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上下而求索——《觅渡》读后感
上下而求索——《觅渡》读后感第一篇:上下而求索——《觅渡》读后感上下而求索——《觅渡》读后感《觅渡》是一本散文自选集,作者是《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梁衡。
这是第一次读梁衡的东西(据说他的《晋祠》和《觅渡,觅渡,渡何处?》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我没有印象),扉页的作家简介曾让我有些担心此人的官方背景会影响到文章内容,令我读不下去。
读过之后才发现不然,就这本《觅渡》,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出版的,拿到我手中的,已是2014年第15次印刷本——很说明我担心的多余。
序言有两篇,一篇是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追求一个境界》,季老认为散文的“散”只是表象,应是为文者“惨淡经营”所得的一种文体。
作者梁衡与他所见略同,并能将个人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
特别是写人物的散文方面,已经过了“形似”“神似”两层,直达“境界”这第三层。
在当世散文家中无出其右——评价相当高了。
另一篇序言是作者自己写的《我的散文观》。
文中作者提到,仅仅是传达信息和知识不算什么,也并非散文这种文体的特长,主要是为文者通过文,传递他有个性的思想,传达美。
“勿平勿巧,求美求新,是为好文。
”集子分为“大情大理”“青史如镜”“山川如我”“理性人生”几个部分。
最欣赏《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把栏杆拍遍》《乱世中的美神》《跨越百年的美丽》《石河子秋色》《吴县四柏》《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试着病了一回》《桑氏老人》《人与石头的厮磨》《奉献给死者的艺术》《到处都伸出一双乞讨的手》这几篇。
选多了?……这些具体就不讲了,读者自己去看。
集子后面一部分附录,包含四篇文章:《<觅渡>自注》《我写<觅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和《文章五诀》。
先说《我写<觅渡>》这篇,作者记录了自己之所以写该文的机缘因由,乃至对人的看法和文章的构思。
比如人的价值分有形的“功业”和“无形”的价值(人格力量)。
比如作者在文中设计了三个“如果”用以展现瞿秋白如何看待“生”“死”“名”这三个层次的问题。
梁衡觅度读后感
梁衡觅度读后感
首先得说,这名字就很有韵味,“觅渡”,寻觅渡口,感觉像是在寻找人生的方向,历史的出口。
梁衡写瞿秋白的这篇文章,真的是把瞿秋白这个人物从课本上那干巴巴的几行字里给拎了出来,然后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眼前。
以前只知道瞿秋白是个革命者,很英勇,但具体的呢?说不太清楚。
这篇文章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瞿秋白内心世界的大门。
梁衡写瞿秋白的才华,那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能文能画还懂音乐,简直就是个全才。
你想啊,一个人要是在现代社会有这么多才能,那不得横着走?可是瞿秋白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这些才华就像是被暴风雨裹挟的花朵,虽然美丽但却飘摇。
他在生死之间的那种抉择,真的是让人揪心。
他本可以选择生,但是为了心中的信仰,他毅然走向了死亡。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瞿秋白的自由,是民族的自由,是理想的自由。
而且梁衡的文字很有画面感。
我读着读着,仿佛能看到瞿秋白站在那个觅渡的地方,他的眼神里有坚定,有无奈,还有对这个世界的留恋。
他在思考着怎么渡自己,怎么渡这个国家。
这个画面就一直在我脑海里晃悠,就像看了一场非常精彩的电影,看完了还久久不能忘怀。
这篇文章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历史不是简单的你打我我打你,背后是一个个像瞿秋白这样鲜活的人在推动着。
他们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或者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梦想的人。
梁衡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去探寻这些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坚持,他们的伟大。
梁衡觅渡读后感
梁衡《觅渡》读后感
《觅渡》是梁衡的一部散文集,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为古往今来的圣贤造像,为雄伟秀丽的山川泼墨,为风雷激荡的时代放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人生、社会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觅渡》中的文章几乎都力图从某个角度启迪读者去体悟蕴含其中的个体与社会、与使命的关系。
这让我思考了人生中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但这些目标应该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一致。
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的福祉尽一份力量。
其次,梁衡在书中对历史和文化的解读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通过描绘历史人物、事件和景观,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也揭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让我更加珍视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更加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此外,《觅渡》还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
梁衡在描写自然景观时,不仅展现了它们的美丽和壮观,还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觅渡》让我对时代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梁衡在书中描述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揭示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立足。
总之,《觅渡》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散文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人生、社会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对自然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相信,《觅渡》会对每一个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让他们在思考人生、理解社会和珍视自然方面有所收获。
觅渡觅渡读后感
觅渡觅渡读后感《觅渡》是一本让人深有感触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爱情和生活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故事中的情感所打动,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小岚的女孩,她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平凡而又温柔。
