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水文地质编图方法
水文地质勘查测绘(填图)
2019年12月4日4时15分
§ 3 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勘察
(2)岩石的产出条件直接决定着含水层的类型(埋藏条件)。 块状产出的岩浆岩,地下水多呈脉带状分布;层状产出的岩石,通常有层
状含水层分布,才能构成承压水盆地(或斜地);结晶的岩石,常有风化裂 隙水分布。 (3)岩性常常决定着岩石的富水性(或含水性)。
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
工作(一种调查手段)。
目
的: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
依据。
提 交 成 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
绘报告等。
2019年12月4日4时15分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水文地质勘察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1)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 况; (2)测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 动态变化规律; (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2019年12月4日4时15分
§ 3 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勘察
2.测绘中对岩性观察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松散岩石中,对地下水赋存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岩石的孔隙性。因 此,要着重观测研究岩石组成的颗粒大小、排列及级配,其次是岩石的 结构与构造,再次是岩石的矿物与化学成分。
岩溶发育部位等; 地貌点:布置在地形控制点、地貌成因类型控制点、各种地貌
分界线等; 水文地质点:布置在泉、井、钻孔、地表水体、地表水渗漏地
段等重要的水文地质点上。
水文地质剖面图绘制流程
水文地质剖面图绘制流程
1.转换文件格式(jpg—msi影像文件)
具体流程:图形处理—分析—输入—添加文件—转换
2.电子化图件
具体流程:
(1)图形处理—输入编辑(一路确定)—在工作台新建点、线、面文件—选中点线面文件名,在“矢量化”菜单下选择“添加光栅文件”—导入转换好的msi 影像文件—进行线编辑
(2)线编辑菜单下—矩形(选中自己要画的图像所占的区域)—输入线,折线,慢慢的描出目标图形(折线线头最好超出之前所画的矩形框,以保证内部区块是闭合,也可设置线参数颜色以区分所描的线和原图线,之后关掉影像图层改回来即可)—描完后—矢量化—删除光栅文件—复位—即可见所描的所有线
(3)其它—自动剪断线—删除线(线编辑菜单或工具栏中)—确保所有线头都删除—其它—拓扑错误检查—线拓扑错误检查(弹出对话框,显示线拓扑错误个数,一次选中,修改错误,直到下次检查无错误为止)—其它—线转弧段—保存自动弹出的文件(一定要重新命名)—在工作台重新打开刚才保存线转弧段形成的区文件,选中改为当前编辑状态—其它—拓扑错误检查—区拓扑错误检查—依次更改错误—确定无错误后—其它—拓扑重建(自动生成区)
(4)区编辑—修改参数—修改区参数(也可以点击快捷图标)—选中要修改的区(在弹出的框中可以填充颜色、图案等)—改后—点编辑—输入点图元(根据要输入的点的类型选择需要的点类型)—在图示需要的位置输入点—最后全部选中工作台上的文件—关闭
注:上标输入:#+a+b,下标输入#-a+b
分数a/b,输入/a/b/
整理人:刘慧文、姚红娟、王贺、徐丹丹、姜子辰、戴梦婷
班级:1050141、1050142
日期:2012-11-19。
水工环地质工作实际材料图的编制
3、编图原材料的准备
分类汇总编图原材料
➢ 点文件
• 地质调查点位置及编号 • 地貌调查点位置及编号 • 地质构造调查点位置及编号 • 水文地质调查点位置及编号 • 工程地质调查点位置及编号 • 各类环境地质问题调查点位置及编号 • 各类地质灾害体调查点位置及编号 • 节理裂隙统计点位置及编号 • 水文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 气象站置及编号 • 岩、土、水样采集点位置及编号 • 地层产状测量位置及数据
• 钻孔位置及编号 • 探槽位置及编号 • 探井位置及编号 • 各类原位测试点位置及编号 • 遥感解译验证点位置及编号 • 前人勘探点位置及编号 • 动态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 ……
四、实际材料图的编制
3、编图原材料的准备
分类汇总编图原材料 ➢ 线文件
• 地质界线及地层代号 • 褶皱及代号 • 断裂及代号 • 调查路线及编号 • 实测剖面及编号 • 勘探剖面及编号 • 图切剖面及编号 • 地质灾害体的真形界线及编号 • 裂缝及编号 • ……
五、实例
结语
谢谢大家!
