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农田土壤水分状况
(完整版)农田水利学试题四

农田水利学课程考试试题姓名年级专业学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农田水分状况:2.容水度:3.灌溉模数:4.参照作物需水量:5 .灌溉方法: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叫作物需水量?A、灌溉作物所需满足的蒸发蒸腾量。
B、实际生长条件下作物的植株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
C、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在最佳水、肥等土壤条件与生长环境中,取得高产潜力所需满足的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之和。
D、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绿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2.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形态。
液态水按其运动特性又可分为()、()、及()3类。
A、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B、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点和凋萎系数。
C、汽态水、吸湿水、薄膜水。
D、重力势、压力势、基质势。
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哪四个方面?()A、作物种类、作物品种、作物生育期及作物产量。
B、气象条件、土壤特性、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C、土壤含水量、灌溉条件、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D、降水、日照、土壤特性、及作物性状。
4.田间灌水均匀度是指()?A、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
B、灌溉水湿润土壤的平均深度。
C、灌溉水流入单位面积农田的时间。
D、单位面积农田上的灌溉水量。
5. ()叫作物需水关键期?A、作物最需要灌水的生长时期。
B、作物生长最关键的生育阶段。
C、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生长阶段。
D、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6.作物需水的模比系数是()?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大小。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D、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大小。
7. ()叫作物系数Kc?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的大小。
D、作物系数Kc 是作物本身生理学特性的反映,它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体叶面积有关,Kc = ETc/ETo。
灌溉排水工程学试卷4

灌溉排水工程学试卷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灌溉排水工程学试卷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灌溉排水工程学试卷4的全部内容。
课程试卷(4)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形态。
液态水按其运动特征又可以分为(吸着水)、(毛管水)、及(重力水)。
2、作物需水量主要是指(作物生理需水量)及(作物生态需水量).3、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4、喷灌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及(水滴打击强度).5、在明渠横断面设计中应以(设计)流量作为基本设计依据,并考虑非常情况下的(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
6、渠道工作制度有(续灌)及(轮灌)两种。
7、灌溉对水源的基本要求有(除涝)、(防渍)、及(控制土壤盐碱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灌溉排水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内容及其发展趋势。
灌溉排水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及内容包括: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以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旱情;调节农田水利措施一般有:灌溉措施和排水措施.灌溉排水工程学的发展趋势为:(1)由丰水灌溉转向节水灌溉,进一步研究生物节水理论;(2)灌水方法仍将以地面灌溉为主,喷灌、微灌及膜下滴灌会有较大发展;(3)为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渠道衬砌、管道输水、覆膜等节水技术将日益得到发展;(4)加强灌溉管理,提高自动化程度;(5)灌排工程对环境影响将作为重要研究内容。
2、试述土壤水分入渗的过程、特点、及相应的计算公式.答、答、入渗过程:当入渗前土壤的初始含水率θ0很小时,地面维持有薄水层的初始入渗速度i1很大,地面处的土壤含水率在很短时间内就接近土壤的饱和含水率θs.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由于入渗路径加长,从地面到入渗锋面的水势梯度逐渐减小,所以入渗速度i t也不断地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i f,它接近于该种土壤的渗透系数K。
农田水分状况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适当的水分状况能够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高产和优质,而不恰当的水分管理则会导致产量下降和作物质量下降。
本文将介绍农田水分状况的重要性,农田水分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水分管理。
一、农田水分状况的重要性农田水分是农作物生长中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水分对于作物的光合作用、营养吸收、植物体温调节等生理活动都具有重要影响。
适量的水分可保持农田土壤湿润,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水分供应。
而不足的水分将导致植物缺水,限制其生长和发育。
二、农田水分的评估方法1.土壤含水量测定法土壤含水量是评价农田水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重量法、容积法和电阻法。
重量法是通过称量土壤样品的干重和湿重来计算土壤含水量。
容积法是测量土壤样品的容积以及样品在饱和状态和干燥状态下的容积来计算含水量。
电阻法主要是利用土壤导电率的变化来测定土壤含水量。
2.土壤水势测定法土壤水势是表示土壤水分状况的另一种指标。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压力室法和湿度计法。
压力室法是通过测定土壤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含水率来评估土壤水势。
湿度计法则是利用湿度计测定土壤和空气之间的水势差异,进而推算土壤水势。
三、水分管理方法1.合理灌溉合理灌溉是保证农田水分状况的基本手段。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生育期等不同因素,采取适当的灌溉量和灌溉方式,保证水分能够充分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2.土壤覆盖措施土壤覆盖是一种有效的保持土壤湿润的措施。
通过保持农田土壤表面的覆盖物,如秸秆、草坪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散和蒸发损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3.积极排水排水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高湿度地区或土壤排水不良的地方,采取排水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土壤含水量过高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高土壤透气性。
四、总结农田水分状况对于农作物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评估土壤水分状况,采取适当的水分管理措施,能够保证农田水分的恰当供应,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PPT课件

