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淡化。

然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十分必要。

一、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感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自己来自什么历史、文化和民族,增强学生对自身文化身份的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感。

2.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人性关怀的价值观念,小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互助共融,培养良好的品德。

3.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传统文化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鉴赏力,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传统戏曲、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二、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1.文化课堂的开设传统文化课堂的开设是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设立传统文化课程,例如“国学经典”、“传统节日”、“中国书法”等,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2.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戏曲表演、手工制作、茶道艺术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校外参观和实地考察学校可以组织小学生到各个传统文化场所进行参观和实地考察,如博物馆、传统村落、古建筑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沉淀和底蕴。

4.教材和教辅的优化在小学生教材和教辅中适当加入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篇章、诗词、传统故事等,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进行深入学习。

三、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1.教育资源的整合通过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创造出适合小学生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游戏和多媒体教学资料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教学需求。

2.多角度的教学模式研究研究和探索多样化的小学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如组织剧场演出、课堂互动、小组合作和项目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策略研究随着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逐渐重视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传统文化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小学教育的实际角度出发,探讨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常规教学小学的常规教学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如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等。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魅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算经”的故事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同时传递出家训、家教的思想。

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对孩子进行自然体验、自然实践,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社会教育中,可以通过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向孩子传递家庭价值观念、社会价值观念等。

二、生活化、情境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继承于历史长河中的宝贵财富,也是孩子们的文化根脉,故事、寓言、神话等都是具有文化意义的传统文化符号。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可以运用情境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在情境化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各种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融入传统文化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生活化教学中,可以通过童话、游戏、节庆等形式进行生活化的体验和教学。

这些形式不但能有效增加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让他们发现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三、注重小学生心理特点,引导他们由浅入深了解传统文化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是有限的,他们的学习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还有待发展。

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需要注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并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育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时,应尊重孩子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内容,引导孩子们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和深刻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的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的研究

制作了“IP 地址的分类”的微课,详细讲解了每一类IP 地址中最小的地址和最大的地址的二进制编码的由来以及如何将二进制编码转换成十进制数,最终得到十进制的IP 地址范围,同时还为学生准备了本节的任务单、相关资源、关联课程等资料。

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把学习目标告知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节奏,自定进度完成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对视频进行播放、暂停、倒退、快进和重播等操作,直到把这个知识点完全理解为止。

如果课后又遗忘了,也可以随时播放微课进行复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适应未来的发展。

四、总结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正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对于现在的微课热潮,我们也需要头脑冷静,不能生搬硬套、盲目跟风,避免把微课变成黑板的电子化,必须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加深,社会发展迅速,在现如今的信息时代下,我们会感觉中国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细细观察的话,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只是存在感不高。

现如今的社会是现代精神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社会,我国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但是,随着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网络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文化观念。

所以学校要加强对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养成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渗透。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1)加强小学生爱国的情怀中国传统文化包涵许许多多方面,无论是宗教、人文、思想等都是我国文化的结晶。

学生永远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坚实力量,这就需要学生拥有一颗爱国的心,特别是小学生,要从小树立爱国情怀。

由于现如今科技发达,一些关于国家的负面消息在网络上并不少见,这就会学小学生对国家的观念扭曲,片面性的理解我国历史,对国家的理解过于偏激。

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总结

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总结

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总结概述本研究旨在总结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和成果,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它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同时,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观念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在农村小学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整合课程: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各个学科课程中,使学生在研究其他学科的同时,也能了解传统文化。

2. 创设场景: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组织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方式,创设接触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场景。

3.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或文化展览,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融入校园生活:在校园环境中设置传统文化元素,如校园角落的文化展示、传统文化书籍的借阅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传统文化。

三、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农村小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得到塑造,学生成绩和学业发展整体水平也有所提高。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在推行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如资源不足、教材不完善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式,逐步解决问题。

结论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实施多样化的教育策略,可以为农村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几年来课题组开展的课题研究,用反思总结的方法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小结,重点回顾了“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为下阶段推广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传统优秀文化养成教育课题研究过程成果《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自20XX年X月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认真、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通过营造浓厚的传统优秀校园文化、开设传统优秀文化校本课程、寓传统优秀优秀文化教育有机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寓传统优秀优秀文化教育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育中、寓传统优秀优秀文化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家校同步与密切配合等方法,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目前,校园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活动有序,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学校师生连续多年没有重大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没有重大事故发生,多家媒体分别报道了我校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这一课题还同时被列为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取得显著效果。

