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彭顺昌【期刊名称】《厦门科技》【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5页(P10-14)【作者】彭顺昌【作者单位】厦门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城市竞争力主要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创造价值,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NO.15》为基础,对厦门城市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准确地把握厦门在国内的城市竞争力水平,认识厦门城市竞争力的优劣所在,为厦门的五个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综合经济竞争力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体现了城市创造价值的规模、速度和效率。
2016年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中,厦门排名如表1。
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厦门之前的有以下城市: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北京、澳门、苏州、武汉、佛山、南京、无锡、东莞、成都、新北、青岛、郑州。
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厦门之后的11个城市:长沙、常州、重庆、宁波、杭州、南通、大连、济南、中山、西安、泉州。
厦门的综合效率排名靠前,主要是厦门土地开发强度高,地均GDP较高。
另外厦门经济对外联系紧密,海空港对外运输便捷,也使得厦门的硬件环境和全球联系排名较前。
受到经济规模所限,厦门的大企业数量不占优势,因此,在企业本体排名上不大理想。
总体而言,近5年厦门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变动不大。
宜居城市是指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其特征是: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等。
城市宜居竞争力体现了城市吸引人才、企业等的能力,进而影响城市产业体系的层次与结构;2016年中国289个城市宜居竞争力中,厦门排名如表3。
虽然个别指标排名靠后,厦门的宜居竞争力仍然排名很好,排名在厦门之前的仅有香港、无锡、广州、澳门4个城市。
排名在厦门之后的10个城市分别为:杭州、深圳、南通、南京、上海、武汉、宁波、西安、镇江、北京。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亿元
GDP增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
指标代 码
人力资本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名称
单位
注解
——人口特征
7.1.01 人口
百万
7.1.02 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7.1.03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7.1.04 赡养率
%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口总量/15~64岁之 间人口总量
5.3.05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教育
5.4.01 学生教师比
小学每名专任教师对应的学生人数
5.4.02 学生教师比
科学技术
普通中学每名专任教师对应的学生人数
——科技基础
6.1.01 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
人
6.1.02 每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数
人
6.1.03
每百万人口普通高等学校及中等专 业学校招生数
每个就业者人均GDP
3.1.03 工业生产率
美元
以购买力平价计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3.1.04 工业生产率
美元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金融体系
——银行运营效率
4.1.01 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
10亿美元
4.1.02 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
10亿美元
4.1.03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净额
10亿美元
基础设施
——基本基础设施
5.1.01 可耕地面积 5.1.02 公路 5.1.03 铁路 5.1.04 空运
人均平方
米
公里/平方 公里
境内公路里程/土地面积
公里/平方 公里
境内铁路里程/土地面积
千人
第九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

第九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一、2020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就是一个城市整合自身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与文明资源参与区域资源配置竞争及国际资源配置竞争的才干。
«GN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目的体系»涵盖经济、社会、环境、文明四大系统,由包括综合经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商业贸易竞争力、基础设备竞争力、社会体制竞争力、环境/资源/区位竞争力、人力资本教育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文明笼统竞争力等在内的10项一级目的、50项二级目的、217 项三级目的综算计算而成。
2020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城市分数排名城市分数排名城市分数1 香港15128.39 11 澳门5198.63 21 无锡3460.042 上海13688.09 12 重庆5035.37 22 佛山3269.663 北京13089.83 13 青岛4774.29 23 烟台2842.874 深圳9361.22 14 东莞4370.61 24 昆明2765.825 广州8235.86 15 大连4356.47 25 济南2697.496 台北7496.48 16 武汉4236.28 26 郑州2657.157 苏州6621.2 17 宁波4073.75 27 西安2592.68 天津6226.51 18 成都3872.72 28 哈尔滨2517.459 杭州6000.62 19 沈阳3778.08 29 福州2512.7210 南京5231.79 20 厦门3753.82 30 长沙2496.7二、2020中国城市生长竞争力排行榜城市生长竞争力就是城市在静态开展的进程中,充沛开掘其潜在的潜能,不时完善城市的社会组织体制,展现其创新生机并依据城市可继续开展的内在规律逐渐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才干。
«GN中国城市生长竞争力评价目的体系»由实力指数、潜力指数、生机指数、才干指数四大目的综合而成,包括4项一级目的,29项二级目的,67项三级目的。
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摘要:当今世界,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其人才竞争力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构建出能适用于我国现状的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助于城市人才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同时有利于集聚人才资源和发挥人才效能。
关键词: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何营造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资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环境,是一个城市管理中需要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
“人才竞争力”是一个城市人才资源综合实力的体现,建立一套准确、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资源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对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比较和提升,是本课题组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1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人才竞争力的基础和最根本的因素是其对人才资源的吸引、争夺、拥有、使用及转化能力。
