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条例》的提案
湿地保护建议
湿地保护建议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对于人类和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湿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立法和管理。
制定严格的湿地保护法律和政策,明确湿地的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
设立湿地保护区,并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管理,加大对违法开发破坏湿地的处罚力度。
二、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开展湿地科普教育,培养孩子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湿地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保护湿地的热情。
三、开展湿地修复和恢复工作。
对那些已经被破坏的湿地进行修复和恢复,采取有效措施,使湿地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
恢复湿地植被,修复湿地水质,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提供鸟类、动物等湿地生物栖息的环境。
四、加强湿地保护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湿地保护合作,共同制定保护湿地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交流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和监测,共同解决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五、控制污染源。
加强对湿地周边的农业、工业等活动的监管,限制和控制湿地的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严禁向湿地排放污水和污染物,保护湿地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稳定。
六、加强保护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加强对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培训,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湿地。
综上所述,保护湿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公众和各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立法和管理,加强宣传和教育,开展湿地修复和恢复工作,加强湿地保护合作,控制污染源,加强保护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平衡。
关于湿地保护建议 题目
关于湿地保护建议题目
1. 建立湿地保护区:划定固定的区域作为湿地保护区,禁止开展破坏湿地生态的活动,如填埋、垃圾倾倒等。
2. 强化法律保护措施:制定严格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对破坏湿地生态行为进行处罚,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监测和执法力度。
3. 加强湿地教育宣传:通过开展湿地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 促进湿地可持续利用:鼓励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和湿地农业等可持续利用方式,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5. 增加湿地恢复和修复工作:加大对已破坏湿地的修复和恢复力度,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措施,以恢复湿地自身生态功能。
6. 加强国际湿地合作:与其他国家开展湿地保护合作,共同研究湿地保护技术和经验交流,推动全球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保护湿地建议书精选范文(三篇)
保护湿地建议书精选范文尊敬的领导:湿地是地球上最为脆弱和珍贵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其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功能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湿地的破坏和减少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湿地,我们现向您提交以下建议:一、加强湿地保护意识和宣传教育1. 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包括举办湿地保护主题的展览、讲座和研讨会,向公众普及湿地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增强湿地保护意识。
2. 在学校课程中增加湿地保护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湿地的意识。
3. 制作湿地保护宣传册、海报和视频等多媒体教育材料,广泛发放给公众和学校,提高湿地保护的知晓率和关注度。
二、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1. 制定并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湿地的界定、管理和保护责任。
2. 加大对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湿地保护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 建立健全湿地监测和执法机制,加大湿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湿地破坏行为。
三、建立湿地保护网络和国际合作机制1. 把湿地保护纳入国家生态保护规划,统筹规划和管理湿地资源。
2. 建立湿地保护协调机构,加强各部门和地区湿地保护工作的协作和沟通。
3. 加强与国际湿地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湿地保护研究和项目实施。
四、加大湿地科研和监测力度1. 加大湿地生态研究力度,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建立湿地监测体系,定期对湿地的水质、植被、野生动物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湿地破坏问题。
五、鼓励社会参与湿地保护工作1. 鼓励社会各界组织开展湿地保护志愿者活动,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湿地保护行动。
2. 建立湿地保护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和资助,用于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有效保护湿地,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但湿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希望您能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逐步落实上述建议。
对检查湿地保护法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对检查湿地保护法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0.24•【分类】审议意见正文对检查湿地保护法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湿地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共有13人次发言。
现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的主要意见整理如下。
出席人员普遍认为,湿地保护法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环境立法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法律正式施行的第一年开展执法检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修复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大家充分肯定执法检查组的工作,普遍赞成执法检查报告,希望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认真研究处理执法检查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强调,要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全面有效实施湿地保护法,严格落实法定职责,加大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投入,完善配套法规标准,促进湿地生态系统治理,以法治力量保障湿地生态安全。
审议中,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落实法定重要制度有些出席人员提出,湿地保护法规定的湿地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落实不够,规划制度有待落地,特别是对于一般性湿地,有些地方担心列入保护名录后影响开发利用,在执行法律规定时存在偏差。
建议严格落实湿地的分级管理制度,加快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的建立和发布,健全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强化湿地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湿地保护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
有的出席人员建议,加快湿地保护地的整合和优化,严格按照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规则,对湿地资源开展全面的调查评估,掌握湿地生态状况及生态保护的价值;尊重自然法则和生态规律,依据自然地理单元整合归并优化各类规划编制,合理确定实际的边界范围和功能分区,解决与其他自然保护地重叠的问题;尽快实现湿地认定的统一标准,进一步推动国土资源“三调”与林地实际资源数据的对接和融合,厘清湿地管理的范围和资源情况,充分发挥国土资源“三调”数据在国土空间管理中的统一底板作用,明晰湿地保护范围界限,防止湿地保护管理出现真空地带。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准备工作1.明确编制目的:本规划旨在加强全国湿地保护工作,提高湿地保护的科学性和协同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现全国湿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明确编制原则:科学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协调性。
3.制定编制计划:明确编制工作的时间节点和工作流程,确保规划的顺利完成。
