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二调质量分析

高三语文二调质量分析

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质量分析一、成绩分析二、试卷得分分析这次考试的成绩与第一次调研考试相比,主观题答题情况比一调好些,客观题成绩没有提高。

一调后我们复习了散文阅读题和语言运用专题,加强了对这两个版块的答题训练。

因此这两大题的得分有所提高,但对语基题和诗歌鉴赏题的训练有所减少,致使有些顾此失彼,语基题得分和诗歌鉴赏题得分较低。

另外,对学生的应试能力指导和心理辅导还不到位,有些学生没有把学习的知识考出来,如文科班第一名的肖霞,有三道会做的题没有时间做完,导致白白丢掉14分。

另外,刚回来参加考试的艺术生,因为没有进行过专题复习,因此得分较低,甚至同学的客观题出现了零分的现象,这也影响了总体成绩。

做得较好的是文言文的两道理解题、大阅读和语言运用题,其中语言运用题中的下定义题文三班有40个同学做对,文二班有32个同学做对。

这次的作文,同学们的审题立意较准确,没有同学写走题,卷面书写相比以往整洁规范,只有两个同学没有完成要求字数,只写了500多字。

因此两个班的作文平均分比一调高一分左右。

两个班的目标生成绩大部分比较稳定,二调成绩比一调成绩有一定提升。

在下一步的教学中会更关注学生心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教学能适应学生的需求。

三、下一步的改进措施(一)默写题1、加强识记,通过早读诵读,课前3分钟抽查等形式,熟记必背内容,要求准确无误,不写错别字,规范书写,克服笔误。

2.对考试中学生出现的各类易错字进行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提出纠错方法。

(二)诗歌鉴赏题1.加强审题训练,至少得按要求回答。

2规范答题,不能滥用术语,加强条理性,增强逻辑性。

3.提高鉴赏能力,要从全诗考虑,不能只抓片言只语。

(三)文言文加强文言文基本教学。

如实词推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四)文学作品阅读1.正确审题,加强训练。

2.提高学生阅读和概括的能力,找准中心词、重要句。

3.认真耐心地读懂全文,并对原文作一定的标注,这样有利于寻找答案的区域。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2024.10重庆南开中学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全球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已无处不见互联网技术的参与,互联网用户数量早已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一半。

其中,未成年用户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未成年人正以极其快速的适应能力融入这场数字变革中。

与此同时,触网的低龄化特征愈发突出。

无处不在的全球互联与匿名开放的网络世界正在迅速瓦解传统线下社会为未成年人建立的保护屏障,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其中数字负能的挑战日益严峻。

数字负能包括数字鸿沟、网络成瘾与网络伤害。

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网络伤害则侧重强调未成年人面临的安全、隐私与身心健康等巨大挑战,但无论政府还是学术界都较少关注网络伤害。

一是因为未成年人面临的风险与伤害并不只是数字时代特有的现象,而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二是因为网络世界中的伤害风险只是一种潜在可能,人们容易掉以轻心,致使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伤害的机制措施。

由于互联网能够突破线下社会的时空限制,大大增加了未成年人面临风险与伤害的概率,传统线下社会为未成年人构建的保护措施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

在数字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上网的未成年人能够远离网络风险与伤害,而本身在传统线下社会已经处于困境的最为弱势的未成年人则更容易受到伤害。

在数字时代,负能与赋能犹如硬币的两面。

如果说数字负能的挑战日益严峻,那数字赋能也无处不在,并且在持续、快速地改变世界。

目前,互联网与数字工具正在重塑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方式,有助于未成年人最大化地发挥自身潜能与展示自我才能。

同时,互联网与数字工具为帮助弱势的未成年人掌握传统线下社会的生活技能、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带来了新的可能。

高三二模考试分析总结反思

高三二模考试分析总结反思

高三二模考试分析总结反思
在最近的二模考试中,我们班的语文成绩相对较低,反映出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本次考试中,有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方面表现较差。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指导。

