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题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史前时代:()。
2.()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3.人类诞生的标志是()。
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距今()年。
5.6.发现(),距今年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会劳动,会制造工具,使用()火,过着()生活。
7.山顶洞人:发现(),距今(),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会钻孔、磨光技术和()取火,过着()生活。
8.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产生带来的影响:9.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1112、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描写特洛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地()。
13、黄帝的功绩:炎帝的功绩: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初祖?14、大禹治水。
15、中国部落社会推举贤能的人担任部落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
从禹的儿子()开始,()制改为()制。
16、神话传说的价值依靠人们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虽有虚假成份,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了解缺少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需要通过史前考古加以证实。
史前考古和神话传说互相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
17、能在地图上填充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遗址位置。
18、保护文物的意义:19、请就怎样保护文物古迹提出自己的建议?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地标志()文明产生于大河的原因:4、古代巴比伦辉煌的文化成就5、古代印度辉煌的文化成就6、早期城市的代表7、古代印度种姓制度89、《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目的:历史地位:10、列举三种象形文字的名称、发源地和发明者:文字产生的意义:11、甲骨文的地位:12、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
13、早期国家的共同特点:统治者以神作为巩固权利的工具、王权神圣、社会分化、军队强大,刑法残酷。
14.四大文明古国的成果对今天直接影响的有: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1、()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先后以()和()为中心,历时约800年,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精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精编版第一单元史前时代一、基础知识1.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2.人从古猿进化来。
3.进化的先后顺序: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产生人脑形成4.直立行走:促进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人类进化的直接因素。
5.劳动:在进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6.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人类诞生的标志。
7.元谋人: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距今170万年。
8.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
9.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体貌与现代人基本一样。
以打制石器为主并使用少量磨制石器,拥有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氏族(由血缘关系结合)。
10.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
从事采集、狩猎。
(代表:北京人、山顶洞人)11.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陶器。
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
(代表: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12.最早的农业村落:西亚地区。
13.原始人的几种意识①宗教意识:尸体周围撒红色粉末。
②审美意识:山顶洞人的项链。
③科学知识萌芽:小口尖底瓶④狩猎生活: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14.山顶洞人的骨针:体现磨光和钻孔技术。
15.《吉尔伽美什》:古代西亚或两河流域的史诗。
16.《荷马史诗》:古希腊的史诗——如特洛伊木马的故事。
几个重要人物的贡献:17.炎帝(神农氏):农耕、医药、陶器、集市。
18.黄帝(轩辕氏):宫殿、车船、衣裳、打井。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9.嫘祖:养蚕抽丝技术。
20.禹:①划定“九州”,铸造“九鼎”;②涂山召见首领;③诛杀防风氏。
21.启:①建立军队;②制定刑法;③设置监狱22.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尧 舜 禹(禅让)。
禹 启(世袭)。
23. 大禹治水方法:疏导法。
启示: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然。
24.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世界文化遗产。
二、大问题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一、基础知识1. 公元前15世纪,埃及地跨亚、非。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4 单元整理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1、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1)欧洲南部的希腊半岛,东邻爱琴海。
公元2000年前后,爱琴文明发祥干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移至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历时约800年。
它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这也是欧洲文明的开端)(2)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出现在小亚细亚海岸和希腊各地,它们在历史上被称为城邦。
其中,是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城邦时代来临)(3)雅典濒临爱琴海,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航海业)使城邦繁荣起来。
(4)由于平民和贵族不断斗争,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制到极盛,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一年召开40次例会,投票决定国家的内政、外交等大事,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在休会期间,从公民中抽签选出50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城邦的旧时常务,各级官员也都通过抽签产生。
陪审法庭是雅典的最高司法机构,陪审员从公民中抽签选出,审理各种重大案件。
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陪五将审百军法人委庭议员↓事会司会↓法↓军机行事构政机机构构(5)雅典的民主制好与坏:正面:与君主专制相比有巨大的进步,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
反面:还是一种少数人地民主(局限性),妇女、奴隶和外国人都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6)斯巴达是希腊的另一个大城邦,它崇尚武力,热衷于征服邻邦。
整个斯巴达就像一座大兵营。
(7)斯巴达和雅典都想压倒对方,彼此征战,消耗很大。
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希腊逐渐衰落下去。
(内部战争)2、从共和国到大帝国(1)公元前8世纪,罗马在地中海北岸的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2)共和国的执政官有很大的权力,扈从肩上扛着象征权力和威信的束棒,叫做法西斯。