4.成立工作组:从相关部门和机构中组成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作组,负责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信息收集2.调查湿地资源状态: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科研机构提供的数据,调查分析全国湿地资源的分布情况、类型、保护现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信息。
3.了解湿地保护政策法规:收集相关湿地保护政策法规的资料,了解国家对湿地保护的政策导向和法律法规。
三、制定规划框架1.确定规划的总体目标:明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的总体目标,细化工程实施目标,为后续的具体工作提供指导。
2.划分分工领域:根据不同湿地类型和保护需求,将湿地保护工程划分为不同的领域,确定各领域的工程实施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
3.确定湿地保护区划:根据湿地资源分布情况和保护需求,制定湿地保护区划,明确湿地保护区的界限、保护程度和管理措施。
4.制定湿地保护工程政策措施:针对湿地保护工程实施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的工程政策措施,包括资金筹措、技术支持、法律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
5.编制实施计划:根据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编制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计划,明确项目数量、时间节点、资金预算和实施方式等。
四、征求意见和修改1.向相关部门和专家征求意见:将初稿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审,听取他们对规划目标、分工领域、政策措施和实施计划的意见和建议。
2.修改完善规划内容:根据征求意见和建议,对规划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发布和推广1.审核规划内容:将修改后的规划内容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确保规划符合各方面的要求和政策导向。
2.发布规划成果:将最终的规划成果向社会公布,包括规划的摘要、主要内容、政策措施和实施计划等。
湿地保护条例
湿地保护条例(第三次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维护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履行国际湿地公约,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概念和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管理体制)湿地保护实行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并承担代表中国政府履行国际湿地公约的相关工作。
国务院国土、环保、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的分工,负责有关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方针)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政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将湿地保护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用于湿地保护管理的资金投入。
第六条(宣传)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结合“世界湿地日”等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社会保护湿地意识。
第七条(科学研究)国家支持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利用和监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科学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并支持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九条(公民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资源的义务,并有权检举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
第二章保护第十条(原则性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湿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侵占或者破坏湿地。
保护湿地建议书
保护湿地建议书湿地是一种生态系统,它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湿地可以为许多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水文循环和水质净化,还能够防止洪水和保护海岸线。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湿地受到有效的保护。
同时,应该加强对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2. 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
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湿地的保护、管理和监测工作。
该机构应该拥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能够有效地开展湿地保护工作。
3. 制定湿地保护规划。
政府应该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明确湿地保护的目标和措施。
该规划应该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确保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4.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恢复。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与恢复。
这包括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等,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5. 限制湿地开发与利用。
政府应该加强对湿地开发与利用的管理,限制湿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对于一些重要的湿地,应该划定保护区,并严格控制开发活动。
6. 加强国际合作。
湿地是跨国界的生态系统,保护湿地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湿地保护工作。
7. 提高公众参与度。
湿地保护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应该鼓励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实际行动,如参与湿地的监测和修复工作。
8. 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
湿地保护需要科学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湿地保护科研的投入,提高湿地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应该鼓励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参与湿地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持。
总之,保护湿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涉及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福祉。
保护湿地建议书
保护湿地建议书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过度开发,全球湿地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以下保护湿地的建议:1.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保护湿地的基础。
政府应加强对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湿地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并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破坏湿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湿地保护知识讲座、展览和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湿地保护行动。
3. 加强湿地监测和科学研究加强湿地的监测和科学研究,掌握湿地的动态变化和生态环境状况,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建立湿地监测网络,定期对湿地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湿地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 建立湿地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建立湿地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划定湿地的保护范围,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
在湿地保护区内,可以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增加湿地的经济价值,同时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5. 推动湿地的可持续利用湿地的可持续利用是保护湿地的关键。
可以通过开展湿地农业、湿地渔业等可持续利用项目,提高湿地的经济效益,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同时,要加强湿地的生态修复,恢复湿地的自然功能,提高湿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6. 加强国际合作,保护跨境湿地湿地的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制定湿地保护计划和行动方案,共享湿地保护经验和技术,共同保护跨境湿地。
总结:保护湿地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宣传教育,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建立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推动可持续利用,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办法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30•【字号】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二号•【施行日期】2024.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二号《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办法》已经2024年9月29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30日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办法(2024年9月29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利用、修复及相关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湿地,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内陆滩涂、沼泽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沟渠等湿地。