一、农田水分存在形式
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地表水、土壤水 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
•地表水:地表积水。
•土壤水:存在于包气带中的水分。 •地下水:饱水带中的重力水。
汽态水、吸着水 汽态水、吸着水、薄膜水 毛细带表面 毛细水为主 地下水面(潜水面) 潜水土壤水分形态
质地 名称
重 吸湿 系数 — 1~2 1~2 2~3 2~3 — — — 凋萎 系数 — 4~6 4~9 6~10 6~13 15.0 12~17 —
量(%) 田间持 水量 16~22 22~30 22~28 22~28 22~28 28~32 25~35 30~35
紧沙土 沙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0.1-0.3个大 气压
吸湿系数(Ws):干土壤在水汽
相对饱和的环境中(相对湿度 100%)吸持水分子可达到最大量 ,此时土壤的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 或吸湿系数(大概有15—20层水分 子)。
31个大气压
不同土壤吸湿系数不一样: 一般,粘土 >壤土>砂土, 另外吸湿系数大小还 与测定时温度有关,温度高,吸湿系 数小。
土壤三相体示意图
2、土壤水分常数
(2)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饱和含水率(θs) :当土体孔隙完全被 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 率叫饱和含水率(也 称全持水量)。
VW s V
土壤三相体示意图
2、土壤水分常数
田间持水率(θfc):悬着毛管水
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叫田间持水 率。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 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田间持水率。 一般为饱和含水率的50%左右。
土粒
2、土壤水分常数
凋萎系数(wp):当作物产生 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叫 凋萎系数。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三版课后答案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2.参考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地块的长度和宽度大于200m)矮草地(8- 15cm).上的蒸发量3.多年均衡法:是指将地下水含水层作为-一个多年调节的地下水库,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按照与地面水库相似的方法进行多年调节计算,从而确定地下水库的库容和最低静水位的一种方法。
4. SPAC系统:将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连续体,水分通过土壤、植物到大气的传输过程用势能理论来描述。
5.灌溉用水管理:灌溉水量、流量的调配与控制及灌溉时间的安排等。
二、是非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X2. V3. N4. V5. X6. X7. X8. V9. X10. X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2.孔隙水、裂隙水、溶洞水3.平均排除法、地区经验公式法4.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5.续灌、轮灌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答案要点:影响因素:气象因素:日照、风速、气温、湿度、气压等作物:作物种类、种植密度、生育阶段土壤:土壤类别、土壤湿度等农业耕作措施等作物需水量推求方法:经验公式法:水面蒸发为参数、气温为参数、产量为参数水汽扩散理论为基础的半经验公式法:空气湿度法、温度风速法、温度8照法参照作物需水量法:彭曼公式2.答案要点:旱作物对农田水分的要求:1)地面--般不允许有积水2)地下水一-般不允许上升至根系层内3)根系层允许最大含水率不超过田间持水率,最小含水率不小于凋萎系数4)盐碱土地区,土壤水溶液浓度不能超过允许最高值水稻对农田水分的要求:1)田面可以有适宜的淹灌水层2)地下水位要维持适宜的深度3)要维持适宜的渗漏强度3.答案要点:取水方式: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
灌溉排水习题总结

灌溉排水工程的任务是:研究和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水旱灾害,合理而科学的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灌溉研究的内容:水源工程、输水工程、田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科学排水研究的内容:产生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及相应的排水方法,田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排水输水沟道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承纳排水系统排.出水量的承泄渠治理的学科。
排水的对象一般有:1、雨涝排水2、防渍排水3、沼泽地排水4、盐碱地排水旱作物在潮湿土壤中,其根系生长缓慢,多在表土下较浅的土层中平行横走水分对改善作物生态环境的作用:1、以水调气2、以水调温3、以水调肥4、改善农田小气候5、提高耕作质量和效率农田水分的四种基本形式:大气水、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凋萎系数:农业生产中将相当于吸持力为1.52x106pa的土壤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率:是确定灌水定额时,计划湿润土层允许含水率的上限,因为超过田间持水率的土壤水,会在重力作用下很快下渗,不能保持在计划湿润层中全蓄含水率:土壤中超出毛细管含水率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很容易排出。
又称重力水.这事的土壤含水率称为饱和含水率,又称全蓄含水率水分常数:相当于各形态的土壤含水率1.0m3/亩的水量相当于田面建立1.5mm的水层厚度水分特征曲线;土壤含水率与吸水率的关系曲线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烘干法、负压计法、TDR法、中子法、r射线法土壤含水率的表示方法:质量含水率体积含水率水层厚度土壤水分的蒸发强度的两个因素; ,1为外界蒸发能力即气象条件所限定的最大可能蒸发强度2是土壤自下部土层向上的输水能力SPAC系统的组成:土壤、植物、大气中的水农田水分消耗主要为:植株蒸腾、株间土壤蒸发、深层渗漏植株蒸腾和株间的土壤蒸发合称腾发,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发量又叫做作物需水量参照作物需水量:是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绿草地的蒸发蒸腾量实际作物需水量的计算:ET=KcETo植株蒸腾:作物将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蒸散到大气中的现象。
《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用课件-第一章

