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低成本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低成本战略

一、低成本战略定义:

低成本战略也称为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是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企业要获得成本优势,价值链上的累积成本(既各种价值活动的成本之和)。

二、战略成本的动因

战略成本动因是从深层次影响企业成本:由企业战略决策决定的因素。在战略成本管理方式下,成本动因的分析超出了传统成本分析的狭隘范围(企业内部、责任中心)和少量因素(产量、物耗),而代之以更宽广的、与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成本动因。战略成本管理所注重的无形的成本动因,恰恰是传统成本管理所忽视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管理成本,其对成本的影响更深远、更持久,且一经形成就难以改变,因此更应引起企业的注意。

(一)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

结构性成本动因是与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有关的成本驱动因素,其形成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一旦确定就很难变动,因此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是持久和深远的。主要包括企业规模、范围、经验、技术和地理位置等。

(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执行性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是在企业按照所选择的战略定位和经济结构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成功地控制成本应考虑的因素。通常包括员工的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联系和自主政策等。

新兴市场的低成本战略:战略权变理论认为战略因具有适应性及环境差异性,应该更注重战略结构性能(其中更应该注重战略而并非结构本身)。在新兴市场应实行以环境为基础的变动成本战略。新兴市场的环境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高速率的经济发展、市场管理制度可能尚未完全过渡到自由市场经济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企业需考虑市场中全行业的目标客户及整个市场的需求(既考虑潜在消费需求),制定相对于竞争者更有效的成本结构,侧重效率。注重生产、经销过程和销售渠道、资源的额外收益,以及成本控制上的收益,并考虑低成本战

略有其他战略之间的联系。

新兴市场的低成本战略考虑的因素:

(1)消费需求

(2)经济体的生产、分销

(3)进入生产、分销领域的优惠条件

(4)专有的生产及创新,知识产权

(5)成本控制和提高员工生产力的管理重点

(6)环境不确定性。

三、低成本战略条件

一般来说,消费者对价格越敏感,就越倾向于低价格企业,低成本战略就越有吸引力。具体来说,实施低成本战略应具备如下条件:(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在这种条件下,由于产品在质量方面几乎没有差异,消费者购买决策主要影响因素就是价格的高低。(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也就是说,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化对消费者来说并不重要,从而是得消费者对价格的差异非常敏感.d.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由于消费者的要求相同,标准化的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低销售价格取代了特色或质量,成为消费者选择品牌的决定性因素。(4)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四、实现低成本战略的路径

企业要实现低成本战略,主要有两条途径:(1)控制成本驱动因素。企业可以在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方面来获得成本优势;(2)重组价值链。企业可以采用一种与众不同而且更有效的方法来设计、生产、批发或销售产品。

(一)控制成本驱动因素

一旦企业已经确认了价值链并判明了重要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成本优势便来自于该企业比其竞争对手更好地控制了这些因素。

1、控制规模

通过购并、生产线延伸、市场扩张或市场营销等活动来扩大规模,能够降低成本。但是,对成本具有驱动作用的规模类型因活动而异。扩大一种现有产品的

地点或地区性规模,通常可以降低销售人员或实际销售成本,而通过进入一个新地区市场来扩大全国性规模实际上可能是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应该制定尽可能已具有恰当类型超级规模的那些价值活动为重点的企业战略。

2、控制学习

学习不会自动发生而是来源于管理人员和雇员的影响及重视。对学习的重视既不应该被限制在劳动力成本中,也不应被限制在厂房设施建设成本、废品成本以及其他重要价值活动中。应该对价值活动的每一种构思和每一次活动实施加以研究,看是否有修改的可能。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改进学习的要求并为此制定相应的目标,而不是简单地希望希望学习行为产生。在制定目标时,应该对各种设施和各个地区之间的学习速度进行比较,并与同行业标准的学习速度进相比较,企业也必须建立促进在各种设施和经营单位之间共用学习成果的种种机制。共用学习成果常常会因地理距离和内部竞争的影响而受到妨碍。企业还应注重向竞争对手学习。

3、控制生产能力利用效果

通过找到价值链中均衡生产量波动的方法,企业通常能够提高生产能力的平均利用率。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均衡生产量,包括:(1)旺季定价或贡献定价;(2)市场营销活动,例如在淡季增加促销以及为产品寻找淡季用途;(3)将生产线延伸到周期性较弱或能间隙使用过剩生产能力的产品中去;(4)选择具有更稳定需求、反季节、反产品周期需求的客户;(5)在销售旺季放弃市场高份额,在销售淡季后重新夺回市场高份额;(6)让竞争对手占领需求波动大的细分市场;(7)同具有不同需求方式的兄弟单位共享价值活动。

4、控制联系

企业之间如果认识到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以利用,就能改善其成本地位。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合作则是利用纵向联系。纵向联系意味着企业与销售渠道的关系,这为所有各方从协调和联合中获益提供了可能性。

5、控制相互联系

通过与兄弟企业经营单位共用价值活动或进入有着共用机会的新经营领域,企业也能够大大降低相对成本。

6、控制联合

集合和解散联合都具有降低成本的潜力。像管理态度和新的信息系统技术的变化正在使与供应商的联系更易于获得那样,解散联合也正使许多行业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7、控制时机

在一个行业里,率先行动者常常因为占据最佳地点,率先雇佣优秀的雇员,得到优选供应商,优先取得专利而获得长期的成本优势。事实上,在有些行业中只有率先行动者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本优势。

8、控制自主政策

修改无助于差异化生成且成本较高的政策,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另外,进行技术投资也可以扭转成本驱动因素。

9、控制地理位置

各种活动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买方和供应商之间的地理位置,通常对诸如工资率、后勤效率和货源供应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厂房设施好的企业通常可以取得明显的成本优势。

10、控制制度因素

尽管人们倾向于将制度因素看成是超出企业控制能力之外的事,但企业却能影响制度因素,如政府的政策或工会化等等,进而为自身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提供可能。

11、采购与成本优势

采购方法对于贯穿所有活动的成本地位都有潜在的重大影响,采购中许多可能的变革都能削减成本比如,使外购投入的规格更准确地满足需要;运用购买政策增强议价能力。

(二)重组价值链

重组价值链的若干来源包括:1.不同的生产工艺;2.自动化程度的差异;3.直接销售代替间接销售;4.新的销售渠道;5.新型原材料;6.向前或后向一体化的重大差异;7.与供应商和客户有关的设施地理位置的转变;8..新的广告媒介。重组价值链能够导致成本优势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与决定进行渐进式的改进相比,重组价值链往往为从根本上重新构建企业成本提供了机会。第二,以有利于现有力量的方式改变了竞争的基础。重组价值链可以使各种重要的成本驱动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