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唐宋的古诗词经典鉴赏

唐宋的古诗词经典鉴赏

唐宋的古诗词经典鉴赏唐宋的古诗词经典鉴赏1宿建德江·赏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曾前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求仕无成,于是,又游历吴越一带。

这首诗就大概作于游历吴越的途中,诗中表达了羁旅愁思。

从“移舟泊烟渚”句可见诗人以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小洲边的画面为开头,不以或船行在途中,或诗人出发为背景,而是独辟蹊径,精取这样一个静谧的背景,烘托了整首诗的气氛,为诗文下边的抒情做铺垫。

“日暮客愁新”,这一句是整首诗的中心句,“日暮”两字承接上一句的“泊”和“烟”,日暮西山,所以船要停泊靠岸。

同时它又引出了“客愁新”,《王风·君子于役》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写的是黄昏中妇人思夫的情景。

可见这样黄昏的景色,总是会引起人们的愁绪,孟浩然也不例外。

诗人虽然在这里露出一个“愁”字,但没有深写,而是笔调一转又开始描写景物。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用一对写景的句子,将自己的种种愁绪化入到无边无尽的景中。

暮色苍苍,平野辽阔,天空好像比树木还要低;清澈江水中的月影,和游子好似最亲近。

“旷”和“低”相互映衬,“清”和“近”相互衬托,诗人选取了这个只有在舟中才能领略到的独特江景,寄寓他内心的愁绪。

在寂静的夜色中,诗人终于发现明月还和游子亲近,这顿然使愁苦的心情宽慰了许多。

诗人看到水中明月又会想到什么呢?诗文写到此突然停止,言止而意未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虽然有明月陪伴可以稍稍安心,但是重重愁绪又怎么能是一个明月就能驱散得了的呢?诗人没有在最后铺陈写月就说明了这点。

其实这其中不仅仅是乡愁,结合孟浩然苦读诗书三十多年,最后求取功名却处处碰壁、一事无成这个经历,可知他心中自然愁绪难消。

在客居他乡之时,他思念家乡,也不免因为自己的坎坷求仕之路而惆怅满怀。

整首诗中的幽静气氛,恰恰反衬了诗人心潮澎湃,内心无法平静。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译文 注释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译文 注释

1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的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

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月近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增强了诗词的艺术表现力。
语言特色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质朴,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够深入人心,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人的用词精准、传神,如“愁”字的使用,恰到好处地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03
05
《宿建德江》的现代解读与感 悟
现代人对《宿建德江》的理解和感悟
孤独与自然的和谐
现代人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忽视与自然的联系,而《宿建德江》描绘的孤独与自然和谐的画面,让人们重新认识 到与大自然亲近的重要性。
人生哲理
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意象
诗人运用了明月、江水、孤舟等 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表 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
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 生的感慨,通过对建德江夜景的描绘 ,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情感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出对故乡 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整首诗 情感真挚、深沉。
主题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眼中的庐山瀑布,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向往之情。
简析
艺术手法
李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 ,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呈现在读者 面前,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 妙。
诗中通过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瀑布 的壮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三首古诗词的异同点比较
《宿建德江》的创作契机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在漫游途中夜宿建德江时所写,当时 他身处异乡,孤独寂寞,面对江景有感而发。

六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详解+赏析

六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详解+赏析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注释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宿建德江》唐代诗人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竹里馆》唐代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⑵,弹琴复长啸⑶。

深林人不知⑷,明月来相照⑸。

赏析: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别董大》二首①唐代诗人高适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⑵,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⑶?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⑷,一离京洛十余年⑸。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赏析:其一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其二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又掏不出酒钱。

《秋浦歌》唐代诗人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赏析: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诗人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宿建德江》——古典诗词中的借景抒情

《宿建德江》——古典诗词中的借景抒情
《宿建德江》 ——古典诗词中的借景抒情
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开家离乡赶赴洛阳,再 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这首诗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句分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前两句是说诗人行船停靠运用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 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景物描写与“客子”之关系
“舟”与“客”,景物与人之间对应列举,相辅相成,舟中坐着客,客从远方漂泊 而来,舟在古代是水上交通工具,是行旅的商人、漫游的读书人、干谒的诗人博取功名 利禄,走水路主要乘坐的一类船舶,轻便、快捷,缺点是载客容量小。“客”也被称为 游子、断肠人、异乡人等等。因此日暮黄昏,一人坐一舟中引发羁旅行役之愁。
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 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已过万重山。”
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舟中之客,景物与人表达愁情是二而一、一而二 的关系,为抒发更多的愁情,诗人将漂泊之物“舟” 与自称为“客”联系起来,景物和意象、词汇与句子 皆可关照起来。
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情、景、物、人的独立与牵连
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乃是将情、景、物、人之间的关系既区别又联系的抒情 方法。中国古典诗歌自《诗经》起,就有言志抒情的传统,因此,景、物、人都是 为了恰如其分地传达诗人的感动,表达诗人的情意。
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愁 舟
日暮
烟渚
情、景、物、人 的独立与牵连
借景抒情手法运用的效果
这首诗在运用借景抒情的过程中,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 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景中有情,情中 有景,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 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达到了境 界开合、情景浑融的完美地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

