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新课标教学观
新课标教学观新课标教学观是指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情景教学、探究性学习等为基本理念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
下面将从不同维度解析新课标教学观。
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新课标教学观的核心。
它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帮助每个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特点、文化背景等方面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辅导中去、丰富生活中的语言实践、开展多元化交流课程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汉语语言,从而提升其整体语言素养。
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新课标教学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宜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三、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新课标教学观的另一个基本理念。
它要求教学必须结合实际情境,营造逼真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
教师通过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在实践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四、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也是新课标教学观的基本理念之一。
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操作等方式,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逐渐普及化,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设计好课外实践课等方面来探究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素质教育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应始终围绕一个“用”字,使学生学会使用、便于利用、能够应用。
在高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直接目的在于普及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使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并充分利用这个工具多方面获取信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以及基础素质的综合提升。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动力源泉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自发探索信息技术科学,培养信息技术素质,打好信息技术理论基础,达到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技术乃至将来成为杰出信息技术专家的目的。
高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因此,我们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尤其是实践和创新能力。
我们老师则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联系实践,切忌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完全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状态。
如果说理论教学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教学的实践性。
那么教师就应该使所教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并且能够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可行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基础理论教学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实践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十分重要,教师必须努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上机实习,掌握操作技巧,增强操作技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巩固和深化。
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成长 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成长因材施教在教育领域,我们常常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优势和需求。
因此,为了实现个体的潜力发展,我们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学习风格。
只有通过了解学生,我们才能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
因材施教就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来制定教育策略的方法。
首先,在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下,教师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
有些学生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他们更适合参与实际操作和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而有些学生则更喜欢理论学习,他们对文字和逻辑的理解能力更强。
因此,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其次,因材施教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每个学生从出生时就具备了独特的天赋和潜力。
教育的目标就是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
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第三,因材施教的方法还包括个性化的评估和反馈。
传统的教育评估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强调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个性化的评估方法,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此外,及时和个性化的反馈对学生成长也至关重要,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最后,因材施教也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只有具备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儿童心理学的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教育策略。
因此,教育机构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成长,因材施教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教育方法。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
新时代教育理念内容
新时代教育理念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的一系列基本理念和思想。
其宗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别在不同的阶段和领域里获得全面而均衡的发展,让教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下面将就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内容做下详细介绍。
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核心。
在新时代,教育应强化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参与过程、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权利;而且,要从学生的天性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类型以及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教育。
二、全面育人全面育人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点。
要通过知识、思维、情感、文化等多方面的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品德、艺术等Five个方面,让学生在受到优质教育的同时,更全面地发展个性与特长,为人类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智力、心理、兴趣爱好、自身能力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注重德育注重德育,是新时代教育理念要求的更高一层次。
强调实用主义是时代的趋势,但是,伴随着社会对德育话语权的重新转移,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使命也将从单纯地提供就业背景,变成对人的全过程的成长培育。
五、开放创新开放创新是新时代教育理念中的一个核心。
未来的教育,不能只围绕课堂教育展开,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需要开放,除了维持课堂基础标准,还应加强学科与技术的交叉融合,建立多方面的沟通平台,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活动中全面提高素质。
东莞育才的16字教学原则
东莞育才的16字教学原则
东莞育才的16字教学原则,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德育为先,全面发展”。
这16字教学原则,既体现了教育的人本理念,又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和个性化。
以人为本,是指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下,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德育为先,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全面发展,是指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东莞育才的16字教学原则,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这16字教学原则,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的教育观里
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的教育观里第一篇: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的教育观里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的教育观里,即充分发挥个人潜质,做到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就是个人全方位的学习发展,而不仅仅局限在课本教学。
比如,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智能,心理情绪能力(情商),如何促进学生集体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形成,如何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
集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是发挥个人优势的基础,处理不好可能要么不合群,出现独行侠,要么会失去个人特点,去个人化。
首先要把学习的内容范围扩大,并从个人发展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开发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和对学习的积极性。
因材施教应该是全面的,老师必须明白这一点,即学生都是不同的,只有看到学生的优缺点和集体的关系,才可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灵活奖罚措施、学习目标应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量体裁衣,尽量做到让大多数人获得个人信心,重在调和学生间的关系融洽性,知识和能力并行发展,学习上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体配合和个人建议的独立(也就是说能够进行小组式教学,一般很难)。
只有个人全面的发展,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劣势。