在大学的时候,她遇见了一个叫做陈末的男生,两人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相知相爱,他们的感情经历了种种波折和考验,最终走到了一起。
然而,命运却给了他们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小岚患上了白血病。
在病魔的折磨下,小岚的身体日渐虚弱,但她却依然坚强乐观地活着,直到最后一刻。
在小岚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陈末陪在她的身边,给予她最深沉的爱和温暖。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小岚的坚强和乐观让我深受感动,她用自己的方式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公和挑战,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敬畏和感激。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拥有坚强的内心和乐观的态度,才能战胜这些困难,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另外,故事中的爱情也让我深有感触。
小岚和陈末的爱情是那么纯粹和真挚,他们在面对生死的考验时,依然选择相互扶持和守护。
这种爱情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也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爱情不仅仅是甜言蜜语和浪漫的约会,更是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和包容,共同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最后,故事中的“觅渡”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觅渡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向往。
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像小岚一样,勇敢地面对,坚定地走下去。
生活是一场旅程,我们要不断地寻找自己的方向,不断地探索和觅渡,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总的来说,读完《觅渡》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对爱情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是一本让人感动和启发的小说,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爱情的纯粹,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向往。
希望每个人都能读到这本书,感受到故事中的温暖和力量,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觅渡”。
觅渡觅渡渡何处观后感
觅渡觅渡渡何处观后感这篇文章里的瞿秋白,那可是个超级复杂又迷人的人物。
就好比是一个多面的魔方,每一面都有着不一样的色彩和故事。
一开始,我就被这个“觅渡”给吸引住了。
这两个字不停地在我脑海里打转,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
“觅渡”啊,他一直在寻找渡河的方向,这哪里只是在找过河的路呢,简直就是在人生的茫茫大海里找那盏指引方向的灯塔啊。
瞿秋白的一生就像是一场超级纠结又充满戏剧性的旅程。
他是个才华横溢的人,肚子里装的墨水估计都能汇成一条河了。
写文章那是杠杠的,思想也深刻得很。
可是呢,命运就像是个爱捉弄人的小坏蛋,把他卷入了政治的大漩涡里。
他就像一片小树叶,在汹涌澎湃的政治浪潮里起起伏伏,想努力掌握自己的方向,可谈何容易呢?我在想啊,他站在人生的那些岔路口上时,心里得多迷茫啊。
就像我有时候站在超市的货架前,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知道选哪个好一样。
但他的选择那可是关系到生死和信仰的大事,可比我选零食严重多了。
他的那种无奈也让我挺感同身受的。
我们生活里也常常会有那种想做一件事,却被各种条件限制住的情况。
瞿秋白想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实现自己的理想,可周围的环境就像一道道紧箍咒,让他动弹不得。
不过呢,他又不是那种轻易放弃的人,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直在挣扎、在寻觅。
而且啊,文章里对他的描写特别细腻,我感觉就像拿着一个放大镜在看他的灵魂一样。
我看到了他的勇敢,他在困境中还能坚持自己的某些信念;也看到了他的脆弱,毕竟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不是钢铁侠。
这种复杂的人物形象就特别真实,不像那些单一的、像纸片一样的人物。
看完之后,我就觉得自己好像跟着瞿秋白走了一遭他的人生。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了,虽然我不用像他那样在枪林弹雨和复杂的政治斗争里找方向,但我也有自己的“觅渡”之旅啊。
我得像他一样,在迷茫的时候不放弃寻找,哪怕到处碰壁,也得朝着自己心中的那片亮光前进。
这篇文章就像是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也有了努力奋斗、找准方向的动力。
觅渡诸葛亮那篇读后感
觅渡诸葛亮那篇读后感一开头读到那些文字,我就感觉像是有人把诸葛亮从那遥远的三国迷雾里拽了出来,放在我面前,让我仔仔细细地打量。
以前知道诸葛亮聪明,那是聪明得没边儿了。
什么草船借箭、空城计,就像变魔术一样,在绝境里都能化险为夷。
可这篇文章呢,让我看到了他聪明背后的那种无奈和悲哀。
你想啊,他一个人,要扶着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就像扛着一袋怎么也提不起来的烂泥。
他肯定也有过无数个夜晚,对着那盏昏暗的油灯叹气吧。
自己一身的才华,满腔的抱负,可面对着这个不成器的君主,好多想法都只能是想法。
就好比你有一身绝世武功,但是带着一个拖后腿的队友,想在比赛里夺冠,难啊,太难了。
而且他的忠诚也让我特别感慨。
要是换了别人,估计早就另起炉灶了。
可他呢,一直坚守着对刘备的那份承诺。
哪怕知道前路是重重的困难,哪怕知道可能最后是一场空,还是一条道走到黑。
这在现在人看来,可能有点傻,但是在那个讲究忠义的时代,他就像一颗最闪亮的星星,虽然光芒被黑暗一点点吞噬,但始终倔强地发着光。
再说说他的那些计谋吧。
看他用计谋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像一个超级棋手,其他人都只是他棋盘上的棋子。
可是这棋盘太大了,局势也太复杂了,有时候就算他算无遗策,也抵不过命运的安排。
就像老天爷有时候也会故意跟他作对一样,一场大雨,把他辛辛苦苦准备的火攻计划就这么给破坏了。
这时候他肯定也想对着老天喊一句:“你咋就不能让我顺顺利利地干一场呢?”读完这部分,我对诸葛亮又多了一份敬意。
他不仅仅是那个在小说和电视剧里羽扇纶巾、谈笑风生的智者形象了。
他更像是一个在命运的漩涡里苦苦挣扎的英雄,虽然最后没有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但他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让我们这些后人看了,既为他感到惋惜,又被他的精神深深打动。
他就像一座灯塔,不管在哪个时代,都能给那些努力奋斗又坚守信念的人指引方向。
觅渡读后感