因此,我们需要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注重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的语文教学主要依靠课本和讲解,缺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3.缺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本次考试中,有一些学生在作文方面表现不佳。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写作指导和练。

因此,我们需要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在下一步的语文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一是注重阅读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三是注重写作指导和练,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我们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XX年高考二模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XX年高考二模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XX年高考二模语文质量分析报告高中学科研究中心语文专家组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试题根据全国课标卷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说明)》所规定的语文能力要求、选材范围、题型特点命制。

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与XX全国课标Ⅰ卷基本保持一致,试题难度较之xx市一模有所提高。

命题意在全面考查学生学科素养,进一步增强对各类文本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和各种题型的应变适应能力,指导学生在后期复习中对知识加以整合,对能力进行综合,查漏补缺.本次试题分别考查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实词、古代文化生活常识、文言断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翻译、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成语辨析、语病辨析、定位选句、语段补句、整合单句和漫画材料作文等.试题在市一模的考查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考点全面,选材新颖,梯度明显,表述规范,答案准确。

本次试题有以下鲜明特点:。

试题区分度更加明显,学生答题情况能显示其学科素养的层级差异,各分数段层级明显,分差符合学情(抽样平均分各层次分差为5分左右).2.文字材料的涉及面更为广泛,形式更加灵活新颖。

文本形式有美学论文、人物传记、名臣词作、散文式小说、新闻报道等等;材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军事体育、网络用语、高考教育、日常生活、漫画艺术、教材内容等等.3.论述类文本摘编自著名哲学家李泽厚《美学四讲》中关于孔子“游于艺”的论述分析,其观点新颖而又深刻,能够促进对孔子教育观的全面理解,又具有先进的时代意义。

但由于引述较多,哲学美学专业性较强,命题较为灵活,给考生的阅读理解和作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4.实用类文本选用了一篇新闻报道——《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文本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紧密,以发展自信的眼光看待我国的高考,行文思路清晰,学生有较强的阅读兴趣,选做率抽样统计达78。

5%。

5.写作题在新材料作文的大前提下进行了大胆创新,以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东风浩荡,扶摇直上》为材料,既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思想哲理,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联想能力和写作能力。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质量分析.doc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质量分析.do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三语文组二模质量分析一、关于试卷的总体评价备受师生重视的xx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4月初如期而至。

xx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能及时根据新的《语文考试说明》来命制题目,题型新,赋分科学合理,试卷难度和一模难度相当。

此次测试能较好地起到了复习检测和诊断的功能,对以后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导向作用。

教师通过考后具体数据,结合自身教学,作细致的质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抓住有针对性的薄弱点,抓住高效增长点。

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表达题、作文等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生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是否具备。

对我校学生来说,是一次检测、诊断。

二、学生试卷分析:1、总体情况分析:分析:总体平均分要比一模低xx分,原因有两点。

一是作文平均分低。

这其中有教师批改的原因,也有学生审题不准的原因。

但是,通过这次全市集中批卷,我们也可喜的发现,我校学生的作文在谋篇布局、审题立意、材料运用驾驭上有着突出的优势。

这是自08级学生自入校以来梯度引导、强化训练的有效结果。

第二个原因是试卷的难度较一模稍高,个别题考察点不突出。

2、各分数段分配分析:我校在高分段人数上较其他各校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分数段主要集中在xx之间。