人才流动和人才集聚的规律显示,人才发展中的经济地位、科技平台、社会环境、人文传统等因素对人才的流动和集聚影响很大,有时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表面上看,人才在不同的国度、区域或社会组织之间流动,在实质上其实是在不同的体制、机制、制度环境和不同的经济、科技、社会、人文环境之间的流动。
哪个地方适合人才充分发挥其才智、有利于人才的长足发展,人才就向那个地方集聚。
因此,在设置城市人才的外在竞争力指标时,将突出考虑这类指标的重要性(用较高的权重来体现)。
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2.1 科学性原则现有“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中,少有人才竞争力的专项指标;即使名曰“人才竞争力”,也是以城市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数据为指标,未能反映“人才”的竞争力特征。
在不多的“城市人才竞争力”研究中,其评价所依据的指标大多也为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数据,也未能反映“人才”的竞争力特征。
2.2可量化原则“城市人才竞争力”的科学评价,需要运用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一系列与“城市人才竞争力”相关的指标进行处理,这就要求这些指标是可量化的。
对少量非常必要的定性指标(如城市尊重人才的氛围等),也需要通过调研问卷并运用“行为锚定”、“层次分析”等方法转化成为定量指标。
动态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提 出 了一 些 理 论 框 架 ,如 北 京 国际 城 市 竞争 力 的阐述为一个 城市 能够生产 和销售
随着经 济全 球化 和世 界分 工 体 系的不 对 于 国家 总体 发 展战 略而 言 , 市 的发展 城
断 深 人 ,国家 间的竞 争越 来 越 体现 在 城 市 和 城市 综 合 竞争 力反 映了综 合 国力 , 市 城 之 间的竞 争 之上 。城 市作 为 物 质流 、信 息 竞 争力 的合 力 形成 国家竞 争力 , 市竞 争 城 流、 人力流 、 资本流 等在空 间上的集 聚体 , 力理论 为 国家发展 战略提供理 论支持 。 是 未 来 国家 问争 夺 要 素资 源 、市场 、人 才
研究 仍处 于起步 和探索 阶段 ,各研 究机构 城市竞 争力 的有洛桑 国际管 理学 院 “ 国际 竞 争力理 论 ”和迈克 尔 ・ 波特 ( 02)的 20
“ 产业 竞争力 理论 ”。根据 国际竞争 力 的
陷 :一是 理论基 础薄 弱 ,国外 的学 者多将 定 义 :一 国能获得 经济 持续高 速增长 的能
的重 要 阵地 。城 市间 的竞 争力 的实 质 是 城 市 发展 的差 异 化 , 究 城 市竞 争 力具 有 重 研 大 的 战略性 意 义 , 一方 面 通 过 比较城 市 问 城 市竞 争 力 的 研 究 始 于 2 世 纪 8 年 0 0 的 发展 差 异 ,找 出影 响城 市 发展 的制约 因 代 , 国率 先 成 立 了专 门 的 “ 市 竞 争 美 城 素 , 括适 合 所有 城 市发 展 的一 般性 影 响 力 ”研 究 机 构 ;9 年代 英 国就 该 议 题开 发 包 0 因 素和城 市 特 色影 响 因素 , 而 为城 市 管 了一 系列 的 “ 从 白皮 书 ”;自18 年起 , 国 99 美
城市竞争力分析

城市竞争力分析——以南京、苏州、无锡为例一般来说,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
而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它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竞争力反映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城市地位。
城市在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无疑是人类各种活动的中心。
事实上自人类农业文明以来,城市在此过程中发展形成,世界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时至今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成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各个城市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其在区域的竞争力以谋求在区域中相对更高的地位,进而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对于城市来说,竞争力就是它创造财富的能力。
无疑,这与太多的因素有关。
欧洲最早的学者将城市经济的衰退或增长作为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标准。
这其中又包含了收入、失业、移民以及商业和旅游需求等因素。
现代国外主要有三种评价体系:一是借鉴了波特的国家竞争力评价的“钻石体系”和“价值链”理论;二是在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其他要素,来进行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三是一些机构或者学者,结合部分城市发展的新背景,借鉴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的评价方法,关注城市竞争环境(或者竞争过程)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我国的倪鹏飞提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弓弦模型”,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一般认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城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金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竞争力、生活质量、政府效率等方面。
对于各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
在影响城市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各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
所以在分析各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之前,必须先确定因素因子的权重。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

【区域经济】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分析
龚维
(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 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科教文卫、投资环境和环境治理五方面构建了科学的城市竞争力评价
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东部地区 14 个副省级( 含) 以上城市的城市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得
出 4 个一线城市的竞争力拥有绝对优势,总体来看,各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差异性较大,为科学制定城市发展
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法; 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99.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3283( 2012) 06 - 0065 - 02
