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滞后补偿控制
复杂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控制
14
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来说,当它在给定信号作用 下,其输出量能复现输入量的变化,即Y1(s)/X1(s) 越接近于1时,则系统的控制性能越好;当它在扰 动作用下,其控制作用能迅速克服扰动的影响,即 Y1(s)/F2(s)越接近于0时,则系统的控制性能越 好,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就越强。 ❖ 图4-5串级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可用下式表示: Q C 2 ( s )= Y Y 1 1 ( ( s s ) ) / /X F 2 1 ( ( s s ) )= W C W 1 ( s * ) 0 W 2 ( 's 0 2 ) ( s )= W C 1 ( s ) W C 2 ( s ) W V ( s )
9
二、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分析
在结构上与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双闭 环系统相同(比单回路系统多了一个副回路),其 系统特点与分析方法亦基本相同。
主回路(外环):定值控制系统 副回路(内环):随动控制系统 与单回路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多用了一 个测量变送器与一个控制器(调节器),增加的投 资并不多(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来说,仅增加了一个 测量变送器),但控制效果却有显著的提高,其原 因在于串级控制系统中增加了一个包含二次扰动 的副回路。
16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为
Y(s)/X(s) QD2(s)=Y(s)/F2(s)=W C(s)W V(s)
串级控制系统与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抗扰动能力
之比:
QC2(s) =WC1(s)WC2(s)
QD2(s)
WC(s)
设串级与单回路系统均采用比例调节器,其比
例放大系数分别为KC1、KC2、KC,则上式变为
第四章 复杂过程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 ❖前馈控制 ❖大滞后补偿控制 ❖比值控制 ❖分程与选择性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 ❖模糊控制 ❖预测控制
滞后补偿的常用方式
滞后补偿的常用方式1. 引言滞后补偿是指在控制系统中为了消除由于传递函数的滞后特性引起的系统响应时间延迟而采取的一种补偿措施。
在许多实际应用中,滞后补偿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本文将介绍滞后补偿的常用方式,包括滞后环节、滞后网络和滞后校正器。
2. 滞后环节滞后环节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滞后补偿方式。
它通过增加系统传递函数中频率较低部分的增益来延迟系统响应时间。
具体而言,滞后环节可以通过串联一个增益和一个时延来实现。
增益可以调整以改变系统响应速度,而时延则决定了响应时间延迟的程度。
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滞后环节形式如下:其中,K为增益系数,T为时延。
3. 滞后网络除了使用简单的滞后环节外,还可以使用更复杂的滞后网络来进行补偿。
滞后网络是由多个滞后环节串联而成的,它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系统响应特性。
滞后网络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常见的结构包括级联结构和并联结构。
在控制系统中,级联结构的滞后网络可以表示为:其中,G1、G2、…、Gn为滞后环节。
而并联结构的滞后网络可以表示为:其中,G1、G2、…、Gn为滞后环节。
通过调整滞后环节的增益和时延,并选择合适的级联或并联结构,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设计和实现滞后补偿。
4. 滞后校正器除了使用传统的滞后环节和滞后网络进行补偿外,还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滞后校正器来改善系统性能。
滞后校正器是一种特殊的控制器,在传统控制系统中与主控制器并行工作。
