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1 ke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1)
1.已知某地区某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如下表,要求填写空缺的内容。
(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净出口。可以计算
1999年为82673.1亿元,2000年为89340.9亿元,2001年为98592.9亿元,2002年为107897.6亿元,2003年为121511.4亿元。
(2)计算各年度的最终消费率,并做出分析。
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p73
从1999-2003年中,除了2000年,最终消费率逐渐下降,说明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对当期GDP的拉动力逐渐下降。
(3)计算各年度的投资率,并做出分析。
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p73
从1999-2003年中,同样除了2000年,投资率逐渐上升,说明投资占GDP的比重逐渐提高,对GDP的拉动力提高。
3.已知某地区的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的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
(1)试根据资料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可支配总收入、总储蓄;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企业)=(增加值-支付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净额
=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p149
=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41-3-7-43=288(亿元)p153
总储蓄=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
=288-0=288(亿元)
(2)编制非金融企业的资金流量表p163
非金融企业的资金流量表单位:亿元
4.某国资料如下:
(1)劳动者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2)国民可支配总收入50000亿元,最终消费360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30亿元。
要求:
(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计算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生活补贴)+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
=20000+(21000-16000)+12800+9260=47060(亿元)
支出法计算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2)计算该国的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国民总收入(GNI)=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净额P150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47060-60=4700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47000-12800=34200(亿元)
(3)计算国民总储蓄和国民净金融投资;
国民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消费
=50000-36000=14000(亿元)
国民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
=14000+(-30)-11000=2970(亿元)p163 (4)说明我国的劳动者报酬与SNA中的雇员报酬有何不同?
雇员报酬作为收入形成项目,只记录生产者对其雇员所支付的劳动报酬,也就是p144页(5)固定资产折旧与固定资本消耗有何不同?P53页
5.已知某地区某年的统计资料如下:
(1)总产出21302亿元;(2)最终消费10124亿元;其中居民消费7324亿元,公共消费280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3145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954亿元,存货增加18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6亿元;(4)出口2000亿元;(5)进口180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789亿元;(7)劳动者报酬6245亿元;(8)生产税800亿元;(9)生产补贴44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0124+3145+2000-1800=13469(亿元)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生产法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
=21302-13469
=7833(亿元)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收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
得到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
13469-6245-(800-44)-1789=4679(亿元)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总表。P78
6.某企业2008年生产轿车11万辆,其中销售10万辆,每辆市场价格15万元。起初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23亿元,期末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48亿元。企业2008年职工餐厅服务产出价值1000万元、幼儿园和学校服务产出价值4000万元、房地产服务产出价值5000万元。上述全部生产活动的中间投入112亿元。
试计算(1)该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总产出;
工业生产活动的总产出=100000*0.0015+48-23=175(亿元)
(2)该企业2008年的增加值。
总产出=工业成品价值+工业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存货变动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P49
=100000*0.0015+48-23+0.1+0.4+0.5=176(亿元)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176-112=64(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P122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0.05
0.175
0.025
⎡
⎢
⎢
⎢⎣
0.1
0.4
0.1
0.1
0.3
0.1
⎤
⎥
⎥
⎥⎦
(2)各部门的中间投入率;
(中间投入率。表示某个消耗部门在其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的比例关系) 第一产业的中间投入率=100/400=25%
第二产业的中间投入率=300/500=60%
第三产业的中间投入率=100/200=50%
补充:中间需求率是指第i部门产品用作中间使用的总量占其总产出的比重。它可以根据中间产品分配系数进行行向求和得到。
(3)各部门的增加值率;
用增加值在总产出中的比例来计算增加值率,即1-中间投入率p59
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率=1-25%=75%
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率=1-60%=40%
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率=1-50%=50%
(4)各部门的中间产品分配系数;
(中间产品分配系数反映某一生产部门的产品有多少分配给其他消耗部门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