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的步行训练
偏瘫患者重心转移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重心转移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26b05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8.png)
偏瘫患者重心转移训练方法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和中风患者。
患者常常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导致身体的重心不稳,行走和站立时容易失衡,甚至摔倒。
因此,重心转移训练是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偏瘫患者重心转移训练方法:
1. 单腿站立
偏瘫患者可以尝试单腿站立训练,这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训练时,患者可以选择一只脚抬起,用另一只脚支撑身体,每次练习10-20秒,逐渐延长时间。
2. 步态训练
步态训练是重心转移训练的基本训练内容,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走路能力和平衡能力。
训练时,患者可以选择一条通道,沿着通道走,每次练习5-10分钟,逐渐增加步行时间。
3. 坐姿平衡训练
坐姿平衡训练可以帮助偏瘫患者恢复坐姿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训练时,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抬高腿部,维持平衡状态,每次练习10-20秒,逐渐延长时间。
4. 双腿平衡训练
双腿平衡训练可以帮助偏瘫患者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训练时,患者可以双腿并拢,尽可能地保持平衡状态,每次练习10-20秒,逐渐延长时间。
总之,重心转移训练对于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患者需要耐心和毅力,逐渐提高训练的难度和强度,才能更好地恢复身体功能。
老年偏瘫患者腋杖步行训练方法
![老年偏瘫患者腋杖步行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93236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2.png)
老年偏瘫患者腋杖步行训练是一种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腋杖步行训练方法:
1.准备腋杖:选择合适高度的腋杖,使患者的手臂能够自然放置在
腋杖上,杖头与患者手腕的高度大致相等。
2.确保安全:确保患者周围没有杂物,地面平坦无障碍物。
如果患
者需要额外的支撑,可以在身旁放置一个稳固的椅子或墙壁。
3.姿势正确:患者双脚平行站立,身体重心均匀分布在两腿上。
双
手握住腋杖,使腋杖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4.步伐稳定:患者先将一只脚向前迈出,与腋杖同时向前移动。
然
后将另一只脚向前迈出,与腋杖同时向前移动。
注意保持步伐稳定,避免摇晃和跌倒。
5.步行距离控制:初始阶段,可以让患者尝试短距离的腋杖步行,
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时间。
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康复进展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6.平衡训练:在患者行走时,可以逐渐减少对腋杖的依赖,鼓励患
者尝试更多的自主步行。
可以进行一些平衡训练的动作,比如单脚站立、双脚并拢站立等。
7.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训练计划。
可以逐渐减少对腋杖的依赖,直到患者可以独立行走。
偏瘫患者耐力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耐力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296e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1.png)
偏瘫患者耐力训练方法偏瘫患者是指因中风(脑卒中)等原因导致一侧肢体丧失运动能力或协调能力的患者。
耐力训练对偏瘫患者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耐力、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偏瘫患者的耐力训练方法:1. 步行训练:如果患者能够站立和行走,可以进行步行训练。
开始时可能需要使用助行器或支撑,逐渐增加步行时间和距离。
患者可以选择室内或室外进行步行训练,但应确保安全性。
2. 静态自行车:静态自行车是一个有效的康复工具,对偏瘫患者非常有益。
患者可以在自行车上进行适度的踏行,以增加心肺耐力。
这种训练方式对关节的冲击较小,有助于减少受伤风险。
3. 水中训练:在水中进行水中康复运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降低运动时的压力。
偏瘫患者可以在泳池中进行水中步行、踏水和水中康复体操等活动。
4. 床上训练:对于严重受限于床上的患者,可以进行床上的耐力训练。
这包括床上踏步、腿部抬升和臂部摆动等运动。
5. 体力活动游戏:利用体力活动游戏如桌球、台球或乒乓球等,激发患者的兴趣,增加他们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这些游戏可以改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6. 渐进性训练:不论使用哪种训练方法,都要确保训练逐渐增加强度和持续时间。
初始阶段应注意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引发不适。
7. 定期监测:对偏瘫患者进行耐力训练时,定期监测他们的进展是至关重要的。
医疗专业人员可以跟踪患者的体能恢复和功能改善,根据需要调整训练计划。
在进行任何耐力训练前,偏瘫患者应咨询医疗专业人员,以确保训练计划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此外,训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如果出现不适或不适应,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耐力训练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但它可以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偏瘫肢体功能锻炼方法
![偏瘫肢体功能锻炼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51b5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3.png)
