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梁受均布载荷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悬臂梁受集中载荷的应力变形计算
悬臂梁受集中载荷的应力变形计算悬臂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在工程中应用广泛。
在设计和分析悬臂梁时,经常需要计算受集中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
本文将对悬臂梁受集中载荷的应力和变形计算进行详细阐述。
一、悬臂梁受集中载荷的应力计算1.弯曲应力计算当悬臂梁受到集中荷载作用时,会产生弯曲应力。
弯曲应力是由于载荷作用引起梁的弯曲变形而产生的。
计算弯曲应力可使用弯曲应力公式:σ=(M*y)/I其中,σ为弯曲应力,M为弯矩,y为弦纤维上离中轴线的距离,I 为截面转动惯量。
在悬臂梁上的集中荷载作用下,弯矩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F*L其中,M为弯矩,F为集中荷载,L为悬臂梁的长度。
对于矩形截面的悬臂梁,截面转动惯量I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I=(b*h^3)/12其中,I为截面转动惯量,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为矩形截面的高度。
2.剪切应力计算除了弯曲应力外,悬臂梁还会受到剪切应力的作用。
剪切应力是指梁截面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相对滑动所产生的应力。
计算剪切应力可使用剪切应力公式:τ=(V*Q)/(b*I)其中,τ为剪切应力,V为剪力,Q为梁截面的截面模量,b为截面的宽度,I为截面转动惯量。
悬臂梁上的剪力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F其中,V为剪力,F为集中荷载。
悬臂梁的截面模量Q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b*h^2)/6其中,Q为截面模量,b为截面的宽度,h为截面的高度。
二、悬臂梁受集中载荷的变形计算1.弯曲变形计算悬臂梁受到集中载荷作用时,会产生弯曲变形。
弯曲变形是指悬臂梁由于受到集中载荷作用发生的弯曲现象。
计算弯曲变形可使用弯曲变形公式:δ=(M*L^2)/(2*E*I)其中,δ为弯曲变形,M为弯矩,L为悬臂梁的长度,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转动惯量。
2.剪切变形计算悬臂梁除了弯曲变形外,还会受到剪切变形的作用。
剪切变形是指梁截面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相对滑动所产生的变形。
计算剪切变形可使用剪切变形公式:θ=(V*L)/(G*Q)其中,θ为剪切变形,V为剪力,L为悬臂梁的长度,G为剪切模量,Q为截面模量。
梁的应力计算公式全部解释
梁的应力计算公式全部解释应力是材料受力时产生的内部力,它是描述材料内部抵抗外部力的能力的物理量。
在工程领域中,计算材料的应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梁的应力计算公式是计算梁在受力时产生的应力的公式,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梁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分析。
梁的应力计算公式是由弹性力学理论推导而来的,它可以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受力情况和材料性质来计算梁的应力。
在工程实践中,梁的应力计算公式通常包括弯曲应力、剪切应力和轴向应力三种类型的应力。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类型的应力计算公式进行详细解释。
1. 弯曲应力计算公式。
梁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时,会产生弯曲应力。
弯曲应力是由于梁在受力时产生的弯曲变形所引起的,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σ = M c / I。
其中,σ表示梁的弯曲应力,单位为N/m^2;M表示梁的弯矩,单位为N·m;c表示梁截面内的距离,单位为m;I表示梁的惯性矩,单位为m^4。
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梁在受力时产生的弯曲应力大小,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分析。
在工程实践中,通常会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弯曲应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剪切应力计算公式。
梁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时,会产生剪切应力。
剪切应力是由于梁在受力时产生的剪切变形所引起的,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τ = V Q / (I b)。
其中,τ表示梁的剪切应力,单位为N/m^2;V表示梁的剪力,单位为N;Q 表示梁的截面偏心距,单位为m;I表示梁的惯性矩,单位为m^4;b表示梁的截面宽度,单位为m。
剪切应力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梁在受力时产生的剪切应力大小,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分析。
在工程实践中,通常会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剪切应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 轴向应力计算公式。
梁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时,会产生轴向应力。
轴向应力是由于梁在受力时产生的轴向变形所引起的,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σ = N / A。
均布荷载悬臂梁挠度计算公式
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
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钢、Q345钢、Q390钢和Q420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规定。
当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时,尚应符合相应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对Q235钢宜选用镇静钢或半镇静钢。
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
焊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焊接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0℃但高于-20℃时,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非焊接结构的钢材亦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当焊接承重结构为防止钢材的层状撕裂而采用Z向钢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 5313的规定。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应根据钢材厚度或直径按表1采用。