一、研究内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构建传统优秀文化校园;学习传统美德,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运用传统优秀文化,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研究目标教师方面:研读有关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的读本,领悟传统优秀文化内涵,探索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德育新途径。

同时,规范教师师德,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学生方面:结合当代品德教育,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研究过程(-)广泛动员,达成共识1召开会议,动员参与。

召开专题动员会,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让师生全面了解有关的研究要领,激发师生参与研究兴趣,从而广泛开展研究活动。

2.制定方案,组建小组。

小学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初探

小学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初探

小学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初探一、前言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小学教育正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小学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小学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二、为什么小学阶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重要?1. 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念正在形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出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学生。

2.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感。

1. 课程设置通过在小学课程中设置相关内容,如国学、古诗词、中国传统音乐、传统绘画等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和精华。

2. 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和技艺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师生互动老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展示和分享,营造积极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四、挑战与对策1. 缺乏相关师资目前,一些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的培养和引进上还存在不足,需要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2. 学生兴趣不高由于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和快节奏发展,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可能不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情感投入。

3. 家庭教育不支持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一些家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意识不强,需要学校与家庭进行更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财富,它承载了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中小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传统工艺品展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小学教育应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活动和习题,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通过讲解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背景,提升学生的课文阅读能力。

三、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传统文化展览等,来促进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了解度,同时也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传统文化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学校可以设计一些线上线下结合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示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便利性。

五、家校共育家庭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鼓励家长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组织一些家长学习班,提供一些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

学校也可以与家长联合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家长与学生一起制作传统节日食品、观看传统文化演出等,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亲密感。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融入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与现代科技结合以及家校共育等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探讨如何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

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质。

中国的传统文化追求和谐、尊重、诚信、忍让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传统文化故事、进行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讲述孔子弟子的孝义故事、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学生能够了解到尊敬师长、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

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锻炼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依据。

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个人修身养性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使用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教材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尊敬他人、讲究卫生、保持良好的仪表等,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集体意识。

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追求和价值观。

现代社会中,物质欲望的无限膨胀给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道德、知识、文化等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追求和价值的培养。

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诗书礼乐的理念,使学生明白通过知识和道德修养的努力去追求真理和美好,而不是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

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引导,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校合作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家庭则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追求的价值观。

只有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针对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与途径,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研究和实践呢?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是首要的任务。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核心价值观,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融入现代教学手段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方法,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利用影视、动漫、音乐等现代技术手段,将经典诗词、传统故事等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形象化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

三、注重实践体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以知识传授为主,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戏曲等传统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五、家校合作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家长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参与传统文化传承等活动,加强家庭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支持。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经常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文化遗产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既需要学校重视,也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的合力,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

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

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而在小学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演进的成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方法、审美情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究,并探讨其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 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责任观和荣辱观,增强孝道忠信、仁爱礼让等传统美德的感悟,培养出品格高尚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国的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弘扬国家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 课堂教学小学课程设置中可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诗词、经典故事、传统美德、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剖析等形式,使学生了解、领悟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目展示、国学角活动、书法课堂、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家庭教育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培养。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参与学校举办的传统文化活动,以及在家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等方式,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接受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摘要:回首我国的教育史能够发现,养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正如孔子所指出的那样:“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亦重视习惯的培养,其指出,所谓的教育,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小学生的养成教育非常关键。

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此,将从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着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养成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养成教育;爱国情怀;人文素养;一、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世界上亦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这些传统文化礼仪包括: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公而忘私,团结友爱,诚信忠恕,见义勇为,和睦坦荡,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上下有序,学无止境,德智兼备,讲求公德,廉洁奉公,重民爱民等,可以说,这些文化礼仪体现出中国人民朴素的价值观。

从内涵的层面对中华传统文化加以审视可以发现,此种文化形式乃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依托宗法家庭背景,将儒家伦理道德作为内核的社会文化系统。

中华传统文化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一脉相承,是无数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浸染之下,国人的价值观体系得以形成。