宿建德江宿建徳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字词解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②移:划动,移动.③泊:停船靠岸.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⑤客:指诗人自己.⑥旷:空阔远大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诗词大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日暮时,新的忧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天幕好像与树相连;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来亲近人.精彩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第二句中写到了“愁”,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可见,这首诗在选材和使用表现手法上都十分有特色.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全诗虽只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sh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字词解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④遮:遮盖,遮挡.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⑥跳珠:跳动的水珠.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⑧忽:突然.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诗词大意: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它还没有遮挡住山.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鸟云.望湖楼下,水面像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精彩赏析:这首诗主要写了西湖六月晴雨时的壮美景象.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一一黑云、白雨、大风、湖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来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一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阵雨,也到望湖楼头观赏了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中,“白雨”和“黑云”映衬,“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可见诗人颇具匠心.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字词解释:①西江月:词牌名.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④七八个:概数词,不是确指,说明星星寥寥无几.⑤两三点:概数词,说明雨量不大.⑥旧时:往日.⑦茅店:用芽草盖的小客舍.⑧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⑨见:同“现”.诗词大意: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清凉的晚风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天空中寥寥无几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浙淅沥沥的小雨,我急忙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材林旁的茅草小客舍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舍忽然出现在眼前.精彩赏析: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虽然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但是作者把这些意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片以鹊倞、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宿建德江(拼音版翻译与赏析)

宿建德江(拼音版翻译与赏析)

宿建德江(拼音版翻译与赏析)宿建德江(拼音版翻译与赏析)sù jiàn dé jiāng宿建德江mèng hào rán孟浩然yí zhōu bó yān zhǔ移舟泊烟渚,rì mù kè chóu xīn日暮客愁新。

yě kuàng tiān dī shù野旷天低树,jiāng qīng yuè jìn rén江清月近人。

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的忧虑又回到客人的脑海里。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碧水明月,让人亲近。

注释:1.建德河:指流经建德(今浙江)西部的一段新安江。

2、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3.野:袁野。

匡:又宽敞又宽阔。

低矮的树:天空低矮,似乎与树木相连。

4.客:指作者本人。

担心:担心想家。

5.月亮接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似乎在接近人。

赏析一:《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写景名篇。

读这首诗不难,难的是代入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心情。

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方法,可以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我们先来看这首五绝的平仄格律。

“移舟泊烟渚”,“平平仄平仄”。

这个是属于我们原先讲过的平仄四种基本格式的第三种:“平起不押韵”(有疑问的关注我去看以前关于格律诗平仄的回答)。

常格是“平平平仄仄”,那里使用了变格,将三四字的平仄互换了一下,适合表达恬淡,从容的心境。

可是平仄关系还是按照常格处理,根据格律诗“对”的原则,得出第二句平仄关系:“仄仄仄平平”。

再根据“粘”的原则,第三句和第二句发音相似,可是不押韵,所以推出第三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再根据“对”的原则,得出第四句:“平平仄仄平”。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诗词赏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诗词赏析

宿建徳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字词解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移:划动,移动。

③泊:停船靠岸。

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客:指诗人自己。

⑥旷:空阔远大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诗词大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课文主题《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sh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字词解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④遮:遮盖,遮挡。

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⑥跳珠:跳动的水珠。

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⑧忽:突然。

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诗词大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

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宿建德江》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宿建德江》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y í舟zh ōu 泊b ó烟y ān 渚zh ǔ,日r ì暮m ù客k è愁ch óu 新x īn。

野y ě旷ku àn ɡ天ti ān 低d ī树sh ù,江ji ān ɡ清q īn ɡ月yu è近j ìn 人r én。

诗词注释: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诗词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诗词赏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j ī旅l ǚ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ɡu ǎn ɡ袤m ào 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 诗歌赏析 备课综合资料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 诗歌赏析  备课综合资料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诗歌赏析备课综合资料一、《宿建德江》,一个“愁”字十分了得唐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本是一首行旅诗,可是因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得极佳,又很容易让人当成描绘幽美的晚景的写景诗,而忘了前面的那个“愁”字。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一首典型的行旅诗,先要理解古人的行旅,我们才能读好这首诗。