it i1t
由于
lg i1 lg i2 tg lg t1 lg t 2
即α为拟合直线与横轴的夹角的正切值 拟和直线与纵轴的截距即为lg i1 则累积入渗量I与入渗时间t的关系
式中i 0为第一单位时间内土壤渗吸的平均速度。 用式(1—10) I t
2) 菲利普入渗公式
式中:S为渗吸系数, i f 为稳定入渗速度[ i f =i (∞)]
3、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 (1)无地下水位补给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蒸发 当地下水位较深时,上层土壤的含水率可以看作不受地 下水补给的影响。蒸发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稳定蒸发阶段:指灌水、降雨入渗刚结束,土壤含水量 高,向上输送水分的能力强,此时土壤水分的蒸发强度 ε主要取决于大气的蒸发力,其接近于水面蒸发强度, 与土壤含水率无关,当土壤含水率降至某一临界值θk, 时,稳定蒸发阶段结束,该阶段又称为大气蒸发力控制 阶段。 ε≈E
S:根系土层中易溶于水的盐分含量(占干土%); C:允许的盐类溶液浓度(占水重%) ; θmin:为按盐类溶液浓度要求所规定的最小含水率 结论:旱作物根系吸水层含水率 最大:田间持水率 最小:作物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下限
2、水稻地区的农田水分状况要求
水稻喜湿好水
田间经常需要水层
生理上要求土壤水分达到饱和(除萌芽和成熟期) 水稻的灌溉以保证田间有适宜的浅水层。 为水分、养分的供应提供良好条件 适宜的 浅水层
dt时间内,流入和流出单元体的土壤水分质量差总计为 dt时间内单元体内土壤水分质量的变化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知两者在数值上相等,即:
将(1—2)式代入(1—4),得:
即为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式。
D(θ)称为扩散度,表示单位含水率梯度下通过单位面积 的土壤水流量。
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

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高标准农田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提高的要求,通过改造和调整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土壤质量,提供高效灌溉、集雨蓄水、农田水湿调控等服务,保障农田高效精细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因此,高标准农田的验收标准可以从农田水利设施、土壤质量、农田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
农田水利设施:1. 农田排灌设施:排水体系完善、排水畅通、湿地转化效果明显,提高水利设施利用率和排灌效率。
2. 灌溉设施:灌溉系统合理,包括灌溉渠道、水泵站、滴灌设备等,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水,降低水资源浪费。
3. 集雨蓄水设施:建设集雨水池、蓄水塘等,增加农田水资源供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土壤质量:1. 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层次分明,有利于作物根系发展和透水性良好。
2. 土壤肥力: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富含养分,提供丰富而稳定的养分供给,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3. 土壤水分状况:合理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水分平衡,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和水分充足。
农田管理:1. 施肥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充分考虑农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含量,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2. 农药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措施,确保农药使用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3. 灌溉管理:科学制定灌溉方案,合理控制灌溉量和频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此外,高标准农田也需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包括:1. 农田周边环境:农田周边环境整洁、无污染物和垃圾,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农田生态系统:建立生态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生态平衡。
3.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护农田水土资源。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的验收标准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土壤质量、农田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评估,通过评估这些方面的指标,可以全面了解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情况,提高农田的科学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2、压力势(ψp) 、压力势(ψ
毛管上升水的高度与孔隙的半径成反比。 但当孔隙过细时,管壁对水份运动的阻 力增加,因而上升高度反而变小。
4、重力水
当土壤水份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份不 能为毛管所保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 下渗漏,这部分水就称为重力水。 重力水对作物是有效的,但由于它渗漏很快, 不能被保持,所以对旱作而言是无效的。 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份 时,土壤的含水量就称为饱和持水量。
4、重力势(ψg) 、重力势(ψ
土壤水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因重力 影响而产生的势能也不同,有此而产生 的水势称为重力势。 重力势可正可负,它是与参照面相对而 言的。参照面以上的土壤水重力势为正 值,参照面以下的为负值。 通常选择剖面内部或底面边界。
土水势代表土壤水分总的能量水平。土 水势的绝对值越小,土壤水分的能量水 平就越高。 土壤水总是从土水势高(即绝对值)低 处移动。 如果只考虑土壤水分运动,而不考虑植 物对水的吸收,溶质势可以忽略。其余 三个分势和称为水力势: ψh = ψm+ ψp+ ψg
(1)水深(Dw) 指在一定厚度(h)和一定面积土壤中所 含水量相当于同面积水层的厚度。 Dw= θv.h 单位可以用cm或mm,
(2)绝对水体积(容量)
指一定面积一定厚度土壤所含水量的体 积,量纲为L3。 V方/公顷,
V方/亩
二、土壤水的能态
农田土壤墑情类型的划分状况

农田土壤墑情类型的划分状况
发布者:李向春发布时间:2013-12-06 14:08:32
1、汪水(黑墑以上),表土汪水,手握湿土有水下滴,土壤含水量(23%以上)达田间持水量或更多。
这种情况是水分过多,氧气不足,不宜整地播种,应排水散墒。
2、黑墒(饱墒),土色深暗,手握成团,扔在地上不宜散开(沙土除外),这种墒情水分充足,补给容易,但春播时可能土壤温度偏低,它是适宜播种的墒情上限。
这种情况可稍散墒,适时播种,夏季作物需水多时正适合。
土壤含水量20%~23%。
3、黄墒土色发黄,手握成团,落地易碎。
此时宜于耕作和播种,但因水分已少,补给较困难,春季要加强保墒措施,抢墒播种。
夏季中午前后作物可能暂时打蔫。
土壤含水量12%~20%。
4、潮干土(灰墒)土色灰黄,握不成团,手捏无湿印,微有湿暖的感觉。
这种墒情水分不足,除高粱、谷子等耐旱作物可勉强抢墒播种外,一般作物不易保苗,应浇水补墒再种。
土壤含水量8%~12%。
5、干土面。
含水很少,种子不能出苗,必须先浇水后播种。
土壤含水量8%以下。
1 农田水分状况