➢转绘的顺序:点文件→线文件→区文件 ➢对每一类文件均须按照图例形式逐一进行转绘,编号及反 映工作量的数据要标注
➢注意各类文件的叠置顺序:正确的是区文件位于线文件之 下,线文件位于点文件之下;线文件在通过点文件时只能位 于点文件的下方,打印后反映的效果是线文件被点文件所断 开,区文件不能覆盖线文件和点文件
➢ 区文件(一般项目不涉及)
• 工作区类别区及代号
• ……
四、实际材料图的编制
4、编图方法与步骤
(1)图面布局
➢就是对构成实际材料图所需的图名、主图、镶表、图例、比例尺、责 任栏、接图表等进行布置,使图面协调有序、疏密合理、美观清晰 ➢以主图统帅图名、镶表、图例、比例尺、责任栏、接图表等内容 ➢图名与责任栏的位置原则上是固定的,即图名位于主图的上方居中位 置,责任栏位于整个图件的右下方,图件折叠时便于责任栏外露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水文地质剖面图,砂层等厚度图,底板标高等值线图
4.1.1 隔水层 下更新统隔水层 描述的内容:层位(地层时代)、岩性、厚度、
分布范围、埋深、稳定性。 4.2 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其分布规律
一般情况按含水层描述,本次仅调查的潜水,故 不分层。
按分区标准,划分几个区。 按区描述各区的特征,内容有:分布范围,含水 层岩性、厚度,底板埋深,水位及水位埋深,总溶解 固体,水化学类型。 综合水文地质图(或富水性分区图)。
4.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1)补给 地下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
(河、水库),灌溉水回渗,地下水侧向径流 补给。
(1)了解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 (2)了解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分布、形成; (3)进行水质评价。 二、地下水水化学图的类型 (1)地下水水化学图(平面图、剖面图)
反映的内容:① 水化学类型;② 矿化度。 (2)水化学成分等值线图
针对单一成分研究。 (3)各种目的的水质评价图
三、地下水水化学图的内容和要求 (1)每个取样点的水化学类型; (2)矿化度(总溶解固体)g/L; (3)地下水的流向; (4)地表水体(水库、河、渠道)、湿
面上投影形成的等值线图。
二、编图原则 (1)水文地质条件: 隔水边界为流线边界,等水头线的画法; 渗透性好径流带为汇水带,等水头线的画法;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特征。 (2)地形、地貌及成因: 地下水面与地形一致。 (3)水位观测点要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均匀分
布在研究区内。水位资料统测时间要集中。
三、方法(步骤 ) (1)把各个水井观测孔标在图上,如:
度而定,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10个; ② 水文地质勘探孔和有意义的民用钻孔,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讲解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1:5万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1:5万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讲课大纲一、水文地质图编图原则1、以区域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为依据,科学直观表达。
2、遵守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符合国际惯例和传统习惯;3、力求科学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二、水文地质图的编图内容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规律,包括含水岩组类型、结构及富水性、地下水埋深及水流系统特征、地下水化学特征;2、区域地质与构造背景。
三、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方法(一)主图表达的主要内容1、地下水及含水岩组类型三级划分(表示):第一级:按照地下水赋存空隙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四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
黄土裂隙孔洞水,红层裂隙孔隙水、玄武岩裂隙孔洞水、冻结层水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地下水也可分别表示。
第二级:在每类地下水中,按照地层时代和宏观岩性组合特征划分含水岩组。
第三级:在每个含水岩组中,宜按照地层组、段岩性及含水特征划分含水岩亚组(层)。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2)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划分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3)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含水岩组划分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4)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2、富水性按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用普染色进行表示。
含水岩组亚类色调接近,色调深浅反映富水等级。
3、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多层结构的含水岩组(主要承压含水层)的埋藏深度、承压水分布范围及承压自流水分布范围。
4、地下水流系统反映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包括水流系统边界及性质,等水位线、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强径流带、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关系。