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河流、湖泊等的湿地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还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湿地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解决湿地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做好湿地保护相关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协助。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负责湿地保护规划编制、湿地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流、湖泊范围内湿地保护、修复、管理有关工作。
湿地保护工作对策和建议
湿地保护工作对策和建议湿地保护工作对策和建议本文结合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实际,分析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1)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管理。
建议由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林业、水利、环保、国土、海洋与渔业等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湿地保护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湿地工作会议,统一协调和决策湿地保护和发展各项事宜。
(2)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议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实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湿地保护政策资金支持,对苇场职工等湿地保护方给予经济补偿,夯实湿地保护的群众基础。
对已破坏的湿地进行生态恢复,尽快恢复湿地原貌,提高湿地资源的整体生态功能。
(3)综合评价湿地承载能力,发展高端湿地原生态旅游。
经过多年来的保护与发展,盘锦湿地已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建议依托红海滩这一独绝的自然优势,兼顾湿地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在开展芦苇湿地游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旅游,提升旅游品牌层级和档次,大力发展高端湿地原生态旅游,打造湿地旅游业精品,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保护。
(4)强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严格执行《环评法》和《自然保护区条例》等,规范保护区内旅游生产建设项目管理,实验区内的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必须履行环评手续,对未批先建项目应补办环评手续;加大保护区生态移民推进力度,提高湿地整体生态价值;加强对水产养殖企业和个人生产行为的监管工作,推广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保障养殖区域周边湿地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推进海域使用证收回工作,不再续签,实施逐步退出。
影响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保护区历史遗留亟需解决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盘锦湿地生态地位得到了世界公认。
保护湿地建议书
保护湿地建议书湿地是地球上最生态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性,湿地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加严格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破坏湿地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保护湿地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2. 湿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
根据湿地的生态特征和重要性,划定湿地保护区,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措施。
加强保护区的巡护和监测,严禁非法开辟和破坏行为。
3. 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
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恢复,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和植被群落,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自然恢复能力。
4. 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监测。
加大对湿地的科学研究力度,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湿地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湿地的生态状况和变化趋势。
5. 加强湿地环境教育和公众参预。
通过开展湿地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公众参预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组织志愿者参预湿地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预的良好氛围。
6. 加强国际湿地合作和交流。
加强与国际湿地保护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借鉴国际湿地保护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湿地保护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以上是我们对保护湿地的建议。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湿地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希翼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能够共同努力,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确保湿地的生态功能得以恢复和保持,为后代留下一个漂亮、健康的地球家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作者:来源:《浙江林业》2022年第06期(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湿地保护、利用、修复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国家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
江河、湖泊、海域等的湿地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还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三条湿地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发挥湿地涵養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列入预算。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负责,采取措施保持湿地面积稳定,提升湿地生态功能。
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做好湿地保护相关工作,村民委员会予以协助。
第五条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负责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负责湿地保护规划和相关国家标准拟定、湿地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国务院自然资源、水行政、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承担湿地保护、修复、管理有关工作。
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自然资源、水行政、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建立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
保护湿地建议书
保护湿地建议书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全球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设1. 制定和完善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湿地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2.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二、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1. 建立全面的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湿地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2.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评估工作,为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1. 制定湿地保护和管理规划,明确湿地的保护目标和措施。
2. 加强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3.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
