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02-感觉过程-1

合集下载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超柱: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

超柱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

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

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颞下回的一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生最大的反应,而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食物嗅觉与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

因此,将这类神经元称谓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第四章注意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

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

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

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

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注意的主要功能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一、警觉网络(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DNAB损伤鼠模型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

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

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德国的医生和生理学家E.希齐希和G.弗里奇1870年首次发表了用电流刺激狗的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所获得的 结果,1876年D.费里尔将电刺激法应用于胡狼、猫、豚鼠、鸽、鱼和蛙等动物。结果确定了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脑 定位原则。此后德国生理物理学家H.von赫尔姆霍茨测量神经冲动传导的速率,探讨颜色视觉和听觉的原理。
研究内容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它除用人为研究对象外还用各种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心理 行为活动的生理学机制。随着心理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生理心理学超越了传统生理心理学 的视野和方法,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自身多学科交叉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科学家们延伸了这个领域,给这个领域 起了很多名称,如生物心理学(Biopsychology),行为神经科学(BehavioralNeuroscience),行为脑科学 (BehavioralandBrainSciences)等,这些名称也都反映出揭示行为的脑机制的基本目标。这一学科的发展促进 了将行为水平的研究方法渗透到神经生物学微观领域,同时将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渗透到心理学领域。从多学科、 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心理行为现象展开研究。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各类心理疾病(如抑郁症、自杀、 社会适应障碍、行为问题)和心身疾病(如冠心病、癌症)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已成为21世纪中国最令人的心理卫 生课题。我国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也正密切地心身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此相配合,该专辑收录了19篇文章,内 容涉及应激、精神疾病、抑郁、成瘾、认知神经科学、和学习记忆等多学交叉性研究,从不同侧面概述了国内外 生理心理学研究进展。
20世纪初,英国生物学家C.S.谢灵顿开始研究感觉心理学,发表了颜色视觉、闪光视觉以及触觉和肌肉动觉 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内感受器、外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等术语;他阐述了神经元、突触和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的 概念,并且研究了脊髓的反射机制。他强调人类意识的独特性质,认为不能将心理简化为脑功能,因此他的心理 学被认为是二元论的。差不多与谢灵顿同时代,但观点相反的是苏联的生理学家И.Π.巴甫洛夫;他认为动物有 两种类型的反射活动:①无条件反射,等同于物种的本能行为;②条件反射,即学习的行为。两者都属于第一信号 系统。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Βιβλιοθήκη 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01
02
03
感知调整
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调 整不合理的感知习惯,如 对自我价值的扭曲感知, 以促进积极的心理成长。
情绪觉察
培养来访者对自己情绪的 觉察能力,帮助他们理解 情绪的来源和影响,从而 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
沟通技巧
通过教授来访者如何感知 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 际关系质量。
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测量绝对阈限的方法有极限法、分段法和恒定法等。
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测量差别阈限的方法有极限法、分段法和恒 定法等。
主观单位
不同感觉的主观量并不具有相同的量值,因此需要将不同感觉的主观量进行比较,确定它们之间 的相对量值,这种相对量值称为主观单位。如韦伯-费希纳定律表明,感觉的增量与刺激的增量
选择性
在面对多种感觉刺激时,知觉系统会 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 激。
适应性
当某些感觉刺激的物理属性发生变化 时,如角度、距离或光照条件等,个 体的知觉通常会保持相对稳定。
03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 映,而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 的反映。
感觉是简单的心理活动,而知觉 是复杂的心理活动。
THANKS
在营销中的应用
感官营销
利用消费者的五感(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触觉)来设计营销策略, 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激发购买欲 望。
品牌形象塑造
市场调查
通过研究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 和评价,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为产品改进和市场定位提供依据。
通过精心设计品牌形象,如标志、包 装、广告等,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增强品牌忠诚度。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注意的主要功能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一、警觉网络(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DNAB损伤鼠模型在脑内注射6一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

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中脑一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

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一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02《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02《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61802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学时数:54学分数:3执笔者:编写时间:2004年8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生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生理基础的科学。

通过生理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要旨;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原则;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点: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原则难点: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的要旨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第三节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原则第四节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第二章神经解剖学基础(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解剖学定位;脑的概观;脊髓的概观;周围神经系统(二)教学内容:重点:脑的概观难点:神经系统的解剖定位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解剖定位第二节脑的概观第三节脊髓的概观第四节周围神经系统第三章体内信息加工和传递过程(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突触传递的化学性质;脑表现的整体电位;激素。