回顾中华传统文化所涵盖的元素可以发现,儒家思想、道德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公平等均是传统文化的构成元素之一。

由此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本,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律古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励志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处世准则等。

通过将前述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运用于小学教育以及教学活动当中,将确保学生在其少年时期便可以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其心灵的滋养和灵魂的浸染。

所谓的小学生养成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让其言行举止同公共行为准则一致,进而让其逐渐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模式。

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目的意义:我国文化史上有许多优秀名人思想、事迹、诗词、语论都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好素材,我们把“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课题研究,把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和对学生的时代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探索省内外课题区域研究合作模式,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构建传统优秀文化校园,学习传统美德,推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搞好传统优秀文化校园环境布置,营造传统优秀文化育人氛围。

2.编写传统优秀文化校本教材,开设传统优秀文化校本课程。

3.组织开展以传统优秀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

4.组建传统优秀文化合唱团和传统优秀诗词朗诵队。

开展传统优秀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5.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传统优秀文化教育。

6.班队工作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相结合,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教师方面:研读有关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的读本,领悟传统优秀文化内涵,探索、反思、总结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德育新途径;规范教师师德,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学生方面:把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与当代品德教育相结合,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校长: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工作。

副校长:课题副组长兼秘书,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实施。

德育处主任:负责运用传统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教导主任:负责传统优秀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一)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主要将采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等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适时请专家指导。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策略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策略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策略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源泉。

在小学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还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策略,以期为小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策略1.课程设置在小学教育中,课程设置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合理安排传统文化课程,如古诗、书法、传统节日、传统礼仪等。

同时,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如地方戏曲、民间工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此外,可以组织教师编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教材,使其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更好地融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此外,可以组织传统文化兴趣小组,如书法、剪纸、戏曲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兴趣小组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传统文化讲座、传统文化展览、传统文化演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文化遗产、参加传统文化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此外,可以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引导孩子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策略研究一、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对世界的好奇心也逐渐增加。

传统文化应该如何进入他们的视野,并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被他们所理解呢?小学生的世界观往往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利用教材:教材是小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可以通过编写相关的传统文化教材,如优秀的古诗词、传统绘画、古代科技发明等,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教材中对传统文化进行脉络的串联,使小学生能够在知识体系中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性认识。

2. 丰富的课外活动:小学生通常对于课外活动有较大的兴趣,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艺术表演、传统手工制作、传统文化展览等,来让小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借助实地考察的方式,如参观博物馆、古迹等,使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3. 亲子教育:家庭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此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等形式,组织家长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中来。

举办家长与孩子一起学唱经典儿童歌曲等活动,让家长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家庭中更好的引导孩子。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下面将就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具体探讨:1. 建立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成为小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有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编写相关的教材,建立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包括传统文化知识、优秀传统文化作品鉴赏等,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教育中系统的接触传统文化。

2. 教师培训与引导:教师是教育渗透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力度,使他们具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通过教学设计引导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使教师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动者。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于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既是知识的传承,也是道德的引领。

本文将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现状以及路径研究等方面展开论述。

1.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小学开始。

他们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历史意识、传统美德等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格,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当前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仍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是时间和空间的压力。

小学教育任务繁重,学科知识要求越来越多,传统文化往往被挤到了课余时间或是弱化处理。

其次是教育方式的单一化。

目前,小学教育多以考试为导向,传统文化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只是框架性地传授一些知识,忽视了对孩子们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培养。

再次是教材内容的陈旧化。

一些小学课程内容过于沉重,缺乏趣味性,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探索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首先是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承担者,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同时熟练运用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

其次是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双方应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家庭中亲自体验传统文化。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共同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传统文化教育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

除此之外,还需要重新设计教材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

教材内容应当精选,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课程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小学课程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小学课程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根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在小学课程中的传承与发展遭遇到了一些困难。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传统文化在小学课程中的定位、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以及相应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小学课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全面深厚的文化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文化自信以及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不仅是习惯行为的积淀,更是智慧和历史经验的结晶。

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课程中的定位传统文化在小学课程中的定位应该是全面、寓教于乐、与时俱进。