钢铸件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采用。
连接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5采用。
1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表1注:表中厚度系指计算点的钢材厚度,对轴心受力构件系指截面中较厚板件的厚度。
2钢铸件的强度设计值(N/mm2)表23焊缝的强度设计值(N/mm2)表3注:1.自动焊和半自动焊所采用的焊丝和焊剂,应保证其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GB/T 5293和《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 12470中相关的规定;2.焊缝质量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规定。
用有限元法对悬臂梁分析的算例算例
用有限元法对悬臂梁分析的算例算例:如下图所示的悬臂梁,受均布载荷q =1N /mm 2作用。
E =2.1×105N /mm 2,μ=0.3厚度h =10mm 。
现用有限元法分析其位移及应力。
梁可视为平面应力状态,先按图示尺寸划分为均匀的三角形网格,共有8×10=80个单元,5×ll =55个节点,坐标轴以及单元与节点的编号如图。
将均布载荷分配到各相应节点上,把有约束的节点5l 、52、53、54、55视作固定铰链,建立如图所示的离散化计算模型。
程序计算框图:(续左)程序中的函数功能介绍及源代码1.LinearTriangleElementStiffness(E,NU,t,xi,yi,xj,yj,xm,ym)――该函数用于计算平面应力情况下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NU、厚度为t、第一个节点坐标为(xi,yi)、第二个节点坐标为(xj,yj)、第三个节点坐标为(xm,ym)时的线性三角形元的单元刚度矩阵.该函数返回6×6的单位刚度矩阵k.2.LinearTriangleAssemble(K,k,i,j,m)――该函数将连接节点i,j,m的线性三角形元的单元刚度矩阵k集成到整体刚度矩阵K。
每集成一个单元,该函数都将返回2N×2N的整体刚度矩阵K.3.LinearTriangleElementStresses(E,NU,t,xi,yi,xj,yj,xm,ym,u)-- 该函数计算在平面应力情况下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NU、厚度为t、第一个节点坐标为(xi, yi)第二个节点坐标为(xj,yj)、第三个节点坐标为(xm,ym)以及单元位移矢量为u时的单元应力。
该函数返回单元应力矢量。
函数源代码:function y = LinearTriangleElementStiffness(E,NU,t,xi,yi,xj,yj,xm,ym)A = (xi*(yj-ym) + xj*(ym-yi) + xm*(yi-yj))/2;%三角形单元面积,单元节点应该按逆时针排序,保证每个三角形单元的面积都为正值(也可作为一个小函数:LinearTriangleElementArea)betai = yj-ym;betaj = ym-yi;betam = yi-yj;gammai = xm-xj;gammaj = xi-xm;gammam = xj-xi;B = [betai 0 betaj 0 betam 0 ;0 gammai 0 gammaj 0 gammam ;gammai betai gammaj betaj gammam betam]/(2*A);%B为应变矩阵,其中betai=yi-ym,betaj=ym-yi,betam=yi-yj.gammai=xm-xj, gammaj=xi-xm, gammam=xj-xi.D = (E/(1-NU*NU))*[1 NU 0 ; NU 1 0 ; 0 0 (1-NU)/2];%D为弹性矩阵,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对于平面应力问题D = (E/(1-NU*NU))*[1 NU 0 ; NU 1 0 ; 0 0 (1-NU)/2];对于平面应变问题E1=E/(1-NU*NU),NU1=NU/(1-NU)y = t*A*B'*D*B;%单元刚度矩阵function y = LinearTriangleAssemble(K,k,i,j,m)K(2*i-1,2*i-1) = K(2*i-1,2*i-1) + k(1,1); K(2*i-1,2*i) = K(2*i-1,2*i) + k(1,2);K(2*i-1,2*j-1) = K(2*i-1,2*j-1) + k(1,3); K(2*i-1,2*j) = K(2*i-1,2*j) + k(1,4);K(2*i-1,2*m-1) = K(2*i-1,2*m-1) + k(1,5); K(2*i-1,2*m) = K(2*i-1,2*m) + k(1,6);K(2*i,2*i-1) = K(2*i,2*i-1) + k(2,1); K(2*i,2*i) = K(2*i,2*i) + k(2,2);K(2*i,2*j-1) = K(2*i,2*j-1) + k(2,3); K(2*i,2*j) = K(2*i,2*j) + k(2,4);K(2*i,2*m-1) = K(2*i,2*m-1) + k(2,5); K(2*i,2*m) = K(2*i,2*m) + k(2,6);K(2*j-1,2*i-1) = K(2*j-1,2*i-1) + k(3,1); K(2*j-1,2*i) = K(2*j-1,2*i) + k(3,2);K(2*j-1,2*j-1) = K(2*j-1,2*j-1) + k(3,3); K(2*j-1,2*j) = K(2*j-1,2*j) + k(3,4);K(2*j-1,2*m-1) = K(2*j-1,2*m-1) + k(3,5); K(2*j-1,2*m) = K(2*j-1,2*m) + k(3,6);K(2*j,2*i-1) = K(2*j,2*i-1) + k(4,1); K(2*j,2*i) = K(2*j,2*i) + k(4,2);K(2*j,2*j-1) = K(2*j,2*j-1) + k(4,3); K(2*j,2*j) = K(2*j,2*j) + k(4,4);K(2*j,2*m-1) = K(2*j,2*m-1) + k(4,5); K(2*j,2*m) = K(2*j,2*m) + k(4,6);K(2*m-1,2*i-1) = K(2*m-1,2*i-1) + k(5,1); K(2*m-1,2*i) = K(2*m-1,2*i) + k(5,2);K(2*m-1,2*j-1) = K(2*m-1,2*j-1) + k(5,3); K(2*m-1,2*j) = K(2*m-1,2*j) + k(5,4);K(2*m-1,2*m-1) = K(2*m-1,2*m-1) + k(5,5); K(2*m-1,2*m) = K(2*m-1,2*m) + k(5,6);K(2*m,2*i-1) = K(2*m,2*i-1) + k(6,1); K(2*m,2*i) = K(2*m,2*i) + k(6,2);K(2*m,2*j-1) = K(2*m,2*j-1) + k(6,3); K(2*m,2*j) = K(2*m,2*j) + k(6,4);K(2*m,2*m-1) = K(2*m,2*m-1) + k(6,5); K(2*m,2*m) = K(2*m,2*m) + k(6,6);K;%对号入座,如前所述,每集成一次都将返回2N×2N的整体刚度矩阵K.