(二)教学内容:重点: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难点:神经细胞兴奋和传导的离子运动第一节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第二节神经细胞兴奋和传导的离子运动第三节突触传递的化学性质第四节脑表现的整体电位第五节激素第四章感觉的基本过程(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感觉世界的多样性和适当刺激;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感觉系统的信息加工。

(二)教学内容:重点: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难点:感觉系统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第一节刺激的多样性和适当性第二节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第三节感觉系统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第五章知觉的加工过程(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视觉信息的加工;听觉的信息加工;平衡觉的信息加工;躯体感觉的信息加工;嗅觉的信息加工;味觉信息的加工;个体的经验对知觉系统的影响。

生理心理学_感觉的生理基础

生理心理学_感觉的生理基础
• 2.3.2.1 特征提取功能柱 • 2.3.2.2 空间频率柱
2.2 视觉信息的传递(如何用电生理 方式传递的?)
• 2.2.1视网膜内的信息传递
视网膜(retina)
blind spot effect
人类视网膜感光细胞有视杆和视锥细胞两种。
视锥细胞对光的敏感性较差,介导昼光觉。 但能辨别颜色,且对物体表面的细节和境界 都能看得清楚,有很高的分辨力。
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性较高,介导暗光觉, 只能区别明暗、而无色觉。(视感杆细胞所 含的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
2.2.1视网膜内的信息传递方式
• 局部电位传递方式 • 动作电位传递方式
2.2.2视觉通路与信息传递
2.3 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
• 2.3.1视中枢神经元的感受野(Receptive Field of NC in Visual Cortex )
2.3.2视觉信息提取的功能柱理论
→效应器
2.1.1.1.2 瞳孔-皮肤反射
• 定义:皮肤强刺激引起的瞳孔扩大 • 机制 :自主神经反应 • 意义:生存和保护
2.1.1.1.3 调节反射
• 复杂的反射活动,包括了两种反应 • 随意性运动反应 • 不随意性自主神经反射
2.1.1.2 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
上睑提肌
总腱环
上斜肌 上直肌
• 视觉过程: 产生、传递、加工
2.视觉
• 2.1视觉信息的产生 • 2.1.1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外部刺激投射) • 2.1.2光感受机制2.1.1.1 眼内 折光 装置 及其 反射 活动
2.1.1.1.1 瞳孔反射
• 瞳孔反射 • 直接光反射 • 交感瞳孔反射 • 反射的过程: •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感觉与知觉-生理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生理心理学

嗅觉神经元
听觉神经元
感觉
味觉神经元
痛觉神经元
肤觉神经元
感觉的编码

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 -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 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 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 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
编码
感觉的种类

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的不同 的分析器而产生出不同的感觉。人们的主要感觉 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因此,我们的感 觉也主要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 体觉。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处的部位,可 以把感觉分为三大类: 第一、外部分析器:外部分析器的各种感受 器位于身体的表面,接受各种外部的刺激。属于 外部分析器活动而发生的感觉有:视觉、听觉、 皮肤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味觉和嗅觉。
刺激加工与抑制
在各种感觉系统中,不但存在着刺激信息从 外周向中枢和从低级中枢向高级中枢的传 递过程(序列加工);还存在着对同一种 信息进行不同性质的分析(平行加工) 每一级中枢神经元之间还通过轴突侧支发生 横向作用的侧抑制机制。
此外还存在着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乃至对感 官的下行性抑制影响,调节着感觉系统的 兴奋性水平。
保证视觉的清晰度/敏度 与色觉有关-分辨不同波长光 线的能力
二、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
2.视杆细胞

对光更敏感,在昏暗环境中,视觉主要由视杆细胞提 供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汇聚一起,通过视神经离开眼球 没有任何感光细胞,形成盲点
3.视盘-视网膜上另一个特征结构

二、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
4.黄斑
视觉最敏锐,

感受器的适应:当感受器受持续刺激时,刺激强度未变但引 起的神经冲动却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叫感受器的适应。 感受器的适应并非疲劳现象。 适应与疲劳间的区别在于它的发生比疲劳快得多,而且 停止刺激后几乎马上就恢复过来了。

