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的语文高考全国卷

合集下载

近三年高考试卷全国卷语文

近三年高考试卷全国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开篇通过引用杜甫的诗句,引出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思考。

B. 作者在文中指出,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C. 文章通过对比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现代文化传承的机遇,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D. 文章结尾提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并传承。

2. 下列对文本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回顾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历史,分析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

B. 作者接着探讨了现代文化传承的机遇,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C. 文章通过引用大量实例,论证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D. 文章最后呼吁人们要尊重并传承传统文化,但并未给出具体的传承方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她生于北宋末年,经历了北宋的繁荣和南宋的衰败,一生坎坷。

她的词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被誉为“词中之冠”。

【乙】李清照的词作,以抒情为主,情感真挚。

她的词作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她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为读者了解她的词作奠定了基础。

B. 文章通过对比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现代文化传承的机遇,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C. 文章通过引用大量实例,论证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D. 文章最后呼吁人们要尊重并传承传统文化,但并未给出具体的传承方法。

2. 下列对文本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回顾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历史,分析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

B. 作者接着探讨了现代文化传承的机遇,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2024年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高考真题近三年语文试卷

高考真题近三年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近三年的文言文阅读题目通常选取自先秦至唐宋的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例如,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文言文阅读题目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讲述了晋文公与周襄公的故事,要求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事件的因果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型包括信息筛选、内容理解、情感态度分析等。

以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的现代文阅读为例,选文为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在生活中的感悟和思考,要求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古诗文鉴赏古诗文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题型包括诗句赏析、诗歌手法分析等。

例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的古诗文鉴赏题目选自《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要求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手法,理解诗歌的情感。

四、作文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的压轴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近三年的作文题目多以时事热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为主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作文题目为例,要求考生以“劳动成就梦想”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题型特点1. 题型多样:近三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题型丰富,既有传统的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如作文、现代文阅读等。

2. 考察全面:试卷内容涵盖了文言文、现代文、古诗文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素养。

3. 注重能力:试卷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能力。

4. 时事性强:作文题目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要求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现象。

总之,近三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题型、内容、考察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为广大考生提供了良好的备考方向。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B. 他的文章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这个城市的绿化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市民们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D.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的表现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这个小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B.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C.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掉以轻心。

D. 他的演讲激情洋溢,引得观众掌声雷动。

3.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规范的一句是()A.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C. 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D.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此句出自《论语》,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习,三十岁立身于世,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志:立志B. 立:立身C. 惑:困惑D. 矩:规矩2.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 吾/十有五/志于/学C. 吾/十有五/志于/于学D. 吾/十有五/志于/于学3.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习,三十岁立身于世,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B.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语文近5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及答案

语文近5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及答案

语文近5年高考全国卷真题第一部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錾(zàn)银炮(pào)烙度(dù)长絜大六艺经传(zhuàn)B. 囊(náng)括罪愆(yǎn) 残羹冷炙(zhì) 羽扇纶(ɡuān)巾C. 哆(duō)嗦怂(sǒng)恿战战兢(jīng)兢安然无恙(yàng)D. 蓊(wěng)郁猗(qī)郁游目骋(chěng)怀横槊(shuò)赋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惊讶斟酌只言片语锱珠必较B. 洗练漩窝准备就绪自命得意C. 玄虚凝聚促不及防心心相映D. 璀璨涸辙急不暇择黯然神伤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一位博士生的春节返乡日记》并不是的学术报告,而是一位从大别山走出去的知识青年的社会观察随笔。

文中对黄冈农村的生活状况及乡村没落的许多描述,引发了不少网民的。

②古镇有一条石板街,石板街用清一色的青石条铺成。

青石一块紧挨着一块,。

街两旁是一色的青砖黛瓦房,瓦房的进深很长,门面皆为店铺。

开市时,家家打开大门,摆满货物,街道上人头攒动,打货的、卖货的叫喊声。

A.严谨争议错落有致此起彼伏B.严肃非议有条不紊此起彼伏C.严谨非议有条不紊络绎不绝D.严肃争议错落有致络绎不绝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素有“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水、陆、空交通便利,丰富而又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的建成,为武汉深水港建设和通江达海的航运发展提供了优越的配套资源。