一、引言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具有明确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 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与 其他城市争夺、吸引和转化资源以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化战略的实施, 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分析和比较城 市竞争力可以客观地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潜 力,为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以期改变城 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现状。 二、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国内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著述颇多,其中较早提出 城市竞争力概念的是南开大学的郝寿义教授等人,但国 内外学者对于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形成共 识,已建立的指标体系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在参考借鉴国 内外已有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城市 竞争力丰富的内涵出发,遵循针对性、可比性、可操作性 和实用性等原则,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科教文卫、投资 环境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共选取 18 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 析法,对东部地区副省级( 含) 以上城市进行分类评价和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经济发展包括人均 GDP、 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额、 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设施包括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国际互 联网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 科教文卫包括科学事业费 支出、教育事业费支出、医生数、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高 校在校学生数; 投资环境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外商投资企 业工业总产值; 环境治理包括人均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 覆盖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与要 素效应分析 本文选取北京、上 海、广 州、深 圳、天 津、南 京、杭 州、 厦门、大连、青岛、沈阳、济南、宁波和重庆 14 个副省级 ( 含) 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评价结果见表 1。
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根 据 上 面 的 公式 得 出 的 因子 综 合得 分 2 …和 各 排 名 见表 2 。 上 表 中 的综 合 得 分 给 出 了各 城 市竞 争 因 子 的 贡 献 率 ) ,累 计 贡 献 率 本 文综 合 考 虑 了国 内外 几 种 有 影 响力 力 的 量 化 描 述 , 得 分 越 高 表 示 竞 争 力 越 的城 市 竞 争 力 理 论 ,结 合 我 国城 市 的 实 际 强 。从 表 中 可 以 看 出 , 海 、 京 、广 州 、 上 北 ( / ∑ / ∑五) S S 输 出结果显示 , 。 PS 前五 情 况 并 根 据 指 标 选 取 的 原 则 ,归 纳总 结 出 天 津 、南京 排 在 前 五 , 次 是 杭 州 、 汉 、 其 武 5 69 0. 了一 套 用 以评 价 城 市综 合 竞 争 力 的 指 标 体 个 公共 因子 贡 献 率 分 别 为 5 . 5 %、 1 济 南等 , 在 最 后 三 名 的 足 南宁 、 阳 、 排 贵 西 6 %、8 5 7 .6 %、5 7 7 .4 %、4 5 1 .3 %,累 积 系 ,对 我 国 省 会城 市 及 直 辖 市 的综 合 竞 争 4 9 宁 ,这 基 本 上 与 实 际是 相 符 的 。另 外 ,因 贡 献 率 达 到 了 8 .7 %,可 以 认 为 这 五 个 492 力进 行 综 合 评 价 ,使 每 个 城 市 对 自身 的 发 子 得 分 的 差 距 也 较 大 ,上 海 、北 京 、广 州 公 共 因子 基 本 反 映 了原 变 量 的 绝 大 部 分 信 展 状 况 、优 劣 势有 一 个 客观 的认 识 , 并正 遥 遥 领 先 于 后 面 的 城 市 ,表 明 我 国 省 会城 确 制 定 城 市 的 发 展 与竞 争 战 略提 供 某 些决 息 。提 取 这 五 个 公 共 因子 ,根 据 方 差极 大 市 及 直 辖 市 的 综 合 竞 争 力水 平 不平 衡 ,差 法 对 因 子载 荷 矩 阵 旋 转 ,因子 旋 转 后 ,根 策依据。 距 明 显 。并 且 城 市 竞 争 力 在地 域 上 也 有 明 据 因 子 中包 含 的 指标 性 质 进 行 综 合 分 析命 显 的 分 界 ,沿海 地 区城 市 竞 争 力 很 强 ,如 名 为 :经济 水 平 因 子 、产 业 结 构 因子 、生 数据 来 源 上 海 、广 州 、天 津 、杭 州 。 中 部地 区城 市 竞 争 力 相对 来说 也 较 强 , 武 汉 、 沙 、 如 长 郑 表1 权 重表 州 、太 原 等 。而 西北 地 区城 市 相 对 而 言 较 F1 F2 F3 F 4 F5 ∑ 落 后 ,排 名 也靠 后 ,如 兰 4I 宁 、乌 鲁 i、西 、 贡献 率 % 5.3 12 l . 0 O7 1 9 27 .3 86 5 . 7 5 1 .3 8 .7 4 92 木 齐 、银 川 。 权 重 06 03 O. 2 16 0. 0 19 0 0 .1 2 000 .6 1 O0 . O 各城市政府只有认清城市现状 ,正确 表 2 综 合得 分排 名 表 地 定 位 ,才 能 制 定 与城 市 本 身 相 适 应 的 政 城 市 F 1 F 2 F 3 F 4 F 5 综合 得分 F 排 名 策与 目标,寻找出适合城市 自身的发展路
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5月21号,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
根据蓝皮书统计排名,北京城市竞争力居内地城市首位。
跟往年排名对比,北京综合竞争力首次超过上海。
数说报告北京竞争力排名第3蓝皮书指出,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
北京位居香港、台北之后。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城市竞争力PK中,北京首次超越上海,紧随台北之后,位居第3。
上海退居第4位,青岛取代大连的位置跻身前10。
东部沿海城市占七成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0位格局中,东部沿海占据七成,三成多为地级城市。
佛山、苏州和无锡居地级市前3名。
2011年相比2010年,前50名中部城市数量增加,地级城市提升较快。
副省级城市中2011年相比2010年提升位次最多的是成都,上升了8位。
省会城市中,南昌提升位次最多,为10位;地级市中,南通提升位次最多,为7位。
城市人口10年增2亿多2011年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格局中,东部城市整体强,西部城市个别强。
东南地区城市整体竞争力排名较高,多集中在前100强,城市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本次报告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第10次,报告发现,过去10年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速异常迅猛。
200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亿人,2010年增加到了6.6557亿人,10年城市人口总量增加2亿多。
此外,城市用地规模和增速更为迅猛,城市体系和空间分布急剧变化。
报告特别指出,过去10年城市化的模式不可持续。
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不完全城市化,按照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达50%,但城市户籍人口仅仅达到33%;二是土地过度的城市化,10年城市人口增长0.5倍,建成区面积相应增加了接近1倍;三是城市体系的偏颇,大量人口向行政级别高的中心城市聚集,中等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小城镇功能不完善、比较分散。
邢台市城市竞争力的SWOT分析完整版

邢台市城市竞争力的S W O T分析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邢台市城市竞争力的SWOT分析摘要城市是全球、国家和地区资源集中度最高的区位节点,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龙头。
伴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反映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上。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有密切关系,城市竞争力体现了一个城市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城市竞争力形成与提升的重要途径涉及到城市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同时也离不开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使用SWOT分析方法,结合城市发展理论,对邢台市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风险、优势、劣势四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邢台市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措施。