§1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指农田中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地表积水。
土壤水:包气带中的水分。
地下水:饱水带中的水分(可自由流动的水体)。
与作物生长最密切的是土壤水。
一、土壤水(一)土壤水分形态土壤水又可分为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几种水分形态。
1.吸着水(1)吸湿水分子力、紧紧束缚在土粒表面、不能移动、分子状态水。
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2)膜状水分子力、束缚在土粒表面、可沿表面移动但不能脱离土粒表面、液态水膜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最大分子持水率。
2.毛管水对于单个土粒,只能依靠分子力吸附水分, 但对于由许多土粒集合而成的土壤,其连续不断的孔隙相当于毛细管,因此还存在一种毛管力,依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按水份供给情况不同,分悬着毛管水和上升毛管水。
(1)悬着毛管水灌溉或降雨后,在毛管力作用下保持在上部土层中的水分。
土壤储存水的主要形式。
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率。
(2)上升毛管水在地下水位以上附近土层中,由于毛细管作用所保持的水分。
上升毛管水达到根系,则可被作物吸收利用,但地下水位不允许上升到根系,以防渍害。
盐碱地区应严格控制地下水位,发防发生次生盐碱化。
3.重力水土壤中超过田间持水率的那部分水为重力水。
重力水以深层渗漏的形式进入更下的土层,或地下水。
旱地应避免深层渗漏,以防止水的浪费和肥料的流失。
水田保持适宜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会增加根部氧分,有利于根系发育。
(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对水分的吸力:1000MPa—0.0001MPa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力: 1.5 MPa左右(1 MPa=9.87大气压=100m水柱)如果水分受土壤的吸力小于1.5 MPa, 作物可吸收利用;如水分受土壤的吸力大于1.5 MPa, 则作物不能吸收利用。
1.5 MPa是有效水和无效水的分界点。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可以用下图来说明:(图:土壤水分有效性图)二、农田水分状况(一)旱田适宜的农田水分状况不允许地表积水土壤适宜含水率: 凋萎系数~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0.6β田地下水水质较好,则地下水位可较高, 但一下水位不能达到根系层。
灌 溉 排 水 工 程 习 题 集 与 答 案

灌溉排水工程习题集与答案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1.作物需水量2.灌溉制度3.灌溉水利用系数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5.地下水临界埋深二、是非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你认为叙述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你认为不正确的打×。
1.同一种作物,同样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越大,作物蒸腾量也越()2.在制定水稻的灌溉制度时,必须考虑地下水补给量和因作物根系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3.为防止渠道因超过允许最高水位而酿成决堤事故,一般在渡槽、倒虹吸等重要建筑物的下游要修建泄洪建筑物。
()4.地面灌溉采用畦灌时,畦长越短越节水。
()5.喷头的喷射仰角在45°时射程最大。
()6.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率时,作物将会因土壤水分供给不足而产生缺水()7.在一定的范围内,土温和水温增高,可以促进根系吸水。
()8.非充分灌溉时,作物的产量因实际腾发量减少而减少,其净效益随之下降。
()9.渠道采用续灌时的灌溉流量一般比轮灌时小,因而更省水。
()10.田间排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性质和排水要求,与排水沟深度无关。
()三、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1.毛管水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共同作用而保持土壤孔隙内的水分。
2.描述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是根据______和______推导而来。
3.渠道输水损失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4.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时,其取水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灌溉排水管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0 分)1.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的释水特性有何区别?2.灌溉水源对水质有哪些要求?3.农作物对农田排水有哪些要求?4.简述地面灌溉与喷灌、滴灌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条件。
农田水利学复习题目

农田水利学课程考试试题四、计算题(20分)某灌区冬小麦全生育期田间需水量E=380m3/亩,设计降雨量P=150㎜,降雨有效利用系数σ=0.8,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K=30m3/亩,生育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取0.3m,生育后取0.8m。
土壤孔隙率n=48%(占土体),田间持水率θ田=7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在冬小麦播种前进行灌溉,灌溉后使土壤最大计划湿润层范围内的含水率皆达到田间持水率,收割时可使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率的80%。
用水量平衡方程在式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SPAC系统:将土壤-植物-大气看做一个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
2.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的水量,又称腾发量。
3.作物灌溉制度: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4.田间持水量(率):当悬着毛管水达到毛细管最大持水能力时,悬着毛管水的平均含水量(率)。
5.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种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者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简答题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各指什么?植株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株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旱田中由于降水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2.简述作物实际需水量的计算过程。
(1)参照作物需水量的计算(2)实际需水量的计算3.简述灌水定额与灌溉定额的区别与联系。
灌水定额是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灌溉定额是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4.如何计算管道式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和扬程?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就是涉及管线上同时工作的喷头流量之和,再考虑一定数量的损失水量;喷灌系统的设计扬程是在设计管线中的支管入口压力水头的基础上,考虑沿线设计管线的全部水头损失、水泵吸水管的水头损失,以及支管入口与水源水位的地形高差得到的。
第一章1-农田土壤水分状况

