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计划清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表
11.23-11.27
13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一节、第二节)
4
多媒体
讲授
11.30-12.4
14
(第三节、第四节)
多媒体
12.7-12.11
15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第一节、第二节)
4
多媒体
讲授
实践教学“观看法律案例”
(2学时)
12.14-12.18
16
(第三节)
多媒体
讲授
9.14-9.18
4
(第三节)
多媒体
9.21-9.25
5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第二节)
4
多媒体
讲授
课后作业:观看大阅兵的观后感
实践教学“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2学时)
9.28-10.9
6
(第三节)
多媒体
10.12-10.16
7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第二节)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每课简要内容
课时数
教具
教学方式
作业
备注
8.24-8.28
1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第二节)
6
多媒体
讲授
实践教学:本学期与团委合作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2学分)
8.31-9.4
2
(第三节、第四节)
多媒体
9.7-9.11
3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第二节)
4
多媒体
4
多媒体
讲授
10.19-10.23
8(第Biblioteka 节)多媒体10.26-10.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
一、实践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及其与个人发展的关系;2.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约束意识,提高其对法律的遵守能力。
二、实践内容1.法律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实际应用的法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案例可以包括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劳动争议案件等,通过分析案件的事实及判决结果,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并讨论案件中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校外参观:安排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了解法律实践和维权机构的运作模式,增强学生对法律实施的认识,并与相关从业人员交流,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4.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法庭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各类法律相关的角色,如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通过扮演不同角色的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程序和要求,培养他们的辩证与思维能力。
5.法制宣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法制宣传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宣传海报、宣传视频、宣传手册等,通过宣传活动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和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三、实践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校外参观等方式传授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2.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具体的实践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3.现场参观与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实地参观和体验活动,使他们能够直接参与到实际的法律实践中,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实践评价1.案例分析报告: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其思考的深度和思想的独立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并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内涵;•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基本的法律知识•国家法律体系的层级和组成部分;•常见法律概念的解释;•个人权利和法律责任。
3. 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法律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法律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和保护;•法律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促进。
4.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讨论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何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应用于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和举例,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促进思维和交流。
4.角色扮演法:以故事情境为基础,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法律情况,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1.导入:引入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学生一起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讲授:通过幻灯片和讲解,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基本的法律知识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授:通过幻灯片和讲解,介绍国家法律体系的层级和组成部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常见法律概念的解释和个人权利与法律责任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一、适用专业:全校统招本科各层次各专业大一年级学生二、实践总学时:9学时(课外学时)三、实践课程目的与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能力,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法制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道德、法律的社会传递与大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法律的直接体验相统一的过程。
这一过程作为本课程教学的一个方面或一种方式,其教学目的与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总体上是一致的。
四、实践项目及要求实践项目一【实践名称】计算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本【实践目的与要求】通过认真计算大学四年国家和家庭支持的学费,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珍惜大学四年宝贵的学习时光,时刻不忘父母的培养,奋发学习。
【实践步骤】1、任课教师讲述开展大学学习成本核算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做法。
2、指导学生设计“大学生学习成本调查问卷“,组织学生在学校校园内做随机调查,并做好调查问卷的回收、统计、分析。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综合统计和自己家庭状况,算出大学学习成本,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实践学时】1 学时【考核方法】学生以作业的形式上交自己的大学成本,教师考核应注重学生调查、计算学习成本的感受,而非成本的准确数据。
【时间安排】在讲授绪论部分时安排实践项目二【实践名称】共话“大学生生活规划”【实践目的与要求】围绕制订大学生活规划,促进新老生之间的交往,加强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帮助大学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四年成才成长的目标和途径。
【实践步骤】1、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内,结合自己的特点,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大学生活规划”。
2、开展大学生活规划交流活动,在小组开展交流。
《思想道德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一、课程简介
课程E-mail:(开课学期有效)
课程学分: 2 学分
课程学时数:学时
开课对象及修课性质:所有专业必修
选课基础:无
二、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本课程介绍了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课程任务是希望同学们在掌握这些知识后成为有道德,守法律的合格公民。
四、课程教材及相关资源:
1、教材
2、课件:
1)自主学习型网络课件2)考前串讲课件
3、网站资源:学生中心的“课程专栏”;推荐网站
3、其它:相关专业杂志
五、教学安排
本课程学习主要形式有:课件播放课为主,辅以考前串讲或模拟题、平时作业、网上实时和非实时答疑、网上BBS讨论。
课件自学由学生根据教学周历表要求,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具体安排如下:
1、教学周历(仅指上课或自学周次序列)
2、作业安排(共4次)
3、网上实时答疑安排
课程实时答疑大致安排在每月一次,每次两小时,具体答疑时间及栏目见学习平台通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表
课次周次讲授章节及内容摘要教学重点、难点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业讲授时数实验时数2 4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常规教学对比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实践性教学:讨论“假如我的大学能重来一次”。
课次周次讲授章节及内容摘要教学重点、难点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业讲授时数实验时数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常规教学案例法谈谈你的理想课次周次讲授章节及内容摘要教学重点、难点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业讲授时数实验时数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三、增强国防意识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常规教学案例法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的特点。
思修与法基教学计划(本站推荐)
思修与法基教学计划(本站推荐)第一篇:思修与法基教学计划(本站推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计划一、结合总校的要求与本地具体的实际情况,本课程的教学思路如下:1、本课程的讲授以学生的具体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照本宣科。