其中文科高分段人数也很突出。

3、各班平均分统计图:三、卷面分析分析:与一模相比诗歌、文言文、诗歌得分较低。

究其原因:1、诗歌鉴赏题对思想内容把握不到位,艺术手法的分析不够准确。

2、文字综合掌握不灵活,不扎实。

3、审题不准确。

四、近阶段教师教学策略有一句,眼界决定境界,细节决定成败。

这句话对我们的二轮复习我想同样也适用。

二模考试后的复习更能体现我们的复习质量,体现教师指导复习的水平。

我们自身的高度,某种程度上决定复习提升的高度。

语文二模质量分析及教学策略

语文二模质量分析及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归纳整理,找规律;方法指导,明要点。
试卷分析——散文阅读
小题号 13
14
15
16
17
得分率 91
71
60
阅卷人 袁琴
袁琴
殷翥 闵玉红 闵玉红
• 选文精美,情感丰富。
• • 李汉荣在文章开头就表明了他的感受:转身 就是永别。所以文章通过一个个转瞬即逝的瞬间 表达的是一种惆怅、一种留恋和要珍惜拥有、珍 惜现在的情感。
鼓楼卷——人生的黑金
词语内涵: 15、本文作者所说的“低调”内涵丰富,请依据选文内容,对“低
调”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17、第⑥段中作者先说低调“不是不争”,后来又说低调的人“与
世无争”,这里的“不争”和“无争”各指什么?(2分) 论点与材料: 16、“万丈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荀子·劝
数据分析
人数
1287 1277
119/108 14 9
107/96 266 217
分数段
95/84 460 497
83/72 322 336
71/60 145 132
59/48 60 62
48分以下 20 24
试卷分析——基础部分
小题号 1
2
3
4
5
6
得分率 78.12 75.51 81.21 50.1 43.21 49.81
15、文中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 用?(2分)
景物描写的作用
《美啊,迎春花》中的迎春花选段
(一)中百草园的景物选段
(二)中临近故乡时所见景物
表现了故乡的萧索破败,烘托“我”当时的悲 凉心情,也为后文对故乡的回忆以及小说中 人物命运的变化作了铺垫。

高三语文省二质检质量分析

高三语文省二质检质量分析

高三语文省二质检质量分析角美中学黄丹蓉本次试题难易适中,题型有变动,第一卷选择题15分,第二卷135分。

原本第一卷中的自然科学类的阅读没有两道阅读题6分,现调到第二卷的第五大题14小题改为填空、简答题的形式,再有名著阅读改为一道多项选择5分,一道简述情节,其余题型与分值不变。

试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1-5题为选择题,得分率较高,大多数同学得12分以上,错误较多的在1-4题,第6题是文化经典考题选自《论语》,试题简单,平时又训练过,但学生答题还是出现很多错误,第1小题主语没有补充或补错,“超”字翻译错误,第2小题“礼”“立”出错的较多,第3小题因做过,大多数能答出,但出现答不全面。

第7题诗歌鉴赏,对诗歌的主题把握不全面、不透彻,许多同学对历史了解不够,导致对课题主题理解不透彻,只停留在表层,对于诗歌中运用的手法、典故积累不多,大多数同学不能答出。

第8题名句默写都是常见的名句,得分较高,很多学生错在错别字上。

第9题文学、名著阅读考查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比简答题更客观些,而且考查面较广,题型不错,但考查内容过细,学生对细节的记忆不是很清楚,所有出错的较多。

第10题简述名著中故事情节的,学生对情节的大概有所了解,但答题往往对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不够,答题往往不能抓住要点,结果虽写满了,但得分偏少。

11-13题现代文阅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理解以及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理解,由于要求学生能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对其进行概括,难度较高,而学生答题时只捕捉文中语句直接作为答案,分析概括的能力较差,因此这一道是整个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部分。

14题是新题,(1)找关键词,多数学生不能抓住关键信息,得分率也很不理想;(2)需要从例子中概括出一般的理论,学生直接用“爱因斯坦”的例子作为理论来答题,因此,只能得一半分数。

15题难度不大,但学生错解题意,把要转乘的各条线路的车理解为分3条路线走,审题不仔细。

高三二模语文科试卷质量分析

高三二模语文科试卷质量分析

高三二模语文科试卷质量分析xx市高三二模成果已经公布。

我县参考学生3310人,II档上线人数共837人(理科631人,文科206人),入围比率25.29%,万人比率29.57%,全市排名第7名。

与一模II档上线人数838少1人,理科II档上线人数由一模的684人削减到631人,文科由154人增加到206人,万人比率由第5名下降了两个位次。

学生成果630分以上理科共6人,550分以上文科共7人。

从总体状况来看,高分段学生偏少,与我们的高考目标还有肯定有差距。

为了解现状,认清形势,促使后阶段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我们对本次考试和学生答卷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看法以及有效的复习策略。