给出的SWOT策略结果表明:邢台可以突破本地区域发展的限制与自身瓶颈,以达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邢台市;城市竞争力;SWOTAbstractResources city is one of the world,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the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locational node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llectivization, state and national, regional and regional competition among the more reflected i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ities and city.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urban competitiveness have close relations, the urban competitiveness embodi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 city existing and future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Urban competitiveness and ascens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nvolv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ity development, at thesame time also cannot leave the city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WOT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ity development theory,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xingtai formed by chance, risk,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situation analysis, and furth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xingtai forward reasonabt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Given the SWOT strategy results show: xingtai can break through local regional development bottleneck restriction and itself, in order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upgrade the city competitiveness, improve the purpose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Keywords: Xingtai, Urban competitiveness; SWOT前言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城市重要性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竞争力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竞争力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研究旨在探索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表现,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指标体系构建,为城市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三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常用指标有城市GDP、人均收入、产值增长率等。
这些经济指标能够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
社会方面的指标包括城市的教育水平、医疗保健、社会安全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城市的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
环境方面的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从城市发展的整体趋势和特点进行描述和解释,可以通过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
定量分析是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运用数理统计和模型构建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在经济方面,通过分析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可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社会方面,通过分析城市的教育水平、医疗保健等指标,可以制定相应的教育、医疗等政策来提高城市的社会服务水平。
在环境方面,通过分析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指标,可以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指标选择和权重设定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不同城市可能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和特点,适用的指标和权重可能存在差异。
其次,在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上存在困难。
由于城市数据的获取可能受限于政府部门的数据公开和透明度,导致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存在问题。
同时,在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上也需要提高分析师的专业能力和科学水平。
综上所述,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目录1. 中国城市竞争力概述1.1 城市竞争力定义1.2 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历程2. 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因素2.1 经济发展水平2.2 产业结构2.3 人才资源2.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5 政府治理水平3.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分析3.1 2019年排名前十的城市3.2 城市竞争力排名变化趋势4. 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途径4.1 促进产业升级4.2 加强教育和科研投入4.3 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活条件4.4 强化城市品牌建设4.5 优化政府管理服务1. 中国城市竞争力概述1.1 城市竞争力定义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中相对于其他城市所具有的优势和竞争实力。
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向该城市聚集。