虽然这门课程为高校教材,但是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相关内容。
方法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形式上适当变化。
2、对于课程内容的讲授要抓住重点,对于相关知识要进行补充。
3、对于某些内容的讲述,以章为单位,不分小节。
4、上课时促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课下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对其进行评比。
二、教学要求:1、教学必须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发展为中心,从学生本身成长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安排。
2、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内容。
教学必须以学生在校内校外生活、学习中获得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方面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强调从学生直接经验出发来学习,强调学生从实践中亲自感受和体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以主体的积极性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3、教学必须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
实践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学 1生的各种外部活动,如社会调查或观察、辩论演讲、道德观察(包括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等节目)等。
三、教学的主要形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可分为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两大类。
(1)课内教学① 案例分析或行为分析。
根据教学涉及内容,举出1-2个典型的案例或典型行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议论,形成小组集体意见,并推荐代表向全班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它小组交流看法。
然后由教师予以引导或总结。
② 讨论或辩论。
讨论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1-2个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讨论最终由教师予以归纳、小结,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评判、小结。
辩论是由教师设计出与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辩题,将学生分成正反两部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
活动结束后,每位学生上交有关讨论或辩论结果的书面材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内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
2. 第五章: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第六章: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个人的修养途径。
4. 第七章: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宪法和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5. 第八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辅助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导教程》。
3. 网络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学术论文等。
4.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5. 教学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2 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与内涵思想道德修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具体案例。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
第二章: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常见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律场景,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自身义务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常见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案例分析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小组讨论法:讨论权利与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
第四章:遵守社会公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意义和目标2. 法律基础的概念、特征和作用3. 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4. 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5. 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1. 导入: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意义。
2. 主讲: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和任务。
3. 互动:讨论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1. 导入:讲解法律基础的概念和特征。
2. 主讲:介绍法律基础的作用和价值。
3. 互动:分析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1. 导入:讲解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 主讲:介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
3. 互动:讨论如何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第四节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1. 导入:讲解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2. 主讲: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3. 互动:分享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分析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第三章节,重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具体包括: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 法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3. 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并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2.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道德与法律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社会公正、公平的认识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建设的基本原理;2.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社会新闻,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道德和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道德和法律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其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法律建设1. 基本原则 1. 基本原理2. 主要内容 2. 主要内容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 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查找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的相关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第三章节,重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具体包括: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与个人品质等方面的内容;2. 法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包括法律的定义、性质、功能和我国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内容;3. 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包括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道德与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计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授课教师授课对象网管专业2010级1,2班;网构专业1,2班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名称《法律基础》、《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考核方式闭卷纸考教学时间15教学周每周2学时共30学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章节教学时间总课时时间执行情况心理健康健康综述了解高职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标准和真正的美,懂得如何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塑造美的形象,掌握心理健康调适和审美的方法。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完善自我人格和综合素质。
第四周9月26日-10月2日放假国庆放假 2 2第五周10月3日-9日心理健康讨论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 2 2第六周10月10日-16日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掌握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种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选择与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
2 2第七周10月17日-23日第二章理想与信念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与内容、作用,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树立崇高的理想,确立科学的信念。
2 2第八周10月24日-30日第三章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掌握道德的含义及其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1 1第九周10月31日-11月6日第四章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恋爱婚姻家庭的含义、内容、要求。