四、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1. 加大湿地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湿地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推动湿地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湿地保护的技术水平。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 加强国际湿地保护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湿地面临的挑战。
2. 加强湿地保护经验和技术的交流,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共同进步。
六、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1. 加强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度。
2. 加强湿地保护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以上是我们关于湿地保护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各级政府和公众的重视。
湿地是我们共同的财富,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后代。
让我们携手共建美丽的湿地家园!。
保护湿地建议书
保护湿地建议书保护湿地建议书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接触并使用建议书的人越来越多,建议书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
那要怎么写好建议书呢?下面是整理的保护湿地建议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保护湿地建议书1广大林区朋友们: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物种繁衍和保存的基因库,是人类水源、食物和工农业原材料的储备库,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和最经济实惠的手段,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
20xx 年6月10日,是第6个黑龙江省湿地日,主题为“保护湿地你我同行”。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保护湿地功在当代、生态xx衡惠及千秋。
黑龙江湿地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区域性差异显著,湿地资源丰富,现有自然湿地556万公顷,拥有10处国际重要湿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3处,湿地公园77处,湿地面积居全国第四。
湿地在维护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全国湿地大省,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承载着维护民生、弘扬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
在此我们郑重向广大群众发起倡议:(一)争当湿地保护践行者。
一草一木总关情,一举一动见品行。
让我们进一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主动加入到湿地保护行动中来,自觉做到不在湿地内倾倒垃圾、不采挖猎捕野生动植物,不随便摘花采叶,不破坏湿地生态资源,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努力维护良好的动植物生存环境。
(二)争当湿地保护捍卫者。
湿地保护规划实施方案
湿地保护规划实施方案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够维持生物多样性,还能够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止洪灾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全球范围内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制定并实施湿地保护规划显得尤为迫切。
一、湿地保护规划的必要性。
湿地保护规划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平衡人类活动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二、湿地保护规划的目标。
1.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2. 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 加强湿地保护意识,推动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
4. 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增强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
三、湿地保护规划的实施方案。
1.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2. 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确定湿地保护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
3. 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明确湿地保护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
4. 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5. 加强湿地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湿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湿地资源变化情况。
6.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跨境湿地资源,推动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四、湿地保护规划的保障措施。
1.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完善湿地保护资金来源和分配机制。
2.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管和管理。
3. 加强科研力量,推动湿地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4. 加强对湿地保护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五、湿地保护规划的效果评估。
1. 建立湿地保护规划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湿地保护规划,完善湿地保护工作措施。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实现湿地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湿地建议书
保护湿地建议书
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1. 制定更加严格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湿地的保护范围和管理措施。
2.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机制,加强对湿地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破
坏行为。
二、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
1. 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2. 利用媒体和互联网平台,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推动公众参预湿地保护行动。
三、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
1. 对已经破坏的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湿地的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
2. 积极推动湿地的人工修复,引入适宜的湿地植物和动物,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四、加强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1. 制定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实现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 推动湿地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湿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增加当地居民
的收入。
五、加强国际湿地保护合作
1.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湿地保护合作,共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2. 参预国际湿地保护公约,履行国际湿地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以上是我们对湿地保护的建议。
湿地是地球的绿肺,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加强立法、宣传、生态修复、协调发展和国际合作,我们相信湿地保护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漂亮的地球家园。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方案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方案
湿地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净化空气等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以下是一些方案建议:
1. 加强湿地保护立法。
制定和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明确湿地的边界和管理权限,确保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2. 加强湿地保护监管。
建立湿地保护专门部门或机构,加强对湿地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资源的破坏行为,对违法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3. 提高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水平。
加强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加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4. 加强湿地保护科研。
加大对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力度,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 加强湿地保护规划和管理。
