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合集下载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课件

神舟一号在太空
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三号升空
“神舟”四号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
“神舟五号”胜利归来!
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 品,他说这是他看到 的地球最美的画面。
2005年10月17日4时33 分,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 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 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平安返航。
飞天梦之四
太空探索其实是从个人起步的。世界上最早进行 载人航天技术实践的,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又名万福)。 据史书记载,14世纪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 47个当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 试图借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 尽管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但万户被公认是载 人航天技术的世界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 一个环形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神舟七号成功出舱
神舟六号返回, 飞天梦更进一层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中 国 航 天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中国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 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 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 船发射的过程。 •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 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 一探索过程。
俄罗斯地铁站爆炸造成至少35人死亡
新华网莫斯科3月29日电(记者聂云鹏 ) 位于莫斯科
市中心的卢比扬卡地铁站和文化公园地铁站29日早晨接连发生爆 炸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35人死亡,另有20多人受伤。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新闻局局长安德里阿诺娃当天说,卢比 扬卡地铁站的爆炸发生在莫斯科时间7时52分(北京时间11时 52分),一列地铁列车在行驶至莫斯科市中心的卢比扬卡地铁 站时,第二节车厢突然发生爆炸,造成23人死亡,另有10多人 受伤。随后不久,另一个地铁站文化公园站也发生爆炸,造成 12人死亡、12人受伤。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ppt课件

ppt课件contents •课程介绍与背景•太空科技基础知识•火箭技术与运载工具•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载人航天活动与成就•深空探测任务与挑战•未来太空科技发展趋势预测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早期太空探索太空竞赛时期太空探索国际合作030201太空探索历程回顾当代太空科技发展现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太空科技应用《飞向太空的航程》课程目的与意义01020304知识普及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培养职业规划引导太空科技基础知识宇宙起源与演化理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理论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辐射,是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重要证据。

宇宙加速膨胀恒星、星系及宇宙结构恒星由氢、氦等气体构成的巨大球体,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和光。

星系由恒星、星团、星云等天体组成的庞大系统,我们的银河系就是其中之一。

宇宙结构包括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大尺度的结构,以及暗物质、暗能量等组成的宇宙“暗面”。

太空探测技术与方法通过地面或空间望远镜观测天体,收集光、射线等信息。

发射无人探测器到太空,直接探测天体或收集数据。

通过载人飞船或空间站进行太空探测和实验。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研究天体物理现象。

望远镜观测探测器载人航天数据分析与处理火箭技术与运载工具火箭构造组成包括有效载荷、推进剂、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分。

火箭推进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通过高速向后喷射工质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

推进剂类型与特点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火箭原理及构造简介运载火箭分类与应用领域运载火箭分类应用领域概述典型运载火箭介绍1 2 3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猎鹰9号运载火箭德尔塔IV重型运载火箭典型运载火箭案例分析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人造卫星分类及功能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如气象、地球物理、天文等观测。

技术试验卫星进行新技术试验和应用,如新型推进系统、新材料等。

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如通信、导航、遥感等。

通信卫星原理通信卫星应用遥感卫星原理遥感卫星应用在气象观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飞向太空的航程(经典)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经典)课件