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2024

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2024

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引言概述: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身体生理与心理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文将延续前一篇文章,继续探讨生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讨论感觉与知觉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其次,我们将探讨学习与记忆和情感与动机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睡眠与梦境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正文:一、感觉与知觉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1. 感官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眼睛、耳朵和皮肤的作用。

2. 感觉与感知的差异,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和理解。

3.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基础,包括感觉神经传递信息的过程和大脑中负责感知的区域。

二、学习与记忆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1. 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输入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等步骤。

2. 记忆的类型,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并探讨海马和额叶在记忆中的作用。

3. 生理学习理论,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以及它们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三、情感与动机在生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1. 情感的生理基础,包括大脑中负责情绪处理的神经结构,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

2. 情感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如情绪的调节作用和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3. 动机的生理基础,如奖赏系统和多巴胺的角色,以及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1. 意识的定义和特征,包括自我意识和注意力。

2. 无意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如隐喻和失忆症等。

3. 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无意识过程对决策的影响。

五、睡眠与梦境对心理活动的影响1. 睡眠的生理过程和不同睡眠阶段的特征。

2. 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症。

3. 梦境的定义和理论,如弗洛伊德的梦解析理论和反映性梦境理论。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生理心理学是一个多领域的学科,涵盖了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情感、动机、意识、无意识、睡眠和梦境等方面。

生理心理学自考02——10年简答论述题答案

生理心理学自考02——10年简答论述题答案

02年1试述巴甫洛夫朝向反射理论?76朝向反应:就是由新异性强的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试验中发现,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

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了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

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出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

2眼睛的随意性运动有哪些方式?在视觉中有什么意义?31共轭运动: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辐合: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

分散:与辐合相反,物体有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来,称为分散。

辐辏运动: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人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够最好的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从而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3什么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者受损后各出现什么样症状?173锥体系受伤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是锥体系调节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功能障碍。

统称为锥体系症状。

它包括肌肉强直性痉挛所引起的硬瘫、深反射如膝跳反射亢进以及一些特殊的病理性反射。

与这些亢进的阳性症状相伴随的是皮肤浅反射的减退或消失,最常见的是肤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

这些锥体系症状是神经科医生用来诊断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及锥体束受损的根据。

与此相对应的是下运动神经元(脊髓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表现为肌肉张力消失、肌肉萎缩、软瘫、浅反射和深反射均消失4前额叶联络区皮层与何种功能有关?用什么实验,怎样证明?前额叶联络区与空间辨别学习和短时记忆的功能有关。

2011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二章

2011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感觉生理心理学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各种特异感觉系统向大脑皮层的上行通路均发出许多侧支达脑干被盖部的网状结构,再由脑干网状结构发出网状上行和下行纤维,向大脑皮层广泛弥散性地投射,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水平,也向感觉乃至运动系统弥散投射,以便对各种感受刺激均可给出适度的反映。

许多特异的专一感觉系统和网状非特异投射系统,共同实现着对外部刺激或事物属性的感受功能。

1. 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

各种特异感觉系统有自己的适宜刺激,对其感受阈值最低,即对其感受最灵敏。

2. 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率下降,感受阈值增高,这种现象称感受器的适应。

★☆3. 感受野: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第一节视觉生理心理学1. △眼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外部世界千变万化的视觉刺激转换为视觉信息,这种基本功能的实现,依靠两种生理机制:即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和光感受机制。

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将外部刺激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激发视网膜上化学和光生物物理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光感受功能,产生是感觉信息。

眼内折光装置及其反射活动在眼球的结构中,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以及瞳孔都是它固有的眼内折光装置。

为保证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瞳孔大小与晶状体曲率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瞳孔的光反射、调节反射是实现折光成像这种功能的生理基础。

A. 瞳孔反射也称光反射,在黑暗中瞳孔扩大,光照时瞳孔缩小的反应。

B. 调节反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反射活动,既包括不随意性自主神经反射活动,又包括眼外肌肉的随意性运动反应。

视轴、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C. 瞳孔皮肤反射2. ★☆眼睛的随意运动有哪几种方式?它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P39(1)共轭运: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

生理心理学重点

生理心理学重点

绪论一、精神病与神经病的区别精神病:是指心理活动发生障碍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例如:精神分裂症,狂躁症,强迫症,抑郁症等。