1.2 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历程中国的城市竞争力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些大中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城市竞争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 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因素2.1 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往往具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2 产业结构城市的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其竞争力,不同的产业结构将决定一个城市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3 人才资源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个城市是否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对其竞争力至关重要。
2.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2.5 政府治理水平政府的治理水平对城市竞争力也有着重要影响,一个高效透明的政府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分析3.1 2019年排名前十的城市201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和创新方面领先,竞争力较强。
中国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分析

中国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城市竞争力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庞大经济体量的国家,在城市竞争力的评价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本文将从各种维度探讨中国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经济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经济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指标:1. GDP总量与增长速度GDP总量直接反应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增长速度也是一个评价城市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但是,GDP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表面指标,其内涵和表现方式均存在诸多问题。
如增加污染物排放、地方政府偏好投资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忽视环保和人民生活等。
因此,政府在评估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时,应该更加关注于均衡可持续性发展。
2. 境内外投资环境境内外投资环境是一个城市是否具备吸引资本和创业者的重要条件之一。
高效率的行政审批制度、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公正的税收政策等,都是吸引资本和企业家的关键之所在。
比如说,上海因拥有完善的投资和金融机构,吸引了大量境内外企业在这里设立总部和区域总部。
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3. 人才和教育水平人才和教育水平在经济竞争力指标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城市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良好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城市引领产业升级和发展新的产业。
在当前数字化和物联网时代,像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这样的高科技领域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前沿技术知识,在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二、社会竞争力社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社会竞争力不仅反映一座城市的人口结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也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民生要求。
1. 人口结构和消费市场人口结构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趋势,消费市场则代表了城市消费强度和市场潜力。
中国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波动式增长模式,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人口结构也在逐步转变,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

评价目标第一层次第二层次EC11EC11EC12EC12EC13工业总产值(万元)EC13EC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1) 经济总量指数EC1EC14EC21EC15EC22EC16EC23EC21 EC24EC22EC25(2) 经济结构指数EC2EC23EC31城EC24EC32EC25EC31EC41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万元)(3) 经济效益与增长指数EC3EC32EC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EC33EC43人均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元)EC41EC44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市(4) 市场消费指数EC4EC420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万美元)EC43EC51EC44EC52EC51EC53(5) 发展水平指数EC5EC52SC11非农业人口(万人)EC53SC12综SC11SC13(1) 人口发展指数SC1SC12SC14SC13SC21SC14SC22SC210小学(所)SC220普通中学(所)合SC230普通高等学校(所)(2) 科教口发展指数SC2SC2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万元)SC25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万元)SC26SC23SC27SC24SC31SC25竞SC32SC26SC33SC27(3) 生活质量指数SC3SC34SC28SC35SC31SC36SC32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册、件)SC370居民生活用水量(万吨)争SC410城镇生活消费用电(万千瓦时)SC42SC33人均生活用水量(吨)(4) 社会保障指数SC4SC43SC34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小时)SC44SC35固定电话用户数(万户)SC450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万户)EV110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户)力EV12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 城区及设施建设指数EV1EV13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EV14经济发展竞争力EC社会发展竞争力SCSC41EV15SC41EV160医院.卫生院数(个)EV21SC41(2) 运输邮电指数EV2EV22SC41EV23EV11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公顷)EV31EV12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EV32EV13EV33EV14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辆)EV340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万人次)(3) 环境质量指数EV3EV35EV15EV36EV21客运总量(万人)EV370铁路旅客运量(万人)EV380公路客运量(万人)0水运客运量(万人)0民用航空客运量(人)EV22货运总量(万吨)EV23人均邮电业务总量(元)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0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吨)EV3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吨)0工业烟尘去除量(吨)0工业烟尘排放量(吨)EV32EV33环境发展竞争力EV全部从业人员(万人) EC11GDP(万元)EC12工业总产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EC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EC14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万美元)二产从业人员比例(%) EC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万元)三产从业人员比例(%) EC22二产GDP比例(%) EC23三产GDP比例(%) EC24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 