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简单否定陈述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aup, Lüdtke 和 Zwaan (2006)以具有对立的谓 词的德语的否定句为实验材料(例如 Die/Der/Das A war nicht X / Y, 形式相当于英语句 The A was / was not X/ Y)进行实验, 结果发现, 读完句子 750ms 后, 肯定句中与实际状态相匹配的图片的反应快于不匹 配图片; 但否定句中两者没有差异。相反, 1500 ms 后, 与事件的实际状态匹配的图片反应快于与被否定 状态匹配的图片, 但肯定句中两种匹配条件间没有 差异。这说明, 对否定句中所描述的事件的实际状 态理解的优势效应出现在句子理解的后期。李莹、 王瑞明和莫雷(2007)采取 Kaup 等(2007a)实验所使 用的实验材料类似的汉语否定句为实验材料, 结果 也发现在理解“天空中没有鹰”这样的汉语否定句 初期, 与事件的被否定状态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短, 而在理解的后期(1000 ms), 这种效应就消失了。
1965; MacDonald & Just, 1989; Lea & Mulligan, 2002)。否定词很难在经验中找到直接对应物, Kaup 和 Zwaan (2003)及 Kaup, Zwaan 和 Lüdtke (2007b) 从语言理解的体验观出发, 提出了否定理解的体验 理 论 —— 两 步 模 拟 假 设 (Two-Step Simulation Hypothesis)。第一步, 对事件的期望状态(即事件的 被否定状态)进行心理模拟。例如, 一个想吃糖的小 孩满心欢喜地跑向放糖的罐子, 期望能在里面找到 甜甜的糖块, 结果很让他失望, 里面没有糖, 这时 成人会对他说“罐子里没有糖”。这里的期望状态(即 事件的被否定状态)就是指“罐子里有糖”。在否定句 理解的初期, 与事件的被否定状态相关的内容处在 工作记忆中, 是注意的焦点, 其反应时会相对较 短。第二步, 对事件的实际状态(例如, 罐子里没有 所期望的糖)进行心理模拟。在否定句理解的后期, 注意焦点转移到事件的实际状态上, 与事件的实际 状态相关的内容成为工作记忆加工的中心, 对它的 探测反应时变短。
1 引言
本研究是在体验认知(embodied cognition, 又 译具身认知)的理论背景下来研究否定句的理解 的。这里研究的否定句是指简单否定陈述句(不包 含其他类型的否定句)。
体验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 心理的形成是以身体经验为基础的, 是身体与环境 交互作用的结果 (Garbarini & Adenzato, 2004)。 Barsalou (1999) 提 出 的 知 觉 符 号 系 统 (perceptual symbol systems)是心理学中体验认知理论的代表, 它认为认知、记忆和思维等根植于感觉运动。在体 验认知的背景下, 语言理解方面出现了语言理解的 体验观(Glenberg & Robertson, 1999; Zwaan, 2004; Gallese & Lakoff, 2005), 这一观点认为语言理解是 以人们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 是对语言描述的情境 的再次经历, 在本质上是经验性的(experiential)。神 经科学研究和行为实验都证明语言理解具有知觉 运动性(Calvo-Merino, Grèzes, Glaser, Passingham,
句子不同, 这种德语句子具有对立的谓词, 也就是 所描述的事物只有两种存在状态, 因此表达的实际 状态很明确(Kaup et al., 2006)。可见, 在研究否定 理解的不同时间时使用了不同性质的实验材料, 这 就使得他们的实验结论受到怀疑。
本研究以具有对立谓词的汉语否定句为实验材 料, 因为这类的否定句的被否定状态和实际状态都 是确定的, 既可以考察否定句的被否定状态的模拟, 也可以考察否定句的实际状态的模拟。以此种材料进 行实验, 首先是验证两步模拟假设, 以期对 Kaup 等 提出的否定的体验模拟观进行考证。两步模拟假设认 为, 在否定句理解的初期(例如 250 ms), 先模拟事件 的被否定状态; 中期(例如 750 ms), 从模拟事件的被 否定状态向模拟事件的实际状态转换; 在后期, 最 终模拟事件的实际状态(例如 1500 ms)。当本研究 严格控制实验材料, 使用具有对立谓词的汉语否定 句进行实验时, 还能得出两步模拟的假设吗?更重 要的是, 本研究从语言理解的体验观出发, 探讨汉 语否定句的理解过程, 发现在否定句理解中事件的 被否定状态与实际状态两种表征的时间特性, 为汉 语否定句理解的语言研究提供实证性依据。