5、地下水化学特征反映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水化学类型、特殊化学组分等(1)地下水水质按TDS划分为:➢淡水(<1克/升);➢微咸水(1-3克/升);➢半咸水(3-10克/升);➢咸水(10-50克/升)。
3-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1、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介质及水利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作为编图基础。
它们是:(1松散岩类孔隙水(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4基岩裂隙水(包括断层脉状水;(5冻结层水。
任何一个含水岩组,在不同情况下可归属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若干亚类。
以上五种地下水类型,分别采用五种规定的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并按色调深浅反映其富水等级(参阅“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与图例”之第三部分:综合水文地质团色标。
2、在划分地下水五大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水文地质图突出表现以下三个内容:(1富水性:按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2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各类双层结构下部含水层组的顶板埋深;(3水质:重点按矿化度反映微咸水;咸水的分布和含量超过水质标准的有害微量物质的分布。
3、对松散岩类孔隙水,可按潜水、承压水(或包括上部潜水划分为两个亚类。
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可考虑把黄土裂隙孔洞水划为一个亚类。
其它相似情况可类推。
各亚类分别按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4、对松散岩类孔隙水,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赋存条件与补给条件等综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对其富水性作出评价。
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富水等级,并正确地圈定界线。
同一含水岩组的不同地段,也要根据厚度、岩性等因素区别其富水程度,涌水量,一般根据勘探孔抽水试验资料,参考当地生产井一般采用的管径与抽水工具,确定统一的口径与降深值,进行换算,以求取得统一的标准。
例如,在水位较浅、含水层较厚、宜于采用离心泵抽水的情况下,可采用5米降深值。
降深值的确定,除须考虑水泵能力外,还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与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埋深。
潜水层的降深值不超过含水层厚度的二分之—,承压含水层不超过顶板埋深。
单井涌水量的单位,一律采用“吨/日”。
在含水层厚度与水位埋深(包括承压水位变化不大的地区也可采用单位涌水量(吨/日·米作为划分富水等级的标准。
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编制方法报告
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编制方法报告一、引言水文地质图是展示地下水形成与运动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开采利用等信息的综合性图件。
它是进行水资源评价、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开展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报告将介绍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的编制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编制流程1.收集资料:收集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水利工程等资料,以及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2.现场调查: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研究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包括对数据进行校核、分类、整理等。
4.编制图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制水文地质图。
5.编写报告:根据调查结果和编制的图件,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三、编制方法1.确定制图内容与范围: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水文地质图的制图内容与范围。
2.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根据制图内容与范围,选择合适比例尺,确保地图精度和实用性。
3.确定地图符号:根据制图内容,选择合适的地图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和特征。
4.标注地图元素:对地图中的重要元素进行标注,包括地形地貌、含水层类型、地下水流速流向等。
5.进行地图整饰:对地图进行整饰,使其美观、易读、易于理解。
四、注意事项1.在编制水文地质图时,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和处理。
2.在选择地图符号时,应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能力,使用易于理解的形式来表示各种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和特征。
