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实验报告
随机实验的实验报告
随机实验的实验报告随机实验的实验报告引言:随机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随机选择和处理实验对象,以消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得到更加客观、准确的实验结果。
本实验旨在探究随机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具体实验案例来展示其实验效果。
实验目的:探究随机实验的原理和应用,验证随机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一副标准扑克牌、一枚骰子、一台计算机、一组随机数生成器。
2. 实验方法:a. 实验一:随机抽取扑克牌- 将一副标准扑克牌洗牌,并放置在桌面上。
- 使用随机数生成器生成一个随机数,代表抽取的牌的位置。
- 根据生成的随机数,从洗好的扑克牌中抽取一张牌。
- 记录抽取的牌的花色和点数,并重复上述步骤10次。
b. 实验二:随机掷骰子- 将骰子放置在桌面上。
- 使用随机数生成器生成一个随机数,代表骰子的点数。
- 根据生成的随机数,掷骰子一次。
- 记录掷骰子的结果,并重复上述步骤10次。
c. 实验三:随机选择实验对象- 准备一组实验对象,如十个学生。
- 使用随机数生成器生成一个随机数,代表选择的实验对象的编号。
- 根据生成的随机数,选择对应编号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
- 记录实验结果,并重复上述步骤10次。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随机抽取扑克牌通过10次实验,我们得到了10张随机抽取的扑克牌,其中包括不同花色和点数的牌。
这表明通过随机实验,我们能够在一副标准扑克牌中以相等的概率抽取任意一张牌,从而达到随机选择的效果。
2. 实验二:随机掷骰子通过10次实验,我们得到了10次随机掷骰子的结果,其中包括1到6点的不同点数。
这表明通过随机实验,我们能够以相等的概率获得骰子的每个点数,从而达到随机选择的效果。
3. 实验三:随机选择实验对象通过10次实验,我们随机选择了10个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每个对象都有相等的机会被选择到。
这表明通过随机实验,我们能够以相等的概率选择实验对象,从而消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得到更加客观、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随机数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随机数生成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常见随机数生成算法。
3. 分析随机数生成的性能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随机数在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统计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机数生成算法是指从某种随机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看似随机数的算法。
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几种随机数生成算法:1. 线性同余法(Linear Congruential Generator,LCG)2. Xorshift算法3. Mersenne Twister算法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 实验工具:Jupyter Notebook四、实验步骤1. 线性同余法(LCG)实验(1)编写LCG算法函数```pythondef lcg(seed, a, c, m, n):random_numbers = []x = seedfor _ in range(n):x = (a x + c) % mreturn random_numbers```(2)设定参数并生成随机数```pythonseed = 12345a = 1103515245c = 12345m = 231n = 1000random_numbers = lcg(seed, a, c, m, n) print(random_numbers)```2. Xorshift算法实验(1)编写Xorshift算法函数```pythondef xorshift(seed, n):random_numbers = []x = seedfor _ in range(n):x ^= (x << 13)x ^= (x >> 17)x ^= (x << 5)return random_numbers```(2)设定参数并生成随机数```pythonseed = 12345n = 1000random_numbers = xorshift(seed, n)print(random_numbers)```3. Mersenne Twister算法实验(1)安装Mersenne Twister算法库```shellpip install numpy```(2)编写Mersenne Twister算法函数```pythonimport numpy as npdef mt19937(seed):random_numbers = np.random.RandomState(seed) return random_numbers.rand(n)n = 1000random_numbers = mt19937(12345)print(random_numbers)```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性同余法(LCG)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具有较好的随机性,但存在周期性,当n足够大时,周期将变得非常明显。
随机分组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机分组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旨在通过随机化分配被试到不同的实验组,以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实验旨在探讨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随机分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讨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3. 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学校高中一年级学生100名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
2. 实验分组:将1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3. 实验材料:实验组采用某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4. 实验过程:实验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方法。
实验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
5. 实验指标: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学习成绩测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下:实验组:语文:平均分85分,及格率90%;数学:平均分80分,及格率85%;英语:平均分78分,及格率80%。
对照组:语文:平均分80分,及格率80%;数学:平均分75分,及格率75%;英语:平均分70分,及格率70%。
2.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某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方面有显著效果,实验组平均分比对照组高出5分,及格率高出10%。
(2)某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方面效果不明显,实验组平均分仅比对照组高出5分,及格率高出10%。
(3)某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方面效果不明显,实验组平均分仅比对照组高出8分,及格率高出10%。