学习更多关于深空探测的知识 ,如探测器的工作原理、行星
科学等。
了解国际航天合作与竞争的现 状和趋势。
学习更多关于太空探索的经济 、法律和伦理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带动经济发展
太空产业的发展为经济 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提升国家地位
太空探索成为衡量一个 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
标。
引发资源争夺
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可 能引发国家间的利益冲
突。
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我们面临哪些挑战?
技术挑战
实现更远距离的探测、更高精度的导航、更 安全的着陆等技术难题。
资金挑战
太空探索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如何筹集资 金是一大挑战。
法律与伦理挑战
太空探索涉及法律和伦理问题,如外星资源 的开发利用、外星生态的保护等。
国际合作与竞争
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取得平衡,实现互利共 赢的太空探索格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CATALOGUE
总结与回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史
从早期的望远镜观测到现在的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
火箭技术的发展
从最早的液态火箭到现代的航天飞机和可重复使用火箭。
太空站的建设与维护
国际空间站的组成、功能和运行情况。
载人登月与火星探测
阿波罗计划、火星勘测任务等重大事件。
学习成果评估
01
02
03
04
学生对人类太空探索历 史的了解程度。
对火箭技术发展的理解 能力。
对太空站建设和维护的 认识。
对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 的掌握程度。
下一步学习计划建议
01
02
03
04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太空环境与航天器设计 • 火箭发射与轨道运行原理 • 太空探测任务与成果展示 • 太空生活与科研实验介绍 • 太空旅游与商业航天发展前景 • 总结回顾与课程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Chapter
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概述
早期航空航天技术探索
从风筝、孔明灯到莱特兄弟的飞机, 人类对天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
网站
NASA官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网等,这些网 站提供了丰富的太空资讯和科技动态。
3
视频
BBC太空纪录片、中国航天发射直播等,这些视 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空探索的历程和科 技。
THANKS
感谢观看
和月球探测的实现。
国际空间站的建立与合作
02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的长期驻留平台,展示了多国合作
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重要性。
火星探测与未来展望
03
随着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人类对于火星的认知不断加深,火
星成为未来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标。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程目标及意义
•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和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了 解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
航天器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结构设计
航天器需采用轻量化、高强度、高刚度的结构设计, 以承受发射、在轨运行和返回过程中的各种力学环 境。
材料选择
航天器材料需具备轻质、高强度、耐腐蚀、耐高低 温等特性,常用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 料等。
载人航天器生活设施及保障系统
生活设施
载人航天器需提供舒适的居住环 境,包括居住舱室、卫生设施、
载人飞船交会对接技术
交会对接过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激光清理
正在研究一种激光束清理太空垃 圾的技术,这可能会是解决太空 垃圾问题的一种创新方法。
太空旅游的未来发展
商业太空旅游
随着太空技术的发展,商业太 空旅游将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 行业,吸引更多的游客。
旅游的社会效益
太空旅游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 会和经济效益,也具有激励年 轻人学习科学技术和发展研究 的潜力。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 课件
本次课程将探索人类太空探索的全貌。从史前时代的神话故事,到现代的载 人航天计划和太空旅游,我们将一一探讨太空探索的科技,创新,挑战和改 变我们生活的潜力。
探索太空的起源
1
神话和传说
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到中国神话中的嫦娥,展示了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想象。
2
科幻作品
从《星际穿越》到《银河系漫游指南》,科幻作品不仅创造了悬念和想象,还促 进了太空科技的发展。
3
早期实践
从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踏上太空,到1969年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 月球上行走,人类太空探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太空科技的高峰
载人航天
挑战极限的航天员一次次地突破自己,载人航 天技术也逐步成熟。
太空工程
为了能在太空中生存,人类创造了太空站、地 球遥感卫星、导航卫星等技术项目。
探索太空的未来方向
太空探测的目标
未来的太空探索目标将转向更为 深远的星球,如火星、木星、土 星等。
深空探测
未来的太空探测将需要更多先进 技术来应对探索的挑战,如太阳 风暴、宇宙射线等。
太空殖民地的建设
太空的资源和潜力对人类来说具 有无限吸引力,一些科学家正在 探讨在月球和其他星球上建设殖 民地的可能性。
太空观测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卫星和探测器来观测 地球和宇宙,探索宇宙的宏观世界。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火箭技术原理及应用 • 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探讨 • 载人航天器设计挑战与解决方案
目录
• 深空探测任务规划与执行策略 • 未来太空科技发展展望与挑战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太空探索历程回顾
01
早期太空探索
包括火箭试验、卫星发射等早 期太空探索活动。
02
载人航天发展
讲述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包 括阿波罗计划、国际空间站等

03
深空探测成果
介绍人类对月球、火星等深空 天体的探测成果和发现。
当代太空科技发展现状
03
太空科技前沿
国际合作与竞争
商业航天的崛起
介绍当前太空科技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如太空旅游、在轨制造等。
分析各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与竞争态势, 以及国际太空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无人探测器用于对月球、火 星பைடு நூலகம்天体进行探测和研究。 通过发射无人探测器,可以 获取天体表面的高分辨率图 像、分析天体成分和结构等 信息,为未来的载人登月和 深空探测提供重要支持。
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建立 的大型居住和工作平台,可 用于进行长期的科学实验和 技术验证。通过发射空间站 的各个舱段和组件,并在太 空中进行组装,可以构建起 一个功能完备的空间站。
03
科研与实验平台
国际空间站不仅是一个载人航天器,还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和实验平台。
在空间站上可以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开
发提供有力支持。
05
深空探测任务规划与执行 策略
深空探测任务目标设定和规划过程
设定科学目标
根据科学需求和前沿问题,设定深空探 测任务的科学目标,如寻找外星生命、 研究行星演化等。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22张PPT)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22张PPT)
快速浏览课文,正音正字。
耸入 嫦娥 酝酿
橘红 翌年
九宵 横亘
快速浏览课文,正音正字。
耸入(sǒng)
橘红(jú) 九宵 (xiāo)
嫦娥(cháng) (é) 翌年(yì) 横亘(gèn) é
酝酿(yùn)(niàng)
理清课文基本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 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 语、主体、结尾。
分析课文
3、新闻的主体部分是“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 史的回顾 ”,这使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怎样的不同?
分析课文
3、新闻的主体部分是“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 史的回顾 ”,这使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怎样的不同?
[明确]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 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 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 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 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 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 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 加凝重。
导语:(1-3段)——第一部分 主体:(4-26段)
背景:(5-26段)
导语:(1-3段)——第一部分 主体:(4-26段)
第二部分 背景:(5-26段)
导语:(1-3段)——第一部分 主体:(4-26段)
第二部分 背景:(5-26段) 结语:(27-30段)——第三部分
分析课文
1、这则新闻的导语主要讲述了什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4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42张PPT)