偏瘫肢体功能锻炼方法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通常会导致一侧肢体的功能障碍。
为了恢复受损的肢体功能,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锻炼。
下面将介绍一些针对偏瘫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
1. 全身运动:全身运动对于恢复偏瘫肢体功能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进行步行、跑步、跳跃等全身性的运动,以提高全身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如果患者无法站立或行走,也可以尝试坐位转移、搬运等能够动态锻炼全身的活动。
2. 肌肉训练:针对受损的肌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增强肌力和协调性。
常见的肌肉训练方法包括抓握训练、伸展训练和肌肉收缩等。
可以使用抓力器、橡皮泥、发热砂袋等辅助工具进行肌肉训练。
3. 关节活动:保持受损肢体的关节活动性是恢复功能的基础。
患者可以通过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来锻炼关节。
主动活动包括肌肉收缩、关节屈伸等,而被动活动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或者辅助工具进行。
4. 平衡训练:恢复平衡能力对于偏瘫患者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摔倒风险。
可以通过单脚站立、倒立或者坐在不稳定的物体上等方式进行平衡训练。
逐渐增加难度和时间,提高平衡能力。
5. 手指灵活性训练:手指的灵活性对于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可以使用一些小的工具,如乒乓球、橡皮筋等,通过捏、抓、拿等动作进行手指的灵活性训练。
6. 重力训练:重力训练可以帮助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肌肉控制能力。
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加入一些重物,如举重、提拿物品等动作,逐渐增加负荷,使肌肉得到锻炼。
7. 模仿训练:模仿训练可以对大脑进行刺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通过观看一些模仿动作的视频,如拿起杯子、写字等,然后让患者尝试模仿进行相同的动作。
8. 增加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指进行与日常活动相关的锻炼,如穿衣、洗脸、刷牙等。
通过模拟和实践这些日常动作,逐渐提高偏瘫肢体的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日常生活中。
以上是一些偏瘫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应根据个体需要和康复医师的建议进行合理安排。
持之以恒的锻炼和耐心的等待是恢复功能的关键。
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
![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b1160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5.png)
中风偏瘫是指因中风引起的一侧身体肌肉无力或瘫痪的情况。
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肌肉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1.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中风偏瘫康复的核心。
通过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常见的运动训练包括肌肉活动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
2. 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是针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行走功能进行训练。
通过特定的步态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步态模式、提高步行稳定性和减少摔倒的风险。
3.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针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旨在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功能,如洗澡、穿衣、吃饭等。
通过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4.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和功能恢复的方法。
通过定期进行NMES训练,可以帮助中风偏瘫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5. 日常功能训练:在康复训练中,重要的是将训练效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患者需要进行各种日常功能的训练,例如使用受影响的手臂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练习书写、拿取物品等。
6. 心理支持和教育:康复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非常重要。
同时,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中风偏瘫的病情和康复过程,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和管理。
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或康复团队进行评估和指导。
每个患者的康复计划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患者需要有耐心和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因为恢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努力。
偏瘫患者的平衡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的平衡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5a92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0.png)
偏瘫患者的平衡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的平衡训练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平衡训练方法:
1. 室内平衡训练: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室内的平衡训练,如站立平衡训练,可以站立在平稳的地面上,尽量保持平衡姿势,慢慢延长站立时间和进行单脚站立;步行平衡训练,可以在走廊或室内较长的地方进行步行练习,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速度。
2. 支持性平衡训练:使用辅助工具来支持患者进行平衡训练,如平衡器材、平衡垫、行走架等。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帮助患者进行平衡训练。
3. 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注重患者保持静止的平衡,可以进行单脚站立、闭眼站立等练习,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4. 动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注重患者在动态环境下的平衡控制能力,如进行前后踏步练习、侧向行走等。
这些练习可以有效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态平衡需求。
5. 坐姿平衡训练:对于行动不便的偏瘫患者,可以进行坐姿平衡训练,如坐立练习、坐姿平衡球练习等,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核心肌群的控制和平衡能力。
6. 被动训练:在康复中心或由康复师协助下进行一些被动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传统康复方法、物理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
恢复平衡能力。
务必在进行平衡训练时保证安全,避免患者受伤。
最好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训练。
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基本步骤
![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82980a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8.png)
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基本步骤
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基本步聚包括以下几项:
1.平衡训练:患者坐在床上,双腿下垂,再下地坐椅子,每次坚持三十分钟。
然后练习站立平衡,扶杖站立。
身体需要左右转动,左右侧穹和前后侧斜。
2.迈步练习:先练习扶墙行走,每天三次,每次十分钟。
3.上下台阶练习:走平路练习平稳后,开始上下台阶练习。
在步行锻炼的同时,让病人进行瘫痪上肢锻炼。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偏瘫患者的步行训练。
制表:审核:批准:。
偏瘫步行训练研究报告
![偏瘫步行训练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0df38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4.png)
偏瘫步行训练研究报告偏瘫步行训练研究报告引言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其主要特点是丧失肢体的运动能力,特别是肢体的步行能力。
然而,通过有效的步行训练,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可以得到改善。
本研究旨在探讨偏瘫步行训练对于康复的效果以及训练种类的选择。
方法选择了100名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偏瘫步行训练,训练方式包括体能训练、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总共持续6个月。
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训练。
通过记录患者的步行能力、肌肉力量、平衡度、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估训练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肌肉力量、平衡度、生活质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在步行能力方面,实验组的平均步态速度从训练前的0.3m/s提高到训练后的0.6m/s,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
在肌肉力量方面,实验组的肌力提高了30%,而对照组基本无变化。
在平衡度方面,实验组的平均步态稳定性提高了50%,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
在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组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度和自理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讨论通过研究发现,偏瘫步行训练对于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肌肉力量、平衡度和生活质量都有积极的影响。
这可能是因为训练可以增加偏瘫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训练的种类和方法也会对训练效果产生影响。
不同类型的训练可以针对不同的康复需求,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结论偏瘫步行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肌肉力量、平衡度和生活质量。
不同类型的训练可以针对不同的康复需求,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此外,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样本数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等,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延长研究时间,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1.马云云, 丁磊. 偏瘫步行训练对中风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 2018(5):76-77.2.周明月, 颜欢欢, 刘斐. 网球运动对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和平衡控制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7(1):59-61.3.曾雅琳. 普拉提步行训练对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14):4617-4618.。