二、农田水分状况
(二)水稻地区适宜的农田水分状况 n 传统采用淹灌法. 缺水地区应推广控制灌溉等节水
灌溉技术。 n 除晒田期,地面维持适宜的水层深度或湿润度; n 地下水位不宜过高, 应保证一定的深层渗漏.
二、农田水分状况
(三)农田水分状况的调节 1.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及措施 • 原因: 降水量大; 洪水泛滥; 地下水位过高等. • 形成的灾害:洪灾;涝灾;渍害 • 措施:
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
2、方程
zD zK z t
3、初始条件、边界条件
4、菲利普求得:
入渗速度:
i
S 2
1
t2
i(f 单位:mm/h)
入渗总量:
1
I St2 i f t
(单位:mm)
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
i f ——稳定入渗率,相当于渗透系数
s——吸水率,与土壤含水率有关, 系。
5、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图):
防洪——整治排洪河道,兴修水库,加固堤防 等。 防涝——开挖排水河道,修建排涝闸、站等。 防渍——开挖田间排水沟,防止过量灌溉等。
二、农田水分状况
(三)农田水分状况的调节 2.农田水分过少的原因及调节措施 • 原因:降雨少,土壤持水能力差等。 • 措施:
灌溉——主要措施; 疏松土层——减少土壤蒸发; 地表覆盖——阻止土壤蒸发; 化学抗旱——减少叶面蒸腾。
膜状水 1.5
吸湿水 3.1 1000
饱和含水率
过剩水 土
田间持水率
壤
有效水 有
最大分子持水率
效
难有效水 凋萎系数
持
无效水 水
吸湿系数 含水率为0 无效水
率
农田水分状况汇总

农田水分状况系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
一切农田水利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调节和控制农田水分状况,以改善土壤中的气、热和养分状况,并给农田小气候以有利的影响,达到促进农业增产的目的。
因此,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对于农田水利的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农田水分状况一、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农田水分存在三种基本形式,即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而土壤水是与作物生长关系最密切的水分存在形式。
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汽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
(1)汽态水系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水汽,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故对植物根系有利。
由于数量很少,在计算时常略而不计。
(2)吸着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两种形式:吸湿水被紧束于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力的作用下自由移动;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薄膜水吸附于吸湿水外部,只能沿土粒表面进行速度极小的移动;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土壤的最大分子持水率。
(3)毛管水毛管水是在毛管作用下土壤中所能保持的那部分水分,亦即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排除的水分中超出吸着水的部分。
分为上升毛管水及悬着毛管水,上升毛管水系指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的水分。
悬着毛管水系指不受地下水补给时,上层土壤由于毛细管作用所能保持的地面渗入的水分(来自降雨或灌水)。
(4)重力水土壤中超出毛管含水率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很容易排出,这种水称为重力水。
在这几种土壤水分形式之间并无严格的分界线,其所占比重视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和温度等而异。
可以假想在地下水面以上有一个很高(无限长)的土柱,如果地下水位长期保持稳定,地表也不发生蒸发入渗,则经过很长的时间以后,地下水面以上将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土壤水分分布曲线。
这个曲线反映了土壤负压和土壤含水率的关系,亦即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见图1-1),这一曲线可通过一定试验设备确定。
在土壤吸水和脱水过程中取得的水分特征曲线是不同的,这种现象常称为滞后现象。
电大《灌溉排水新技术》网络形考一(30)

1.如果土壤中代换性钠离子含量占阳离子代换量的15%以上,则应属于()
A.碱土
B.弱碱化土
C.非碱化土
D.强碱化土
【答案】:D
2.以下几种盐碱土中,对作物危害最大的是()。
A.油碱;
B.白碱;
C.瓦碱;
D.马尿碱
【答案】:D
3.地下水临界深度最小的是()。
A.黏质土
B.轻壤土;
C.砂壤土;
D.中壤土;
【答案】:A
4.()渠基土壤水分,可以防止冻结过程的水分转移,有利于衬砌渠道的防冻。
A.降低
B.增大
C.加深
D.升高
【答案】:A
5.水资源配置系统,一般由供水系统、输水系统、用水系统和()四部分组成。
A.防水系统
B.给水系统
C.降水系统
D.排水系统
【答案】:D
6.农业生产上对作物最有效的土壤水分是()。
A.薄膜水
B.毛管水
C.吸湿水;
D.重力水
【答案】:B
7.相同条件下,土壤中有效含水量最多的是()。
A.粗砂土。
农田水力学

据测定,该地苹果树耗水高峰期平均日耗水强度为6mm/d,灌水周期可取5~7天。该地属半干旱气候区,灌溉季节多风,月平均风速为2.5m/s,且风向多变。该地冻土层深度0.6m。
基本资料
已知某喷头流量为4m3/h,射程为18m,喷灌水利用系数取0.8。
要求
(1)求该喷头作全圆喷洒时的平均喷灌强度;
(2)求该喷头作240°扇形喷洒时的平均喷灌强度;
(3)若各喷头呈矩形布置,支管间距为18m,支管上喷头间距为15m,组合平均喷灌强度又是多少?
【题3—4】喷灌均匀系数计算
基本资料
要求
运用土壤入渗(渗吸)经验公式计算30min内的入渗水量及平均入渗速度,以及第30min末的瞬时入渗速度。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复习思考题:
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是哪些,各自特点
2.直接主算需水量的方法
3.惯用法的计算
4.了解修正的彭曼公式
5.作物灌溉制度的内容及确定方法
6.水稻的水量平衡方程
解:因为该试验果园土壤为砂壤土,查各类土壤允许喷灌强度值表的砂壤土的
【题3—7】滴灌设计
基本资料
某蔬菜地拟建滴灌系统,已知滴头流量为4L/h,毛管间距为1m,毛管上滴头间距为0.7m,滴灌土壤湿润比为80%,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为0.3m,土壤有效持水率为15%(占土壤体积的%),需水高峰期日平均耗水强度为6mm/d。
(2)土壤平均孔隙率n=41.3%(占土体)。
(3)土壤田间持水率θmax=75.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灌排工程学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