第二篇:因材施教要体现在因材施教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中(1)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情感化教学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更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从2010年以来,“90后”开始大批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其中高职生的特点是自我意识强、行为比较懒散、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比较差、有叛逆心理等,本着“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经常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和心理动态,这样,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答疑辅导都可以通过谈话或引导,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
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对于头脑灵活但学习习惯差的多鞭策多关心,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成绩一般且性格内向的要经常谈话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度;对于基础薄弱且学习困难的要多关注多帮助,灵活利用学生之间存在能力差距的现状,形成“一对一”互助小组,团结了同学关系,锻炼了优异生的水平,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晏阳初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深远的价值。
本文将从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涵、主要特点,以及影响与启示入手,探讨其在当代教育领域的借鉴意义和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对接。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结合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可以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实践的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也将对当代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晏阳初、教育思想、当代价值、内涵、特点、影响、启示、借鉴意义、现代教育理念、对接、启示、重要意义、推动教育改革、发展1. 引言1.1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晏阳初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经久不衰,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智慧和能力,提倡以“自得其乐、诲人不倦”为教育宗旨,强调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要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强调教育要和社会实际联系紧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教育挑战,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传承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不断探索教育的本质与发展路径,为建设更加和谐繁荣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涵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多彩,深受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晏阳初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德育为先,以修身立德为根本。
晏阳初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积极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
教育主张: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育主张: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但凡一个教育者,都深知“爱”是教育者对学生应有的态度,是教育的灵魂。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爱更好地助力于孩子的成长呢?我的教育主张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
搞好班级工作,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品质和性格,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并建立起完整的个人档案资料。
同时,还应注意随时了解学生的变化,以便充实和修改。
在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分别给他们制定出近期和长远奋斗目标,开展个别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特长,也有不足,对优等生只看到长处,看不到短处,会使优等生得不到完善;对后进生只看到短处,看不到长处,会使其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给转化工作带来困难,影响班级整体素质提高。
我班的小阳是在四年级时转来的,由于新到一个环境,加之他学习基础又很差,小阳在课堂上的淡定表现总是与同学们的活跃气氛显得格格不入,仿佛他是来自于外星球的过客。
多年的教学经验提醒我,要树立信心,必须不断地给予他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体验成功感和自豪感,久而久之才能在大家面前抬起头来,逐渐找到自信。
于是,我地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把机会让给小洋,鼓励他发言。
我又和几个班干部商量,让他们轮流在课间找他玩,帮他找玩伴、交朋友。
使他在交往中找到自信。
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我也为他量身选择了比赛。
比如,发现他在体育课上学习跳高时悟性很高,就力劝他参加运动会跳高项目;发现他擅长画画,就敦促他参加手抄报和绘画比赛。
每次活动中,他都收获了来自同学的支持和老师的鼓励,展现出了一个蜕变者的风采。
小洋的成长经历只是我遇到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孩子更让我确信:自信源于他人的赞赏,源于自我的成长。
只要我们为人师者给予正确的引导,每个孩子都可以自信地存在于课堂上,存在于交往中,存在于活动中。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所以我们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早日成人、成才。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穷其一生都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早在两千多年前他的教育思想中就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今天进入21世纪我们的素质教育要人才辈出,要能够培养出素质良好的建设者和出类拔萃的人才,要想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那“因材施教”就非常重要,因材施教就必须让每个孩子在学习当中能够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芒。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可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人为本”,正是古代教育家对学生个别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教授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
那么这种“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无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但是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仍然看到,有的学校只注重知识,认为只要把知识单一地传给学生即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把知识看作是僵死的东西,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知识视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生最终成为“书呆子”。
好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当前仍以带着新课程的帽子,用新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填鸭式”、“题海术”教学,学生课业负担比原来更重。
这怎么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材呢?这是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相违背的。
我想,什么时候学生在老师头脑中活起来,变成生动活泼的人了,什么时候教育也就成功了。
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怎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顺着兴趣发展,远比逼着学生死读效果要好得多。
我们应当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找到他们学习的点,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分数,一个问候的话语都可以让学生感到暖暖的爱意,对于他们兴趣的培养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兴趣是慢慢培养的,这就需要我们洞察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
DAP教育的教育原则
DAP教育的原则作为DAP教育的实践者,在日常给孩子设置活动的过程中,我对DAP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我看来,DAP教育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教育才,持续发展;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主要有:认知方面的差异;个性的差异;包括智力和认知结构差异;性格类型的差异;气质类型的差异;能力方面的差异等等。
以人为本,主要是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主要是依据儿童这些方面的差异进行教学。
我国教育史上的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对现代教育研究很有价值,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
因教育才,持续发展——儿童是多元的,儿童的个性差异除了先天的差异之外,后天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教育和环境的差异造成的,没有表达出来的兴趣和爱好往往会被家长和老师所忽视,可能就会彻底放弃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发展。
因教育才强调,尊重儿童不仅要尊重他们已经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全面发展的权利,要关注那些没有形成兴趣爱好的方方面面。
持续发展强调,所有的孩子都有发展的潜能,只要经历早期的良好教育,每个儿童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
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
任何好的教育,必须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只有爱孩子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尊重和信任孩子,他的心理和个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舒展。
孩子的人生终归要他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才是他自己人生的主人。
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文章来源:京华合木幼儿园王老师。
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3篇)