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涵盖中国传统价值观、传统美德、传统艺术等多个方面;寓教于乐可以通过小学课程中的游戏、童谣、儿歌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则意味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为了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课程中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

首先,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各个学科中,通过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的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要注重课内外的结合,通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传统文化体验营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并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俱乐部、举办传统文化展示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在小学课程中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首先,要优化传统文化教材和教师队伍。

传统文化教材应该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同时,培养一支专业素养高、注重实践和创新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当下,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对于小学的儿童来说,传统文化教育也应该是他们必备的知识之一。

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展开,以探讨如何让小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

一、为什么要进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1.1 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精神财富之一,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它蕴含了人们对于生活、道德、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探求。

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承,并逐渐形成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1.2 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传统文化涉及到诗词歌赋、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都是对于美的追求和表现。

而小学时期正是儿童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适当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美和欣赏美,在审美和表达方面得到提高。

1.3 有益于增强儿童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在面对外部文化冲击和影响的时候,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性,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小学生可以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心。

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探讨2.1通过传统文化主题课程的方式进行教育在小学的课程设置中,可以设计一些传统文化主题课程。

比如,通过讲解古典诗词的内涵和韵律,让儿童了解古人的情感和胸怀;借助传统绘画和书法的讲解,让儿童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通过古代神话和传说的故事,让儿童体会文化和品德的重要性。

这些主题课程可以与其他科目的教育衔接,增加教育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2.2通过艺术活动的方式进行教育传统文化涉及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而这些艺术形式对于小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具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影响。

因此,可以开设一些传统艺术活动班,比如国画班、茶道班、书法班、舞蹈班等,让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研究报告

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研究报告

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研究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各种因素,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利用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因此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例如,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牛郎织女》等经典传说,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和学习。

二、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习体验除了教室内的讲解,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比如,可以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舞龙舞狮表演、传统乐器演奏比赛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露天戏曲演出、传统手工制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三、融入多媒体技术提升学习效果在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利用幻灯片、录像、互动教具等多媒体工具,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满足学生对图像和声音的感知需求,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

同时,多媒体技术还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途径,可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情景下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四、开展社区互动提升学习底蕴学校可以积极与社区合作,通过组织参观名胜古迹、传统手工艺体验等活动,打破传统学习的界限,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生们可以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亲自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中。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传统文化专家、艺术家等来校举办讲座和示范,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国家,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传统积淀下来的优秀教育资源很多,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书,是许多教育专家和有识家长偏爱的教子“良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为了落实《课标》精神,解决我校部分学生缺少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经不住挫折,表现在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宽容、体谅他人的心,做任何事情不考虑后果,不懂得尊敬师长、父母,缺少感恩之心等问题。

我校对有关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文献资料分析后,想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在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品质上下工夫。

为此我校认为“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传统文化基地学校,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承担了北京市规划办课题《以责任体验为特色的小学德育实践研究》,成功举办了“诵读千古美文,浸润精彩童年”活动,及传统节日系列体验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还应有新的理念、思路、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丰富依托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养成教育的实践理论。

2.实践意义:(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我校德育实效性,使德育活动成为教师重视的,学生欢迎的,家长满意的,社会认同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健康成长。

(2)通过课题研究,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我校德育理念,及相应的实施经验。

(3)在课题研究过程,逐步形成具有我校体验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在一个民族中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

传统文化既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文化中,也体现在诸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性、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无形的精神文化中。

优秀:本意是指出色、非常好。

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特指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

养成教育:是指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的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在这里“养成教育”特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知识传授—行为改变—习惯养成—品德积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的学校德育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假设(一)研究内容:1.传统文化与养成教育对接点选择的研究。

2.传统文化与学科融合推进的策略研究。

3.传统文化与活动融合推进的策略研究。

4.传统文化在家庭养成教育中推进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目标:1.探索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品质的教育策略。

2.提升学校的内涵,逐步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3.为同类学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

(三)研究假设:1.对于我校小学生,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能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让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提炼出学校的特色德育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一)研究思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研究理论培训为先导,以研究队伍建设为基础,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课堂教学、班集体生活、大主题教育活动、同伴交往等路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探索有效的途径、策略和方法,形成学校特色。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和养成教育的问题做好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行动研究法: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以“体验教育”为载体,找准优秀传统文化与养成教育关系的问题所在,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让全校学生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行为习惯得到培养。