这些实验初步证明了两步模拟假设, 但他们在 被否定状态和实际状态模拟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 材料不一致, 这样由被否定状态向实际状态转换的 证据就显得不够充分。考察否定理解初期情况使用 的实验材料是英文句子“There was no eagle in the sky” (Kaup et al., 2007a), 这种句子表达的实际状 态不明确。而考察否定理解后期情况的实验材料是 德语句子“Die/Der/Das A war nicht X / Y”, 与英文
初期的模拟过程。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48 名大学本科生, 年龄 M=19.16 岁 (SD=1.10), 男生 15 人, 女生 33 人。所有被试裸眼 或矫正视力正常, 母语为汉语, 无任何阅读或识图 障碍。 2.2.2 实验材料 按照汉语的使用习惯, 对 Kaup 等 (2006) 实 验 中 具 有 对 立 谓 词 的 实 验 句 进 行 修 改 , 选出 40 个汉语中只有两种状态的事物, 再按照句 子类型 2(肯定和否定)×状态 2(状态 X 和状态 Y)四 个版本来编写实验句, 每种句子类型中包含两种不 同的状态。根据汉语表达特点, 实验句中一部分用 “A 是/不是 X/Y 的”的句式表达, 例如“伞是/不是开
120 张黑白图片, 其中 80 张(40 对)实验图片, 每对图片刻画的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对立状态, 例如 “撑开的伞”和“合上的伞”; 40 张填充图片出现在填 充句后, 其上面的事物在实验中的任何一个句子 (实验句和填充句)中都不会被提到。所有图片的长 和宽都是 314 像素。
针对实验句中的每一个事物, 根据 2(句子类 型:肯定句 与否定句)×2(句子暗含形状:状态 X 与状态 Y)×2(图片刻画状态:状态 X 与状态 Y)进行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12, 1380−1387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1.01380
汉语简单否定陈述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
高志华 1,2 鲁忠义 2 马红霞 1,2
(1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唐山 063000) (2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石家庄 050024)
匹配, 构成 8 个版本。再将 40 个事物分成 8 组, 与 每个事物的 8 个版本进行拉丁方匹配, 将实验材料 分成 8 套。每套实验材料中, 40 个实验句中, 其中 20 个肯定句, 20 个否定句; 20 个描述状态 X, 20 个 描述状态 Y; 20 个句子后的图片上事物的形状与句 子暗含的形状匹配(肯定句:与实际状态匹配; 否定 句:与实际状态匹配), 20 个句子后的图片上事物 的形状与句子暗含的形状不匹配(肯定句:与实际 状态不匹配; 否定句:与被否定的状态匹配), 见 实验材料示例(表 1)。每名被试只接受 8 套实验材 料中的 1 套, 只看到同一个事物的 8 个版本中的一 个版本。
& Haggard, 2006; Tettamanti et al., 2005; Kaschak,
Zwaan, Aveyard, & Yaxley, 2006; Zwaan & Taylor, 2006)。
否定词作为抽象词, 在命题表征理论中, 被视 作是一个特定命题, 被外显地明确地表征(Wason,
本研究把否定理解的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界 定为 250 ms、750 ms 和 1500 ms。实验 1 探讨汉语 否定句理解的初期的心理模拟过程, 同时与具有对 立谓词的肯定句相比较。实验 2 和实验 3 则分别探 讨汉语否定句理解的中期和后期的特点。
2 实验 1 否定陈述句理解初期心理 模拟
2.1 实验目的 以 250 ms 为探测时间, 探讨汉语否定句理解
1382
心理学报
43 卷
/合着的”; 一部分用“A (没有)X/Y+(补语)”句式表 达, 例如“伞没开/合”或“伞没撑开/合上”。其中 A 表示物品, 处于主语的位置上; X/Y 表示事物 A 的 两种对立的状态。肯定句的平均长度 5.1 个字(SD= 1.02), 否定句 5.45 个字(SD=1.14), t=1.24, p>0.05, 两类实验句子长度的差异不显著。40 个填充句, 肯 定句与否定句各 20 个, 其句式与实验句相同。
1381