觅渡读后感《觅渡》是日本作家宫本薰的作品,以描写主人公小泉觅渡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展现了他在丧失亲人后面对痛苦和困境的坚持与成长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小泉觅渡是一个丧失亲人的孩子,他在从小的时候就丧失了父母,成为了孤儿。
他被送到了乡下的亲戚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然而,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他遭受到了欺负和虐待。
面对这些困境,小泉觅渡并没有选择放弃,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毅力,一步步地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他的努力,他逐渐获得了学业上的成就,赢得了他人的尊重,最终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这本小说让我深受触动的是小泉觅渡坚持的精神。
虽然他身世艰难,生活困苦,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选择了积极面对,勇敢地走出困境。
他把自己的心灵激发出坚强的力量,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这种勇气和毅力,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人的坚韧和勇敢所能创造出来的奇迹。
同时,《觅渡》也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不公。
小泉觅渡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他对他人充满了善意和希望,但是却经常遭受到虐待和欺负。
这让我深感社会的冷漠和不公,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
虽然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是小泉觅渡并没有因此而痛苦和消沉,相反,他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了命运,获得了尊重和成功。
这也让我明白了,即使面对不公和困难,我们也不能低头,而是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去改变现状。
此外,《觅渡》也反映了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尽管小泉觅渡丧失了亲人,但他从小学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中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鼓励,让他明白了他的价值和潜力,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支持。
同样,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帮助也让他感到了温暖和幸福。
这让我深感到家庭的重要性,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有家人的陪伴和关爱,我们就可以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通过阅读《觅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残酷。
虽然世界并不完美,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梦想。
《觅渡》观后感
《觅渡》观后感
《觅渡》是一部由刘烨执导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与现实人们关系十分疏离的精神病人患者—“管管”的奇幻冒险之旅。
整个片子以奇特的视角展示了现代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观后感有好几方面的感悟。
首先,这部电影以非常独特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主角“管管”的奇幻旅程以及他和其他人的对话都充满了童话般的意境。
整个片子似乎脱离了时间和现实的束缚,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境中。
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故事节奏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力,也让人对片子的走向充满了期待。
其次,这部电影通过“管管”的视角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片中的“管管”由于自己的精神病而导致了与现实人们的关系变得非常疏离。
他对于自己的心情和情绪没有足够的理解和把握,也无法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
这种孤独感和疏离感在整个电影中不断被强调,给了我非常深刻的感受。
最后,这部电影还通过“管管”的奇幻冒险之旅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在电影中,“管管”在奇幻的旅途中遇到了很多善良友好的人,他们对待“管管”并没有抱有歧视和偏见,而是给予了他很多的关怀和帮助。
这些人的出现使得“管管”有了一种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也暗示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给予别人足够的关怀和理解。
总结起来,《觅渡》这部电影通过奇幻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现代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以及温暖和关怀的存
在。
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产生了深思。
我们应该珍惜与他人的交流,理解别人的情绪和心情,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爱。
只有在彼此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才能建立起一种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关系。
《觅渡》读后感
《觅渡》读后感《觅渡》是一本令人感慨万分的小说,通过精妙的叙事和深入人心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深受触动,思绪万千。
这本小说以主人公杨仁为中心展开,通过他的经历,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类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勇敢与坚韧。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这个村庄被一条湍急的河流与外界隔绝。
每当江水上涨时,渡船及时地将村民们送到河对岸,保证了他们的生活正常运转。
然而,当一场大雨造成河水暴涨,将渡船冲毁,村民们的生活陷入了危机。
杨仁是一个年轻而有梦想的小伙子,他义无反顾地决定去寻找跨越河流的方法。
尽管他身边的人都表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他在河边徘徊,观察了许多动植物,仔细研究河水的流动规律。
经过一番艰苦的探索,他最终发现了一种能够渡过河流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通过描写杨仁的奋斗与顽强的精神,向读者表达了人类的坚持与勇敢。