EC25劳均GDP(元/劳)EC31劳均工业产值(元/劳) EC32GDP年增率(96-97年)(%)EC35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万元)EC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EC42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万元)人均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元)EC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EC44人均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元)人均GDP(元)EC51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职工年均工资(元/人) EC52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元/人) EC53非农业人口(万人) SC11城市化水平(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率(%))SC12非农业人口(万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SC13人口自增长率(%) SC14高等学校学生数(万人) SC21每万人中的大学生数(人) SC22科学事业费支出(万元) SC23教育事业费支出(万元) SC24普通高等学校(所)人均科学事业费支出(元/人) SC25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元/人) SC26科技服务从业人员(万人) EC27教育文化从业人员(万人) EC28每10万人拥有影剧院(个/10万人) SC31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册、件)SC32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册、件)人均生活用水量(吨)SC33人均生活用水量(吨)人均生活用电量(万千瓦小时)SC34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小时)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部)EV35固定电话用户数(万户)人均城乡储蓄年末余额(元/人) SC41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万户)人均保费(元/人) SC42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户)每万人拥有医生人数(人/万人) SC43每万人拥有床位数(张/万人) SC44就业率(%) SC45医院.卫生院数(个)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EV11建成区占市区比率(%)EV12年末实有铺装道路(公里) EV13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公顷)年末实有铺装道路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EV14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辆)EV15年末实有出租汽车(辆) EV16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辆)客运总量(万人)EV21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万人次)货运总量(万吨)EV22人均邮电业务总量(元)EV23客运总量(万人)二氧化硫排放量(吨/平方公里)EV31货运总量(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EV32人均邮电业务总量(元)绿化覆盖率(%) EV3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吨)工业烟尘去除量(吨)百元资金实现利税(元)EC33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工业增加值(元) EC34。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2008 年,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推出《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报告基于城市价值链理论,建立了“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
该评级系统与IUD-城市品牌价值指标、IUD-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共同构建起了一个围绕城市价值的“三位一体”的中国城市发展指标。
基本取向城市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以了解城市价值为始,以实现城市价值为终的过程。
这个过程反映了城市竞争力成长的内在要求和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基本理念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与其他城市比较,在资源要素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价值的系统合力。
基本特征城市竞争力是一种系统合力。
它不是现象上的种种比较优势,不是作为城市要素的种种资源的简单累加,也不是局部或环节上的能力或城市职能活动,而是资源要素及其运作水平的有机集合;城市竞争力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自组织力量,是组织系统高度有序的、用于开发和配置资源的一种机制;城市竞争力是抗衡和超越竞争对手的一种力量;城市竞争力是以资源在全球的流动为背景的;城市竞争力是以实现城市价值为最终目的的。
基本思路“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由5 个一级指标系统、15 个二级指标系统和39 个三级指标构成。
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包括的五个方面(即一级指标系统)为城市实力系统、城市能力系统、城市活力系统、城市潜力系统和城市魅力系统。
基本方向城市价值链理论不仅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理论,更是对中国城市价值取向的一次全新审视。
城市不单纯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综合及协调的发展过程。
一个城市有没有价值,不仅要看这个城市能否创造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要看这个城市能否更高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能否为它的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23个指标建构的城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3个指标建构的城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区发展的质量成为了衡量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为了评价城区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通过对23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建构了一套全面而有指导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关注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要求城市内外的交通网络连接畅通无阻,便于人们出行和货物流通。
此外,发展完善的水、电、气供应体系也是城区发展的必备条件,能够保障居民生活的舒适度。
其次,城市环境质量对城区发展至关重要。
空气质量和水质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指标。
城区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源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同时,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提高也是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一环,以便于居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