B.根据湖北人彭高峰寻子故事拍摄的电影《失孤》近期在全国公映,影片中的武汉话、鄂A牌照汽车、滔滔长江水、巴河铁索桥等湖北元素给人以全新的视听享受。

C.在解答阅读中的探究题时,我们经常会出现审题不清、要点不全、脱离文本泛泛而谈等错误,为了避免这类问题不再发生,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微专题训练。

近三年(2020-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I卷真题分题汇编【语用篇】

近三年(2020-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I卷真题分题汇编【语用篇】

近三年(2020-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I卷真题分题汇编【语用篇】(2020年)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

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一项是()(3分)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参考答案】B【解析】破折号常见的几种作用,如表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表语意的转折或转换,表声音的中断或停顿,表语意的跃进等,结合语境仔细辨析。

文本“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内容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文章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文章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一、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结: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表明,高考语文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能力。

近三年高考试卷语文成语

近三年高考试卷语文成语

1. 水滴石穿(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解析:水滴石穿,形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能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解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强调后来者通过努力可以超越前辈。

3. 一鸣惊人(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解析: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表现出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强调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展示才华。

4. 青蛙变王(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解析:青蛙变王,比喻出身低微的人突然得志,飞黄腾达。

强调机遇与努力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5. 滴水穿石(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解析:滴水穿石,形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与“水滴石穿”意思相近,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6. 画蛇添足(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解析: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搞糟。

强调做事情要适度,避免画蛇添足。

7. 画龙点睛(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完美。

强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8. 拔苗助长(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拔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强调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9. 滴水穿石(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滴水穿石,形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10. 鹏程万里(2019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解析:鹏程万里,比喻前途远大,前程似锦。

强调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11. 水滴石穿(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解析:水滴石穿,形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12. 画龙点睛(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解析: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完美。

强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总结:近三年高考试卷语文成语涵盖了各种寓意,如坚持不懈、超越前辈、抓住机遇、适度、持之以恒、突出重点等。

2023年新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年新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近三年高考试卷全国卷语文

近三年高考试卷全国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小题5分,共25分)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总是伴随着痛苦和挫折。

(一)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引用张爱玲的名言,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B. 文章通过对比幸福与痛苦,展现了人生的两面性,使读者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文章采用了记叙文的手法,通过讲述具体事例来阐述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 文章结尾点明了主旨,强调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有面对痛苦和挫折的勇气。

(二)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B.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作者的观点。

C. 文章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D.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三)根据文意,下列对“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句话意味着人生充满了美好的事物,但同时也伴随着痛苦和挫折。

B. 这句话强调了人生的矛盾性,即美好与痛苦并存。

C. 这句话比喻人生就像一件华丽的袍子,虽然美丽,但上面却爬满了虱子,寓意人生充满了挫折和困难。

D.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悲观的人生观,认为人生注定是痛苦的。

二、古诗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每小题5分,共25分)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昨夜的景象,突出了雨后的清新。

B. 诗句“浓睡不消残酒”表达了诗人酒醉后的疲惫。

2023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

近三年语文高考试卷全国卷一

近三年语文高考试卷全国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的发展,既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问题。

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加强网络治理,提高网民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

B. 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C. 加强网络治理,提高网民素质,是解决网络问题的根本途径。

D. 文章主要论述了网络治理的重要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提出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 文章在论述问题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网络问题的严重性。

D. 文章在论述解决网络问题的方法时,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网络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网民等多方共同努力。

B. 提高网民素质是解决网络问题的关键。

C. 网络治理的重点是打击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

D. 网络治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1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增长10.9%和3.5%。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2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和157.5%。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88.7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6.9%。