罗马人是个尚武的民族,他们崇拜英雄,教育孩子要勇敢、善战。
八上历史与社会四单元第三课主要复习纲要
学案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1、包括的主要朝代及概况2、几个历史事件:①,“澶渊之盟”;------- 和之间;年,主战,亲征,宋辽议和;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带来宋辽之间100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边境贸易,民族融合;但宋妥协,老百姓赋役加重。
②,“靖康之耻”------ 灭政权;1126年,金攻破北宋都城,年,和被金军掳获,北宋灭亡;③,岳飞抗金----- 和之间;岳飞,南宋著名将领,和奸臣,以罪名将其杀害。
1141年,南宋对金称臣、割地,宋金南北对峙;3、北宋与、、对峙,南宋与对峙,直到统一中国。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4、宋元时期新气象;第一,宋元时期,打破旧的“”,新的城市格局形成;北宋东京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宋代城市中出现了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瓦子;我国最早的一枚商标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第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朝代。
第三,的,著名的瓷都;第四,在唐宋时期,基本形成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例如: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左右)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时期,正式确立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贴春联成为民间过年的习俗,最初的“桃符”;5、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①宋词-----讲求诗歌的哲理性;②绘画:---“花中四君子”、、、;③元曲---包括和,其中,的《》P115,元作家,世界文化名人,悲剧著作?6、宋元科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①、古代科技的典范——四大发明(重点强调: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发明与宋元时期有关,中国的古代科技发展达到了高峰。
)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经济发展、社会开放、社会稳定、民族融合②、棉纺织品--- 代的,棉纺织技术,松江棉纺织业中心;7、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原因:技术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①13世纪末,威尼斯人《》,当时处在中国的朝代?;②元代著名港口?,象征:;多种宗教汇集的地方;③海上丝绸之路----又称“”,开始取代,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元代的瓷尤为珍贵;(注:对外贸易、交通:汉唐以陆路为主,两宋以海路为主,元朝是海路、陆路并举;(为什么?)8、课本P122自测题3:元朝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的原因和表现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第一,在地方设置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第二,元朝,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②原因:(1)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对外交通发达,为中外交流提供便利;(2)元朝政府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完整版】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文字记载2.劳动3.周口店3万4. C5. A6. C7. B8. A9. (1)在许多自然条件下都可能产生火。
北京人可能从以下渠道得到火种:如雷电生火、火山爆发、森林草木自燃、露天煤的自燃、偶然摩擦生火等。
(2) —般采用篝火法。
使用时不断往火堆中添加木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再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
(3)例如熟食兽肉,可以更充分有效地吸收食物的营养,以利大脑和身体的发育;点燃火堆,可以照明、取暖、驱赶野兽,改善了生活条件。
10. (1) “群居”、“采集”、“狩猎”、“共同制造、使用”、“共同享用”等。
(2)北京人生活的区域环境险恶,猛兽出没,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需要依靠群体力量保护自己;要猎获某些凶猛的野兽,也需要群体力量。
(言之有理即可) 11. (1)观点如海猿说、古猿进化说等。
(2)略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旧石器新石器2.采集狩猎粮食3.陶器4.半坡河姆渡5.自然祖先6. D7. C8. A9. B 10. C 11. C 12. A 13. (1) B河姆渡居民(2) A半坡居民(3)主要原因是两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寒冷干旱。
14. (1)黑陶体河姆渡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2)图一:说明当时有了饲养业;图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艺术美。
15.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言之有理即可)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 口耳相传远古2.黄帝炎帝3.禅让4.禹5. B6. B7. B8. A9. D 10. D 11. (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神农氏教民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2.(1)尧是远古时代华夏族传说中的部落联盟的首领。
(或答是氏族公社晚期的人物)(2)他勤劳俭朴,爱护百姓。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1、①孔子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 人,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有利于形成 稳定和谐的社会;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 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任何人都可以入学, 使人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③孔了还主张“因材施 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④此外,孔子还注重启发式教育,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⑤强调“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1.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 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 放。
2.百家争鸣: ①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 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②内容: ③影响:
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争和批判, 彼此吸收合理成分,有力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镐(现陕西西安)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1.分封制:
①分封制的基础: 古代宗法制度。
②分封到各地去当诸侯。诸侯往
下也按照同样原则将自己的民众和土地逐渐分封给卿大夫、士,士以下 不再分封。
③分封制的内容: 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其他地区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 天下
导语
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 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虽然春秋战 国时期的战争频繁,社会激烈变动, 但随着秦的一统天下,一个中央集权 的帝国建立起来,并从此确立了两千 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知识点归类