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现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城区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培育和壮大本地优势产业。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此外,要积极推进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在城区发展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至关重要。
城区要注重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服务。
建设社区文化设施,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服务,增进居民的幸福感和融入感。
此外,城区发展还要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风格,保留历史街区和古建筑群。
城市规划要科学合理,注重人文关怀和环境保护,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区形象。
综上所述,建构的23个指标的城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而有指导意义。
不仅关注基础设施、环境质量、产业结构,还注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文化传承。
只有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城区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区域、城市、国家竞争力指标参考

(一)工业增长率和波动轨迹(二)工业增长波动幅度6、区域竞争力 聂震席著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一)世界经济形势(二)国内经济形势一、经济运行的态势和特点(一)经济发展的环境(二)经济发展的机遇二、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机遇经济形势分析三、经济增长的波动与相邻区域的横向比较四、经济发展横向比较(一)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二)“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一)宏观调控(二)改革六、宏观调控和改革工业化进程国内环境工业化推进措施工业化与相邻区域的横向比较四、经济发展横向比较五、重大突发事件对经济的影响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水平财务效益研究开发投入专利申请科研论文投入产出比科技合作技术转移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设计能力制造和生产能力新产品产值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宏观经济综合指标产业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居民收入水平就业综合指标经济科教开放城镇化环境发展资产营运状况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发展潜力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服务能力企业竞争力财务效益经济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农”问题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科技创新次/天)主编速度(%)国比重(%)长速度(%)出比重(%)额(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率(%)政收入比重(%)配收入(元)消费倾向(%)消费倾向(%)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国家和地区GDP增长速度经济运行特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宏观经济发展特点1 国际经济环境2 国内的总体经济环境3 国内的具体经济环境1 经济结构调整2 经济发展高峰3 科学发展观4 改革带来的机遇1 经济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比较2 地方财政收入比较3 居民人均收入比较3 居民人均收入比较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较5 外商直接投资比较6 对外出口的比较经济体制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劳动力利用水平生产设备利用水平原材料、能源利用水平产品质量水平产品经营水平经营效益社会效益负债水平偿债能力经济增长率财政环境和货币环境融资环境价格环境外贸环境就业环境失业率、劳动力供给数量、需求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重财政收入总量财政收入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投资额与增幅投资额即增幅出口额及增幅农村改革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变革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方法政风建设人均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结构就业结构三大产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城市化水平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文教科学卫生及事业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民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政府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出口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口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毕业升学率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完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装备水平设备利用率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优等品率合格品率产品综合质量系数市场销售率市场占有率销售利润率资金利税率销售合同履约率环境保护指数企业污染实际排放量/国家规定排放量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增长率技术开发贡献率技术开发费用率先进设备装备率价格消化能力原材料涨价格/总成本降低额政策环境消化能力因政策环境变化增加的负担/总成本降低额职工技术水平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产品成本售价比产品出口增长率满意率社会贡献率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个具体的指标.共140个国家或地区,得分越低说明这十国家越稳定7个国家,得分越低说明这个国家越稳定的可能性,甚至被违宪或暴力活动推翻的可能性。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宁越敏;唐礼智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以波特和IMD两种国家竞争力理论模型为基础,探讨了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并设计了包括10大指标体系在内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宁越敏;唐礼智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动态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J], 张可
2.动态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J], 张可;朱建国
3.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动态因子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常非凡
4.全域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J], 李海霞;高哲
