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表达方式的作用
语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记叙文表达方式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适当运用议论,说明和抒情。
1.叙述: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展情况。
作用:是使读者概括叙述: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使读者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来龙去脉。
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情。
具体叙述:对什么事情再具体化。
2.描写:它常常与叙述结合在一起,用生动的语言,对人、事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人物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思想感情和文章主题的主要手段。
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肖像、行动、心理、语言描写(分对话与独白)(言为心声)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3.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不常用,但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说明的作用,也要结合其目的来分析。
一般来说这个知识点不大考到。
4.议论: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或从个别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理解。
善于抓住议论,分析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就能较快地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先叙后议:给读者提供对所叙人物或事物的深层认识,起到加深文章思想深度的作用。
先议后叙:引导读者进入对将要叙述人物或事物的思考,收到让读者对下文密切关注的作用。
叙中他议:作者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的作用。
5.抒情:作者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抓住抒情的语句,才能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刻画的形象中,渗透作者的感情。
注意:①一般情况下,议论、抒情综合运用,有画龙点睛、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微阅读记叙文表达方式及作用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 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 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一篇文章,恰到好处 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 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基本题型
☆辨识描写方法。提问方式:划线句或某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 法。 ☆分析描写作用。提问方式:文中画线句某某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提问方式:请从描写手法 的角度对文章某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五种基本表达方式
一、叙述:又称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 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 (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 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二、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 微的刻画。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 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比较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A天空中飘着云。 B湛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如棉花一样蓬松而轻柔的云。
五、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 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 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 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 概念、原理、技术等。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 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有助于深刻了解。
☆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 ☆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
答题技巧:先找出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再辨识是自然环境还 是社会环境描写,然后联系文章内容、人物及主题,具体分析 其作用。
★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 写、心理描写等。 1、肖像(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 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 以及个性特征,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 肖像描写的作用: ◆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
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
倒叙、又叫倒插笔。
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有三种情况。
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
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
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
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
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
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
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
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
倒叙、又叫倒插笔。
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有三种情况。
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
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
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
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
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
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
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
“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
初一语文:五大表达方式及作用
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表达方式的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一)表达方式作用考试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考试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一: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对策二: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1、人物描写及其作用描写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具体答题技巧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①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②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①分类: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完整版)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一.区分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二)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即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
二.具体分析各种表达方式(一)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
②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
③为议论说理提供依据。
1.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的方式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过渡。
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顺乎思路的自然,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诸如为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者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二)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完整版)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一。
区分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二)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即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二.具体分析各种表达方式(一)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
②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
③为议论说理提供依据。
1。
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
叙述的方式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过渡。