二、东周(春秋战国):p72
1、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建立 东周,都城洛邑,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时期。 2、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大大促进 了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 3、春秋五霸:p73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 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 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4、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 相进行改革(根本原因),同时打出“尊王攘夷” 的旗号,并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正式承认了齐 桓公的霸主地位。
韩非 子 孙武 孙膑 主张“法治”,强化 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 视人之知已、百战不殆 事备而后动
三、秦朝一统:P78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 权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P79——81(1)政治上:建 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 总揽一切大权 ②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2)经济上:大修驰道,排除 路障,统一车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货币采用圆 形方孔钱。(3)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 文字,后演变为隶书。(4)思想上:采纳李斯的建 议,进行焚书坑儒。(5)军事上:修筑长城(西起 临洮,东到辽东)北拒匈奴;开凿灵渠(连接长江 和珠江两大水系),南统越族。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一、西周:P70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 定都镐,史称西周。 2、周朝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礼乐文 明,礼乐文明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分封制 是周王将土地、人口封赐给亲属、功臣等。宗法制是分 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 权力的制度。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朝 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3、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溥天之 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当时 西周的分封制。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西周秦西汉东汉魏蜀吴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基础生活化1、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具体化1、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P74位置优越,经济富庶-----地理位置(物质基础);不计前嫌,重用管仲-----齐醒桓公的为人管仲改革,国富兵强;尊王攘夷,树立威信。
--------谋略,正确的治国方略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影响;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P75—76(1)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秦孝公的支持、诚信、得民心、符合时代潮流、商鞅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2)以史为鉴-------我看改革改革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改革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改革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
3、对秦始皇的历史作为评价: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是主要有(1)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
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
(2)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
(3)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
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他的历史罪过有:(1)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
(3)大兴土木,穷侈极欲,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
4、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历史作用: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战国时期,在秦国为何法家思想倍受推崇?P77(联系当的社会形势,说说为什么法家思想在秦国受到重视?)在当时,法家的思想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
初二历史片段教学设计5篇
初二历史片段教学设计5篇初二历史片段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让我们能够认真的去思考自己的岗位工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二历史片段教学设计,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二历史片段教学设计篇1一、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一至六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从初一的学习情况看,学生整体水平一般,学生自身对政治课不太重视,忽视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针对这种情况,联系当前的教育形式,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本书的基础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制定如下计划。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
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二、主要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针对学生的现状,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系实际使其加深印象,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贯彻知行统一,可读性和可教性相结合,通过课文中所设置的各种栏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和生理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节课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2、课堂上注意调控,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考点14丝绸之路与大运河考点15 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概况及作用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异同点:
相同点:1、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都是国力强大的体现。
不同点:
丝绸之路——开通了一条亚洲通往欧 洲的陆路交通;沟通了东西国际间的 经济、文化交流.
大运河——贯通南北的国内水路交通; 促进了国内南北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和 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
1519-1522
人物
迪亚士
国别
葡萄牙人
航线 西欧——非洲 南端的好望角
支持国
葡萄牙
哥伦布 意大利人
西欧——美 洲
西班牙
达.伽马
葡萄牙人
西欧——好望角 ——印度