3.在标注地图元素时,应考虑到地图的实用性,标注的内容要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4.在进行地图整饰时,应考虑到地图的整体美观性和易读性,使地图更加清晰明了。
五、结论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的编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编制过程中,应注重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地图符号,标注重要的地图元素并对其进行整饰。
12-DD 2019-04 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 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 2019-04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Specifica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mapsPart 1:Hydrogeological mapping(1∶50 000)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1月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编图原则 (2)4.2 编图程序 (2)4.3 编图方法 (2)4.4 编图要求 (2)5 表示方法 (3)5.1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3)5.2 水文地质控制点及特征要素 (5)5.3 水文地质界线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5)5.4 水文地质参数及其它 (5)5.5 地下水化学特征 (5)5.6 区域地质背景 (5)5.7 水文地质剖面图 (6)5.8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6)5.9 镶图 (6)6 图式图例示例 (6)6.1 水文地质图表示方法相关附表参见附录A.1 (7)6.2 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图面配置示例参见附录A.2 (7)6.3 水文地质图图例示例参见附录A.3 (7)6.4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示例参见附录A.4 (7)6.5 水文地质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5 (7)6.6 含水岩组与咸水体分布区概化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6 (7)6.7 水文地质立体结构概念模型图示例参见附录A.7 (7)6.8 图幅位置索引图示例参见附录A.8 (7)6.9 接图表示例参见附录A.9 (7)6.10 责任签示例参见附录A.10 (7)6.11 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B (7)6.12 地理底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C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相关示例 (8)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 (32)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理底图编制要求 (39)参考文献 (41)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水文地质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由平面图、镶图和 剖面图组成。平面图为主图。镶图是在条件 复杂的地区, 为减轻主图负担弥补其不足而 编制的, 其比例尺要比平面图小。剖面图则 是用以反映调查区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质变化 规律, 如含水层的结构特征。其走向应选在 穿过地貌变化最大、横切所有含水层的方向。 尽能和勘探钻孔控制性水点结合起来。原则 上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相同, 垂直比例尺可 适当放大, 但不能使地形严重失真。
4、地下水埋藏条件 地下水埋藏条件是指地下水的类型、分 布和埋藏深度、含水层的数目、岩性、厚度 和空间分布、含水构造的特点等的统称。查 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水文地质调查的一项 基本内容。
5、地下水补给条件 含水层中地下水从外部(如大气降水、 地表水等)或从其他含水层中不断获得水量 补充的过程称为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补 给条件是指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方式、 补给区的位置、补给量的大小和影响补给 的因素等的统称。在开采地下水或疏干排 水时, 必须查明地下水补给条件, 计算补给 量。
13、矿化度分级
8、地下水资源
是指某一地区地下水的储藏量。它可分为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 开采量: (1)、补给量 地下水补给量可分为天然补给量与开采补给量。天然补给 量是指天然状态下, 含水系统平均每年从大气降水入渗、地表 水入渗、地下径流或越流流入等所获得补给的重力水体积; 开 采补给量是指在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位下降、水力坡度增大, 从 相邻地表水体或相邻含水系统中所获得的补给水量。或由于开 采使含水层储水空间增大, 而可接纳更多的入渗水量。通常开 采补给量可大于天然补绐量。 (2)、储存量 是指储存于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内水位变动带以下的重力水 体积。可分为潜水容积储存量和承压水弹性储存量。是地质历 史时期逐渐积存起来的, 可对维持地下水量稳定起调节作用。 (3)、允许开采量 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能从含水系统中开采出来 的最大水量。同时在整个开采期间内, 其水质、水量、开采条 件和环境不会出现显著恶化。合理确定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是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
