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人应天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人应天地
上节课我们讲了“天地生人”,今天我们接着讲“人应天地”。人既然是由天地之气所生的,那么人的生理、病理乃至一切变化必然与天地之气相应。那这句话听起来非常抽象,《内经》中也没有直接提出人与天地之气相应,它是通过在不同章节的不同条文,对人与天地相应这个现象各个角度的描述,最终告诉我们人应该与天地之气相应。其中,论述最多的是“阴阳应象大论”、“四气调神大论”等七篇大论里面会讲得比较多一点。那么今天主要讲“四气调神大论”里面的这一小段。
这一小段从文字上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有一些字我们用自己古文的底子直接去看,会觉得不太看得懂。那我们来读一下: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
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高禾)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
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这段文字整个读下来,生僻字大概只有这个“高禾”字,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这大概是一种树木、一种植物。可是通读全段可能就有很多不太理解的地方。所以我们把难以理解的字一个一个的来看一下,解释一下。“藏德不止”中的“藏”就是收藏的意思,而“德”在我们通行的《内经选读》教材里面喜欢把它解释为自然界的力量,这很明显是受到现代唯物主义观点的影响,因为古人肯定不会这么解释。注家里有把它理解为德行的,有理解为高明之处的,但是不管是德行也好,高明之处也好,还是自然界的力量也好,都指的是天,或者说天气这个东西它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力量。这是别的事物所不具备的东西,比如说医生具备医术,木匠具备手艺。总之,是天气所具备,而其他东西不具备的东西。“藏德”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就是有能力不能“现”,而要“藏”。
“藏德不止”,“藏德”和“不止”连在一起就是要一直藏吗?按照我们现在的语法理解就是这样。其实不然,应该是“藏德”、“不止”。“藏德”是天气的一个特点,“不止”是天气的另外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就是天气永远都是在运行中,不会停下来,不止藏德不停,它其他的行为也不会停下来,这就是《易经》里讲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
正由于天气一直藏德,一直运行而不停止,所以它就永远不会衰败。这个“下”就是衰败的意思,也有人把它解释为下降。这两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天居于上而地居于下,现在天不居上而下降了,意思就是天不再是原来的天,它衰败了,只不过解释为下降就更直白些。“明”呢?当然很多人认为是光明的意思,其实不然,在《内经》里面很多地方,“明”都是通“萌”,是蒙昧的意思,就是不明、看不清楚。“天明则日月不明”的这个“明”,不同的注家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注家理解为蒙昧,有的注家则理解为光明,对此我们后面会有具体的解释。
“邪害空窍”这个“空”通“孔”,这个在文法上称为假借。汉字就这么多,如果已有的汉字不能表达想表达的意思,于是就从已有的字中找一个跟它音或形比较相近的字来行使这个字的功能,这种文法就叫做假借,所以这个“空”就是个假借字。假借字和通假字是不一样的。假借字是《六书》创字方法之一,这个字是个正字,而通假字是用着用着我就这么用了,然后你又不能说这是错的,于是乎就把这样形成的字叫通假字,又叫通借字,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
“冒明”这里又出来个“明”,这个字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光明,但是这种解释很难
站住脚,因为冒就是昏蒙不清的意思,既然昏蒙不清怎么可能会明呢,所以更多的人把它解释为冒蒙,跟前面那个一样通“萌”。
“云雾不精”的这个“精”争议就比较大了。有的人认为通“晴”,有云雾那天肯定就不晴了。可是自然界的云雾应该是清清爽爽的,混沌一片的那是瘴气,那不是正常现象,所以这种解释还是有些生硬牵强的。所以在《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里面它就讲“精,极也”。精就是极的意思,云雾不精就是云雾不能到达极点。云雾运行趋势应该是往上的,“地气上为云”嘛。上到了极点以后就会下,这就是阴阳交通的观点。所以,“不精”就是云雾不能够到达极上点。这个“云雾不精”就是升降异常,既然有升降就有出入,或者说是横向的,左右的运动。接着“交通不表”,这个交通就有一个解释就是方位的概念,前面的“云雾不精”是个上下的问题,这个“交通”就是个左右的问题,代指前后左右方位。那连在一起就是前后左右气机的出入不能表示于外,这是一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把它直接理解为交互和沟通,这两种解释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气机的升降出入就是阴阳的交互,这也是我们中文的一个特点,你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但是结论是类似的。
“恶气不发”这个恶气理解为毒疬之气非常直接,这非常符合我们现代的思维方法,为内经选读大多数课本中的一种解释。“未央”中“央”就是中央的意思,未央就是没有到中央,没有到中央就绝灭了,这个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叫夭折。“未央绝灭”就是没有活到天命之数就死掉了。那这里有没有特别指人呢?不是,万物皆如是。万物皆有定数,没有到达定数过早绝灭就是未央绝灭。
我们再把整段原文连起来一条一条来看。第一句“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这句话和我们上节课讲过的“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至,顺之则阳气固”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清净是天气的特点。什么是清净我们很难用文字来解释,我们可以用清净来造句,清净后面会联想到跟什么词,比如说清净自然、道法清净,还有清净无为,全是道家用词,因为清净无为是道家认为天道应该处于的状态。可是天气清净而且光明,乍看之下很好理解,因为天当然是亮的。清净反映的是无为的状态,而光明也不是说亮度的这个光明,这个光明指的是天具有光明的功能,有日夜的变化本来就是天道的特点之一,这就是它的藏德,它有它的明亮的能力,可是它不刻意去显露,显露或不显露都取决于天自身的,无为的状态。所以就是“君子怒其怒”,意思是君子该生气了就生气。而不能是“君子以其怒而怒”。因为我觉得我要生气了,大家需要我生气,这叫“以其怒而怒”。这就是所谓的“藏德不止”,因为天具有这样的德行,所以才能长盛不衰。
我们来看看历代注家是怎么看这段话的,首先《素问集注》里面它讲:“上天之气。至清净光明。”就是上天之气是最清净最光明的,以其清净光明所以它的特点就是要藏德,即“明德惟藏”。正因为它能把德行藏起来,才能健运不息,才有阴阳交感,才能化生万物,这都是由天地之气做的。虽然它在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但是“体位仍尊高也”。
这段话的解释借鉴了很多过去的伦理观点,有点绕。这段话反映的实际意思就是天要藏德才能不下,认为“藏德”和“不下”,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内经知要》里面直接解释了“藏德”,即“藏德者,藏其高明而不肯自以为高明也。”认为德指的就是天气的高明之处。《素问吴注》里面的解释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它把天气清净光明,藏德不止,故不下与人相结合,即“在人之身,能纯全其阳,则亦可以长生而不坏矣。”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阳气,而保护阳气的方法就是“藏德不止”,收藏它、健运它,才能存全其阳。到张景岳的《类经》就更明确讲出“天道无为故无不为”,这是对以上的最好、最贴切的解释。《黄帝内经》实际上是一本道家的书,当然同时肯定是一本医书。既然天都这样了,我们总要把天道验之于人才会有帮助,所以“天犹若此,可以修身之士而不知所藏德乎?”天尚且藏德,人就更应该藏德。人如果不藏德就会“未央绝灭”。这段话就反映了很多道家的思想。“上德不德”就是不以其有德而为德,是以有了“天行健”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