葡萄牙
麦哲伦 葡萄牙人 环球航行
西班牙
二、新航路开辟的概况及作用
4、影响
积极影响(正面影响): ①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③为人们的迁徙提供了方便,促产阶级开辟
以史为鉴,郑和的远洋船队无论是规模、航线还 是时间都比哥伦布有优势,但是之后的明清统治者却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 展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对于我们今天 有什么样的启示?
▶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进取的精神。
▶要把握住历史的机遇。
1405年—1433 年
7 200艘 27800人
1492年—1504年
4 17艘 1000多人
早87年,长16年
多3次 相当于11倍多 相当于27倍多
最大船只
长151.8,宽 长24.5米,宽6米, 载重相当于10倍 61.6,载1500吨 载重100吨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秀州中学分校 胡燕娜
先秦和秦帝国→汉唐帝国→宋元时期 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三代), ⒈最早出现的文明之一:夏商周(三代 ,周代成型; 最早出现的文明之一:夏商周 三代 周代成型; ⒉曾达到世界农耕文明之巅峰; 曾达到世界农耕文明之巅峰; ⒊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 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 礼仪之邦); ⒋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礼仪之邦 ; 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 礼仪之邦 ⒌吸纳多元文化,兼容并蓄; 吸纳多元文化,兼容并蓄; ……
/GB/keji/1059/2236614.html
4、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培养历史语言的表达能 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 力和思辨能力,学会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力和思辨能力,学会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师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组织课堂辩论: 教师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组织课堂辩论: ⑴周王分封的利与弊 ⑵礼乐制度留给后世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礼乐制度留给后世的积极作用、 ⑶孔子教育思想的利与弊 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对与错 秦始皇“焚书坑儒”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秦朝一统
政治 郡县 制
经济 统一 货币
文化 统一 文字
军事 修筑 长城
意义:了解从西周宗法分封制社会到秦朝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国的发展过程,了解中华文明的 根基和特色 。
(四)教材特色 与旧教材的差异
1.确立了文明发展的主线: 确立了文明发展的主线: 宗法分封制社会→中央集权大一统社会; 宗法分封制社会→中央集权大一统社会; 2.所涉制度、人物、事件、思想繁多,不以时间、 所涉制度、人物、事件、思想繁多,不以时间、 概念叙述为主,将丰富的图片、 概念叙述为主,将丰富的图片、资料为学生的 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服务; 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服务; 3.教材内容的取材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材内容的取材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基础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地选项,每小题分,共分)、下列世界文明中,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地是…………()、印度文明、希腊文明、阿拉伯文明、中华文明、相传礼乐制度地制定者是…………………………………………………………()、大禹、商汤、周公、孔子、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商朝、西周、东周、秦朝、“春秋五霸”最先称霸地是…………………………………………………………()、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今天地首都北京在战国时曾是下列哪个诸侯国地辖地…………………………()、燕、赵、魏、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地是……………………………………………………()、孔子、老子、孟子、韩非子、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地是…………………………………………()、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汉武帝统治时期,曾两次出使西域地是……………………………………………()、张骞、司马迁、张謇、董仲舒、奠定“三国鼎立”地基础地战争是………………………………………………()、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昆阳之战、东汉地建立者是……………………………………………………………………()、刘邦、刘彻、刘秀、刘备、把人比作“水”,把君主比作“舟”,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地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最早创立科举制度地朝代是………………………………………………………()、东汉、隋朝、唐朝、北宋、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地是………………………………………………………()、李白、李贺、杜牧、杜甫、辽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建立地政权………………………………………………()、党项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岳飞率领地岳家军主要抗击下列哪一政权………………………………………()、西夏、辽、金、元、元宵节起源于………………………………………………………………………()、汉代、唐代、北宋、南宋、开创词作中“豪放派”词风地是…………………………………………………()、李清照、李煜、苏东坡、辛弃疾、北宋平民毕升发明地是……………………………………………………………()、雕版印刷术、泥活字印刷术、木活字印刷术、转轮排字盘、世纪末来到中国地马可•波罗来自………………………………………………()、米兰、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陶瓷之路”就是……………………………………………………………………()、陆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海上丝绸之路、欧亚第二陆桥二、填空题(请在下划线上填写恰当地答案.每空格分,共分)、公元前年,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地中央集权大帝国开始于年.、秦长城西起,东到,绵延万里,称为“万里长城”.、汉武帝颁布“”,大大削弱了诸侯王原来地土地和势力.、中国历史上惟一地女皇帝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从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元朝地建立者是.、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地纸币,称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读图题(读下图,完成相关题目,共分)、读右图《秦始皇像》,回答相关问题.()、秦始皇本名是什么?说说“皇帝”一词地来历.(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秦始皇为了巩固中央集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四、连线题:(共分)、将下列中国古代地书画家与其作品用直线连起来.(本题共分)阎立本《多宝塔碑》颜真卿《女史箴图》顾恺之《七月都下帖》王羲之《历代帝王图》《兰亭序》《洛神赋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材料分析题(共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分)为了取信于民,在颁布新法前,商鞅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大长地木杆,宣布:谁能够把木杆搬到北门赏十金.民众觉得此事容易,不相信真地发赏,没有人尝试.商鞅又把赏格提到五十金.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地心理,把木杆搬到了北门,商鞅如数发赏.从此,人们相信商鞅说话算数.新法颁布后,大家也相信它必定能实行.