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本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本质特征

作者:靳瑞敏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5年第13期

摘要:游戏是从儿童的兴趣出发,通过一定操作(内部的和外部的)过程使其在积极的紧张中获得身心成长的活动。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幼儿的游戏性品质。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教学本质特征

一、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现状

幼儿本性的第一位特征是兴趣主義,游戏是其享受乐趣、探索世界、成长身心的最重要活动。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是有内在联系的,但又是各自独立的。前者更多地强调“兴趣”“表

现”“过程”,强调的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后者更多地强调“目的”“计划”“效果”,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当前,幼儿园普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儿童为中心。课程设计是预成性模式,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不是考虑的重点。游戏更多是作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内容。游戏与教学、游戏与课程不是融合,而是对立的。

二、游戏的本质是什么

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能否带来愉悦以及是否有丰富的操作材料和足够的场地并不是判断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主要标准,而应当看活动是否处于幼儿自主控制之中。

由幼儿自主控制是游戏最内在的本质。幼儿作为人类的一分子,他们有追求自由的需要,努力寻找一种由自己控制事物发展的感觉,会去做一些平时想做而一直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以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另外,幼儿由于体力智力和经验的不足,其不断增长的愿望与能力同这一现状产生强烈的矛盾和冲突,他们强烈地需要投入到游戏中去,投入到类同于现实世界的社会氛围中去,以找到一种自主控制的感觉,达到消除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目的。

三、幼儿游戏的特征

1.幼儿游戏是孩子们严肃对待的正事

一般认为,游戏是愉悦的,是非严肃的。事实上孩子们进行游戏时,往往带有一份专注,甚至是痴迷的状态。他们在游戏中的严肃态度,不亚于成人工作时的状态;他们角色扮演时,其认真的态度就像现实中一样。除了部分嬉笑打闹以外,儿童很多游戏行为常常连一点笑的意

思也没有,甚至还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紧张情绪。这种表现,是游戏者充分估计了自我的力量,为自己设置着小小的障碍,为自己找来了不确定的因素,然后自己再以自己的智慧解决这些障碍和问题。是愉快后效支持下的紧张,体验的是积极的情绪。

2.幼儿游戏在过程和结果里,过程体验更重要一些

一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玩泥巴,我们去问他“为什么要玩泥巴?”当一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荡秋千时,我们问他“为什么要荡秋千?”孩子们的回答往往是“好玩!”。他们玩没有外在目的,只有内动力。游戏的目的就是游戏本身。不过他们具体的游戏绝不是盲目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问孩子,“你在干什么?”答:“我在做(手段)衣服(目的)。”问:“做衣服干什么呀?”答:“给(手段)我的娃娃穿(目的)。”其具体活动的目的性和整体游戏的无目的性,强化了过程,淡化了结果。这就是孩子们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在小黑板上画房子,每一次方法都不同,但每画成一次都不惜擦掉重来的原因。

3.幼儿游戏是有规则的,对规则的自愿遵守是游戏状态得以维持的基本保证

游戏又是具有一定规范的。这种规范赋予游戏以规则,儿童游戏受游戏规则的约束。以人代人,受角色行为规则的约束。由于游戏规则是协调和裁判游戏行为的,它能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所以游戏规则是游戏者理解基础上自愿接受、自觉遵守的,是一种内部的自我限制。如果没有规则和儿童对规则的这种特殊态度,就不会有游戏行为。游戏根本上是一种自由活动,体现为儿童自主活动,包括自觉自愿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

4.幼儿游戏是以想象为基础的,是现实的童话版反映

孩子复演婚礼场面,不可能全面复演。面前没有人充当岳父岳母时,就对着前面假想有个岳父岳母,对着空气喊“爸”喊“妈”。孩子们在旁观者时,他是现实主义者,而当他参与游戏时,他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游戏中任何一种假想的情境,都是儿童对真实生活的模拟,游戏的主题来源儿童的生活范围,游戏的情节源自儿童的生活经历,没有听到过,没有看见过,没有经过的事是不会反映在儿童自发的游戏中的。当旁观者问“这哪儿有爸爸和妈妈呀?”时,游戏的孩子则会回答,“这是假装的呀”。游戏是现实的后继活动,是对现实的概括的反映活动,它源于现实又从属于现实。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验和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概括,他们反映的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最能理解的,体验最深的人和事,通过相像将现实改造成符合他意愿的假想的情境,从而,使现实与假想统一在一个象征的关系里了。

5.幼儿游戏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探索未知成为已知基础上的游戏

游戏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游戏总是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以操作所熟悉的材料而展开的。当一个儿童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伙伴中时,他不会去游戏,他必须

先熟悉环境,认识伙伴。将这一切成为已知的过程是探索,在一切成为已知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便是游戏。

游戏中的儿童往往不满足于已经习得的动作、知识和物品的用途,他们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表现自己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创造着未知。对一人已经操作得非常熟悉的材料,他们会去探索它新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再去尝试,玩出新的水平和技能。从已知到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求异,又从自己设置的未知经验中达到更高水平的已知经验。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需要学习包括衣食住行、交际交往在内的人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样式,需要认识他们的周围环境,因此幼儿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幼儿学习途径与方式的多样性。游戏教学提供给幼儿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式旨在改变幼儿学习过程本身。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有自发的学习动机,有成就感、自主感。

6.幼儿游戏使幼儿的幻想状态内化

运动的积极参与是儿童游戏的鲜明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外显的行为会逐步内化为幻想,从而用一种思想在游戏。我们发现幼儿的有些表现并不伴有明显的外显行为,但由于思维和情感的积极参与,使之在假想的情景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得到愉快的体验和满足。比如一个儿童会在完全没有同伴的情况下,在完全没有材料的情况下,一个人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用语言进行着有丰富情节、生动内容的假想游戏。或者一个人用笔和颜料在纸上涂画出各种只有他才能理解的符号,有意思地进行着纸上游戏。有时甚至在津津有味地旁观别人游戏时,将自己投射到别人的游戏中,以致得到极大的满足。这种情况在人身上会长期存在,如青少年的白日梦,球迷随着场上球员的运动而摆动身体等。

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质是培养幼儿的游戏性品质。游戏性越强的孩子,其综合能力越强。游戏性与创造力正相关,游戏性与儿童交往能力正相关,游戏性与儿童情绪情感发展及言语表达能力发展正相关。游戏性是一种主体性为核心的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是在游戏活动中生成发展的,我们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不但要保证儿童有充分机会去游戏,而且要保证儿童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冯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11.

[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何梦焱.面向21世纪,培养儿童的游戏性.学前教育研究,1999,(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