材料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建设充电桩等。

近三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真题对比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近三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真题对比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设错规律探索
1. 曲解文意(联系上下文,比对词语或句子时,务必整体理解:看大意 是否基本相同,看是否混淆范围,是否混淆语气,是否张冠李戴,是否偷 换概念,是否以偏概全,是否颠倒时态,看是否于文无据等)
2. 不合逻辑(看推断是否符合逻辑,重点关注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因 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等)
3. 论证特点(学会分析理据关系——论点与论据/材料的关系,学会分析 论证的角度、结构、方法、语言等)
主观题比较
新高考Ⅰ卷【信息类】三年高考考点【2022-2024】比较
2022 2023 2024
信息类文本阅读主观题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 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4分)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4分)
202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同上)
提示:三年设题方式未变。
新高考Ⅰ卷【信息类】三年高考考点【2022-2024】比较
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题
题号 年份
设题方式
202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 202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题 202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篇幅都比较短,文字较简洁,既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又 具有文化性、传统性的特点。
2.信息密度较大,文字简短但包含陌生化、科技化、前瞻性的信息。 3.试卷中信息性文本的主题以文艺理论为主,也经常会涉及社会伦 理、历史科学等主题。 4.选文社会性和时效性比较强,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 借此促使学生思考所处的时代及个人选择。

近三年全国高考试卷语文

近三年全国高考试卷语文

一、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1. 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

②《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备受关注。

他们相识于孩提时代,相知于少年时期,相爱于青春年华。

然而,命运却将他们推向了悲剧的结局。

③林黛玉才华横溢,性格孤傲,对爱情执着追求。

她深爱着贾宝玉,却因为家庭背景、性格差异等原因,与宝玉之间的感情产生了裂痕。

最终,林黛玉含恨而终,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2. 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武灵王,名武灵,战国时期赵国君主。

他善于用兵,勇猛果断,为赵国带来了繁荣昌盛。

①武灵王即位后,积极开展军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

②武灵王在位期间,与秦国、楚国等国家多次交战,均取得了胜利。

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世人的赞誉。

③武灵王晚年,因国家政治纷争,被迫退位。

退位后,他仍关心国家大事,为赵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月光、霜、明月等意象,将思念之情融入其中,使读者产生共鸣。

4. 名句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2)______,青青子衿。

(3)______,人之初。

5. 作文(题目:以“奋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1. 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英雄传奇。

②《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的争斗尤为激烈。

他们各自拥有强大的势力,为了统一天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③在这场战争中,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智谋、胆识、忠诚等品质得到了充分展现。

近五年语文全国卷高考试卷

近五年语文全国卷高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蔓延(màn yán)暂且(zàn qiě)谦逊(qiān xùn)B.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持之以恒(chíyǐ zhī héng)C. 惊愕(jīng è)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D. 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雕虫小技(diāo chóng xiǎo jì)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D.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很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B. 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C.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D. 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回答。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在书桌上发现了一本旧书,书中夹着一张纸条:“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

”B. 他说:“这次旅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C. 他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古典音乐,比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

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腿就要先停一停,踏在地上;否则,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

文学史框架建立在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之上,要据这个价值体系分出优劣、高下、主次乃至正反两个方面,在一定时期,首先确定的是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这就是那时所建立的文学史框架的要求,文学史框架要有统一性,不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各行其是,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就不要一天一改。

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说明研究者已经对其中一系列主要问题有了相对集中的认识,至少那些文学史的编写者承认这个框架是合理的,是有他们自己的文学感受和理解做根据的,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一有异议就要改弦易辙的,文学史有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文学史教材,文学史教材因其编写者大多是学科里有权威性的专家和学者,而有着更广泛的可信度,能够让更广大的文学史阅读者或教材使用者放心接受,人们首先通过文学史建立起对这个学科范围内的作家与作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印象,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就不必担心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因为这些与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不同的观点,充其量只是将自己的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罢了。

它们对文学史框架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对现行文学史有局部的充实和微调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那些在文学史上已经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家和作品的认识,人们不会从认识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而至于认识不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