此题为110×110 function y = LinearTriangleElementStresses(E,NU,t,xi,yi,xj,yj,xm,ym,u)A = (xi*(yj-ym) + xj*(ym-yi) + xm*(yi-yj))/2;betai = yj-ym;betaj = ym-yi;betam = yi-yj;gammai = xm-xj;gammaj = xi-xm;gammam = xj-xi;B = [betai 0 betaj 0 betam 0 ;0 gammai 0 gammaj 0 gammam ;gammai betai gammaj betaj gammam betam]/(2*A);D = (E/(1-NU*NU))*[1 NU 0 ; NU 1 0 ; 0 0 (1-NU)/2];%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问题两种情况y = D*B*u;%单元应力计算主程序源代码E=21e7;NU=0.3;t=0.01;stifflike5=LinearTriangleElementStiffness(E,NU,t,0.4,0.08,0.36,0.08,0.36,0.06,1) %选取2个基本单元,调用M文件stifflike1=LinearTriangleElementStiffness(E,NU,t,0.4,0.08,0.36,0.06,0.4,0.06,1) K=sparse(110,110); %creat a xishu matrix for total stiff创建一个稀疏矩阵for i=1:49if rem(i,5)%模取余,bool型变量,非零即为真j=i;K=LinearTriangleAssemble(K,stifflike5,j,j+5,j+6);%节点编号K=LinearTriangleAssemble(K,stifflike1,j,j+6,j+1);endend%将每个单元刚度矩阵集成到总刚中K=full(K);%转化稀疏矩阵 k=K(1:100,1:100);k=[K,zeros(100,10);zeros(10,100),eye(10)];k=sparse(k);%利用边界条件简化基本方程Q=sparse(2:10:92,1,[-2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110,1);%外部荷载,此处不包括约束条件,通过形函数确定,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梁的两端为中间的一半呢?d=k\Q;%高斯消元法,比克莱姆法则在计算速度上有绝对的优势!x=0:0.04:0.4;plot(x,d(106:-10:6))%基本绘图命令grid%带网格y=zeros(80,3);q=0;for i=1:49switch rem(i,5)case 1j=2*i;u=[d(j-1) d(j) d(j+11) d(j+12) d(j+1) d(j+2)];u=u';xl=0.4;yl=0.08;xm=0.36;ym=0.06;xn=0.4;yn=0.06;y(i+q,:)=LinearTriangleElementStresses(E,NU,t,xl,yl,xm,ym,xn,yn,u)';xl=xl-0.04;xm=xm-0.04;xn=xn-0.04;case 2j=2*i;u=[d(j-1) d(j) d(j+11) d(j+12) d(j+1) d(j+2)];xl=0.4;yl=0.06;xm=0.36;ym=0.04;xn=0.4;yn=0.04;y(i+q,:)=LinearTriangleElementStresses(E,NU,t,xl,yl,xm,ym,xn,yn,u)'; xl=xl-0.04;xm=xm-0.04;xn=xn-0.04;case 3j=2*i;u=[d(j-1) d(j) d(j+11) d(j+12) d(j+1) d(j+2)];u=u';xl=0.4;yl=0.04;xm=0.36;ym=0.02;xn=0.4;yn=0.02;y(i+q,:)=LinearTriangleElementStresses(E,NU,t,xl,yl,xm,ym,xn,yn,u)'; xl=xl-0.04;xm=xm-0.04;xn=xn-0.04;case 4j=2*i;u=[d(j-1) d(j) d(j+11) d(j+12) d(j+1) d(j+2)];u=u';xl=0.4;yl=0.02;xm=0.36;ym=0;xn=0.4;yn=0;y(i+q,:)=LinearTriangleElementStresses(E,NU,t,xl,yl,xm,ym,xn,yn,u)'; xl=xl-0.04;xm=xm-0.04;xn=xn-0.04;otherwiseq=q+3;endendq=4;for i=1:49switch rem(i,5)case 1j=2*i;u=[d(j-1) d(j) d(j+9) d(j+10) d(j+11) d(j+12)];u=u';xl=0.4;yl=0.08;xm=0.36;ym=0.08;xn=0.36;yn=0.06;y(i+q,:)=LinearTriangleElementStresses(E,NU,t,xl,yl,xm,ym,xn,yn,u)'; xl=xl-0.04;xm=xm-0.04;xn=xn-0.04;case 2j=2*i;u=[d(j-1) d(j) d(j+9) d(j+10) d(j+11) d(j+12)];u=u';xl=0.4;yl=0.06;xm=0.36;ym=0.06;xn=0.36;yn=0.04;y(i+q,:)=LinearTriangleElementStresses(E,NU,t,xl,yl,xm,ym,xn,yn,u)'; xl=xl-0.04;xm=xm-0.04;xn=xn-0.04;case 3j=2*i;u=[d(j-1) d(j) d(j+9) d(j+10) d(j+11) d(j+12)];u=u';xl=0.4;yl=0.04;xm=0.36;ym=0.04;xn=0.36;yn=0.02;y(i+q,:)=LinearTriangleElementStresses(E,NU,t,xl,yl,xm,ym,xn,yn,u)'; xl=xl-0.04;xm=xm-0.04;xn=xn-0.04;case 4j=2*i;u=[d(j-1) d(j) d(j+9) d(j+10) d(j+11) d(j+12)];u=u';xl=0.4;yl=0.02;xm=0.36;ym=0.02;xn=0.36;yn=0;y(i+q,:)=LinearTriangleElementStresses(E,NU,t,xl,yl,xm,ym,xn,yn,u)';xl=xl-0.04;xm=xm-0.04;xn=xn-0.04;otherwiseq=q+3;endend %y(i+q,:)这是实现什么的?没见过这种用法,算法上应该就是通过节点位移实现指定单元的内力,这部分本人看的也晕晕的,望高人指点N=y(73:80,1)结果图及数据输出悬臂梁轴线挠度图:一单元的单元刚阵1.0e+006 *0.8077 0 0 -0.4038 -0.8077 0.40380 2.3077 -0.3462 0 0.3462 -2.30770 -0.3462 0.5769 0 -0.5769 0.3462-0.4038 0 0 0.2019 0.4038 -0.2019-0.8077 0.3462 -0.5769 0.4038 1.3846 -0.75000.4038 -2.3077 0.3462 -0.2019 -0.7500 2.5096五单元的单元刚阵1.0e+006 *00.050.10.150.20.250.30.350.4x/m w /m0.5769 0 -0.5769 0.3462 0 -0.34620 0.2019 0.4038 -0.2019 -0.4038 0-0.5769 0.4038 1.3846 -0.7500 -0.8077 0.34620.3462 -0.2019 -0.7500 2.5096 0.4038 -2.30770 -0.4038 -0.8077 0.4038 0.8077 0-0.3462 0 0.3462 -2.3077 0 2.3077根部73-80各单元应力计算结果如下(n/m2):1.0e+007 *2.1119 -0.0621 -2.2816 -4.8824 5.0479 2.4065 0.0352 -2.3753。
各种梁的弯矩计算
各种梁的弯矩计算在工程领域中,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件。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梁的弯矩,以评估梁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假设,梁的弯矩计算可以分为多种情况,下面将对常见的几种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1.集中载荷作用下的梁弯矩计算:当在梁上施加一个集中力或者集中力偶时,我们需要计算梁的弯矩分布。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弯矩公式M=P*l,其中P为集中力大小,l 为集中载荷施加点到梁的支点距离。