句, 例如“There was no eagle in the sky”和“There was no eagle in the nest”, 与实验句描述的状态相 对应的图片为实验图片, 例如, “展翅飞翔的鹰”和 “合着翅膀的鹰”。两个实验句与两张实验图片构成 句子-图片的匹配与不匹配两种状态, 实验任务要 求被试进行图片判断, 判断图片上的事物在前面的 句子中是否提到过。结果发现, 尽管并没有要求被 试对图片中的内容与句子描述的状态是否相符做 出对比, 但是被试读否定句 250ms 后, 与句子隐含 的事物的形状相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 不匹配的图片, 即与否定句中的被否定状态匹配的 图片的反应时短。这一结果与 Zwaan, Stanfield 和 Yaxley (2002)在对应的肯定句对中得到的结果相 似。G源自文库ora, Balaban, Fein 和 Alkabets (2004)的语义 启动实验也发现, 对于两个有语义联系的词, 无论 启动词出现在肯定表达还是否定表达中, 读完句子 100ms 后 对 目 标 词 的 启 动 效 果 一 样 。 Hasson 和 Glucksberg (2006)把直接的语义启动换成了隐喻启 动, 其结果与 Giora 等(2004)的实验结果一致。这些 实验都证明否定句理解的初期建立的是对事件的 被否定状态的表征。
摘 要 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方法, 从体验认知的角度探索了汉语简单否定句的动态理解过程。以具有对 立谓词的汉语陈述性的肯定句和否定句为实验句, 以与否定句的两种状态相对应的图片为实验图片, 并构 成句子-图片匹配/不匹配两种匹配状态。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 1 在以 250 ms 为间隔时间的条件下, 肯定句和 否定句的理解有显著的匹配效应; 实验 2 以 750 ms 为间隔时间, 则未表现出匹配效应, 而实验 3 以 1500 ms 为间隔时间,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理解又表现出显著的匹配效应。实验结果证明, 具有对立谓词的简单的汉语 否定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 并不像两步模拟假设所设想的那样遵循着先模拟被否定状态再模拟实际状态 的顺序, 而是在理解的初期就完成了对事件的实际状态的模拟。 关键词 否定; 两步模拟假设; 匹配/不匹配效应 分类号 B842
就 24 个填充句设置理解性判断句, 要求被试 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判断。其中, 12 个肯 定句, 12 个否定句, 在每种句子类型中, 6 个要做 “是”反应, 6 个要做“否”反应。
实验材料的 8 个版本
Kaup, Yaxley, Madden, Zwaan 和 Lüdtke (2007a) 选取描述同一事物不同形状的一对句子作为实验
收稿日期: 2011-01-06 通讯作者: 鲁忠义, E-mail: zhongyilu@126.com
1380
12 期
高志华等: 汉语简单否定陈述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
1965; MacDonald & Just, 1989; Lea & Mulligan, 2002)。否定词很难在经验中找到直接对应物, Kaup 和 Zwaan (2003)及 Kaup, Zwaan 和 Lüdtke (2007b) 从语言理解的体验观出发, 提出了否定理解的体验 理 论 —— 两 步 模 拟 假 设 (Two-Step Simulation Hypothesis)。第一步, 对事件的期望状态(即事件的 被否定状态)进行心理模拟。例如, 一个想吃糖的小 孩满心欢喜地跑向放糖的罐子, 期望能在里面找到 甜甜的糖块, 结果很让他失望, 里面没有糖, 这时 成人会对他说“罐子里没有糖”。这里的期望状态(即 事件的被否定状态)就是指“罐子里有糖”。在否定句 理解的初期, 与事件的被否定状态相关的内容处在 工作记忆中, 是注意的焦点, 其反应时会相对较 短。第二步, 对事件的实际状态(例如, 罐子里没有 所期望的糖)进行心理模拟。在否定句理解的后期, 注意焦点转移到事件的实际状态上, 与事件的实际 状态相关的内容成为工作记忆加工的中心, 对它的 探测反应时变短。
1 引言
本研究是在体验认知(embodied cognition, 又 译具身认知)的理论背景下来研究否定句的理解 的。这里研究的否定句是指简单否定陈述句(不包 含其他类型的否定句)。