与此同时,文学批评是个人化的,多样化的,自然有不同意见的发生,现行文学史的编写者和同意现行文学史观点的研究者同样会以个人身份参加到文学研究的行列之中,以平等的姿态与持有不同意见的批评者进行讨论,总之,文学史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像一道堤坝一样阻挡着文学批评的潮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并在这种冲击中发生着渐进性的变化,但文学史永远只是一个粗略的框架,不可能穷尽对所有作家和所有文学作品的认识;它是被文学史家精心挑选和组织起来的文学知识和思想,而不是这个学科的文学知识和思想的全部,更不是这个学科研究活动的终结形式。

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卷

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发现了深海新型生物群落。

这一发现为研究深海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人类探索深海资源开辟了新的道路。

(1)根据上下文,下列对“深海新型生物群落”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 深海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种群B. 深海中不同生物种群组成的生态系统C. 深海中具有特殊生存能力的生物种群D. 深海中与人类生存环境相似的生物种群(2)下列关于深海探测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增强我国深海探测技术实力B. 推动深海科学研究发展C. 提高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D. 增进国际深海合作与交流(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深海探测发展趋势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A. 深海探测技术将更加先进B. 深海探测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C. 深海探测将更加关注深海资源开发D. 深海探测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下列对“戒之在色”中“戒”字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 警惕B. 告诫C. 禁止D. 遵守(2)下列对“吾日三省吾身”中“省”字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 反省B. 检查C. 观察D. 思考(3)下列关于曾子与孔子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都强调修身养性B. 都关注个人品德修养C. 都注重道德规范D. 曾子更强调自我反省三、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15分)1.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5分)A.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所著B.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所著C.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D. 《三国演义》是清代罗贯中所著2. 下列关于我国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5分)A.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B. 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C. 中秋节是丰收的象征D. 重阳节是纪念孝子的节日3. 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5分)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B.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唐太宗时期,实行“贞观之治”D. 宋太祖时期,实行“靖康之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5分)A. 近些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许多科技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2023年全国高考甲卷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3年全国高考甲卷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飞速发展,考古资料得以大量积累,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多学科合作日益深入,各种专题研究广泛展开。

“考古写史”在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获得诸多具有突破性和填补空白意义的成绩,中国考古学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上古史构建方面展现了广阔前景。

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新材料,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

从重构上古史体系角度看,20世纪70—80年代,夏鼐、苏秉琦等系统地构建了新石器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时空框架体系。

苏秉琦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基础上提出“满天星斗”“多元一体”和“古国-方国-帝国”等关于中国上古史的历史叙述体系。

严文明提出“重瓣花朵”模式,在承认多区域文化共存的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强调中原文化区“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

张光直认为各地区文化多元发展并通过彼此之间的密切交流而形成一个“中国相互作用圈”。

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如四川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江西的吴城文化、两周时期的曾国与中山国历史,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2013-2015)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一、试题类型与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选择题32分。

试卷结构:
1.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

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

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

2.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①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

3题左右,约10分。

②古代诗文阅读7题左右,35分左右。

分别为: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名句名篇默写,1题。

乙选考题: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

第Ⅱ卷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4题左右约20分;写作1题60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
表1:2013—2015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选材
选材特点:论述类文本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篇幅在1000字左右。

设题:考点与设题方式与四川卷相同。

三、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
表2:2013—2015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材
选材特点:经史子集四部中以史部为主,史部中以二十四史为主,二十四史中以人物传记为主;篇幅以600字左右为主,超过700字偶尔出现。

设题:
设题特点:第6、7题三年相同,第6题为文意理解,第7题为句子翻译;变化在第4、5题,内容有实词理解,断句,文化常识,表现传主品格的句子。

特别注意: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不是不考,而是在断句、翻译句子中体现。

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点
表3:2013—2015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选材
选材特点:以唐宋诗词为主,诗选律诗、绝句,熟悉的作者与不熟悉的作者均有。