希望各校在仅有的时间里,深刻反思,找寻问题,科学辅导,培优补差,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增加信念,奋力拼搏,鼓足干劲,提高效益,力争在今年高考中取得志向成果!语文科一、考试结果问题分析1、现代文阅读:第一小题存在张冠李戴,第三小题存在太肯定化问题,考生失分率较高。

选项迷惑性较大,部分学生不能逐一比照原文,仔细比较分析,因马虎而失分,缺乏缜密的应考思维和良好的习惯。

2、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中,“省”“高”“大”三个实词问题较多。

“省”误译为“外省”,“高”“大”两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没有落实。

10分翻译均分在7分左右。

古代诗歌阅读:把修辞手法答成表达技巧,简洁问题困难化;答题思路不清,不怜悯感缠夹在一起。

均分在7分左右。

名句默写:《送东阳马生序》普遍写不出来,《鱼我所欲也》基本精确,《锦瑟》失分最少。

均分3-4分。

3、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做其次道人物传记阅读的考生约占78%,说明经过多次考试,学生已基本确定了选做好用类文本阅读题方向,但答题还需适当模式化。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得分率较高,但部分学生未从“我”的身份、品质、性格等方面分别作答,只偏于一点,影响了得分。

情节在文中的作用题,部分学生漏掉了“对比”的作用。

语文试卷质量分析16篇

语文试卷质量分析16篇

语文试卷质量分析16篇语文试卷质量分析语文试卷质量分析(一):综合来看,本次语文试题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识字、写字以及背诵的掌握状况。

按课文资料填空,为学生减轻了背诵的难度。

从答题状况看,孩子们在看拼音写词语、写出反义词和按课文资料填空这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学生的得分率较高。

在所有试题中遥遥领先。

这些题是基本的字词,在我们的课堂上都已经反复的强化训练,基本功扎实。

在今后还需坚持这样训练,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写字方面,采用的是看图写字词、看拼音写汉字、写出反义词、比一比再组词的形式,对学生的写字进行了考察,这是最直接的考察方法。

既考察了学生识字、写字的状况,同时又考察了学生书写的潜力。

但是按要求写句子是薄弱环节,以下就答卷状况进行分析。

1、汉字书写不认真,字的结构不匀称。

表此刻:将汉字写出格;横不平、竖不直;在田字格中书写,字不居中;各种结构的字书写不匀称。

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只图完成书写,不求认真和字的美观,书写的态度不端正。

2、用“个性”“吗”写话,要么是不理解意思就胡乱写话,要么就是最后的拼音表错导致失分3、做错的学生中很多都是句子意思正确,但不通顺。

究其原因,要么是写了错别字,要么是拼音写错。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三点教学推荐:1、加大力度继续抓好汉字的书写。

我们要树立写字与识字同等重要的观念,说句老实话,平时的教学中,课上注重的是教学生认识生字,正确掌握笔顺,虽然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何如何的强调,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在浑水摸鱼,今后,要重视写字教学,端正学生的书写态度,要求学生一笔一划认真写好汉字才行。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抓好每个单元练习中“写好铅笔字”的教学,练习写好各种结构的字,把字写美观。