体验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 心理的形成是以身体经验为基础的, 是身体与环境 交互作用的结果 (Garbarini & Adenzato, 2004)。 Barsalou (1999) 提 出 的 知 觉 符 号 系 统 (perceptual symbol systems)是心理学中体验认知理论的代表, 它认为认知、记忆和思维等根植于感觉运动。在体 验认知的背景下, 语言理解方面出现了语言理解的 体验观(Glenberg & Robertson, 1999; Zwaan, 2004; Gallese & Lakoff, 2005), 这一观点认为语言理解是 以人们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 是对语言描述的情境 的再次经历, 在本质上是经验性的(experiential)。神 经科学研究和行为实验都证明语言理解具有知觉 运动性(Calvo-Merino, Grèzes, Glaser, Passingham,
句子不同, 这种德语句子具有对立的谓词, 也就是 所描述的事物只有两种存在状态, 因此表达的实际 状态很明确(Kaup et al., 2006)。可见, 在研究否定 理解的不同时间时使用了不同性质的实验材料, 这 就使得他们的实验结论受到怀疑。
本研究以具有对立谓词的汉语否定句为实验材 料, 因为这类的否定句的被否定状态和实际状态都 是确定的, 既可以考察否定句的被否定状态的模拟, 也可以考察否定句的实际状态的模拟。以此种材料进 行实验, 首先是验证两步模拟假设, 以期对 Kaup 等 提出的否定的体验模拟观进行考证。两步模拟假设认 为, 在否定句理解的初期(例如 250 ms), 先模拟事件 的被否定状态; 中期(例如 750 ms), 从模拟事件的被 否定状态向模拟事件的实际状态转换; 在后期, 最 终模拟事件的实际状态(例如 1500 ms)。当本研究 严格控制实验材料, 使用具有对立谓词的汉语否定 句进行实验时, 还能得出两步模拟的假设吗?更重 要的是, 本研究从语言理解的体验观出发, 探讨汉 语否定句的理解过程, 发现在否定句理解中事件的 被否定状态与实际状态两种表征的时间特性, 为汉 语否定句理解的语言研究提供实证性依据。
这些实验初步证明了两步模拟假设, 但他们在 被否定状态和实际状态模拟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 材料不一致, 这样由被否定状态向实际状态转换的 证据就显得不够充分。考察否定理解初期情况使用 的实验材料是英文句子“There was no eagle in the sky” (Kaup et al., 2007a), 这种句子表达的实际状 态不明确。而考察否定理解后期情况的实验材料是 德语句子“Die/Der/Das A war nicht X / Y”, 与英文
初期的模拟过程。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48 名大学本科生, 年龄 M=19.16 岁 (SD=1.10), 男生 15 人, 女生 33 人。所有被试裸眼 或矫正视力正常, 母语为汉语, 无任何阅读或识图 障碍。 2.2.2 实验材料 按照汉语的使用习惯, 对 Kaup 等 (2006) 实 验 中 具 有 对 立 谓 词 的 实 验 句 进 行 修 改 , 选出 40 个汉语中只有两种状态的事物, 再按照句 子类型 2(肯定和否定)×状态 2(状态 X 和状态 Y)四 个版本来编写实验句, 每种句子类型中包含两种不 同的状态。根据汉语表达特点, 实验句中一部分用 “A 是/不是 X/Y 的”的句式表达, 例如“伞是/不是开
120 张黑白图片, 其中 80 张(40 对)实验图片, 每对图片刻画的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对立状态, 例如 “撑开的伞”和“合上的伞”; 40 张填充图片出现在填 充句后, 其上面的事物在实验中的任何一个句子 (实验句和填充句)中都不会被提到。所有图片的长 和宽都是 314 像素。
针对实验句中的每一个事物, 根据 2(句子类 型:肯定句 与否定句)×2(句子暗含形状:状态 X 与状态 Y)×2(图片刻画状态:状态 X 与状态 Y)进行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12, 1380−1387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1.01380
汉语简单否定陈述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
高志华 1,2 鲁忠义 2 马红霞 1,2
(1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唐山 063000) (2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石家庄 050024)
匹配, 构成 8 个版本。再将 40 个事物分成 8 组, 与 每个事物的 8 个版本进行拉丁方匹配, 将实验材料 分成 8 套。每套实验材料中, 40 个实验句中, 其中 20 个肯定句, 20 个否定句; 20 个描述状态 X, 20 个 描述状态 Y; 20 个句子后的图片上事物的形状与句 子暗含的形状匹配(肯定句:与实际状态匹配; 否定 句:与实际状态匹配), 20 个句子后的图片上事物 的形状与句子暗含的形状不匹配(肯定句:与实际 状态不匹配; 否定句:与被否定的状态匹配), 见 实验材料示例(表 1)。每名被试只接受 8 套实验材 料中的 1 套, 只看到同一个事物的 8 个版本中的一 个版本。