神经病:是指人的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

例如:三叉神经痛……二、理解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我们人类意识到并且可以告诉他人的事实,关于我们的思想,知觉,记忆和感受。

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大体分为:(一)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结构的定位工作通常采用脑立体定位仪进行。

(二)脑损伤法。

原理:神经解剖学研究证明:对于人和高等动物,脑的特定部位执行特定的功能。

脑的某一部位受到损伤时,这个部位所管理的功能会出现障碍甚至丧失。

脑损伤法包括下列几种:1、横断损伤,方法:在外科手术条件下用刀在脑的不同水平上横断,使断脑之间的上下联系中断。

条件:横断损伤一般在研究高级部位和低级部位及相互影响时采用。

2、吸出损伤,方法:用一根一头连有吸引泵的玻璃管的另一头插入所要损伤的脑部位,靠吸引泵的力量将欲损毁的脑结构吸出。

条件:需要在严格消毒情况下进行,一般在大面积损伤新皮层、小脑、海马结构时采用。

3、电解损伤,方法:将一枚与电源相通的尖端裸露的绝缘电极(即正极)插入欲损伤的脑结构内部,无关电极(即负极)放在皮肤切口、直肠或暴露的肌肉上,以微弱电流(2-10mA)作用15-20s后,正电极周围2-9mm的球状范围即被损坏。

条件:这种方法用于比较局部的损伤,如破坏脑深部结构等。

4、药物损伤,包括使用红枣氨酸损伤和使用6-羟多巴胺损伤两种。

红藻氨酸是一种兴奋性氨基酸,通过导管将它注射进入特定脑区,能够使脑细胞的胞体持续兴奋而导致死亡。

这种方法被称为兴奋性损毁。

这种药物进行的兴奋性损伤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脑组织破坏方法,药物毒性很大。

6-羟多巴胺是一种类似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药物,能够被去甲肾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突触上的受体吸收。

这种药物有毒,能够破坏相应的突触、轴突及胞体,从而起到选择性破坏作用。

感觉与知觉-生理心理学剖析讲解

感觉与知觉-生理心理学剖析讲解
由于刺激持续影响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称之为感觉 适应。 实例:先吃苹果,后吃柑桔 热水,冷水 “入芝兰之室,久而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 闻其臭” 黑色和白色场景的电影切换 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交替作用
感受器的适应:当感受器受持续刺激时,刺激强度未变但引 起的神经冲动却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叫感受器的适应。
感受器的适应并非疲劳现象。 适应与疲劳间的区别在于它的发生比疲劳快得多,而且
停止刺激后几乎马上就恢复过来了。
适应作用不仅同刺激的持续时间有关,还以刺激强度为转移; 刺激物愈强烈.适应作用发生得愈快。
有些感受器是快适应的(如触觉),而有些感受器则适应很 慢(如深部感觉的感受器,角膜痛觉的感受器)。
2 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
边缘系统
中央后回最下部
适宜刺激 380-780nm 的电磁
波 16-20000Hz 的声波
挥发性物质
溶解于水、唾液和脂类 的化学物质
中央后回
机械性和温度性刺激物
中央前回 前外雪氏回
骨骼肌运动、身体四肢 位置状态
头部运动的速率和方向
下丘脑、第二感 机体内部各器官的运动 觉区和边缘系统 和变化
感觉适应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处的部位,可以 把感觉分为三大类:
第一、外部分析器:外部分析器的各种感受器 位于身体的表面,接受各种外部的刺激。属于 外部分析器活动而发生的感觉有:视觉、听觉 、皮肤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味觉和嗅 觉。
第二、内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在人体内部器官 和组织中分布着各种末梢感受器,接受有机体内 部发生变化的信号。同内部分析器相联系的有机 体觉。 第三、运动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处于中间地位。 它的末梢感受器在肌肉和韧带内,能提供身体各 器官运动和位置的情况。同运动分析器相联系的 有运动感觉、身体及其各部分在空间移动和姿势 的感觉。痛觉能发出对有机体伤害强度的信号, 它分布在有机体的所有分析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
外背 膝侧 体腹 核侧
Where 顶