为持续学生写字的兴趣,可开展如优秀作业评比,写字比赛等活动。

在活动中树立好榜样,以榜样教育学生,使写字教学生动、搞笑。

让学生在充满竞争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写字水平。

2、口头与笔头相结合,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进而构成潜力。

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分析

• 语境意识(精细辨析)、答题技巧、 思维习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
• (依靠语境,留同析异,大量造句,辨明差别)
• 反馈题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 • ①在最新的《福布斯》亚洲版2009年中国富豪榜 上,前40位富豪的个人资产总额达到十亿美元, 而去年 达到这个数的只有24位。 • ② 以培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教育,需要通过 广博文化知识的滋养、优秀传统文化的 和 深刻的人生历练体验来实施。 • ③首届中国消费电子展(CCEF)于2010年 4月9日 至1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的“移 动世界深圳峰会主题论坛”备受关注。 • A.身价 熏陶 其间 B. 身价 熏染 期间 • C.身家 熏染 期间 D. 身家 熏陶 其间
5.对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部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别林斯基曾经把艺术典型称为“熟识的陌生人”, 这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概括。奥赛罗、唐吉诃德、葛 朗台、保尔· 柯察金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 《儒林外史》《红楼梦》中的许多艺术典型,都是 “熟识的陌生人”,是独特的“这一个”。 A.奥赛罗: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 悲剧《奥赛罗》的主人公。 B.唐吉诃德:德国作家塞万提斯的“戏拟骑士小说” 《唐吉诃德》的主人公。 C.《三国演义》: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D.《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 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语境意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 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 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 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 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 (成分残缺) • C.这份“春风送岗位”活动宣传材料提醒外出务 工人员要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就业服务机 (不合逻辑 ) 构求职,以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 D.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作品主题,单凭主观 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 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搭配不当)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析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析

从试卷整体来看,试题类型遵照高考模式。

传统与现实结合、基础与能力并存,试题稳中有变,更注重能力的考查。

在试题编排上,试题体现了新课标“能力立意”的编排思路。

考卷的特点:在试卷结构上,分为Ⅰ卷(阅读)和Ⅱ卷(表达),选考内容在Ⅰ卷(阅读)中,“大阅读”的两篇文章一个是文学类的,一个是实用类的,最后一道题都是“探究题”。

第Ⅰ卷为阅读题,共70分,分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两部分。

题型上又分必考题和选考题两类。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是一则关于世界末日的文章, 3小题9分;这篇阅读材料简单,学生阅读起来,易读、易理解。

这篇阅读材料的选择非常符合高中生的知识储备特点,考点设置典型,答案明确。

学生得分率较高。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阅读选择题3小题9分,翻译三句10分;第6题选择很难辨别,第1个翻译“蠲”难度很大。

古诗鉴赏材料所选《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题目设置难度适中,但部分学生读不懂。

背诵默写12句12空共6分,由于事先给出范围,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背诵,所以效果较好。

选考题(二选一)部分4小题2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是高考原题《电影》,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是原创《跳出地球看地球》,难度适中。

第Ⅱ卷为表达题,共80分,由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和第六大题“写作”组成,前者20分,后者60分。

语言文字运用分别考了成语使用、病句辨析为组合题,紧密结合高考,试题典型。

分析材料为原创题,紧密结合热点话题网络语言。

作文为用一句话来概括作文就是“容易审题,得高分难”。

要求考生要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高三四模语文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高中语文课改的新理念。

第一,体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

试卷对语文的“基础性”的体现在几道传统的考题上。

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体现在:试题中设必考题和选考题两类,即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二选一的选考题设置,尊重并照顾了学生阅读兴趣和特长的差异性。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构建相互依存和协同发展的共同体,以弥补个体力量的有限及满足人类交往的需要,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尝试。

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以及全球化的深入,人类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不再受到传统血缘和地域的限制,共同体概念在原始形态的基础上不断在新的语境中重新建构,更多具有当代意义的共同体不断兴起,如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等各种形态。

共同体概念甚至还逐渐上升至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高度。

当下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即是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全球观”。

当代意义上的共同体形成必须经过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总体而言离不开共同的目标、认同与归属感三个基本要素。

在脱离了血缘和地域联系的当代共同体中,“共同情感”作为凝结差异化个体成员的动力与纽带正变得尤为重要。

②长期以来,中国在跨文化传播中倾向于强调“大国理性”,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优先以理性认知模式和逻辑架构推进传播活动,“以理性的话语方式向国际社会推介大国形象”。