()、这个故事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请列举商鞅变法地主要内容和结果.(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分)唐朝著名文学家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另一位诗人胡曾也写了一首诗:千里江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上述诗中地“此河”与“千里江河”均指哪条河?下令开凿者是谁?(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你是如何评价“此河”地开凿地?(分)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基础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地选项,每小题分,共分)题号答案题号答案二、填空题(请在下划线上填写恰当地答案.每空格分,共分)、周武王(武王、姬发)、镐京、公元前、临洮、辽东、推恩令、武则天、安史之乱、勿必烈、交子三、读图题(读下图,完成相关题目,共分)、读右图《秦始皇像》,回答相关问题.()、嬴政.秦王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地功德高过古代地三皇五帝,于是采用“皇帝”地称号.他自称为“始皇帝”,并幻想后世子孙从“二世”“三世”传至“万世”.从此,“皇帝”一词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最高统治者地称号.()、答题要点:秦始皇确立了至高无上地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地官僚制度.中央官员都对皇帝直接负责.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把全国划分为郡和县,由中央直接管辖.中央和地方地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四、连线题:(共分)、将下列中国古代地书画家与其作品用直线连起来.(本题共分)阎立本《多宝塔碑》颜真卿《女史箴图》顾恺之《七月都下帖》王羲之《历代帝王图》《兰亭序》《洛神赋图》五、材料分析题(共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分)()、答题要点: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地“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地必要性和重要性.()、商鞅变法地主要内容有: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地人,可以免除劳役;奖励军功,立了军功地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地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把原来地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编制户口,规定一家犯法,其邻居必须告发,否则予以处罚等.结果是: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地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地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分)()、“此河”与“千里江河”均指隋大运河,下令开凿地是隋炀帝(杨广).()、答题思路:一方面肯定大运河在客观上所发挥地积极作用:大运河地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地交流和发展,解决了南北地交通,加强了政治统治,使沿线地城镇迅速繁华起来;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隋炀帝地残暴统治,他开凿大运河地一个很重要地目地是满足自己乘龙舟巡游江南地愿望.此举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地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下
集中兵力,分散敌人兵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春 秋
战
道家
国
兵家
时
期
战 墨家 国 时 儒家 期 代 道家 表 法家 兵家
百家争 鸣有利 促进了 思想文 化和社 会的发 展, 成为 后来中 “仁政”说。 “民为贵”“君为轻”“劳心者治人, 国思想 、 。 文化的 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人定胜天思想,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渊源。 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社会不公平。 “有用” 不如“无用”好。比老子更消极。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夏 夏商时期 P70 大 夏:公元前 2070 年,禹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中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朝 河 商:公元前 1600 年, 汤 灭夏建立商。 文 商的文明成就 意义或影响 P37,P39 明 甲骨文 (龟甲、 兽骨)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商 开始。记录商政治和经济情况。 青铜器(司母戊鼎) 体现了古代中国精湛高超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艺水平。 周朝-------礼乐文明的确立 P70--71 西周 公元前 1046 年,经牧野之战后,周武王 (人)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 。 西周治国策略(西周巩固、加强统治的措施和意义) 具体措施(制度) 意义或影响 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开始于夏,盛行于周) 维 护 社 会 秩 礼 分封制 乐 宗法制 根据血缘亲疏远近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 序,巩固其统 文 等级制具体化生活化 (规范身份地位) 治。 明 礼乐制度 将宗法、 拓展 西周礼乐制度(文明)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东周 变 革 第 一 课 《 从 封 邦 建 国 到 一 统 天 下 》 和 期 时 秋 春 与 争 霸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 洛邑,史称“东周 ” 。包括 春秋 和 战国 。 意 义 社会生产的发展 社会变革 P72--76 (表现) 春秋 (首霸) 齐桓公 、宋襄公(阖闾)、 社会生 春秋时期开始 五霸 晋文公、秦穆公(勾践)、楚庄王。 产发展 促使奴 出现铁农具和使 战国七雄:秦、楚、燕、齐、魏、韩。 隶制瓦 用牛耕;春秋晚 商 ①承认土地私有,可自由买卖。 战 内 解, 新的 期得到推广。促 鞅 ②奖励农耕; ③奖励军功。 国 容 进了生产发展, 封建制 变 ④建立县制 变 意 推动了社会其他 开始逐 法 义 变法最全面彻底使秦国成为战国 法 方面的变革。 中后期最强,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渐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学术思想成就) 百家争鸣的背景 P76 春 秋 时 期 百 主 要 家 代 表 争 鸣 学派 儒家 主要代表及其学术成就和地位 P76---78 人物和著作 主要思想 地位 仁” 的思想, 仁者爱人, 儒 家 创 始 孔子 以"“德”教化人民; 人, 《论语》 弟子 成为后世 以” 治理国家; 礼” “因 记录。 材施教”等教育思想; 正统思想。 老子 “道”的思想朴素的辨 道家 创始 证思想; “无为”;顺应自然 《道德经》 人 孙子(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 《 孙 子 兵 兵家 创始人 战而屈人之兵 法 》 墨子 “兼爱、非攻” 、节约、反对浪费。选举贤能。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子 孙膑 意 义 奴 隶 社 会
导学历史与社会8年级(上)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课中交流】1.生产劳动 火的使用 语言的产生 2.直立行走并能制造使用工具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3.略 4.旧石器时代 5.(1)非洲 欧洲(2)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相对有适宜的温度、降水,并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适合人生存、发展的食物等。
6.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对比简表发现地点距今时间 外貌特征 使用的工具 用火 情况 生活群体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70万——20万年 面部保留某些猿类特征 打制石器 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18000年 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 人工取火 氏族【课后巩固】1.B 2.B 3.A 4.略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第1课时【课中交流】(一)1.(1)①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②原始畜牧业是从打猎中产生的。