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实现
飞天梦的艰辛历程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 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86年,批准著名的”863计划” (5)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
天宫二号,11月4日食谱
神舟一号
神 舟 二 号
神舟三号
神 舟 四 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杨利伟
首名中国太空人杨 利伟在“神五”飞船 中工作。
“神舟五号” 胜利归来!
神 舟 六 号
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走向发射塔.
这是费俊龙拍摄的作品,照 片中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 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 干沙漠。
战略决策 (6)“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7)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8)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圆梦飞天
结语部分
评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 辉煌时刻!
文本互动 初步感知 1.这篇通讯是怎样有条不紊地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初步
成就的? 答案 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 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 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我们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 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 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 务,紧凑的文章,娓娓道来,条理清晰。
嫦 娥 奔 月
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 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正式完美版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正式完美版

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分析
主要航天国家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05
深空探测任务解析与 挑战
深空探测任务类型划分
月球探测任务
对月球表面和内部进行探测,研究月 球的构造、成分和演化历史。
火星探测任务
对火星表面和大气进行探测,寻找火 星上的生命迹象和水资源。
金星探测任务
对金星表面和大气进行探测,研究金 星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
03
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 探讨
卫星基本构造和功能概述
卫星平台
包括结构、电源、热控、姿态和 轨道控制等分系统,为有效载荷
提供支持和保障。
有效载荷
直接执行特定航天任务的仪器设备 ,如通信转发器、导航设备等。
卫星功能
实现地球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 位等多样化任务。
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领域介绍
通信领域
火箭在太空探索中应用
发射载人飞船
发射卫星
火箭作为载人航天发射的主要工具,可将 飞船送入太空,为宇航员提供安全、可靠 的运输服务。
火箭可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通信、 导航、遥感等空间应用。
深空探测
空间科学实验
通过火箭发射探测器,可实现对月球、火 星等深空天体的探测和研究,揭示宇宙奥 秘。
在太空中进行科学实验需要借助火箭发射实 验装置或实验室模块,以提供微重力环境和 太空辐射等特殊条件。
利用卫星实现远距离通信,如电 话、电视、数据传输等,具有覆 盖广、容量大、质量高等优势。
导航领域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提供全球范 围内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等领域。
遥感领域
利用卫星对地球进行观测和探测 ,获取地面信息,用于气象预报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它是 否不像新闻了?
(1)补充说明新闻事实。 (2)帮助读者了解中国航天人艰辛的努力历程。 (3)有助于冷静回顾,突出事件本身的意义。 文章主体部分运用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 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叙述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 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01 要选择好的标题
通讯属报告文学范
04 畴,在新闻性之外还 具有文学性
问题探究:本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是叙写激 动人心的大事,语言风格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飞》有议论抒情性的语句.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别》几乎没有明显的议论抒情。叙写很节制,极 具分寸感。感情内敛。
结合课前导读中的文章,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载人 航天研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亚(海南)睛24~320c
漠河(黑龙江)小雪-22~40C
大理(云南)多云转小雨 12~240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 谢!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叙事清晰,语言流畅 生动。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人太空的重要历史 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来中国人的 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见 证了中国飞天梦想的实现,验证了国力的强大。
课后作业:
电台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往往在各条信息之间加 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 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一)语言内涵丰富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 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 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 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 内涵、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而著称。
创作背景及目的意义
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作者应约而写的一篇科 普文章,旨在向广大读者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历程和成就。
旨在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引导人们 关注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
通过生动的笔触和详实的数据,展现了中国航天人 勇攀科技高峰的壮丽画卷。
“神舟”五号发射段落
作为文章的高潮部分,作者生动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 的场景和过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激动人心 时刻。
精彩语句欣赏与体会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
这句话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的壮观场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一刻,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飞 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目 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航天科技知识拓展 • 环保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 • 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应用 • 创新思维培养与实践活动设计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 简介
时代背景及科技发展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科 技迅猛发展,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注:由于具体作者姓名在原文中没有给出,故在 “作者生平与主要成就”部分使用了“XXX”作为 占位符。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具 体的作者信息。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整体结构及写作特点
结构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中国古代的飞天梦想到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再到“神 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条理分明地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可分为探空火箭、运载火箭等类型,具有不同的推力和运载能力。
太空探索历程回顾与展望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一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一PPT课件
2.要注意双关内容的思想性, 不要单纯追求风 趣和含蓄。 双关构成歇后语时, 尤其应注意体现 积极健康的思想。
二、中国航天成就显赫 1.“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 “神舟”七号飞船载着航天员翟志刚、刘伯 明、景海鹏飞向太空。 27日16时48分, 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 天服, 在刘伯明等人的协助下打开舱门, 迈出了中国人在浩瀚太空中的第一步, 中 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就此诞生。
一、双 关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的标题, 一语双关, 一指“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 一指中国的航天梦 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半个世纪的探索。 拟题 巧用双关, 形象生动, 含蓄蕴藉。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 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 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 言在此而意在彼, 这种 修辞格叫双关。 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 一方面 可使语言幽默, 饶有风趣; 另一方面也能适应 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 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背景介绍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 一艘中国的载人 火箭, 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在完成21 个小时、60万千米的绕行任务后, 成功返回地球, 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该行动的圆满结束, 向世 人宣告了一个事实: 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 后,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 关注当下的事件, 也是它的特质, 但可以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 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 但 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 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作者为什么要强调飞天路上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困难?
