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 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及形式(国际金融-厦门大学 王艺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及形式
一、国际储备的结构
按照国际储备的定义和特征,广义的国际储备可以划分为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
(一)自有储备
自有储备,即狭义的国际储备,对于IMF的成员国而言,主要包括一国的货币性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SDR)余额。
(1)货币性黄金(Monetary Gold)。
即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非货币用黄金不在此列。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已有很长的历史。从19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国际金本位制下,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把黄金作为官方储备和平衡国际收支的最后手段。直至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作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储备资产的基础再一次得到肯定。黄金作为储备资产,它的供应不仅取决于黄金的产量,而且取决于世界黄金市场的供应数量和非货币用的吸收情况。战后,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私人储藏和工业用金需求的不断增长,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黄金数量已日益不能满足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对国际流通手段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黄金储备的实物量一直徘徊在10亿盎司左右,1950年为9.56亿盎司,1987年为9.44亿盎司。从所占比重看,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50年为69.03%,1987年下降到6.13%。
IMF所有成员国的黄金储备量,1990年为9.39亿盎司,1993年以来有所下降,1996年一度下降到8.90亿盎司,但亚洲金融危机后又迅速攀升,到1999年底,IMF所有成员国的黄金储备大约有9.41亿盎司,其中,83.5%的黄金储备为工业国家所拥有,中国约1210万盎司。
自1976年起,根据IMF的《牙买加协议》,黄金非货币化,黄金同国际货币制度和各国的货币脱钩,黄金既不准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也不准用于政府间的国际收支差额。美国为了维护美元的地位,也曾鼓吹“黄金非货币化”。但是,IMF在统计和公布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时,依然把黄金储备列入其中。1979年成立的欧洲货币体系,规定每个成员国应将黄金储备的20%,缴存欧洲货币体系的欧洲货币合作基金,作为共同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也肯定了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作用。因为黄金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最后的支付手段,它的贵金属特性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加之世界上还有发达的黄金市场,各国货币当局可以方便地通过向市场出售黄金来获得所需的外汇,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当然,黄金实际上已不是真正的国际储备,而只是潜在的国际储备。
(2)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国际货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储备货币;二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三是其购买力必须具有稳定性。而这些条件是以该货币发行国的经
济实力为基础的。因此,不是所有以可兑换货币表示的资产都可以成为国际储备。
20世纪30年代之前,英镑是全球的主要储备货币。30年代,美元崛起,与英镑共同作为储备货币。二战后,美元成为惟一直接与黄金挂钩的主要货币,等同于黄金,成为各国外汇储备的主体。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功能相对削弱。到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储备货币出现了多元化局面。美元仍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处于多元化储备体系的中心,但其比重在不断下降,由1973年的84.6%下降到68.6%。参见表4-1。
表4-1 IMF成员国官方持有各种主要货币在外汇储备总额中所占比重(%)1973 1980 1985 1987 1990 1994 1997 1999 2000
美元84.6 66.8 55.3 67.1 49.4 55.7 57.1 68.4 68.2
英镑7.0 3.0 2.7 2.6 2.8 3.3 3.4 4 3.9
马克 5.8 15.0 13.9 14.7 17.0 14.4 12.8 --
法国法郎 1.0 1.7 0.8 1.2 2.3 2.4 1.2 --
日元-- 4.4 7.3 7.0 7.9 7.9 4.9 5.5 5.3
欧元12.5 12.7
其他-- -- -- -- -- -- -- -- -- 资料来源:1973-1991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报》和《国际清算银行第62届年报(1992)》;1993-1997年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年报》,1998年之后数据系笔者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10年里,世界外汇储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美元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而日元的比重明显下降,欧元已成为第二大储备货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统计,1991年,在世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中,美元占51.3%,到199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8.4%,2000年虽略有下降,仍达68.2%;日元所占的比重在1991年为8.5%,到1999年下降到5.5%,2000年进而降至5.3%;英镑的比重1991年为3.3%,到1999年上升到4%,但2000年又降为3.9%。1999年,即欧元正式启动的第一年,欧元在各国外汇储备所占的比重即达到12.5%,2000年上升到12.7%,尽管其汇率不断下降。从总体上来看,发达国家更青睐美元,而发展中国家的欧元储备比重相对较大。2000年,在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73.3%,欧元占10.2%,日元和英镑的比重分别为6.5%和2%;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64.3%,欧元占14.6%,日元和英镑分别占4.4%和5.2%。
外汇储备大大超过了所有其他类型的储备资产。如1950年,外汇储备在世界国际储备总额中所占比重仅为27.5%,到1970年已上升到48.6%,进入80年代后一直维持在80%以上,2000年达到88%。2000年IMF所有成员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达14718亿SDR,其中工业国家持有5945亿SDR,发展中国家持有8764亿SDR。1990年以来IMF成员国外汇储备总额及其分布情况见表4-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