(2)①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③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印度 中美洲 欧洲 亚欧大陆 中国2.生产工具 生产生活 生活方式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种植粮食饲养家畜 定居生活,还使用陶器(二)1.西亚地区 考古学家在约旦河谷发现了一个9000年前的农业村落,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
2.石墙 生产区 3.(1)农业 畜牧业 (2)猪 牛【课后巩固】1.畜牧业 生产者 2.西亚 定居 3. D 4. C 5. C第2课时【课中交流】1.(1)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气候比较湿润多雨,水网密布,便于通风防潮。
(2)水稻 (3)制作黑陶、绘画。
2.(1)半地穴式房屋。
气候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河流较少。
(2)制作磨制石器、从事渔猎。
(3)陶器的造型与色彩的搭配、图案的绘制。
3.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及造成的原因(完成下表)4.(1)当时人们生活以狩猎为主,对动物非常了解。
汉唐盛世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北魏于5世纪统一了黄河流域。 2.内容: 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 ①把都城迁到先进文化中心--洛阳 ②鲜卑官员要说汉语 ③鲜卑族人改穿汉服 ④鲜卑族人改用汉姓 ⑤与汉族人通婚 ⑥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3.影响: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 民族融合步伐。
渠
黄
河
淮
河
沟 长 江 江 南 钱 塘 河余杭
江
(杭州)
大运河的作用: 运粮
1、大运河促使运河沿岸的城镇更加繁华; 2、大运河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 交流和发展; 3、大运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 集权。
(三)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逐渐混乱,爆发了边防将领安禄山、 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一)史学
《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纂的一部史学 巨著,记载了从传说时代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约三千年的主要史事,— 诗歌
1.繁荣原因: 社会经济的繁荣,科举制度的完善 2.代表人物及作品: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一)史学—— 《史记》 (二)文学—— 诗歌
(三)宗教—— 佛教和道教 (四)艺术—— 书法、绘画和雕刻
1.书法: (1)东晋王羲之,“书圣”,《七月都下帖》; (2)唐朝、颜真卿,创“颜体”,《多宝塔碑》 2.绘画: (1)东晋顾恺之,擅人物画,《女士箴图》。 (2)唐朝阎立本,擅人物故事画,《历代帝王图》 3.雕刻: 北朝开始雕刻的龙门石窟(河南省洛阳)
2、长安——河西走廊——敦煌——分南北两路: 北路:从玉门关出发,经西域、中亚,到达西亚 和欧洲 南路:从阳关出发,经过西域、中亚,到达安息 (波斯,今伊朗)和大秦(今罗马),另一路则 到达印度。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完整版】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文字记载2.劳动3.周口店3万4. C5. A6. C7. B8. A9. (1)在许多自然条件下都可能产生火。
北京人可能从以下渠道得到火种:如雷电生火、火山爆发、森林草木自燃、露天煤的自燃、偶然摩擦生火等。
(2) —般采用篝火法。
使用时不断往火堆中添加木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再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
(3)例如熟食兽肉,可以更充分有效地吸收食物的营养,以利大脑和身体的发育;点燃火堆,可以照明、取暖、驱赶野兽,改善了生活条件。
10. (1) “群居”、“采集”、“狩猎”、“共同制造、使用”、“共同享用”等。
(2)北京人生活的区域环境险恶,猛兽出没,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需要依靠群体力量保护自己;要猎获某些凶猛的野兽,也需要群体力量。
(言之有理即可) 11. (1)观点如海猿说、古猿进化说等。
(2)略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旧石器新石器2.采集狩猎粮食3.陶器4.半坡河姆渡5.自然祖先6. D7. C8. A9. B 10. C 11. C 12. A 13. (1) B河姆渡居民(2) A半坡居民(3)主要原因是两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寒冷干旱。
14. (1)黑陶体河姆渡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2)图一:说明当时有了饲养业;图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艺术美。
15.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言之有理即可)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 口耳相传远古2.黄帝炎帝3.禅让4.禹5. B6. B7. B8. A9. D 10. D 11. (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神农氏教民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2.(1)尧是远古时代华夏族传说中的部落联盟的首领。
(或答是氏族公社晚期的人物)(2)他勤劳俭朴,爱护百姓。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受封者、受封者的权利、受封者的义务、作用。
①目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②受封者:亲属(王室)、功臣、先代的贵族③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掌握封国内的军政大权④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定期朝见天子等⑤积极作用:确立了周王室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
消极作用:诸侯王权利和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为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2、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书P70这首诗反映了西周时期,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归周天子管辖。
3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P71 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
等级越高,社会地位就越高,权力也越大。
西周社会和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西周社会强调社会等级,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奋斗精神。
4、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5、礼乐制度的作用(评价):答:①礼乐制度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②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述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答: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得周王确立了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疆域,同时也密切了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周迅速发展成为幅员广阔,对周边民族影响比较大的国家。
礼乐制度是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都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的工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复习总提纲