偏瘫步态训练
![偏瘫步态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936f9eea300a6c30d229f54.png)
超初期偏瘫病人步行训练临床上,步态训练有以下几点要求:1.患肢能够负重达到体重的以上;2.动向均衡 3 级以上;3,患肢要拥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的功能不同意对偏瘫患者做减重训练,原由是负重可刺激下肢抗重力肌的缩短,提升患侧的本体感觉。
减重训练对患侧负重和重心转移不利,假如负重不够,可先做负重练习。
关于步行训练是早是晚,各家此刻还有很大争议,自己以为尽早训练,先让患者走起来,同时再纠正和训练屈髋,踝背屈等功能,自然这需要必定的技术和知识作为后援。
至于何时能够训练步行,主要看患侧负重能力,一般来说假如患侧单腿负重能连续 3min 以上(双杆内,患侧膝关节微屈,健侧可置于20cm 台面上,健手可少许借助),就能够开始训练了。
减重训练 (partial weight suppoort system, PWS)当前已经在痊愈医学中的宽泛临床应用研究。
减重能够不一样程度地减少上身体重对下肢的负荷,在理论上有益于支撑能力不足的患者初期进行各样步行训练:1.有益于改良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身体重心的散布趋于对称,进而提升患者步行的稳固性;2.有益于患者的初期下床活动,固然患者下肢肌力不到 3 级;3.有益于提升了步行速度,因为减重平板训练后患侧髋关节的伸展活动范围增大,步幅相应加大;4.有益于促使正常步态恢复,提升步行能力,防止缓和解下肢伸肌共同运动异样模式、足下垂、内翻等病理性步态;5.有益于提升患者安全性(在减重装置的保护下),除去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惧怕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师的治疗,同时帮助步态训练的治疗师由 2 人减少为 1 人。
传统痊愈治疗已采纳减重的方式进行初期步行训练,比如利用水的浮力进行水中步行,利用各种手杖或助行器减少下肢负重等。
正是 PWS针对无步行能力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初期步行训练,临床上经常有佳效。
研究发现, PWS能够使患者步行对称性改良,髋关节摇动相的伸展能力提升、抗重力肌肉的喜悦促使,股二头肌活动增添,同时非受累侧胫前肌活动降低。
脑卒中偏瘫步行训练精品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步行训练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4ee95071fe910ef12df8fc.png)
结果:患侧支撑不稳,站立 相缩短;对侧腿提前触地; 行走速度减慢
20
偏瘫步态分析
偏瘫腿摆动期:
---最常见髋关节屈曲角度不足、膝关节屈伸速度减缓和屈髋不足为特征的下 肢僵硬摆动。
点;步宽越窄,步行的稳定性越差;
13
14
偏瘫患者步态
偏瘫患者步行周期特点
--患侧上肢摆动时协同屈曲、内收;患侧下肢伸肌协同运动。 • 步速慢,患侧支撑时间缩短,健侧步幅缩短 • 患侧踝关节跖屈,足尖着地,膝反张;摆动相患侧肩关节下降、
骨盆抬高,下肢向外划圈,“划圈步态”。
15
偏瘫步态分析
支撑初期: 表现:“足外侧着地”或“前足
• 髂腰肌肌力降低可能是原发因素
• 改善髂腰肌肌力是关键。
22
偏瘫步态训练
(一)步行基础训练
1.体位适应性训练
2.肌力训练
桥式运动和垫上训练
上肢主要肌群力量的训练:肩带肌、肘伸肌、腕伸肌的肌力训练
下肢主要肌群力量的训练:伸髋肌、髂腰肌、髋外展肌、膝关节伸展、 屈曲肌群的肌力训练
3.关节活动度训练
(二)平衡训练
踝跖屈肌挛缩或痉挛,支撑相胫骨不能前移导致膝关节过 伸; 股四头肌无力导致过伸才能负重; 股四头肌痉挛导致膝关节突然伸展
膝过伸的训练:
--矫正足下垂 --站立位膝关节在5—10°范围内控制性屈曲和伸展:先双侧下 肢,然后患 侧下肢。
---“划圈步态”:髋关节屈曲角度不充分,加上膝关节屈曲和踝背屈不能,
导致僵硬的下肢出现向前的患者外旋和外展髋部使腿向外侧摆动,然后内 收和内旋使腿向内侧摆回。
偏瘫步态分析及训练
![偏瘫步态分析及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4f5842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a.png)
镇静;无力(巴氯芬;替扎尼定) 妙纳基本无副作用
神经溶解技术
注射部位:胫神经和胫神经运动分支 注射药物:50%—100%酒精3-7ml 定位技术:低频电刺激 特点:优点是廉价、在短期内可以重复
使用;缺点是可以引起感觉障碍
肉毒毒素局部注射
注射肌肉:小腿后群肌 注射方法:腓肠肌、比目鱼肌从小腿后
步长(step length):一侧足根着地至对 侧足跟着地时两点间的距离。
步基宽(stride width):每侧足根着地其 中点连接成线,左右两侧连线之间的距 离。正常约为5~10cm。
步态的基本测量
步行速度( m/s,m/min):单位时间内行走 的距离,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 1.2m/s。
屈
训练目的 摆动相 站立相 站立相 站立相
作业导向步行训练方法
方法 向一侧迈步 向一侧上台阶 在足印迹上步行 在平行线内步行
训练目的 侧方运动 侧方运动 增加步长 减少步宽
运动想象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 进行的反复运动想象,没有任何运动输 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 动的特定区域
偏瘫患者的支撑相和摆动相的关节运动 学与正常人有区别,而且个体差异很大
支撑相运动学异常:髋关节
支撑相时髋伸展很重要,它可以使躯干 在支撑相下肢上方前移
偏瘫患者常常存在髋伸展下降 —踝跖屈肌过度活跃 —髋伸展力矩下降 —髋屈肌过度活跃
支撑相运动学异常:膝关节
支撑相时膝屈曲增加(特别是在足首次 着地时)
面进针;胫后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 从侧方或后方进针
踝足矫形器(AFO)
分类:主要分三大类 塑料AFO 金属AFO:优点是质地硬,带关节 前置踝足矫形器
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方法
![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a197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4.png)
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方法偏瘫是指身体的一侧出现运动或感觉障碍,是中风等疾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
偏瘫患者需要进行康复锻炼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运动能力。
1.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是偏瘫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肌力训练,患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