最新专门水文地质学-实际材料图的编制
专门水文地质学-实际材料图的编制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第八章创造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本阶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们利用野外实际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收集的各种已有资料,掌握各种资料的室内整理分析方法和技术要求,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整编工作,编制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及相应附图、附表。
§8.1实际材料图的编制实际材料图是反映和整理测绘工作的定额、工作量、工作计划、工作布署以及野外任务完成情况的平面图件,为编制和检查、核对其它地质成果图件提供资料依据。
8.1.1编图内容的确定实际材料图要能充分反映实际的工作量、工作内容、工作布置、路线和日程的安排:各类观测点位置要准确,编号要统一,便于查阅;要采用国家规定统一图例和工程代号;应标出国际图幅编号、比例尺、图的名称、接图简表、图例和图签;实际材料图不应拿到野外使用,不可折叠,应放在图筒内保存。
图上反映的内容包括:(1)野外测绘小组的临时基地(搬家站)位置、控制面积;(2)地质观测点(天然露头、人工露头)位置及编号;(3)地下水调查点(泉、井、试坑、钻孔)位置及编号;(4)勘探点(各类钻孔、试坑)位置及编号;(5)试验点(钻孔抽水试验、民井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压水试验)位置及编号;(6)取样点(简分析水样、全分析水样、土样、岩石标本)的位置及编号;(7)观测路线的位置及进行方向;(8)勘探线和剖面线的位置及编号;(9)地下水动态观测点的位置与编号;(10)节理统计点的位置及编号;(11)气象站及水文站的位置及编号;(12)地表水体、河流观测点的位置及编号;(13)经纬线与主要居民点和交通线。
8.1.2图的表示方法(1) 编图前事先选好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作底图,拟定好统一图例及各种代号,并与其它图件统一。
(2) 将计划的各搬家站及其控制面积、工作日期表示在图上,在基地转移前按任务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核修正。
12-DD 2019-04 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 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 2019-04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Specifica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mapsPart 1:Hydrogeological mapping(1∶50 000)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1月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编图原则 (2)4.2 编图程序 (2)4.3 编图方法 (2)4.4 编图要求 (2)5 表示方法 (3)5.1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3)5.2 水文地质控制点及特征要素 (5)5.3 水文地质界线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5)5.4 水文地质参数及其它 (5)5.5 地下水化学特征 (5)5.6 区域地质背景 (5)5.7 水文地质剖面图 (6)5.8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6)5.9 镶图 (6)6 图式图例示例 (6)6.1 水文地质图表示方法相关附表参见附录A.1 (7)6.2 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图面配置示例参见附录A.2 (7)6.3 水文地质图图例示例参见附录A.3 (7)6.4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示例参见附录A.4 (7)6.5 水文地质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5 (7)6.6 含水岩组与咸水体分布区概化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6 (7)6.7 水文地质立体结构概念模型图示例参见附录A.7 (7)6.8 图幅位置索引图示例参见附录A.8 (7)6.9 接图表示例参见附录A.9 (7)6.10 责任签示例参见附录A.10 (7)6.11 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B (7)6.12 地理底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C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相关示例 (8)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 (32)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理底图编制要求 (39)参考文献 (41)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地质总局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与图例(试行)地质出版社第一部分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一)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作为编图基础。