(1)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
(3)大兴土木,穷侈极欲,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政治上: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废除分封制。
经济上:统一全国货币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促进了全国经济交流发展。
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上:焚书坑儒。
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是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交通上:大修驰道,排除路障。
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4、汉武帝的历史作为(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政治上:继汉景帝削蕃平乱之后,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皇帝权威,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上:采取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
4)疆域治理上: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归属西汉版图。
在滇池地区设立益州郡,使云南地区隶属西汉中央管理。
还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管理南方越族地区,同时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
5、三国鼎立国名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治区域魏220年曹丕洛阳(洛阳)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蜀221年刘备益州(成都)益州,荆州吴222年孙权建业(南京)江东地区6、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巩固政权的措施):1)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调整统治关系。
正确处理君民关系,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正确处理君臣关系,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使决策正确,政治清明;3)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4)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了统治基础;5)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民族关系上,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使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大团结。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提纲说明
大运河
中国南北经济文 化交流
意义:了解汉唐时期宏大的历史风貌,知道汉唐盛世对 世界文明产生的重要影响 。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
By 杜小二
农牧文化的交融
农牧文化间的和战
农牧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与交流
元 宋宋 与 与与 宋 辽金 辽
金
政经 文 治济 化
By 杜小二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市民生活
坊夜
娱
秧 占 瓷 市 市 交乐
马
城 稻器
界 限
普 遍 出
生 子活
消现
除
By 杜小二
文人的世界
对士 人的 政策
科举 发达
文
宋代
戏
诗词
人
曲
画
By 杜小二
古代科技的典范
火
印
药
刷
术
罗
棉
盘
纺
针
织
技
术
By 杜小二
开放与交流
马可·波罗
元代的对外交流( 以泉州为例)
意义:了解宋元时期农牧文化之间的交融,知道这一 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世 界的影响 。
第三课 告别野蛮
从刻画符号到象 形文字
文字
宏大的工程和精 巧的技艺
工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y 杜小二
标志人类文明的诞生 展示古老文明的辉煌成就
古老的科学探索 宗教的奥秘
科技 宗教
反映了人对自然、对社会 的认识
意义:通过文明起源时期文字、工艺、科技、宗教等多 面的发展状况,了解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
综合探究二 感悟沧桑巨变 By 杜小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汉朝新的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
2、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 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3、以唐太宗统治为例,分析唐初盛世局面出现 的基础。 4、通过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丰 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多方面感受盛唐气象。
5、学习、欣赏汉唐时期的文化艺术方面的辉煌 成就,感受汉唐盛世的风采。 6、通过学习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等知识,体会丝 绸之路对东西文化交流及大运河对南北经济交流的 重大作用。进一步理解历史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
3、利用乡土教材、考古进展,选择典型案例,对 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
⑴长江中下游的吴越争霸,浙江杭州、绍兴的古迹;
(2)资料:了解秦始皇文治武功的题材--秦的强大和进 取精神。 ①秦始皇兵马俑的音像资料; ②秦始皇陵揭秘之开掘争议 该不该惊醒地下的君王
/GB/keji/1059/2236614.html
变革与争霸
百家争鸣
秦朝一统
礼乐文明的确立
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
礼乐制度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变革与争霸
生产力发展
诸侯国强盛
周天子威望大减 春秋五霸 (齐国为例) 战国七雄 (秦国为例)
诸侯国进行变法
争霸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和变革
文士阶层的出现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 中的伟大作用。 6-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 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6-2 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 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7、尝试运用多种资源,理解、分析汉唐盛世出 现的背景,并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
(三)教材内容、结构
新的大一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新的政治局面的出现
→ 经济重心南移、民族融合
→ 唐初的政治革新 → 经济和社会的鼎盛 → 汉唐的伟大艺术成就 → 亮点:中西、南北交流
帝国新政
盛唐气象 盛世文化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要求
2-3 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方式,描述其主 要特点。
3-1 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3-2 选用典型事例,分析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2 列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 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 伟大作用。
⑵又如在讲述了秦统一初期的社会状况后,设计假 若你是秦国国君(角色扮演),建国后面临这么多 问题,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再引入秦始 皇是怎么做的?
⑶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商鞅“立木建信”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等都可作为重要的情境题材。