(3)土壤最大分子持水率: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二、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1.概念:表示土壤基质势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基质势:是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吸附力和毛管现象产 生的毛管力共同形成的,饱和土壤中基质势为零。通 俗地说,是土壤对水的吸力,但对于水来说,所具有 的能量是负值。
2. 影响土壤水分特性曲线的因素
土壤质地:土壤越粘重,含水能力越强。 土壤结构:同一种土壤,孔隙率越小,饱和含水率越小, 但在高吸力时,土壤水分主要受颗粒吸附力的影响, 因而压实程度对含水率的影响很小。
1.土壤水分特性曲线图
二、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3. 各种土壤水分特性曲线的区别 (1) 土壤越粘,在含水率相同的情况下,吸力越大,表 明粘性土比砂性土排水不易。 (2) 土壤越粘,在相同吸力下,含水量越大,表明孔隙 较多,可持有更多水分,但有效水分不一定大。 (3) 砂土在大孔隙水分排除后。只能保留很少水分,曲 线变化大,而粘土曲线变化比较均匀。 4.滞后现象 同一种土壤,在吸水和释水时,在同一含水率情况下, 吸水比释水吸力小,这种现象叫滞后现象。
思考题
1、土壤水按其形态是如何分类的? 2、绘图并用文字说明砂、壤、粘 三种土壤水 分特性曲线及差异。 3、当地下水位据地面较深、土壤上层干燥时, 如果有一次较大降雨,试说明降雨过程中和雨 后一段时间内土壤剖面上水分的动态变化 。
六、土壤含水量的计算
六、土壤含水量的计算
孔隙率:
n V孔 / V总
空气 Va
Vv
含水率 q : 土壤中能容纳水的体积 和土壤总体积之比
水 Vw 骨架 Vs
V
Vs
饱和度 S: 土壤中能容纳水的体积和 土壤孔隙体积之比
农田水分状况