它通过测量系统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信号之间的差异,并通过调整输入信号来进行补偿。
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滞后校正器形式如下:其中,C为滞后校正器。
滞后校正器可以根据系统的特点进行设计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补偿效果。
它可以通过自适应算法来实时调整参数,以适应系统动态变化。
5. 总结滞后补偿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它可以通过增加系统传递函数中频率较低部分的增益来延迟系统响应时间。
本文介绍了滞后补偿的常用方式,包括滞后环节、滞后网络和滞后校正器。
软件设计-Smith纯滞后补偿PID控制算法
软件设计-Smith纯滞后补偿PID控制算法⼀、题⽬题⽬5:以中等纯度的精馏塔为研究对象,考虑到不等分⼦溢流的影响和⾮理想的汽液平衡,可以得到塔顶产品轻组分含量Y 与回流量L 之间的传递函数为:s e s s s s L s Y 12)15.17)(13.28()19.0(4.3)()(-?+++= 控制要求:1、采⽤Smith 纯滞后补偿PID 控制算法将塔顶轻组分含量控制在0.99。
2、采⽤继电法整定PID 参数。
3、整定效果验证:当被控过程参数时变时,如滞后时间由12→24,开环增益由3.4→6时,讨论PID 控制的响应速度及鲁棒性问题,考察当系统参数发⽣改变时,上述PID 参数是否选取合适。
⼆、Smith 纯滞后补偿控制原理针对纯滞后系统闭环特征⽅程含的影响系统控制品质的纯滞后问题,1957年Smith 提出了⼀种预估补偿控制⽅案,即在PID 反馈控制基础上,引⼊⼀个预估补偿环节,使闭环特征⽅程不含有纯滞后项,以提⾼控制质量。
如果能把图2-1中假想的变量B 测量出来,那么就可以按照图2-1所⽰的那样,把B 点信号反馈到控制器,这样就把纯滞后环节移到控制回路外边。
图2-1 反馈回路的理想结构⽰意图由图2-1可以得出闭环传递函数为G (s )=D (s )G P (s)e ?τs1+D(s)G P (s)由上式可见,由于反馈信号B 没有延迟,闭环特征⽅程中不含有纯滞后项,所以系统的响应将会⼤⼤地改善。
但是由于B 点信号是⼀个不可测(假想)的信号,所以这种⽅案是⽆法实现的。
为了实现上⾯的⽅案,假设构造了⼀个过程的模型,并按图2-2所⽰那样把控制量U(S)加到该模型上去。
在图 2-2中,如果模型是精确的,那么虽然假想的过程变量B 是得不到的,但能够得到模型中的B m 。
如果不存在建模误差和负荷扰动,那么B m 就会等于B , E m (s )= Y (s )?Y m (s )=0 ,可将B m 点信号作为反馈信号。
滞后补偿的常用方式
滞后补偿的常用方式
滞后补偿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策略,用于减小系统的偏差或误差。
它可以在控制系统中引入一个或多个控制器,根据当前和过去的误差值来调整输出信号。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滞后补偿的方式:
1.比例-积分-滞后(PI-Lead)控制:这是一种常见的控制
器结构,其中包含比例和积分项以及滞后滤波器。
滞后滤波器可用于延迟和调整控制信号,以适应系统的动态响应。
2.滞后补偿器:滞后补偿器是一种滤波器,通过引入一个
滞后相位来调整系统的频率响应。
它可用于调整系统的稳定性和稳定裕度,以减小系统的超调和震荡。
3.积分滞后补偿器:积分滞后补偿器是一种结合了积分和
滞后相位的控制器。
它可以通过提供快速的积分动作来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并通过引入滞后相位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
4.先行滞后补偿器:先行滞后补偿器是一种双极滤波器,
它具有较低的频率增益和时间延迟。
它通常用于改善系统的稳态误差和稳定性,并提高系统的闭环响应速度。
这些是滞后补偿常用的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系统的特性和需求进行评估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系统的动态响应和性能要求来确定使用哪种滞后补偿
策略,并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第十四节 纯滞后对象的控制
相应的闭环传函变为
D( z )G( z ) 0.2271 z 2 (1 0.733z 1 ) ( z ) 1 D( z )G( z ) 1 0.6065z 1 0.1664z 2 0.1664z 3
相应的控制量为
Φ( z ) 2.6356 (1 0.7413z 1 ) U (z) R( z ) G( z ) (1 0.6065z 1 )(1 z 1 )(1 0.733z 1 ) 2.6356 0.3484z 1 1.8096z 2 0.6078z 3 1.4093z 4 ...