2、巧用、活用地图,用直观形象历史图片,在对 历史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促进理性认识。 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地图、图片蕴涵的各 种信息,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 析现象,归纳结论。比如图4-1青铜器、图4-3战国 编钟、图4-7、4-8、4-9兵器装备,就可以有很多的 历史信息:材质、原理、规格、制作和使用方法(曲 目) 、什么场合谁来使用,文物发掘等等。课前可 分组让学生找资料作准备,思考中国古代文明有什 么特别之处?有什么感想? 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如图4-4、4-6、4-19, 了解古今地名对比、培养识图能力。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秀州中学分校 胡燕娜
先秦和秦帝国→汉唐帝国→宋元时期 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⒈最早出现的文明之一:夏商周(三代),周代成型;
⒉曾达到世界农耕文明之巅峰;
⒊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
⒋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礼仪之邦);
⒌吸高分析、归纳、总结的 能力。如:可以提示学生从经济、政治、民族等几方面 来设计唐太宗大事记表,加深对“帝国新政”的理解。
5、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拓展教材内容,利用 校本教材,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崇 高情感。
⑴民族融合虽不是教材的主题,却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好素 材。汉唐民族关系复杂而辉煌,是缔造统一的中华民族大 家庭的重要时期。通过了解现在当时民族与现在56个民族 的渊源关系,让学生从现实出发体验历史的深远影响,感 受中国统一的大趋势。 ⑵杭嘉湖地区特有的历史素材,比如丝绸的重要产地(丝 绸博物馆)、运河文化(运河博物馆)是杭嘉湖人、浙江人 的骄傲,教学中运用这些素材,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 教学活动设计
1、充分利用课文素材,通过展开课堂辩论、扮演 课堂情景剧,感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蕴含的人文 气息和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⑴课堂辩论: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的利弊、 三国鼎立的历史作用、科举制的利弊、大运河的利与 弊; ⑵课堂情景剧:汉武帝问河间王治国之道、“隆 中对”、唐太宗与魏征、阿拉伯商人在广州、诗人贾 岛和文学家韩愈“推敲”等。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当 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孔子、墨子、 孟子、韩非子等重要思想家的主张及其深远影响。 3、通过了解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百家争鸣、 秦的统一等重要事件,分析它们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三)教材内容、结构
礼乐文明的确立
(二)教材处理与学习方法 本课采取文明史的叙述与案例相结合的编排 方法,内容往往基于文明史的角度而展开,教师 可引导学生开展灵活的教学活动,也可结合校本 教材和地方史内容。比如“吴越争霸”,对杭嘉 湖地区学生来说,可结合更多的现实生活体验。 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探究、开放创 新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和案例,努力 吸引学生全体、全程主动参与学习,可采取小组 合作学习、分组辩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方 法。
3、发动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分组分任务搜集 相关资料,试写调查报告,引用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 充实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搜集、处理材料的 能力。
简单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要求通过查找图书馆资料、 网上资料等,初步了解历史事物的发展脉络,试写小论文。 如:匈奴的历史、胡服和铜镜、唐装和唐人街、中国农业 生产工具的发展、盛世文化(史学、文学、宗教、艺术)、曲辕 犁筒车或陶艺制作、敦煌与丝绸之路、古今大运河、世界上著 名的运河及其与京杭大运河的比较等等。
诗 歌
宗 教
书 法
绘 画
雕 塑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丝绸之路 中国与西方各国 的交流
大运河 中国南北经济文 化交流
意义:了解汉唐时期宏大的历史风貌,知道汉唐盛 世对世界文明产生的重要影响 。
(四)教材特色
与旧教材的差异
⒈以中华文明发展的时代特点(汉唐文明的“鼎盛”) 来编写教材,突破了旧教材以朝代分段划分封建社会 发展的模式(初步发展→不断发展→繁荣→继续发展→衰落)。
①西汉、唐前期是重点,简述三国鼎立、北方人民的迁徙、南方 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 ②丝绸之路、大运河被浓墨重彩地专列一节,是时代的亮点,从 “国内”“国际”角度反映了“盛世”局面。
③旧教材中又繁又难、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被纷纷省略。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王莽篡汉、绿林赤眉起义、东汉外 戚宦官专权、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诸葛亮治蜀、吴国 开发江南、卫温去台湾、两晋统治、八王之乱、十六国战乱、 淝水之战等都没有介绍,五族内迁也只是一笔带过,不涉详 情。 隋朝没有提及文帝和炀帝的文治武功(大运河是例外), 唐朝则省去了玄武门之变、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朝疆域、 唐与边疆各族政权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唐后期的统治等。
2、将历史地图与民族关系、对内对外关系联系起 来,将历史图片、文物图片与汉唐的强盛联系起来, 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培养识图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西汉疆域图、三国鼎立图、南迁移民图、 丝绸之路图、大运河图等,注意边界四至、古今地名、交通 走向。 历史图片中,除了人物肖像图外,大量的文物图片以直 观的形式反映了历史事物的原貌,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其 历史信息之外,尤其要将该事物与现实联系起来,引导学生 认识渊源关系。如“秦砖汉瓦”与建筑材料、昭君出塞张骞 出使与当今交通、农事图农具与现代化农业、铜镜瓦当筒车 的作用与当今生活、丝绸之路中的商队与如今的中外运输、 运河的古今变迁等等。
⒉“盛世”局面绝不仅仅着眼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要 素,与旧教材不同,新教材展现了一幅气魄恢宏的盛世 画卷,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穿插历史情景的复原, 激发师生的情感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⒊汉与唐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两个朝代,“繁荣与强盛” 是其时代特色。新教材围绕“盛世”主题,取材重点突 出,取舍得当:
4、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培养历史语言的表达能 力和思辨能力,学会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师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组织课堂辩论:
⑴周王分封的利与弊 ⑵礼乐制度留给后世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⑶孔子教育思想的利与弊 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对与错
第二课
汉 唐 盛 世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一、教材分析
新的大一统
削弱诸侯国势力 制度
加强监察
独尊儒术 思想
和亲政策 对外
出使西域
巩固新的大一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 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民族南迁
中国古代社会 经济中心南移
帝国新政
贞观之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
完善科举制度
盛唐气象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市民生活
饮食
娱乐
娱乐 生活
盛世文化
宗 教
秦朝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