设题:四川卷与课标卷在考点与设题方式上一致。

特别注意2015课标卷Ⅰ:“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此题设题特点表现在与教材链接,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考查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记忆熟练的程度,还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一举多得。

五、名篇名句默写试题特点
既有直接填句,更有依据情境默写,以后者为主;涉及诗、词、文、赋,初中、高中;注意《离骚》《逍遥游》,教材未要求背诵,“考试大纲”要求必背。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
表4:2013—2015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选材
选材特点——文体以小说为主;篇幅在1500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国籍含中外作家;时代:以当代为主。

设题特点:围绕考试说明中“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设题;第(1)小题考查对小说局部的细读,选项含完全正确、大部分正确、小部分正确、完全错误四种;作品的艺术表现必考;人物形象的特点必考。

特别注意2015课标卷Ⅱ:“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
同。

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8分)”此题与课标卷Ⅰ故事鉴赏第8小题类似。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
表5:2013—2015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选材
选材特点:传主以现当代著名人物,如科学家、实业家、军事将领等为主;篇幅在1600字左右,含链接材料。

设题特点:围绕考试说明中“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设题。

八、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点
表6:2013—2015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常考考点
多年未专门考查考点:字音、字形、标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方法。

九、作文试题特点
表7:2013—2015作文试题材料及涉及主题
作文材料: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类居多,具有一定的情境性;2015四川卷作文题对接课标卷。

作文立意:比四川卷立意角度更多,鼓励发散思维。

文体选择:依据考试说明中“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要求,考查多种文体写作。

十、全国课标卷的整体特点
1.能力立意。

试题考查的能力包括:
识记能力:名句名篇默写
理解能力:现代文词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子
分析综合能力:论述类文本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文学类文本中“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实用类文本中“对传记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筛选文中相关信息能力”等。

鉴赏评价能力:文学类文本中“欣赏作品形象和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古代诗歌鉴赏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等。

表达应用能力:词语运用能力,辨析病句的能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能力,作文能力。

探究能力:文学类文本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实用类文本中“探讨传记中与传主有关的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2.贴近实际
实用类文本贴近人生:回归人本,体现了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体现出了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

如“波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语言运用贴近生活: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气息浓厚。

如2015第15题“辣,我们都不陌生……”。

作文材料贴近社会:如2015作文试题材料。

3.与时俱进
彰显时代特色:既说明命题者对时代热点问题的准确把握,也体现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命题思想。

如2014课标卷Ⅱ《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2015课标卷Ⅱ《宋代信用的特点和影响》。

倡导核心价值观:选取社会生活中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人物事迹和文学作品作为试题材料,从积极、正面的角度设计合适的考查点,引导考生正确理解试题背后呈现出的积极价值取向。

重视探究能力考查。

十一、复习备考建议
1.宏观上,从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四个维度入手,夯实语文基本功。

2.研读考纲,把握考点。

现代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6个;古代诗文阅读考点9个;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8个;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8个;语言文字运用考点9个;作文考点1个。

3.研究考题,关注命题的发展趋势
温如敏教授观点:未来的语文高考试卷命题,总的改革方向,是往能力和基础回归;命题将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社会、经济、时政等;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阅读题中“非连续性文本”肯定会成为“新宠”;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作文题往理性靠拢——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文言文命题注意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文化意味。

关注近年来的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的比较赏析,名篇名句默写的情境式默写,成语运用的近义成语辨析,诗歌鉴赏、文学作品阅读与教材的链接,多种文体写作。

4.选好例子,举一反三
用好教材例子:语文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作文素材宝库,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相关的作文素材。

《苏武传》素材运用示例:①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②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③心灵的选择;④自尊与他尊;⑤道德与名节;⑥信念;⑦选择;⑧坚持。

选好训练卷子:多用全国课标卷,少用省市卷;多用高考原卷,少用地市模拟卷;多用成绵卷,少用其它地市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