根据支点的约束条件,可以推导出梁的弯矩分布公式。
例如,在支点处梁的弯矩为零,而在集中载荷施加点弯矩为Pl,即横截面外侧受拉,内侧受压。
2.带均布载荷的简支梁弯矩计算:当梁上施加均布载荷时,梁的弯矩分布会发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弯矩公式M=(-w*x*x)/2+C1*x+C2,其中w为均布载荷大小,x为距离支点的距离,C1和C2为积分常数。
通过应力平衡和边界条件,可以求解出C1和C2的值,从而得到梁的弯矩分布公式。
例如,在简支梁两个支点处弯矩为零,而在梁的中点弯矩为最大值。
3.均布载荷作用下的悬臂梁弯矩计算:当悬臂梁上施加均布载荷时,梁的弯矩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弯矩公式M=(-w*x*x)/2,其中w为均布载荷大小,x为距离固定端的距离。
由于悬臂梁在固定端是完全固定的,所以在该点处弯矩为零,而在梁的自由端处弯矩为最大值。
4.不均布载荷作用下的梁弯矩计算:当在梁上施加不均布载荷时,其弯矩分布需要通过数值方法进行计算。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离散法,即将梁的跨度离散成若干小段,在每一小段上近似视为均布载荷,然后使用均布载荷的弯矩公式计算每一小段上的弯矩,最后累加得到整个梁的弯矩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梁弯矩计算方法都是在假设梁材料满足线弹性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的。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梁的几何形状、材料力学性能、截面形状等因素,以及梁的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等。
因此,在进行梁的弯矩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变截面悬臂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及系数表
变截面悬臂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及系数表悬臂梁是指在一端固定支撑,另一端悬空的梁。
在工程中,悬臂梁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物、机械设备等领域。
悬臂梁的挠度计算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悬臂梁的适用性和强度。
悬臂梁的挠度计算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公式和参数。
下面将介绍悬臂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及系数表。
首先,悬臂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1.等截面简支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在这种情况下,悬臂梁的自由端负荷为单点集中力,梁的两端简支。
(1)当负载为集中力时,挠度计算公式为:δ=(PL^3)/(3EI)其中,δ是悬臂梁的挠度,P是集中力的大小,L是悬臂梁的长度,E是杨氏模量,I是截面惯性矩。
(2)当负载为均布力时,挠度计算公式为:δ=(qL^4)/(8EI)其中,δ是悬臂梁的挠度,q是均布力的大小,L是悬臂梁的长度,E是杨氏模量,I是截面惯性矩。
2.线性变截面悬臂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在这种情况下,悬臂梁的自由端负荷为集中力,梁的两端简支。
(1)当负载为集中力时,挠度计算公式为:δ=(PL^3)/(3EI1)+(PL^2)/(2EI2)+(PL)/(EI3)其中,δ是悬臂梁的挠度,P是集中力的大小,L是悬臂梁的长度,E是杨氏模量,I1、I2、I3是截面在不同位置的惯性矩。
(2)当负载为均布力时,挠度计算公式为:δ=(qL^4)/(8EI1)+(qL^3)/(6EI2)+(qL^2)/(4EI3)其中,δ是悬臂梁的挠度,q是均布力的大小,L是悬臂梁的长度,E是杨氏模量,I1、I2、I3是截面在不同位置的惯性矩。
悬臂梁的挠度计算系数表如下:当悬臂梁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截面时,截面惯性矩I可以根据矩形截面的宽b和高h的数值进行计算。
当悬臂梁的截面形状为其他形状时,需要借助专业的工程软件或表格查找相应的惯性矩数值。
通过悬臂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及系数表,工程师可以有效地评估悬臂梁的受力情况和挠度情况。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工程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挠度计算方法和参数计算悬臂梁的挠度,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悬臂梁变形及应力分析
基于ANSYS 10.0对悬臂梁的强度及变形分析姓名:***班级:机制0803班学号:************对悬臂梁的受力及变形分析摘要:本研究分析在ANSYS10.0平台上,采用有限元法对悬臂梁进行强度与变形分析、验证此悬臂梁设计的合理性。
一、问题描述长度L=254 mm的方形截面的铝合金锥形杆,上端固定,下端作用有均布拉力P=68.9 Mpa,上截面的尺寸50.8×50.8 mm,下截面尺寸25.4×25.4 mm(见右图),弹性模量E=7.071×104 Mpa,泊松比μ=0.3,试用确定下端最大轴向位移δ和最大轴向应力。
试将分析结果与理论解进行比较,说明有限元分析的误差。
(理论解:最大轴向位移δ=0.1238 mm)。
二、建立有限元模型:定义模型单元类型为:solid(实体)95号单元,材料常数为:弹性模量E=7.071×104 Mpa,泊松比μ=0.3。
三、有限元模型图:建立有限元模型时,观察模型的形状可知,我们可以先建立模型的上下底面,再根据有上下底面形成的八个关键点(keypoints)生成线,接着生成面,生成体。
最后生成该悬臂梁的模型图,示图如下:整个模型建立好之后即可对其划分网格,划分网格时,若选择自由划分则生成的网格比较混乱,不能比较准确的模拟该梁真实的受力变形情况。
故我们选择智能划分模式,并且分别对模型的各个棱边(lines)进行均匀分割,这样可以划分出比较理想的网格,更利于我们的研究和分析。
网格划分之后的模型图为:四、加载并求解:根据该悬臂梁的受力特点,我们在其下底面(比较大的底面)上进行六个自由度的位移约束,而在其上地面上施加大小为P=68.9 Mpa均布拉力,将载荷加载好之后便可进行运算求解,求解完成之后,我们得到其位移变形图如下:Z向位移云图为:Z向应力云图为:五、结果分析及结论:由以上两张云图和一张变形图中我们可以读出,悬臂梁的最大轴向(Z向)位移和轴向(Z向)最大应力分别为:最大轴向位移为:δ=0.123746 mm 最大轴向应力为:σ=68.224 Mpa 但是,我们知道,如果所划分的网格有差异时,计算结果将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由于设计要求的最大轴向位移不能超过0.1238mm,而我们的建模计算结果已经小于此设计要求值。
工程力学中的悬臂梁受力和弯曲变形问题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总结