1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中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河水的数量和时间上的动态变化2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是时的土壤含水率3最大分子持水率:薄膜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率4凋萎系数:相当于吸持力为1.52*10^pa的土壤含水率5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灌水的最大含水率6最大毛管持水率:上升毛灌水由于有地下水位拖垫在其上升范围内的平均含水率高于悬着毛灌水的含水率7饱和含水率:土壤中超出毛管含水率的水分由于重力作用很容易排除这种排出的水叫重力水,此时的含水率叫饱和含水率8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反应土壤负压(吸力)和让含水率的关系即土壤水含量与能量之间的关系9体积含水率:Q土体=V水/V自然10孔隙:Q孔=V水/V孔11重量(质量):Q=m水/m干土12干旱:由于根系吸水不足以致破坏了植物水分平衡和协调的现象13大气干旱:农田水分不妨碍植物根系的吸收但是由于大气温度过高和相对湿度过低阳光过强过遇到干热风造成植物耗水过大,都会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腾需要这种情况14土壤干旱:土壤水含量过低植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取的水量很少无法补偿叶面蒸腾的需要形成15土水势:重力势、溶质势、基质势、压力势16农田水分的消耗:植物叶面的蒸腾、株间土壤蒸发、深层渗漏17滕发量(植物的需水量):正常条件下植物叶面的蒸腾量和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18农作物的灌溉制度:作物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时期,灌水定额、灌溉定额19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20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21充分灌溉制度: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设计而定的灌溉制度22非充分灌溉:由于可供灌水的水源不足不能充分满足生物各个甚于阶段的需要而允许收购到一定的缺水和减产但是得是单位水量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灌溉方式23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指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产量和投入水量(作物耗水量)之间的关系24非充分灌溉确定方法:减少灌溉次数、降低灌溉定额将剩下的水量扩大灌溉面积获投入到经济效益更大的作物上25灌水率(灌水模数):单位灌溉面积上所需的灌溉的净流量26毛灌溉用水量:指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水源供给的总灌水量包括了水源之田间各个渠道的渗漏27地面灌溉:使灌溉水通过渠沟输水管道输入田间,水流在田间形成两虚的水或细小水流靠重力湿润土壤的灌水方式畦灌优点:技术简单工程费用小缺点:易形成深层渗漏表面板结浪费水恶化土壤结构沟灌优点:关税后不会破坏根部附近的土壤结构,可保土壤疏松、透气,不会形成严重的表面板结减少深层渗漏减少植株间蒸发28喷灌:利用一种专门的技术使有压水喷射到空中想成细小的雨滴像雨一样湿润土壤的一种方式优点:省水增产,适应性强,生工省地,有利于实现机械化,灌水质量好缺点:一次性投资达运行维修费用高,受风影响大29微灌:优点:省水,节能,灌水均匀,增产,对土壤和地形适应性强,可结合灌水施肥打药缺点:灌水器出水口小容易堵塞30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指灌区以低耗能量的机泵和低压输水管道系统组成的田间输水管网优点:省水,省地,省能,省工,投资低运行费用少适应性强,操作便捷管理维修方便缺点:需要材料设备较多,建筑物类型比较复杂施工工期长31、畦田:技术要素:畦田长度、宽度,每米畦田引用的畦流量和放水入田时间32、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量或单位时间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深33、点喷强度:指一定时间喷洒到某一点上的水深与时间的比34、平均喷洒强度:单位时间喷洒到单位面积上的平均水深35、喷灌均匀度:喷洒到灌溉面积上的水量均匀度36表征喷洒均匀度的方法:喷洒均匀系数Cu,水量分布图37、衡量喷灌灌水质量的的指标:喷灌均匀度,喷水强度,水滴打击强度38、喷灌系统按设备分:管道式,机组式39、管道式:水源工程,水泵及动力机,压力管道,喷头(固定式,移动式,半固定式)40喷头按工作压力及控制范围大小分为:低压喷头,中压喷头,高压喷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压力势 以大气压作为参比标准(压力势为零),其 水势与此之差,即为压力势。 由于压力势大于参比标准,故为正值。 不饱和土壤,土壤水的压力势一般与参比标 准电极相同,等于零。
④ 重力势 重力势通常用地下水位作为参比标准。 由于参比标准是地下水位,在生产实践中高 于参比面的水分意义较为重要,所以重力 势常用正值。
第一章 农田灌溉原理
第一章 农田灌溉原理
本章的教学目的
要求了解农田水分的存在形式及对作物生长的意义;掌握作 物需水量的估算方法。 了解农作物灌溉制度制订的一般方法,掌握利用农田水量平 衡方程式制定农作物灌溉制度的方法及有关参数(如土壤含 水量上下限、计划湿润层、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等)。 了解非充分灌溉原理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一般概念 灌溉用水量的计算方法,灌水率图的绘制与修正。
节点)。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60%,在生产实践中常作是不同的,其主要决定于土壤的质地和结构.
• 不同类型土壤的土壤水分常数的绝对值是没有可比性的。比如粘土的田间持 水量和凋萎含水量比沙土大很多)。造成了在生产实际中无法比较不同质地 土壤的土壤含水量对作物的有效性是否一致。
• 2、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 在生产实际中,为了将土壤所含实际水量与降雨量、蒸发量进行比较 ,常需要将一定土层中的含水量换算成水层深度(mm),换算公式 如下: 水层厚度(mm)=土层深度(mm)×土壤容积含水量
• 由于灌水量常用m3/667m2或m3/ha来表示,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常
用水的体积来表示土壤层的储水量: • 储水量(m3/ 667m2)=1.5×水层厚度(mm)或
① 基质势 基质势是由土壤颗粒的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引 起的水势变化。 在土壤水不饱和的状态下,水分受吸附力和 毛管力的吸持,自由能水平降低,其水势 必然低于参比标准(纯自由水)下的水势 。由于参比标准的水势为零,所以基质势 总是负值。
② 溶质势(渗透式)
溶质势是由土壤水中的溶质所引起的水势变化。 在盐化土壤中,由于含有大量的可溶盐类、盐类溶解成离子 ,离子水化使水分子被定向吸引排列在离子周围,失去 自由活动能力,与参比标准的纯水(溶质势为零),自 由能降低,所以溶质势为负值。 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越多,溶质势越低。 在饱和及不饱和情况下,土壤水都有溶质势存在,但其中的 溶质极易随水运动而呈均匀状态分布,所以它对土壤水 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但盐碱地必须考虑。
第一节 1. 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分类
按态 物划 理分 形
土 壤 水
农田土壤水分状况
固态:土壤冻结时才存在 液态:土壤水分存在的主要形态
气态: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含量少
吸着水 吸湿水 薄膜水
按性 运划 动分 特
毛管水 重力水
上升毛管水 悬着毛管水
吸湿系数:吸湿水的最大值. 凋萎系数: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薄膜水,相当于1.5-2倍吸湿系数 最大分子持水量:薄膜水的最大值。约为2-4倍吸湿系数 田间持水量:毛管水达到最大值。 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悬着水发生断裂时的含水量。 饱和含水量(全持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 重力水:土壤不能保存的水,作物很难利用。
储水量( m3/ha)=10 ×水层厚度(mm)
• 3、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