他面对困境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去寻找解决方案。
无论是面对自然的力量还是他内心的困惑,他都始终坚定不移。
这种向上奋斗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要有信念,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
除了杨仁的故事外,小说中也展示了其他角色的人性。
有些人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了自私和放弃,而有些人则坚守着善良和正义。
这些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让我深思人性的复杂性。
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只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现出不同的特质。
我们无法简单地以好坏来衡量一个人,而是要看他在困境中的所作所为。
通过《觅渡》这本书,我不仅被故事所吸引,也思考了人生的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坚韧和勇敢,面对困境的时候不放弃,我们就能够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
人性的复杂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那些真正坚守善良和正义的人。
他们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光明的一面,给予我们力量和希望。
总的来说,《觅渡》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籍。
它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和精细入微的人物描写,让读者对人性、坚持和勇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上下而求索——《觅渡》读后感
上下而求索——《觅渡》读后感《觅渡》是一本散文自选集,作者是《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梁衡。
这是第一次读梁衡的东西(据说他的《晋祠》和《觅渡,觅渡,渡何处?》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我没有印象),扉页的作家简介曾让我有些担心此人的官方背景会影响到文章内容,令我读不下去。
读过之后才发现不然,就这本《觅渡》,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出版的,拿到我手中的,已是2014年第15次印刷本——很说明我担心的多余。
序言有两篇,一篇是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追求一个境界》,季老认为散文的“散”只是表象,应是为文者“惨淡经营”所得的一种文体。
作者梁衡与他所见略同,并能将个人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
特别是写人物的散文方面,已经过了“形似”“神似”两层,直达“境界”这第三层。
在当世散文家中无出其右——评价相当高了。
另一篇序言是作者自己写的《我的散文观》。
文中作者提到,仅仅是传达信息和知识不算什么,也并非散文这种文体的特长,主要是为文者通过文,传递他有个性的思想,传达美。
“勿平勿巧,求美求新,是为好文。
”集子分为“大情大理”“青史如镜”“山川如我”“理性人生”几个部分。
最欣赏《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把栏杆拍遍》《乱世中的美神》《跨越百年的美丽》《石河子秋色》《吴县四柏》《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试着病了一回》《桑氏老人》《人与石头的厮磨》《奉献给死者的艺术》《到处都伸出一双乞讨的手》这几篇。
选多了?……这些具体就不讲了,读者自己去看。
集子后面一部分附录,包含四篇文章:《<觅渡>自注》《我写<觅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和《文章五诀》。
先说《我写<觅渡>》这篇,作者记录了自己之所以写该文的机缘因由,乃至对人的看法和文章的构思。
比如人的价值分有形的“功业”和“无形”的价值(人格力量)。
比如作者在文中设计了三个“如果”用以展现瞿秋白如何看待“生”“死”“名”这三个层次的问题。
寻觅自己——梁衡散文集《觅渡》读后感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课堂作文T 型台初见“觅渡”二字,心中便生出疑惑——觅何事何物?又渡何人何方?本书收录了梁衡先生的诸多散文,将长卷缓缓铺展——览人物风流,有书生振臂高呼,慷慨赴死;有义士登危楼,望长安,把栏杆拍遍;有老人独居山野,守青山不老。
赏风景如画,有晋祠古木参天,有壶口涛声如雷,有夏日田头挥汗如雨……读罢,才知脚下这方土地承载了无数的波澜壮阔,时代风云所过之处,留下的文明何其璀璨!先生常言:“写文应写大事、大情、大理。
”何来?唯有觅渡二字。
觅,觅一处心灵归处,觅人间千种景色、百种人生。
人不应局限在自己生活的一隅,更应走出去,丰富自己的眼界。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当书上的文字变为真实的景致出现在眼前,是如此震撼!觅,是一种追求、一种热爱,让人对生活充满期待,在追寻之间发现更广大的世界。
见多了,识广了,胸襟自然就开阔了,无数次的耳目一新,无数次的欢笑喜悦,是聚沙成塔,水滴石穿,垒出了大情大理的情怀。
渡,渡己也渡他人,是觅成就了渡。
自然风物、人文历史,给人以浸润,而人将所见所闻,化为所思所想,那便是渡。
传承先贤的精神也好,催生出自己的意志也罢,也许你是沧海一粟,又或是一呼百应,你的身影所过处,便为人类文明的星空添上一颗明星。
只要人活出自己的色彩,便值得被铭记。
渡,是精神的升华,是文明的薪火相传。
也许,在数年之后,会有某个来人,在你走过的路上,向你报以会心一笑。
觅渡——觅向生活,满含热诚,从人群中觅出一个自己;渡,以自己的微光,渡自己,渡来人。
【文题延伸】一书一世界;寻;走过;生命的微光……‖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附属学校‖指导教师:邱燕□编辑/苗 与寻觅自己——梁衡散文集《觅渡》读后感文|张铭杨61。
觅渡读后感800字
觅渡读后感800字《觅渡》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小说,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迷茫与探索。
以下是我对这部作品的读后感,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觅渡》读后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方向和生命的意义。
读完《觅渡》,我深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富有哲理的叙述,探讨了人生、信仰和情感的多重维度。
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与寻找的故事。
主人公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历了种种困惑和挣扎,最终在自我救赎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我在阅读过程中,跟随主人公的脚步,体会到了他的迷茫、挣扎和顿悟。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心路历程的描绘,使我意识到,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寻觅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选择,而每个选择都可能改变我们命运的轨迹。
面对选择,我们需要有勇气去担当,更需要有智慧去辨别。