工程力学中的悬臂梁受力和弯曲变形问题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总结悬臂梁是工程力学中常见的结构,其受力和弯曲变形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对悬臂梁受力和弯曲变形问题的分析与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一、悬臂梁的受力分析在工程实践中,悬臂梁常常承受着外部力的作用,因此对其受力进行准确的分析至关重要。
悬臂梁的受力分析主要包括弯矩和剪力的计算。
1. 弯矩的计算悬臂梁在受力时会产生弯矩,弯矩的计算可以通过弯矩方程进行。
弯矩方程是基于力的平衡原理和材料的本构关系推导出来的,通过对悬臂梁上各点的力平衡和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弯矩的表达式。
2. 剪力的计算悬臂梁在受力时还会产生剪力,剪力的计算同样可以通过力的平衡原理和材料的本构关系进行推导。
剪力方程可以通过对悬臂梁上各点的力平衡和材料的剪切应力-剪切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得到。
二、悬臂梁的弯曲变形分析除了受力分析外,悬臂梁的弯曲变形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弯曲变形是指悬臂梁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弯曲形变,主要表现为悬臂梁的中性面发生偏移和悬臂梁上各点的位移。
1. 弯曲形变的计算弯曲形变的计算可以通过弯曲方程进行。
弯曲方程是基于力的平衡原理和材料的本构关系推导出来的,通过对悬臂梁上各点的力平衡和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弯曲形变的表达式。
2. 中性面的偏移和位移的计算中性面的偏移和位移是悬臂梁弯曲变形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性面的偏移可以通过弯曲方程和几何关系进行计算,位移可以通过位移方程进行计算。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得到悬臂梁上各点的位移和中性面的偏移情况。
三、悬臂梁的计算方法总结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和计算悬臂梁的受力和弯曲变形问题,工程力学中提出了一系列计算方法。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静力学方法、力学性能方法和有限元方法等。
1. 静力学方法静力学方法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它基于力的平衡原理和材料的本构关系进行分析和计算。
通过对悬臂梁上各点的力平衡和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悬臂梁的受力和弯曲变形情况。
悬臂梁受力分析
悬臂梁受力分析悬臂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其在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中。
悬臂梁通常由一根横梁支撑在一侧固定点上,另一侧悬挂自由。
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对悬臂梁的受力进行分析。
通过对悬臂梁的受力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悬臂梁的力学特性,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悬臂梁受力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均布载荷、集中载荷、弯矩和剪力。
首先,均布载荷是指沿悬臂梁长度均匀分布的外力。
均布载荷会导致悬臂梁产生弯矩和剪力。
弯矩是指沿悬臂梁截面产生的转矩,会引起梁的弯曲变形。
剪力是指悬臂梁截面上的内力,会引起梁切割时的剪切应力。
接下来,集中载荷是指作用在悬臂梁上的一个点载荷。
集中载荷也会导致悬臂梁产生弯矩和剪力,但其分布方式与均布载荷不同。
集中载荷通常是通过点载和反力作用于悬臂梁上,需要分析这些点载和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悬臂梁受力分析中,需要确定各个部位的受力分布。
这可以通过应用梁的静力平衡原理和弹性力学理论来实现。
通过对悬臂梁进行等效力的划分和计算,可以得到悬臂梁上各个截面的受力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悬臂梁受力分析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弯矩和剪力的计算需要考虑悬臂梁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
其次,边界条件对悬臂梁的受力分布有重要影响。
边界条件包括支撑方式、固定约束和自由悬挂等。
最后,悬臂梁的载荷和受力分布需要满足梁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从而保证悬臂梁能够承受设计要求。
悬臂梁受力分析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建筑结构、桥梁工程和机械设计等。
通过对悬臂梁的受力分析,可以确定悬臂梁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结构安全评估。
悬臂梁受力分析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悬臂梁受力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悬臂梁的受力特性。
通过合理的受力分析,可以为工程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悬臂梁受力分析需要考虑各种力的平衡关系和边界条件。
掌握悬臂梁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工程师和设计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悬臂梁计算公式范文
悬臂梁计算公式范文悬臂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常用于桥梁、楼梯和跳板等工程中。
在设计和计算悬臂梁时,有一些基本的公式和原理需要掌握。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介绍:悬臂梁的基本概念、受力分析、悬臂梁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一、悬臂梁的基本概念悬臂梁是一种只有一端支承的梁,另一端悬空的结构。
在整个梁的长度范围内,悬臂梁上的材料受到不同程度的拉伸、压缩、弯曲和剪切等力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悬臂梁的计算时,需要对这些受力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受力分析1.弯矩:悬臂梁在受力时会发生弯曲,产生弯矩力。
弯矩的大小可以通过外力、梁的几何形状和截面惯性矩来计算。
2.剪力:悬臂梁在受力时会产生剪力。
3.拉力和压力:悬臂梁受力时,在上部产生拉力,在下部产生压力。
三、悬臂梁的计算公式1.弯矩公式悬臂梁的弯矩可以用弯矩公式来计算。
常见的弯矩公式有:-对于集中载荷,弯矩M=Px,其中P为集中载荷大小,x为距离载荷作用点的距离。
- 对于均布载荷,弯矩M = wx^2/2,其中w为单位长度上的均布载荷,x为距离载荷作用点的距离。
2.剪力公式悬臂梁的剪力可以用剪力公式来计算。
常见的剪力公式有:-对于集中载荷,剪力V=P。
- 对于均布载荷,剪力V = wx,其中w为单位长度上的均布载荷,x为距离载荷作用点的距离。
3.悬臂梁的挠度计算悬臂梁在受力后会发生弯曲,产生挠度。