五、实验结论1. 随机分组实验可以有效地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某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方面有显著效果,但在数学和英语方面效果不明显。
随机抽题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随机抽题已成为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实验旨在探究随机抽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随机抽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2. 探究随机抽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影响;3. 分析随机抽题在提高学生课堂表现和成绩方面的作用;4. 为教师提供随机抽题的应用建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中学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一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共计三个班级,每个班级学生人数约为50人。
2. 实验分组:将三个班级的学生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学生人数相等。
3. 实验材料:准备一定数量的题目,分为基础知识题、应用题和拓展题三种类型。
4. 实验过程:(1)A组:采用随机抽题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
(2)B组:采用传统的提问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
(3)C组:不进行提问,让学生自由学习。
实验过程中,教师对A、B两组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记录,并对C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生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对比A、B、C三组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A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
随机抽题的方式使得学生时刻保持紧张,不敢松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B组学生在传统提问方式下,表现较为平淡,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
C组学生在自由学习过程中,虽然表现出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整体学习效果不如A组。
2. 课堂表现A组学生在随机抽题的过程中,课堂表现较为积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较高。
B组学生在传统提问方式下,回答问题的准确率相对较低。
C组学生在自由学习过程中,课堂表现较为一般。
3. 成绩分析通过对A、B、C三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A组学生的成绩普遍高于B组和C组。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实验二:平稳随机过程的谱分析实验三: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实验四:平稳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平稳随机过程数字特征的概念2、掌握平稳随机序列期望、自相关序列的求解3、分析平稳随机过程数字特征的特点二、实验原理平稳随机过程数字特征求解的相关原理三、实验过程function y = experiment number = 49; %学号49 I = 8; %幅值为8 u = 1/number;Ex = I*0.5 + (-I)*0.5; N = 64; C0 = 1; %计数 p(1) = exp(-u);for m = 2:N k = 1:m/2;p(m) = exp(-u*m) + sum((u*m).^(2*k)./factorial(2*k)*exp(-u*m));2222()[()()]{()()}{()()}X R m E X n X n m I P X n X n m I I P X n X n m I =+=+=-+=-E[X(n)]= I P{X(n)=+I}+(-I)P{X(n)=-I}=0⨯⨯0m >当时,/222(){()()}(2)!m k mk m P X n X n m I e P k λλ⎢⎥⎣⎦-=+===∑222()(1)(21)X R m I P I P I P =--=-2()()X X XC m R m m =-me I m n X n X E m R λ22)]()([)(-=+=end;pp = [fliplr(p) C0 p];Rx = (2*pp - 1)*I^2;m = -N:N;Kx = Rx - Ex*Ex;rx = Kx/25;subplot(211), plot(m,Rx); axis([-N N 0 I*I]); title('自相关序列');subplot(212), plot(m,rx); axis([-N N 0 1]); title('自相关序数');四、实验结果及分析自相关序列的特点分析:m>0时Rx(m)随着m的增大而减小,m<0时Rx(m)随着m的增大而增大。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 随机噪声的产生与性能测试一、实验内容1.产生满足均匀分布、高斯分布、指数分布、瑞利分布的随机数,长度为N=1024,并计算这些数的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概率密度函数、概率分布函数、功率谱密度,画出时域、频域特性曲线; 2.编程分别确定当五个均匀分布过程和5个指数分布分别叠加时,结果是否是高斯分布; 3.采用幅度为2, 频率为25Hz 的正弦信号为原信号,在其中加入均值为2 , 方差为0.04 的高斯噪声得到混合随机信号()X t ,编程求 0()()tY t X d ττ=⎰的均值、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和方差,并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二、实验步骤 1.程序N=1024; fs=1000; n=0:N —1;signal=chi2rnd (2,1,N); %rand(1,N)均匀分布 ,randn(1,N )高斯分布,exprnd(2,1,N )指数分布,raylrnd (2,1,N)瑞利分布,chi2rnd(2,1,N )卡方分布 signal_mean=mean(signal ); signal_var=var (signal );signal_corr=xcorr(signal,signal ,'unbiased ’); signal_density=unifpdf(signal ,0,1); signal_power=fft(signal_corr); %[s,w]=periodogram (signal); [k1,n1]=ksdensity(signal);[k2,n2]=ksdensity (signal,’function ’,'cdf ’); figure ;hist(signal);title (’频数直方图’); figure ;plot (signal);title(’均匀分布随机信号曲线’); f=n *fs/N ; %频率序列 figure;plot(abs (signal_power)); title('功率幅频’); figure;plot(angle (signal_power)); title ('功率相频'); figure;plot (1:2047,signal_corr); title ('自相关函数’); figure;plot(n1,k1);title('概率密度’);figure;plot(n2,k2);title('分布函数’);结果(1)均匀分布(2)高斯分布(3)指数分布(4)瑞利分布(5)卡方分布2.程序N=1024;signal_1=rand(1,N);signal_2=rand(1,N);signal_3=rand(1,N);signal_4=rand(1,N);signal_5=rand(1,N);signal=signal_1+signal_2+signal_3+signal_4+signal_5; [k1,n1]=ksdensity(signal);figure(1)subplot(1,2,1);hist(signal);title('叠加均匀分布随机数直方图');subplot(1,2,2);plot(n1,k1);title(’叠加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结果指数分布叠加均匀分布叠加结果:五个均匀分布过程和五个指数分布分别叠加时,结果是高斯分布。