可得补偿器的差分实现
p' (k ) p' (k 1) u (k 1) p ( k ) P' ( k ) p ' ( k l )
◆对带纯滞后的二阶惯性对象
Ke s G( s ) (T1 s 1)(T2 s 1)
纯滞后补偿器为
1 2 K (1 e Ts )(1 e s ) b z b z 1 1 2 D ( z ) Z ( 1 z ) 1 2 s ( T s 1 )( T s 1 ) 1 a z a z 1 2 1 2
◆振铃极点主要来源于G(z) 在负实轴或二、三象 限的零点;
◆对于一阶滞后对象,如果滞后时间为采样周期 的整数倍,离散化后不存在这样零点,故不会 产生振铃现象; ◆对二阶滞后对象和滞后时间不为采样周期整数 倍的一阶对象,离散化后则可能存在这样的零 点。
U ( z) R( z) Ku ( z)
通常用振铃幅度RA来衡量振铃强烈的程度。通常 用单位阶跃下数字控制器第0次输出量与第1次输 出量的差值来表示。 1 2
第五章 复合控制系统控制系统
(1)
(2)
•微分先行:式(3)、式(4)。
k c (TI s + 1)e −τs Y( s ) = R(s) TI sWo−1 (s) + k c (TI s + 1)(TD + 1)e −τs ( 3)
2、解决办法
•两塔之 间增设缓冲器 (不适宜)。 •采用均 匀控制系统 (上策)。 3、均匀控制的含义 •是指两个工艺参数在规定范围内能缓慢地 、均 匀地变化,使前后设备在物料供求上相互兼顾、均匀协 调的系统。
4、均匀控制的特点 •表征前后供求矛盾的两个参数都是变化的,变 化是缓慢的,是在允许范围内波动的。参见下图。
四、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1、方法的提出 •为了保证前馈控制 的精度,常希望控制阀 灵敏、线性等; •采用串级控制系统 可满足以上要求。 2、原理与结构图
3、应用举例:
思考题
1、前馈控制有哪几种主要型式? 2、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一般不单独使用前馈控制方案?
第六章 大滞后补偿控制
§ 6- 1 克服纯 滞后的 几种常 见方案
6.2
6.3
1、预估补偿:原理上能消除纯滞后对控制系统的动态影响,但需 控过程的精确模型,工程上往往难以实现。 2、采样控制:成本较低,但干扰加入的时刻对控制效果影响较大。 3、改进型常规控制:具有通用性广等特点,目前较常用。 4、其他:大林算法、卡尔曼预估算法、灰色预测控制等。
第七章 实现特殊要求 2 3 4 的过程控制系统
一、概述
§7-1 比值控制系统
锅炉汽温超前—滞后补偿型前馈控制器设计
关 键 词 :电站 自动化 ; 汽温过程 ; 前馈 控制 ; 超前一滞后补偿 中 图分 类 号 :T 2 3 P 7 文 献 标 志 码 :B 文章 编 号 :10 — 3 4 20 ) 6 0 2 — 3 0 7 7 2 ( 0 90 — 0 9 0
t t t e d sgn m e ho r f e tvea v oo o s n s .Bu hec nt o a iy i ti r v d a ha h e i t dsa e e f c i nd ha e g d r bu t e s tt o r lqu lt sno mp o e
模 型 计 算 法 和 现 场 整 定 法 。 以某 电站 锅 炉 汽温 控 制 为 案 例 设 计 出 前 馈 控 制 器 并 进 行 了 仿 真 试 验 研 究 , 果 表 明 所 述 方 法 是 有 结
效 的 并 有 好 的鲁 棒 性 , 是 有 效 减 小 正 动态 偏 差 时 也 增 大 了 负 动 态 偏 差 , 制 品 质 改 善 不 多 。原 因在 于 一 阶 超 前 前 馈 满 足 不 了 但 控
Ya g P n ,Xi e je n ig n W n i
( ho lo e t i w e n u o a in En n e i g,S ng i Sc o fElc rc Po r a d A t m to gi e rn ha ha U n ve s t e t i i r iy ofEl c rc Powe ,S ng i r ha ha ,20 09 0 0,Ch na i ) Ab t a t s r c :Re a di g t e df r r o r d sgn t o y i he a plc to f a la —a o p ns t r g r n he f e o wa d c nt ol e i he r n t p ia i n o e d l g c m e a o f rp o owe t ton bo l rs e m e p r t e c t oli t did.The t a tc ld sgn me h s,m o e r s a i ie t a t m e a ur on r s s u e wo pr c ia e i t od dl c ompu a i n i l t ni g,a e t t d. The f e f r r ontole o p t ton a d fe d u n r s a e e d o wa d c r l r f r a owe t to oie t a r s a i n b lr s e m
第四章离散PID控制器
等效+_U(t)
u (t )
K
p
e(t )
1 Ti
t
e(t )dt
o
Td
de(t)
dt
u(t) Tf
du(t) u(t) dt
C
+ _U(t)
差分后解得:u(kT) u(kT T) (1)u(kT)
或:u(kT) u(kT T) (1)u(kT)
Tf
T Tf
(5) 积分分离的PID控制
=KpΔe(kT)+Kie(kT)+Kd[Δe(kT)-Δe(kT-T)]
其中Δe(kT)=e(kT)-e(kT-T) Δe(kT-T)=e(kT-T)-e(kT-2T) 误差的误差
(3) 速度式
v(kT) u(kT) T
(目的均衡采样周期与输出大小,实际工 程中很少使用)
3. PID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便于将补偿环节控制器中实现,将其进 行等效前移。
闭环控制系统框图为
R(s)
E(s) Ec (s)
D(s)
Gp (s)(1 e s )