确立正确的恋爱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 1第九周10月31日-11月6日第五章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了解人际关系及其在人生中的意义,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人际关系交往的原则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 2第十周11月7日-13日心理健康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原则和方法,使自己在和谐人际关系中健康发展。
通过教学,使学生乐于交往、敢于交往、善于交往,在追求个性的同时,注意学会与人平等共处和友好合作;摆正爱情的位置,确立正确的爱情观。
2 2第十一周11月14日-20日第六章自我修养与人生境界了解自我修养的内容,掌握自我修养的途径,提升自我修养的境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第一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意义。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法:讨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发言情况。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和反思。
第二章:法律基础与法治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法治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我国法律体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和实践。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法治观念的理解和实践。
法律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定义和意义。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和平衡。
讲授法:讲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定义和意义,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和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案一、教学设计本课程分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两个模块的内容。
学习任务安排:模块一:“思想道德修养”任务一:学习文档“重难点剖析1”任务二:观看视频:任务三: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一次作业”模块二:“法律基础”任务一:学习文档“重难点剖析2”任务二:观看视频:任务三: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二次作业”二、考核方案1、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网上作业与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总成绩为100分,及格为60分。
网上作业占总成绩的30%;网上学习行为记录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终结性考试采用网考。
由试卷库按照设定条件随机生成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命题原则(1)命题范围:在本课程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及试题库范围内命题。
(2)试题的组成与覆盖面:命题应基本覆盖教材内容,同时要突出重点。
试题的题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其难易度分为容易、较容易和较难三个层次,它们的组成比例约为30:50:20。
(3)试题中各种能力层次的试题题量比例为:理解<10%,简单应用 20~30%,综合应用 60~70%。
这里必须注意两点:第一,考核层次中要求综合应用的知识点一般都已包含在要求简单应用的知识点之中。
第二,不要把考题的难易程度与考核说明中所要求的四个层次(了解、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混为一谈,因为各层次中都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3、试题类型试题类型:(1)单项选择题;(2)多项选择题;(3)判断题;三、考核要求第一模块“思想道德修养”考核要求适应从中学向高等教育转变的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爱国的思想教育内容。
包括:了解高等教育的特点,适应学习、生活,目的在于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等教育的教学、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主要论述理想和信念的基本内涵、特点以及在人生发展过程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改方案(讨论稿)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发[2005]5号)明确规定的一门必修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是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干课程。
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材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专家审定的统编版本,全部内容由绪论、三个主题部分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
绪论部分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学习意义和方法、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成长目标和应有形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是思想篇,内容包括理想和信念、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是道德篇,内容包括道德的一般原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第七章、第八章是法律篇,内容包括法律的一般原理、我国主要法律制度。
结束语是鼓励新世纪的大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2、学时安排:新课程方案设计学时为68课时,一般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
其中课堂教学20课时,校内实践教学16课时,校外实践教学32课时。
三、课程方案改革原则:1、针对性。
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
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计划
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主题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对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
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应该紧密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
二、活动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活动安排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理论讲授,也有实践活动。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德育与法育的重要性,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法律文化展览、模拟法庭辩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和思想道德的影响。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对道德伦理和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材使用:多样化的资源与创新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材的使用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材,如课本、工具书、参考书等,来进行教学。
同时,还可以结合多种资源,如互联网、电子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能力。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既要注重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书面测试、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总之,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应该紧密围绕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学主题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
本课程是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
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容,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一、开课时间
大专一年级第一学期
二、教学对象
全体大专一年级学生
三、使用教材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2015年修订版。
四、教学容与重点、难点
(一)理论容教学计划
(二)实践容教学计划
各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的需要在以下校和校外实践项目中,至少任选三项落实。
五、教学方式
(一)直观演示法:这个方法主要运用于理论阐述部分。
利用图片、结构示意图等方式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简练、概括后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直观的演示。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后部分的讲解打好基础。
(二)案例分析法:先从具体的案例出发,通过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提高“注入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阅读讨论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或者结合老师提供的具体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阅读,再经过同学们分小组研讨、体悟以及最后上台述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来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讨论表演,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知识,进而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
除此以外,在授课过程中,综合运用了问题教学法、演讲教学法、学生授课教学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六、考核方式
在成绩的评定上,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由平时作业、实践课、出勤与学习态度来评定,占总成绩
的30%。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占总成绩的70%。
在期末命题测试时,我们把考核的侧重点放在检验学生对所学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尽量减少记忆性机械性命题,加解性、运用型命题所占比例。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2017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