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顺乎思路的自然,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诸如为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者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二)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文章的五种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文章的五种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
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
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有三种情况。
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
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
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
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它的优点是:讲的是“我”、“我们"的亲自见闻,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亲切、自然。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一、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1)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2)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3)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
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1、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
优点是:讲的是“我”、“我们”的亲自见闻,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亲切、自然。
其缺点是,只能从“我”、“我们”的角度去写,在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环境时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使用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将叙述对象讲述出来。
其缺点是:客观色彩较浓,缺乏第一人叙述的优点。
3、使用第二人称,有两种情况: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叙述了别人,也叙述了自己,实际上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上进行叙述的。
如果作者较为客观地向读者讲“你”“你们”的事自己并没有在文章中出现,那实质上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①要线索清楚。
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
②要交待明白。
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③要详略得当。
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均用力量,叙述几件事,也要有个侧重点。
④要波澜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
要善于交替使用各种叙述方法。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描写事件或经历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文体。
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以及如何让文章更加自然流畅。
1. 描述描述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对事物的外貌、特征、动作等进行详细描述,可以使读者产生直观的印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例如,当我描述一个雨天时,可以写道:“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如同一块厚重的灰色毯子覆盖在头顶。
”通过生动的形容词和比喻,读者可以感受到雨天的阴暗和沉重。
2. 对话对话是另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表达情感以及推动故事的发展。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时,可以通过对话来体现:“‘我不会退缩,我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小明大声说道。
”通过人物的语言,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 动作动作是一种通过人物的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感变化。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紧张和焦虑时,可以写道:“小红手心冒汗,紧紧地咬着嘴唇,眉头紧皱。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紧张情绪。
4.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一种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想法、感受和心情,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喜悦和兴奋时,可以写道:“小芳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她感到自己仿佛飞上了天空,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通过心理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5. 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一种通过隐喻和象征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或联系,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时,可以写道:“他如同一只迷失的小羔羊,孤独地漫步在茫茫的原野上。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记叙文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文学、新闻报道、历史记载等领域的文体。
通过讲述故事、描写事件、叙述经历等方式,记叙文能够生动地展现事物的发展、人物的形象和情感的变化。
在记叙文中,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并且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描写是记叙文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气氛等。
例如,在描写一个城市的时候,可以通过描述其繁忙的街道、高耸的建筑、灯火辉煌的夜景等来刻画出城市的繁荣和活力。
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景,增强阅读的乐趣。
对话是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对话,人物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对话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态度和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例如,当两个人物正在争吵的时候,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而推动故事的发展。
通过对话,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
插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插叙是在叙述主线故事的同时,插入一些背景信息或者次要事件。
通过插叙,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故事的背景和细节,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真实感。
例如,在叙述一个人物的成长故事的时候,可以通过插叙讲述他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等,从而更好地展现出他成长的环境和经历。
插叙可以使故事更加丰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
写景也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写景,可以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变化,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写景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也可以为故事增添一种独特的气氛。
例如,在叙述一个冒险故事的时候,可以通过描写山川河流、蓝天白云、奇特的动植物等来创造出一个神秘而危险的世界。
写景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的情境。
心理描写是记叙文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通过心理描写,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心理描写可以使人物更加立体化,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思想和感受。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区分比较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即结尾点题),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对比、衬托、铺垫、详略、顺叙,倒叙,插叙等表现手法(一)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照比较(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对比手法的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_____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
(二)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烘云托月”的就是衬托。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表达方式和表达手法
一.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对环境、人物、时间所做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绘声绘色、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按角度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3.议论: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在记叙文中议论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说明:对所记叙的内容做必要的补充或说明,要求言简意赅.有时说明的部分会用括号或者破折号标示出来,有时是一段文字.说明的存在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翔实.二.常见的表现手法1.白描:泛指不加渲染烘托,用简练笔墨勾画事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特点:简练、质朴、传神。
一般不用修辞,以形写神。