Gp (s)e s Y (s)
控制器等效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s) D(s)Gp(s)es
1 D(s)Gp (s)
等效的闭环系统框图为
R(s) Ec (s)
Y (s)
补偿方法:
R(s)
+
E(s)
D(s)
-
Gp (s)e s
+
G (s) +
Y(s)
要使反馈环节中真实反映控制器输出的
情况不产生大的滞后 e s ,则 G p ( s ) e s G ( s ) G p ( s ) , G ( s ) G p ( s ) ( 1 e s )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相位滞后的误差补偿控制
mi n o f t h e P MS M c o n t r o 1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p r o p o s e d me t h o d o f t h e c o mp e n s a t i o n i s e f f e c t i v e t o a c h i e v e a h i g h
t r o 1 .T h e d e l a y me c h a n i s m wa s na a l y z e d i n d e t a i l a n d a n o v e l me t h o d o f c o mp e n s a t i o n w a s p r e s e n t e d t o r e s o l v e t h e h y s t e r e - s i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t t h e s a me t i me ,t h e e x p e i r me n t s y s t e m w a s d e s i g n e d o n a 1 5 k W, 2 p o l e p a i r s ,r a t e d s p e e d 1 2 0 0 0 r /
( C o l l e g e o f A u t o m a t i o n , X i ’ a n 7 1 0 1 2 9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p e r m a n e n t m a g n e t s y n c h r o n o u s mo t o r( P MS M)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t h o s e p r o c e s s e s , s u c h a s t h e s a m —
大滞后PID控制说明
大滞后PID控制说明一、反作用模式本模式适用于加热升温控制。
(一)回路连接X:整型数输入为过程测量值SV:整型数输入为给定值EN:状态输入,为PID使能,EN:0 PID 不工作EN:1 PID 工作缺省值为1Y:PID整型数输出值。
0-4094MV:PID整型数输出值。
0-1000 对应0-100%(PLC编程画面,以上是个PID控制程序)(二)控制模式注:CS1、DS1、CS2、DS2为X1、X2、Y1、Y2区域分界,BS1、BS2、BS3、BS4为相应控制输出提前量动作说明:(1) 当测量温度在X1区域时,控制输出为100%,全功率加热。
(2) 当温度上升到X2区域时,控制输出为MV=100%-BS1,提前降热负荷。
(3) 当温度继续上升到PID 区域时,控制输出为PID 自动控制模式。
(4) 当温度继续上升,进入Y1区域时,控制输出为0%,停止加热。
(5) 当温度继续下降,进入PID 区域时,控制输出为PID 自动控制模式。
(6) 当温度继续下降,进入X1区域时,控制输出为100%,全功率加热。
测量值:X设定值:SV 精调下偏差:CS1 粗调下偏差:DS1精调上偏差:CS2 粗调上偏差:DS2时间输出值:100%输出(三)参数说明(四)举例说明3. 伟达科PID参数(5温区回流焊)4.1模拟量类基本的功能块对模拟量进行读,不需要更多的修改,模拟量数据以整型值表示:10位0-102312位0-4095所有UCS5模块数据以0-4095,以下是热电偶采集模拟量块双击UCS5.E37COM模块弹出如下窗口:以上窗口中CH0-CH9模块上道通,是滤波时间,可选择性的。
CH10通道是冷端补偿的,在硬件上只需要短接一下,测量出来是室温,在软件中是可调整的。
4.2模拟0-10V4-20MA输入模块如下图示:双击UCS5.E37块弹出如下窗口:CH0-CH10通道选择1:1信号为硬件模块的信号0-10V4-20MA。
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综述(共5篇)
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综述(共5篇)第一篇: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综述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由于物料或能量的传输带来时间延迟的问题,即被控对象具有不同程度的纯滞后,不能及时反映系统所受的扰动。
此外,测量信号到达控制器,即使执行机构接受信号后立即动作,也需要经过一个滞后时间才能影响到被控制量实现控制。
该种类型过程必然会产生较大的超调和较长的调节时间,使过渡过程变坏,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设τ为纯滞后时间, T为对象的容量滞后时间,当τ/T增加时,过程中的相位滞后增加而使超调增大,甚至会因为严重超调而出现生产安全事故。
通常将纯滞后时间与过程的时间常数之比大于0.3的过程认为是具有大滞后的过程。
即:TP=T传统的PID控制一般不能解决过程控制上的大滞后问题,具有大滞后的过程控制被公认为是较难的控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过程控制研究的热点。
