状态。

有这么一个营销案例,说的是英国、美国两位皮鞋推销商,差不多同时来到南太平洋某群岛推销皮鞋。

他们在岛上实地考察后,发现该岛气候温和,土着居民都在街上赤脚行走,不穿鞋子,根本看不到鞋店。

英国推销商当即向公司总部发回一个电报:“该岛无人穿鞋,我拟明日返回。

”但美国推销商却从中发现了商机,他向公司总部发回了一个与英国推销商截然相反的电报:“该岛无人穿鞋,很有市场潜力,我准备住上一段时间拓展市场。

”思想2:现象有真相和假相,假相具有迷惑性,只有认清真相,事物的本质才容易被揭示出来。

阐释:“口蜜”是假相,“腹剑”才是本质。

《聊斋》中的恶妖往往都是长着“桃花面”的。

《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弗也有一副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的面孔。

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一个不断反复、深化的复杂过程。

我们需要客观,需要理性,需要时间。

真正的廉洁,是不会在乎廉洁的名声的,一般人刻意标榜自己的廉洁,往往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已。

也有人爱名,不爱钱。

但是对名誉过于热衷,其实也和爱钱一样,不过是对象有区别而已。

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其实一样都是无用功。

纯粹爱名的,社会危害还小点,可是,现在的大多数贪官都是名利复合型贪官,既想拿实惠又想树形象,所以很多名声不错的官员,往往只是假象而已。

而不管是爱钱也好是爱名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务虚,不是务实,对国家是有很大害处的。

思想3:现象有主流现象和支流现象,支流现象不代表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只有抓住主流现象,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阐释:我们看报,见这儿是凶杀,哪儿是诈骗,便以为这社会黑暗得“伸手不见五指”了。

《庄子·秋水》中,河伯见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岸间不辨牛马,便欣然自喜,后顺流而东,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方才望洋兴叹。

河伯欣然自喜,是因为只见支流现象,便以为是天下乏至美,殊不知还有北海,主流现象更是浩瀚,所以后来望洋兴叹。

只见支流,以小为大,及见到主流,知晓全局,方知天下有更大者,自己不过井底一蛙罢了。

“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杯弓蛇影”也是此类。

7、对立与统一思想1:一切矛盾的对立面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