作品中的另一个主题是信仰。
在这个时代,信仰似乎变得模糊不清,但《觅渡》提醒了我,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可以支撑我们度过人生的低谷,也可以引导我们走向光明。
主人公在寻觅信仰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生命的真谛。
此外,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也让我印象深刻。
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包容和关爱,也逐渐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读完《觅渡》,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旅程,我们都在摸索中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面对自己,勇敢地迈出改变的步伐。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身边的人,用爱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总结我的读后感,我想说,《觅渡》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它让我们在文字中找到了共鸣,也启发我们去思考人生的真谛。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寻觅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勇敢地迈向未来。
---感谢大家阅读我的《觅渡》读后感,希望我的感悟能引发你对这部作品的兴趣,或是在你心中激起一丝丝的共鸣。
《觅渡》读后感_觅渡读书笔记范文
《觅渡》读后感_觅渡读书笔记范文觅渡读后感(一)《觅渡》是一本语言优美,意味隽永的散言集。
这里面有政治历史的咀嚼,有山川风景的感怀,有人生社会的思考。
人为什么要写*?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回答人为什么要读*。
说到底,写作与阅读是一种供求关系。
阅读是一种精神需求,如同吃饭是一种物质需求。
这种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六个层次: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
人总是在精神上追求这六种东西。
要不然他就会感到空虚如同没有吃饭,会感到饥饿。
由于阅读者的文化修养、职业特点不同,阅读的层次也不同。
就是同一层次的人或者同一位读者,在不同时空、不同心情下,阅读的内容也有不同,比如在书房里和在地铁里读的东西就不一样。
连毛泽东都说他喜欢豪放派,但读一段后,又想读婉约派,过一段,又反过来读豪放派。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精神会餐,综合充电。
阅读复杂,写作也就复杂。
满足休闲有闲话、笑话等读物;满足信息有报纸;满足知识有专业的或普及的读物。
而满足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层次,可以是专门的思想理论和美学读物,也可以体现在其他各类读物中。
散文是一种形式短小,但又旨趣高雅的文种,它不是应用文,不以求实,而专攻虚境,主要满足人的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需求的。
它可以叙述任何内容,但必须见美见理。
*为思想和美感而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最后一页的还书条上赫然印着20XX年12月13日,挺舍不得还的。
有些书或许只与你有一面之缘,有些却在一面之缘后,令你心愿让缘分继续。
读过梁衡,可能说他的有些*题材,那种历史文化背景我并不着迷也未曾接触,但综合起来我不得不敬佩并喜欢他的思想。
很难用几个形容词表现他的思想、他的笔锋究竟是怎样的,但是他打动我,似乎让灵魂有路可走,找到了一条优雅的道路去走。
他写《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和居里夫人那《跨越百年的美丽》;写《杏花村访酒》,访到这个小山村在天地之间不可挪移的韵味;写《节的联想》《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热炕》《忽又重听走西口》,思考生活的道理,思考艺术的境界,思考事业的价值。
觅渡觅渡读后感
觅渡觅渡读后感《觅渡》是一部由韩国作家金东淑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成长。
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女孩从少女到成年人的成长历程,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在阅读完《觅渡》之后,我深受触动,不禁有了许多感慨。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让我深感心疼。
她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也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不在家,让她在孤独中成长。
而在学校里,她也遭受了同学们的欺凌和排挤,让她倍感孤独和无助。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女孩依然坚强地生活着,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出路和未来。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步步走出了阴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其次,小说中的情感描写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她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但在这一切之中,她也找到了许多的温暖和希望。
她和父亲之间的深厚感情,她和朋友之间的真诚友谊,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明白了,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困难和挫折,还有许多的温暖和希望,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一定能够找到。
最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也让我深受感染。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将一个平凡女孩的成长故事变得如此动人。
女孩的坚强和勇敢,父亲的关爱和支持,以及朋友们的真诚和友情,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不禁为女孩的成长历程而动容,同时也为自己的成长历程而感到欣慰。
这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只要用心去感受,就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美好和意义。
总的来说,读完《觅渡》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她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困难,但她依然坚强地生活着,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找到了许多的温暖和希望,让我深深地明白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梁衡觅渡读后感