加热装置的炉温控制具有典型的时间滞后特点。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对适用于大惯性过程中的典型控制算法进行总结,并适当的列举当下较为突出的相关控制策略,做出相应的说明和阐述。
一、传统控制的改进1.串级控制由于系统纯延迟时间较长,而且扰动的因素多,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不能满足控制品质的要求。
为了提高控制质量,采用串级控制系统,运用副回路的快速作用,有效地提高控制质量,满足生产要求。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
若选择锅炉为大延迟对象,则串级控制方框图可以设计成如图1-1所示。
x ― 主调节器― 副调节器调节阀炉膛管壁物料y副测量变送器主测量变送器图1-1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
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大滞后对象的控制方案
第2 5期
S I N E&T C N OG F R TO CE C E H OL YI O MA I N N
0职校论坛。
科技信息
大滞后对象的控制方案
L reL gOb et o to S h me a g a jc nr l c e C
张东风
( 山东省 电力 学校
【 摘
山东
泰安
2 10 ) 7 0 0
要】 本文简单介绍 了史密斯预估补偿的基本原理、 改进 方法、 用实例及效果分析。 应
【 关键词】 大滞后 ; 对象; 控制 ;-t AI
当对象 的迟延和惯性 比较大时 ,控制 系统 的控制 品质将会恶化 , 为此 可设计 一个补偿装置 , 迟延较大 的对 象进行补偿 , 对 以获得较好 的控制效果 。 这时上 图可等效为图4的形式
实际应用中 ,mt Si h预估器并 不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联在对象上 , 而是 以反馈 方式 接在原调节器 W () s的两端 , 此时纯滞后补偿系统如 图 3 所示 。虚线
框 内为 S i 预估补偿系统的等效调节器 , mt h 其传递 函数为 :
() — — : 1 ) () 1e ) + s(-
:
A() s
图 1 纯滞后过程的常规调 节系统
I W sWo = + () )O
由乃奎斯特判据可知 , 当系统开环传递 函数 中串联 了纯迟延 环节 可见 .补偿后 的闭环特征方程式 中不存在纯迟延 环节 e 项 , 因 后.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必然下 降。该 系统 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此. 系统的调节 品质必然得到改善 。
y= : Re, c s :e T c y ,
前馈控制系统PPT
瑞金医院 LLY
结构之二
X (s)
GC (s)
G ff (s) GPC (s)
F (s)
GPD (s)
Y (s)
瑞金医院 LLY
补偿器数学模型
在F作用下,系统输出为 :
Y (s) GPD (s)F (s) G ff (s)GPC (s)GC (s)F (s)
GC (s)GPC (s)Y (s)
要对F1 ( s)全补偿,则
Y1 (s) F1 ( s)
0,即:
G ff
(s)
GPD (s) GPC (s)Y2 (s) /
X 2 (s)
GPD (s) GPC (s)
(副回路是快速随动系统 ,所以:Y2 (s) / X 2 (s) 1)
瑞金医院 LLY
工业应用: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G ff (s)
控制参数:燃油流量 FB 主要扰动:进料流量 F1 前馈控制量: F2 其它扰动:进料温度、 燃料油压力等由反馈 调节器产生的控制作用 调节。
瑞金医院 LLY
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
❖ 典型结构框图:由于串级控制系统对进入副回路
的扰动影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前馈控制主
要克服一次扰动。
Gff (s)
主对象是温度控制: (1)蒸汽流量增加 温度增加
正作用过程 K01 0 (2)副回路G02 1 K01KC1 0
基于补偿控制大滞后过程控制系统研究
( o tw s P t lu Unv ri ,C e g u6 0 0 S uh et er e m iest o y h n d 1 5 0,Chn ) ia
Ab ta t n i d s r l r c s o to ,wh n PI o to ,a ta i n lc n r lmo e s a p id t o s r c :I n u ti o e s c n r l a p e D c n r l r dt a o t i o o d lwa p l o s me c mp ia e e o l td c
实际工业过程控制具有一定实用参考价值。
关键 词 :内 模控 制 ; 滞 后 过 程 ; t b仿 真 ; I 控 制 大 Mal a PD 中图 分类 号 : P 7 T 23 文献标志码 : A
Re e r h o p o e s c n r ls s e fl r e tm e d l y s a c n r c s o t o y t m o a g i e a ba e n o p ns to o r l s d o c m e a i n c nt o
c nr l rwer o lt d o tol e c mpee .Ampi d n rq e c h rce it uv r r wn u d rdf e t a e .B o ae e lu e a d f n yc a a tr i c rewe ed a n e iern s s y c mp rd t e sc c