皮 What 颞


中脑副视核
扫视
中脑顶盖前区
瞳孔对光反射
盲视(blindsight)
• 病人D.B.
– 移除右侧枕叶,导致左侧视野偏盲 – 对左侧视野刺激物可精确的触及 – 可把竖线与水平级或斜线分开 – 可分辨字母X和O – 但他每次都说什么也没看到 – 当把录像呈现给他时,自己都惊呆了 – 残余原视皮层在起作用?
感受器的特性
• 适宜刺激
– 特定的能量形式
• 换能作用
– 转换成电能
• 感觉阈值与适应
– Weber-Fechner原则:△I/I=C
• △I为刺激强度的增量, I为刺激强度,C为常数 • 适于中等刺激强度
– 背景增加,检出阈值相应增加
• lg阈值/lg背景=常数
剖析与编码 质(即何种刺激)
• 原理:通过水平细胞实现的
• 作用:提高边缘对比度,增 强分辨能力
光 光强度变化
3
X、Y神经节细胞
• X细胞:在刺激持续时段内保持放电频率 • Y细胞:在开始刺激和去除刺激时放电增高,
而刺激持续时段内放电频率恢复
– 运动感知?
视觉传导路
单眼生物和双眼生物
中脑上丘
丘脑枕
V5
20%






经叉
视交叉上核 近日节律
• 双侧颞下回皮层损伤
• Tanaka(1997):TE的“模”组织模型
– 每个>0.4mm,共约1300个
9
运动知觉
MOTION PERCEPTION
• 视网膜神经节大细胞发送运动信息到LGN的大细 胞层
• V1→V2→MT→MST→顶叶后部→引导身体向物 体移动
• V1→V2→MT→MST→脑干和小脑→使眼睛能跟 随移动的物体
• 组分(Component )方向选择神经元
– V1皮层 – 只检测一个平面的运动——水平、垂直、倾斜
• 模式( Pattern )方向选择神经元
– MT皮层 – 识别物体运动的精确方向 – 对运动到感受野边缘的物体产生最佳反应
• MST(内上颞皮层,medial superior temporal cortex)神经元基于MT皮层神 经元的放电频率检测物体移动的速度
– 存在于V1和V2 – 最佳刺激是线或边缘 – 对线或边缘的方向和运动方
向有选择性 – 没有清晰的给光区和撤光区 – 对刺激在感受野中的位置不
敏感 – 约过半数是双眼性的
• 双眼同时刺激,反应更强烈
8
• 超复杂细胞(hypercomplex cells)
– 特定方向 – 特定长度 – 感受野特定位置
应细胞
光 光强度变化
感受野(receptive fields)
• 中心给光反应 (Center-
• 中心撤光反应(Center-
on, surround-off ) 细胞 off, surround-on) 细胞
感受野是DOGs (Abriv: Difference Of Gaussians)
侧抑制(lateral inhibition)
深度知觉
DEPTH PERCEPTION
• 单眼深度提示(Monocular depth cues) – 相对大小: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产生更大的影像 – 重叠:一个物体盖住其它物体被感知为更近一些
– 相对纹理:粗糙的物体会比抛光的物体感知为更 近一些
– 相对高度:在视野中位于较高位置的物体会被感 知为远
Karl Lashley 1890-1958
• 盲点:由黄斑向鼻侧3mm处有
一直径约1.5mm、境界清楚的 淡红色圆盘结构,称视神经乳 头,该处没有视网膜,故无视 觉感受。 • 正常人双眼视物,一侧盲点可 被对侧视觉补偿。
Look forward
2
视网膜 Retina
神经节细胞 给光(ON)反应细胞 撤光(OFF)反应细胞 给光-撤光(ON-OFF)反
视觉的主要通路
• 腹侧通路(What通路)
– 形状和面容识别:V1→V2 →TE – 颜色:V1 →V2 →V4 →V8 → TEO
• 背侧通路(Where或How通路)
– 运动和深度: V1 →V2 →V5(MT) →顶叶后部
• 病人 D. F.
– 双侧纹状前皮层腹侧受损,切断了腹侧通路 – 不能有意识的看到,无法用手指度量物体 – 但:能对视觉刺激产生精确的反应