• 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分能否被作物利 用及其被利用的难以程度 • 由于作物所需的水分是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而得到 的,对于不同的作物而言,其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是不 一样的。
由于大气的温度过高和相对湿度过低,阳光过强,或遇到干热风造成 植物蒸腾耗水过大,都会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腾需要,这种情 况谓之大气干旱。 (北方小麦成熟期青干) 当土壤含水率过低,会出现植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取的水量难于满 足叶面蒸腾的消耗,而影响作物的生长,这种现象称为土壤干旱。 当植物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来不及补给叶面蒸腾时,植物体内水 分就会不断减少,特别是叶片水分迅速降低,从而影响植物体水分平 衡和协调,这种现象称为作物生理干旱。
• 饱和水的达西定律:水分在饱和土壤中流动的动 力是土壤水的势能梯度.土壤水流速的大小与土 壤水势梯度成正比,其流向与势能减小的方向相 一致,即
• 式中:q为土壤水流速(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导水断 面的水量); K为饱和导水率(单位势能梯度下 的水流通量)
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都会造成作物生理干旱。
凋萎系数不仅决定于土壤性质,它还与土壤溶液浓度、作物种类和生 育期有关。 使土壤溶液浓度不超过作物在各个生育期所容许的最高值是确定根系 吸水层土壤最低含水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 以盐渍土为例,根系吸水层内土壤含水率应不小于:
• 式中: S为根系吸水土层中易溶于水的盐类数量(占干土重的百分数 );C为允许的盐类溶液浓度(占水重的百分数);θmin为按盐类溶 液浓度要求所规定的最小含水率(占干土重的百分数)。
第一节 农田土壤水分状况
• • • • • • •
主要内容 1、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 2、土壤含水量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3、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 4、农田土壤水分运动 5、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 6、农田土壤水调控
第一节农田土壤水分状况
农田土壤水分状况是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数量 的多少、存在的形式及其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与变化情况 作物可以利用的是土壤水。因此只有当地下水与地面水转 化成土壤水时才可以被作物所利用。土壤水是农田水分存
地面渗入的水分。
• 重力水:土壤中超出毛管含水率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很容易排出,这 种水称为重力水。
• 土壤中所保持的各种类型的水分都可以用数量表 示出来,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土壤各种形态水分 的最大值又经常相对稳定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 我们将其称为土壤水分常数。 • 土壤水分常数包括吸湿系数;凋萎系数;最大分 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 持水量;全持水量;
在的主要形式,农田土壤水分状况是作物生长环境的核心
• 1、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 • 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固态、液 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固态水只有在土壤冻 结时才存在;气态水存在于土壤的孔隙中 ,含量很少;液态水水土壤水分的主要形 态,与作物生长发育最为密切。 • 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用形态法 和能量法来表示。
• 基本要求: • 掌握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 作物生长的有效性; • 掌握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熟悉一定土 层内土壤储水量的计算;
• 4、农田土壤水分运动 • (1)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概况 • 土壤水是农田水分存在的主要形式,土壤水分运动是农田 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 • 饱和水达西定律(1856)-毛管假设(1877)-水分形态分 类(1877)-毛管势概念(1907)-达西定律推广(1931 ) • 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可用毛管理论(形态学)与势能理论( 能量观点)。 • 形态学简单、形象,可用来定性分析研究土壤水分问题。 • 应用能量观点来研究土壤水分运动,便于用数学模拟方法 及仪器定量反映土壤水分变化,为定量分析研究土壤水分 问题提供了条件。
• 吸湿水:紧束于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作用下移动。 • 薄膜水:吸附于吸湿水外部,沿土粒表面进行速度极小的移动。 • 毛管水:在毛管作用下土壤中所能保持的那部分水分,亦即在重力作
用下不易排除的水分中超出吸着水的部分。
• 上升毛管水: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的水分。 • 悬着毛管水:不受地下水补给时,上层土壤由于毛管作用所能保持的
• 2、水稻地区的农田水分状况
• 水稻采用淹灌的方法.灌溉水层上下限的确定,对水稻生产具有重 要的实际意义。通常根据作物品种、生育阶段、自然环境及人为条件 由经验来确定。 • 近几年来,安徽、江苏、山东、湖南、四川、湖北、广西等省 (自治区)通过试验逐步形成了“浅水灌溉”、“间歇灌溉”、“浅、 晒、湿”灌溉、“浅、晒、深、湿”等节水型灌溉方式。 (土壤表面 水层处于似有非有的状态,土壤含水量介于全持水量和表面有含水层 和无含水层的情况。
• 注: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是我们灌溉排水工程学 里经常用到的水分常数;这三个土壤水分常数是我们以后在农田灌溉 以及灌区管理中经常用到的。
凋萎系数:它是作物可利用水的下限,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薄膜水 。土壤水低于凋萎系数,作物发生永久凋萎。 田间持水量:是在没有地下水顶托的情况下,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 量。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2d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田间持水 量。它是毛管水和重力水以及有效水和过剩水的分界线。在灌溉设计 里常作为灌溉的上限。 毛管断裂含水量: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因作物吸收和地表蒸发而发生断 裂时的土壤含水量(亦指土壤供水能力下降,而作物吸水发生困难的
⑤ 温度势 由于温度场的温差引起,土壤中任一点土壤 水分的温度势由该点的温度与标准参照状 态的温差所决定。
运用上述关系式时,必须注意各分势的正负符号
• 2、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 土壤含水量又称土壤含水率、是衡量一定 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的多少,土壤含水量 是研究土壤水分变化的基本指标和依据, 广泛应用于灌溉排水工程或作物需水量以 及灌溉制度的研究之中。
• 但质地和结构不同的土壤当达到某一水分常数时,虽然其含水量各不 相同,但其被土壤所保持的力是相同的,亦即其对植物有效性是相同 的。 • 因此生产实际中常采用土壤相对含水量来表示作物的水分环境。处理 以后,不同土壤的土壤水分常数可以表示相同的土壤水分状况。
• 一定范围内可用土水势来表示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有效 性。土壤水势越大,土壤对水的吸力越强,植物越难从土 壤中获取水分。 • 概念:在标准大气压下,可逆并且等温地将无穷小单位数 量的指定高度的纯水,移至土壤中所必须做的功。 • 土壤水势主要由重力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温度 势等构成。
• 容积含水率(体积含水量):单位容积土 壤中土壤水所占的体积 • 质量含水量(重量含水量):单位质量土 壤中土壤水占干土重的比例 • 饱和度:土壤水的体积与土壤孔隙体积的 比值,表示孔隙被水充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