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明确湿地的保护目标和管理措施,确保湿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6. 加强国际湿地保护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湿地保护组织和机构的活动,开展湿地保护合作项目,借鉴国际湿地保护经验,提高湿地保护管理的水平。
7. 加强湿地保护经济政策支持。
鼓励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的开展,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能够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保护湿地的三条建议
保护湿地的三条建议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三条关于保护湿地的建议:
1.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湿地保护的目标、原则和措施,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侵占、破坏湿地的行为,确保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2. 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社区组织等渠道,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湿地保护科普讲座等,提高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
3. 推动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平衡:湿地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此,在保护湿地的同时,也要推动可持续利用,如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开展湿地生态养殖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平衡,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以及推动可持续利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湿地,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资源。
保护湿地建议书
保护湿地建议书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和防止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性,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同时,建立湿地保护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预度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重视。
组织开展湿地保护主题的宣传活动,如举办湿地保护知识讲座、举办湿地保护主题摄影展等,吸引更多人参预到湿地保护中来。
3.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恢复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应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和恢复措施。
包括湿地植被的恢复、湿地水质的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建等,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 控制湿地开辟和利用严格控制湿地的开辟和利用,避免过度开辟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对于必须进行湿地开辟的项目,应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和审批程序,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在湿地保护方面的合作,共同制定湿地保护政策和标准。
开展湿地保护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加强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共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6. 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大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力度,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体系,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7. 建立湿地保护基金建立湿地保护基金,用于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和湿地生态修复工作的资金支持。
通过政府拨款、企业社会责任和公众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
综上所述,保护湿地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公众意识和参预度、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恢复、控制湿地开辟和利用、加强国际合作、科学研究和监测以及建立湿地保护基金等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0.19•【分类】审议意见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湿地保护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省(区、市)人大、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代表、研究机构等征求意见;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听取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有关部门、基层立法联系点、湿地管理机构和专家学者对草案的意见。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到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调研,听取意见;并就草案的有关问题与有关方面交换意见,共同研究。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于9月15日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意见,对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
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司法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9月29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进行了审议。
现将湿地保护法草案主要问题的修改情况汇报如下:一、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地方、部门、社会公众建议,参考国际湿地公约和我国现行有关规定,对湿地的定义和保护范围予以研究完善,以有利于法律的有效实施。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对草案作以下修改:一是明确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水域和滩涂除外。
二是在实行湿地名录制度的基础上,增加发布湿地范围的规定。
二、草案第五条规定,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负责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国务院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承担湿地管理、保护和修复等有关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条例》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30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条例》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国家林业局办理
提案人:郑小燕
主题词:湿地,立法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的“五位一体”新高度给予重视,并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彰显了党和国家对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谋略和决心。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碳循环等多种功能。
据有关资料表明,占全球陆地面积6%的湿地,储存有陆地上35%的碳,总量为770亿吨,是温带森林的5倍。
加强湿地保护,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已对森林和海洋的保护进行了立法,唯独对湿地保护没有进行专项立法,湿地保护的法制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缺乏鼓励湿地保护和限制无序开发的法律规定,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地方由于城镇化建设、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等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和林地,也对湿地产生了严重影响,非法占用湿地,破坏湿地的现象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多万公顷,沿海滩涂面积已削减过半,56%以上的红森林丧失;全国各类大小湖泊消失上千个,众多湿地水质逐年恶化,不少湿地生物濒临灭绝;1/3的天然湿地存在着被改变、丧失的危险,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现行法律虽然有一些条款与湿地保护相关,但从湿地综合功能考虑还缺乏必需的专门法律约束。
因此,必须尽快立法,对利用湿地资源和征占用湿地的行为进行规范,并赋予林业主管部门保护和管理湿地的审批权和执法权力。
特别是对重要湿地要严格保护,确因国家建设需要开垦或征占用湿地的,应征得林业主管部门同意后进行环境评估,并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只有做到像对待耕地和林地一样保护湿地,才能可能扭转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的局面。
目前,黑龙江、甘肃、广东、湖南、江西等多个省对湿地保护进行了立法。
这些地方法规的出台,对保护当地湿地资源、制约湿地无序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此,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条例》。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