5.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研究 [J], 郭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竞争指标名词解释

竞争指标名词解释
城市竞争力指标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资源配置中表现出的优于其他城市的创造财富和价值收益的
能力。
它既是一个城市经济长期发展的积累,也是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施的结果。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将城市竞争力内容分解为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区位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文化制度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开放竞争力、综合竞争力等12个指标。
城市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兴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1.04 赡养率
%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口总量/15~64岁之 间人口总量
——就业
7.2.01 就业
百万
就业人口
7.2.02 就业率
%
就业人口/总人口
7.2.03 农业就业
%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就业人口
7.2.04 工业就业
%
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就业人口
7.2.05 服务业就业
%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就业人口
10亿美元
4.1.02 金融机构贷款Fra bibliotek末余额10亿美元
4.1.03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净额
10亿美元
基础设施
——基本基础设施
5.1.01 可耕地面积 5.1.02 公路 5.1.03 铁路 5.1.04 空运
人均平方
米
公里/平方 公里
境内公路里程/土地面积
公里/平方 公里
境内铁路里程/土地面积
千人
主要公司运载的乘客数
5.1.05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技术基础设施
5.2.01 人均电信业务量
美元
电信业务量/人口
5.2.02 蜂窝式移动电话用户
移动电话用户数/年末总户数
5.2.03 固定电话数
本地电话用户数/年末总户数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代 码
——健康与环境
指标名称
单位
注解
5.3.01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医疗保健消 费支出占比
美元
1.1.20 人均国内总投资
美元
1.1.21 人均国内居民储蓄
美元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代 码
指标名称
——国际经济竞争实力
单位
注解
1.2.01 出口额
10亿美元
1.2.02 出口额占GDP百分比
%
1.2.03 进口额
10亿美元
1.2.04 进口额占GDP百分比
%
1.2.05 外贸依存度
%
第二产业占比
1.1.13 服务业产出占GDP比重
%
第三产业占比
1.1.14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按可比价格计算
1.1.1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按可比价格计算
1.1.1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美元
现价
1.1.1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美元
现价,购买力平价
1.1.18 个人最终消费人均支出
美元
1.1.19 政府人均最终消费支出
7.2.06 政府雇员占总就业比重
%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就业人员 数/就业总人数
%
5.3.02 千人医生数
人
5.3.03 千人护士数
人
5.3.04 绿化覆盖率
%
绿化覆盖面积/土地面积
5.3.05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教育
5.4.01 学生教师比
小学每名专任教师对应的学生人数
5.4.02 学生教师比
科学技术
普通中学每名专任教师对应的学生人数
——科技基础
6.1.01 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
美元
6.2.05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百分 比
%
——科技产出
6.3.01 亿元投资新增GDP
亿元
GDP增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
指标代 码
人力资本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名称
单位
注解
——人口特征
7.1.01 人口
百万
7.1.02 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7.1.03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代 码
经济运营
指标名称
单位
注解
——国内经济实力
1.1.01 国内生产总值
10亿美元 现价
1.1.02 国内生产总值
10亿美元 现价,购买力平价
1.1.03 个人最终消费支出
10亿美元 居民最终消费
1.1.04 个人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
%
1.1.05 政府最终消费支出
10亿美元
1.1.06 政府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
%
1.1.07 国内总投资
10亿美元 国内固定资本形成
1.1.08 国内总投资占GDP的比例
%
1.1.09 居民储蓄
10亿美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
1.1.10 居民储蓄率
%
居民储蓄占GDP比例
1.1.11 农业产出占GDP比重
%
第一产业占比
1.1.12 工业产出占GDP比重
人
6.1.02 每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数
人
6.1.03
每百万人口普通高等学校及中等专 业学校招生数
人
普通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数/人 口
——科技投入
6.2.01 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
人
6.2.02
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比 重
%
6.2.03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10亿美元
6.2.04 人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美元
以购买力平价计每个就业者人均GDP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代 码
指标名称
3.1.02 综合生产率
单位
注解
美元
每个就业者人均GDP
3.1.03 工业生产率
美元
以购买力平价计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3.1.04 工业生产率
美元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金融体系
——银行运营效率
4.1.01 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
2.1.03 一般政府支出占GDP比重
%
地方政府预算支出/GDP
——财政政策
2.2.01 税收总收入
%
地方一般预算各类税收收入总和/GDP
2.2.02 个人收入税
%
个人所得税/GDP
2.2.03 公司税
%
企业所得税/GDP
——社会体制
2.3.01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
件
企业竞争力
——生产率
3.1.01 综合生产率
进出口总额/(2*GDP)
1.2.06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量
10亿美元
1.2.07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占GDP比重 %
——市场竞争运行水平
1.3.01 消费品价格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政府效率
——公共财政
2.1.01 地方政府预算盈余/赤字
10亿美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支差额
2.1.02 地方政府预算盈余/赤字占GDP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