mo e o t l r e i n a d Ma lb smua i n o h o p s ie ,a v r mp  ̄ n o d l n r l ,d sg n t i lt f e l w- a s ft r e y i o a tc mp n n n t e it r a d l c oe a o t l o e ti h n e n lmo e
第七章 补偿控制
4
D(s)
Gc (s)
_R (s)_源自G 2 (s)+
_
G 1 (s)
+
+
C(s)
G 3 (s)
H(s)
扰动量补偿:增加扰动信号的前向通道, 扰动量补偿:增加扰动信号的前向通道,利用
双通道原理来补偿干扰。 双通道原理来补偿干扰。
5
R (s)+
G 1 (s ) +
_
G c (s)
G 2 (s)
2
热交换器的反馈控制
给定信号和扰动信号同时作用下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所示,系统对干扰作用下的 超调量达到100%,调节时间1530s,控制的动态特性较差。
G c (s)
D(s)
+
R (s)
_
+ G 1 (s ) + +
_
G 2 (s)
C(s)
控制量补偿:控制信号直接作用到被控对象, 控制量补偿:控制信号直接作用到被控对象,
3)具有纯滞后的超前—滞后动态前馈控制器 )具有纯滞后的超前 滞后动态前馈控制器 具有纯滞后的超前—滞后动态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具有纯滞后的超前 滞后动态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T1 s + 1 −τs G ff ( s ) = − K ff e T2 s + 1
7.3 大迟延(时滞)过程系统 大迟延(时滞)
按偏差大小控制的反馈控制系统, 按偏差大小控制的反馈控制系统,无法 将干扰克服在被控量偏离设定值之前,导 将干扰克服在被控量偏离设定值之前, 致控制不及时, 致控制不及时,是否可在反馈控制中增加 “补偿控制”,是系统的特性得到大大地 补偿控制” 改善。常见的补偿控制结构有: 改善。常见的补偿控制结构有:
基于PID的滞后系统的各种控制方法
基于PID的滞后系统的各种控制方法
作者:郝天天薛超
来源:《中国信息化·学术版》2013年第02期
0 引言
用PID控制方法可以消除系统的时间迟延。
有人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PID控制器可以和Smith预估器等价,而且PID控制的一些优点还吸引着许多研究者,探讨将它与其它方法相结合来改善时滞过程的控制效果。
此外,合理地调整PID参数也可以达到滞后补偿等作用。
对二阶惯性加时滞的系统,有人提出了利用开关阶跃响应法来辨识被控过程的特征参数,再通过整定公式来得到PID参数,经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这种PID参数整定的方法对时滞过程是适用的,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1 大滞后系统的PID预估控制方法
常规PID调节器不能对大滞后对象进行有效控制,当时常规PID调节器已很难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以至系统失去稳定性。
预估控制方法能对大滞后系统进行有效控制。
这种控制方法与滞后时间无关,方法简单,易于工程实现,使常规PID调节器在大滞后系统的控制中如同对无滞后系统的控制一样有效。
同时可以证明该法使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滞后无关,经MATLAB仿真验证,该法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且能适应对象参数和结构有一定变化的时滞系统(即有较好的鲁棒性)。
PID预估控制方法框图如图2.4所示:
参考文献
[1] 仇慎谦编著,PID调节规律和过程控制,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12;
[2] 吕群,于标:大滞后系统的一种 PID预估控制方法,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六卷第五期;
[3] 李曼珍:滞后系统的Smith预估器算法;。
《2024年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滞后补偿策略研究》范文
《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滞后补偿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板形闭环控制系统作为关键环节,其性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然而,由于系统中的多种因素,如设备老化、环境变化等,往往会导致系统出现滞后现象,从而影响控制效果。
因此,针对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滞后补偿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滞后原因、分析现有补偿策略的优缺点,并提出一种新的滞后补偿策略。
二、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滞后原因分析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滞后主要源于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传感器响应时间、控制器计算时间、执行器动作时间等;外部因素则包括环境变化、设备老化、外部干扰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系统在控制过程中出现滞后现象,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三、现有滞后补偿策略的优缺点分析针对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滞后问题,目前已有多种补偿策略。