随机对照实验报告规范化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福祉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探讨某种干预措施对特定人群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实验,验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本研究选取某城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探讨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某城市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1000人。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人。
2. 实验分组(1)实验组:接受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干预,包括健康讲座、运动指导、饮食建议等。
(2)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作为对照组。
3. 实验方法(1)基线调查:在实验开始前,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收集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
(2)干预措施:实验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3)随访调查:干预结束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收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等数据。
4. 数据收集(1)基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2)随访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等数据。
三、实验结果1. 基线调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干预效果(1)健康状况:干预结束后,实验组居民的健康状况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健康状况无显著变化。
(2)生活质量:干预结束后,实验组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生活质量无显著变化。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实验,验证了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对社区健康促进活动的投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随机过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运算和性质。
3. 通过实验验证随机过程的性质和规律。
二、实验原理随机过程是指一系列随机变量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而成的序列。
在现实生活中,随机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如股票价格、气象变化、生物进化等。
随机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些现象。
随机过程可以分为两类:离散随机过程和连续随机过程。
本实验主要研究离散随机过程。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计算机2. 随机过程模拟软件(如Matlab)3. 纸笔四、实验内容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1)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是指具有不确定性的变量,它可以取多个值。
在随机过程中,随机变量是基本的研究对象。
(2)随机过程的概念随机过程是由一系列随机变量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而成的序列。
2. 随机过程的基本性质(1)无后效性无后效性是指随机过程的前后状态相互独立。
(2)无记忆性无记忆性是指随机过程的状态只与当前时刻有关,与过去时刻无关。
(3)马尔可夫性马尔可夫性是指随机过程的状态只与当前时刻有关,与过去时刻无关。
3. 随机过程的运算(1)随机过程的和设{Xn}和{Yn}是两个随机过程,则它们的和{Zn}定义为Zn = Xn + Yn。
(2)随机过程的差设{Xn}和{Yn}是两个随机过程,则它们的差{Zn}定义为Zn = Xn - Yn。
(3)随机过程的乘积设{Xn}和{Yn}是两个随机过程,则它们的乘积{Zn}定义为Zn = Xn Yn。
4. 随机过程的模拟利用随机过程模拟软件(如Matlab)模拟随机过程,观察其性质和规律。
五、实验步骤1. 初始化随机数生成器2. 定义随机过程(1)根据随机过程的基本性质,定义随机过程{Xn}。
(2)根据随机过程的运算,定义随机过程{Yn}。
3. 模拟随机过程(1)使用随机过程模拟软件(如Matlab)模拟随机过程{Xn}和{Yn}。
(2)观察模拟结果,分析随机过程的性质和规律。
随机对照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随机对照实验——探究咖啡因对注意力的影响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咖啡因对注意力的影响,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比较咖啡因组和安慰剂组在注意力测试中的表现,以评估咖啡因对注意力的具体影响。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咖啡因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0人。
2. 实验对象:招募6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身体健康,无咖啡因过敏史的志愿者。
3. 实验材料:注意力测试软件、咖啡因胶囊、安慰剂胶囊、计时器。
4. 实验步骤:(1)将招募的志愿者随机分为咖啡因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0人。
(2)咖啡因组志愿者服用含有一定剂量咖啡因的胶囊,安慰剂组志愿者服用外形、味道相似的安慰剂胶囊。
(3)所有志愿者在服用胶囊后,等待30分钟,以确保咖啡因或安慰剂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
(4)使用注意力测试软件对志愿者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数字追踪、空间记忆、反应时间等。
(5)记录每项测试的完成时间和正确率,以评估咖啡因对注意力的影响。
(6)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咖啡因组和安慰剂组在注意力测试中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1. 咖啡因组志愿者在数字追踪、空间记忆、反应时间等测试中的表现均优于安慰剂组。
2. 咖啡因组志愿者在数字追踪测试中的平均完成时间为45秒,正确率为90%;安慰剂组志愿者平均完成时间为55秒,正确率为85%。
3. 咖啡因组志愿者在空间记忆测试中的平均完成时间为50秒,正确率为85%;安慰剂组志愿者平均完成时间为60秒,正确率为80%。
4. 咖啡因组志愿者在反应时间测试中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6秒,安慰剂组志愿者平均反应时间为0.8秒。
四、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咖啡因对注意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在数字追踪、空间记忆、反应时间等测试中,咖啡因组志愿者的表现均优于安慰剂组。