第1篇一、引言以人为本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1. 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体做法包括:(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3)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队协作意识;(4)注重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2. 智育为本智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3. 体育为基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3)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美育为翼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具体做法包括:(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高职教育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的教育 , 满足多种学习需要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的需要 。
以人为本。把每个人的发展放在一切 工作之首 , 这正是优质教 的主要月务方向。 艮 因此 , 高职院校要对现有经济 社会状态 , 包括
育的内涵。
主要产业结构 、 发展规划和 方向、 发展动态、 现有人才的状况及
2“ .以人为本 , 因材施教” 是职业教育“ 多样性 的本质体 各类人才需求的情况等进行分析 ,结合自身发展的历史积累 、
多年 的学习探 索和实践 , 笔者认为 应坚持 “ 以人 为本 , 因材施 要月务于学生 , 务于教师 , 务于教学 。 艮 月 艮 月 艮 教育教学工作要以面 教 的教育理念。 当我们将 “ 以人为本 , 因材施教 作为高职教育 向全体学生 , 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为宗
一
方面满足个 人特长和职业偏好需求的高职教育整体。 科学准
展。” 以人为本 , 因材施教 “ 作为一种价值取 向 , 其根本 所在 就 确的办学 定位 是一所高职院校快 速 、 定、 康发展的重 要保 稳 健 是以人 为尊 , 以人为重 , 以人为先。 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 证, 是学校作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关于学校的定位, 在国家教学
3以人为本 , . 因材施教要求 高职教育承担多层次人才培养
出不 同的特点。多 元智力理论 的核心 是承认人 才的多元 性 , 强 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按照各层次人才需求的 调正确看待个 体差异。 每个 人都 是独 特的 , 又都是出色的 。 我们 比例来培养各种不 同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 才 , 最大限度地满足 的教育应该注重 学生个性 潜能的挖掘 和优 势智力特长 的发挥 。 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 促进经济结构 、 产业结构 、 技术结构与高
以人为本,材施教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中学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与认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顾雪峰内容提要:在二期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已渗透到每一位老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而在以班级为单元进行教学活动的模式下,随着学生的心智发展的水平差异的产生,数学学习的分化现象不可避免地产生,怎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同一班级的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索的教学方法,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恰当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及评价手段等进行多方位的分层,弥补因统一授课带来的偏差和不平衡,将是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分层教学、个性发展、数学教学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现象总是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学生学习水平的两级分化,这一现象高中数学教学中尤为突出,虽然在高考命题中已充分体现文、理科教学要求的差异,但在同样的科目组,学生的差异仍然很大,它是由学生心智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学习能力不同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的。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古今中外教育家一直探讨的问题。
孔子就非常推崇并亲自实践。
如在对弟子的教海中,针对四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同样一个“仁”字,孔子就用了四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樊迟的资质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即“爱人”;司马牛“多言而躁”,孔子就教育他做个仁人要谨言慎行;仲弓对人不够谦恭,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颜渊是孔子的高徒,德行很高,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
由此可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古已有之。
西方的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教育应该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衔接,推行个性化的课程与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不断反思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成效,实际上提倡的也是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各个学校都采取一定的形式进行分层教学,较为普遍的一种做法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或能力分班教学,这种做法操作简单,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班级内部又会产生新的两级分化,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分班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小学教育学的原理是什么
小学教育学的原理是什么小学教育学的原理是:充分发展人的身体和智力,培养美好品质和良好习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和塑造个性的关键时期。
小学教育学的原理是通过科学、系统、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以下是小学教育学的几个重要原理:第一,以人为本。
小学教育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者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和活动,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第二,因材施教。
小学教育学鼓励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意味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实际水平,给予他们适度的教学任务和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三,启发式教学。
小学教育学倡导启发式教学,即通过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教育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情感教育。
小学教育学强调为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面情感和正确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观念。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五,综合评价。
小学教育学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评价学生的品德、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育者应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考试、作业和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最后,小学教育学还倡导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
学校和家庭应该携手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学校应该与家庭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与家长相互协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教育学的原理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启发思维,情感教育,综合评价,与家庭教育结合。
企业识人用人育人留人的10大法则
企业识人用人育人留人的10大法则1.以人为本:企业应该将员工放在核心位置,并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识别、选拔和培养人才。
只有重视员工,满足他们的诉求和需求,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才管理体系。
2.公平公正:企业要确保在招聘、晋升和奖惩等方面的决策公平公正,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
公平的环境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因材施教:企业要根据员工的特长和潜力,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针对不同员工的需求,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4.激励激情: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激励可以是物质的,如薪资、福利待遇;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
5.成果导向:企业要注重员工的工作成果,而不是过程。
通过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体系,让员工能够明确工作目标,并给予适当的回报和认可。
6.培养领导力:企业要重视培养员工的领导力,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有能力的人来领导团队。
领导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内外部培训、项目经验等方式实现。
7.关注员工发展: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还要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晋升通道和发展机会,激励他们在企业中长期发展。
8.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企业要注重建立和谐团队氛围,通过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情感认同感。
9.员工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发言权和决策能力得到了尊重。
通过员工的参与,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改善工作环境。
10.重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家庭需求:企业要关注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家庭需求,并为其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和福利待遇。
只有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他们才能够为企业付出更多。
总结起来,企业识人用人育人留人的法则包括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因材施教、激励激情、成果导向、培养领导力、关注员工发展、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员工参与管理、重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家庭需求。
只有在考虑和满足员工的需求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因材施教的名言谚语
因材施教的名言谚语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育栋梁;躬行实践,为人师表作楷模;授业解惑,严慈相济促发展;自尊自律,淡泊名利为人梯。
2、把考试作为人生的目标,把考进理想大学作为目标的终结而不是真正的起点,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
3、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孔子曰:“有教无类。
”
6、用知去灌溉,用情去关注,用爱去抚育,用心去聆听。
7、科研应该真正打动教师的心灵!