古人写行旅的诗文极多,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古人要这么大写特写行旅之苦呢?以为这是诗人多愁善感为赋诗而强说愁。

现代意义的旅游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事,是一种前卫时尚的消费,可是,我们应该理解古人,古人的行旅与现代的旅行完全不是同一概念。

古代的文人总是行迹匆匆的,有的是求师,有的是赶考,有的是省亲,有的是奔丧,最多的是赴任。

我国古代多数时间实行的是流官制,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在一个任职干上个二三年就得调离,而且讲究南人北相、北人南相,家在北方的偏让你到南方,家在南方的偏得到北方赴任,为的是防止结党营私。

更有遭到贬谪的,那就得到边远的地方了。

也有为数不多真正的旅行者,如徐霞客,如青年时的司马迁,但那是要冒危险的,是要吃苦的。

那个时候,没有公路,没有火车,好的有舟船、车马,差的就得用脚量了。

动辄几月一年,多则数载,许多人的许多生命是在行旅中度过的。

可以说李白、杜甫、林则徐全是逝于行旅的。

司马迁年轻时曾游历大半个中国,若是现在,那是算不得什么的,可是当年其辛苦是难以言说的。

“移舟泊烟渚”,“移舟”是慢慢地行舟,因为没有目的地,没有归程,所以船并不是急急回家的那个样子。

欲泊之“烟渚”,又是个并不清晰的地方,有没有热水,有没有暖床,全是未知的。

之所以“泊烟渚”,并不是到站了,只是因为“日暮”不能走了,是不得已,于是自然引出了“客愁”。

客愁是“新”的,那么自然也就有“旧愁”了。

一路行走是愁,不走了还是愁,这是愁上加愁,“新愁”之后必然还是更新的愁。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赏析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赏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日积月累翻译赏析、阅读链接翻译一、第1单元古诗词、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第3课.《古诗词三首》(1)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沙洲旁,日落黄昏时分更增添了游子的愁思。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好像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那轮明月仿佛与人更亲近。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 (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像泼洒的墨汁般翻滚的乌云尚未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便似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上船。

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西湖碧波如镜,水天一色。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的喜鹊。

半夜清风习习,有蝉在不时地鸣叫。

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气,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土地庙附近的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 (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杯,畅谈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我还要再来与你欣赏菊花。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家的劳动生活,真切地抒发了朋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丁香结》阅读链接(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译文】: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以下是一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诗词的讲解和学习要点:一、《宿建德江》《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在旅途中,夜宿建德江畔,面对江水孤舟,寒风夜月,心中充满了孤寂和思乡之情。

1. 写作背景:诗人离开家乡,四处游历,途中遭遇了许多艰辛和挫折,这时他来到了建德江边,面对江水孤舟,心中充满了感慨。

2. 主题: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旅途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3. 重点词句:(1)野旷天低树:旷野无垠,天空显得很低,树木似乎都在天空之中。

(2)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见底,月亮似乎与人更近了。

(3)日暮客愁新:夕阳西下,旅途中的诗人又增添了新的忧愁。

(4)烟渚江上晚来船:烟雾缭绕的江面上,夜晚来临,船只点点。

4. 艺术特色:(1)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建德江畔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孤独。

(2)对仗工整:诗歌中多处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野旷天低树”与“江清月近人”等。

(3)用字简练:孟浩然在诗中运用了许多简练的字眼,如“野”、“天”、“树”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诗人坐在望湖楼上,面对突然降临的暴雨和湖面的变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雨中画卷。

1. 写作背景:诗人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常去望湖楼欣赏风景。

这一天,他坐在望湖楼上,突然遇上了暴雨,便写下了这首诗。

2. 主题:诗歌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3. 重点词句:(1)黑云翻墨未遮山:黑云翻滚,像打翻的墨水一样,但还没有遮住山峰。

(2)白雨跳珠乱入船:暴雨像珠子一样跳起来,纷纷扰扰地落进船里。

(3)卷地风来忽吹散:一阵狂风吹来,将雨吹散了。

(4)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的湖水波涛汹涌,水天一色。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古诗词三首