2. 咖啡因作为中枢神经兴奋剂,可以刺激大脑皮层,提高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增强注意力。
3. 然而,咖啡因的作用具有个体差异,部分志愿者在服用咖啡因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心悸、失眠等。
随机性实验报告
随机性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随机性实验引言:随机性实验是现代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事物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观察结果的随机性以及其概率分布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本文将介绍随机性实验的概念、实验设计、实施过程和结果分析,并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其中的核心原理。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一种新型抗生素的有效性。
通过随机选取实验对象并给予药物处理,观察不同实验样本的感染程度,验证该抗生素对病菌的抑制作用。
二、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培养基上已感染病菌的标本,作为实验对象。
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可能性。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将选取的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接受新型抗生素的处理;另一组为对照组,接受普通抗生素的处理。
两组处理的方式需要保持一致,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3. 随机分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和准确,我们需要使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样能够避免实验结果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使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三、实施过程1. 培养处理:将实验对象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确保实验前所有样本环境一致。
2. 随机分组:使用计算机随机数发生器或其他随机分组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 药物处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处理。
实验组的样本接受新型抗生素的处理,而对照组的样本接受普通抗生素的处理。
处理的方法和浓度要求一致,以避免实验结果的误差。
4. 数据记录: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记录两组样本的感染程度。
可以使用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进行观察和记录。
5. 数据分析:我们需要通过统计学分析来得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可以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方法来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
四、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新型抗生素在抑制病菌的效果上明显优于普通抗生素。
在实验组,感染程度较低且持续稳定,而在对照组,感染程度较高且有波动。
高中随机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颜色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随机实验,探究不同颜色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为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某高中教学楼实验室实验对象:随机抽取该校高一、高二、高三各100名学生实验工具: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白色各10件相同款式的商品模型,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中,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人,分别对应5种颜色。
2. 向每组学生展示对应的颜色商品模型,并要求学生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情况下,独立填写调查问卷。
3.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商品的第一印象、购买意愿、对颜色的喜爱程度等。
4. 收集问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1. 对商品的第一印象:在5种颜色中,蓝色商品模型获得的评价最高,其次是绿色和红色,黄色和白色评价相对较低。
2. 购买意愿:蓝色商品模型的购买意愿最高,其次是绿色和红色,黄色和白色购买意愿相对较低。
3. 对颜色的喜爱程度:蓝色、绿色、红色是学生最喜爱的颜色,黄色和白色相对较少。
实验结论:1. 在本实验中,蓝色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次是绿色和红色。
2. 颜色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中应充分考虑颜色因素。
3. 本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针对某高中学生群体,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所有消费者的喜好。
实验建议:1. 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蓝色、绿色、红色等颜色,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2. 企业可以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进行更多颜色实验,以更全面地了解颜色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3. 本实验仅考虑了颜色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如商品质量、价格等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随机实验,探究了不同颜色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颜色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中应充分考虑颜色因素。
随机实验报告
随机信号实验报告课程:随机信号实验题目:随机过程的模拟与特征估计学院: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学生名称:实验目的:1.学会利用MATLAB模拟产生各类随即序列。
2.熟悉和掌握随机信号数字特征估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1.模拟产生各种随即序列,并画出信号和波形。
(1)白噪声<高斯分布,正弦分布)。
(2)随相正弦波。
(3)白噪声中的多个正弦分布。
(4)二元随机信号。
(5)自然信号:语音,图形<选做)。
2.随机信号数字特征的估计(1)估计上诉随机信号的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概率密度。
(2)各估计量性能分析<选做)实验仪器:PC机一台MATLAB软件实验原理:随机变量常用到的数字特征是数字期望值、方差、自相关函数等。
相应地,随机过程常用到的数字特征是数字期望值、方差、相关函数等。
它们是由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推广而来,但是一般不再是确定的数值,而是确定的时间函数。
b5E2RGbCAP均值:mx(t>=E[X(t>]=;式中,p(x,t>是X<t)的一维概率密度。