挠度计算是悬臂梁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常用的挠度计算公式有:-对于集中载荷,挠度δ=(Px^2)/(6EI)+(P*L^2)/(2EI),其中P为集中载荷大小,L为梁的长度,x为载荷作用点的距离,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
-对于均布载荷,挠度δ=(w*x^2)/(24EI)+(w*L^2)/(10EI),其中w为单位长度上的均布载荷,L为梁的长度,x为载荷作用点的距离,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
四、悬臂梁的应用悬臂梁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中。
比如,在桥梁设计中,悬臂梁常用于大跨度桥梁的主梁设计;在楼梯设计中,悬臂梁常用于楼梯的梁设计;在跳板设计中,悬臂梁常用于跳板的支撑设计。
CAE悬臂梁静力分析实验报告
1 上机实验报告上机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内容:悬臂梁静力分析:悬臂梁静力分析一、问题描述已知如下图1-1所示的悬臂梁,悬臂梁的截面为矩形截面,矩形截面的尺寸为h =5mm ,b =2.5mm 。
悬臂梁长为l =150mm 。
本次静力分析中设定其弹性模量为E =70GPa ,泊松比v =0。
实验对悬臂梁一端受到集中载荷P =5N 做静力分析,以及对悬臂梁单独q =0.1N/mm 作用和同时与P =5N 下做静力分析。
实验包括悬臂梁受力后的挠度变化曲线,最大挠度发生的位置和软件计算结果与解析解的对比分析。
图1-1 1-1 悬臂梁结构及受力图悬臂梁结构及受力图二、几何模型建立此次实验几何模型的建立比较简单,在软件含有的两种梁单元BEAM188和BEAM189中任选一种,本次选择第一种。
根据实验内容设置其截面的参数,然后在软件中绘制一条150mm 的直线,实验所需要的几何模型即建立完成。
经过上述步骤建立的最终模型如下图2-1所示。
几何模型图2-1 几何模型图图2-1三、有限元网格模型建立这次实验的几何模型较为简单,在软件中利用MeshTool工具选择建立的模型后,在等分多少段后面输入100,即将模型分为100段。
在将模型划分为100段后,如果在前面的操作中没有选择前述两种梁单元中的一种,点击Mesh按钮的时候会提示没有选择元素类型的错误,在前处理中定义元素类型即可。
经过上述操作后的网格模型图如下图3-1所示网格模型图3-1 网格模型图图3-1四、边界、约束条件及施加载荷这次实验是对悬臂梁的静力分析,所以需要在模型的左端施加一个全自由度的约束。
然后根据实验内容在模型的右端施加一个Y方向上向下5N的集中载荷,如下图4-1所示。
在悬臂梁上施加0.1N/mm的均布载荷,如下图4-2所示。
在悬臂梁上同时施加0.1N/mm的均布载荷且在悬臂梁右端施加一个Y方向上向下5N 的集中载荷,如下图4-3所示。
悬臂梁右端受5N集中载荷图图4-14-1 悬臂梁右端受图4-2悬臂梁受0.1N/mm的均布载荷图4-2 悬臂梁受悬臂梁同时受0.1N/mm的均布载荷与5N集中载荷图4-3 悬臂梁同时受图图4-3五、结果分析5.1右端受5N的集中载荷经过建模求解,在模型右端单独施加5N的集中载荷得到的位移云图如下图5-1所示。
[精品]悬臂梁在均布荷载下的应力状态
悬臂梁在均布荷载下的应力状况摘要:悬臂梁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对于悬臂梁的分析采用弹性力学里的应力边界条件和平微分方程和相容方程进行求解计算分析,再结合材料力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深入系统的了解悬臂梁的手里特点。
关键词:静定梁、悬臂梁、弹性力学、材料力学、受力特点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建筑中,存在很多的悬臂梁结构,身边的例子很多,例如体育场的看台,城市里房屋的阳台,农村房屋中很多都有屋檐,而其都是靠悬臂梁的支撑才能结合上面的附属物件构成。
现在我们就对悬臂梁的应力情况分别采用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如图所示梁受荷载作用,求解其应力1、弹性力学求解 解:本题是按应力求解的。
基本公式xC xy hq C y C y hqy y x h q xy y x 123213332362)46(+=+--=--=τσσ 1、在应力法中,应力分量在单连体中必须满足:y qlx⎪⎪⎭⎫ ⎝⎛-20222qh ql l 202qh qoh /2 h /2 (l >>h ,δ=1)(1)平衡微分方程;00=+∂∂+∂∂=+∂∂+∂∂y xyy x yxx f x y f yx τστσ(2)相容方程 ()02=+∇y x σσ;(3)应力边界条件(在σs s =上)。
将应力分量代入平衡微分方程和相容方程,两者都能满足。
2、校核边界条件(1)在主要边界上04602123=⎪⎪⎭⎫ ⎝⎛+⋅=±=C h h q x hy xy ,即时,τ,由此得hqC 231-= q C hC h h q q h y y -=++⎪⎪⎭⎫ ⎝⎛--=-=2133282,2即-时,σ,由此得22q C -= 0==y hhy σ时,,将C 1、C 2代入后满足。
将C 1、C 2代入式(a ),得到应力公式:()⎪⎪⎭⎫ ⎝⎛-=⎪⎪⎭⎫⎝⎛+--=--=1423223212322223223h y h qx h y h y q y x hqyxyy x τσσ (b )(2)再将式(b )代入次要边界条件00==xy x τ时,334hy q x =σ,其主矢量为)(022==-⎰dy x hh x σ而主矩为20)(2220qh ydy hh x x =⎰-=σx =l 时,,其主矢量为; (2分))46(323y y l hqx --=σql dy hh x xy -=⎰-=220)(τ)14(2322-=h y h ql xyτ,其主矢量为0, (1分)而主矩为)202()(2222qh ql ydy lx hh x --==-⎰σ由此可见,在次要边界上的积分条件均能满足。
悬臂梁的挠度计算公式
在装修行业中往往有自己的通用术语和计算方法,很多人很难达到专业水平,但是想要装修如果合适,应该使用一些更好的公式将其与其他部分进行比较正确,整个过程将顺利实施,那么悬臂梁挠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因为梁在弯曲后会在一定压力下变形,那么这个弧度就是挠度,只有其只有经过计算,我们才能确保安全,而且还要在下一步执行特定操作时,使整个设计变得更加集成原因。
在建筑学的研究中,这是必须理解的,通过简单的学习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悬臂梁的挠度公式为:ymax = 8pl ^ 3 /(384ei)= 1pl ^ 3 /(48ei)首先,ymax是光束跨度中间的最大挠度(mm),而P主要用于集中载荷的标准值(KN)之和,然后e主要是指钢的弹性模量。
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标准,例如对于工程结构钢,e为2100000 n / mm ^ 2,I为钢的截面惯性矩,可在截面钢表中找到(mm ^ 4),这是整体的公式,可以完全使用。
挠度计算公式:ymax = 5ql ^ 4 /(384ei)(EI是在均布载荷q下长度为L的简支梁的抗弯刚度)挠度与构件的载荷,截面尺寸和材料物理特性有关。
挠曲变形时,截面质心在垂直于轴的方向上的线性位移称为挠度,用γ表示。
旋转角在弯曲变形期间相对于其原始位置的旋转角度称为角度,用θ表示。
挠曲曲线方程式-挠曲和旋转角度的值随截面的位置而变化。
在讨论弯曲变形问题时,我们通常选择坐标轴X朝右为正,y选择为朝下为正。
选择坐标轴后,梁的每个截面的挠度γ将是截面位置坐标X的函数,其表达式称为梁的挠度曲线方程,即γ= f (X)。
扩展数据:传统的桥梁挠度测量大多使用百分表或位移计直接测量。
目前,它在中国仍广泛用于桥梁维护,旧桥安全评估或新桥验收。
该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可以进行多点检测,可以直接获得每个测量点的挠度值,测量结果稳定可靠。
另外,由于缺乏直接测量桥在水下的挠度的方法,因此不可能直接测量桥在水下的挠度。
