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国家,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传统积淀下来的优秀教育资源很多,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

诗》、《弟子规》等书,是许多教育专家和有识家长偏爱的教子“良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为了落实《课标》精神,解决我校部分学生缺少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经不住挫折,表现在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宽容、体谅他人的心,做任何事情不考虑后果,不懂得尊敬师长、父母,缺少感恩之心等问题。我校对有关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文献资料分析后,想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在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品质上下工夫。为此我校认为“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传统文化基地学校,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承担了北京市规划办课题《以责任体验为特色的小学德育实践研究》,成功举办了“诵读千古美文,浸润精彩童年”活动,及传统节日系列体验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还应有新的理念、思路、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丰富依托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养成教育的实践理论。

2.实践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我校德育实效性,使德育活动成为教师重视的,学生欢迎的,家长满意的,社会认同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健康成长。

(2)通过课题研究,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我校德育理念,及相应的实施经验。

(3)在课题研究过程,逐步形成具有我校体验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在一个民族中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文化既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文化中,也体现在诸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性、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无形的精神文化中。优秀:本意是指出色、非常好。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特指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

养成教育:是指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的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在这里“养成教育”特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知识传授—行为改变—习惯养成—品德积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的学校德育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假设

(一)研究内容:

1.传统文化与养成教育对接点选择的研究。

2.传统文化与学科融合推进的策略研究。

3.传统文化与活动融合推进的策略研究。

4.传统文化在家庭养成教育中推进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目标:

1.探索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品质的教育策略。

2.提升学校的内涵,逐步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3.为同类学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

(三)研究假设:

1.对于我校小学生,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能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让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提炼出学校的特色德育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研究理论培训为先导,以研究队伍建设为基础,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课堂教学、班集体生活、大主题教育活动、同伴交往等路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探索有效的途径、策略和方法,形成学校特色。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和养成教育的问题做好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行动研究法: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以“体验教育”为载体,找准优秀传统文化与养成教育关系的问题所在,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让全校学生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行为习惯得到培养。

3.案例研究法:选取教师上课或组织活动的典型案例(包括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研究其成功经验,从中发现某些普遍性规律。

4.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现状,客观分析学生的道德倾向,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规划,以便更好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学生的教育之中。

六、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3——2017.5)

1.组建课题组。

2.课题组成员培训:组织研究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新的教育理念,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研究指向。

3.完成立项申请。

第二阶段:基础研究阶段(2017.5——2017.9)

1.调查研究:完成对我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养成教育现状的调查,。

2. 文献研究:查阅优秀传统文化与养成教育的研究文献,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开题论证。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7.10—2019.7)

1.对课题提出的假设进行论证和实践验证性研究。

2.以案例研究方式寻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相应经验。

3.加强研究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9.7——2019.12)

1.撰写研究报告。

2. 编辑论文。

3.举办“建新小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探寻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的研

究”课题成果展示活动。

七、主要研究成果

(一)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