在进行肌力训练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器械,如手动抗阻器、弹力带等。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偏瘫患者的肌力训练动作:- 手臂抬举:坐或站立,将受影响的手臂放在大腿上,然后缓慢将手臂抬离大腿,直到与地面平行,再缓慢放下。
每组重复10-15次。
- 腿部蹬车:坐在床或椅子上,将脚放在地面上,模拟蹬自行车的动作,进行腿部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的锻炼。
每次锻炼15-20分钟。
2. 平衡训练偏瘫患者常常因为运动不协调而容易失去平衡,平衡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身体平衡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偏瘫患者的平衡训练动作:- 单腿站立:将患侧腿抬高,保持10-20秒钟,然后换另一侧。
每侧重复2-3次。
- 走直线:要求患者慢慢走过一个直线,保持身体平衡。
可以从较短距离开始,逐渐增加距离。
3.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帮助患者改善运动范围和身体姿势。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偏瘫患者的柔韧性训练动作:- 肩部伸展:坐或站立,将受影响的手臂放在头顶,然后慢慢将手臂向后伸展,直至感受到轻微拉伸。
保持15-30秒钟,每侧重复2-3次。
- 膝关节伸展:坐在椅子上,将脚平放在地面上,然后缓慢抬起受影响的腿,试图伸直膝关节,直至感受到肌肉牵拉。
保持15-30秒钟,每次重复2-3次。
4. 日常功能训练日常功能训练是指模拟日常生活中常见动作的锻炼,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偏瘫患者的日常功能训练动作:- 握力训练:将患侧手臂伸直,将握力器放在手中,然后慢慢握紧,保持几秒钟后放松。
脑卒中偏瘫患者3种步行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
![脑卒中偏瘫患者3种步行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e9d4c7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f.png)
脑卒中偏瘫患者3种步行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刘艺;黄敬【摘要】目的:评价目前常用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训练方法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运用常规步行训练法(常规组,n=20)、使用辅助工具(四脚拐)训练法(辅具组,n=20)、减重步行训练法(减重组,n=20)对患者进行步行功能训练。
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训练后3个月,分别采用10 m 最大步行速度(MWS)、“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功能独立性测量(FIM)、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进行评价。
结果训练1个月和3个月后,3组的MWS、TUGT、FIM、FMA-L评分均改善,依次为辅具组、常规组和减重组。
总体上减重组效果最佳。
结论减重步行训练法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3 kinds of gait training methods o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6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received routine gait training, assistance and 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 (PBWSTT) respectively. They were assessed with 10-meter Maximum Walking Speed (MWS), 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 and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before, 1 and 3 months after training. Results MWS, TUGT, FIM and FMA all improved in 3 groups, ranked as assistance group, routine gait training group, and PBWSTT group after training. The PBWSTT group improved the best. Conclusion PBWSTT is more effective on walking after stroke.【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272-275)【关键词】脑卒中;步态;步速;生活独立性;运动功能;康复;步行【作者】刘艺;黄敬【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 20007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 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本文著录格式] 刘艺,黄敬.脑卒中偏瘫患者3种步行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3):272-275.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比美国高出近1倍[1]。
偏瘫步行训练计划方案
![偏瘫步行训练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e6d0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9.png)
偏瘫步行训练计划方案偏瘫步行训练计划方案为偏瘫患者制定一份适合的步行训练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个偏瘫步行训练计划方案:1.评估: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和对称性。
包括站立稳定性、步态、平衡力、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等方面。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2.目标设定: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步行训练目标。
例如,改善步行能力、提高平衡力、增加步态对称性等。
3.康复训练器械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器械进行训练。