8、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0、孔子曰:“因材施教。
”
11、教之,授之,爱之,责之任务。
想到,说到,做到,诚之根本。
12、特色就是卓越,体罚近乎无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摘要:素质教育已大力宣传多年,也是当今全国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
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更新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书育人。
关键词:模式教学方法兴趣学习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
学工作提升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上来,我们农村中学师资力量较弱,教师的知识面也狭窄,从而造就了学生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们有这样的同感:一个问题讲了很多遍,学生们还是不懂,有的仅是一知半解。
对于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摸索出一些对策可供参考。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我们农村的中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短浅,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内容,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多大的作用,除非自己能考上大学。
另外,家长整天忙于劳作无暇关心孩子学习,再加上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一些错误
观念“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算账就行了,如今很多大学生找个工作都很难,学那么多不也没多大作用吗?”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对此,教师应该多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
给他们讲和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而并不是一无是处。
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正确态度。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
对此,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增加情感投入,关爱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
朋友。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打骂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
有很大成见,很怕这位老师。
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随之大幅度下降。
2.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化枯燥为有趣。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我们可用身边问题引入这一节,把抽象而枯燥的
知识转变到一种现实生活问题上来,使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就把列方程学会。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
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备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我们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
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教给他们关于末位数字是“5”的数的乘方的规律,让学生们好奇,从而产生兴趣。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选用这样的游戏问题:有6位同学围成一个圆圈,每人心中想一个数,并把这个数告诉左右相邻的人,然后每个人把左右两相邻的人和自己数的平均数亮出来(如图)。
问亮出11和9的人原来心中想的数各是多少?试一试,把其他人心中想的数也求出来,并比一比谁求的更快些。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觉得数学很有意思,好玩,从而把学生引入数学世界。
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不善于用这一方法。
因此,教师应该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预习,就是在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熟悉将要学的内容,了解自己不懂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做到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效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多数学生在“听”时精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
怎样听好课呢?1.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
“身在教室心在外”,指导他们要抓住重点,做好记号。
2.在上课时,学生要把教师强调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和规律(即为本节重点、要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
3.预习中作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弄明白。
4.指导学生积极回答教师上课时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相互和谐,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
5.认真完成课题练习,独立完成作业,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好,发现不足多想多问多思考多研究,及时复习巩固。
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的方法,以下几种可供参考:
1.分析: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
2.综合: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
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
如列方程解题:首先学习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化,然后再学习列代数式,之后再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答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最后检验并写出答语),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运用。
3.归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
4.演绎: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去的一种方法,如:勾股定理(a2+b2=c2),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
(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就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就是演绎。
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5.类比: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
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
6.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如在学习分式的性质时,可以联想分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式与分数之间的变化关系。
7.抽象: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
8.概括: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
如:函数图像和性质就是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师大都有这样的感触,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们总是记不住,殊不知我们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景模式不切合学生实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要死板地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创设教学情境。
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中有出租车计费的问题,农村的学生没有坐过出租车,不理解这种计费方式,这样的情景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注意到这一情况,并及时将此情景进行巧妙创改。
如将上述问题改为:电话收费问题,三分钟以内0.4元,超过三分钟每
分钟加收0.1元,如果王老师打电话共花了1.3元,问他打了多长时间?这样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函数的知识,以便把知识得以推广,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只要我们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用爱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就一定能把教学工作干好。
作者单位:①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田庄初级中学
②上海市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