3.案例研究法:选取教师上课或组织活动的典型案例(包括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研究其成功经验,从中发现某些普遍性规律。

4.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现状,客观分析学生的道德倾向,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规划,以便更好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学生的教育之中。

六、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3——2017.5)1.组建课题组。

2.课题组成员培训:组织研究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新的教育理念,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研究指向。

3.完成立项申请。

第二阶段:基础研究阶段(2017.5——2017.9)1.调查研究:完成对我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养成教育现状的调查,。

2. 文献研究:查阅优秀传统文化与养成教育的研究文献,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开题论证。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7.10—2019.7)1.对课题提出的假设进行论证和实践验证性研究。

2.以案例研究方式寻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相应经验。

3.加强研究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9.7——2019.12)1.撰写研究报告。

2. 编辑论文。

3.举办“建新小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探寻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成果展示活动。

七、主要研究成果(一)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校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平台,系统而深入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与尊重。

了解传统——学习传统——发扬传统——丰厚积累——健全人格,传统美德、经典文学、民族技艺、节日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在学生身上生根、发芽,并悄悄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开发了校本课程落实的途径在校本教材实施过程中,学校根据年级和教师的不同采用多种方法使用校本教材,倡导只要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方法。

1.讲:以系列讲座形式,根据校本教材上内容开好主题班会。

2.读:通过阅读校本教材、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儿童启蒙教材,开展读好书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传统美德的教育。

3.写:通过校本教材学习辅导后,发动学生写心得、日记、周记、征文,畅谈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会。

4.唱:利用校本教材中能够吟唱传统经典内容,通过吟唱让学生熟记经典故事。

5.演:利用校本教材中能够表演歌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经典节目。

通过每学年的各个主题活动、民族节日等活动,让学生展现学习成果。

6.画:根据校本教材的有关内容,通过美术学科、各个主题月活动中,组织学生画宣传传统美德的人和事,画揭露不文明的现象的漫画,让同学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展:可以在校本教材以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们收集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反映中华民族少年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等的资料,通过手抄报、墙报、摄影作品、邮票等举办展览。

8.做:指导实践,落实行动,自觉训练,形成观念,养成良好习惯。

(三)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诵读古典诗文,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精美诗词,精彩片段,并能熟读成诵,积累数量远远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通过对文学领域名人、名篇的研究,学生不仅更多地了解了名人的生平及故事,还通过他们的生活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历史变革,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阅历;通过对民族艺术的研究与学习,每名学生都掌握了至少一项传统技艺;通过对民风民俗的亲身体验,浓厚了节日氛围,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中国节;礼孝忠诚的传统价值观念悄悄改变着学生的言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涂抹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2、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学生在《阳春白雪》等古典音乐的弹奏中,体会了她的典雅;在太极扇的舞动中,感受了她的含蓄;在中国结的编织中,承接了传统编织的精神。

操场上,回荡着传统游戏的欢快;舞台上,跳动着加鼓通等地区民俗之舞……寓教于乐的民族艺术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说学逗唱,吹拉弹跳,剪拼捏画,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在传统技艺展示现场,一件件作品在学生稚嫩的手下脱颖而出。

变脸社团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校内外多项展演活动,每当小演员们登上舞台,就会传来一阵阵喝彩声,观众无不为之赞叹,为之称奇。

这项表演,深受师生及各界人士的喜欢。

在参加顺义区举办的两届“绿港达人”荣获二等奖;参与魅力中国梦精彩顺义人第五届大型广场文化艺术演出等等。

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展现学生的艺术风采和精神风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四)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体验、研究活动,老师们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传统戏曲、风筝制作、刺绣工艺、编织艺术等都是老师们平时的教学中不常涉足的领域,为了指导学生的研究,老师们虚心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逐渐地成了行家里手,增强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教育的底气。

八、今后设想1.继续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

国家课程内容中增加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三字经、对联、古诗、成语故事、历史名胜、艺术等,大都散落于语文、品生品社、音乐、美术等课程中,这就需要我们整理各学科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并以此为生发点,探寻学科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途径。

2.通过实践,进一步验证当前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整理具有我校体验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为科学有效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