例如,步态训练器、平衡板、弹力带等。
这些器械可以有效地辅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提高步行能力和平衡力。
4.步行训练:根据患者的能力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步行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站立练习:患者首先进行站立练习,练习站立平衡和肌肉力量。
(2)平衡训练:通过使用平衡板等器械,进行平衡训练,改善平衡能力。
(3)步态训练:患者可以通过使用步态训练器等器械,进行步态训练。
初期可以先从辅助设备开始,如行走架、平行杆等,逐渐过渡到无辅助设备的步行训练。
(4)步行练习:患者进行步行练习,可以根据患者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方式,如长时间步行、走楼梯、足尖行走等。
练习的时间和强度可以逐渐增加,以适应患者的康复进程。
5.定期评估和调整:每隔一段时间,对患者的步行能力和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此外,步行训练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安全:在进行步行训练时,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不可让患者承受过大的负荷,防止摔倒或受伤。
- 温和而持续:步行训练应温和而持续,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疲劳过度。
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也是必要的。
- 动作正确:在进行步行训练时,应注意动作的正确性。
避免出现扭曲或过度伸展的动作,以免加重病情。
总之,一个合理的偏瘫步行训练计划可以大大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在训练过程中,科学、安全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和康复师之间的密切合作也是达到良好训练效果的关键。
偏瘫步态实训报告
![偏瘫步态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1fe16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2.png)
一、实训背景偏瘫是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偏瘫步态是指偏瘫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由于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的异常步态。
为了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我们进行了一次偏瘫步态实训。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偏瘫步态的特点及成因。
2. 掌握偏瘫步态的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3. 提高康复治疗师对偏瘫步态的认知和评估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偏瘫步态的特点及成因偏瘫步态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1)患侧下肢力量减弱,步幅减小,行走速度减慢。
(2)患侧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出现内收旋前屈曲姿势。
(3)患侧下肢伸直并外旋,举步时骨盆抬高。
(4)行走过程中出现拖曳步态或画圈步态。
偏瘫步态的成因主要包括:(1)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脑卒中等。
(2)肌肉功能障碍,如肌力减弱、肌张力异常等。
(3)骨骼系统功能障碍,如关节活动度受限等。
2. 偏瘫步态的训练方法(1)站立训练:包括患侧负重训练、重心移动训练等。
(2)行走训练: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
(3)日常生活环境下的步行训练:如上下楼梯、过马路等。
(4)协调性、可动性和稳定性训练:如协调性训练、平衡杠内练习等。
3. 偏瘫步态训练的注意事项(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2)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训练难度。
(3)注意患者安全,防止跌倒、受伤。
(4)加强患者心理辅导,提高患者康复信心。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偏瘫程度、步态特点等。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3. 对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包括患侧负重训练、重心移动训练等。
4. 对患者进行行走训练,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
5. 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对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如上下楼梯、过马路等。
6. 对患者进行协调性、可动性和稳定性训练,如协调性训练、平衡杠内练习等。
7. 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训练效果,调整训练方案。
偏瘫行走训练
![偏瘫行走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3fd79a5195f312b3069a550.png)
偏瘫的站立和行走训练1、适用对象偏瘫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2、目的①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来,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②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③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3、方法(1)站起的训练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
第二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换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
第三步,嘱患者上身前屈,抬臂站起。
(2)患侧下肢负责训练第一步,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换退负重。