然而,面向复杂多变的国际现实、基于文化差异与文化陌生感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情感沟通相比其他沟通形式更具本能性的迅速反应机制与认知基础。

国际受众接触来自异质或陌生文化背景的媒介信息时,更可能优先启动直觉性的潜在情感反应机制实现信息判断和接收,而并非必然通过周密的理性逻辑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情感不仅能够调节个体对媒介信息的注意、判断、记忆等认知处理过程,同时还可能潜移默化地浸染和形塑个体间的社会化互动以及群体结构化进程。

故而,将“情感机制”引入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建构中、以其探索中国故事如何凭借“共同情感”实现有效沟通与深化认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③媒介理想传播效果的达成离不开传播者与传播对象的共同参与,传播对象对信息实现内化认同是传播致效的要旨。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合肥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3463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合肥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3463

2024年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希腊以来的许多唯物主义者,他们思考的问题不是物本身,而是对物的阐释。

从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他们都在言说物的存在本质在于其物质上的构成。

这是一种最为朴素的对物的理解与阐释,仿佛在我们弄清楚了物的构成物质之后,便可以很清晰地理解物以及物的本质。

一把铁锤之所以是物,是因为它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一个电脑之所以是物,是因为它是由电脑的硬件物质构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中的怪物,我们无法说这个数字怪物是由某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但仍然可以将这个怪物看成是一个电子脉冲或比特。

这种对物的理解方式,可以被认为是向下还原。

海德格尔则以一个古希腊陶壶为例,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壶之所以为壶,不在于壶壁和壶底,而在于居于其中的虚空。

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道德经》中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不过,海德格尔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壶中虚无的物质形态,而且是我们如何在观念中架构了壶这个物体。

也就是说,人将壶之物纳入人类本身的生存机制之中,当我们使用壶来装水、酒等物时,壶才向我们呈现为一个壶。

壶的物性,并不在于它如何呈现出自己物质材料的构成,而在于它是一种可以在人的生存机制中找到使用位置的物品。

这种对物的理解方式,可以被认为是向上还原。

无论是向下还原还是向上还原,都是把人当作主体,而把物当作外在于人的客体。

在数字空间中,情况却完全不同。

在进入数字空间时,我们以为自己是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其实只有通过一个用户名和网络账号才能进入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三语文组二模质量分析
一、关于试卷的总体评价
备受师生重视的xx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4月初如期而至。

xx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能及时根据新的《语文考试说明》来命制题目,题型新,赋分科学合理,试卷难度和一模难度相当。

此次测试能较好地起到了复习检测和诊断的功能,对以后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导向作用。

教师通过考后具体数据,结合自身教学,作细致的质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抓住有针对性的薄弱点,抓住高效增长点。

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表达题、作文等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生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是否具备。

对我校学生来说,是一次检测、诊断。

二、学生试卷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
分析:总体平均分要比一模低xx分,原因有两点。

一是作文平均分低。

这其中有教师批改的原因,也有学生审题不准的原因。

但是,通过这次全市集中批卷,我们也可喜的发现,我校学生的作文在谋篇布局、审题立意、材料运用驾驭上有着突出的优势。

这是自08级学生自入校以来梯度引导、强化训练的有效结果。

第二个原因是试卷的难度较一模稍高,个别题考察点不突出。

2、各分数段分配
分析:我校在高分段人数上较其他各校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分数段主要集中在xx之间。

其中文科高分段人数也很突出。

3、各班平均分统计图:
三、卷面分析
分析:与一模相比诗歌、文言文、诗歌得分较低。

究其原因:1、诗歌鉴赏题对思想内
容把握不到位,艺术手法的分析不够准确。

2、文字综合掌握不灵活,不扎实。

3、审题不准确。

四、近阶段教师教学策略
有一句,眼界决定境界,细节决定成败。

这句话对我们的二轮复习我想同样也适用。

二模考试后的复习更能体现我们的复习质量,体现教师指导复习的水平。

我们自身的高度,某种程度上决定复习提升的高度。

所以,眼界要高,细节要实。

具体来说:
(一)、明确目标,周密计划。

与一轮复习讲求“全面开花,夯实基础”不同的是,这一阶段复习的目标:更高效地直接面对“应考”。

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语文学科知识的框架构建,解决语文学科中的主干及重点知识,高考中常考热点知识及预计可能考察的知识以及一轮复习中遗留下来的的弱点、盲点等。