如:《背影》(朱自清)中的一段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用极简练的文字勾勒了父亲的背影,那情景好像在眼前,使一个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2.悬念:情况一:读者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一点也不知道,急于弄清楚。
情况二:读者对所叙述的事知道的比较粗略,想知道更详细的东西。
情况三:读者对事件的过程知道的过多,急于想知道结果.作用:可以使文章行文波澜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使人物形象可以在曲折的情节中突出出来.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先以简练的笔墨叙述了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情况和他们对于勒衣锦荣归的企盼,构成悬念;然后出其不意地安排于勒落魄归来,与兄嫂巧遇的场面.这种大起大落的巧妙情节,不仅起到了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而且把菲利普夫妇“唯钱是亲”的丑恶灵魂暴露无遗,有效的深化了主题.3.对比: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加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纵向对比,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对比。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1. 描述•描述是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描述可以通过细致的叙述,展现人物、场景或事件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境。
•描述可以通过揭示细节、使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富有感官的词语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2. 叙事•叙事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叙事通过时间序列的方式,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展示故事情节。
•叙事可使读者了解事件的经过、原因和结果,产生情感共鸣和代入感。
3. 对话•对话是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展示事件发展和人物性格的表达方式。
•对话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戏剧性,使人物更加立体、生动。
•对话的语言选择和对话场景的设置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4. 抒发感情•抒发感情是通过表达作者自身情感来传达给读者。
•抒发感情可以通过描写内心世界、运用修辞手法和情感化的语言来营造情感氛围。
•抒发感情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加作品的情感色彩。
5. 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来暗示或代表抽象的概念或意义的表达方式。
•比喻和象征可以使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深度。
•比喻和象征可以给读者带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6. 反问和设问•反问和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思考和参与的表达方式。
•反问和设问可以使读者主动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作品的解读。
•反问和设问可以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通过运用以上各种表达方式,写作可以更丰富多样,文章也更生动有趣。
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鉴别情境和目的,恰当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将有助于提升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
7. 物象描写•物象描写是通过对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和特点进行描绘的表达方式。
•物象描写可以使读者对事物有形象的了解,增加文章的逼真感。
•物象描写可以用来衬托人物情感或烘托氛围,使作品更丰富多彩。
8.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表达方式。
•时间顺序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改变。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五种表达方式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五种表达方式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五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什么?解释: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比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而说明文则以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哪些?五种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子: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
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
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列举书上的例子作用:(1)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
(2)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
(3)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一)根据描写对象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1、人物描写:______描写、______描写、______描写、______描写。
______描写:也叫肖像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
原则:抓特点+显神韵(形似)(神似)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可爱的我。
问题: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建议:进行有特点的外貌描写修改:我呀,短头发圆脸像妈妈,浓眉大眼像爸爸。
阅读理解——表达方式的作用(教师版含答案)
表达方式在阅读中的作用(教师版)姓名:_____________ 一、五种表达方式:二、表达方式在阅读中的运用:△常见提问方式: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样的作用? △常考类型题分类: (一)记叙1、天空下起了小雨,人们都在雨中奔跑。
2、我的弟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朋友。
△例:解放前,邓稼先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
△练:①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②国庆节的景区门口,人们排起了长龙。
△例:①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
②南方的八月间,骄阳似火。
中午时分,太阳把树叶都晒得蜷缩起来。
知了扯着长声聒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一层烦躁。
父亲看着眼前高额费用的通知书,不仅陷入了沉思…… △练:①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②太阳刚露脸的时候,我沿着小河往村里走,那么淡淡的清清的雾气,那么润润的湿湿的泥土气味,不住地扑在我的脸上,钻进我的鼻子。
△例:据统计,近两年来,草场荒漠化的比例正逐步提高,到今年为止,荒漠化面积提高到30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了约30%。
答: △练:光的速度很快,相当于飞机平均速度的100倍。
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光的速度和飞机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了光速度快的特点。
(四)抒情△请用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你对国庆节的喜怒哀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议论1、勇敢是我前行的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航程.它告诉我学习也如此,需要勇敢,遇到难题,不怕,但需要勇敢,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需要取得成功的信心。
记叙文写作手法
记叙文阅读有“法”可依有“技”可循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术手段。
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服务。
二、写作手法的分类。
(参照河南省中考检测与说明)写作手法种类繁多,我们首先按照其作用分为以下四类。
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类比、烘托、衬托、对比、扬抑(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讽刺、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等。
3、结构手法:过渡、照应、详略、衔接、悬念、铺垫、伏笔、线索等。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引用等。
概念区分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三、写作手法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的作用1、记叙:交待背景,为下文作铺垫。
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顺叙: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作用: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
插叙:是在人物事件原定的叙述线索适当的地方,插入某些情况的介绍,交代某些关系,或对某些矛盾作侧面说明。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读者感到有张有弛,活泼轻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5.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河南中考,满分120,现代文阅读两篇共28分,其中记叙文阅读是第一篇,一般占16分。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其实也包括了散文和小小说。
因为这三类文体考点和题型比较相近,所以都将其放入记叙文阅读这一类来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第5讲: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考点】1.表达方式的判定。
2.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
【常见题型】1.本文第X段(画线句)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作者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和人物经历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
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