第二步,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第一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
第二步,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在侧方站在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
第二步,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5)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
第二步,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患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
第三步,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一、情绪疏导偏瘫病人常因突如其来的疾病和残疾的困扰以及多方面的原因使其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我们应该从病人的角度多方面着想,多予理解,开导,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消除不良情绪,只有身心愉悦才能积极认真参与康复训练,以达到改善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康复训练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改善身体状况为原则。
三、康复训练注意事项康复训练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病人功能康复的效果,不适宜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引起肢体过用或误用综合征,使功能康复延迟。
为使偏瘫病人在康复训练中能得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的运动及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保持正确的良肢位偏瘫急性期卧位患者应给予正确的良肢位,可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扶持偏瘫患者行走的正确方法
![扶持偏瘫患者行走的正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4c62c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c.png)
扶持偏瘫患者行走的正确方法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行走时往往会遇到困难。
正确的扶持方法对于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行走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扶持偏瘫患者行走的正确方法,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和独立。
一、选择合适的扶手在扶持偏瘫患者行走时,选择合适的扶手非常重要。
常见的扶手有手杖、助行器和步行架等。
选择扶手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匹配,确保扶手的高度适合患者的身高,并且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
二、正确的姿势偏瘫患者在行走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
首先,患者应挺胸抬头,保持身体的平衡。
其次,双腿要自然分开,与肩同宽。
患者的双脚应有规律地迈出,避免步态不稳。
同时,患者还应尽量减少侧身或向前倾的动作,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三、逐步增加负荷在扶持偏瘫患者行走时,应逐步增加负荷。
刚开始时可以选择平坦的地面,之后再逐渐增加行走的难度。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逐渐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四、注意安全在扶持偏瘫患者行走时,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首先,要确保行走的环境安全,避免有障碍物或不平整的地面。
其次,扶持者应站在患者身后,用手臂扶持患者的上臂,保持稳定。
同时,扶持者还应随时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五、进行康复训练除了扶持行走外,偏瘫患者还应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功能训练等。
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行走能力。
六、心理支持行走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可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望。
因此,给予偏瘫患者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扶持者可以鼓励患者,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恢复行走能力。
同时,扶持者还可以和患者一起制定适合他们的行走计划,以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七、定期评估在扶持偏瘫患者行走的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非常重要。
评估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康复进展,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康复计划或扶持方法。
定期评估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六个基本步骤
![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六个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a4cad7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9.png)