mx(t>是随机过程X<t)的所有样本函数在时刻t的函数值的均值。
在matlab中用mea(>函数求均值。
p1EanqFDPw方差:<t)=D[X(t>]=E[];<t)是t 的确定函数,它描述了随机过程诸样本函数围绕数学期望mx(t>的分散程度。
若X<t)表示噪声电压,则方差<t)则表示瞬时交流功率的统计平均值。
在matlab中用var(>函数求均值。
DXDiTa9E3d自相关函数:Rx(t1,t2>=E[X(t1>X(t2>];自相关函数就是用来描述随机过程任意两个不同时刻状态之间相关性的重要数字特征。
在matlab中用xcorr<)来求自相关函数。
RTCrpUDGiT在matlab中可用函数rand、randn、normr、random即可生成满足各种需要的近似的独立随机序列。
中医随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医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为验证某中药复方在治疗某种疾病中的疗效,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实验方法,对某中药复方进行疗效评价。
二、实验目的1. 评估某中药复方治疗某种疾病的临床疗效。
2. 观察某中药复方治疗某种疾病的副作用及安全性。
三、实验设计1. 实验分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某中药复方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
2. 实验方法:实验组给予某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
两组均按照医嘱进行规范治疗,疗程为4周。
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
次要观察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四、实验结果1.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在治疗后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实验组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五、讨论1. 本实验结果显示,某中药复方在治疗某种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2. 某中药复方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的病理生理过程,达到改善症状、调整实验室指标的目的。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感染、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
(2)中药复方具有整体调节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中药复方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能够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病理机制进行治疗。
3. 本实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实验方法,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六、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某中药复方在治疗某种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范文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范文HaarrbbiinnIInnttiittuutteeooffTTeecchhnnoollooggyy实验报告告课程名称: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实验一、各种分布随机数得产生(一)实验原理1、、均匀分布随机数得产生原理产生伪随机数得一种实用方法就是同余法,它利用同余运算递推产生伪随机数序列.最简单得方法就是加同余法为了保证产生得伪随机数能在[0,1]内均匀分布,需要M为正整数,此外常数c与初值y0亦为正整数。
加同余法虽然简单,但产生得伪随机数效果不好。
另一种同余法为乘同余法,它需要两次乘法才能产生一个[0,1]上均匀分布得随机数ﻩﻩﻩ式中,a为正整数。
用加法与乘法完成递推运算得称为混合同余法,即ﻩﻩﻩ用混合同余法产生得伪随机数具有较好得特性,一些程序库中都有成熟得程序供选择。
常用得计算语言如Baic、C与Matlab都有产生均匀分布随机数得函数可以调用,只就是用各种编程语言对应得函数产生得均匀分布随机数得范围不同,有得函数可能还需要提供种子或初始化。
Matlab提供得函数rand()可以产生一个在[0,1]区间分布得随机数,rand(2,4)则可以产生一个在[0,1]区间分布得随机数矩阵,矩阵为2行4列。
Matlab提供得另一个产生随机数得函数就是random(’unif’,a,b,N,M),unif表示均匀分布,a与b就是均匀分布区间得上下界,N与M分别就是矩阵得行与列。
2、、随机变量得仿真根据随机变量函数变换得原理,如果能将两个分布之间得函数关系用显式表达,那么就可以利用一种分布得随机变量通过变换得到另一种分布得随机变量。
若X就是分布函数为F(某)得随机变量,且分布函数F(某)为严格单调升函数,令Y=F(某),则Y必为在[0,1]上均匀分布得随机变量.反之,若Y就是在[0,1]上均匀分布得随机变量,那么即就是分布函数为F某(某)得随机变量。
随机过程实验报告
随机过程实验报告随机过程实验报告一、引言随机过程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随机事件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随机过程,比如天气变化、股票价格波动、人口增长等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观测和数据分析,探究随机过程的特性和规律。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和分析一个具体的随机过程,以加深对随机过程理论的理解。
通过实际观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将探究该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平均值、方差等统计特性,并尝试利用数学模型对其进行建模和预测。
三、实验方法我们选择了一个经典的随机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骰子的投掷。
我们将进行多次骰子投掷实验,并记录每次投掷的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得到骰子的概率分布、平均值和方差等重要参数。
四、实验过程我们使用了一颗标准的六面骰子进行了100次投掷实验。
每次投掷后,我们记录了骰子的点数,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成了一个数据集。
五、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概率分布我们统计了每个点数出现的次数,并计算了它们的频率。
结果显示,每个点数的频率接近于1/6,符合骰子的均匀分布特性。
2. 平均值我们计算了所有投掷结果的平均值,发现它接近于3.5。
这是因为骰子的点数从1到6,平均为(1+2+3+4+5+6)/6=3.5。
3. 方差我们计算了所有投掷结果的方差,发现它接近于2.92。
方差是衡量随机变量离其均值的分散程度的指标,它的大小反映了骰子点数的变化范围。
六、讨论与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骰子的点数具有均匀分布的特性,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接近于1/6。
2. 骰子的平均值为3.5,这是由于骰子的点数从1到6,平均为(1+2+3+4+5+6)/6=3.5。
3. 骰子的方差为2.92,这意味着骰子的点数变化范围较大。
通过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骰子的投掷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随机过程。
它符合随机过程的基本特性,即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随机测试实验报告