其中,常见的包括基于模型的补偿策略、基于规则的补偿策略和基于学习的补偿策略。
这些策略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有效减少系统滞后,提高控制精度。
然而,各种策略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模型复杂度较高、规则制定难度大、学习过程耗时等。
四、新的滞后补偿策略提出针对现有滞后补偿策略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滞后补偿策略。
该策略通过建立系统滞后模型,预测系统在未来时刻的状态,从而提前进行控制调整,以减小系统滞后。
同时,该策略还结合了机器学习算法,通过不断学习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优化预测模型,进一步提高补偿效果。
五、新策略的实现方法与实验验证(一)实现方法新提出的滞后补偿策略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建立系统滞后模型:根据系统特性和运行数据,建立系统滞后模型,描述系统滞后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
2. 预测系统未来状态:利用建立的滞后模型,预测系统在未来时刻的状态。
3. 提前进行控制调整:根据预测结果,提前进行控制调整,以减小系统滞后。
4. 优化预测模型:结合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学习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优化预测模型,进一步提高补偿效果。
《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滞后补偿策略研究》
《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滞后补偿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板形闭环控制系统作为关键环节,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系统内部的复杂性和外部环境的干扰,板形闭环控制系统往往存在滞后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因此,研究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滞后补偿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与问题板形闭环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部分组成。
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板形的状态信息,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对执行器进行控制,以实现对板形的精确控制。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系统内部的复杂性和外部环境的干扰,系统往往存在滞后现象。
这种滞后现象主要表现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延迟,导致系统无法及时、准确地响应外部变化,从而影响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三、滞后补偿策略的必要性针对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滞后现象,采取有效的滞后补偿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滞后补偿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使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响应外部变化。
其次,滞后补偿策略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和影响。
最后,通过滞后补偿策略的优化,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滞后补偿策略的研究现状目前,针对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滞后补偿策略,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常见的滞后补偿策略包括预测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有效地解决系统滞后问题,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然而,每种策略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
五、滞后补偿策略的优化与实现针对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滞后补偿策略。
该策略通过建立系统数学模型,预测系统未来的状态变化,从而提前对执行器进行控制,以弥补系统的滞后。
同时,该策略还结合了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优点,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需求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过程控制通道中存在的纯滞后,使得被控量产 生较明显的超调量和较长的调节时间,其难控制程 度将随着纯滞后时间τ占整个过程动态时间常数T的 比例增加而增加。一般认为 τ/T>0.3 的过程为大滞 后过程。 • 危害:严重超调、降低系统稳定性等。