它们是:(1)松散岩类孔隙水;(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4)基岩裂隙水(包括断层脉状水);(5)冻结层水。
任何一个含水岩组,在不同情况下可归属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若干亚类。
以上五种地下水类型,分别采用五种规定的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并按色调深浅反映其富水等级(参阅统一色标)。
(二)在划分地下水五大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水文地质图突出表现以下三个内容:1、富水性:按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2、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各类双层结构下部含水层组的顶板埋深;3、水质:重点按矿化度反映微咸水、咸水的分布和含量超过水质标准的有害微量物质的分布。
(三)对松散岩类孔隙水,可按潜水、承压水(或包括上部潜水)划分为两个亚类。
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可考虑把黄土裂隙孔洞水划为一个亚类。
其它相似情况可类推。
各亚类分别按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四)对松散岩类孔隙水,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赋存条件与补给条件等综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对其富水性作出评价。
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富水等级,并正确地圈定界线。
同一含水岩组的不同地段,也要根据厚度、岩性等因素区别其富水程度。
涌水量,一般根据勘探孔抽水试验资料,参考当地生产井一般采用的管径与抽水工具,确定统一的口径与降深值,进行换算,以求取得统一的标准。
一般在水位较浅、含水层较厚、宜于采用离心泵抽水的情况下,可采用5米降深值。
降深值的确定,除须考虑水泵能力外,还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与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埋深。
潜水层的降深值不超过含水层厚度的二分之—,承压含水层不超过顶板埋深。
单井涌水量的单位,一律采用“吨/日”。
在含水层厚度与水位埋深(包括承压水位)变化不大的地区也可采用单位涌水量(吨/日·米)作为划分富水等级的标准。
(五)对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单井涌水量一般可划分以下五个富水等级:1、水量极丰富:单井涌水量大于5000吨/日;2、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为1000—5000吨/日;3、水量中等:单井涌水量为100—1000吨/日;4、水量贫乏:单井涌水量为10—100吨/日;5、水量极贫乏:单井涌水量小于10吨/日。
各地区具体应划分几个等级,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上述的每个区间,还可根据需要划分成二级或三级。
但原则上上述五个区间不应互相跨越,以免影响与邻幅接图。
(六)对多层结构的含水组,一般可归并为潜水与承压水或浅层水(包括半承压水)与深层水两组,但原则上应突出主要含水组。
用双层结构的方法表示,即宽、窄条相间,宽条代表上部,窄条代表下部,富水性用不同色调表示。
对于咸水层与淡水层,也可采用同样方法表示。
如果多层含水层必须划分为三组加以表示时,则第三组可采取等深线(注明富水等级)或编制镶图以及其它的办法加以表示。
对单一的巨厚含水层,必要时应划分两段或三段,并采用多层结构或分区以及其它方法加以表示,以便作为分段开采的依据。
对主要含水层的厚度必要时可用等厚线表示。
(七)对潜水位或承压水位,在具备足够资料时,可绘制等水位线或等水压线。
对潜水位浅埋地区,一般应表示出潜水位埋深大于10米的地段,必要时也可进一步细分。
西北戈壁地区,可划分浅埋带与深埋带,分级标准可根据地区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可按大于100米与小于100米划分两级,必要时可划分三级。
对承压水埋藏较深的地区,也应设计一定的图例加以表示。
如果承压含水层顶板埋藏深度变化较大,应根据需要划分二级或三级加以表示。
划分标准可按各地区具体情况而定。
表示的图例,浅埋为水平条带,中埋为斜条带,深埋为垂直条带。
对咸、淡含水层,应反映出下部淡水层或下部咸水层的顶板深度。
(八)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般系指中新生界陆相盆地内分布的比较稳定的裂隙孔隙层间水而言,一般构成自流盆地。
组成这类陆相盆地的地层,各地不尽相同,但必领具备一定的贮水构造与贮水条件(指广义的自流盆地构造,含水层可能自流或不自流)。
因此,不能把所有的中新生界的含水岩组都列入这一类型,有的可能属于裂隙水类型。
同一盆地或同一地层,有时可能部分属自流盆地,部分因贮水构造被破坏而属裂隙水类型。
有的地区白垩系(红层)特别发育,广泛分布承压含水层,为了更好地反映其构造特征,必要时可单独划分为一个亚类。
古生界的碎屑岩在一定的岩性条件与构造条件下,也可形成自流盆地,均可归入这一类型,必要时也可单独划为一个亚类。
(九)根据碎屑岩承压水(指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组成的岩性、构造条件及补给条件,结合勘探资料,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富水等级。
同一含水岩组,在不同地段或不同构造部位,由于贮水条件或补给条件的差异而导致富水性的不同,应分别划分其富水等级。
一般可划分两级或三级,即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吨/日、100—1000吨/日、小于100吨/日。
富水等级还可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细分。
但大的区间应与第五条中的规定基本一致。
涌水量的计算,如果井的口径在六英吋以上,一般可不采用大口径换算,但应合理地确定统一的降深值。
(十)上述呈层状分布的承压水,有时呈大面积连续分布,有时呈透镜体断续分布,应在设计图例时加以区别。