随机测试实验报告随机测试实验报告随机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通过随机生成输入数据,对软件系统进行测试,以发现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本文将介绍随机测试的原理、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随机测试方法,对某个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以验证其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评估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实验设计1. 确定测试对象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名为“XYZ软件”的系统作为测试对象。
该软件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包含用户注册、商品浏览、购物车管理等功能模块。
2. 确定测试用例为了保证测试的全面性和随机性,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测试用例,涵盖了各个功能模块的不同场景。
例如,注册功能的测试用例包括正常注册、重复注册、非法输入等情况。
3. 实施随机测试在实施测试之前,我们需要确定测试的输入范围和边界条件。
例如,在商品浏览功能中,我们需要确定商品数量的上限和下限,以及价格的范围。
然后,我们使用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符合条件的随机输入数据。
4. 记录测试结果在每次测试中,我们记录测试的输入数据、系统的输出结果以及运行时间等信息。
同时,我们还记录了系统的错误信息和异常情况,以便后续分析和修复。
三、实验结果分析经过多次随机测试,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测试结果。
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功能正确性:大部分功能模块在正常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符合预期的功能要求。
然而,部分功能模块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在购物车管理中,当商品数量超过一定范围时,系统会出现错误。
2. 稳定性:在长时间运行的测试中,系统表现出了一定的稳定性,没有出现严重的崩溃或异常。
然而,个别测试用例会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响应时间延长。
3. 异常处理:在部分测试用例中,系统没有正确地处理异常情况,例如在用户注册时,没有对非法输入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提示。
四、改进建议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以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1. 异常处理:加强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对非法输入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提示,避免系统崩溃或产生错误结果。
心理随机控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随机控制在个体决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实验验证心理随机控制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2(心理随机控制:有/无)× 2(决策情境:高风险/低风险)的混合实验设计。
2. 被试:随机抽取6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男女比例均衡,年龄在18-25岁之间。
3.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随机数生成器、决策情境卡片(高风险、低风险)、决策结果记录表等。
4. 实验步骤:(1)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分别接受有心理随机控制和无心理随机控制的实验条件。
(2)实验开始前,向被试简要介绍实验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3)有心理随机控制组:首先,向被试展示随机数生成器,说明心理随机控制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然后,向被试呈现决策情境卡片,要求被试根据情境进行决策。
(4)无心理随机控制组:仅向被试展示决策情境卡片,要求被试根据情境进行决策。
(5)被试完成决策后,记录其决策结果。
(6)对两组被试的决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1. 心理随机控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有心理随机控制条件下,被试在低风险决策情境下的决策结果与高风险决策情境下的决策结果无显著差异(t=0.234,p=0.812);而在无心理随机控制条件下,被试在低风险决策情境下的决策结果与高风险决策情境下的决策结果存在显著差异(t=2.678,p=0.009)。
2. 决策情境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在心理随机控制条件下,被试在低风险决策情境下的决策结果与高风险决策情境下的决策结果无显著差异(t=0.234,p=0.812);在无心理随机控制条件下,被试在低风险决策情境下的决策结果与高风险决策情境下的决策结果存在显著差异(t=2.678,p=0.009)。
四、讨论1. 心理随机控制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心理随机控制对个体决策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在有心理随机控制条件下,被试在低风险决策情境下的决策结果与高风险决策情境下的决策结果无显著差异,表明心理随机控制有助于降低风险厌恶情绪,使被试在决策过程中更加理性。
简单的随机实验报告
简单的随机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随机抽样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取一组数据,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
实验过程:1. 确定样本集合: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确定实验所涉及的总体,即我们想要研究的对象。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购物网站的用户总体作为研究对象。
2. 确定样本容量:由于总体数量通常很大,很难对每个个体进行观察或调查,因此我们需要确定适当的样本容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100个用户作为样本。
3. 随机抽样:通过使用随机数生成器或其他方法,从总体中随机选择100个用户作为样本。
确保每个用户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
4. 数据收集:针对选中的100个用户,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收集了他们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购买习惯等。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统计分析。
5. 数据分析:收集完数据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计算样本的平均值、标准差等。
6. 结果解释:根据对样本的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对总体进行了一些推断和解释。
比如,根据样本的平均年龄,我们可以推断总体的平均年龄大致在某个范围内。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样本平均年龄为30岁,标准差为5岁。
2. 样本中男性用户占60%,女性用户占40%。
3. 样本中有70%的用户每周购买1-3次商品,30%的用户每周购买4次以上商品。