细胞大小



位置
3-6
1-2

光谱敏感度



对比度敏感度 低


空间解析度



时间解析度
低(持续反应) 高(瞬时反应)
LGN细胞的投射与功能
节细胞


外膝体 视皮层
大细胞 4Cα
粒细胞 小细胞
蓝 红绿
小杆
4Cβ
功能
运动 色彩 位置 空间组织
形状
视皮层
视皮层分区
• V1:接受外膝体的直接输入 • V2:主要输入来自V1,并与之形成反馈;接受双
• 运动感知盲(akinetopsia or motion blindness):能感知物体,但无法判断其 是否运动或运动方向、速度,可能与MT区 受损有关
– 病人L.M.(女,1991年发现)
• 无法感知车的速度,因此无法在没红绿灯时过马路 • 说话时不愿意看别人的嘴,因为很不舒服 • 运动的物体被描述为“在视野中突然的跳来跳去” • 双侧的侧枕皮层损伤和V5损伤
• 更高级的超复杂细胞(Higher-order hypercomplex cells)
– 特定的大小 – 特定的形状
空间频率理论
spatial frequency theory
• 纹状皮层神经元对视野中 的正弦光栅比方波光栅引 起更强兴奋
• 皮层进行傅立叶变换?
主观轮廓
• “看见”不存在的线
• Peterhans(1991): 纹状前区和甚至一些原 视皮层神经元会对视野中合适角度的“看 不见”的线起反应
• 动物实验
– 完全移除猴子的原视皮层,仍存在盲视
外膝体核(LGN)
• 投射方式:
– 1、4、6层接受对侧眼鼻侧视网膜 的纤维投射
– 2、3、5层接受同侧眼颞侧视网膜 的纤维投射
• 投射特点:相邻上下两层相对应 点接受两眼相称点的输入
4

LGN的大、小细胞层


小细胞层
大细胞层
parvocellular magnocellular
• 证据:三种视锥的发 现
6
• 三原色学说无法解释的现象
– 双色现象:没有颜色即象红又象绿
– 颜色同时对比:灰色区域为明亮的绿环 所包围时,看起来带有红色
对比色学说
(Herring's Opponent-Process Theory)
• 内容:根据对比色感知颜色;视网膜存在3种细胞, 各对红-绿、黄-蓝、白-黑的刺激起性质相反的反 应
• 病人 A. T.
– 枕顶区损伤,切断了背侧通路 – 能认出物体,并能用手指度量物体大小 – 但:拿物体过程中,不能预先形成手形
颜色知觉
COLOR PERCEPTION
三原色理论
Young-Helmholz Trichromatic Theory
• 内容:视网膜存在三 种不同的感光细胞, 分别对红、绿、蓝光 敏感;受到不同刺激 产生不同兴奋状态, 进而在中枢引起某种 其他颜色视觉
本节主要内容
• 概述 • 视网膜 • 视觉传导路 • 颜色知觉 • 形状知觉 • 运动知觉 • 深度知觉 • 视觉的特例:面容识别与表情


VISION
视觉的形成
可见光
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神经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路
视觉中枢→视觉
• 著名生理心理学家Karl Lashley常受 偏头痛之苦,一次发作时发现的现象 (1941):
• 视网膜-皮层学说(retinex theory):视网膜信

息到达皮层时,皮层对输入信息进行比较,进而

确定每个区域的亮度和色彩 • V4区:

– 电生理学记录发现色彩敏感神经元
– 损害会损害色彩恒定性
– 对于人类,损伤导致丢失色彩的知识和记忆——全色 盲( Achromatopsia )
– fMRI:五彩缤纷的图案会使V4区活动增强,但白-黑除 外
7
亮度的同时对比
-+ -
-
-+ -
-
-+ -
-
• 简单细胞(simple cells)
– V1区第4层深部以外的各层 – 最佳刺激是线或边缘 – 对线或边缘的方向(orientation)和运动方
向有选择性
– 与感受野特定区域相对应 – 分给光区和撤光区
形状知觉
FORM PERCEPTION
• 复杂细胞(complex cells)
若干处理颜色的小杆(富含细胞色素氧化酶)
5
• 外膝体核投射至 V1 第 4 层 ,特 别 是它的最深部— —4C
• 感受野为同心圆
视觉的产生
• 感觉(sensation):检测到刺激的存在 • 知觉(perception):更高级的整合、认
知、和解释感觉的复杂模式 • 病人Dr.P
– 能说出物体详细特征,却不知是什么 – 看见脚,却以为是鞋 – 常把他妻子的头当帽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