其顶板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时,可划分两级(如<50米、>50米)或三级(<50、50—100米、>100米),利用图例中网纹线条的不同方向(浅埋为水平线、中埋为斜线、深埋为垂直线)加以区别,分级标准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调整。
如果上覆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则采取双层结构的宽窄条带的方法表示。
如果下伏承压水实际意义较小,则承压水可采用线条表示,而不采用条带。
相反,当下部承压水占主要地位,上部松散岩类孔隙水占次要地位时,则孔隙水也可采用线条表示。
有的中新生界盆地,下部水质往往变咸,应在图面反映出咸淡水分界面的埋藏深度。
(十一)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主要包括溶洞水(管道水)、溶蚀裂隙脉状水及蜂窝状或针孔状溶孔水。
溶蚀管道成叶脉状互相连接,可以形成暗河水系。
在溶蚀裂隙或溶孔十分发育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网状溶蚀裂隙,并组成一个比较均匀、互相连通的统一含水体。
有的岩溶盆地,在良好的汇流条件下,形成岩溶水的富集地带。
因此图面除要突出反映岩溶暗河或暗河水系外,还要表示以网状裂隙为主的岩溶均匀发育带和汇流富集带。
对岩溶地貌,如落水洞、天然竖井、溶潭、暗河天窗、伏流、盲谷等也要在图面上加以表示。
岩溶作用不发育的碳酸盐岩,可归并到—般的基岩裂隙水内。
(十二)对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应根据岩性、构造、地貌及补给条件与水动力条件,结合勘探资料,按泉及暗河流量与地下运流模数等综合因素,划分富水等级。
在同一含水岩组由于不同情况而出现富水性的差异时,应分别划分其富水等级,不能单纯按岩组确定富水等级。
在测流资料或水文资料较多的地区,可将地下水迳流模数作为划分富水等级的主要指标,一般可划分为小于3、3—6、大于6三级,单位为公升/秒·平方公里。
在泉流量资料或暗河测流资料较多的情况下,可采用泉或暗河流量统计结果,将多数常见泉(或暗河)的流量作为划分富水等级的指标。
对大泉及暗河流量,可划分为100—1000、10—100,<10三级,单位为升/秒。
但各地区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每个地区具体划分几级和分级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可划分二级或三级。
(十三)岩溶水埋藏深度—般可划分二级(<100米、>100米)或三级(<50米、50—100米、>100米),采用不同方向的白色条带表示。
为简化图例,浅埋—级可采用普染色,不用白色条带表示。
上述分级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调整。
(十四)对被第四系含水层覆盖的岩溶水,即覆盖型岩溶水,可采取前述双层结构的方法表示。
对下伏于其它地层的埋藏型岩溶水,也采用同样方法麦示。
当岩溶水顶板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时,可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划分两级或三级,用条带的不同方向(水平线、斜线或垂线)区别;(十五)对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在岩性、岩相变化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考虑划分为四个亚类:(1)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占90%以上);(2)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占70—90%);(3)碎屑岩、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占30—70%);(4)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占l0—30%)。
如无特殊需要,亦可合并为两个亚类,以免图面过于复杂。
如按两类划分,前者碳酸盐岩大于70%,碎屑岩小于30%;后者碳酸盐岩、碎屑岩均大于30%。
各亚类应分别划分富水等级,但主要是根据其中岩溶水的富水性划分,一般不考虑碎屑岩的富水性。
(十六)对各种不同岩类的基岩裂隙水,在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一般可划分以下三个亚类:(1)—般构裂隙水;(2)风化带网状裂隙水;(3)孔洞裂隙水(主要为玄武岩类)。
在断裂破碎带比较密集的地段,特别是在大部分充水的情况下,第一个亚类可改为“构造裂隙水及断层脉状水”。
在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地区,也可划分为层状岩类裂隙水与块状岩类裂隙水两个亚类。
(十七)对基岩裂隙水,应根据岩性、构造、地貌、降水、植被条件等综合因素,结合泉流量统计与地下径流模数划分富水等级,一般可划分两至三级。
在测流资料及水文资料较多的地区,可将地下径流模数作为划分富水等级的主要指标;在泉水流量资料较多的地区,可按流量统计结果,即多数常见流量划分富水等级,一般可划分为<0.1、 0.1—1、>1三级,单位为升/秒。
对一般地区,按地下径流模数划分富水等级,可分为<1、1—3、3—6三级单位为升/秒·平方公里。
但同一含水岩组在不同地区(晋南、晋北或华南、华北)的径流模数差异较大,与泉流量的比例关系也因地而异。
因此,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分级标准。
对断层脉状水比较发育的地区,尚应在图例说明中根据泉流量或钻孔涌水量说明其富水性。
(十八)对由各类贮水构造形成的裂隙水富集带,如侵入岩接触带贮水构造、岩脉贮水构造、向斜或背斜贮水构造或由隔水层阻水作用形成的贮水构造等,应尽可能设计相应的图例加以表示。
一般可沿贮水构造界线加绘蓝色小圆点表示;背斜或向斜贮水构造,采用蓝色轴线表示。
如果充水断裂带一侧充水,可在断层线一侧加蓝点;如果两侧充水,则两侧加蓝点。
(十九)在冻结层广泛分布的地区应把冻结层水作为一个单独类型。
对一般冻结层水,可划分松散岩类冻结层水及基岩类冻结层水两个亚类,并分别表示冻土层上水及冻土层下水的富水等级,采用双层结构的表示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将冻结层间水合并到冻结层上水内。
必要时,应同时表示冻结层下水顶板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