梁衡觅渡读后感梁衡的《觅渡》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小说。
小说以一场意外开篇,讲述了一个男人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妻子和儿子,从而陷入了绝望和迷茫之中。
在这样的情境下,他决定离开城市,前往一个偏僻的小岛上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答案。
在小岛上,他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老人,老人引导他通过种种经历和对话,逐渐找到了内心的力量和方向。
小说的主题是关于生死、爱与失去、命运与选择,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在小说中,梁衡通过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
小说以平淡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引人深思。
在小说中,梁衡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的挣扎,呈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在面对意外和失去时,人们常常会感到绝望和无助,但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才能够找到内心的力量和勇气。
小说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艰难,都要坚持下去,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我们要珍惜每一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另外,小说还深刻地探讨了爱与失去的话题。
在小说中,主人公失去了妻子和儿子,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但是在小岛上,通过与老人的对话和内心的反思,他逐渐接受了失去,并学会了释怀和放下。
小说告诉我们,爱是永恒的,无论生死,爱都会永存。
失去的痛苦是难以避免的,但只有学会接受和放下,才能够重新面对生活,重新感受爱的温暖。
此外,小说还深刻地探讨了命运与选择的话题。
在小说中,主人公通过与老人的对话,逐渐明白了人生的选择和命运的关系。
命运或许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命运,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小说告诉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都要相信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因为只有自己才能够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的生活。
总的来说,梁衡的《觅渡》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的挣扎,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
小说以平淡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引人深思。
小说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爱是永恒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希望和勇气永远存在。
《觅渡觅渡》读后感
《觅渡觅渡》读后感篇一《觅渡觅渡》读后感读完《觅渡觅渡》这本书,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也许这就是好书的魅力,能让你一会儿感动得稀里哗啦,一会儿又陷入深深的思考。
梁衡先生的文字就像一把利剑,直戳人心窝子。
他笔下的那些人物,一个个都鲜活起来,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走出来,站在你面前跟你唠嗑。
比如瞿秋白,以前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书本上的几句介绍,可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挣扎的瞿秋白。
我觉得吧,梁衡先生写这本书,可不是为了简单地给我们讲几个故事。
他是想让我们透过这些人物,看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看到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这一路读下来,我可能一会儿拍着大腿叫好,一会儿又皱着眉头嘟囔:“咋能这样呢?”比如说,当看到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我就忍不住问自己:“我能有这样的勇气吗?”也许我会犹豫,会害怕,毕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反过来想,要是人人都退缩,那这个世界还能变好吗?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一会儿看到一点亮光,以为找到了出路,结果又陷入迷茫。
可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我欲罢不能,非要把它读完,非要弄个明白。
总之,《觅渡觅渡》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
不知道下次再翻开它,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篇二《觅渡觅渡》读后感哎呀妈呀,《觅渡觅渡》这本书可真是把我给整懵了!一开始,我就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翻开的,想着说不定能打发点时间。
可谁知道,这一看就像着了魔似的,根本停不下来。
梁衡先生的文字咋就这么厉害呢?他把那些历史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的,感觉他们就在我眼前晃悠。
我一边读一边想,这些人当年到底经历了啥?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咋样的呢?比如说那个瞿秋白,以前我对他的印象就是个革命先烈,挺伟大的。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他也是个普通人,也有迷茫和痛苦的时候。
这让我不禁感叹,英雄也是人啊,他们也不是天生就无所不能的。
我觉得这本书好就好在,它不是那种死板的历史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情感和思考。
《觅渡》观影有感五篇
电影《觅渡》心得体会《觅渡》以瞿秋白、张太雷和辉代英为代表,向我们传递了革命精神的力量和价值。
瞿秋白在电影中的形象描绘得非常立体,他既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英勇的斗士。
他身上融合了智慧与勇敢,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充满激情和魅力的文人,留下较多著作和翻译作品。
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在瞿秋白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没有豪言壮语,瞿秋白在《多余的话》篇末这样写道:“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英勇就义时,行至长汀公园亭前一片草地,瞿秋白止住脚步,盘膝坐下说道:“此地甚好!”瞿秋白是一位革命者,很大程度上,我却愿意定位他是一位才子,是一位名士,是一位有着高尚情操和气节的文人,是我们江苏的家乡人!《觅渡》观后感电影《觅渡》以中国共产党早期三位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悻代英的革命经历为主线,展现了“常州三杰”在时代洪流中的澎湃热血与坚定信念。