因此,二模后的复习必然会大幅度提高练习、测试的质与量,而这一阶段中讲评课的成败得失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二轮复习的讲评课若能优质高效,那是对一轮复习效果的有力深化与提升,反之则会陷入低效重复甚至反面消耗的境地。

(二)、加强应试研究,突出复习重点。

1、加强考试研究,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加强考试研究,提高复习针对性。

高考命题基本的走向是什么?常考的热点题型有哪些?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到这时候,基本的积累有了,尚存在哪些问题?下阶段如何提升?如何把知识转化为基本的解题能力,用于实战之中?这些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探索与思考。

2、要有选择,有重点复习。

对大多数高三学生而言,应在作文、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鉴赏和语言表达这四个方面重点突破。

要强化阅读指导。

诗歌鉴赏仍应是我们需要着力突破的一个难点,突破了,我们的分数就也能上去一些。

在近一段复习中,就要有所侧重,其中以“体悟意境,抓住意象和规范表达”为最重要。

(三)、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讲评质量。

目前的复习,重点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提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

习题讲评是近一段复习的重要环节,讲评是目前阶段的主要课型,“讲”就是要讲透例题所涉及到的知识及审题方法,“评”就要评在考纲、考点、考题上,针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性、延伸性、深化性的讲解,包括题型、方法的归纳,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知识注意重现,注意改变角度和方式。

(四)、学做减法,重视规范
1、学做减法,善于归类。

不该失分的地方坚决不失分,这是基础题的要求。

2、重视规范,变“可得分”为“必得分”
能够得分的地方要尽可能去争,争一分是一分。

怎么争,规范答题。

当然,规范,有大小之分,可以指师生的思想意识,可以是答题的程序。

例如试卷完成顺序,包括时间的分配:每一板块的时间,每一板块内部的时间分配,如作文大致要多少时间,审题、构思过程不能省,需要多少时间,部分同学不构思、不列提纲就开始写作,这种粗制滥造要不得。

总的要求为:明确复习的总体目标,加强考试研究,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优化专题复习,突出复习重点,抓实课堂,提升课堂讲评的质量,学做减法,善于归纳,重视规范指导,倡导团体协作,同步提升。

五、整改措施
1、查漏补缺,细做精练
检查知识点上的漏洞与盲点,力所能及地补上缺漏,特别是识记性的知识。

2、博观深思,勤于总结
博观而约取之的关键在于深思而审问,只有深思才能明辨,才能有正确的选择,进而将所读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内化为自己的人文背景。

在阅读和练习时,要勤于思考,精于总结。

每次练习结束后要仔细分析得失,将相同类型的错误梳理出来,探究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之方,悟出答题的一些方法和规律。

如系诗歌鉴赏的角度不清楚,就相应地阅读一些诗歌鉴赏的专家文章,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如系语法、修辞知识不熟悉,就请教老师限时补上;凡此种种,都要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予以归纳总结。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这主要体现在试卷讲评上,要提高讲评质量及针对性,讲清试题的测试点,即本题主旨和目标,以《考试说明》为鉴,讲清它是“说明”中的哪一项,这一项的要求是什么;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通过什么)来考的;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

3、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单项能力训练。

针对自己的薄弱题型,进行单项能力训练。

4、关注热点话题。

作为一个心智日趋成熟的年轻公民,对身边的社会现象、文化命题,乃至国际国内热点焦点,始终保持关注,进而形成一定的看法,那是理所应当的。

这也是高考命题者对考生人文底蕴考核时,经常会考查到的内容,也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增加作文的含金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