基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讨论和推断:1. 样本平均年龄为30岁,可以推断总体的平均年龄大致在该范围内。
这对于商家来说,是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重要信息。
2. 样本中男性用户占比更高,这可能意味着该网站的商品更受男性用户欢迎,商家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推广活动。
3. 大部分用户每周购买1-3次商品,商家可以结合这个数据,制定更合理的促销策略,吸引更多用户进行购买。
结论:通过本次随机抽样实验,我们获取了一组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总体做出一些推断和解释,这对于商家制定营销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随机实验报告
随机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随机实验实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实验地点:XX实验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随机实验的特性,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分析,进一步理解概率论中的重要概念和方法,提高对随机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投掷骰子装置2. 硬币3. 扑克牌三、实验步骤1. 投掷骰子首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投掷骰子实验,以了解不同面数的骰子的投掷结果分布。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投掷骰子的装置,保证了投掷过程的随机性和公平性。
我们共进行了100次投掷,记录并统计了每个面数出现的次数,并根据实际数据计算了投掷结果的平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2. 抛硬币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硬币抛掷实验,来研究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概率分布。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枚均匀的硬币,并进行了100次连续的抛掷。
我们记录并统计了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并计算了正面朝上的频率及其与理论概率的比较。
3. 抽扑克牌最后,我们进行了一次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牌的实验,以研究不同花色和点数的牌的抽取概率。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副标准扑克牌,并进行了100次的随机抽取。
我们记录并统计了每个花色和点数出现的次数,并计算了其抽取概率及其与理论概率的比较。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 投掷骰子实验结果根据100次投掷的结果,我们得到了每个面数出现的次数及其所占的比例。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投掷结果的平均值为X,方差为Y,标准差为Z。
从统计数据来看,投掷骰子的结果分布接近均匀分布,符合概率论中的理论预期。
2. 抛硬币实验结果根据100次连续抛掷的结果,我们得到了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及其所占的比例。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正面朝上的频率为X。
与理论概率0.5相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出与理论值相近的趋势,表明硬币的抛掷结果较为随机。
3. 抽扑克牌实验结果根据100次抽取的结果,我们得到了每个花色和点数出现的次数及其抽取概率。
与理论概率相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出一定的差异。
物理随机研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物理随机现象,通过模拟和实验验证随机数的生成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通过对随机数生成器的性能测试,分析其在安全通信、信息加密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二、实验原理随机数生成器是一种能够产生随机数的设备或算法,广泛应用于安全通信、信息加密等领域。
物理随机数生成器通过物理过程生成随机数,具有较高的随机性和安全性。
本次实验采用的物理随机数生成器基于随机激光相干模式,利用仿生鲍鱼壳内表面光栅结构作为散射衬底,结合罗丹明640染料作为增益介质,实现单通道随机数生成速率达40Gbps。
三、实验器材1. 随机激光相干模式实验装置2. 鲍鱼壳内表面类光栅沟槽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3. 罗丹明640染料4. 光学显微镜5. 光谱分析仪6. 数据采集卡7. 电脑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聚二甲基硅氧烷涂覆在随机激光相干模式实验装置的散射衬底上。
2. 将罗丹明640染料加入散射衬底中,搅拌均匀。
3.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散射衬底的光栅结构,确保光栅结构均匀分布。
4. 将实验装置连接至光谱分析仪,对随机激光相干模式进行测试。
5. 使用数据采集卡记录光谱分析仪的输出数据,分析随机数生成器的性能。
6.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散射衬底上的光栅结构均匀分布,罗丹明640染料均匀混合。
2. 通过光谱分析仪测试,随机激光相干模式输出光谱分布呈现随机性。
3. 数据采集卡记录的数据表明,随机数生成器单通道生成速率达到40Gbps,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4.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对比,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结论本次实验成功研究了物理随机现象,验证了基于随机激光相干模式的物理随机数生成器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生成器具有高速、高随机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安全通信、信息加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七、讨论与改进1. 在实验过程中,鲍鱼壳内表面类光栅沟槽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罗丹明640染料的比例对随机数生成器性能有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机信号实验报告课程:随机信号实验题目:随机过程的模拟与特征估计学院:学生名称:实验目的:1.学会利用MATLAB模拟产生各类随即序列。
2.熟悉和掌握随机信号数字特征估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1.模拟产生各种随即序列,并画出信号和波形。
(1)白噪声(高斯分布,正弦分布)。
(2)随相正弦波。
(3)白噪声中的多个正弦分布。
(4)二元随机信号。
(5)自然信号:语音,图形(选做)。
2.随机信号数字特征的估计(1)估计上诉随机信号的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概率密度。
(2)各估计量性能分析(选做)实验仪器:PC机一台MATLAB软件实验原理:随机变量常用到的数字特征是数字期望值、方差、自相关函数等。
相应地,随机过程常用到的数字特征是数字期望值、方差、相关函数等。
它们是由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推广而来,但是一般不再是确定的数值,而是确定的时间函数。
1.均值:m x(t)=E[X(t)]=;式中,p(x,t)是X(t)的一维概率密度。
m x(t)是随机过程X(t)的所有样本函数在时刻t的函数值的均值。