电影的主创团队一改传统传记电影的拍摄模式,大胆推陈,以“主旋律+热血青春片”的全新组合,描绘了以“常州三杰”为代表的中国青年共产党员在那个觉醒年代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奋不顾身的担当和决绝,有力彰显了“共产党人以青春之己为舟,为民族复兴伟业觅渡”的精神内核。
看完电影,我的心中久难自平,感叹“常州三杰”绚烂短暂的人生、非凡高尚的操守与乐观坚毅的革命情怀之余也不由得思绪万千。
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常州青年,我们应当继承“常州三杰”的精神衣钵,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敦本务实的优良品质,用实际行动践行“常州三杰”的可贵精神。
艰苦奋斗是“常州三杰”给予那个觉醒时代的最好答卷,他们始终胸怀大志,在切中时代脉搏的同时坚定自我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从“常州三杰”的壮丽人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为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的情怀,他们以文弱之躯,行伟壮之举,用宝贵生命与灼灼热血谱写了壮烈的爱国篇章。
行走在新时代康庄大道上的我们也应向“常州三杰”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人生的觅渡——读《觅渡》有感_作文1050字_初三读后感_
人生的觅渡——读《觅渡》有感这是一场人生的觅渡。
瞿秋白,在这么短暂的人生中,给历史留下了多少光辉。
他,一位文弱的书生,似乎天生就是为文而生的。
坐在觅渡的小船中,行驶在人生的河流上,作家、翻译家、治印家、医生,这些名誉就在彼岸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多少次,就在秋白离这些名誉只有一步之遥时,一根无形的线,一双无形的手,又把他拉了回来,回到了这“历史的误会”上,回到革命的事业里。
他完全可以像梁实秋一样,在抗日的热潮中仍做一个纯文人,怀着闲情逸致写写文章,以“杀人不是菜刀的使命”为由躲开这次劫难,难道有人会为此责怪他吗?长着一副苍白的书生面孔的他,在这柔弱的身体里包着怎样的一种英雄的骨气,在这全国人民在水深火热里的时刻,他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和坚韧的意志做一把菜刀,将自己投入了这个革命事业中去。
谁能想到,真正将秋白推上断头台的,却是自己人的“左”倾路线。
在监狱里,这位学问渊博、才华出众、忧心天下的学者,变成了视死如归的革命家。
人们从此记住了他,因为“他偏偏在临死前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
”这真的多余吗?秋白看淡虚名,在别人在为自己的历史打包装时,他告诉大家他不是完美的。
在他的人生中,他一直在追求真实的自我,不断的完善自己,这《多余的话》一点都不多余。
在这不断求索的人生中,他可能失败了,但后人仍然尊敬他,因为一个像秋白这样,把革命和正义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他的精神和人格给历史留下的痕迹,远大于他的功名留下的印记。
虽然他有十分的才华,为了革命,可能一件事都没干成,但人们仍然敬仰他,因为人们敬仰他的,是他自我剖析的精神和他不断完善他的灵魂的力量。
秋白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他是一张什么都没有写的白纸,他也是没有一丝风的湖面。
他是生在狂风暴雨中的一朵雪莲,给人正义和希望;他是一座让人望一眼便会肃然起敬的高山,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精神和力量。
“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觅渡》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觅渡读后感(一)手里捧着一本《觅渡》,陷入沉思的境地。
觅渡,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掺杂着些许哲思,袭上心头。
良久,翻开书页,浸入另一个灵魂的另一片思绪的海,穷尽目力之所及,只为觅渡。
梁衡,在今日这个似与巨匠诀别了的时代,也算是哲人高手。
小学课本上便摘、节了他一篇《跨越百年的美丽》和一篇《夏感》。
当时读之,不以为然,只觉《跨越》一篇枯燥无味,倒是《夏感》还有些韵味哲思。
读罢这两篇后,便与梁衡在精神上又断了联系,还是不以为然。
直至今日,才与梁君重逢,一路从他那“大情大理”读至“理性人生”,既有颇多赞许,也有良多感触,更有几句怨言。
就先从好处说起吧,依我个人之见,以梁先生游山访水之多,若将“大情大理”几篇写成游记式的文章也未尝不可。
可他偏不,只是单以风景为线索写起,一直写至中共党史上几颗明星的思想、精神,读来大有金戈回响、荡气回肠之感,更是为我这等粗通党史但知之甚少的人物指明了一条去路。
就这几篇文章而言,总体上都与“觅渡”的中心相呼应,个人或整党在风雨飘摇中苦苦寻觅通向彼岸的渡口,分外厚重而不压抑,既有古苍之意又有空灵和超脱。
“青史如镜”更显古意,其中兼杂诗词格令,读来朗朗上口,再加梁衡目光敏锐如电,稍加点拨便揭露出人物真性情,对我更是极有裨益,于我就像阶梯,不用翻阅史籍,查看经典便已在脑海中勾勒出了柳、李、辛等词人模样。
而后有“理性人生”,总体上呼应觅渡之苦、之乐、之难之余又跟据见闻,旁征博引地借游览之名行议论之实,淋漓尽致地突出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
草草读完全书,一扫前见之余顿生赞赏、钦佩。
当然,在我看来,全书也有不足。
梁君作品似有些未脱匠气书卷气,且犹以“山川如我”篇最重。
这篇更有梁衡显露见识之广、饱览山川之意,若是君子读之当然心中坦荡无恙,但我等真小人读了不免横生枝节。
梁衡自以为得意的“六年磨一剑”之作《觅渡,觅渡,渡何处》,酝酿过久以至匠气太浓,除了题目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意,倒显得文章平庸了。
此书最佳的立意,在我看来,就在“觅渡”二字。
觅渡,既有芸芸众生苦寻渡口、追寻真理的沧桑难尽,又有佛学众生苦修,超渡苦海的仙风道骨和空灵。
陷于“觅渡”的小小境地,我竟像是身处大千世界。
是啊,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心机、智力和情感,你的渡不对我开放,我的渡你却不理解。
放眼望去,我的渡口在何方?寻寻觅觅,就算寻得又有何种方法能助我渡海,超然寻道悟理?也罢,梁衡也只教我们觅渡,还是先穷尽力量觅渡再望河求渡吧。
凡事都要循序,人生也不例外。
还是先觅渡再求渡的好,若真能到得彼岸,那才不负此行,而后也便可再作打算。
梁衡在追忆总理时,文末提出了一个空灵的“人格相对论”,读完大受感动。
梁衡算是求渡未果,倒开始引渡了。
其实《觅渡》倒无关紧要,觅渡才是重中之重。
若能让觅渡思想迅若光速般追附我们人生,在下看来,就是将《觅渡》忘光也好,也对得起梁先生,也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觅渡。
觅渡,觅渡,吾渡何处?觅渡读后感(二)《觅渡》是一本语言优美,意味隽永的散言集。
这里面有政治历史的咀嚼,有山川风景的感怀,有人生社会的思考。
人为什么要写文章?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回答人为什么要读文章。
说到底,写作与阅读是一种供求关系。
阅读是一种精神需求,如同吃饭是一种物质需求。
这种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六个层次: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
人总是在精神上追求这六种东西。
要不然他就会感到空虚如同没有吃饭,会感到饥饿。