【提示】作者这样写是 为了突出中国在飞向太 空航程中的艰辛。
探究二: 把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国的航天历程 • 《飞向太空的航程》内容解析 • 中国航天人的精神面貌 • 《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影响与启示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名称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主题领域
科技、历史、探索
主题内容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神舟五号载人 航天飞行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目 标是实现航天员的天地往返。
2003年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 五号飞船进入太空,中国成为世 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
月球探测工程
2004年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旨 在探测月球表面和资源。
2013年
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实 现了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新热情, 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
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
通过《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宣传和推广,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中 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01
培养了青少年的科技素养
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他们默默奉献,为飞船的 成功发射和航天员的安全 保驾护航。
主题思想探讨
探索宇宙的勇气和决心
科技与人类未来的发展
通过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展现了人类 对宇宙探索的勇气和决心,体现了科 技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 探索将越来越深入,未来的发展空间 也将越来越广阔。
1964年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 子弹,成为第五个拥有核 武器的国家。
东方红卫星发射
01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 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 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各时间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
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 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 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飞 向 太 空 的 航 程
皎皎明月,美丽夜空, 渺远苍穹,曾让人多 么神往遐想。
我国第一个做飞天尝试的人
约14世纪晚期,中国有一名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 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
椅子上面,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
47枚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 向前方。不幸的是,火箭发生爆炸,万户为此献出了生命。在 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人们将月球上的一座 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 的人” 。
• 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
•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 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 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评论式)
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导语:(1-3自然段)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 入太空的国家意义重大。
载人航天精神的思想内涵
不辞辛劳、艰苦创业 一往无前、勇攀高峰
自主创新、求真务实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 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今天 ,载人航天精神又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这笔精神财富 荣耀神州,弥足珍贵,是激励中国人民奋 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太空的航程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第1~3段
第4~26段 第5~26段
第27~30段
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点明时间、地点、带读者 进入激动人心的场面与氛 围中。 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 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 价值所在。
根据结语分,回答:
时间: 金色的秋日,9时10分 人物: 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 事件: 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 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 评论: 辉煌时刻!
神舟六号返回, 飞天梦更进一层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中国航天事业 的发展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中 国 航 天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20世纪70年代中国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理清结构
一、导语: (1—3段) 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船 “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2. 请在文中标出表明时间的词语。说说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时间顺序 3. 说说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时间数字, 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 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 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 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研究探讨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 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 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万户雕像
准 备 起 飞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1、发射点火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 品,他说这是他看到 的地球最美的画面。
杨利伟“是当代青年人真正的偶 像”,他具备哪些素质?
勇敢无畏、意志力强、具有奉献精神……
你心目中偶像是怎样的呢?
2003年,他是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人物;
2003年,他和中国最鲜明的亮色联系在一起。
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 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浩 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明 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 他就是杨利伟。
掌握重点字词,词语注音
怦怦( pēng )直跳
苍穹( qió ng ) 目眩( xuà n )
橘( jú )红色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10月12日,神 舟六号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 整装待发
这是费俊龙拍摄的作品,照片中 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塔里木盆 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 成功首次将我国两名航 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课堂练习
请为神七飞天的新闻拟一段导语 示例: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5日电(新华社记 者李泽兵)载着13亿中国人的期盼,迎着世 界关注的目光,25日21时10分,神舟七 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在20 08这个不平凡年份送给世界的又一个惊叹, 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又一次绽放出的 光芒。
二、主体 (4—26段)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 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 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 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 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 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三、结语 (27—30段) (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 圆的辉煌时刻。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但引入一 些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背景材料对于相关新 闻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它是新闻报道不 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 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 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 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 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 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 了什么艰辛的历程。