在matlab中用mea()函数求均值。
2.方差:(t)=D[X(t)]=E[];(t)是t的确定函数,它描述了随机过程诸样本函数围绕数学期望m x(t)的分散程度。
若X(t)表示噪声电压,则方差(t)则表示瞬时交流功率的统计平均值。
在matlab中用var()函数求均值。
3.自相关函数:Rx(t1,t2)=E[X(t1)X(t2)];自相关函数就是用来描述随机过程任意两个不同时刻状态之间相关性的重要数字特征。
在matlab中用xcorr()来求自相关函数。
4.在matlab中可用函数rand、randn、normr、random即可生成满足各种需要的近似的独立随机序列。
实验步骤:(一)大体实验步骤(1)利用MATLAB编写程序。
(2)调试程序。
(3)得出各项输出结果,产生波形。
(4)分析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各个波形参数相比较。
(5)总结,写实验报告,做PPT。
(二)各个实验的具体程序及步骤:(1)白噪声(高斯分布)n=100;x=randn(n,1);m=mean(x) %计算均值sigma2=var(x) %计算方差pxx=pwelch(x); %计算功率谱密度r=xcorr(x,'biased'); %计算自相关函数figuresubplot(4,1,1);plot(x);title('样本曲线');gridsubplot(4,1,2);plot(r);title('自相关函数');gridsubplot(4,1,3);plot(pxx);title('功率密度谱');grid[f,xi]=ksdensity(x); %计算概率密度函数subplot(4,1,4);plot(xi,f);title('概率密度');grid(2)白噪声(均匀分布)n=100;x=rand(n,1);m=mean(x) %计算均值sigma2=var(x) %计算方差pxx=pwelch(x); %计算功率谱密度函数r=xcorr(x,'biased'); %计算自相关函数figuresubplot(4,1,1);plot(x);title('样本曲线');gridsubplot(4,1,2);plot(r);title('自相关函数');gridsubplot(4,1,3);plot(pxx);title('功率密度谱');grid[f,xi]=ksdensity(x); %计算概率密度函数subplot(4,1,4);plot(xi,f);title('概率密度');grid(3)随机相位正弦波fs=1000;t=0:1/fs:1;c=2*pi*rand(size(t));x=sin(2*pi*t+c); %产生正弦波M=mean(x) %计算均值sigma2=var(x) %计算方差pxx=pwelch(x); &计算功率谱密度函数r=xcorr(x,'biased'); %计算自相关函数figuresubplot(4,1,1);plot(x);title('样本曲线');gridsubplot(4,1,2);plot(r);title('自相关函数');gridsubplot(4,1,3);plot(pxx);title('功率密度谱');grid[f,xi]=ksdensity(x); %计算概率密度函数subplot(4,1,4);plot(xi,f);title('概率密度');Grid(3,随相正弦波2)%初始化fs=100; %采样频率100t=0:1/fs:pi; %设置时间范围0~piB=0; %设置初始相位为0A=1; %信号的幅度为1f=10; %信号频率为10Hz%画随机相位正弦波B=2*pi*rand(1,length(t)); %求变化范围是0~2pi的随机相位x=A.*sin(2*pi*f.*t+B);e1=mean(x) %计算均值s1=var(x) %计算方差[r,lags]=xcorr(x); %计算自相关函数pxx=pwelch(x);[f,xi]=ksdensity(x); %计算概率密度函数subplot(6,1,1)plot(t,x)title('随机相位正弦波');xlabel('t');ylabel('幅值x');subplot(6,1,2)plot(t,e1)title('均值');xlabel('t');ylabel('e');subplot(6,1,3)plot(t,s1),axis([0,3.14,-0.2,0.2])title('方差');xlabel('t');ylabel('s');subplot(6,1,4)plot(lags/fs,r),axis([0,3.14,0,1])title('自相关函数');xlabel('时间间隔');ylabel('r');subplot(6,1,5)plot(pxx);title('功率密度谱');subplot(6,1,6);plot(xi,f);title('概率密度');(4)白噪声中的多个正弦波信号fs=1000;t=0:1/fs:1;c=randn(size(t));x=sin(2*pi*100*t)+2*sin(2*pi*200*t)+c; sigma2=var(x) %计算方差pxx=pwelch(x); %计算功率谱密度函数r=xcorr(x,'biased'); %计算自相关函数figuresubplot(4,1,1);plot(x);title('样本曲线');gridsubplot(4,1,2);plot(r);title('自相关函数');gridsubplot(4,1,3);plot(pxx);title('功率密度');grid[f,xi]=ksdensity(x); %计算概率密度函数subplot(4,1,4);plot(xi,f);title('概率密度');Grid(5)二元随机信号n=1000;x=randint(n,1);m=mean(x);sigma2=var(x);pxx=pwelch(x);r=xcorr(x,'biased');figuresubplot(3,1,1);plot(x);title('样本曲线');gridsubplot(3,1,2);plot(r);title('自相关函数');gridsubplot(3,1,3);i=-2.9:0.1:2.9;hist(x,i)title('随机序列的直方图'); grid实验数据:(1)白噪声(高斯分布)图形N=100均值=-0.1270;方差=0.8924;N=1000N=100000 100200300400500 600 7008009001000-50 5 样本曲线0 200400600800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10 1 自相关函数_0 204060 80 1001201400 0.5 1 功率谱密度-5-4-3-2-112340 0.2 0.4 概率密度_(2)白噪声(均匀分布)图形 N=100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5 0 5 样本曲线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2 x 104 -2 0 2 自相关函数500 1000 1500 2000 25000 1 2 功率谱密度-5-4 -3 -2 -1 0 1 2 3 4 50 0.2 0.4 概率密度均值=0.5280;方差=0.0882;N=1000(3)随相正弦波图形N=1000方差= 0.4837N=1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1样本曲线00.51 1.52 2.5x 104-0.50.5自相关函数50010001500200025000.5功率密度谱-2-1.5-1-0.500.51 1.5200.51概率密度(3,随相正弦波2)图形(4)白噪声中的多个正弦信号图形Fs=100方差=3.6664Fs=1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0010样本曲线00.511.522.5x 104-505自相关函数050010001500200025005001000功率密度-8-6-4-20246800.10.2概率密度(5)二元随机信号N=100N=1000N=1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00.51样本曲线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00.51自相关函数204060801001201400510功率谱密度-1-0.50.511.5200.51概率密度参考文献:1. 《随机信号分析基础(第三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王永德王军编2. 《MATLAB 7.0从入门到精通(修订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刘保柱 苏彦华 张宏林编著3. Matlab 中文论坛(/)实验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熟悉了matlab 软件的工作环境,学会了使用matlab 软件模拟产生各类随机序列,以及各类波形的产生和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的估计。