无论部署或拆除多少米,它们都非常复杂且耗时-消耗。
梁的变形计算范文
梁的变形计算范文梁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元素,用于承受和传递荷载。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梁的变形进行计算,以确保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大的变形导致结构的不稳定或失效。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梁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质。
假设我们要计算的梁具有矩形截面,并且材料为钢材。
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L、b和h。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选择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即悬臂梁的假设。
假设悬臂梁在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到集中荷载P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梁在受到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由于这是一个简化的计算,我们可以使用悬臂梁的基本公式来计算弯矩。
弯矩M等于受力P乘以梁的距离x。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弹性变形的公式来计算梁的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δ等于弯矩M乘以梁的长度L除以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梁的惯性矩I。
梁的惯性矩I等于矩形截面的宽度b乘以高度h的三次方除以12最后,我们需要计算梁的挠度。
挠度w等于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δ除以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梁的惯性矩I乘以12除以梁的长度L的四次方。
通过以上的计算步骤,我们可以得到悬臂梁在受到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弹性变形和挠度。
如果需要更精确的计算结果,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梁的几何形状、荷载形式和边界条件等。
梁的变形计算是结构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够确保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梁的变形进行监测和检查,以确保结构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总之,梁的变形计算是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可以确保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梁的变形进行监测和检查,以确保结构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位移法习题与答案
位移法习题与答案位移法是结构力学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计算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移,来求解结构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问题。
在学习位移法时,习题与答案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位移法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将给大家介绍一些位移法习题及其答案。
习题一:求解简支梁的弯矩分布已知一根长度为L的简支梁,受到均布载荷q作用,求解弯矩分布。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受力分析确定梁的反力。
对于简支梁,两个支座处的反力相等,且为qL/2。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位移法求解弯矩分布。
假设梁的弯矩分布为M(x),则根据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得到以下方程:d2M(x)/dx2 = -q对该方程进行两次积分,得到:M(x) = -q*x^2/2 + C1*x + C2由于梁两端是简支条件,即位移和转角为零,可以得到边界条件:M(0) = 0M(L) = 0代入上述方程,解得C1 = qL/2,C2 = -qL^2/2。
因此,弯矩分布为:M(x) = -q*x^2/2 + qL/2*x - qL^2/2习题二:求解悬臂梁的挠度已知一根长度为L的悬臂梁,受到集中力F作用在悬臂端点,求解梁的挠度。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受力分析确定梁的反力。
对于悬臂梁,端点处的反力只有一个,即为F。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位移法求解梁的挠度。
假设梁的挠度为δ(x),则根据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得到以下方程:d2δ(x)/dx2 = -F/(EI)对该方程进行两次积分,得到:δ(x) = -F*x^2/(2EI) + C1*x + C2由于梁端点处的位移为零,可以得到边界条件:δ(0) = 0dδ(x)/dx|_(x=L) = 0代入上述方程,解得C1 = 0,C2 = 0。
因此,梁的挠度为:δ(x) = -F*x^2/(2EI)习题三:求解悬臂梁的最大挠度已知一根长度为L的悬臂梁,受到均布载荷q作用,求解梁的最大挠度。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受力分析确定梁的反力。
均布荷载作用下悬臂梁的弹性应力解
c nsa t ,o t i d sr s ol i nst a tl v rb a o t n s b ane te ss uto o c n ie e e m.Fi a l ,c mpa e he e a tc sr s outo t h n ly o r d t l si te ss l i n wih t e m e h ni sof ae il n we s d e s me u e ul o c uson . c a c t rasa s r . r w o s f n l i s m c
矩 引起 的 , 应力 , 切 主要 是 由剪力 引 起 的 , 而纵
为了确定应力函数 中f Y , y , () () Z() g
的形 式 ,将 四阶导 数后 代入 应力 函数 表示 的相
容方 程 ,得
向纤 维 之 间 的挤 压 应 力 ( 要是 由直 接 荷 载 g )主 - ,
sr s u ton a d t n f un he sr s om p ne s te sf nc i , n he o d t te sc o nt.Co sd rng t e b n a y c di o , ol r d i t g a n i e i h ou d r on t ns s ve e n e r l i
逆解 法 【 J l.
o y
一
fyy J(d g) ( f )+Z )+(. 1 (d 'yy x )
其中f Y 和Z( ) () Y 是待定的Y的函 数,g x 是 ()
待定 的 X的 函数 .