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一大批科学家、 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付出了他们 毕生的智慧、心血和精神,将几千年来民 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用自己的努力和心 血为我们创造了奇迹,谱写了一曲飞天壮 歌。所以,我们要为他们鼓掌,要感谢他 们的付出。这倒是让我们想起了魏巍作品 中的一句话:“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在 我们看来,他们不仅是最可爱的人,还是 最敬业、最伟大、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 容,有什么特别之处?
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 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 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作者立意的角度很高,他们认识到“神州”五 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事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 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 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 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讲述, 使得事件本身的 意义更加突出。
飞天梦之一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之上, 逍遥于九重天外:这是龙的形象。中华民 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的祖先心 中,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凌云御风、 翱翔天宇的渴望。
嫦娥奔月
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也称姮 娥。她美貌非凡,是后羿的 妻子,相传后羿是尧帝手下 的神射手。《淮南子.览冥 训》中说,后羿从西王母处 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 这颗灵药,成仙了,身不由 己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之中, 在那荒无的月宫之中度着无 边的寂寞岁月。
斑斓( lá n ) 坚如磐( pá n)石
烧灼( zhuó )
矫( jiǎo )正
遨 ( á o )游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时间顺序
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 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 真实性的特点。
课文结构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都 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 飞天, 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 身。乾闼婆,紧那罗,原是古 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 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 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 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 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 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 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 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 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
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 语言,为中央电视台2003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 会的主持人写颁奖辞,引出受 奖人物杨利伟。200字左右。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 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 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 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 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 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 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飞天梦之四
万户上天
太空探索其实是从个人起步的。世界上最早进行载人 航天技术实践的,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又名万福)。据 史书记载,14世纪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 个当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 试图借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 尽管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但万户被公认是载 人航天技术的世界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 一个环形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 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 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品味语言
对于中国人来说, “神舟”五号 载人火箭成功升上太空,是人类航天 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让我们重 温了成功的自豪与喜悦。在中国追求 “飞天奔月”的道路上也凝聚了无数 人的心血和汗水。请你从文章当中找 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然后谈谈自己 的看法。
课文分析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反映最真实最简明 的内容。阅读本则 新闻,思考: 1、你能从本则新 闻的标题中看出什 么?
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 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 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 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 认为实指“神舟”五号 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 过几千年不懈努力终于 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 指这一探索过程。
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 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 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 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 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三者都强调真实性。 三者都具有时效性,消息最强、通讯较强、 报告文学较弱。 消息篇幅最短,通讯较长,报告文学最长。 通讯与报告文学都具有文学性,后者比前者 的文学色彩更浓。 报告文学具有政论性,即它以明显的社会作 用为目的,是一种特殊宣传工具。通讯具有 评论性,即它必须对人或事作出评论。
1.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如: 毛泽东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邓 小平的“863计划”、江泽民的“下决心 搞载人航天”等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决 策,极有力地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2.厚实的物质基础——强而有力的物质保 障。没有经济实力,梦想的实现是绝对 不可能的,过去就是因为经济跟不上而 无奈地让飞天梦想尘封在一张张构图中; 如今终于有条件实现了,是因为经济与 综合国力的提升。
1. “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 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2. “面对天疆的呼唤……” 3.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 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4.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 洋溢着散文与诗的美好气息,增加通 讯的文采。
合作探究
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强而 有力的保障,除了技术与人员的投入 以外,其他还需要什么呢?(引导学 生结合课文提及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