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近10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病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阜市近10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病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形势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方式及策略。方法:通过分析曲阜市2000~2010年发现的21例麻风病患者,就性别、年龄、型别、病期、发现方式、传染史、畸残情况、初发部位及症状等进行总结,并与历史发现患者相比较。结果:近10年新发现患者中男女之比为3.2:1,平均年龄42.5岁,多菌型与少菌型之比为2.50:1,平均病期12.67个月,畸残率为28.6%。发现方式以曲阜市皮防院皮肤科门诊及线索跟踪调查为主,初发症状以麻木和红斑为临床诊断依据。结论:近10年新发现患者中儿童患者比例下降,多菌型比例升高,病期缩短,畸残率下降。
【关键词】新发现;麻风病患者:病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175-01
曲阜市历史上曾经是麻风病较高流行区,全市患病率最高年份(1974年)曾达1.89‰,发病率最高年份(1965年)曾达6.6/10万,至2010年底累计发现麻风患者514例。经过几十年不断努力,尤其是自1986年起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联合化疗(mdt)以来,麻风病流行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发患者逐年减少,并于1990
年经山东省麻风病防治专家组考核验收,曲阜市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为探讨新形势下的麻风病防治对策,我们对近10年来(2000~2010年)全市的新发现21例患者进行病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取自全市基层医疗单位防保科历年上报的
新发现患者登记表及各类报表,市皮防院社会防治科认真核实、校正、汇总。
1.2 诊断标准:麻风分类按光谱免疫分类法,诊断依据是临床诊断、皮肤查菌及病理检查。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型别、病期、传染史、发现方式、畸残情况、初发部位及症状等。
1.3 方法将21例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与全市历史累计发现的514例患者作为对比分析。就患者的性别、年龄、型别、病程、发现方式、传染史、畸残情况、初发部位及症状等进行比较。
2 结果
2.1年龄和性别 2000~2010年新发现患者21例患者男性16例,占76.2%,女性5例,占2
3.8%,男女之比是3.2:1,与全市历史累计发现的514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3.15:1(390/124)比较差异无显著变化;确诊时年龄最大70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42.5岁,其中16岁以下儿童患者仅有1例,占0.05%,与历史累计发现患者中儿童患者85例,占0.17%相比,显著减少。
2.2 型别10年新发现患者21例患者多菌型15例,占71.4%,少菌型6例,占28.6%,型别之比为2.50:1。历史累计患者中多菌型206例,占40.1%,少菌型308,占59.9%,型别之比为0.67:1,近10年新发现患者中多菌型比例显著升高。
2.3 病期21例新发现患者中病期最长为90个月,最短为15天,平均病期12.67个月。其中病期在1年以内者9例,占42.9%;1~2年者7例,占3
3.3%;2年以上者5例,占23.8%。平均病期及病期时间分布都与历史累计患者情况相似。
2.4 发现方式历史上,针对当时麻风病流行程度较严重的情况,我市曾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及70年代中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全民普查,分别查出患者116例、98例。另外还开展了数次较大规模的线索调查。因此,在历史累计发现的514例患者中,发现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全民普查,共发现患者405例,占78.8%;第二位是线索调查,共发现患者109例,占21.2%。这与近10年情况完全不同。
2.5 传染史无具体接触传染史者19例,占90.5%,通过直接接触或家族遗传者2例,占9.5%,与历史累计发现患者情况类似。
2.6 畸残情况确诊时无畸残者15例,占71.4%;有畸残者6例,占28.6%。其中有手部畸残者2例,有足部畸残者2例,有面部畸残者1例,有2个及2个以上部位畸残者1例。由于who于1960
年才提出麻风残疾分级[1],在我国对新发现患者进行畸残情况检查记录始于20世纪 80年代后,因此历史累计发现患者确诊时的畸残情况无统计资料。
2.7初发部位及症状21例新发患者中,初发部位为单个者9例,初发部位为2个者7例,初发部位为3个及3个以上者5例;初发
部位在面部者共7例,在腰背者2例;在小腿及在大腿者6例,在手部者及足部者1例;在前臂、胸腹、上臂及臀部者5例。10年新发现患者均出现11种初发症状,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麻木及红斑,与历史所发现患者相比,初发症状及部位分布都没有明显差别。
3讨论
经过多年来卓有成效的防治工作,我市麻风病新发患者逐年减少,近10年来平均每年发现新患者2.1例,远低于1999年以前平均每年新发现病例水平。新发现患者中儿童比例显著减少,老年病例增多,近10年新发现患者中60岁以上13例,占61.9%,而历史统计60岁以上者仅占38.7%,与湖北等地报道相似[2]。儿童病例的减少,老年病例的增多,新发现患者数的大幅降低,证明了我市麻风病防治效果突出,基本消灭麻风病达到标准。
从近10年新发现患者型别分布来看,多菌型病例所占比例较以前显著升高,与浙江等国内许多地方所报道情况类似[3]。较之少菌型,这部分病例疗程长,且易出现麻风反应并伴有畸残等情况,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加大易感人群被感染发病的几率。资料显示,我市的麻风防治工作仍不能有丝毫松懈和掉以轻心,形势仍不容乐观。
21例新患者中有9例初发时出现麻木症状,12例出现红斑,与盐城等地所报道的相似[4]。提示在皮肤科门诊及疑似病例检查中应对这2种症状高度重视,以减少漏诊。同时麻风皮损常呈多形性,
易与其他皮肤病相混淆[5],在临床工作中尤其应该注意鉴别。
从新患者发现方式来看,基层医疗机构防保科及医务人员报病占一定比例。随着新发患者数的大量减少,新病例的分布由集中性分布趋向于散在性分布,大规模普查及线索调查已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及各医院皮肤科成为发现患者的主要途径[6]。今后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识别麻风病诊断技能,减少漏诊、误诊,并继续加强对原发麻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监测。充分发挥市、乡、村三级防治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大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鉴别和诊断能力。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减少畸残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条件。
参考文献
[1]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麻风病防治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08
[2] 叶建君,刘作圣,朱立,等.湖北省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151-152
[3] 沈云良,许亚平,严军华,等.浙江省1990~2002年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88
[4] 刘燕,沈进进,薛益虎.盐城市1987~1996年新发现麻风病人的发现方式及误诊.中国麻风杂志,1999,15:32
[5]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