23 由相 容方 程 求解 应 力 函数 _
由材料力 学 【可知 ,弯 曲应力 ( 4 ] ) 主要 是 由弯 -
悬臂梁受均布载荷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悬臂梁受均布载荷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悬臂梁均布载荷项目公式单位结果均布载荷Q N/mm2梁的长度L mm400力臂长度l2mm200均不载荷范围l3100梁的抗弯截面系数W mm^34166作用力F=Q*l3N200梁的最大弯矩M=F*(l2+l3/2)N.mm50000梁的最大应力δ=M/W Mpa12.00192031屈服强度(Q235)δs Mpa240屈服强度(45,正火/回火)δs Mpa300屈服强度(45,调质)δs Mpa360截面安全系数(只考虑弯曲)(Q235)Ssδ>=2.5=δs/δ19.9968截面安全系数(只考虑弯曲)(45,正火/回火)Ssδ>=2.5=δs/δ24.996截面安全系数(只考虑弯曲)(45,调质)Ssδ>=2.5=δs/δ29.9952弯曲疲劳极限(Q235)δ-1Mpa180弯曲疲劳极限(45,正火/回火)δ-1Mpa240弯曲疲劳极限(45,调质)δ-1Mpa270弯曲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δb=440)Kδ1弯曲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δb=600)Kδ1弯曲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δb=650)Kδ1表面质量系数β1弯曲时的尺寸影响系数εδ1安全系数(只考虑弯曲)(Q235)Sδ>=2.5=δ-1/(Kδ*δ/β/εδ)14.9976安全系数(只考虑弯曲)(45,正火/回火)Sδ>=2.5=δ-1/(Kδ*δ/β/εδ)19.9968安全系数(只考虑弯曲)(45,调质)Sδ>=2.5=δ-1/(Kδ*δ/β/εδ)22.4964弹性模量E Mpa70000梁截面的惯性距I mm^420833mm 1.547681906梁的计算最大挠度(<0.0003L)f max=F*(4*(3*l2^2+3*l2*l3+l3^2)*L-(4*l2^2+6*l^2*l3+4*l2*l3^2+l3^3))梁的允许最大挠度[f]=0.001*L mm0.4。
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计算
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计算
(最新版)
目录
1.悬臂梁的定义和结构
2.悬臂梁的弯矩计算方法
3.均布荷载对悬臂梁弯矩的影响
4.悬臂梁弯矩计算的实际应用
5.结论
正文
悬臂梁是一种常见的梁式结构,它的特点是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悬挂。
在工程中,悬臂梁常常受到各种形式的荷载,如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
对于悬臂梁而言,弯矩是一种重要的内力,计算悬臂梁的弯矩对于分析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悬臂梁的弯矩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静力平衡原理,利用悬臂梁的自由端弯矩和固定端的弯矩相等,从而求得悬臂梁上的弯矩;另一种是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利用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等参数计算悬臂梁上的弯矩。
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均布荷载是指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荷载均匀分布的情况。
对于悬臂梁而言,均布荷载会引起梁的弯曲,从而产生弯矩。
根据悬臂梁的悬挑长度和均布荷载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悬臂梁上的弯矩。
在实际工程中,均布荷载是一种常见的荷载形式,对悬臂梁的弯矩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悬臂梁弯矩计算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在桥梁工程中,悬臂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对悬臂梁的弯矩计算可以为桥梁的设计和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房屋建筑中,悬臂梁也常常受到均布荷载的作用,对悬臂梁的弯矩计算可以为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
综上所述,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任务。
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计算
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计算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计算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结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实例分析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的概念悬臂梁是指在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梁。
分布荷载是指荷载在梁上呈连续分布的形式。
弯矩是梁上任意一点截面的弯矩,用以描述梁的弯曲变形。
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计算就是求解在分布荷载作用下,梁上各点的弯矩值。
二、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的计算方法1.基本公式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的基本公式为:M = F * L / 4其中,M 为弯矩,F 为分布荷载,L 为悬臂梁长度。
2.影响因素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的计算结果受以下因素影响:(1)分布荷载的形式和大小(2)悬臂梁的材料性能和截面形状(3)悬臂梁的长度和支承条件3.计算步骤(1)确定分布荷载的形式和大小(2)根据悬臂梁的材料性能和截面形状,选取合适的截面抗弯强度公式(3)计算各点的弯矩值(4)根据支承条件,判断梁的稳定性三、实例分析以一根长度为L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梁为例,梁的截面为矩形,宽度为b,厚度为h。
上表面均匀分布荷载F,求解梁上各点的弯矩。
根据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的基本公式,可得:M = F * L / 4根据梁的截面尺寸和材料性能,选取合适的截面抗弯强度公式,例如:M = F * L / (b * h * 4)四、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计算在工程中的应用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计算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如桥梁工程、建筑结构工程、机械工程等。
通过对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的计算,可以有效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五、总结与建议本文对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计算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实例分析以及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计算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获取分布荷载的信息(2)充分了解梁的材料性能和截面形状(3)合理选取计算公式和支承条件(4)结合实际工程需求,进行稳定性评估通过对悬臂梁分布荷载弯矩计算的研究,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臂梁均布载荷
项目公式单位结果
均布载荷Q N/mm2
梁的长度L mm400
力臂长度l2mm200
均不载荷范围l3100
梁的抗弯截面系数W mm^34166
作用力F=Q*l3N200
梁的最大弯矩M=F*(l2+l3/2)N.mm50000
梁的最大应力δ=M/W Mpa12.00192031屈服强度(Q235)δs Mpa240
屈服强度(45,正火/回火)δs Mpa300
屈服强度(45,调质)δs Mpa360
截面安全系数(只考虑弯曲)(Q235)Ssδ>=2.5=δs/δ19.9968截面安全系数(只考虑弯曲)(45,正火/回火)Ssδ>=2.5=δs/δ24.996
截面安全系数(只考虑弯曲)(45,调质)Ssδ>=2.5=δs/δ29.9952弯曲疲劳极限(Q235)δ-1Mpa180
弯曲疲劳极限(45,正火/回火)δ-1Mpa240
弯曲疲劳极限(45,调质)δ-1Mpa270
弯曲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δb=440)Kδ1
弯曲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δb=600)Kδ1
弯曲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δb=650)Kδ1
表面质量系数β1
弯曲时的尺寸影响系数εδ1
安全系数(只考虑弯曲)(Q235)Sδ>=2.5=δ-1/(Kδ*δ/β/εδ)14.9976安全系数(只考虑弯曲)(45,正火/回火)Sδ>=2.5=δ-1/(Kδ*δ/β/εδ)19.9968安全系数(只考虑弯曲)(45,调质)Sδ>=2.5=δ-1/(Kδ*δ/β/εδ)22.4964弹性模量E Mpa70000
梁截面的惯性距I mm^420833
mm 1.547681906梁的计算最大挠度(<0.0003L)f max=F*(4*(3*l2^2+3*l2*l3+l3^2)*L-
(4*l2^2+6*l^2*l3+4*l2*l3^2+l3^3))
梁的允许最大挠度[f]=0.001*L mm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