(一)微分先行控制方案(图4—30)
(二)中间微分反馈控制方案
•
理论上Smith预估补偿控制能克服大滞后的影 响,但由于Smith预估器需要知道被控过程精确的 数学模型,且对模型的误差十分敏感,因而难于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
• 改进方案----增益自适应预估补偿 (1997年,Giles和Bartley)
•
系统仿真表明,增益自适应预估补偿的 过程响应一般都比单纯的 Smith 预估补偿要 好,尤其是对于模型不准确的情况。但是, 当模型纯滞后比过程纯滞后大时,增益自适 应补偿效果也不佳。
这种“调一下,等一等”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避免 调节器进行过操作,而宁愿让控制作用弱一些,慢 一些。 以上动作规律若用调节器来实现,就是每隔 τ 时刻动作一次的采样调节器。
由于保持器的作用,在两次采样间隔期间,执 行器的位置保持不变。
四、大滞后控制系统工业应用举例
1. 加热炉温度 预估补偿控 制 6台带 断偶报警装 置的温度变 送器、高值 选 择 器 HS 、 加法器 、 PID 调 节 器 、 电/气转换 器。
(三)与常规控制方案比较(图4—32)
•中间微分反馈与微分先行控制方案虽比PID方法的超 调量要小,但仍存在较大的超调,响应速度均很慢, 不能满足高控制精度的要求。
二、大滞后过程的预估补偿控制
----史密斯(Smith)预估补偿(1957年)
Wo(s)(1- e-τs ) Smith预估器
Smith预估器
三、大滞后过程的采样控制
当被控过程受到扰动而使被控参数偏离给 定值时,就采样一次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 发出一个控制信号,然后保持该控制信号不变, 保持的时间与纯滞后时间大小相等或较大一些。 当经过 τ 时间后,由于控制信号的改变, 被控参数必然有所反应,此时再按照被控参数 与给定值的偏差及其变化方向与速度值来进一 步加以校正,校正后又保持其量不变,再等待 一个纯滞后时间τ。重复上述动作规律,一步一 步地校正被控参数的偏差值,使系统趋向一个 新的稳定状态。
TD s 1 Im(s) = Kc 1+ + TI s 1+ TD KD
第三节 大滞后补偿控制
•常规控制方案 •史密斯(Smith)预估补偿方案 •采样控制方案
一、大滞后过程与常规控制方案
纯滞后的特点:控制作用产生后,在滞后时间τ 范围内,被控参数完全没有响应。 (P15 图2-8) (1)皮带传输过程 如:硫酸生产中沸腾焙烧炉的硫铁矿进料(图4—27) (2)连续轧钢过程(图4—28)
采用高值选择器的目的:提高控制系统的工 作可靠性。 I1 + I 2 + I 3 IΣ = 3 加热炉是一个大滞后和大惯性的对象。为了 提高系统的动态品质,测温元件选用小惯性热电 偶。 通过试验测得加热炉的数学模型为 9.9e -80s
W1 (s) =
120s + 1
温度传感器与变送器的数学模型为 0.107
1.80 1.06 1.06 I× = I ÷I B = Im = Im 1.06 120s + 1 120s + 1
此时PID调节器所控制的等效对象的模型为 I×(s) 1.80 W o (s) = = Im(s) 120s + 1
•
可见,在过程静态增益变化时,仍可以得到完 全补偿。但此时调节器的参数也应随之作相应的调 整,因为原调节器参数是针对当时广义对象模型 W o (s)而整定的,现在等效对象 W o (s) 的静态增益已 由 1.06 变化到 1.80 ,故调节器也应具有自动修改其 比例增益Kc的功能。 自适应PID调节器的运算关系为
Wm (s) =
10s + 1
因此,广义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为
1.06e -80s Wo (s) = W1 (s)Wm (s) = (120s + 1)(10s + 1)
由于10s+1≈e10s,故上式可演化为
1.06e -90s Wo (s) = 120s + 1
由于τ/T=90/120=0.75,采用普通的PID调节器 (图4—37),无论怎样整定PID调节器的参数,过渡 过程的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均仍很大,可考虑 采用smith预估补偿方案。
I÷
• 假设广义对象的静态增益从 1.06 变化到 1.80 ,在相同 的操作变量Im下,因广义对象的输出 IΣ增大,故除法 器1的输出信号I÷也随之增大,即
1.80e -90s Im I 1.80 120s + 1 I÷ = = = -90s 1.06e IA 1.06 Im 12c(s) -τs = e = W1 (s)e -τs X(s) 1+ Wo(s)Wc(s)
•
经预估补偿,系统特征方程中已消去 e-τs一项, 即消除了纯滞后对系统控制品质的不利影响。至 于分子中的e-τs ,仅仅将系统控制过程曲线在时间 轴上推迟一个τ。所以预估补偿完全补偿了纯滞后 对过程的不利影响,系统品质与被控过程与无纯 滞后时完全相同。
• 加入Smith预估补偿环节后,PID调节器控制的对 象包括原来的广义对象和补偿环节,从而等效被 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1.06e -90s 1.06 1.06 -90s W o (s) = (1 e ) 120s + 1 120s + 1 120s + 1
可见等效被控对象中不再包含纯滞后因 素,因此调节器的整定变得很容易且可得到 较高的控制品质。 但单纯的 Smith 预估补偿方案要求广义 对象的模型要有较高的精度和相对稳定性, 否则控制品质又会明显下降。而加热炉由于 使用时间长短及每次处理工件的数量都不尽 相同,其特性参数会发生变化。 为提高加热炉的控制品质,改用图 4— 39所示的具有增益自适应补偿的多点温度平 均值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