的心态,对后人有启示作用。
隐逸文化
02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隐逸文化的传统,
对后世的文人墨客有一定的影响。
诗歌艺术传承
03
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经
典传承,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04
CATALOGUE
《宿建德江》的影响与传承
对后世的影响
传承经典
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宿建德江》被 后人广泛传颂,使古代文学的精髓得以流传 。
借代
诗人通过使用“孤灯”、“青枫浦”等词语,借代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突出了诗人身世飘零、羁旅无依 的悲凉心境。
诗词意境
孤寂
诗人通过描绘“宿鸟”、“沙洲”、“ 孤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萧瑟 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 乡之情。
VS
凄清
诗人笔下的“秋江夜泊”景象,给人一种 凄清、冷寂的感觉,突显了诗人的内心感 受和情感色彩。
《宿建德江》古诗 词三首
目 录
• 《宿建德江》简介 • 《宿建德江》的文学价值 • 《宿建德江》的解读与赏析 • 《宿建德江》的影响与传承 • 《宿建德江》的改编与演绎 • 《宿建德江》的诗词鉴赏与学习建议
01
CATALOGUE
《宿建德江》简介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诗人, 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 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 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歌多写自然 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幽淡远,以 五言古诗著称。
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离开长安赴江南吴越漫游时所作,描 绘了江南水乡的夜景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诗人旅途漂泊,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欣赏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欣赏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欣赏
以下是六年级上册的部分古诗词,以及对其进行的简要赏析:
《宿建德江》——唐代诗人孟浩然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夕阳西下,引发了新的愁绪。

诗中通过描绘空旷的原野、低垂的天幕和清澈的江水中的月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诗人苏轼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西湖雨景。

诗中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乌云密布、暴雨袭来、狂风大作等自然景象,展现出西湖雨中的壮丽景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诗人辛弃疾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黄沙道中夜行所见到的自然景色。

通过描绘明月、清风、鹊鸟、蝉虫、稻花、蛙声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夜晚氛围。

同时,通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以上三首古诗词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感受和深深热爱,同时也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这些诗词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是值得细细品味和学习的文化遗产。

3古诗词三首笔记

3古诗词三首笔记

以下是《古诗词三首》的笔记,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诗的作者、朝代、诗句、诗意、注释、赏析等:1. 《宿建德江》作者: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②烟渚:烟雾弥漫的小洲。

③客:指诗人自己。

④野旷:空旷的原野。

⑤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⑥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和人更接近了。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正是夕阳西下时分,诗人油然而生旅愁。

原野空旷辽阔,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矮,江水淸澈,倒映在江水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在诗人孟浩然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宿”字告诉我们,诗人寄宿在建德江边,他停靠在一条孤船上,默默地注视着那情感的小洲,一天又过去了,夜幕降临,远处传来几声鸟鸣,显得极为单调而凄清。

天空的白云很快的飘过,江畔的树木被拉得长长的影子也很快的移过。

只有那孤舟中的诗人徘徊在暗淡的夜色中,望着漫天的烟雾,面对着孤独的小洲和江水清澈见底的倒影,却无法排遣内心的愁闷。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①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宗统八年(1075)六月二十七日。

②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又叫看经楼、先德楼。

③醉书:饮酒醉时作书。

④遮山:遮盖了山峰。

⑤白雨跳珠:形容雨点很大,落在湖中溅起像珠子的水花。

忽:突然。

如:像。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烈日当空时苦热难熬,骤雨突降时更令人心惊胆战,真是变化莫测。

可诗人用“翻墨”“跳珠”一比一拟写出天色变化之快及来势之猛,又用“卷地风来”“水如天”等连用八个比喻写出雨过天晴后的壮观景色。

这是何等的笔力!当你想身临其境时,只要合卷回味,脑海便会出现一个个动人的画面。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

宿建德江宿建徳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字词解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移:划动;移动。

③泊:停船靠岸。

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客:指诗人自己。

⑥旷:空阔远大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诗词大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日暮时;新的忧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天幕好像与树相连;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来亲近人。

精彩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第二句中写到了“愁”;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

可见;这首诗在选材和使用表现手法上都十分有特色。

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全诗虽只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

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sh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字词解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④遮:遮盖;遮挡。

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⑥跳珠:跳动的水珠。

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⑧忽:突然。

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诗词大意: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它还没有遮挡住山。

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

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鸟云。

望湖楼下;水面像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

精彩赏析:这首诗主要写了西湖六月晴雨时的壮美景象。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一一黑云、白雨、大风、湖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来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一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阵雨;也到望湖楼头观赏了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建德江》诗词赏析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全诗赏析,由整理,希望有关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全诗赏析的这篇文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全诗赏析能对您有所帮助!
名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年代: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
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

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
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

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人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

是的,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
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