由于阅读者的文化修养、职业特点不同,阅读的层次也不同。
就是同一层次的人或者同一位读者,在不同时空、不同心情下,阅读的内容也有不同,比如在书房里和在地铁里读的东西就不一样。
连毛泽东都说他喜欢豪放派,但读一段后,又想读婉约派,过一段,又反过来读豪放派。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精神会餐,综合充电。
阅读复杂,写作也就复杂。
满足休闲有闲话、笑话等读物;满足信息有报纸;满足知识有专业的或普及的读物。
而满足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层次,可以是专门的思想理论和美学读物,也可以体现在其他各类读物中。
散文是一种形式短小,但又旨趣高雅的文种,它不是应用文,不以求实,而专攻虚境,主要满足人的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需求的。
它可以叙述任何内容,但必须见美见理。
文章为思想和美感而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最后一页的还书条上赫然印着2010年12月13日,挺舍不得还的。
有些书或许只与你有一面之缘,有些却在一面之缘后,令你心愿让缘分继续。
读过梁衡,可能说他的有些文章题材,那种历史文化背景我并不着迷也未曾接触,但综合起来我不得不敬佩并喜欢他的思想。
很难用几个形容词表现他的思想、他的笔锋究竟是怎样的,但是他打动我,似乎让灵魂有路可走,找到了一条优雅的道路去走。
他写《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和居里夫人那《跨越百年的美丽》;写《杏花村访酒》,访到这个小山村在天地之间不可挪移的韵味;写《节的联想》《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热炕》《忽又重听走西口》,思考生活的道理,思考艺术的境界,思考事业的价值。
概括来,我能够感受到他的许多观点是我感同身受的,其实也是打动我的。
听说2009届的学长们在日本社会实践期间,所发的调查问卷里“职业精神”一词,是所有填写问卷的日本人都不明白的。
所以我们感叹,在我们认为职业精神一致高尚的国度里,竟实际上并不具有关于职业精神统一的概念。
无论是否在于民族语言的差别,或许我们的关注点更应放在语言所传达的内容。
同样适于《觅渡》,书里没有提过这个词语,但上述文章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勃发。
做文章,要写大事,大情,大理。
梁衡先生这样提倡,也是这样饯行的。
喜怒哀乐并不需要掰开揉碎了几千字地写,因为语言并不要用来分析人的最基本的情感。
能够表现作家的精神是最好的。
当我们旅行到一个优雅的法国小镇,或者任何世界上优美的地方,内心似乎常常被当地的某种东西打动,而说不清楚那究竟是什么----四周的宁静?街道的干净?花店老板体贴的服务?当地人投来的热情的微笑?记忆中只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细节可供筛选,可我们被打动的原因怕是在于所有细节的集合所营造的氛围。
《杏花村访酒》在酒与村子的相互影响、相互浸透中摇曳出酒的醇香与村子的历史底蕴,摇曳出美,摇曳出艺术的感动。
文字给人的感动来自作者与上帝的对话,风景给人的感动来自自然灵气与人的纯美心灵的交融,那该是世界上最感人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景观。
职业精神,处处有体现。
《热炕》中的乡村女教师,教书育人是她的事业,因为有她,村子里的大人孩子摆脱了不识字的烦恼,几十年来,全村上下已没有人不是她的学生,邻里在山里挖出了名贵的补品,常常是第一个想到送给她。
她以质朴的理想,无私的付出,收获了幸福,创造了大爱。
不同于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选择职业的标准停留在待遇、地位,于是出现了对一个职位或一个领域挤破头的追逐。
然而所有人的价值应是会体现在众多的不同的领域的。
有人说,比起面临众多选择,最大的幸福反而是没有选择。
意思是,年轻人更要学会放下浮躁的心态,扪心自问自己的人生追求该在何处,而积极地去做事,去用自己的努力温暖身边的人和事,就是人最大的价值。
这也成就了人的事业的最大价值。
觅渡读后感(三)《觅渡》是一本影响人一生的好书,也是帮助我们学会读书、提高读书能力的好书。
梁衡是着名散文作家之一,他的经典散文作品,语言规范、情理交融、每一篇几乎都从某个角度启示阅读者去体悟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读完了梁衡的散文,我有同感,我在想,梁衡先生以他“一年一篇”的虔诚写作,给散文创作带来了别样的文本,也为读者带来了堪为“范本”的“工巧散文”。
这就不难理解,梁先生为何会成为“健在”作家中作品入选语文课本最多的一位。
在复旦大学附中任教的黄荣华教师说的好:握笔之人必定早与笔下之人有过精神上的冲撞、思想上的交汇,才可能袒露心灵,直逼心灵,进而写出心灵,才能期待另一颗心灵的接引,引发读者心灵的颤动。
黄教授说的多好啊。
梁衡的文章就是这样,篇篇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我认为,只有被感情浸透了的文字才是有生命的,才能打动人。
读着梁衡的文字,被那一段段意味深长、振聋发聩的历史叙述感染:被那一个个彪炳史册、栩栩如生的风云人物感动,那是一种过目不忘的深刻。
他写山水的散文集《名山大川》,虽说文思伴泉水而淙淙,主题依高岩而挺立,但我看过之后,也并不以为意。
因为古往今来,写山水的散文千姿百态,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比比皆是。
然而,对他这本集子《觅渡》,一经过目,便觉怦然心动。
研读之后,感受更深。
我敢大胆说一句:当代散文,就我看过的而言,恐怕还没有人能超出他的艺术水准和思想的深度。
为什么这样说呢?也许有人会说没有那么绝对,可我的感觉就是这样,要说不是绝对,那只能说,是我一家之言,总之,我和我的博友一起诵读他这些文章,有一种总也说不尽的东西。
第一,从体式来看,可谓“别具一格”。
当梁衡的散文《觅渡,觅渡,觅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在文坛上兀突而出、众口传扬时,我曾思考过:梁衡的这些文章算什么体式?是政论,是人物,还是抒情?读完了他的书之后,使我找到了答案:他自己在文章中最后表述:“我写之前没想过这些,写过后也说不清楚。
”后来,有评论家说他这些散文是政治散文,这大概是想和他过去写山水的文章有所区别吧。
这说法也不无道理,因为在这些散文中,篇篇都与政治有关。
但若据此就说是政治散文,我看不大科学。
若有政治散文,势必还要分军事散文、经济散文......那散文的分类就会没完没了。
况且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他的这些散文,主要讲的并非政治。
有论者又说梁衡的这些散文是人物散文。
这也有证可据。
如《觅渡,觅渡,觅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读韩愈》、《读柳永》等等,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在说人。
但细细品味,他又不是在“写”人。
如果是“写”人物,那就要写人物的音容笑貌,写人物的丰功伟绩,如司马迁之写《项羽本纪》、写《陈涉世家》,如穆青之写焦裕禄,如徐迟之写陈景润。
然而,梁衡在写他的人物时,在音容笑貌、丰功伟绩方面却很少涉及,常常是一笔带过。
照我看来,他是在“评”人。
而评人,又不是干干巴巴做几条评价。
所以,若说他这些散文是人物散文,恐怕也不准确。
其实,对梁衡的散文,大可不必硬冠以什么政治散文、人物散文、抒情散文等等。
我认为,散文无非是相对韵文而言。
除去诗歌,便都是散文。
古往今来,一些大政治家所写的政论,便是优美的散文。
一些大文豪所写的记、序、传、书、墓志、杂文等等,便是优美的散文。
梁衡的这些散文,正如他自己所说,写前写后均没有考虑过到底算什么形式。
正因为如此,他的散文是“文无定体”的散文,也可说是“梁衡体”的散文。
在我看来,他并不是胸中先有一篇大道理,或者先有一种激情,然后再依托一个什么“觅渡”的载体喧唱出来。
他是严格的现实主义者。
他的散文,似乎是“可遇不可求”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