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六个基本步骤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引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引入本文主题:偏瘫患者的步行训练,并概述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步行训练对于偏瘫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通过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恢复部分的步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偏瘫患者特殊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的挑战性,步行训练对治疗师来说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本文旨在介绍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六个基本步骤,以指导治疗师开展有效的康复训练。
下面将对本文结构和目的进行详细介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围绕偏瘫患者步行训练展开,重点介绍了步行训练的六个基本步骤。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1. 引言部分:1.1 概述:介绍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背景和相关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1.3 目的:阐述本文的目标和意义,为读者明确全文的写作目的。
2. 正文部分:2.1 步行训练的重要性:详细介绍步行训练对偏瘫患者康复的重要作用,包括恢复肌力、提高平衡能力、增强日常生活技能等方面。
2.2 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挑战:探讨偏瘫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所面临的难题和困难,例如肌肉萎缩、肢体协调能力下降等问题。
3. 结论部分:3.1 总结步行训练的六个基本步骤:具体介绍步行训练的六个基本步骤,包括基础训练、平衡训练、模仿训练、递进训练、步幅训练和日常应用训练等内容。
3.2 对步行训练的展望:展望未来步行训练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措施,如结合新技术、提高康复设备等,以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训练效果。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六个基本步骤,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知识,并为康复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通过对未来步行训练的展望,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六个基本步骤。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步行。
步态训练
![步态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721ba8d71fe910ef12df85c.png)
超早期偏瘫病人步行训练超早期偏瘫病人步行训练超早期偏瘫病人步行训练超早期偏瘫病人步行训练临床上,步态训练有如下几点要求:1.患肢能够负重达到体重的2/3以上;2.动态平衡3级以上;3,患肢要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的功能不赞成对偏瘫患者做减重训练,原因是负重可刺激下肢抗重力肌的收缩,提高患侧的本体感觉。
减重训练对患侧负重和重心转移不利,如果负重不够,可先做负重练习。
对于步行训练是早是晚,各家现在还有很大争议,本人认为尽早训练,先让患者走起来,同时再纠正和训练屈髋,踝背屈等功能,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知识作为后盾。
至于何时可以训练步行,主要看患侧负重能力,一般来说如果患侧单腿负重能持续3min以上(双杆内,患侧膝关节微屈,健侧可置于20cm台面上,健手可少量借助),就可以开始训练了。
减重训练(partial weight suppoort system, PWS)目前已经在康复医学中的广泛临床应用研究。
减重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上身体重对下肢的负荷,在理论上有利于支撑能力不足的患者早期进行各种步行训练:1.有利于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从而提高患者步行的稳定性;2.有利于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虽然患者下肢肌力不到3级;3.有利于提高了步行速度,因为减重平板训练后患侧髋关节的伸展活动范围增大,步幅相应加大;4.有利于促进正常步态恢复,提高步行能力,避免和缓解下肢伸肌协同运动异常模式、足下垂、内翻等病理性步态;5.有利于提高患者安全性(在减重装置的保护下),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师的治疗,同时帮助步态训练的治疗师由2人减少为1人。
传统康复治疗已采用减重的方式进行早期步行训练,例如利用水的浮力进行水中步行,利用各类拐杖或助行器减少下肢负重等。
正是PWS针对无步行能力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步行训练,临床上常常有佳效。
研究发现,PWS可以使患者步行对称性改善,髋关节摆动相的伸展能力提高、抗重力肌肉的兴奋促进,股二头肌活动增加,同时非受累侧胫前肌活动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玉斌
步行训练的条件
◘ ◘
站立平衡2级以上 患侧下肢能支撑体重的3/4以上
◘
能主动屈伸髋,膝关节
了解正常步行
偏瘫患者下肢存在的问题
一、站立时 重心一直在健侧 膝过伸或屈膝(膝0-15度控制能力差) 屈髋 髋关节外旋
偏瘫患者下肢存在的问题
二、摆动相 早期屈髋能力差,靠身体摆动代偿 踝关节下垂、内翻,导致前脚掌及足外侧先 着地 不能完成屈膝动作(腘绳肌无力或股四头肌 痉挛),导致足尖不能离地。 髋关节外旋,下肢画圈
其他问题的训练
一、平衡能力差 平衡反应练习,横向走,交叉走,走直线等 二、增加复杂性的训练 行走的同时做其他活动,如和别人说话,拿着东西 走。 改变行走的速度 沿着人多的走廊行走 三、使用手杖的训练(在医院内不宜长动相问题的训练 肌力练习:髂腰肌,腘绳肌,胫前肌及腓骨 长短肌 重点练习屈髋,屈膝,踝背屈的分离运动 床上PNF 杠内治疗师引导迈步(控制膝足的引导,控 制躯干的引导) 下蹲动作训练
步行训练的方法
三、针对支撑相问题的训练方法 相关肌力训练:胫前肌,臀中肌,选择性练习小腿 三头肌,腘绳肌,股四头肌。 膝关节控制能力训练(见前) 患侧负重能力训练 坐起及蹲起训练(注意控制重心及防止患 腿 外旋) 杠内健侧踩板凳,患侧负重训练 上下楼梯训练
偏瘫患者下肢存在的问题
三、支撑相 早期足尖及外侧先着地。 膝过伸或膝屈曲 躯干向患侧屈曲 支撑相时间过短 末期不能产生蹬离的动力
步行训练的方法
一、针对站立时的问题 重心转移训练: 床边治疗师辅助训练法(注意控制躯干摆动) 双杠内健手扶杠训练法 膝过伸及膝关节0—15度控制能力训练 本体感觉练习(床上、杠内) 杠内患侧负重小幅度缓慢屈伸练习 上下楼梯训练 相关肌力训练 加强良肢位摆放及髋关节内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