& Haggard, 2006; Tettamanti et al., 2005; Kaschak,
Zwaan, Aveyard, & Yaxley, 2006; Zwaan & Taylor, 2006)。
否定词作为抽象词, 在命题表征理论中, 被视 作是一个特定命题, 被外显地明确地表征(Wason,
本研究把否定理解的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界 定为 250 ms、750 ms 和 1500 ms。实验 1 探讨汉语 否定句理解的初期的心理模拟过程, 同时与具有对 立谓词的肯定句相比较。实验 2 和实验 3 则分别探 讨汉语否定句理解的中期和后期的特点。
2 实验 1 否定陈述句理解初期心理 模拟
2.1 实验目的 以 250 ms 为探测时间, 探讨汉语否定句理解
1382
心理学报
43 卷
/合着的”; 一部分用“A (没有)X/Y+(补语)”句式表 达, 例如“伞没开/合”或“伞没撑开/合上”。其中 A 表示物品, 处于主语的位置上; X/Y 表示事物 A 的 两种对立的状态。肯定句的平均长度 5.1 个字(SD= 1.02), 否定句 5.45 个字(SD=1.14), t=1.24, p>0.05, 两类实验句子长度的差异不显著。40 个填充句, 肯 定句与否定句各 20 个, 其句式与实验句相同。
1381
句, 例如“There was no eagle in the sky”和“There was no eagle in the nest”, 与实验句描述的状态相 对应的图片为实验图片, 例如, “展翅飞翔的鹰”和 “合着翅膀的鹰”。两个实验句与两张实验图片构成 句子-图片的匹配与不匹配两种状态, 实验任务要 求被试进行图片判断, 判断图片上的事物在前面的 句子中是否提到过。结果发现, 尽管并没有要求被 试对图片中的内容与句子描述的状态是否相符做 出对比, 但是被试读否定句 250ms 后, 与句子隐含 的事物的形状相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 不匹配的图片, 即与否定句中的被否定状态匹配的 图片的反应时短。这一结果与 Zwaan, Stanfield 和 Yaxley (2002)在对应的肯定句对中得到的结果相 似。G源自文库ora, Balaban, Fein 和 Alkabets (2004)的语义 启动实验也发现, 对于两个有语义联系的词, 无论 启动词出现在肯定表达还是否定表达中, 读完句子 100ms 后 对 目 标 词 的 启 动 效 果 一 样 。 Hasson 和 Glucksberg (2006)把直接的语义启动换成了隐喻启 动, 其结果与 Giora 等(2004)的实验结果一致。这些 实验都证明否定句理解的初期建立的是对事件的 被否定状态的表征。
摘 要 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方法, 从体验认知的角度探索了汉语简单否定句的动态理解过程。以具有对 立谓词的汉语陈述性的肯定句和否定句为实验句, 以与否定句的两种状态相对应的图片为实验图片, 并构 成句子-图片匹配/不匹配两种匹配状态。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 1 在以 250 ms 为间隔时间的条件下, 肯定句和 否定句的理解有显著的匹配效应; 实验 2 以 750 ms 为间隔时间, 则未表现出匹配效应, 而实验 3 以 1500 ms 为间隔时间,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理解又表现出显著的匹配效应。实验结果证明, 具有对立谓词的简单的汉语 否定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 并不像两步模拟假设所设想的那样遵循着先模拟被否定状态再模拟实际状态 的顺序, 而是在理解的初期就完成了对事件的实际状态的模拟。 关键词 否定; 两步模拟假设; 匹配/不匹配效应 分类号 B842
就 24 个填充句设置理解性判断句, 要求被试 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判断。其中, 12 个肯 定句, 12 个否定句, 在每种句子类型中, 6 个要做 “是”反应, 6 个要做“否”反应。
实验材料的 8 个版本
Kaup, Yaxley, Madden, Zwaan 和 Lüdtke (2007a) 选取描述同一事物不同形状的一对句子作为实验
收稿日期: 2011-01-06 通讯作者: 鲁忠义, E-mail: zhongyilu@126.com
1380
12 期
高志华等: 汉语简单否定陈述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