叙述的作用: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2)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也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描写大致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社会环境。
场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即从整体着眼、较全面地、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和总的气氛。
另一种是特写式。
即把场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细致地突现出来。
细节描写: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末节的刻划与描绘。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六种: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工笔描写和白描,表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它是从正面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使其形貌直接地显现出来。
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
它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借描写其它,间接烘托出要描写的对象。
因此,人们又叫这种方法为“烘云托月”法。
工笔描写,即浓笔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
白描、即轻描淡写,简单的勾勒。
静态描写,即对平面、静止的人物与景物的描写。
动态描写,则是对人物或景物发展变化的情态的描写。
描写的作用: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
②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
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
④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说明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
说明的方法有: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说明的作用:①在议论文中用它交待论据;②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③在新闻中,用它介绍背景材料,加强内容表达;④在科学报告或教科书中,用它表述科学知识或事物。
(4)抒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表达思想感情。
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
抒情的作用:①渲染气氛,抒发作者深沉真挚的感情。
②刻画人物形象。
③表现和深化主题。
④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议论就是作者对议论对象发表见解,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文中的议论常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并不像议论文中的议论那样进行推理和论证,而是针对记叙描写的内容进行言简意赅的评论。
议论和叙述的结合形式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议论的作用:①画龙点睛,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深化主题(议论在结尾)。
②统领全文(议论在开头)。
③承上启下(议论在中间)。
④引起读者的思考。
⑤使文章气势纵横,增强感染力。
【高频考点】1.结尾段抒情、议论的作用。
2.叙述中描写的作用。
【技法点拨】1.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2.回答不一定面面俱到,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考虑中心。
人物的精神品质,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答题的核心。
【典题例析】2017年遂宁中考题《朴朗呤教授》附文:朴朗呤教授(袁昌英)①记得这是欧洲大战中一个朔风怒啸,霜封大地的清晨。
一间暗淡阴森的课堂内,已经坐定了不少男女学生,一个个呵手蹬脚,意在暖寒。
可是呵出来的气,却也以为空中太冷,一珠珠都飞到玻璃窗上,互相取暖。
②在嘈杂喃喃的细语中,我听明了一个女生说道:“朴朗呤教授今天未必来上课。
”这话原是向我同位的女同学说。
我不待她答,就急忙问道:“报上所载的朴朗呤教授的儿子昨天在前线被害了,可就是她的?”“可不是她的!这是她第三个儿子为国家牺牲了。
真太可怜!以后她就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
”她的声音里满含着凄惋与同情。
③今天的希腊悲剧课还能不能上成?④——这成了大家心中共同的疑问。
大家一边议论,一边等待;既希望她在家休养几天,又害怕她真的不来。
⑤上课钟终于发出暮鼓晨钟的音节,全堂顿时静肃如缄。
呵手蹬足所拒抗不住的厉寒,却为这沉肃所征服了。
大家精神焕发地凝视着讲台左侧的门,默伺它的移动。
各人的眼膜上果然触着一种波击。
门开处,一个五十来岁,头戴黑色方角博士帽,身披黑色宽大博士袍的女教授,憔悴容颜,惨淡面目,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
全体同学,不约而同的,如触电般,同时站起,向她整整低头五分钟。
她不胜了,眼泪如泉奔如川决,簌簌然直流而下。
这神圣的五分钟纯为无声的悲哀所盘据。
最后,她拭干了眼泪,一声“请坐”,就开始讲论“七军攻笛博城”的伟大的古希腊悲剧了。
声音洪亮,气概激昂,可是哀思凄恻,痛隐眉梢,仿佛哀蒂阿克利就是她自己的儿子。
⑥身世坎坷,人生难免。
可是以一弱女子,能以这种不屈不挠,敛神忍痛的态度担当之,而孜孜不息地履行自己的职务,这是多么沉毅而悲壮的精神!【题目】20.最后一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答案】①议论和抒情(1分);②通过议论抒情,揭示了朴朗呤教授的主要性格特征:表面柔弱而内心坚强,同时还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1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朴朗呤教授的极大敬意(1分)。
【答案解析】第一个得分点,注意:“哪些”表明运用的表达方式不止一种。
第二个得分点,联系语段内容和全文中心,考虑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
第三个得分点,联系中心,考虑作者抒发的感情。
【典题例析】2017年白银中考题《想偷一本书》附文:想偷一本书(王秋珍)①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
每天,我都能看见它。
那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
可是,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
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
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
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
谁会留意一本书呢?④慢慢的,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
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
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
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
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宣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⑦可机会还是来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
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
【A】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
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
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
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
”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⑨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
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⑩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
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⑪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
【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⑫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
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
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⑬是的,这是我写的书。
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⑭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
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
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
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⑮是的,只是一份客套。
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
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
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⑯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
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
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⑰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⑱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题目】第⑩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⑩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
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答案】描写(答“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亦可)(1分)。
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我”修复书的过程(1分),表达了“我”对书的珍爱(1分)。
【答案解析】第一个得分点,表达方式要能准确辨析出来是描写。
第二个得分点,在描写的基础上继续辨析出这是动作描写,那么就要指明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干什么的动作过程。
第三个得分点,联系中心或动作背后的人物心理、感情来答。
【学生失分原因解析】1.不能联系全文,联系中心,联系人物的感情。
段不离篇,段落放在全文中,才能理解得更全面、透彻。
同时,回答任何问题都要时刻考虑全文中心:中心人物、中心情感。
2.表述过于简略,模糊不清。
如:写出了“我”的动作(什么动作?打扫卫生?不清晰);表达了“我”对书的感情(哪种感情?要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